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竹易箭 枯竹易箭
农民,业余志愿者
关注数: 137 粉丝数: 494 发帖数: 945 关注贴吧数: 32
致被欺负的善良 听说你今天因为没有戴安全帽,被监察处考核了。到贴吧里发牢**纸啊,消消气吧。你说得对:钱是在九江挣的,命是自己。现在车间里这么多不安全的因素,不要以为你出去洗个抹布就没事。且不说天车上掉下来个螺丝你的脑袋就得落一个窟窿,就是落下来一片红红的氧化铁皮你的一头秀发也要变成尼姑啊。一轧钢一位段长,就是用小锤砸设备上的螺丝,没戴眼镜。结果氧化铁蹦进眼睛里去了,花了好几万。幸亏公司给报销了,要是个人花,一年的钱全白攒了。要是眼睛失明了呢?公司就是给你钱,这辈子不也完了吗?小处不讲安全,灾祸必从小事上找你。再说,监察处查到你才考核你50块钱,要是安监处抓住你呢?或者车间安全员抓住你呢、恐怕就得翻番了吧。所以啊,作为一个有素质的九江岗位工,不要骂骂咧咧的,要想想自己的过错。 另外,大家对各个职能部门没有必要有那么多得怨气。请大家想一想,要是你所在的班组有四个人上班,一个工友玩手机,一个工友睡觉,一个工友出去玩,只有你一个人在工作。而且你们的工资还一般多。如果三个人的违纪行为没有人管,你的心里会平衡吗?恐怕下个月你也会加入玩的行列。大家都去玩了,设备没人管你了。还谈什么产值?还谈什么效益?产值效益没有了,你还要什么工资?挣不到工资,你的老婆会给你做饭吗?你的孩子还能上学吗?你的父母还有人养吗?你的人生还有什么价值?
禅心诗韵恋挂云 因为没有跟上前面的车队,我们在群山中迷失了方向。等我们的车到达那个叫花果山的小村时,前面的大部队已经登上了半山腰。小山村依旧留有旧时岁月的沧桑痕迹。白得耀眼的瓷砖,亮铮铮的铝合金与草房门楼并列,静静的向来访者倾诉着这依山傍水的世外桃源的建筑史。不知是已经搬迁的房主不舍拆掉故居还是故意留下一些老的东西供我们寻觅古迹。透过已经开裂得有些朽意的木门板随意一瞥,天井收拾得干干净净。压水井旁有一丛茂盛的马兰或刺玫瑰,虽然还不到花开的时候,却早有性急的蜜蜂和蝴蝶翩翩起舞。树荫下静坐闲谈的大多是老年人,也间或有一两个抱小孩儿的年轻母亲。见到我们下车不待问路,已经用山里人特有的热情腔调帮助找车位,告知前面人的行踪。我们这些自诩精于世故,却是有些势利眼的所谓能人却以为,这些热情的大爷大妈要兜售给我们什么东西,比如山货,比如水。然而用我们世俗的眼角余光搜寻,却是什么商品也没有。不由得有一些愧意的脸红。 村子大概自古以来就是随意而建,没有经过什么规划,也没有章法。东一条巷,西一条街,左一块石,右一棵树。路边屋后,无一不有参天大树的辟佑。很有些古意。顺一条石径一直向西,在尚无成荫的山路上行走。偶尔会有巨石如房,不是青石,也非山岩,而是我这生在平原的游子从未见过的石种。来的时候看到资料上介绍说是女娲补天所遗的灵石。那模样像是史前巨人把一滩鹅卵石像滚雪球一样滚在一起。山脚下有一群山民,各拿锹镐锤钎挖土平石,正干得热火朝天。见到我们热情的打着招呼,说正在平整土地,准备建筑停车场和农家饭庄。等下次你们再来就可以直接把车开到半山腰,停车游览就餐都很方便。但我却不以为然,所谓的配套设施应该建在山下的小村里,水电无虞,安装便利。况且方便也未必是一种好处,爬山的乐趣在于爬,在于运动,一身大汗,满脸征尘。如果图方便把车开到山顶又有什么乐趣可言?又说不远有一汪清泉,清冽甘甜,以前迷信的人谓之神赐仙水,可治百病。不妨带走与家人共享。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我随手在地上捡了个同伴抛弃的矿泉水瓶,想下山时装点念想回去回味。如果这个水瓶算是垃圾,我也同时也为挂云山的环保做出了一点贡献。 又走了一段山路,前面是一片相对平缓的漫坡。坡上怪石林立,松柏成荫。各个协会的文朋诗友三三两两,随意组合。有的在一起品文论道,指点风物。有的一人执笔对画,似有所思。大多数人在随意的角落,或躺或坐随意休憩,静静的享受这静怡的山光秀色。