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弋 晓弋
关注数: 53 粉丝数: 894 发帖数: 6,803 关注贴吧数: 67
潮乐中也有“金玉缘” 前段时间曾见有乡人谈论潮曲,不禁一时兴起,时下此种地方特色和歌曲是越来越少,可谓是潮汕音乐领域上的新奇葩.这里有一段潮剧名作的唱词,供有兴趣之人赏赏:瑞霭,凝香界。诚心祈莲台。念双娇,玉叶金枝只独秀,父皇母后未展眉。闻称道,新附马,张春郎风流潇洒,金笺宝扇定婚约,乐了双娇乐圣怀。祝愿他,粉妆玉琢潘安貌,情真意切早归来。他能诗,赞双娇玉树临风高贵格,他善画,描双娇驰马张弓英雄气概。他文能安邦,我武能定国,共作天朝栋梁材。潮乐最为人知的是《寒鸦戏水》。中国的中乐团曾在好些大场面上演奏过此曲。《锦上添花》也不错。还有《画眉跳架》《双龙戏珠》《上天梯》。潮州音乐优美动听,令人有种飘飘亦仙的感觉,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作曲,像六月雪、昭君怨、美人蟹 、粉红莲 、金玉缘 、出水莲 、挨书登楼 、中山调 、中秋月 、雨溅梨花 、五月五 、海棠花 、秋声怨 、喜春风 、巡城好 、七月半 、杨柳春风 、象弄牙 、吹箫引凤 、单狮戏球 、双狮戏球 、鸿雁来宾 、鹧鸪天 、凤求凰 、红梅夹 、泣梨花 、云盖月 、寒江月 、秋风紧 、山叶霜 、梳妆 、双玉燕 、落地梅花 、双金花 、金如意等。还有个《苏武牧羊》,潮乐里也有这个曲子,很好听,很伤感。一般在人死后为其超度时用。
20世纪《红楼梦》研究的回顾 作者梁归智   《红楼梦》现存最早的手抄本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其底本当抄成于公元1754(清干隆十九年甲戌)年, 其上的脂批即是 最早的《红楼梦》研究。 有后四十回续书的程高本正式出版于1791年 (干隆五十六年), 其后有护花主人王希廉等的评点本流行,这些评点是 较早的对一百二十回《红楼梦》的研究。 到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 动发生之前,对《红楼梦》的评论研究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种 类型是传统的评点、杂记、题咏等形式, 第二种类型是接近现代色彩的学 术论文、专着形式。 第一种形式里具有重要意义的有脂砚斋、畸笏叟等人 写在各种抄本上的“脂批”, 王希廉、张新之、姚燮、涂瀛等人针对一百 二十回所写的评点, 周春的《阅〈红楼梦〉随笔》、裕瑞的《枣窗闲笔》 等野史杂记,明义、永忠等人的题咏等。 第二种形式最主要的代表则是王 国维的《〈红楼梦〉评论》以及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等“索隐派 ”的著作。 以王国维完成于1904年的《〈红楼梦〉评论》作为20世 纪《红楼梦》研究的起始标志,应该是比较恰当的。 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用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哲学诠释《红楼梦》 , 其意义首先在于引进了西方文化的理论视野,不管在具体分析上是否得 当,这种视角的革新本身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其次在对悲剧观念等问 题的分析上也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显示出一种高屋建瓴的文化眼光。 当 然, 《〈红楼梦〉评论》的不足也是明显的,首先,历史还没有提供给王 国维有关版本和作者等的考证研究作为前提条件, 因而他笼统地将一百二 十回作为一个孤立的文本来作评论, 既没有区分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也 不可能结合作者的身世、思想加以观照, 这就使他的评论和分析有了先天 的致命缺陷。 其次,王国维受制约于自己的气质人生观,完全用叔本华的 哲学观点来框套《红楼梦》, 这样得出的结论,无论对曹雪芹原著还是对 一百二十回《红楼梦》,都是有所扭曲的。 正如叶嘉莹所指出的:“本来 ,从哲学观点来批评一部文学作品,其着手的途径原是正确的。 