托克拉克2008 托克拉克2008
关注数: 236 粉丝数: 286 发帖数: 5,381 关注贴吧数: 42
乔将军:面对美国步步进逼,我们需要何种理性? 面对美国步步进逼,我们需要何种理性? 乔良 来源:《经济导刊》2014年08期 2014-09-02 16:31:26 美国眼下在周边所做的,就是要制造一场针对中国的危机。然后,让滞留在中国和东亚的资本恐慌性抽逃。接下来,美国会干什么,就不言自明了。显然,应对美国针对中国的这场全方位的“特殊战争”,仅靠武力,或仅靠外交进行应对,是远远不够的。美国眼下在周边所做的,就是要制造一场针对中国的危机。然后,让滞留在中国和东亚的资本恐慌性抽逃。接下来,美国会干什么,就不言自明了。显然,应对美国针对中国的这场全方位的“特殊战争”,仅靠武力,或仅靠外交进行应对,是远远不够的。 外交理性绝不仅是“结与国之欢心”的姿态 最近在微信上看到一位资深国际问题专家的一篇讲话,题目是“希望中国外交恢复到理性”。看完全文,却令人大失所望。 在我看来,这位女士完全不知“理性外交”为何物。她认为理性外交就是和平友好,就是避免使用武力。这是典型的一厢情愿。但愿像她这样天真的人不会太多。 我也主张作为大国,中国外交一定要有理性。但这种理性绝不能仅仅是一种“结与国之欢心”的姿态,因为外交是国家利益诉求的外化形式,所谓理性外交,说穿了就是充分算计国家利益得失的对外表达。这种表达当然要讲策略。但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对国家利益的充分考虑和算计的基础上。外交和战争,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双刃剑,它们只是使用的方式不同,从本质上说,二者都是国家利益的维护者和实现者。那种以为使用武力就必定伤害国家利益,必定破坏外交大局的看法,对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是有害的。这是我们谈论现代大国外交时,必须事先达成的共识和明确的前提。 我并不主张积极使用武力解决中国面临的国际争端及麻烦。为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外交理性是必要的,战争理性同样是必要的。战争只能是在外交手段穷尽之后的选择,战争是解开外交“戈迪安结”的那把亚历山大之剑。因此它不能轻易出鞘。必须明白的是,不能轻易出鞘,决不等于永不出鞘。 那么何时出鞘,取决于我们对国际大形势,对手的战略意图及怎样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的最佳路径的判断和选择。 美国在下狠手,中国当以实力和智慧应对 今天,中国面临的国际格局和周边态势史无前例地复杂。其所以复杂,是由于两大因素所致:美国的可能衰落和中国的可能兴起。为彻底打住中国的崛起势头,阻断中国民族复兴的进程,美国甚至不惜对俄罗斯网开一面,强吞俄罗斯收复克里米亚这枚苦果,也要不遗余力地推进“亚太战略再平衡”,公开抛弃“不选边,无立场”的承诺。除在中日、中菲岛争问题上明确支持日本、菲律宾外,最近又把越南也推上了与中国叫板的前台,使中国周边的形势骤然紧张。 美国为什么要在当下对我如此步步紧逼?这个时候的确不需要战术层面的民族主义煽情,而需要我们进行一番大战略层面的理性判断。 那么,怎样判断美国的大战略意图? 首先我们应该透彻了解美国作为一个帝国的生存方式,也就是它的获利方式。 我们必须清楚地知道,美国是不同于历史上任何一个帝国的新型霸权国家。它不同于传统帝国之处,就在于获利方式的改变。尽管它并未改变与所有的帝国一样的“食利国家”这一基本属性,但它的食利方式已完全改变:即通过向全球输出美元,把全球变成其“金融殖民地”的方式,而不是传统帝国的“地缘政治方式”——通过地缘扩张,建立并掠夺殖民地财富的方式获利。美国为维护美元霸权,不惜在20年间连续打四场战争,却不屑于占领别国领土,掠夺别国资源,奴役别国人民,获取财富。