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弋
晓弋
关注数: 53
粉丝数: 894
发帖数: 6,803
关注贴吧数: 67
【公告】【吧刊】龙门印像——新一期吧刊明晚九点发布
【壹基金壹家人】我申请吧主了,大家支持我啊!
本吧所属红楼梦QQ群及其他群的名单
票吧管理层各位大银请进,听俺说几句个人之见,请求勿删此贴
【Our Part】我是杰迷,也是迅迷,希望大家欢迎我啊
知情者给解释一下“观音保佑”“上天保佑”说的是哪部片子?
关于中国影视——我的帖子上了百度首页 http://tieba.baidu.com/p/1238133017
【晴深意浓】情系圣姑
“光线影业”,中国影视行业的黑人先锋和典范! http://tieba.baidu.com/p/1238133017
“光线影业”,中国影视行业的黑人先锋和典范! 杨子发微博说:中间人财神兄,你对这厮也已仁至义尽!前天,我本已请财神转告这厮原谅他,但这厮不思悔过仍兴风作浪,把大家对他的仁慈当软弱,此贴不转我心有愧,愧对为≪白蛇传说≫辛苦付出的台前幕后,愧对博纳、彩虹山宣发的兄弟姐妹,愧对被这厮侮辱诋毁的电影人!
【龙门飞甲】对“雨化田”的猜想
成龙李连杰谁才是真正的慈善大哥?
我硬盘里的杰哥电影及视频
红楼梦高级QQ群19600519
【星随韵动】张含韵可不可以演《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
红楼梦俱乐部诚邀大家加入!
试论《红楼梦》精妙绝伦的艺术特色
闲诗吟诵林黛玉
喜欢古典诗词的朋友请加QQ群:72427388
红楼梦爱好者请加QQ群:60789638
《金玉缘》到底指哪些书籍? http://baike.baidu.com/view/638761.htmhttp://baike.baidu.com/searchword/%BD%F0%D3%F1%D4%B5
红学里也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红学里也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撰文/晓弋 现在的红学研究,从“民间”到“权威”,放眼望去一派兴旺景象,真是可喜可贺。但是,“繁荣”假象背后也存在着不和谐的音符,令人痛心而无奈! 对别人的观点,你可以否定,可以论战,可以一笑置之,——但你可以对持不同观点的人进行人身攻击和漫骂吗?只要是任何一个真正的学者都是会回答“不”的。然而很遗憾,很多“研究者”对别人的不同观点持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心态,人身攻击有之,无理漫骂有之,无所不用其极,非要将持不同观点的人搞臭、骂得吐血而亡不可。 我想到一则“朱开朗基罗改雕像”的小故事,觉得值某些“研究者”引以为戒:—— 有一块上好的雕刻石材却被一名拙劣的雕刻师给凿坏了。他在应该是雕刻人物腿的部分误凿了一个洞,于是这块不可多得的大理石就被遗弃在一个教堂里了。 有一天,有人请来米开朗基罗。他们认为,只有他可以运用这块大理石石材,并且能运用得非常出色。米开朗基罗看了看这块石头,得出了一个结论:他可以雕出美丽的人形,只要调整姿态遮住被破坏的部位。 米开朗基罗决定雕刻手上拿着弹弓的年轻大卫。几星期后,米开朗基罗完成得差不多了,在作最后的修饰。一天,该市的市长进入工作室。他自以为是行家,仔细地品鉴了这项作品,最后他告诉米开朗基罗,虽然这是了不起的杰作,但是鼻子太大了。 米开朗基罗知道市长正好站在大雕像的正下方,因此视角不正确。他不说一句话,只是招呼市长随着他爬上鹰架,到达鼻子的部位,他拿起刻刀和木板上的一些碎大理石,市长站在下面的鹰架上。米开朗基罗开始用刻刀轻轻敲着,让手上搜集的石屑一点点掉下去。 事实上他没有改动鼻子,但是看起来好像在努力修改,几分钟地装模作样之后,他站到一边说:“现在看看吧!” 市长回答:“我比较喜欢这样,你让它栩栩如生了。” 这则小故事给我们很多启示。让我们学着以间接的方式证明想法的正确性,不要选择与无法说服的对象发生正面交锋,要避实就虚。就像小故事里的米开朗基罗那样,对别人的看法和观点认真对待,不进行人身攻击和漫骂,而是用间接的方法证明自己的正确。故事里的“市长”也值得我们深思,他起码没有像有些“红学”“研究者”那样恶毒攻击米开朗基罗,而只是提出自己的看法,只是可惜最后他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我们的某些“红学研究者”们,为什么总是不能容纳别人的不同观点,而只是漫骂和攻击呢?真的想不通这样做他们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红学”的热闹?你看他们对别人的不同观点不屑一顾地吐出许多精彩的断语:—— “垃圾!” “傻学!” “流氓!” “有病……” “我又没有掘你们家祖坟!” “…………” 真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主张心平气和地以“公平、公开、公正、合理、平等”论战的研究者们对此能不痛心吗? 2008年8月8日
我自己制作的电子书《金玉缘》【注释版】第四版! 朋友们,我制作的电子书《金玉缘》【注释版】第四版隆重登场啦! 书内文字可以复制使用,附有许多专家评论,朋友们多提意见啊!注释是我自己用一年业余时间整理打上去的,累死了,现在这个已经是第四次整理了:点这里进入下载页面http://ishare.iask.sina.com.cn/cgi-bin/fileid.cgi?fileid=4208123http://hi.baidu.com/hongloumengxing/blog/item/883f1bd81ef3ba3332fa1c6c.html
柳五儿的生死由谁来决定?
朋友们,你欣赏哪个刘姥姥?
续书后四十回对《红楼梦》前八十回有没有模仿呢? 请大家说说看。http://hi.baidu.com/hongloumengxing/blog/item/d935b8a1df95c18e471064da.html
【晓弋说梦】 “通灵宝玉”是什么颜色? “通灵宝玉”是什么颜色? 在影视剧集中,都将贾宝玉佩带的“通灵宝玉”做成绿色。那么,书中究竟是怎么描写它的呢?“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士隐接了看时,原来是块鲜明美玉”,“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只见大如雀卵,甲侧:体。灿若明霞,甲侧:色。莹润如酥,甲侧:质。五色花纹缠护。甲侧:文。”。这些描写大都没有具体点明“通灵宝玉”的颜色。只有“灿若明霞”的“霞”,意思是“呈现黄、橙、红等彩色的”云,以红色为主。宝钗道:“若用杂色断然使不得,大红又犯了色,黄的又不起眼,黑的又过暗。等我想个法儿:把那金线拿来,配着黑珠儿线,一根一根的拈上,打成络子,这才好看。”那么,“通灵宝玉”是不是红色的呢?熟读脂本八十回,“红”字的确是作者刻意营造出来的。例如:神瑛侍者的居处赤瑕宫的“赤瑕”,就是红色的玉石;绛珠草的“绛”,意思是“深红色”;贾宝玉的住处是“怡红院”,别号是“怡红公子”;紫鹃的“紫”,“红和蓝合成的颜色”;茜雪的“茜”,“红色”;还有书名《红楼梦》的“红”,小红的“红”,等等。通过这些“红”字点缀,读者可以感受到“血泪”二字的震撼。 所以,通灵宝玉是血红色的,它是“血泪”的象征。 朋友们,有什么不同意见?愿闻高论!http://hi.baidu.com/hongloumengxing/blog/item/d93cb1de68f7625dccbf1ad4.html
【红楼群号发布专帖】 请要发布QQ群号或HI群号的旧朋友和新朋友们注意啦,为了我们共同的《红楼梦》,请将这类广告帖发布的这里吧!
