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sansan sansansan
关注数: 0 粉丝数: 17 发帖数: 2,492 关注贴吧数: 2
赣州百利(天津)钨钼材料有限公司一期项目举行隆重开工仪式 赣州百利(天津)钨钼材料有限公司一期项目举行隆重开工仪式 发布单位:章贡区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01日 -------------------------------------------------------------------------------- 7月31日上午,赣州百利(天津)钨钼材料有限公司项目工地现场彩旗飘扬、锣鼓喧天,该公司年产2000吨碳化钨粉、500吨钨条及350吨钼条退城进园技术改造项目开工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市政府副市长刘琮、市政协副主席曹晓秋、市工信委主任卢述银、区委书记曾少华、区政协主席曾伟林、天津百利电器总经理史琪出席了开工仪式,区委书记曾少华代表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在开工仪式上致辞,市政府副市长刘琮宣布项目开工。 据悉,赣州百利(天津)钨钼材料有限公司在我区投资项目占地150亩,项目总投资5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项目主要是完成赣州特精退城进园及粉末加工产业的技术改造;二期项目在一期工程基本完工时开工建设,主要是粉料的精深加工,开发硬质材料、喷涂材料、特种作业的矿用工具、数控刀片以及其它中高端硬质合金产品。整个项目建成后,每年将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5亿元,利税1.2亿元。 该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壮大我市钨产业基地、做强我区有色冶金及新材料产业集群、延伸钨产业链,将为我区工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项目的建设标志着我区“重点项目决战年”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为我区今年15个新开工、11新竣工项目目标如期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加开工仪式的还有市直有关部门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区四套班子领导、区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天津百利电气公司及下属子公司领导和员工、新闻媒体、项目建设相关单位200余人。(邹礼贞)
宋·赣州窑黑釉炉 宋·赣州窑黑釉炉 日期:2010-08-14 作者:钱汉东 来源:新民晚报                                     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高峰时期,五大名窑,各领风骚,民间瓷窑,星罗棋布,百花齐放,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南海一号”正式出水之后,人们看到不少赣州窑的精品,赣州窑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今春举办的“祈福世博平安香炉展”,因没有赣州窑的展品,引起收藏家黄震郧先生的注意,他特意将所藏10余年的赣州窑黑釉香炉慷慨相赠,供我鉴赏研究,可谓古道热肠。这尊宋赣州窑黑釉炉,彻底改变了我对此窑的看法。我撰写《寻访中华名窑》时没有将其列入考察的范围,真的有点怠慢此窑了。           宋赣州窑黑釉炉高10.6厘米,直径14厘米,敞口、厚唇、束颈,自然大气,制作流畅,千载如新。炉腰身圆满,胎骨较紧,外施黑釉到底,釉面匀称,釉呈乌金色,滋润光亮,可见零星细纹和不规则开片。胎体较厚,拿在手里较沉,有一定分量,敲击后发出清亮的声音,可见其烧制温度较高。内壁为露胎,可清晰地看到拉胚、修胎的痕迹,瓷土淘洗较为精细,器物规矩,三足鼎立,足底亦为露胎,修足刀痕清晰,从中可以看到当时的工艺特点。           赣州窑其实还是有一定历史地位的,它在今江西赣州七里镇,故名。这里临江靠山,赣江水面开阔、水量丰盈;山上森林茂盛、瓷土丰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七里镇先民瓷业生产带来便利。考古发掘中发现大量瓷片和匣钵片中姓氏及大量符号,反映了当时瓷业生产的规模和经营、联营或附烧的多样性。赣州窑始烧于唐末五代,盛烧于两宋,终烧于元代。赣州窑器物可和景德镇窑、吉州窑相媲美,有标新立异、曲尽其妙的盛誉。           宋代赣州经济除瓷器、铸钱外,还有造船、虔布、泥片茶、贡茗等,手工业、农业、商业以及交通之繁荣名列当时大都市之列。北宋是赣州七里窑鼎盛期,延至南宋,产品经大余岭、北江至广州,远销海外。