它只要不让其他国家夺走金融霸权,别国的财富就会不着痕迹地源源不断流向美国。有金融霸权这种无形利器,谁还会愿意像传统帝国那样,去干耗尽极高的统治成本,去占领和控制有形的殖民地和它的人民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当美国人通过推进美元全球化建立起金融帝国,以为可以一劳永逸地用金融收割机剪全世界的羊毛时,没想到把虚拟经济玩过了头,最终导致了有史以来最大一场金融危机。这场危机严重削弱了美国的力量,使美国不得不进行全球战略收缩,以展开自救。 但美国人的“自救方式”老谋深算,一边自救,一边给其他国家布下圈套。其策略就是水落石出——让我重新浮出水面的同时,让你沉进水里。而使美国浮出水面的主要工具,还是离不开美元——金融这根杠杆。 美国人的办法,可以简述为:第一,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来使美国获得解套所需的充足流动性,二来可使美国承受巨额债务兑水,减轻债务负担,三来使发展中国家对美元产生更深的依赖感。第二,加紧运用地缘政治策略配合其金融大战略,策动如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紧张局势,拖住中国发展的后腿,使你减速甚至停摆。第三,一点点改善国内投资就业环境,逐渐让美国经济面向好,实现复苏,从而让美元指数进入上升通道,伺机由弱势美元转向强势美元。 现在,美元指数的上升趋势已经基本成形,强势美元呼之欲出,只要美联储发出加息信号,美元指数就会在强势的轨道上提速运行。而目下唯一还缺少一个环节:那就是,让全球某个热点爆发一场地区危机。只要这场足以撼动全球经济的危机一出现,美联储就会发出加息信号。那时,全球的投资人将纷纷从危机地区撤出资金,去追逐加息后的美元进行避险。届时,美国的债市、股市将会开始又一轮牛市繁荣,而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将会一片萧条,哀鸿遍野。而趁此良机,美国人手中丰厚的资本就会卷土重来,趁低吸纳收割各国的价格一落千丈的优质资产——想想1978年至1985年的美元指数上涨与拉美金融危机,再想想1996年至2002年的美元指数上涨与东南亚金融危机,再看看从2011年开始的又一个美元上升周期,我们能不倒吸一口冷气吗? 了解了这一切,我们对美国今天在中国周边做的所有动作就不难理解了。美国眼下在周边所做的,就是要制造一场针对中国的危机。然后,让滞留中国和东亚的资本恐慌性抽逃。接下来,美国会干什么,就不言自明了。而中国如何应对,也只能在明白了对手的战略和策略之后,才能设计出来并付诸实施。 这就是我所说的中国外交应有的理性。显然,应对美国针对中国的这场全方位的“特殊战争”,仅靠武力,或仅靠外交进行应对,是远远不够的。中国,必须动用自己的全部国力和全部智慧,去应对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这一即将到来的重大挑战。
美军各军种对电子战的不同看法 美军各军种对电子战的不同看法 21世纪,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和侦察(C4ISR)都与电子战密切相关。但是,战场频谱的控制和不受挑战的获得对于导航和后勤保障至关重要,比如精确制导炸弹、半自动化的战斗机器人、战场医疗等任务。而随着频谱在军事的和商业的通信和数据传输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两个技术“定律”开始融合。 广为人知的“摩尔定律”指出CPU运算速度每两年翻番。但是鲜为人知的“库珀定律”——蜂窝电话的发明者马丁•库帕提出的——指出,一个世纪以来,我们可以看到,就理论上而言,使用特定部分的无线电频谱,通话的数量,无论是语音还是数据,每30个月就可以翻番。这样的话,单单就个人通信的频谱分配总量在过去的90年中就增加了万亿倍。 