看来这部分文友们已经没有精力再向上攀爬了。我们边和大家打着招呼边向山上行走。经过几道陡坡和山缝,同行的爬友们大都被淘汰,只剩下我和国华兄。随着文联大旗的指引,我们很快追上了大部队并超越了一部分人。通往山顶的最后路程是一道山缝,像是从来没有人走过,荆棘丛生,藤蔓遍布。大家扶老携幼,一个拉着一个。不时拉山草,拽藤条,慢慢爬行。有几位队员因为身已落后打算放弃,我说:别看我们现在是在最后,如果马上下山,我们就在最前面了。大家都笑着鼓起劲往上爬。 终于来到山顶。回望走过的崎岖山路,行人蚁动,石径若无。只见满山灵石似物似禽,令人浮想联翩。佛曰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想必这补天的玲珑遗物中必是另有大千世界。过去亿万年中我辈如石人看我,现今这世上石如我辈我看石。石看我辈笑我庸碌,我辈看石觉石微小。想过去亿万年沧海桑田,此处也许是人潮如水的都市,也许是孤僻边疆的荒村。或许上演过英雄美人江山的较逐,或许不过是蚂蚁争食蜂寻蜜。时光荏苒,英雄美人凡夫俗子皆化作一粒浮尘。白驹过隙千古风流无觅处,不如一石傲立山巅观景不语。由始稍稍感知永恒短暂之概念。忘却世间种种恩痴欲嗔,飘飘有出世之念。 以前以为旅游不过是一处不到一处迷,凡是去过的名胜古迹都不过尔尔,不如心中想象的美好。在挂云山顶小憩这片刻却又另有一些领悟。觅一巨石如床,身卧其上。望云卷云舒去留随意。听风吹松涛天籁悠鸣。闲居松荫青草间。可以听虫的呓语,蜂的吟唱,蝉的赞歌,鸟的呢喃。如此美景灵境,让人陶醉其中。知山水可以陶冶性情,触发诗性。连我这不善做古律的冒牌文人,也福至心灵,文兴大发做了一首顺口溜:野径浅藏荆棘间,山花时现草延绵。古树浓荫遮烦嚣,挂云远避车马喧。村夫清谈一茶满,野老对弈半棋残。桃源妙地孤竹隐,禅心诗韵万亩园。友人望我独倚危崖,玩味古韵。笑问:秀才还不下山,是不是见此地风光秀美,山水灵奇,想在此地搭一茅屋禅院,诵经赋诗,终老于此啊?我一笑,随想长居仙山,词带灵气,倒也是好。可我辈有力作文,囊无余金。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好将这一片美景留于脑海,以备他日做一美忆足矣。随见天将正午,文朋诗友们正在招呼我们**。大家欢笑着在文联的大旗下合影留念,然后我扛了文联的大旗,在猎猎的旗风中逶迤而去。
守望长城的田园牧歌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往往会迷恋于远方的你从未见过的风景。想看看那些巍峨的高山,滔滔的江水。那些白云丽霭,秋花遍野,远山素青,方塘若镜的迷人风光。对于身边的美景,却因为熟悉而麻木,丝毫感觉不出她的妙处。直到有一天,远方的朋友带着无限向往和艳羡的口气向你问询你熟知的一切,或者你在某个大作家的游记中看到关于家乡风物的文字时。你会突然问自己,我们身边司空见惯的风景,真的有他们形容的那么美吗? 长城对于我就是这样。因为自小就生活在长城脚下,我从来没有感觉出它有多么雄伟壮丽。而且读了一些游记以后,年少轻狂的我向往的是"举手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华山,"凭崖览八极 目尽长空闲"的泰山。在我的眼中,近在咫尺的燕山余脉只是一些平常的小丘陵而已。说它平常,是因为我常去登临。我在少年的时候常常去山里套兔子,掏鸟蛋,捡蘑菇。我还常常在某个城楼里休憩,游戏。那时的垛子·城台很是破旧,残砖断石遍地都是。供士卒休息的城堡一度成了羊倌羊群的栖息地。里边到处是各种动物的排泄物。要说和文化有关联的词句,就是墙壁上老乡们用木炭书写的“王二狗到此一游,李小洁我爱你”一类的墨宝。有时候我们也会扫除一块干净的地方,割一些山茅野草躺在地上,一边休息一边遐想古代守卒的军旅生活。 成年后读了一点书,明白了一些道理。思想上有了一些变化,觉得以前凭空想象很容易的事情,其实并不简单。很想再次登城一游。