外销瓷目前已知有褐釉乳钉柳斗纹罐,远销朝鲜、日本等地,日本还发现仿中国赣州七里窑乳钉柳斗纹罐产品。           赣州古瓷窑,在宋代曾烧制有刻花纹饰的青白瓷以及少量黑釉瓷等。赣州窑烧制的高足杯与柳斗杯极具地区特色,杯里施釉,杯外不施釉,但划刻柳斗纹,颈部有凸起白色乳丁一周。点、线、面、色的巧妙组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器物,中国人欣赏,外国人青睐。瓷器,其实也是一种造型艺术,我想,工匠们在烧制这些作品时,一定蕴藏着苦心孤诣创造的意境吧!           1976年韩国新安沉船里发现了赣州窑的瓷器,这大大提升了这座原本不知名的古瓷窑的地位,使它成为江西四大古瓷场之一。由此可见,国家、民族间的交流,对文明的进程起着多么重要的促进作用。这是这尊宋赣州窑黑釉炉,留给后人的美好而有趣的话题。   钱汉东
赣州航空的忙与芒 写在赣州航空公司成立一周年之际 赣州航空的忙与芒 写在赣州航空公司成立一周年之际 中国赣州网   时间:2010年5月18日9:5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表评论】    赣州航空的忙与芒 ——写在赣州航空发展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一周年之际 ○张丰泽 记者杨怿华 见习记者廖福玲/文 邱万柏 记者郭智勇 何敏 吴悦/图 日益繁忙的赣州黄金机场。      “4月份,我呆在赣州的时间只有四五天,其余时间都在飞行。”作为赣州航空发展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朱洪波没法闲下来。为了实现今年赣州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30万人次的目标,他考虑在稳定做大现有航线的基础上,再增加几条航线,为市民出行、商贸往来提供更多的便利。      事实上,朱洪波一到任,就一直在奔波:跑民航总局,飞上海,与上级主管部门、知名航空公司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样的忙碌,换来了赣州航空的繁忙景象:      2009年,赣州机场旅客吞吐量达18.9万人次,同比增长57%;2010年以来,截至5月17日,赣州机场旅客吞吐量预计9.4万人次,预计增长61%,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      2009年6月1日,赣州至深圳航线通航;2009年10月,赣州至长沙航线通航;2009年11月初,赣州至上海航线换飞127座的A319宽体客机,2010年3月底,又改换158座的A320客机,成为赣州通航以来执飞赣州航线的最大客机;      2010年1月16日,赣州至广州航线加飞上午航班,赣州成为国内第一个日飞两班航班进广州白云机场的支线城市;2010年2月9日,赣州机场单日旅客吞吐量达1138人次,创下历史新高。      赣州航空业,与它所在的城市一样,蛰伏多年后一朝腾风起,闪耀的光芒令人侧目。      如今,地处革命老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赣州,不辱使命探索出了一条对国内拥有机场的中小城市具有典型参考意义的支线航空发展模式,一跃成为全国支线航空发展的前沿阵地。而这与刚满“周岁”的赣州航空发展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是分不开的。      1、发展支线航空唤活力      赣州黄金机场始建于1936年。赣州民航1959年4月正式建站,是全国民航最早建设的为数不多的机场之一,但长期以来,受地域、经济、运力、航线、时刻、市场等因素的约束,发展比较缓慢。 宽敞舒适的赣州城市候机楼候机大厅。      据统计,赣州黄金机场吞吐量曾在1995年达到创纪录的4.8万人次,同期客座率在华东机场排名第一,但航班、航线停停飞飞,最艰难时的1998年只保留了一条广州航线。2006年,赣州黄金机场旅客吞吐量创通航47年来之最,才达到6.8万人次,在华东地区37个机场中排第28位。      那么,制约赣州机场生产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呢?      从全国的大环境来看,我国支线航空的发展相对比较滞后,仍存在干线与支线、枢纽与非枢纽之间的不配套矛盾,主要表现为支线飞机运力不足,以及支线飞机的运营成本远高于干线运营成本,市场培育难度大。      从赣州本地的情况来看,因为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旅游业不发达,导致航空旅客有效需求少。      2007年,赣州航空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国家民航总局批复同意,华夏航空和赣州机场参与改善中小城市航空通达性首批试点。在当年的12月,华夏航空公司赣州分公司成立,成为为赣州提供长期稳定运力支持的坚强后盾。      也许有不少人会心存疑问:作为革命老区、经济欠发达地区,赣州缘何一跃成为中国发展支线航空的试点城市?而华夏航空为什么会选择赣州?