由于自二战以来,美国第一次与几乎对等的对手存在潜在的冲突,以及网络电磁活动能力传播到恐怖分子、犯罪组织和第三世界国家——他们无法想象可以在传统对抗中战胜美国,因此,竞争日益激烈甚至充满对抗的网络空间和电磁频谱就更加重要了。 科技的快速发展使要给电子战一个清晰的定义变得困难。空军使用的频谱战(spectrum warfare)是电子战的所有元素与网络战、信息作战和基本能力的统称,以在反介入和区域拒止(A2/AD)环境下对各种敌人进行全谱电磁作战(electromagnetic operations)——进攻和防御的。 陆军更喜欢使用网络电磁活动(cyber electromagnetic activities)。根据陆军最近修订的统一陆战(Unified Land Operation)作战条令,网络电磁活动是“为了在网络空间和电磁频谱获得、维持和利用相对于对手和敌人的优势,同时否认和阻止对手和敌人获得相同的优势,以及为了保护任务指挥系统而采取的行动。实施是通过同步化和整合网络空间作战、电子战和电磁频谱作战而实现的。 各个军种对相关技术的不同意见不仅限于语义上的,也表现在操作层面。海军认为电子战是现代作战样式;空军认为它是的成功实施反介入/区域拒止和空中优势的重要的和有机组成部分;陆军仍然认为其是支持力量,而不是作战样式。 “当你谈论机动指挥官,目的是获得和维持关键地形,电子战的任务是支持,但电子战和网络有独立的角色,网络可以扮演和正在承担主要战斗角色。电子战的作用是控制频谱,允许机动指挥官达到他的目标。”陆军网络中心的坎特雷尔说。“从机动指挥官的角度看,无论是步兵或是装甲兵,他们不在乎是电子战或网络。电子战效应、网络效应与动能作战的效应都有优点和缺点。需要弄清楚在一个给定的情况下哪个是最好的。” 在2014年4月,海军的空战中心武器部门和老乌鸦协会(The Association of Old Crows) 在加利福尼亚州举办了第43届电子战研讨会,其主题是“通过创新和发明实现协同电子战。” “掌握最新的电子战技术是必不可少,这可以支持战场上的战士,”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的电子战/战斗系统和航空电子部门的主任罗恩•斯迈利(Ron Smiley)博士说,“电子战正在发生变化,变得更具挑战性,而且会继续变得更加深奥,尤其是电子战和网络战不断融合的情况下。” (编译:知远/安德万)
29位军旅文学作家访谈录结集成书 莫言、周大新、徐贵祥、柳建伟、麦家、乔良、都梁、王树增、王海鸰……这是一份长达29人的军旅文学作家名单,他们的访谈录——《光荣序列——著名军旅文学作家访谈录》近日结集成书,并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   该书试图通过对29位军旅文学作家的访谈,展示他们个人奋斗的经历以及让人为之激动、欣喜和慨叹的文学的年轮。阅读这本书,读者将感受到作家们饱含深情地书写着英雄的品质、英雄的业绩、英雄的情怀。通过他们的讲述,读者还将看到,他们致力于构建一个完整的属于自己的文学世界,这个世界承载着他们对人生的体察与思考。 《光荣序列》中展现了很多作家不为人知的创作与成长细节。莫言回忆少年时卖白菜的经历,感喟母亲的品格力量;周大新娓娓道来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如何备受打击;麦家与一群特殊战线的无名英雄有过怎样特别的相遇;并不觉得自己是个军旅作家的都梁如何写出了极为畅销的《亮剑》,又如何将商业精神、军人意志、艺术梦想相结合。   军旅作家或许是中国作家中颇为特殊的一个群体,何为军旅作家?乔良认为这和穿不穿军装没有太大关系,“托尔斯泰没有当过兵,可谁也不能否认《战争与和平》中精彩的战争场面可以将他列为伟大的军事文学作家。关键还是文学中是否反映了军事”。   怎样才能创作出好的军旅文学作品?都梁认为“好的军旅作家应该是懂战略,才能写出大型的战争文学。”   乔良、都梁还对当下的热点话题发表了看法,同为军旅作家,莫言去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乔良认为其当之无愧,他尤为欣赏莫言的长篇历史小说《檀香刑》,“这是莫言充分显示文学大师品格的一部作品”。   都梁却说自己看莫言的作品“有点找不着北,但能感受到他特有的文学观和价值观”,他认为不必太在意诺贝文学奖,“这个奖对于中国作家来讲,是一个很虚幻的东西。”