只不过当 批评时, 乃是应该从作品的本身及作者的生平和思想方面,来探寻作品中 的哲学意义, 此一哲学含义,与任何一位哲学家的思想虽大可以有相合之 处, 然却不可先认定了一家的哲学,而后把这一套哲学理论,全部生硬地 套到一部文学作品上去。”(叶嘉莹《从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之得 失谈 到〈红楼梦〉之文学成就及贾宝玉之感情心态》, 周策纵编《首届国际红 楼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几乎与王国维《〈红楼梦〉评论》同时出现的侠人和陈蜕评论《红楼梦》 的文章, 虽然没有王国维那样强的学理性,却更能触及到《红楼梦》内涵 的反叛性超前性思想向度。 特别是陈蜕,他认为:“《石头记》一书,虽 为小说, 然其涵义,乃具有大政治家、大哲学家、大理想家之学说,而合 于大同之旨。 谓之东方《民约论》,犹未知卢梭能无愧色否也。”(陈蜕 《列〈石头记〉于子部说》)尽管陈蜕的说法缺少严格的逻辑论证, 有些 说法不是那幺准确, 却最早表现了对《红楼梦》思想本质的深度契合,是 应该受到重视的。 1916年出版的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 王梦阮和沉瓶庵的《〈 红楼梦〉索隐》, 1919年出版的邓狂言的《〈红楼梦〉释真》,是索 隐派红学研究的重要成果。 索隐其实也是一种考证,只是这种考证从方向 上就有很大的偏颇。 他们把《红楼梦》的内容和晚明到清初的一些政治、 社会人物漫无边际地加以附会,用明清的历史史料臆断小说文本。 因而这
《红楼梦》对联集赏 作者:佚名 转贴自:恶人谷珠楼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曹雪芹撰 太虚幻境联   【注释】①该联见《红楼梦》第一回。②曹雪芹:(约1724或1715-约l764):名沾,字梦阮、芹圃,号雪芹、芹溪居士,清文学家,汉军正白旗人。他能诗善画,有广泛的文学艺术知识和深厚的修养。他创作的《红楼梦》对后世的文艺创作与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③太虚幻境:太虚谓空幻虚无之意。太虚幻境是曹雪芹所虚设的天国里的一个境界。   【鉴赏】这副对联在《红楼梦》中曾两度出现:第一回是甄士隐在梦幻中所见,第五回是贾宝玉在游太虚幻境中所见。可见作者对这副对联的安排是自有深意的。这副对联看似简略,然道理相当深刻。从人物的遭际、命运来看:甄士隐一生曾享尽荣华,最后家道变故,遁入空门,这是甄士隐一生的最终归宿。作者借贾宝玉见到这同一对联,在某种意义上说来,这是隐示着他一生道路的缩影。从作品的创作手法上来看:所叙述的人事、情节,真假具兼,颇令读者品味、猜详。王希廉《红楼梦总评》云:“读者须知,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不是真,假不是假。明此数意,则甄宝玉贾宝玉是一是二,便心目了然。”这副对联可谓是总括了《红楼梦》创作手法上的某些规律。   对联所言,把假当真,则真的便成了假的了;把没有的视为有的,有的也就成了没有的了。正如鲁迅在《集外集拾遣·〈绛洞花主〉小引》中所言:“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副对联阐释了“假”“真”“有”“无”的哲理,似是对读者在读《红楼梦》时的一种提醒,切忌穿凿;同时,给人们认识和思考复杂的人生以深刻的启迪。     玉在匵中求善价;  钗于奁内待时飞。    ——曹雪芹撰 拟贾雨村吟联   【注释】①玉在匵中求善价:句出《论语·子罕》:“于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诸?求善(价)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匵”即“椟”,一种术匣。②钗于奁内待时飞:句子源于一个神话故事。据《太平御览》引《洞冥记》所载,言汉武帝“元鼎元年起招灵阁,有神女留玉钗与帝,帝以赐赵婕妤。至昭帝元凤中,宫人犹见此钗,共谋欲碎之,明旦视之,匣唯见白燕直升天去。故宫人作玉钗因改名玉燕钗,言其吉祥。”“奁”是妇女盛饰用具的匣子。   