香港工业园建设正加速推进 15个项目开竣工或签约 香港工业园建设正加速推进 15个项目开竣工或签约 中国赣州网     时间:2010年3月20日8:56     来源:综合         赣州香港工业园15个项目开竣工或签约      3月18日,一工人正在赣州香港工业园标准厂房5号、6号楼进行钢构施工。赣州香港工业园自开工建设以来,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园区建设加速推进。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工程投资约6.5亿元,签约入园项目53个,签约资金共133.5亿元。   廖树斌 记者王雪梅 李上松 摄影报道      3月18日,记者从赣州开发区举行的香港工业园15个项目开工、竣工、签约仪式发布会上获悉,赣州香港工业园15个项目于当日开工、竣工、签约。      据了解,这15个项目中有4个是开工项目,分别是投资3亿元的燕京啤酒项目、投资1000万美元的香港星布斯烟具项目、投资6000万元的宝吉钨制品深加工项目和投资5000万元的菲尔雪现代食品加工项目;有3个是此前投入建设当日竣工的项目,分别是总投资1.18亿港元的香港拼牌高档服装项目、总投资1500万美元的永旭光电LED生产项目和总投资5000万元的江苏汇鸿无极灯生产项目;另外,还有8个是通过招商引资新近引进赣州香港工业园的签约项目。(黄爱民、记者肖荣祯)
2010年,江西发展的空间有多大 2010年,江西发展的空间有多大     2010-01-07 05:46      来源: 大江网-江西日报   【字体:大 中 小】    在线投稿        新闻热线:0791-6849275             编者按      新年钟声已响过,我们跨入了2010年。这一年,21世纪10年代开启;这一年,十一五规划收官。      这一年,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第一年,注定是江西崛起跨越的关键一年;这一年,是4400万井冈儿女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乘胜前进的一年,注定是赣鄱发展大有前途的一年。      这一年将给我们留下什么发展财富?这一年将有什么大事件发生?这一年,咱老百姓有什么新实惠?站在时代潮头,我们畅想着,畅想着新的征程,畅想着新的希望,畅想着新的发展…… (资料图,由本报记者杨继红提供)      用天气形势来形容,在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里,2009年江西的经济发展,是一个雨转阴转多云再转晴的过程。      以财政收入为例,2009年各个季度的涨幅一个季度一个样:一季度为5.3%,二季度为6.6%,三季度为15.8%,四季度则高达27.5%。      27.5%是什么概念?高于2008年的22.8%,略低于2007年的28.2%,它意味着我们的发展增速回到了正常轨道,意味着发展的天空放晴了。      沿着这条充满阳光的正常轨道前行,2010年发展天空的界限在哪里?      8000亿元,万亿GDP只剩一步之遥      猜想一: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站上8000亿元关口,为突破“万亿GDP”奠定扎实基础?      解析:事实上,全省生产总值跃上8000亿元关口,已是我省的既定目标。在去年底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我省确定了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三个八千亿”,既生产总值达到8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超过8000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力争8000亿元。      8000亿元GDP目标如若实现,将为江西经济在全国的位次有所提升奠定重要基础,也将为江西经济冲刺万亿GDP铺平道路。      自2001年广东省GDP率先突破1万亿后,至2008年底全国已有13个省市(不含港澳台)成为“万亿GDP俱乐部”成员。专家介绍,GDP超万亿是省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性台阶。