高鹗与“客来敬茶” 高鹗与“客来敬茶” 客来敬茶,自古以来是我国人民重情好客的礼俗。晋代“茶汤敬客”、陆纳的“茶果待客”、桓温的“茶果宴客”,至今仍传为佳话。唐代陆上修《五言月夜啜茶联句》中谈到“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句”,宋代杜耒《寒夜》诗中的“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清代高鹗《茶》诗中的“晴窗分乳后,寒夜客来时”,至今仍为我国人民用茶敬客的佳句。“客来敬茶”的习俗,说明我国这一传统礼仪已深入人心。宾客临门,一杯香茗,既表示了对客人的尊敬,又表示了以茶会友,谈情叙谊的至诚心情。 http://hi.baidu.com/hongloumengxing/blog/item/a764f1de566b3c5195ee377b.html
【晓弋说梦】 “罢咧”罢了!——也说《红楼梦》中的满语 “罢咧”罢了! ——也说《红楼梦》中的满语 “罢咧”一词,在京语小说《儿女英雄传》中用的较多,而在脂本《红楼梦》前八十回中,除第六十七回“闻秘事凤姐讯家童”中凤姐说了一句“好罢咧”,其余各回中都不见“罢咧”一词。需要说明的是:脂本大都是残抄本,原缺第六十四回和第六十七回,在程本系统中这两回都是程高据他们搜集到的残抄本补配,并做了修改的,已经失去了脂本原本面貌。我们假设这个“罢咧”是后人(主要是程高们)所添,那么就可以说:脂本里根本不存在“罢咧”一词。反倒是友程高后四十回里,“罢咧”一词比比皆是,令人惨不忍睹。仅从“罢咧”一词,也可证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不是一个作者。 有人说“罢咧”来自满语joobai,这我不知道。但“罢”字在古典汉文中使用之频繁,其义各异,那是有目共睹的。而“咧”字,是方言助词,用法跟“了”、“啦”、“哩”相同,我们老家邯郸一带到现在还在说:“你整啥咧?”、“你干啥咧?”我实在看不出这“罢”、“咧”与满语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同“罢咧”一样,还有“克什”、“累肯”、“嬷嬷”、“白……”等等据说都“来自满语”。其中“克什”一词只出现在后四十回,我们不作理会。而其它那些词也许真的“来自满语”,但这不足以说明什么。《红楼梦》成书于乾隆年间,其时距清廷“入关”已经一百多年,北京方言自然已经吸收了许多所谓“满语”词,那是一点也不奇怪的,正像现在的汉语吸收了许多外来词一样,并不能说明现在的汉语已经与英语、俄语等同化了。《红楼梦》的语言,是18世纪的北京方言,——或者也可以说是那时的“官话”,——其中略涉满语、金陵语等,这是事实。但不足以说明《红楼梦》是“满语文学”或别的什么文学。 用不着大惊小怪,“罢咧”罢了! 晓弋 2006年3月4日http://hi.baidu.com/hongloumengxing/blog/item/bb298501c79229d3277fb530.html
【晓弋说梦】 作者对贾政的态度 作者对贾政的态度 《红楼梦》原著作者对书中人物贾政持什么态度?是厌恶,是喜欢?贾政——假正,即假正经是也。我们从作者为贾政取名字的揶揄意味中也可以体会出,作者对贾政是并那么尊重的。再看第十八回元春省亲时,贾政“含泪启”奏的一篇妙文,其讽刺意味尤为明显。如果说《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而贾宝玉是作者自己,贾政是作者的父亲,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对其父亲揶揄嘲讽呢? 其实,贾政在作者眼里倒不全是一无是处。这主要体现在贾政对贾宝玉的态度上。在宝玉“那年周岁时”,贾政“要试他将来的志向”,谁知宝玉“只把脂粉钗环抓来”,贾政不喜,断其“将来酒色之徒耳!”宝玉“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这都是令贾政极为头疼的事。而贾政自己呢?书中说他“自幼酷喜读书,祖父最疼,原欲以科甲出身的……”可见,贾政对贾宝玉是“望子成龙”心切,希望儿子像自己一样“自幼酷喜读书”,走上振兴家族的仕途。 然而贾宝玉的成长之路却不是贾政所能左右的,不仅宝玉自己“极恶读书”,而且对“凡读书上进的人”他“就起个名字叫作‘禄蠹’;【庚辰双行夹批:二字从古未见,新奇之至!难怨世人谓之可杀,余却最喜。】又说只除‘明明德’外无书,都是前人自己不能解圣人之书,便另出己意,混编纂出来的。【庚辰双行夹批:宝玉目中犹有“明明德”三字,心中犹有“圣人”二字,又素日皆作如是等语,宜乎人人谓之疯傻不肖。】”“这些话”,“怎么怨得”贾政“不气”?但是贾政知道“宝玉专能对对联”,尤擅诗词,“虽不喜读书,偏倒有些歪才情似的”,所以,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才令宝玉大显身手,虽面上假作正经,其实内心对宝玉的“歪才情”还是窃喜的。 对比贾环的“人物委琐,举止荒疏”,再看宝玉的“神彩飘逸,秀色夺人”,贾政“把素日嫌恶处分宝玉之心不觉减了八九。【蒙侧批:为天下年老父母一哭!】”“近日贾政年迈,名利大灰,然起初天性也是个诗酒放诞之人,因在子侄辈中,少不得规以正路。近见宝玉虽不读书,竟颇能解此,细评起来,也还不算十分玷辱了祖宗。就思及祖宗们,各各亦皆如此,虽有深精举业的,也不曾发迹过一个,看来此亦贾门之数。况母亲溺爱,遂也不强以举业逼他了。所以近日是这等待他。