【鉴赏】这副对联选自《红楼梦》第一回,书中写道:“雨村吟罢,因又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乃又搔首对天长叹,复高吟一联曰:‘玉在匵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恰值士隐走来听见,笑道:‘雨村兄真抱负不浅也!’”诗可以言志,联亦可言志。从贾雨村所思,甄士隐所道破,以及对联的实际内容来看,都是一副生动形象的言志联。对联的内容,实际上是后文中贾雨村思想发展变化及其所作所为的一大伏笔。   上联以玉在匵中自比,下联以钗在盒中自喻。以玉钗期待时机到来待价而贾,道出了贾雨村求飞黄腾达之心切,可谓淋漓尽致。在写作手法上,该联比喻和典故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逼真传神的地步,把贾雨村急待上爬的内心世界一览无遗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给人们以形象深刻的难忘印象。细读其联,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这又何尝不是对那些求功名心切,待价而贾的人的灵魂的生动写照呢!   联语还自有其深层隐意。脂砚斋窥到曹雪芹的创作意图,在联下批云:“前用二玉合传,今用二宝合传,自是书中正眼。”所谓“二玉合传”,系指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的故事;所谓“二宝合传”,则云宝玉、宝钗命运的结局。到底是如何一个结局呢?致使研究者们众说纷纭,或谓“玉在匵中”隐指宝玉被囚于狱神庙,“钗在奁内”则臆猜宝钗等待时机而飞。又因贾雨村字时飞,竟有人推断乃宝钗最后嫁给了贾雨村。对于这一联的隐含意义的分析,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桃花扇>与红楼及其它 红楼随札之<桃花扇>与红楼及其它 文:9999有关清初孔东塘的<桃花扇>是作于康熙四十三年的作品.一般认为此书叙情是表,而感慨历史是里.但是从时代近乎同时的<红楼梦>为何在同样的主题就如此难得认可.在人物设制手法,多有相合之处,实际一般说桃是以阴阳为出发,则红楼梦其实也是一样的.在桃剧中有正,邪两类人物,有一出世,一入世两个担总纲的人物,等等.这都是红楼梦的手法特点.对于人物的结局,一般认可桃剧的侯李是非出世而入空,乃国亡不得已而出家,且明确提出是不得一地自安,亡天下,破家国的结果.对此,一般也认识到虽说不即说是仇清悼明,但是也必以此历史兴亡作为其主题,而把侯李之情作为表象.同一时代人的思想意识是有联系的,无论红楼出在桃剧前后,为何此即可言之,彼则畛域警然,丝毫不可入,真可奇怪之举.另于金玉缘的比较在今本红楼梦中有见一个痕迹,元妃薨逝一节,言太后,周妃,这就再证原本为思庙之写,思庙之后即周氏,这个周妃也完全可以不说道,但是由此史实,故不说即不见其圆合.则此书原在叙明清之易代似有可能,国亡,像贾府这样的"勋戚"之家方会有如书内之败,也很自然了.最要者,务当注意:似乎宝玉与贾兰应的是清初的试,而皇帝不是一朝的皇帝,特说到贾府的爵位即世职是在贾赦,贾珍身袭.贾政恰好是科甲出身,这似乎完全在为其日后复出作铺垫.这联系到朝代更替就完全对上,贾府的复出希望在贾政这支,贾赦,贾珍败的很惨,且无复出之迹,而恰好爵位在这两支,试想如果易代之际,什么样的身份容易再起,无外乎以科甲出身了,什么样的最遭灾,不就是亡朝的那些熏,戚吗?相比如果只是一般科甲出身者,只是吸取的对象,只要不强烈抵抗,不会有大碍,如果在与新朝合作,还可以更有发展.贾府是勋臣,国戚都占了,也有贾政这样的科甲出身的,相比之中,他也是保存教好的,抄的全是贾赦,贾珍房下,相比之,宁府有最甚,真是给扫地出门了,这于此辈王公纯是易代之际的写照了.如果不愿于新朝合作,就不会出世,宝玉的举动就合乎此意识.但是也不好说后世有以己遭际的据之附改者,而曹氏无论如何说不到"勋戚"之身,若曹氏真以此作文,也确为游戏笔墨了,而游戏终归游戏,只不可以之不得窥正本,则又不恰了.但是既然原本已经如此明确了时代,而红楼今本有痕迹,易代感叹就逃不过了必之为首要.从这个金玉缘文本再看红楼,就益发看出曹氏之身份不合于此文甚多,从文后题名相较,断知今红楼叙书来历为托词无疑,杜撰之法皆同,想到同为金玉缘的另一部小说,到是合红楼大观文字颇合,都是一男二女之事,而为一文一武罢了.