GDP总量突破万亿大关,不是简单的数量概念,而是预示通过经济增长的积累已经达到一个质变的临界点,表明经济发展正迎来一个质的飞跃。      那么,2010年,我省GDP冲刺8000亿元胜算几何?省发改委主任姚木根给出了详解。他从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等多个方面作了分析,结论是,2010年江西省拉动经济增长的各项主要指标明年都能实现增长,预计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率可以超过12%。      姚木根进一步分析说,从三次产业的发展趋势看,预计生产总值可增长12.5%。      农业:正常年景下,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可稳定在5600万亩,总产逾200亿公斤,按照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增产情况测算,一产可增长4%;      工业:去、今两年竣工投产的主要工业项目约有445个,能新增主营业务收入1000亿元左右,按30%的增加值率测算,可新增工业增加值300亿元左右,拉动全省工业增长10个百分点以上;      服务业:预计今年通信信息服务业可增33%,旅游总收入可增20%,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可增18%,综合测算,三产可增10.5%左右。
赣州“无水港”初具规模 面向“海西”搭发展平台 赣州“无水港”初具规模 www.jx.xinhuanet.com   2008年08月09日 10:19:40  稿件来源: 大江网-江西日报 7月29日至31日,赣州市党政代表团在福建省厦门、泉州两市学习考察。代表团实地考察了两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与厦门市政fu及有关部门就规划编制和重大基础设施、无水港建设、工业园区及产业对接、旅游区域性协作、商会协作、报业协作、电视台协作等七个方面进行洽谈并签订合作协议。短短几天的学习考察,赣州与厦门、泉州搭建起加强合作交流、实现互惠共赢、共同发展的框架。此次行程,是赣州从“对接海西”到“融入海西”、“共建海西”新思路的具体实施。 为创造与福建等沿海发达地区对接的条件,赣州一直致力搭建有利经济快速跟进和超常发展的平台。赣州结合自身实际,大胆借鉴福建等沿海发达地区的经验,前后出台10个主体文件和77个配套文件,清理政策文件270个,废止83个,使经济自主增长的内生机制初步形成,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加速聚集,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赣州,7万平方米的赣州铁路货运东站蔚为壮观,赣州“无水港”现已初具规模,集装箱货物装卸设施基本齐全。自赣龙铁路开通之后,赣闽海铁联运一年一个新台阶。2007年,赣州至厦门国际集装箱班列运输量达到1068标箱,今年上半年,业务量增长速度超过30%。在“对接海西”的大背景下,赣州至厦门海铁联运工程已开始显现其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支点作用,赣州将通过海铁联运,成为江西、成都、武汉等内陆地区和城市货物出海的枢纽。 产业是合作的平台。赣州一直把福建作为经济协作的重点区域,每年都单独组团参加“9·8”投洽会。而福建也在赣州设立商会,开展经济协作的福建客商有数千人,合作资金达百亿元以上。赣州确立大力促进开放型经济与内生型经济的融合、实现与长珠闽特别是海西经济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加快了支柱产业的形成和发展,钨、稀土、氟化工、脐橙等产业发育日臻成熟,四大产业集群快速壮大,对全市经济起到了巨大的支撑和拉动作用。2007年,全市16个工业园区中有7个园区工业增速超过30%。 “对接”带来新气象。近年来,赣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31%,高于全国和我省的平均水平。2007年,赣州生产总值达到7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3%,创下1997年以来的新高;财政总收入74.51亿元,增长31.5%,创下1995年以来的新高。赣州还被商务部定为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城市。(记者鄢朝晖)