又要环兰二人举业之余,怎得亦同宝玉才好,所以每欲作诗,必将三人一齐唤来对作。【庚辰双行夹批:妙!世事皆不可无足餍,只有“读书”二字是万不可足餍的。父母之心可不甚哉!近之父母只怕儿子不能名利,岂不可叹乎?】”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宝玉成长的道路上,一直存在着与贾政的较量,而最终的结果贾屈服于宝玉了。由这一点看,贾政其实也挺可爱的。 在作者笔下,贾政平时举止可笑,故作正经,但同时他又是一个严父,希望儿子“读书上进”,而最后又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愿望并默许了儿子的“歪才情?” 相比贾赦、贾珍之流,贾政不是一个恶人,更加不是程高后四十回那样的呆头呆脑的“心无主见”的“古执”混蛋官儿,他反倒是略有些开通的一位严父。 晓弋 2006年4月2日 http://hi.baidu.com/hongloumengxing/blog/item/f3d8a964497fd3f5f736540e.html
【晓弋说梦】 一年可以几次“过生日”? 一年可以几次“过生日”? 生日:(人)出生的日子。中国人的传统是,一般在生日那一天请家人或朋友聚在一起搞个宴会,庆祝一下,这就叫“过生日”。 可是,在程本《红楼梦》后四十回的第一百零八回“强欢笑蘅芜庆生辰”里,却出现这样好笑的话:—— “只听贾母合他母亲道:‘可怜宝丫头做了一生新媳妇,家里接二连三的有事,总没有给他做过生日。今日我给他做个生日,请姨太太、太太们来大家说说话儿。’” 好一个“做了一年新媳妇”,“总没有给他做过生日。今日我给他做个生日”!真令人哭笑不得。 每个人一年只有一个“生日”,这是谁都知道的,而“过生日”一年也只能过一次,或提前“过”,或后补,皆可。看这位愚蠢的“贾母”话中之义,大概一年中想给“宝钗”“过”它十次、八次“生日”,但因为有事担搁,所以“总没有给他做”成,“今日”才有空“给他做个生日”。其实,按后四十回书中交待,“今日”只是宝钗“生日”的前一天。 翻检脂本八十回,有过一年中给一个人过几次“生日”的例子吗?没有。 程高续书后四十回之不通,非此一例,只要细查,可谓多矣。志之,聊备查考。 晓弋 2006年4月5日http://hi.baidu.com/hongloumengxing/blog/item/33f29d3deff17a05baa16703.html
【晓弋说梦】 何时钓鱼最相宜? 何时钓鱼最相宜? 程高续书第八十一回“占旺相四美钓游鱼”写的是:探春、李纹、李绮和邢岫烟等“四美”在“蓼溆一带栏杆上靠着”钓鱼。 我们且不说这“四美”会不会有可能在一起“钓游鱼”,单看她们钓鱼的时间。张笑侠先生说:“钓鱼一事应在三月下旬,此处写来与前文相连,此系作者之大错处。”续书“钓游鱼”一事,是在“迎春归去之后”,“此时宝玉已过了百日”,中秋节之后的某月,约为九月中,公历10月份;在这个时间内“钓游鱼”,我们的“四美”在凉风中不会被冻得发抖吗?我们的四位超级“美女”难道练过金庸小说里的“神功”,不怕冷的? 张笑侠先生指出的非常准确,只是他将后四十回续书与前八十回当成一个“作者”的作品,略有遗憾;他的话应改为:—— “钓鱼一事应在三月下旬,此处写来与前文相连,此系续书作者之大错处。” 晓弋 2006年4月5日http://hi.baidu.com/hongloumengxing/blog/item/040685444bdeb149510ffe05.html
【晓弋说梦】 “狠舅奸兄”指的是谁? “狠舅奸兄”指的是谁? 第五回暗示贾巧姐最后结局的曲子《留余庆》写道:“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程本后四十回写的是:贾环、贾芸和五仁趁贾琏不在,谋卖巧姐于外藩;刘姥姥偷偷把巧姐藏到乡下;后外藩“知是世代勋戚”“有干例禁”,于是巧姐虚惊一场,安然无损。从这里也可看出,程本作者也是见过脂批,并也想照顾前八十回某些明显伏线的。但是,他的故事编得实在浅显可笑,也没弄清“狠舅奸兄”具体所指。贾芸,从前八十回来看,他是一个精明乘巧并颇具侠义心肠的好男儿,怎么会是后四十回里那个“混混儿”呢?贾贾环,他是巧姐的叔叔。 根据脂批,巧姐最后是被“狠舅奸兄”卖于勾栏,“忽遇恩人”刘姥姥费尽周折将她从妓院中救出,幸刘姥姥“有忍耻之心”,令外孙板儿将为残花败柳之身的巧姐娶为媳妇,从此巧姐流落“荒村野店”,“纺绩”度日。 那么,“狠舅”即是凤姐之兄王仁,他正是巧姐的母舅。但这位“狠舅”人品怎样?前八十回中没有过多交待,看来是要在“后三十回”里粉墨登场了。 而“奸兄”,应是宁府的贾蓉,他是巧姐的堂兄,在前八十回里可看出他与凤姐有暧昧关系。有人认为“奸兄”不是一个人,还包括贾蔷,翻检全部八十回,此话也不无道理。例如凤姐曾说贾瑞:“果然你是个明白人,比贾蓉两个强远了。我看他那样清秀,只当他们心里明白,谁知竟是两个糊涂虫,【庚辰侧批:反文着眼。】一点不知人心。”从后文贾蓉、贾蔷做了凤姐毒设相思局的帮凶可知凤姐口中说的“贾蓉两个”自然是贾蓉、贾蔷“两个”。但贾蔷不同于贾蓉,前者与戏子龄官还有一场缠绵的爱情,其动人心魄处另有一番慈味,所以在“后三十回”中,贾蔷当不至于象程本后四十回那样恶俗吧。 我们以为:“狠舅奸兄”指的就是巧姐母舅王仁和堂兄贾蓉。 晓弋 2006年3月20日http://hi.baidu.com/hongloumengxing/blog/item/98679a22ebb0aaf6d7cae29d.html
申请吧主~~~~~~~~~ 刚知道百度除红楼梦吧之外还有你们这里一个好去处。我想申请吧主怎么样?你们可以看我的空间,看我够不够资格?