《红楼梦》的艺术个性 9月17日 《红楼梦》的艺术个性 (上) 周汝昌 央视国际 2003年09月22日 14:31   主讲人简介:   周汝昌,我国著名红学家。他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1918年3月4日生于天津咸水沽镇。燕京大学西语系毕业,曾就教于华西大学、四川大学。   周汝昌这位著名的红学家,似乎从小就与《红楼梦》有缘,在孩提时,就听母亲讲述《红楼梦》里的故事。在他脑海里,远远地出现红楼人物的影子。二十年后,这位青年意外发现了曹雪芹生前好友敦敏的《懋斋诗钞》,这一重大发现,为研究曹雪芹提供了重要史料,由此使周汝昌沉醉红学,一生不醒。这正应了他的《献芹集》扉页上的一句话:借玉通灵存翰墨,为芹辛苦见平生。   周汝昌一生坎坷,二十几岁,双耳失聪,后又因用眼过度,两眼近乎失明,仅靠右眼0.01的视力支撑他治学至今。《红楼梦新证》、《曹雪芹传》、《书法艺术》、《杨万里选集》,这一部部穷尽毕生心血的作品,展示了周先生多方面的艺术才华和造诣,远非“红学家”一词所能概括。今虽已是耄耋之人,思维较先前毫不逊色,每日仍笔不停挥,著书立说。   内容简介:   《红楼梦》这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多少年来一直被后人传阅、研究。那么它究竟有哪些特点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它的个性何在?这就必须从我们中华文化的传统上来看曹雪芹这位伟大作家的文学创作。   曹雪芹笔下写人写物、写事、写境,都有它的个性,我们也只有掌握了这一点,才能够真正理解《红楼梦》的艺术特点。如果你用一般的你常听到的词语如“形象鲜明、性格突出、刻画细致、言语生动”,你是得到了一些文学享受,但是你没有把握住《红楼梦》真正的精华。   鲁迅虽然不是红学专家,但他的《中国小说史略》里边就有一篇专讲了《红楼梦》。他说《红楼梦》不是政治小说、历史小说,它是人情小说。“人情”这两个字就抓住了《红楼梦》的精神中心,然后鲁迅先生对《红楼梦》的艺术他提出一个最重要的命题,即伏线。而且他还评论说,《红楼梦》续本的好坏是以符不符合原著的伏线为标准的。什么叫伏线?就是书一开头处处句句里边都有埋伏,里边藏着东西,它表面上是一层意思,但一细想,它是指的后边。   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有一个《好了歌》,《好了歌》甄士隐做了注解,它的每一句都是伏线,那里边说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这其实就是荣国府大观园的变迁,这里面每一句就是一个埋伏,指的是后面的一个人。而这个伏线一直贯穿着全书。   在运用伏线之外,曹雪芹在布局上也是别具匠心。我们可以想一想,进怡红院的外人,只有贾芸和刘姥姥。而这两个人物重要无比。他们除了进怡红院,还都找过王熙凤。而在《红楼梦》的最后,贾芸和刘姥姥都分别去狱内探望宝玉和凤姐。刘姥姥还救了巧姐。这两个人物构成了《红楼梦》最重要的收场人物。   《<红楼梦>的艺术个性》(上) (全文)   主持人: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文学馆。今天请来的主讲人是著名的红学专家周汝昌先生,大家先表示欢迎,今天周先生要给我们讲《红楼梦》艺术的个性,大家鼓掌欢迎。   周汝昌:《红楼梦》的艺术它的个性什么样?何在?不说特点、特色,说它个性。讲到这儿,有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我们中华文化传统上,对于艺术品的一种看法,非常之重要。这个关系到这个伟大作家创造文学的那个想法、办法、手段,那是个什么样的个性。   曹雪芹所写的贾宝玉,他本人就是这么一个看法。你记得到了后半部,涉及到晴雯抱屈而死的前后,他写怡红院当中有一棵海棠,先期枯萎了。他跟花袭人两人有一段谈话,花袭人的一段议论完全是世俗的,普通的,一般的道理。贾宝玉说,植物有生命,有灵性,有情有理,有交流感应。他知道晴雯快不好了,它预先枯萎。这是贾宝玉对于我、物、人复杂关系的一种观点。这个我认为就代表了作家曹雪芹对于物的认识。他里边还有很多例子,我举这个大家容易记起来的。