但整天在蝇营狗苟的生活中挣扎,为三斗米饱食躬耕于 山野之地,漂泊于人海之间。不再有少年时的闲情逸致。也没了登山的空闲。 龙年立冬之际,新长城旅游线建成通车。文联组织我们这些所谓的文人首先体验新长城景点的畅游之路。我们在徐流口村沿山路北上。此时是萧瑟的冬季,北风漫卷,山坡上枯黄的茅草和灌木随风飘摆。因为山地贫瘠,多石而少土,所以山的阳坡树木很少。阴坡倒是松柏蔽日,嘉木成荫。略微遗憾的是,为了照顾大多数登山者,水泥路已经修到长城脚下,少了一些“登”的乐趣。顺着显然经过了人工修葺但仍然陡峭的城道,在站台和城堡之间行走,山南山北的房屋线塔依稀可见。山北群山环抱,有条小径依山而筑,像一条灰白的巨蟒蜿蜒起伏。一直通向遥远的赤峰·关外。是以前所谓蛮人异族之居。所产药材·皮毛·马匹冠绝天下。山南是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农耕时代,富庶的粮食·布匹·铁器让多少异族眼红。当交换不成,就起了掠夺的野心。于是多少士卒,平民的鲜血染红了山石。城楼和烽火台大多经受住了几百年时光的磨洗与侵蚀,城砖上刻着重量的字迹也还清晰。一块巨石上的几个字吸引了我的视线:张大力背砖十五块力尽于此。一块青砖十五斤,十五块青砖就是二百多斤。在如此陡峭的山路上,空身而行尚且气喘吁吁。这位叫张大力的民夫却身负百斤力尽于此。想想先辈几百年前没有任何机器设备。全靠人背肩扛把一块块巨石,城砖运到山顶,砌在一起。修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关隘。蔓延万余里,上下几千年,多少将帅戍卒,匠人百工在这崇山峻岭,峭壁深壑中艰辛的劳作。多少张大力。王大力、李大力的鲜血尸骨被筑在城楼的地基下。“一叫长城万仞摧,杞梁遗骨逐妻回”,“筑就长城千夫苦,何止孟姜一人哭” 。还有那些守城的士卒,如何忍受寂寞远离喧嚣,离群索居整天修葺更不必细说。长城阻住了侵略者的铁蹄,守卫了边民的田园牧歌。长城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和平安定的保障。没有了长城,会有多少平民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中华民族的历史很可能会重新书写。,今天,作为军事防御设施,长城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兄弟民族之间也早已化干戈为玉帛。但在炎黄子孙的精神世界中,长城巍巍的雄姿、坚强的体魄,象征着中 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克服困难的毅力。 走下城楼沿着新长城旅游线一直向西。宽阔的柏油路两边是连绵不断的燕山余脉。头顶是湛蓝的天空,行起车来飘飘欲仙有放风筝的感觉。车在河流口村向北,这里有秦朝的古城遗址,与明长城比较有区别的地方是此处的长城全是石头修建的。 小村建在明长城和秦长城的夹缝中,钟灵毓秀,山居古老。再往西就是水泉村,因为有数道清泉绕山而流,故又叫清泉村。泉水在村南汇集成一个小小的池塘。水面波光粼粼,平静幽蓝。在村人的示范下掬水而饮,水质清冽甘甜。通往村子的路上有一座石拱桥,古色古香。水泉村西面,沙河东岸的峭壁上,有记录明代军事家许伦丰功伟绩的摩崖石刻。三十余字历经百年风雨侵袭,仍然清晰可见。因为天近晌午,冷口关,白羊峪,石梯沟等景区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一闪而过。回望长城,在蓝天下,这浸透了历代劳动人民血汗的青砖灰石随着崇山峻岭峭壁深壑绵延伸展,跌宕起伏。那高大的城楼,烽火台有的如奋起的勇士,傲视长空;有的如沉思的巨人,默对苍穹。这聚集中华民族历代劳动人民勤劳,聪明,智慧和血汗结晶的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他将永远陪伴着我们一起前进!