赣州古街巷之:纸巷 赣州古街巷之:纸巷  文章来源:中国赣州网  更新时间:2007-9-16 10:54:40   纸巷位于城区东北部,东北端接濂溪路中段,西南与姚衙前、曾家巷、桥儿口相会。巷道曲折,略成S型,长210米,宽3米,可通小车,属居民区。清同治《赣县志》中便载有纸巷名,以巷内店铺多经营纸业得名。  清末时期,巷内多系纸商居所,也兼营其他业务。经营纸业商户的主要有蔡、刘、梁等大户,其中以蔡家为盛。后来,巷内纸店多迁于濂溪路。  赣州城当年纸巷经营的纸业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纸俗名叫火纸、峰山纸。前者张页较小,约相当于现代书写纸的16开大小,一叠为6张,多用于迷信用纸,如制作冥钱等,遂名火纸。峰山纸较火纸稍大,每叠为27张左右,多用于商家包装用纸、汲水烟袋的点火纸,也作迷信用纸等,或许峰山纸最初源于峰山竹材制作,故有峰山纸一说;第二类纸为毛边纸。其中又分玉扣纸、贡纸。其幅度近似现代白书写纸,约有100×70厘米左右。玉扣纸多用于学生的作业本、商家账本、装裱字画背面衬纸或裱装房间的面纸。贡纸多用于民间书写契、房地产契、衙门公文奏折、皇宫的折子等。贡纸耐折度、拉力都比玉扣纸强,且不散墨汁,除不能与宣纸相比外,可说清代时期民间的一种好纸张。贡纸多产于大余县,因进贡皇家而得名;第三类纸为鞭爆纸。这是一种较粗糙的大纸,多用于制作鞭爆的外壳,幅度与毛边纸相近,因赣南民间祭祀活动丰富,故而此类纸用量甚大。  直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民间仍广泛存在自行加工纸张的现象。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来到赣县最深山的小坪乡大坪村,到处可见古老的乔木与灌木林,还有淙淙的溪流、独木做成的桥梁,更有连绵的毛竹林。吃过农家的蜂蜜后,我参观了这里的纸作坊。作坊不在作业,我无法叙述制作的过程,但许多的竹搭上铺满了正在凉干的纸浆,纸浆呈竹黄色,有的颗粒均匀,有的显得粗糙不均,成形后成为可用来写毛笔字或如厕用的纸张。(文瑞 宗瑶)
赣州古街巷之: 均井巷 赣州古街巷之: 均井巷  文章来源:中国赣州网  更新时间:2007-9-16 10:56:16   均井巷位于城区北部,东接米汁巷,西接今建国路中段,巷道较直,西高东低,呈斜坡状,长250米,宽3至4米,属居民区。明嘉靖《赣州府志》记载有均井巷名。  均井巷,顾名思义,是个多井之地。它的巷之东端,当为唐卢光稠扩建之前的边界地带,所以,巷道明显地势低洼,在巷道的中、东段、任意掘地一两尺,即可成井,以致巷内竟有大小七口水井,而且呈现均匀分布状态,便有了均井巷之名。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这是个名字很老的巷子。  均井巷有一栋吴氏宗祠,对面也是一栋大宅,即原解放街道办事处旧址。巷的中段有一家酒楼,名叫民志酒楼(为市公安局看守所旧址),成了酒楼后,热闹过好一阵子。西段曾有一家双江大旅社,为三层建筑物。  寻觅良久,一些光彩与不光彩的内容浮了出来。原来,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均井巷西段口住有两名中医师,住在巷道南侧的叫刘奉章,住在巷道北侧的叫钟漱秋,他们两人都是虔城名倾一时的有名中医,颇受市民敬服。而与此同时,均井巷之东与坛子巷之北及姚衙前之西北段是个烟花之地,烟馆、赌场、妓院一应俱有,真可谓“乌烟瘴气”。这种“乌烟瘴气”成就了“赣州之最”中的“坛子巷的娼”、“姚衙前的赌”之说法。直到1939年的现象后,这一“乌烟瘴气”方才消失。(文瑞 宗瑶)