彩银币上的《红楼梦》之金陵十二钗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巨著。小说结构宏伟,情节复杂,语言丰富,描写细腻,人物形象无不血肉饱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书中错综复杂的政治场景,千头万绪的生活细节,都安排得井然有序,协调统一,充分显示了小说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它以其辉煌的成就,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邮政部门曾于1981-1982年发行了《红楼梦-金陵十二钗》邮票一套12枚,分别描写了12位女人物的形象,小型张《双玉读曲》一枚,画面是小说主要人物贾宝玉与林黛玉在花园中共读《西厢记》的情景。  中国人民银行于2000-2003年花了三年时间,将此巨著也搬上了我国的金属货币。2000年发行了《红楼梦》第一组,分别是宝玉赋诗(1/2盎司彩金币),黛玉葬花、探春结社、迎春吟诗、李纨教子(四枚1盎司彩银币),宝黛读书(5盎司彩银币)六枚;2002年9月3日发行《红楼梦》第二组,分别是湘云醉眠(1/2盎司彩金币),元春归省、熙凤弄权、宝钗扑蝶、惜春作画(四枚1盎司彩银币),群芳夜宴(5盎司彩银币)六枚;2003年7月28日发行《红楼梦》第三组,分别是黛玉夺魁(1/2盎司彩金币),湘云游园、巧姐纺织、可卿梳妆、妙玉奉茶(四枚1盎司彩银币),贾母祝寿(5盎司彩银币)六枚。共发行《红楼梦》金银币三组18枚,其中1/2盎司金币3枚,5盎司彩银币3枚, 1盎司彩银币12枚。彩色金银纪念币正面图案均为《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像,并刊国名、年号。三组金银币均为瑞士PAMP S.A.公司铸造。除三枚5盎司银币为长方形外,其余均为八角形。十二枚彩银币上的人物为金陵十二钗,人物取材大多数与我国邮政部门在1981-1982年发行的《红楼梦》邮票人物取材基本相同。有一些则完全相同,如“黛玉葬花”、“探春结社“、”李纨教(课)子“、“元春省亲(元春归省)“等。具体人物如下表。 序号 组 别 彩银币的上的金陵十二钗 邮票上的金陵十二钗 1 第一组 黛玉葬花 黛玉葬花 2 探春结社 宝钗扑蝶 3 迎春吟诗 元春省亲 4 李纨教子 迎春诵经 5 第二组 宝钗扑蝶 探春结社 6 惜春作画 惜春构图 7 元春归省 湘云拾麟 8 熙凤弄权 李纨课子 9 第三组 湘云游园 凤姐设局 10 巧姐纺织 巧姐避祸 11 可卿梳妆 可卿春闲 12 妙玉品茶 妙玉奉茶   《红楼梦》描写了众多女子的命运,无论她出生贵贱,才能大小,是尽力抗争还是逆来顺受,结果虽然各不相同,但都是可悲的。  1.黛玉葬花:林黛玉是林如海与贾敏的独女。因父母先后去世,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她有才有貌、感情专注,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又身体柔弱。她和贾宝玉同为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她从不劝贾宝玉走封建的仕宦道路。她蔑视功名权贵,和贾宝玉有着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但在当时社会,贾宝玉、林黛玉的婚姻是注定要失败的,林黛玉结果只能是泪尽而逝。