请删 发错了,请删帖:【晓弋说梦】 “侍书”还是“待书”? http://tieba.baidu.com/f?kz=405159873
【晓弋说梦】 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读《中国文学 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 ——读《中国文学名著快读》有感 由“北大知名教授审定篇目,北大博士生领衔撰写”的《中国文学名著快读》,这一部书对关心和喜爱中国文学的人来说,无疑应当是一部好书,它“从多种角度对这些名著作了全面的汇释、评说,引领读者登堂入室,由点及面,一窥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概貌,并以最简便快捷的方式领略每部名著的精华”。然而,这些“北大博士生”的初衷虽然很能感动人,可是他们在“评说”“这些名著”时,并没有“从多种角度”展开阐释,而只是以一种“角度”对待“名著”,强行灌输给读者的是他们的“一家之言”。也就是说,这部“北大知名教授审定篇目,北大博士生领衔撰写”的《中国文学名著快读》对“名著”的“评说”,并不客观。 我最喜欢《红楼梦》,所以就先看他们对《红楼梦》的“评说”介绍。读了他们的“评说”后,我很失望。人们常说:“长得丑,不是你的错;但你出来吓人,就是罪过了。”同样,不管你的学识有多低观点有多错误,只要不想一吐为快,别人是不会在意你的,但你既然“吐”了出来,那就怪不得别人指摘你的错误了。“撰写”《中国文学名著快读》的“北大博士生”们,可以肯定他们很热心,也很自以为是。他们应该是博览群书的,从他们编著的这本书可以看出来。只是他们的“博览群书”是与众不同的:每一种(或“部”、“本”)书,他们只看一种版本,或者说他们虽然看好几种版本但却认定自己第一次接触的版本是最好的最优秀的。所以他们向读者“建议阅读”的版本是以程乙本为底本的“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起多次印行的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而不是“脂评石头记”影印本,更不是经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整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起多次印行的《红楼梦》“新校本”。这可见他们对版本知识的匮乏和无知。而且也可看出,这些“北大知名教授”、“北大博士生”是程本和伪续后四十回的拥护者,因此他们在评说《红楼梦》时,固执自己的错误观点,当然不可能客观地评介《红楼梦》了。 这些可爱的“北大博士生”们,在评介《红楼梦》时选择第二十三回“宝黛读西厢”一节文字为“知名篇章”。可是错在他们选的版本不好,所以那节文字中林黛玉是这样说贾宝玉的:“一般唬的这么个样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也是个‘银样蜡枪头’!”这句话是经程伟元、高鹗等人整理过的,不是原来面目。原著是这样的:—— “一般唬的这么个样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 “撰写《中国文学名著快读》的北大博士生”们,并没有将每一部“名著”的多种版本研究、比较一下,只是想当然地靠他们有限的“学识”主观臆测地乱评《红楼梦》。所以,我要对这些可爱的“北大博士生”们说一句:—— “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 晓弋 2006年9月20日 http://hi.baidu.com/hongloumengxing/blog/item/a49a2cdd74e0dddc8d102903.html
举报 红楼梦 吧 【问题】为什么删我的帖? 我今天发了几个帖子: 【晓弋说梦】 贾环是不是坏人? 【晓弋说梦】 通灵宝玉和金锁 【晓弋说梦】 从宝玉被“笞挞”之后看贾母的言行 【晓弋说梦】“侍书”还是“待书”? 【晓弋说梦】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读《中国文学名著快读》有感 为什么删去了后面两个帖子?我违反规定了吗?
【晓弋说梦】 通灵宝玉和金锁 贾宝玉的通灵宝玉
【晓弋说梦】 从宝玉被“笞挞”之后看贾母的言行 从宝玉被“笞挞”之后看贾母的言行 在《红楼梦》第三十三回中,贾政认为宝玉“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等事,因此“大承笞挞”。“正没开交处”,贾母闻讯而至: “只听窗外颤巍巍的声气说道:【蒙侧批:老人家神影活现。】“先打死我,再打死他,岂不干净了!”贾政见他母亲来了,又急又痛,连忙迎接出来,只见贾母扶着丫头,喘吁吁的走来。贾政上前躬身陪笑道:“大暑热天,母亲有何生气亲自走来?有话只该叫了儿子进去吩咐。”贾母听说,便止住步喘息一回,【蒙侧批:大家规模,一丝不乱。】厉声说道:“你原来是和我说话!我倒有话吩咐,只是可怜我一生没养个好儿子,却教我和谁说去!”贾政听这话不象,忙跪下含泪说道:“为儿的教训儿子,也为的是光宗耀祖。母亲这话,我做儿的如何禁得起?”贾母听说,便啐了一口,说道:“我说一句话,你就禁不起,你那样下死手的板子,难道宝玉就禁得起了?【蒙侧批:如此碍犯文字,随景生情,毫无牵滞。】你说教训儿子是光宗耀祖,当初你父亲怎么教训你来!”说着,不觉就滚下泪来。贾政又陪笑道:“母亲也不必伤感,皆是作儿的一时性起,从此以后再不打他了。”贾母便冷笑道:“你也不必和我使性子赌气的。你的儿子,我也不该管你打不打。我猜着你也厌烦我们娘儿们。不如我们赶早儿离了你,大家干净!”说着便令人去看轿马,“我和你太太宝玉立刻回南京去!”家下人只得干答应着。贾母又叫王夫人道:“你也不必哭了。如今宝玉年纪小,你疼他,他将来长大成人,为官作宰的,也未必想着你是他母亲了。你如今倒不要疼他,只怕将来还少生一口气呢。”贾政听说,忙叩头哭道:“母亲如此说,贾政无立足之地。”贾母冷笑道:“你分明使我无立足之地,你反说起你来!只是我们回去了,你心里干净,看有谁来许你打。”一面说,一面只令快打点行李车轿回去。贾政苦苦叩求认罪。 贾母一面说话,一面又记挂宝玉,忙进来看时,只见今日这顿打不比往日,又是心疼,又是生气,也抱着哭个不了。王夫人与凤姐等解劝了一会,方渐渐的止住。早有丫鬟媳妇等上来,要搀宝玉,凤姐便骂道:【蒙侧批:能事者自不凡。】“糊涂东西,也不睁开眼瞧瞧!打的这么个样儿,还要搀着走!还不快进去把那藤屉子春凳抬出来呢。”