赣州古街巷之:云峰巷 赣州古街巷之:云峰巷  文章来源:中国赣州网  更新时间:2007-9-16 10:57:41   云峰巷位于城区东北部,西南端与和平路西段相接,东北端与柴巷、梁屋巷相会,并与大华街相接。此巷两端低,中间高,略成拱形,长161米,宽1.5至1.6米,属居民区。清同治《赣州府志》载有云峰堪名,后易名云峰巷。  无疑,这是个依山岭而构筑的巷子,同时,这还是个很有些诗意的巷名。想必是巷道地势较高,朝夕之时,从别处远眺此地,发现炊烟缭绕,如在云雾之中,而得名“云峰堪”。  清代,这一带已呈人口稠密之状,四周屋舍绵绵,没有什么可供观景的地方。宋代,赣州城面积尚小,城市建筑也不成规模,城市任何一处有高阜之处都可昂然呈出,这种情形下,云峰巷依山岭地形而建的拱形巷景便突现出来了。而且,当时城市四周有水,城内也沟壑纵横,水气氤氲,云雾缭绕,便是自然的了。   当然,这云峰巷的峰山云绕现象,应该是极偶然的。毕竟它只是一个小山岭,一个缓坡,是掀不起什么大风大浪,形成不了什么大景象的。由此可见,古时候的文化人很有些多情,这样一座并不起眼的岭,一条并不起眼的巷也要附庸上如许风雅。我想: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文化人,是不是身边太少可歌可泣的事与物了,还是他们果真怀揣如此饱满的城市情怀?也许,两者皆有。只不过后者甚些。否则,赣州城何以创造得出“三山五岭八境台,十个铜钱买得来”、“夜光山、二码头、三潮井、慈姑岭、五道庙……”、“大码头的水、二城门的风、光孝寺的钟、大庙里的神……”、“三十六条街,七十二条巷”等等充满文化意味的地域人文景观来?  赣州文化人是有历史贡献的。
加大赣州房地产开发投资之我见 加大赣州房地产开发投资之我见 中国赣州网 时间:2007年7月21日10:41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国家统计局2月28日发布的《2006年度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有几个数字是房地产业界人士特别关注的。公报披露,2006年房地产业投资达到21446亿元,比上年度增长25.4%,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的增幅。这表明,在中央宏观调控治理房价过快上涨的情况下,房地产业仍保持了旺盛的发展态势。 赣州近几年房地产投资也大幅度增长。到2006年全市房地产投资为33.9101亿元,比上年增长40.7%。2006年全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3亿元,GDP为582.34亿元。以2006年为例,全市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重为5.8%,低于全国4.44个百分点,低于全省(江西2006年房地产投资343.6亿元,GDP4619亿元)1.6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5.3%,低于全国4.2个百分点。 专家认为,房地产业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必然与国民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数据对比显现,赣州的房地产投资不是热了,而是不够。假如赣州房地产投资占GDP比重达到全国的水平,按简单的计算法,可直接增加GDP26个亿以上。还有带动效应。“世界银行1994年从住房建设投资角度分析了房地产业的带动效应,每增加100亿美元住房建设投资,将创造170亿至220亿美元的需求,每销售100亿美元的住房,将带动130亿至150亿美元的其他商品销售,需求带动系数大,两项合计,按保守估计,需求带动系数为3”。(摘自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学院教授刘水杏著《房地产业关联特性及带动效应研究》)。按带动系数3计算,则可带动增加78亿GDP。直接增加与带动增加GDP合并为100亿元以上。按2006年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率9.7%计算,全市可增加财政收入近10个亿。 从理论上分析,赣州房地产投资空间还很大。投资产生供给,增加供给后是否存在相当的市场需求与之呼应呢? 市场需求来自城市化的步伐,以赣州中心城区为例,按照《赣州市城市总体发展概念性规划》设计,到2010年,地盘扩至7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70万。现在中心城区(含农业人口)不到50万,离70万还差20万。从2006年到2010年,5年时间年均应增加4万人。按住房调查结果户均3.46人计,每年应增加11560户。再按高收入人群城市化入赣州市的人口(江西2006年城市化率2%,以此指标计算的年城市化人口大部分应该“化”在县城或县级市。