守望长城的田园牧歌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往往会迷恋于远方的你从未见过的风景。想看看那些巍峨的高山,滔滔的江水。那些白云丽霭,秋花遍野,远山素青,方塘若镜的迷人风光。对于身边的美景,却因为熟悉而麻木,丝毫感觉不出她的妙处。直到有一天,远方的朋友带着无限向往和艳羡的口气向你问询你熟知的一切,或者你在某个大作家的游记中看到关于家乡风物的文字时。你会突然问自己,我们身边司空见惯的风景,真的有他们形容的那么美吗? 长城对于我就是这样。因为自小就生活在长城脚下,我从来没有感觉出它有多么雄伟壮丽。而且读了一些游记以后,年少轻狂的我向往的是"举手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华山,"凭崖览八极 目尽长空闲"的泰山。在我的眼中,近在咫尺的燕山余脉只是一些平常的小丘陵而已。说它平常,是因为我常去登临。我在少年的时候常常去山里套兔子,掏鸟蛋,捡蘑菇。我还常常在某个城楼里休憩,游戏。那时的垛子·城台很是破旧,残砖断石遍地都是。供士卒休息的城堡一度成了羊倌羊群的栖息地。里边到处是各种动物的排泄物。要说和文化有关联的词句,就是墙壁上老乡们用木炭书写的“王二狗到此一游,李小洁我爱你”一类的墨宝。有时候我们也会扫除一块干净的地方,割一些山茅野草躺在地上,一边休息一边遐想古代守卒的军旅生活。 成年后读了一点书,明白了一些道理。思想上有了一些变化,觉得以前凭空想象很容易的事情,其实并不简单。很想再次登城一游。但整天在蝇营狗苟的生活中挣扎,为三斗米饱食躬耕于 山野之地,漂泊于人海之间。不再有少年时的闲情逸致。也没了登山的空闲。 龙年立冬之际,新长城旅游线建成通车。文联组织我们这些所谓的文人首先体验新长城景点的畅游之路。我们在徐流口村沿山路北上。此时是萧瑟的冬季,北风漫卷,山坡上枯黄的茅草和灌木随风飘摆。因为山地贫瘠,多石而少土,所以山的阳坡树木很少。阴坡倒是松柏蔽日,嘉木成荫。略微遗憾的是,为了照顾大多数登山者,水泥路已经修到长城脚下,少了一些“登”的乐趣。顺着显然经过了人工修葺但仍然陡峭的城道,在站台和城堡之间行走,山南山北的房屋线塔依稀可见。山北群山环抱,有条小径依山而筑,像一条灰白的巨蟒蜿蜒起伏。一直通向遥远的赤峰·关外。是以前所谓蛮人异族之居。所产药材·皮毛·马匹冠绝天下。山南是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农耕时代,富庶的粮食·布匹·铁器让多少异族眼红。当交换不成,就起了掠夺的野心。于是多少士卒,平民的鲜血染红了山石。城楼和烽火台大多经受住了几百年时光的磨洗与侵蚀,城砖上刻着重量的字迹也还清晰。一块巨石上的几个字吸引了我的视线:张大力背砖十五块力尽于此。一块青砖十五斤,十五块青砖就是二百多斤。在如此陡峭的山路上,空身而行尚且气喘吁吁。这位叫张大力的民夫却身负百斤力尽于此。想想先辈几百年前没有任何机器设备。全靠人背肩扛把一块块巨石,城砖运到山顶,砌在一起。修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关隘。蔓延万余里,上下几千年,多少将帅戍卒,匠人百工在这崇山峻岭,峭壁深壑中艰辛的劳作。多少张大力。王大力、李大力的鲜血尸骨被筑在城楼的地基下。“一叫长城万仞摧,杞梁遗骨逐妻回”,“筑就长城千夫苦,何止孟姜一人哭” 。还有那些守城的士卒,如何忍受寂寞远离喧嚣,离群索居整天修葺更不必细说。长城阻住了侵略者的铁蹄,守卫了边民的田园牧歌。长城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和平安定的保障。没有了长城,会有多少平民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中华民族的历史很可能会重新书写。,今天,作为军事防御设施,长城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兄弟民族之间也早已化干戈为玉帛。但在炎黄子孙的精神世界中,长城巍巍的雄姿、坚强的体魄,象征着中 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克服困难的毅力。 走下城楼沿着新长城旅游线一直向西。宽阔的柏油路两边是连绵不断的燕山余脉。头顶是湛蓝的天空,行起车来飘飘欲仙有放风筝的感觉。车在河流口村向北,这里有秦朝的古城遗址,与明长城比较有区别的地方是此处的长城全是石头修建的。 小村建在明长城和秦长城的夹缝中,钟灵毓秀,山居古老。再往西就是水泉村,因为有数道清泉绕山而流,故又叫清泉村。泉水在村南汇集成一个小小的池塘。水面波光粼粼,平静幽蓝。在村人的示范下掬水而饮,水质清冽甘甜。通往村子的路上有一座石拱桥,古色古香。水泉村西面,沙河东岸的峭壁上,有记录明代军事家许伦丰功伟绩的摩崖石刻。三十余字历经百年风雨侵袭,仍然清晰可见。因为天近晌午,冷口关,白羊峪,石梯沟等景区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一闪而过。回望长城,在蓝天下,这浸透了历代劳动人民血汗的青砖灰石随着崇山峻岭峭壁深壑绵延伸展,跌宕起伏。那高大的城楼,烽火台有的如奋起的勇士,傲视长空;有的如沉思的巨人,默对苍穹。这聚集中华民族历代劳动人民勤劳,聪明,智慧和血汗结晶的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他将永远陪伴着我们一起前进!