中国下一艘航母可能比美国“尼米兹”级还先进 美国战略之页网站2013年5月1日报道称,近日中国官方媒体发表了一位中国海军高级将领的评论,表明第二艘航母(网络流言称在上海附近的造船厂)的建造已被否决,而另外一种更大的航母正处于计划阶段。战略之页认为,在完成第二航母的建造前,先从第一艘航母(“辽宁”号)上获得使用经验,是很有意义的。 “辽宁”号重65000吨,长305米,已经进行了一年多的海试。在这段时期,“辽宁”号在海上的时间大约为4个月。这是为6个月前的飞行操作做准备,尽管中国制造的歼-15(苏-27改型)喷气式战斗机在进行航母操作时仍存在问题,但歼-15在“辽宁”号上的起降获得了成功。去年,中国肯定了“辽宁”号主要用作训练航母的消息。很明显,中国计划在这艘航母上配备24架喷气战斗机和26架直升机,将这艘航母用于培训未来4艘以上航母的飞行员和专业人员。同时,“辽宁”号所配备的人员和装备会与战斗舰一致。 中国的新型“更大的航母”意味着它可能会与美国最近退役的“企业”号(CVN 65)有些相似。“企业”号是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并作为后来的“尼米兹”级航母的原型。“企业”号的设计成本很高,只建造了一艘(而不是一级六艘)。“企业”号航母比“尼米兹”级航母略长,但重量稍轻(“企业”号排水量92000吨,“尼米兹”级航母100000吨)。“企业”号于1961年开始服役,距离美国第一艘航母“兰利”号服役(1923年)约40年。“兰利”号服役20年后,舰载航空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尽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创新慢了下来,但是巨变持续到了20世纪50年代(喷气式飞机,核动力航空母舰,防空导弹)。但是在之后半个世纪中,航空母舰的基本设计没有出现重要创新。这并不是太大的问题,因为航母已经够用,至少对美国海军来说是如此(唯一一支使用大型航母的海军),而没有其他任何国家能够维持庞大的大型航空母舰舰队。只有美国一直存在紧急向世界任何一处派出空中力量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自从1945年以来,没有任何一支海军能够与美国航母战斗群对抗。苏联人曾制造了新式反航母武器,并计划投入使用,但是战争从未打响。中国正在建造航母,但是并不是大量建造以抗衡美国,而是威慑邻国。 甚至部分海军高层人士也认为,在下一场战争中,航母的作用要次于核潜艇和导弹。正如过去那样,除非下一场战争能够检验与航空母舰作战的新理论,否则我们无法知晓。因此中国以美国为榜样并仿制美国航母是有意义的。过去半个世纪中,有关“企业”号和“尼米兹”级航母的著述很多,此外还有大量的照片和视频。由于对“尼米兹”级航母有了很多了解,中国的第一艘大型航母可能是在“尼米兹”的基础上加以改进。 同时,中国已经建立了舰载机飞行员训练项目,以及培训其他专业人员的学校,以满足运行航母之需。中国的第一艘航母“辽宁”号服役(9月25日)两个月后,就成功进行了喷气式飞机的起降,这是很令西方人吃惊的。这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中国在准备工作中花费了很大精力。舰载机飞行员的训练开始于10年前,而最聪明的做法可能要算中国让巴西水手演示如何使用航母。在航母操作中,甲板水手如何让飞机做好起飞准备、舰岛的空中控制员如何处理降落,这是非常重要的。