众人听说连忙进去,果然抬出春凳来,将宝玉抬放凳上,随着贾母王夫人等进去,送至贾母房中。 彼时贾政见贾母气未全消,不敢自,也跟了进去。看看宝玉,果然打重了。再看看王夫人,“儿”一声,“肉”一声,“你替珠儿早死了,留着珠儿,免你父亲生气,我也不白操这半世的心了。这会子你倘或有个好歹,丢下我,叫我靠那一个!”数落一场,又哭“不争气的儿”。贾政听了,也就灰心,【蒙侧批:天下作父兄者教子弟时,亦当留意。】自悔不该下毒手打到如此地步。先劝贾母,贾母含泪说道:“你不出去,还在这里做什么!难道于心不足,还要眼看着他死了才去不成!【蒙侧批:遣去有法。】”贾政听说,方退了出来。 从这两段文字中,我们很明显地看出贾政、王夫人和贾母对宝玉的不同态度。贾政对宝玉先是“恨铁不成钢”,后是完全失望,所以“一见,眼都红紫了”,务要致宝玉于死地,以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酿到他弑君杀父”的可怕的将来。王夫人则主要为自己着想,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打死宝玉,“岂不是有意绝我?”没了宝玉,王夫人将来“依靠”何人?所以她不仅哭宝玉,也哭已经死了的贾珠,其实她哭的是自己的将来。而贾母呢,则一味维护宝玉,以“老母”的身份教训和指责贾政的不是,以她特有的泰山压顶之势对贾政痛批了一顿,最后还“遣去有法”地将贾政撵了出去。从头至尾,贾母没说宝玉一句错处。这种老祖母对孙儿的疼爱或关爱已到了无是非的程度,在她看来:只要我的宝玉乐意做的,就没有什么不对的。从这里,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出:谁才是最疼爱宝玉的人。 而程本系统的本子,在这段“宝玉挨打”文字中又增加了新内容:即贾母说贾政“儿子不好,原是要管的,不该打的这个份儿……”程本所加的文字表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它的这个“贾母”认为宝玉该管该打,只不过“不该打到这个份儿”而已。言下之意即是说:“贾政儿啊,你小子打得好,打得妙,打得呱呱叫!但是你小子怎么没轻没重?掌握不好‘打’的艺术水平和限度?你小子‘打’的也太重了嘛!下次注意,不要再打这么重啊!”程本的“贾母”与脂本原著的贾母相较,少了份老祖母的慈爱,多了些太上家长的顽固和“清醒”。程本总爱在类似这样的细节中强行加入一两句“新意”,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走进它们的圈套和陷阱。原著和程本,两个贾母,两种言行,反映的是不同的思想和观点。晓弋2006年11月25日http://hi.baidu.com/hongloumengxing/blog/item/8f71e9f8b166f00ad9f9fd01.html
【晓弋说梦】 贾蔷是怎样一个人? 贾蔷是怎样一个人? 鲁讯先生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红楼梦》里的人物,在作者笔下无不血肉丰满,“和以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戏,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我们在读《红楼梦》原著的时候,的确有着与鲁讯先生一样的感受。不用说作者花大力气描写的宝玉、黛玉、宝钗、熙凤等一批主要人物,就是小人物或出场次数较少的人物也一样活灵活现,神彩奕奕。 那么,“贾蔷”在原著中是怎样一个人呢?第九回中说“原来这一个名唤贾蔷,【蒙双行夹批:新而绝,得空便入。】亦系宁府中之正派玄孙,父母早亡,从小儿跟贾珍过活,如今长了十六岁,比贾蓉生的还风流俊俏。他兄弟二人最相亲厚,常相共处。宁府人多口杂,那些不得志的奴仆们,专能造言诽谤主人,因此不知又有了什么小人诟谇谣诼之辞。贾珍想亦风闻得些口声不大好,自己也要避些嫌疑,如今竟分与房舍,命贾蔷搬出宁府,自去立门户过活去了。【蒙侧批:此等嫌疑不敢认真搜查,悄为分计,皆以含而不漏为文,真实灵活至极之笔。】这贾蔷外相既美,【蒙双行夹批:亦不免招谤,难怪小人之口。】内性又聪明,虽然应名来上学,亦不过虚掩眼目而已。仍是斗鸡走狗,赏花玩柳。总恃上有贾珍溺爱,【蒙双行夹批:贬贾珍最重。】下有贾蓉匡助,【蒙双行夹批:贬贾蓉次之。】因此族中人谁敢来触逆于他。”在这段文字中透露给我们的是:贾蔷并非是一个洁身自爱的人,他与贾珍有不正当的关系,虽然主要责任在于贾珍。这个贾蔷,又与贾蓉一道协助王熙凤“毒设相思局”,陷害贾瑞至死。看到这些描述,我们能说贾蔷是一个值得肯定和欣赏的人吗? 然而,在第三十六回中作者却给我们展示了贾蔷的另一个侧面:他与龄官有着一段缠绵哀怨、令人荡气回肠的恋曲。在这里,这个疼爱龄官、呵护、关心龄官的“蔷二爷”,也因此赢得了我们的喜爱。 这样看来,贾蔷在原著八十回中是一个“亦正亦邪”的人物,我们说不清他究竟是好是坏。在《红楼梦》已“迷失”的原稿“后三十回”里,贾蔷该是怎样的结局?对他与龄官的“情事”如何描写?这些关系着读者对贾蔷的正确评价。晓弋2006年11月12日
【晓弋说梦】 谁是“宝黛爱情悲剧”的制造者? 在我们的印象里,中国古典爱情悲剧,不外乎《西厢记》、《梁祝》等等,而《红楼梦》里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也因其感人至深的凄美、悲凉的韵味,深得世代读者的喜爱。 但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个所谓的“宝黛爱情悲剧”其实不是曹公原著,说白了:它这种骗局(即掉包计)式的婚姻悲剧,缺乏合理的因素。其中最致命的疑点是:宝玉因失玉而疯,所以才被糊弄与宝钗成亲。有心之士读至此,不免一笑,叹曰:此等弱智之文,非曹公之笔也! 那么,原著的宝黛爱情悲剧的制造者到底是谁呢?是一个人?还是一帮人、几帮人?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做到两点:第一,熟读前八十回原文,而且要选择脂批本系统的版本,即选择接近原著未被后人改动过的版本;第二,研究脂砚斋等人的批语,科学分析识别。 通读前八十回,我们发现:贾母并不是宝黛爱情的破坏者,相反她却是最中坚的支持者。没有贾母的支持,宝黛爱情将无所依附,必然会被来自各方势力的黑手撕碎、毁灭。贾母对宝黛爱情的心领神会和默许,在前八十回中有多处暗示。我们在此就不一一举例了。 对薛姨妈和薛宝钗的看法,许多人用“虚伪”和“阴谋家”冠之。其实,这完全是对薛宝钗的误解。对婚姻,薛宝钗持听之任之的态度,既然上天安排将来有玉的人才可以嫁,宝姑娘又何必操心?