守望长城的田园牧歌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往往会迷恋于远方的你从未见过的风景。想看看那些巍峨的高山,滔滔的江水。那些白云丽霭,秋花遍野,远山素青,方塘若镜的迷人风光。对于身边的美景,却因为熟悉而麻木,丝毫感觉不出她的妙处。直到有一天,远方的朋友带着无限向往和艳羡的口气向你问询你熟知的一切,或者你在某个大作家的游记中看到关于家乡风物的文字时。你会突然问自己,我们身边司空见惯的风景,真的有他们形容的那么美吗? 长城对于我就是这样。因为自小就生活在长城脚下,我从来没有感觉出它有多么雄伟壮丽。而且读了一些游记以后,年少轻狂的我向往的是"举手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华山,"凭崖览八极 目尽长空闲"的泰山。在我的眼中,近在咫尺的燕山余脉只是一些平常的小丘陵而已。说它平常,是因为我常去登临。我在少年的时候常常去山里套兔子,掏鸟蛋,捡蘑菇。我还常常在某个城楼里休憩,游戏。那时的垛子·城台很是破旧,残砖断石遍地都是。供士卒休息的城堡一度成了羊倌羊群的栖息地。里边到处是各种动物的排泄物。要说和文化有关联的词句,就是墙壁上老乡们用木炭书写的“王二狗到此一游,李小洁我爱你”一类的墨宝。有时候我们也会扫除一块干净的地方,割一些山茅野草躺在地上,一边休息一边遐想古代守卒的军旅生活。 成年后读了一点书,明白了一些道理。思想上有了一些变化,觉得以前凭空想象很容易的事情,其实并不简单。很想再次登城一游。但整天在蝇营狗苟的生活中挣扎,为三斗米饱食躬耕于 山野之地,漂泊于人海之间。不再有少年时的闲情逸致。也没了登山的空闲。 龙年立冬之际,新长城旅游线建成通车。文联组织我们这些所谓的文人首先体验新长城景点的畅游之路。我们在徐流口村沿山路北上。此时是萧瑟的冬季,北风漫卷,山坡上枯黄的茅草和灌木随风飘摆。因为山地贫瘠,多石而少土,所以山的阳坡树木很少。阴坡倒是松柏蔽日,嘉木成荫。略微遗憾的是,为了照顾大多数登山者,水泥路已经修到长城脚下,少了一些“登”的乐趣。顺着显然经过了人工修葺但仍然陡峭的城道,在站台和城堡之间行走,山南山北的房屋线塔依稀可见。山北群山环抱,有条小径依山而筑,像一条灰白的巨蟒蜿蜒起伏。一直通向遥远的赤峰·关外。是以前所谓蛮人异族之居。所产药材·皮毛·马匹冠绝天下。山南是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农耕时代,富庶的粮食·布匹·铁器让多少异族眼红。当交换不成,就起了掠夺的野心。于是多少士卒,平民的鲜血染红了山石。城楼和烽火台大多经受住了几百年时光的磨洗与侵蚀,城砖上刻着重量的字迹也还清晰。一块巨石上的几个字吸引了我的视线:张大力背砖十五块力尽于此。一块青砖十五斤,十五块青砖就是二百多斤。在如此陡峭的山路上,空身而行尚且气喘吁吁。这位叫张大力的民夫却身负百斤力尽于此。想想先辈几百年前没有任何机器设备。全靠人背肩扛把一块块巨石,城砖运到山顶,砌在一起。修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关隘。蔓延万余里,上下几千年,多少将帅戍卒,匠人百工在这崇山峻岭,峭壁深壑中艰辛的劳作。多少张大力。王大力、李大力的鲜血尸骨被筑在城楼的地基下。“一叫长城万仞摧,杞梁遗骨逐妻回”,“筑就长城千夫苦,何止孟姜一人哭” 。还有那些守城的士卒,如何忍受寂寞远离喧嚣,离群索居整天修葺更不必细说。长城阻住了侵略者的铁蹄,守卫了边民的田园牧歌。长城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和平安定的保障。没有了长城,会有多少平民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中华民族的历史很可能会重新书写。,今天,作为军事防御设施,长城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兄弟民族之间也早已化干戈为玉帛。但在炎黄子孙的精神世界中,长城巍巍的雄姿、坚强的体魄,象征着中 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克服困难的毅力。 走下城楼沿着新长城旅游线一直向西。宽阔的柏油路两边是连绵不断的燕山余脉。头顶是湛蓝的天空,行起车来飘飘欲仙有放风筝的感觉。车在河流口村向北,这里有秦朝的古城遗址,与明长城比较有区别的地方是此处的长城全是石头修建的。 小村建在明长城和秦长城的夹缝中,钟灵毓秀,山居古老。再往西就是水泉村,因为有数道清泉绕山而流,故又叫清泉村。泉水在村南汇集成一个小小的池塘。水面波光粼粼,平静幽蓝。在村人的示范下掬水而饮,水质清冽甘甜。通往村子的路上有一座石拱桥,古色古香。水泉村西面,沙河东岸的峭壁上,有记录明代军事家许伦丰功伟绩的摩崖石刻。三十余字历经百年风雨侵袭,仍然清晰可见。因为天近晌午,冷口关,白羊峪,石梯沟等景区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一闪而过。回望长城,在蓝天下,这浸透了历代劳动人民血汗的青砖灰石随着崇山峻岭峭壁深壑绵延伸展,跌宕起伏。那高大的城楼,烽火台有的如奋起的勇士,傲视长空;有的如沉思的巨人,默对苍穹。这聚集中华民族历代劳动人民勤劳,聪明,智慧和血汗结晶的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他将永远陪伴着我们一起前进!