画面描绘林黛玉在残花之期,触景生情,感花伤己,洒泪挥锄,为花作冢的情景。“黛玉葬花”取自《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2.探春结社:探春系贾政之妾赵姨娘所生。她独具胸怀,又与大观园中众姐妹不同,她曾说:“我但凡是个男人,可走得出去,我早走了,立出一番事业来,那时自有一番道理。”她气盛,办事果决。但她生在末世,无力回天,挽救不了贾家的没落。最后以跨海渡洋,远嫁了事。探春的诗才虽然不及宝钗和黛玉,但她首先发起诗社。她自号“蕉下客”,彩银币的画面人物背景就是一棵大芭蕉。“探春结社”取自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院夜拟菊花题”。  3.迎春吟诗:迎春为贾赦之妾所生,自幼丧母,在小说里的贾氏姐妹中,迎春最为温良和顺,性情懦弱寡断,与世无争,有“二木头”之称。她对一切世务,以避嫌了事,以不惹是非为好,处处小心,委曲求全。但她却偏偏嫁给了那个得志便猖狂的中山狼孙绍祖,婚后每况愈下,仅仅一年,便被折磨而死。贾府被贬,家道日衰,尽管逆来顺受,也难逃厄运。
曹雪芹小传总序 曹雪芹小传 作者:周汝昌 总序 承华艺出版社的盛意,将这六部拙著重加印制流布,并锡以嘉名,命之曰《周汝昌红学精品集》,既感且愧。因为拙著皆难跻"畅销"之荣列,六部书中绝大多数是"只印一次"的,而且几乎都有十分曲折离奇的经过(一言难尽)。如果华艺是为了赚"大钱",决不会看中了我这些书稿--我之既感且愧,首在于此。 这六部书,虽非我研红50年的全部述作,但也确实具有其代表性与创始性(originality)的意义,因此不妨乘此机缘略为申说。《红楼梦新证》初版于1953年9月,当年三个月内连续再版、三版(校订、增补),为彼时海外人士诧为异事,评价也高〔注一〕。但当时的认识,总超不出"资料丰富"这种表面现象,这原不足异。在我个人自忖,则此书的真正精神意度,并不在此。只看引用书目多达700余种,"挖掘"了一批"史料",等等,未免"买椟还珠"之叹了——此书的首创性与价值所在,一是建立了"曹学";二是将"曹学"与"红学"紧密绾合,体现出一个根本认知:"曹学"方是"红学"的根本基础;三是从文、史、哲三大方面来综合阐释《红楼梦》的高层次文化意义(同时也对比了高鹗伪续后40回的思想内涵与精神世界的迥异于雪芹原著)。 《曹雪芹小传》出版于1980年,原是《曹雪芹》(1964,作家出版社)的修订扩充之本。雪芹的家世,已由《新证》考订粗备,而生平则史料奇缺,本是无法成"传"的,但为了填补这一巨大而重要的空白,"知其不可为而强为",勉力以赴,钩勒出一个"聊胜于无"的轮廓来。书出后颇获专家学者的奖许与鼓舞,于是方悟此一主题虽然探讨起来困难万分,却是值得继续努力的一项"扛鼎"之重任与胜业。 上文已述,《新证》虽然"曹学"成份很重,实质是文、史、哲综合型论著。因此可以说"曹学"的正式成型,应以《小传》为其代表。   红楼梦真貌》实质是"版本学"与"脂学"绾合同步的创例论述(这两门红学专科分支,在《新证》中也曾初步研论,但不及深入详究)。此书揭示的是众多古钞本中异文的繁多、复杂之惊人与难以审辨,我与亡兄祜昌对此所下的苦功夫最为浩大,此书乃一提要"结晶",用科学的大量表格与数据显示了雪芹原笔与后人(多层次)妄改的实况--例如有人迷信《庚辰本》,说它"最好",其实从《真貌》中一看即知并非如此,它已有改得很坏的文句了。 同时探究了脂砚这位批书人与作者雪芹的特殊亲密深厚的异样关系。   《红楼访真》是考索雪芹笔下的"西府""东府"的历史地点的奥秘问题。我的观点一向坚持认为雪芹的文学手法是以写实为基本的,其地点、人物,皆有"原型"。本书人多个层次证明了"荣国府"实址,由民间父老口传以至学者的诗文记载,加上我自已的研求,得出一个结论:此府原系康熙内定嗣位人皇十四子胤祯的废府所在,胤祯是被雍正(即胤禛)软禁而篡夺皇位的受害者〔"东府原是胤■(敦郡王)废府,胤■是被雍正第一个惩治的政敌〕。这一份专题研究,不但可以引人"入胜",而且揭示出这所关于曹家上世政治命运者至为重大。 