而且天下有玉的未必只有贾宝玉一人吧?应该说,在薛姨妈和宝钗的内心深处,是喜欢贾宝玉或愿意攀附贾府的,但精明的她们意会得到贾母的心思,所以根本不必在这上面浪费精神。这么说,是不是薛宝钗和宝黛爱情悲剧一点干系都没有呢?当然不是。薛宝钗是被动地参与了这个悲剧当中。如果没有薛宝钗,宝黛爱情的结局仍然是悲剧,有了薛宝钗,使这个悲剧加速加剧加重。为什么?因为,薛宝钗在封建观念看来,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女孩儿:她美丽、健康、知书识理、安分随时、不苟言笑、待人体贴入微……,优点实在多得数不完!但薛宝钗越完美,对宝黛爱情越是一种无形的伤害,别有用心者就可以拿来向宝黛爱情开炮。试想,如果宝姑娘是一个又傻又丑的女孩儿,该会是怎样呢?薛宝钗实在是宝黛爱情悲剧的牺牲品。一个女孩儿,一个完美的女孩儿,不幸成为别人爱情的牺牲品,其苦楚谁能体会? 我们认为,导致宝黛爱情悲剧发生的关键人物应是:王夫人、邢夫人、赵姨娘、王夫人和邢夫人的身边的人(嬷嬷),或者也应该有贾政、贾赦等。 说到这里,还需强调一下宝黛爱情的性质:即叛逆者的爱情和爱情的叛逆。这个性质决定了,它将不容于封建社会、不容于那些伪善的同族人。 首先贾宝玉的父母肯定不会赞成,这通过前八十回的细节描写可知。而且又有一个完美的“宝姑娘”在那里,他们自然会选择宝钗不会选黛玉。而贾赦邢夫人等,为家产利益驱使,是不希望贾政王夫人这一房后继有人、人丁兴旺的,他们巴不得搅乱宝黛婚姻。当然,他们也不会喜欢薛宝钗的,只不过他们看准了:要毁二房必先毁宝玉,要毁宝玉必先毁黛玉,所以他们拿黛玉“开刀”,如此而已。 还有赵姨娘,宝玉的幸福直接威胁着她和贾环,所以必先除之而后快,因此在前八十回发生了用“魇魔法”害宝玉的事件。在八十回后,邢夫人、赵姨娘等人,必然散布一些关于“宝黛”“不才之事”的流言蜚语来进行中伤和打击。 可以推想,在那个时候,林黛玉是真正处在了“风刀霜剑严相逼”之中,说得上十面埋伏,暗藏杀机。当然,那个时候,保护黛玉的大树——贾母已经倒(死)了,她只有一个平生唯一的知己——贾宝玉,这处境对她十分不利,使她病情加重,一代才女终于香魂早逝。 我们诅咒那个社会对爱情的扼杀,也声讨邢夫人、王夫人、赵姨娘等一帮毁灭真诚爱情的刽子手! 我们更愿意为宝黛爱情掬一把同情的泪水! 2005年3月16日于石家庄晓弋
[email protected]
://hi.baidu.com/hongloumengxing/blog/item/9dffd3c89985b5127f3e6f59.html
【晓弋说梦】 咏林黛玉三绝 咏林黛玉三绝 作者:晓弋 葬花冷月赋诗魂,残稿时闻妙语存。 红落泣花卿识语,滴干珠泪证前恩。(诗韵:第6部 平声 十三元)(平起平收平韵) 风刀霜剑卿何惧,傲向苍穹吟妙句。 一遇知音笑语频,轻嗔薄怒心如煦。(诗韵:第4部 去声 七遇)(平起仄收仄韵) 知卿判语是情情,情不情兮漫相评。 莫道情痴多寂寞,知音解语慰颦卿。(诗韵:第11部 平声 八庚)(平起平收平韵) http://hi.baidu.com/hongloumengxing/blog/item/bbeb9e82fd58b0ba6c81195e.html
【晓弋说梦】 程高续书后四十回为什么能依附《红楼梦》八十回之后 程高续书后四十回为什么能依附《红楼梦》八十回之后流传至今?——平心论续书之一 对程高续书后四十回的评价,伟大的“红学家”们历来各执一词,莫衷一是:有的深恶痛绝,说它玷污了前八十回固有的美,应当视其为毒瘤并割除掉它,还《红楼梦》已被“尽掩”的“本来面目”;有的视如家珍,频频撰文大加赞赏,说它毕竟使《红楼梦》成为“全璧”,且文字风格直追前八十回,并基本完成了悲剧故事,甚至“民间”也对后四十回的“故事”喜闻而乐道。 我们认为,程高续书后四十回硬接在前八十回之后,对《红楼梦》而言,即便不是一个毒瘤,也是一条续貂狗尾;但若程高续书后四十回与《红楼梦》分开,自成一个体系,则未尝不是一部可读性很强的小说。但持这种观点的人,为数不是很多。多数人则不愿费心思考续书之劣,而愿意接受一个既成的事实:一百二十回程本《红楼梦》,是一部完整的小说;续书使全书有头有尾,满足了读者的阅读习惯。这一令人痛心的“事实”,使我们不得不再一次去思考:究竟为什么程高续书后四十回能依附《红楼梦》八十回之后流传至今,并使很多人接受它呢? 一、由于原著“后三十回”的迷失,才使程高续书后四十回有机会面世。 当历史年轮转到公元一七五四年,即乾隆十九年甲戌,带脂批的《红楼梦》前八十回抄本已在少数人的手中流传。而八十回之后的部分一直没有传抄出来,据脂批解释: 第二十回庚眉批:茜雪至“狱神庙”方呈正文。袭人正文标目曰“花袭人有始有终”,余只见有一次誊清时,与“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稿,被借阅者迷失,叹叹!丁亥夏。畸笏叟。 第二十五回甲眉批:叹不得见玉兄“悬崖撒手”文字为恨。 第二十六回甲眉批:“狱神庙”红玉、茜雪一大回文字惜迷失无稿。【叹叹!丁亥夏。畸笏叟。(庚)】 第二十六回甲夹批:与后文“落叶萧萧,寒烟漠漠”一对,可伤可叹! 第二十六回庚眉批:紫英豪侠小文三段,是为金闺间色之文,壬午雨窗。 写倪二、紫英、湘莲、玉菡侠文,皆各得传真写照之笔。丁亥夏。畸笏叟。 惜“卫若兰射圃”文字无稿。叹叹!丁亥夏。畸笏叟。 所以,由于“后三十回”文字已多处迷失、无法誊清成册,不幸成为残稿,脂砚斋等人才没有将八十回之后的文字“问世传奇”,遂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憾事。如果当年传抄出来的不是八十回半部《红楼梦》,而是一百一十回或一百零八回的“全璧”《红楼梦》,那么程高续书后四十回“原作论”的观点也就不攻自破,程伟元、高鹗或后四十回续书的不知名作者,也就不能伪托续书也是原作者所做了。 二、程高续书后四十回是《红楼梦》所有续书中唯一与前八十回刊刻在一起的。 也许现代的读者要怪脂砚斋们为何不将残稿与前八十回一并传抄出来,即使中有残缺,也可略解遗憾,稍慰愁思之苦了。脂砚斋出于什么考虑,我们不得而知。也许迷失的几回文字和脂砚斋手中的残稿都曾散落民间,但惜未遇识得“和氏璧”者,致使残稿湮没;或者残稿被有心人搜集到并整理成书,但因整理者水平太差或其它什么原因,许多人便将这用残稿整理成的书视为一种他人所作的续书,在程本刊刻之前,曾有传闻说有几种“异本”抄本流布,只是在程本问世后便销声匿迹了,“异本”之一或竟是作者原稿? 人们都自豪于《红楼梦》的续书之多,其实除程高续书后四十回外,其它续书大都不是续在前八十回之后,而是续在程本一百二十回之后,或程本的第九十多回之后的。只有现代人如张之等人的“新补”或“新续”才是续接八十回之后的。这一事实说明:即使其它续书(现代人所续不计在内)一文不值,也并不是程高后四十回续书以强大优势“战胜”了它们,虽然程高续书后四十回的确是有其自身优势的。以前的那些续书都是程高续书后四十回的再续书,与《红楼梦》无关。 这些续书“败给”程高续书后四十回,是必然的,因为它们都不是续接在脂本八十回之后而是续接在程本一百二十回之后的。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即:包括程本刊刻之前流传的“异本”、“真本”以及后来的程本续书的再续书,没有一种是像程高续书后四十回那样与前八十回刊刻在一起,大量印刷流布的。程本的这种声势,其它续书无一能及。