守望长城的田园牧歌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往往会迷恋于远方的你从未见过的风景。想看看那些巍峨的高山,滔滔的江水。那些白云丽霭,秋花遍野,远山素青,方塘若镜的迷人风光。对于身边的美景,却因为熟悉而麻木,丝毫感觉不出她的妙处。直到有一天,远方的朋友带着无限向往和艳羡的口气向你问询你熟知的一切,或者你在某个大作家的游记中看到关于家乡风物的文字时。你会突然问自己,我们身边司空见惯的风景,真的有他们形容的那么美吗? 长城对于我就是这样。因为自小就生活在长城脚下,我从来没有感觉出它有多么雄伟壮丽。而且读了一些游记以后,年少轻狂的我向往的是"举手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华山,"凭崖览八极 目尽长空闲"的泰山。在我的眼中,近在咫尺的燕山余脉只是一些平常的小丘陵而已。说它平常,是因为我常去登临。我在少年的时候常常去山里套兔子,掏鸟蛋,捡蘑菇。我还常常在某个城楼里休憩,游戏。那时的垛子·城台很是破旧,残砖断石遍地都是。供士卒休息的城堡一度成了羊倌羊群的栖息地。里边到处是各种动物的排泄物。要说和文化有关联的词句,就是墙壁上老乡们用木炭书写的“王二狗到此一游,李小洁我爱你”一类的墨宝。有时候我们也会扫除一块干净的地方,割一些山茅野草躺在地上,一边休息一边遐想古代守卒的军旅生活。 成年后读了一点书,明白了一些道理。思想上有了一些变化,觉得以前凭空想象很容易的事情,其实并不简单。很想再次登城一游。但整天在蝇营狗苟的生活中挣扎,为三斗米饱食躬耕于山野之地,漂泊于人海之间。不再有少年时的闲情逸致。也没了登山的空闲。 龙年立冬之际,新长城旅游线建成通车。文联组织我们这些所谓的文人首先体验新长城景点的畅游之路。我们在徐流口村沿山路北上。此时是萧瑟的冬季,北风漫卷,山坡上枯黄的茅草和灌木随风飘摆。因为山地贫瘠,多石而少土,所以山的阳坡树木很少。阴坡倒是松柏蔽日,嘉木成荫。略微遗憾的是,为了照顾大多数登山者,水泥路已经修到长城脚下,少了一些“登”的乐趣。顺着显然经过了人工修葺但仍然陡峭的城道,在站台和城堡之间行走,山南山北的房屋线塔依稀可见。山北群山环抱,有条小径依山而筑,像一条灰白的巨蟒蜿蜒起伏。一直通向遥远的赤峰·关外。是以前所谓蛮人异族之居。所产药材·皮毛·马匹冠绝天下。山南是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农耕时代,富庶的粮食·布匹·铁器让多少异族眼红。当交换不成,就起了掠夺的野心。于是多少士卒,平民的鲜血染红了山石。城楼和烽火台大多经受住了几百年时光的磨洗与侵蚀,城砖上刻着重量的字迹也还清晰。一块巨石上的几个字吸引了我的视线:张大力背砖十五块力尽于此。一块青砖十五斤,十五块青砖就是二百多斤。在如此陡峭的山路上,空身而行尚且气喘吁吁。这位叫张大力的民夫却身负百斤力尽于此。想想先辈几百年前没有任何机器设备。全靠人背肩扛把一块块巨石,城砖运到山顶,砌在一起。修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关隘。蔓延万余里,上下几千年,多少将帅戍卒,匠人百工在这崇山峻岭,峭壁深壑中艰辛的劳作。多少张大力。王大力、李大力的鲜血尸骨被筑在城楼的地基下。“一叫长城万仞摧,杞梁遗骨逐妻回”,“筑就长城千夫苦,何止孟姜一人哭” 。还有那些守城的士卒,如何忍受寂寞远离喧嚣,离群索居整天修葺更不必细说。长城阻住了侵略者的铁蹄,守卫了边民的田园牧歌。长城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和平安定的保障。没有了长城,会有多少平民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中华民族的历史很可能会重新书写。,今天,作为军事防御设施,长城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兄弟民族之间也早已化干戈为玉帛。