《红楼梦与中华文化》,是在美国讲学客居时的研究成果(1986-1987),北京、台北分出两本。此为首次将《红楼梦》与中华文化两结合的特例,前所未有。这并不是说此书即能包括偌大辉煌内涵,而是要点醒这一重大文化关系与芹书的文化地位与价值。仅此一点,其历史意义也就很重要了。 书分三编,上编专研"自传说"。中编讲"痴"的历史命题与涵义。下编提出芹书的独特叙事美学--大对称对比的结构法则。全部是具有独创性的研论,甚异于一般常谈套语。 上编从巴金、鲁迅的红学观讲起,追溯了"自叙传"文学在中华文化上的源流,指出清人早已揭示《石头记》是雪芹"自况",胡适只是"复活"了这一识见,而非创始。同时也引及了海外著名学者、小说专家夏志清、浦安迪(Andrew·H·Plaks)、高友工、刘绍铭诸位教授的论述意见,以为参证。"自传说"是"红学史"上的一个极其"敏感"的问题,受到批判最为激烈,本书的研讨,可供学人深思反省〔注二〕。
同林鸟 一故事发生在风雨飘摇的明朝末年。 这是一个早晨。天边红日喷薄欲出。朝阳下的峨嵋山到处散发着清新的气息。山脚下有一座不大的草庐,对面二三里处有一条小溪,过了小溪约有两箭之地,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周围群山静谧,独有这林子中传出兵刃破空之声。 却原来是一个二十来岁的男子在练剑。但见那剑在男子手里犹如银蛇,白光闪闪,已舞得密不透风。这男子,姓郅,单名“嗣”;中等身材,脸微黑;一身青色衣服,只是已经很旧了,肩上和腿弯儿都有补钉;但浑身上下透着一股英气,也算得上是一个英俊的男子了。 那郅嗣练完一路剑法,又打了一趟拳。然后稍事歇息,就开始练一套掌法。只见郅嗣身若游龙,走九宫,踩八卦,手掌翻飞,根本让人瞧不出他是如何发掌,如何收掌,那真是来去自如,快如闪电。这套掌法,叫做“无影夺命掌”,是他师父无影道人所创,端的是刚柔并济,变化多端。这时,只见郅嗣一招“开辟乾坤”,口里大吼一声,一掌拍向对面丈余开外的一棵柳树。但见掌风击处,柳树“喀嚓”一声,拦腰而断。 郅嗣正自得意,蓦见树倒之时,“扑凌凌”飞出两只鸟儿来。这两只鸟,大如山鸡,形似仙鹤,全身金色羽毛。郅嗣却叫不出名字,不知道是什么鸟儿;见它们象夫妻一样依偎着展翅缓缓飞去,嘴里发出婉转的叫声。郅嗣顽心忽起,手蕴真气,一掌拍出。其中一只鸟儿应声坠落,在地上扑打着翅膀,却飞不起来。这还是郅嗣心存仁厚,没有直接击向目标,只是掌风略扫着了些,但即使这样,那只鸟又岂能受得了?已然受伤不轻。 另一只鸟儿见同伴遇难,惊叫着箭一样冲下来,“啪”跌落在那只受伤的鸟儿身边,依偎着,细细地叫着,伸出长长的嘴来在受伤的鸟儿身上蹭着。但见这只鸟比受伤的那只身形略小,象是雌的;而受伤的休格健壮,威猛,大概是雄鸟。这雌鸟顾及雄鸟,不独自逃生。郅嗣心里大是钦佩,只是他还要试一试,它倒底怕不怕死。便从地上拿起剑,拔出鞘,“刷”剑划了一个弧形,然后刺向那两只鸟。雄鸟哀鸣一声,有气无力地一翅扇出,雌鸟被扇到一边。郅嗣见状,剑势一收,剑尖离雄鸟一寸之处凝住不动。雌鸟惨叫着飞扑过来,张开翅膀罩住雄鸟,伸头朝着郅嗣叫。郅嗣忽然发现,这雌鸟竟眼含泪水,但目光里却找不到一丝恐惧。——什么精神使它甘冒危险来救雄鸟? 郅嗣心中震颤,忙收起剑,向那雌鸟说道:“它受伤很重,若不赶紧救治,它就永远不能陪你了。我给它治伤好不好?”那雌鸟竟似懂得人语,闻听点了点头儿。郅嗣大喜,忙把两只鸟抱到怀里,说:“治伤的药,我妻子收着,就在那边草庐里,跟我去吧。”雌鸟又点了点头儿。 郅嗣赶忙走出林子,过了小溪,尚未进门就嚷:“瑜妹,瑜妹,快出来!” “什么事儿呀,嗣哥?”随着这一声清脆动听的话语,草庐里走出一个极美的女子来。只见她鹅蛋脸儿,柳眉下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玉石雕似的鼻子,红润的嘴唇;穿一身雪白的衣服,更增丽色。这女子就是郅嗣刚过门儿半年的妻子,姓卜,名瑜。当下卜瑜轻盈盈地走过来,接住郅嗣,看见他手里的鸟儿,“啊”地一声,问道:“这是什么鸟儿啊?”