尽管俄罗斯向外出售航母使用经验,但是中国想知道西方海军是怎么做的,因为航母起降操作是西方人在100年前发明的。如果中国的下一级航母以西方设计为基础,那这么做就是必须的。 4年前巴西同意了这一协议,中国水手得以在巴西海军的“圣保罗”号航母上学习航母操作技术。13年前,巴西花费1200万美元买下了法国航空母舰“福煦”号(当时仍在服役),对其进行改装,并重新命名为“圣保罗”号。巴西海军一度无法从政府得到足够的经费来翻新这艘已有51年舰龄的航母,很明显,与中国的交易将改变这一情况。 当巴西买下这艘法国航母时,它已经接近退役,主要用于训练舰载机飞行员。“圣保罗”号航母于2000年开始在巴西海军中服役,巴西海军得以在一年后退役其二战时代的“米纳斯•吉拉斯”号航母(两万吨)。所以,巴西拥有较长的航母使用传统和经验丰富的航母水手,可以教给中国人一些有用的东西。长期以来,巴西是南美洲唯一拥有航母的国家。“圣保罗”号航母舰员1900人,可携带35架战机(类似于A-4的小型机)和4架直升机。当然,这一数字根据飞机型号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6年前中国海军航空兵开始训练舰载机飞行员。过去中国海军飞行员都是先在空军航校接受训练,再转到海军航校接受专门(公海)培训。现在,航母作业和航母起降也被加入海军飞行员的课程中。第一批舰载机飞行员已经在大连海军学院完成了为期4年的训练。其中包括在地面上的模拟航母甲板上进行起降。在海上移动中的航母上降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俄罗斯曾警告中国,积累有效运行航空母舰的知识和技能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中国人艰难前进着。第一次降落和起飞明显是在平静的海面上进行的。在恶劣天气(航母上下颠簸和左右摇摆)和夜间条件下就更为困难了。夜间起降又被称为“黑夜陷阱”,被视为舰载飞行员最困难的任务,尤其是同时遇到恶劣天气。
中国航母军港首亮相 辽宁舰年内择机远航 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2月27日停靠青岛某军港以来,一直按计划进行各项试验和训练,年内将择机远航。目前,航母军港已具备靠泊保障能力,各项试验进展顺利。 码头专建能量站 航母军港连山通海,军港码头与海岸线呈90度角直插入海,身形庞大的辽宁舰停靠码头一侧,16根碗口粗的缆绳将它牢牢固定在码头上。航母码头采用突堤式结构,从外观上看不出与其他军港有太大的区别,但资料显示码头建设历时5年,攻克了超大沉箱的预制、海上运输、水下安装等40多个世界性技术难题。 航母军港除了要有足够的驻泊空间,还要具备健全的后勤保障体系,航母靠泊码头后,所需的油、水、电、气都由岸上保障,每天消耗能源物资是常规舰艇的数十倍。码头中间的一个建筑叫“能量站”,是专门为航母提供动力保障的,大型万伏高压变电站和大型储油设施,能够为航母提供不竭的“生命之源”。 辽宁舰正进行静态试验 码头上外形独特的车辆,都是为航母保障专门设计的。一款叉车别看它个头不大,却可以将上千公斤的货物托举到十几米高的航母甲板。履带输送车是专门为航母进行干货补给的。长着长长胳膊的是输油车,它的手臂可以折叠伸展,把油料精准输送到航母舰体内。 航母保障的物资种类繁多,仅水的保障就有六七种,同时航母还要搭载多型战机,所需的航空煤油、润滑油、机油等也有数十种之多,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半点差错。 目前,航母军港的建设仍在进一步完善中,停泊在码头的辽宁舰也在紧张进行着各项静态试验,舰员的训练也在按计划展开。 辽宁舰入列以来,已完成上百项训练科目和试验项目。按计划,后续还将进行远海试验和舰载机着舰技术训练等多项内容。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