但在炎黄子孙的精神世界中,长城巍巍的雄姿、坚强的体魄,象征着中 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克服困难的毅力。 走下城楼沿着新长城旅游线一直向西。宽阔的柏油路两边是连绵不断的燕山余脉。头顶是湛蓝的天空,行起车来飘飘欲仙有放风筝的感觉。车在河流口村向北,这里有秦朝的古城遗址,与明长城比较有区别的地方是此处的长城全是石头修建的。小村建在明长城和秦长城的夹缝中,钟灵毓秀,山居古老。再往西就是水泉村,因为有数道清泉绕山而流,故又叫清泉村。泉水在村南汇集成一个小小的池塘。水面波光粼粼,平静幽蓝。在村人的示范下掬水而饮,水质清冽甘甜。通往村子的路上有一座石拱桥,古色古香。水泉村西面,沙河东岸的峭壁上,有记录明代军事家许伦丰功伟绩的摩崖石刻。三十余字历经百年风雨侵袭,仍然清晰可见。因为天近晌午,冷口关,白羊峪,石梯沟等景区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一闪而过。回望长城,在蓝天下,这浸透了历代劳动人民血汗的青砖灰石随着崇山峻岭峭壁深壑绵延伸展,跌宕起伏。那高大的城楼,烽火台有的如奋起的勇士,傲视长空;有的如沉思的巨人,默对苍穹。这聚集中华民族历代劳动人民勤劳,聪明,智慧和血汗结晶的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他将永远陪伴着我们一起前进!
禅韵诗心挂云山 因为没有跟上前面的车队,我们在群山中迷失了方向。等我们的车到达那个叫花果山的小村时,前面的大部队已经登上了半山腰。小山村依旧留有旧时岁月的沧桑痕迹。白得耀眼的瓷砖,亮铮铮的铝合金与草房门楼并列,静静的向来访者倾诉着这依山傍水的世外桃源的建筑史。不知是已经搬迁的房主不舍拆掉故居还是故意留下一些老的东西供我们寻觅古迹。透过已经开裂得有些朽意的木门板随意一瞥,天井收拾得干干净净。压水井旁有一丛茂盛的马兰或刺玫瑰,虽然还不到花开的时候,却早有性急的蜜蜂和蝴蝶翩翩起舞。树荫下静坐闲谈的大多是老年人,也间或有一两个抱小孩儿的年轻母亲。见到我们下车不待问路,已经用山里人特有的热情腔调帮助找车位,告知前面人的行踪。我们这些自诩精于世故,却是有些势利眼的所谓能人却以为,这些热情的大爷大妈要兜售给我们什么东西,比如山货,比如水。然而用我们世俗的眼角余光搜寻,却是什么商品也没有。不由得有一些愧意的脸红。 村子大概自古以来就是随意而建,没有经过什么规划,也没有章法。东一条巷,西一条街,左一块石,右一棵树。路边屋后,无一不有参天大树的辟佑。很有些古意。顺一条石径一直向西,在尚无成荫的山路上行走。偶尔会有巨石如房,不是青石,也非山岩,而是我这生在平原的游子从未见过的石种。来的时候看到资料上介绍说是女娲补天所遗的灵石。那模样像是史前巨人把一滩鹅卵石像滚雪球一样滚在一起。山脚下有一群山民,各拿锹镐锤钎挖土平石,正干得热火朝天。见到我们热情的打着招呼,说正在平整土地,准备建筑停车场和农家饭庄。等下次你们再来就可以直接把车开到半山腰,停车游览就餐都很方便。但我却不以为然,所谓的配套设施应该建在山下的小村里,水电无虞,安装便利。况且方便也未必是一种好处,爬山的乐趣在于爬,在于运动,一身大汗,满脸征尘。如果图方便把车开到山顶又有什么乐趣可言?又说不远有一汪清泉,清冽甘甜,以前迷信的人谓之神赐仙水,可治百病。不妨带走与家人共享。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我随手在地上捡了个同伴抛弃的矿泉水瓶,想下山时装点念想回去回味。如果这个水瓶算是垃圾,我也同时也为挂云山的环保做出了一点贡献。 又走了一段山路,前面是一片相对平缓的漫坡。坡上怪石林立,松柏成荫。各个协会的文朋诗友三三两两,随意组合。有的在一起品文论道,指点风物。有的一人执笔对画,似有所思。大多数人在随意的角落,或躺或坐随意休憩,静静的享受这静怡的山光秀色。看来这部分文友们已经没有精力再向上攀爬了。我们边和大家打着招呼边向山上行走。