如果以高收入人群的一定比例计算城市化进赣州中心城区的人口数量,应该是恰当的。)推算:2006年全市为861万人口,按高收入人群占总人口的20%计算,全市高收入人群为172万,如果按2006年江西城市化率2%计算全市进赣州中心城区的高收入人群应为34400人,折合9942户。而2006年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为2000年以来之最,达65.54万平方米,比2005年增长123%,但其套数仅4604套,即就新售出的住房增量可容纳的户数和人口分别为4604户和15929人,仅分别为城市总体规划描述的及推算的高收入人群城市化进程的39.8%和46.3%。 从实际情况看,赣州中心城区新建商品房的销售面积和销售均价,分别从2000年的16.63万㎡,900元/㎡增长到2006年的65.54万㎡、2141元/㎡。7年中,销售面积销售均价分别增加到原来的3.94倍和2.38倍,进一步说明赣州房地产在快速发展并拉动经济的同时,因投资不足带来供给不足,以致房价上涨过程中除恢复性增长的因素外,也不能排除上涨偏快的成分。房地产开发投资的载体是土地,投资不足也是住宅用地供给不足。在供求关系中,市场需求结构性张力很大,多层住宅供不应求。 从理论分析到实际情况都充分说明一点,赣州房地产开发投资还有很大空间。在这个空间,也同时并存另一种“景象”,即近两年高层住宅集中投放,因其购房成本和日后消费成本高于多层住宅,目前消费者没有普遍接受,消费群体局限在中高端,存在有价无市的可能。 房地产投资不足既影响了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长,又影响住房供给量,导致房价上涨过快,制约城市化步伐。要化解这个瓶颈,就必须有相应之举措,其中最关键的是增加普通住宅用地供给并加大住房建设投资。从大视野看,我国有的城市确实存在房地产投资过热的问题,全国的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重也与发达国家接近,但就赣州而言,情况并不一样。我们要保持房地产投资合理规模,是否应把握两点:一是市场供求基本平衡,房价上涨不会太快,这也是主要的;二是发达国家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重10%可作参考指标。(赖德华)
2006年,寻乌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  2006年,山区小县寻乌财政收入大幅跃升,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达1.1亿元,同比增收1850万元,增长20.1%。寻乌财政是如何实现增收的呢?稀土、水电、果品加工“三驾齐驱” 去年,该县稀土等矿产品实现税收1100多万元,同比增长了12倍。 寻乌是水电大县,水能总蕴藏量12万千瓦,年电能4.15亿千瓦时。该县创新机制,打破传统束缚,利用资源优势,借梯上楼,积极鼓励外资、工商资本和民间资本等“三资”投入小水电建设。为吸引投资商,该县积极搞好水电项目的开发与储备,对全县水力资源进行普查,对有开发价值的资源进行勘测论证。到目前为止,该县开发、储备水电项目200多个。去年,该县实现电力税收1690万元,同比增长了70.4%。 在国道沿线设立百里果品加工长廊是寻乌延长产业链条、提高果品附加值、增加财政收入的创新之举。去年以来,该县在206国道澄江—县城—文峰石排沿线统一选址、规划,按“点—线—面”布局,打造百里果品加工长廊。目前,该县已引进规模以上果品加工、仓储企业23户,年加工果品超过8万吨。 实行“三个错位”的招商策略,一是利用劳动密集型企业与“珠三角”规模制造业形成的错位,抓住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时机,大力引进毛织、制衣、小型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群;二是利用资源型产业与“珠三角”地区高新产业形成的错位,大力引进以铁、铅、锌等有色矿产品为条件的资源型工业产业群;三是利用市场选择与“珠三角”区位形成的错位,大力引进以县内市场为导向的农资营销产业群和房地产经营产业群。 随着县内经济发展环境的不断改善,许多外商看中四大产业的发展前景,纷纷涉猎其中,不但拉动了县域经济快速前跑,也给财政收入带来飞速发展。去年,引进的资源型工业企业群为该县财政贡献了1650万;该县引进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投入资金9800多万元,在投资的有力拉动下,实现房地产税收620万元,增长了96.5%,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同时带动了契税、耕地占用税的增长。据统计,该县招商引资企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由过去的10%增加到30%。