说着,伸出小手轻轻地抚摸了一下。这时,那雄鸟已经睁不开眼睛了。郅嗣慌道:“瑜妹,快拿‘回天保命散’来!”卜瑜道:“怎么了?”但她还是快步进屋去取药。郅嗣也跟着进了屋,将鸟儿放在炕上。雌鸟已经不叫了,只是睁着圆圆的眼睛盯着郅嗣和卜瑜。 卜瑜从箱子里取出一个白瓷小瓶儿来,倒出一些黄色粉末。这就是“回天何保命散”,此药极具灵效,乃卜瑜之父“妙手神医”卜炜乾秘制,卜瑜手里仅剩这一瓶了。当下郅嗣将药喂到雄鸟嘴里。时间不长,雄鸟果然睁开了眼,扑腾了几下翅膀;雌鸟在旁边细声细语地叫着,亲热地依偎着它,象在说着什么,却都并不飞走。卜瑜心地善良,向郅嗣道:“它们都饿了吧?”便去给它们找吃的。一会儿端来了米粒,让它们啄食。 郅嗣见它们无事,也放了心,就跟卜瑜讲了鸟儿受伤的前后经过。然后说:“你看它们一雌一雄,就和人间的夫妻一样。我们给它们起个名字吧,你看叫什么好?” 卜瑜早听得呆了,幽幽地道:“天下竟有这么痴情的鸟儿!——我看叫‘夫妻鸟儿’最好!” 郅嗣道:“我师父他老人家经的多,负识广,一定认得这是何鸟。不如我们去问问他?” “好。” 卜瑜知道郅嗣最信服他的师父,他从小没了爹娘,十月寒冬在大街乞讨时,才八九岁的他冻昏在路旁,是师父救了他,把他养大,教他武功;他和师父一直在山上乌云观住着,每日读书、练功,直到一年前自己进山采药,不幸失脚跌下来,郅嗣相救背着自己送回家,半年之后就娶了自己,他这才搬下山,与他师父分别;可他仍然隔三差五上山去向师父问安:所以你可以要他的性命,他的一切,却不能动摇他对师父的感激和信任。 他师父就是峨嵋山乌云观主无影道人。
《金玉缘》目录 金玉缘 第一卷:无生计史飞卖亲女 有官运黄华升知府 第二卷:慕尊荣夏妪游公府 招邪魔麒麟梦真如 第三卷 因灯谜岳茗筠生嗔 为孽债吴欣萍嫁人 第四卷 占旺相小姐钓游鱼 奉严词公子入家塾 第五卷 老学究讲义警顽心 病小妹痴魂惊恶梦 第六卷 省宫闱吴渊妃染恙 闹闺阃董如金吞声 第七卷 试文字麒麟始提亲 探惊风吴才重结怨 第八卷 吴善道报升郎中任 董如虎复惹放流刑 第九卷 受私贿老官翻案牍 寄闲情淑女解琴书 第十卷 感秋深抚琴悲往事 坐禅寂走火入邪魔 第十一卷 博庭欢麒麟赞孤儿 正家法吴信鞭悍仆 第十二卷 人亡物在公子填词 蛇影杯弓筠卿绝粒 第十三卷 失绵衣贫女耐嗷嘈 送果品小郎惊叵测 第十四卷 纵淫心秋英工设计 布疑阵麒麟妄谈禅 第十五卷 评女传瑕女慕贤良 玩母珠礼老参聚散 第十六卷 尤家仆投靠吴家门 妙仙庵掀翻风月案 第十七卷 宴白莲太君赏花妖 失灵玉麒麟知奇祸 第十八卷 因讹成实渊妃薨逝 以假混真麒麟疯颠 第十九卷 瞒消息慧兰设骗局 泄机关茗筠迷本性 第二十卷 岳茗筠焚帕断痴情 董如金出闺成大礼 第二十一卷 苦百合魂归离恨天 病花侍泪洒相思地 第二十二卷 守官箴恶奴同破例 阅邸报吴智自担惊 第二十三卷 破好事春莲结深恨 悲远嫁麒麟感离情 第二十四卷 藏春园月夜感幽魂 散花寺神签惊异兆 第二十五卷 吴义明骨肉病灾襟 吴德辉符水驱妖孽 第二十六卷 施毒计丹虹自焚身 昧真禅傥甫空遇旧 第二十七卷 黑太岁小鳅生大浪 痴公子余痛触前情 第二十八卷 锦衣军查抄定公府 骢马使弹劾兴义州 第二十九卷 姚慧兰致祸抱羞惭 权太君祷天消祸患 第三十卷 散余资太君明大义 复世职礼老沐天恩 第三十一卷 强欢笑如金庆生辰 死缠绵麒麟闻鬼哭 第三十二卷 候芳魂田秀承错爱 还孽债欣萍返真元 第三十三卷 权太君寿终归地府 姚慧兰力诎失人心 第三十四卷 如意女殉主登真如 狗彘奴欺天招伙盗 第三十五卷 活冤孽云尼遭大劫 死雠仇韦妾赴冥曹 第三十六卷 忏宿冤慧兰托村妪 释旧憾情婢感痴郎 第三十七卷 姚慧兰历幻返故土 尤为实蒙恩还玉阙 第三十八卷 惑偏私茹萍矢素志 证同类麒麟失相知 第三十九卷 得麒麟仙境悟仙缘 送慈柩故乡全孝道 第四十卷 阻超凡佳人双护宝 欣聚党恶子独承家 第四十一卷 记微嫌叔兄欺弱女 惊谜语妻妾谏痴人 第四十二卷 中乡魁麒麟却尘缘 沐皇恩吴家延世泽 第四十三卷 史显之详说真如情 黄傥甫归结金玉缘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