经过几道陡坡和山缝,同行的爬友们大都被淘汰,只剩下我和国丰兄。随着文联大旗的指引,我们很快追上了大部队并超越了一部分人。通往山顶的最后路程是一道山缝,像是从来没有人走过,荆棘丛生,藤蔓遍布。大家扶老携幼,一个拉着一个。不时拉山草,拽藤条,慢慢爬行。有几位队员因为身已落后打算放弃,我说:别看我们现在是在最后,如果马上下山,我们就在最前面了。大家都笑着鼓起劲往上爬。 终于来到山顶。回望走过的崎岖山路,行人蚁动,石径若无。只见满山灵石似物似禽,令人浮想联翩。佛曰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想必这补天的玲珑遗物中必是另有大千世界。过去亿万年中我辈如石人看我,现今这世上石如我辈我看石。石看我辈笑我庸碌,我辈看石觉石微小。想过去亿万年沧海桑田,此处也许是人潮如水的都市,也许是孤僻边疆的荒村。或许上演过英雄美人江山的较逐,或许不过是蚂蚁争食蜂寻蜜。时光荏苒,英雄美人凡夫俗子皆化作一粒浮尘。白驹过隙千古风流无觅处,不如一石傲立山巅观景不语。由始稍稍感知永恒短暂之概念。忘却世间种种恩痴欲嗔,飘飘有出世之念。 以前以为旅游不过是一处不到一处迷,凡是去过的名胜古迹都不过尔尔,不如心中想象的美好。在挂云山顶小憩这片刻却又另有一些领悟。觅一巨石如床,身卧其上。望云卷云舒去留随意。听风吹松涛天籁悠鸣。闲居松荫青草间。可以听虫的呓语,蜂的吟唱,蝉的赞歌,鸟的呢喃。如此美景灵境,让人陶醉其中。知山水可以陶冶性情,触发诗性。连我这不善做古律的冒牌文人,也福至心灵,文兴大发做了一首顺口溜:野径浅藏荆棘间,山花时现草延绵。古树浓荫遮烦嚣,挂云远避车马喧。村夫清谈一茶满,野老对弈半棋残。桃源妙地孤竹隐,禅心诗韵万亩园。友人望我独倚危崖,玩味古韵。笑问:秀才还不下山,是不是见此地风光秀美,山水灵奇,想在此地搭一茅屋禅院,诵经赋诗,终老于此啊?我一笑,随想长居仙山,词带灵气,倒也是好。可我辈有力作文,囊无余金。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好将这一片美景留于脑海,以备他日做一美忆足矣。随见天将正午,文朋诗友们正在招呼我们**。大家欢笑着在文联的大旗下合影留念,然后我扛了文联的大旗,在猎猎的旗风中逶迤而去。
互敬互让,共享九江和谐通勤! 我是一名家住迁安东部的九江老员工,来九江工作三年多了。刚刚开始到九江上班的时候坐的是私家通勤。就是一辆面包车,装上十几个人。赶上逢年过节,一辆五菱之光要坐上二十个人,大家或许认为我是在吹牛。其实只有老工人知道,这绝对是真的。你可以想象一下,这样严重超载,疲劳驾驶的通勤有没有一点安全系数?就是这样的车,每个月三百二,后来降到二百八。一年以后,车主看到人太多了,生意太好了,换了一辆不知道哪里淘汰的金杯,把座位拆了,焊上铁条当座位。那时的我们,看见迁安城里的工友们去挤大链,觉得他们很幸福。 去年,九江免费开通了所有乡镇的通勤。充分显示了九江的实力。但是,总有一些唯恐天下不乱的另类,他们别有用心,造谣生事,煽风点火。这些人在刚开通通勤时说要每个乘车者交500块钱。后来见燕钢通勤车收费,又造谣说要每个月扣200块钱。谣言止于智者,当所有的谣言被时间证实是谎言的时候,他们又开始制造别的事端,肆意诋毁九江的名誉。其实相比于其他钢厂,我认为在九江上班是很幸运的。希望同事们珍惜在九江工作的日子。 同时也想对天天接送我们的通勤车司机师傅说几句心里话:您是工友进九江路过的第一个窗口,请您注意言行。不要张嘴闭嘴九江人多,不缺你一个,懒得拉你。没有我们你干什么去?大冬天的,室外温度很低,尤其是下零点,请您少在司机班待一会儿,早点把车门打开,让我们也感受一下九江通勤人性化管理的温暖。从冷天哈地的外面到温暖的车里,流鼻涕,有痰这都是一个正常人正常的生理反应。当然,把痰吐在车上既不卫生,又显得我们没有素质,我们不会那么干。请允许我们把脏东西抹到卫生纸上,这样既减轻了您的劳动强度,又不污染环境。让我们互敬互让,共享和谐的九江通勤。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