赣州一公司要求员工轮流看守厕所 双方各执一词 赣州一公司要求员工轮流看守厕所 双方各执一词 中国赣州网 时间:2007年1月27日11:10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州晚报  要求员工轮流看守厕所 ●工厂员工:这是对我们人格的侮辱 ●厂方:这是为提高员工的自律性 “上班时间叫我们轮流看守厕所,这简直是对我们的侮辱。”1月25日,赣州一家公司的部分员工向记者诉说他们的遭遇。原来,自1月23日起,该公司规定员工在上班时间须轮流看守厕所,此举引起了该厂员工的抵制,甚至有人声称要辞职。而该厂负责人解释说,此举是为了提高员工的自律性,让他们爱护公共财产。 工厂员工:这是对我们人格的侮辱 该厂员工小杨告诉记者,1月24日,厂里下了一个通知,说是为了维持工厂厕所内的良好环境,规定员工在通知出台之日起,进出厕所时必须佩带厂牌,并且要在门口厕所管理人员处签字,签字内容包括本人姓名及上厕所的时间。出来之后,负责看守厕所的人要立即进去检查该员工是否对厕所有损坏、涂抹等情况。小杨气愤地说,大家都是来上班的,当初进厂的时候,并没有告诉我们有负责看守厕所这项工作。现在这项举措是对员工人格的侮辱。 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厂一共有4个厕所。每个车间每天抽出4至5个人轮流看守。记者采访时,看到仍有人员在厕所外对上厕所的员工进行登记。正在看守厕所的一名师傅告诉记者:“工厂内的员工普遍抵制这项措施,已经有几人因此事提出要辞职;如果有谁不愿意去看守,将以旷工来处罚。我们年纪大了,心里都不舒服,更何况那些年轻人,哪里受得了。” 工厂负责人:此举是为提高员工自律性 记者就此事对该厂卢姓负责人进行了采访,他解释说,推出此举是因为之前有些员工会在厕所里乱涂乱画,有的人还会进行恶意破坏,并且卫生状况相当差,甚至还有将厕所的门损坏的情况。他们推出此举也是事出无奈,目的是为提高职工自律性。目前,厂内各厕所的卫生情况均有所好转。他表示,这项措施将在情况有所好转后取消。对于已经产生的误会及不快,希望员工能加以理解和支持。当记者询问他是否有更好更妥的处理方法时,该负责人则表示暂时还没有。(实习生曹静、记者廖祥云)
万年奇石能变20张“脸”(图) 万年奇石能变20张“脸”(图)  来源:广州日报 二十年前,石头玩家吴老伯不惜花费2000元买下了一块奇石。二十年来,这块奇石一直被吴老伯“养在深闺”。去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吴老伯发现,随着摆放的正反、倒顺和看的角度不同,奇石竟然能变出20多种人的表情脸谱! 76岁的吴老伯家住革新路,这块“变脸”奇石是1986年他在柳州买的。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一直爱好石头的吴老伯做起了石头生意,全国各地采购奇石。1986年,在柳州的石头交易市场,吴老伯一眼就被一块约1~2斤重、不规则的椭圆形鹅卵石所吸引,毫不犹豫地花了2000元将这块石头买了回来。 2000元在当时来说算得上是一笔“巨款”,然而在吴老伯看来,却花得非常值:“石头与人也是讲缘分的,如果喜欢,在你眼里花多少钱都是值得的。”据吴老伯说,这块石头买下来之后一直舍不得卖,一留就留了二十年。 “看,这是凹下去的眼睛,上面还有眉毛,像佛像里的低垂的眉。”吴老伯一手托着石头,一手轻轻抚摸着石头上面天然形成的深深的凹孔和纹路。石头因为多年的抚摸,突出的地方已经变得非常光滑,泛着光。在吴老伯的指引下,记者果然看到石头上的凹洞和纹路刚好构成了一位慈眉低垂,颇有佛性的老者的模样,而随着石头摆的方向的不同,老者的表情也在变换着,或喜或怒或哀,每副表情都栩栩如生。而将石头翻转过来,则可以看到孙悟空的头像,孙悟空正歪着头,头上还带有金箍。 吴老伯介绍说,这块石头形成于冰河时代,距今已经几百万年了。(记者 雷燕)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