【晓弋说梦】 探春“结褵已经三载” 探春“结褵已经三载” 程高续书第一百一十四回写道:贾政道:“弟那年在江西粮道任时,将小女许配与统制少君,结褵已经三载……” 贾政“那年”“放了江西粮道”时,是在“二月”接的旨意,而上任(当在上任途中费时十几天吧?)之后在任上与“镇守海门等处总制”书信商议“许结‘朱陈’”一事(第九十九回),时间当在三月至五月之间。而这之后(第一百零一回)凤姐在大观园“感幽魂”,因风吹“身上发噤起来”,便叫人去取“那件银鼠坎肩儿”穿,这描写情景数为秋季七月至九月之间。又过了一段时间(几天之后?)探春出嫁(第一百零二回)。至宝钗“庆生辰”(第一百零八回)的“正月二十一日”之前,是贾政的“那年”结束。第二年是从宝钗“庆生辰”开始,到“八月初三”贾母冥寿(第一百十八回)结束。那么,贾政在第一百一十四说探春“结褵已经三载”时,当在“八月初三”之前的某个月。我们可以推算出探春“结褵”绝对不超过两年,何来“结褵已经三载”之说?不知这位“贾政”大人何所据而云然? 我们再退一步说,既使探春是在“那年”“二月”就已经出嫁(只是假设,事实上根本不是),而贾政说“结褵已经三载”时定为“八月初三”(也只是假设,八月初三是贾母冥寿),这样算起来总共时间也才一年零六个月,“结褵已经三载”从何说起?好一个糊涂的“贾政”! 晓弋 2006年6月2日 http://hi.baidu.com/hongloumengxing/blog/item/2d2a97caef0ddc83c917689b.html
【晓弋说梦】 第八十回与第八十一回的时间误差 第八十回与第八十一回的时间误差 让那些大脑里有贵恙的人承认一个事实:脂本《红楼梦》八十回与程高续书后四十回根本不是一个人的作品,似乎是一件异常痛苦的事情。他们死也认为:续书后四十回,也是前八十回的作者所作。那么,我们从时间上看一看,续书是否能与第八十回接榫。 第七十五回“赏中秋”,时间八月十五,几天之后(五、六天之后?),也就是在第七十九回,贾宝玉病了,“贾母命好生保养,过百日”“方可出门行走”。那么,到了第八十回“此时宝玉已过了百日”,也就是过了三个月零十天,这个时候至少已是十一月,甚至有可能已进入十二月了。可是,续书第八十一回怎么样呢?居然在十一月的料峭寒冷天气里“四美钓游鱼”!也不怕冻坏了身子。 第八十回本来已经是十一月间了,可续书直到第八十九回才“那时已到十月中旬”。续书第八十二回贾代儒跟贾宝玉说:“我如今限你一个月,把念过的旧书全要理清,再念一个月文章。以后我要出题目叫你做文章了。”到第八十回贾政就说:“那一日你说你师父叫你讲一个月的书就要给你开笔,如今算来将两个月了,你到底开了笔了没有?”其实贾代儒的意是:一个月理旧书,再一个月念文章,第三个月时才要“做文章”,与贾政所说不同。我们姑且就按贾政所说时间“将两个月了”推算,再假设第八十一回宝玉入学是八月二十日(其实根本不可能,八月十五中秋过后,五六天之后宝玉病,一百天之后才“出门行走”并“两番入家塾”,入学时间不能早过十一月),那“将两个月了”之后就是十月十八或十九,可是续书再过整整四回之后到第八十九回才“十月中旬”,岂不矛盾? 我们再退一步说,既使第八十一回“四美钓游鱼”时是八月十五中秋节(当然更不可能,她们“钓鱼”时间只能是在中秋节之后的某个月内),也难为了我们的四位美女。 第八十回与续书出现这样的时间误差、舛错,只有一个解释:前八十回与续书后四十回绝不是一个人的作品。 晓弋 2006年5月12日 http://hi.baidu.com/hongloumengxing/blog/item/2f4a9c2f9ac8533d1f30899f.html
【晓弋说梦】 贾母年龄的疑点 贾母年龄的疑点 在《红楼梦》原著八十回中,提到书中人物具体年龄的不多,只有寥寥可数的几个人,如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林黛玉向薛宝钗说:“……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庚夹:黛玉才十五岁,记清。竟没一个人象你前日的话教导我……”这里黛玉明说自己“十五岁”。 再如第三十九回写道:贾母道:“老亲家,你今年多大年纪了?”刘姥姥忙立身答道:“我今年七十五了。”贾母向众人道:“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健朗。比我大好几岁呢。我要到这么大年纪,还不知怎么动不得呢。”这里明说刘姥姥“七十五岁”。而贾母的年龄是多少?书中没有明示,只是说刘姥姥比她“大好几岁”。而这个“好几岁”是多少?按说话习惯和常情推算,这“好几岁”至少是三岁以上,可能是三岁,也可能是四岁、五岁。 如果我们假设这“好几岁”是三岁,那么贾母的年龄在《红楼梦》第三十九回“八月”中就是七十二岁。根据《红楼梦》叙事顺序及注明的时令,我们可以知道:从第三十九回的“八月”到第五十三回的“腊月二十九”是一年;从第五十三回的正月“元宵夜宴”到第六十九回的尤二姐死之前的“腊月十二日”是第二年;从第七十回林黛玉作《桃花行》的“如今正是初春时节”“明日乃三月初二日”到第八十回末的十一月间(第七十五回八月十五“赏中秋”到第七十九回八月下旬<?>贾宝玉病“贾母命好生保养,过百日”“方可出门行走”,再到第八十回“此时宝玉已过了百日”,自然应是十月至十二月间)是第三年。也就是说:截至《红楼梦》第八十回,贾母年龄不超过七十四岁。 我们再来看看在程高续书后四十回中,贾母的年龄又会是怎样一番令人惊奇的景象。第八十一回是硬接在八十回之后的,到第九十五回元妃薨逝“十二月十九日”是一年,即上文所说之“第三年”;第九十六回“到了正月十七日”王子腾死信到京,是第四年,这一年“二月,吏部带令引见”,贾政“放了江西粮道”。行前,贾母咽哽着说道:“我今年八十一岁的人了……”看到这里,已经很清楚了,在贾母说“我今年八十一岁”的时候,她其实只不过是七十五岁,也许还不到,何来“八十一岁”之说?而这个时候,比贾母“大好几岁”的刘姥姥才不过七十八岁。怎么在前八十回一向很精明的贾母到了续书后四十回如此糊涂,连自己的年龄也搞不清楚?她干嘛给自己的年龄“虚报”六、七岁呢?难道她那个时代“流行”这个? 既然这个所谓的“八十一岁”是错误的,那么后文第一百一十回的贾母“享年八十三岁”,更是无稽之谈,错上加错!当然,退一步说,脂本前八十回也存在年龄矛盾,如第七十一回贾母的“八旬大庆”,其实此时贾母不过才七十四岁,根本不是“八旬”,这是原作者的一大失误。但是,既使根据这个“八旬”推算,到续书第一百一十回贾母“享年八十三岁”也是错误的,因为这时贾母应为八十二岁。 其实,在原著已迷失的“后三十回”中,到底要不要出现贾母的具体年龄,尚待专家们进一步研究,本文不敢轻率做出结论。 注:诸位可对照张笑侠等人的《红楼梦大事年表》的时间顺序,便知本文所言非虚。 晓弋 2006年5月10日http://hi.baidu.com/hongloumengxing/blog/item/6356f424a6db77368744f992.html
【晓弋说梦】 宝玉之“悟” 宝玉之“悟” 根据前八十回的伏线及脂批提示,在“后三十回”中,贾宝玉这位“怀金悼玉”的凭吊者,有感于身边自己欣赏的“女儿”一个个风流云散,有感于自己心爱的女孩儿在“风刀霜剑严相逼”中为自己流尽最后一滴眼泪而逝,有感于家族败落,有感于社会黑暗,他毅然“弃宝钗麝月”而“悬崖撒手”。在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中,贾宝玉被迫接受了洗礼,他参透了人生,他“悟”了。 在贾宝玉的成长道路上,他的“悟”不是凭空突然降临的,是渐进式的:“听曲文宝玉悟禅机”、“识分定情悟梨香院”、“茜纱窗真情揆痴理”、“痴公子杜撰芙蓉诔”,最后由于痛失所爱,人生幻灭,终于“悬崖撒手”。贾宝玉的人生之路,就是在不断地因事因人而“悟”之过程。贾宝玉的“悟”,是可以理解的,他是一个真正的叛逆者,他背叛的不仅仅是一个家族,而是整个封建社会。宝玉的“悟”,具有现实意义。 可是,我们看程高续书后四十回,那里面的“宝玉”却是“幻境悟仙缘”,似乎他的“悟”只是由于一个荒诞不经的梦,而不是源于现实的感受。这位可笑的“宝玉”将重游旧梦“看”到的“册子”上的话,神秘地、吞吞吐吐地示人,副“天机不可泄漏”的样子,真乃“大不近情理”也!参看前八十回宝玉每次的“悟”,都是现实中可以发生的事,是真实的、自然的、可信的,而没有什么“梦”的启迪、仙人的点化。 其实,第五回贾宝玉做梦见到太虚幻境里的“册子”,作者是将宝玉置于对“金陵十二钗”等“异样女子”的凭吊者地位的,所谓“万艳同悲”,是靠宝玉的眼睛去体现的;另外,“册子”上的“判词”是作者设的伏线,是一种写作方法,作者也许料到他的“后三十回”将会遭禁、毁坏,不能流传于世,所以提前将重要人物的结局概括在这些“判词”中,这些“判词”是让读者看的,而不是什么贾宝玉后来之所以能“悟”的“仙机”。 程本后四十回里的贾宝玉之“悟”,“悟”的可笑,“悟”故作神秘,“悟”的“大不近情理”。什么“假去真来真胜假,无原有是有非无”,真是废话连篇。续书者连原作者思想的边儿尚未摸到,何言“胜”之?! 晓弋 2006年4月25日 http://hi.baidu.com/hongloumengxing/blog/item/040685443b526149510ffe81.html
【晓弋说梦】 晴雯是“水芙蓉”还是“木芙蓉”? 晴雯是“水芙蓉”还是“木芙蓉”? 芙蓉,汉语词典的解释是:1、木芙蓉。2、荷花。 荷,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浅水中,地下茎肥大而长,有节,叶子圆形,高出水面,花大,淡红色或白色,有香味。地下茎叫藕,种子叫莲子,都可以吃。也叫莲、芙蓉、芙蕖等。 木芙蓉,1、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子阔卵形,花白色、粉红色或红色,单瓣或重瓣,结蒴果,扁球形,有毛。2、这种植物的花叫叫芙蓉或木莲。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一个“最伶俐”的小丫头跟贾宝玉说,晴雯死后是做花神去了。宝玉便问他是做什么花的花神?这丫头“一时诌不出来。恰好这是八月时节,园中池上芙蓉正开。”便说是“专管这芙蓉花的”。 以前我一直以为晴雯做的是“水芙蓉(即荷花)”花神,由“园中池上芙蓉正开”可知,且“水芙蓉”清香怡人,出污泥而不染,以此喻晴雯之高洁品格,可说是最恰当不过了。可有专家称晴雯做的其实是“木芙蓉”花神。我又查了一遍书,发现这也是有道理的: 独有宝玉一心凄楚,回至园中,猛然见池上芙蓉,想起小丫鬟说晴雯作了芙蓉之神,不觉又喜欢起来,乃看着芙蓉嗟叹了一会。忽又想起死后并未到灵前一祭,如今何不在芙蓉前一祭,岂不尽了礼,比俗人去灵前祭吊又更觉别致。想毕,便欲行礼。忽又止住道:“虽如此,亦不可太草率,也须得衣冠整齐,奠仪周备,方为诚敬。”想了一想,“如今若学那世俗之奠礼,断然不可;竟也还别开生面,另立排场,风流奇异,于世无涉,方不负我二人之为人。况且古人有云:‘潢污行潦,苹蘩薀藻之贱,可以羞王公,荐鬼神。’原不在物之贵贱,全在心之诚敬而已。此其一也。二则诔文挽词也须另出己见,自放手眼,亦不可蹈袭前人的套头,填写几字搪塞耳目之文,亦必须洒泪泣血,一字一咽,一句一啼,宁使文不足悲有余,万不可尚文藻而反失悲戚。况且古人多有微词,非自我今作俑也。奈今人全惑于功名二字,尚古之风一洗皆尽,恐不合时宜,于功名有碍之故。我又不希罕那功名,不为世人观阅称赞,何必不远师楚人之《大言》、《招魂》、《离骚》、《九辩》、《枯树》、《问难》、《秋水》、《大人先生传》等法,或杂参单句,或偶成短联,或用实典,或设譬寓,随意所之,信笔而去,喜则以文为戏,悲则以言志痛,辞达意尽为止,何必若世俗之拘拘于方寸之间哉。”宝玉本是个不读书之人,再心中有了这篇歪意,怎得有好诗文作出来。他自己却任意纂著,并不为人知慕,所以大肆妄诞,竟杜撰成一篇长文,用晴雯素日所喜之冰鲛縠一幅楷字写成,名曰《芙蓉女儿诔》,前序后歌。又备了四样晴雯所喜之物,于是夜月下,命那小丫头捧至芙蓉花前。先行礼毕,将那诔文即挂于芙蓉枝上…… 看这里的“挂于芙蓉枝上”,可见不是水芙蓉,水芙蓉无“枝”可挂。 蔡义江先生认为,“池上芙蓉”是指水边岸上的木芙蓉,并说这种花在农历八九月间开放。胡文彬先生也说,“据记载这芙蓉即木芙蓉,又称拒霜花、木莲、华木、柢木、地芙蓉,锦葵科、木槿属。”“晴雯死封芙蓉花神,恐怕与芙蓉花拒霜怒放的品格和许多有关传说不无关系。” 晓弋 2006年5月6日http://hi.baidu.com/hongloumengxing/blog/item/59ef83cb6646cdf852664fb3.html
【晓弋说梦】 选入外班·知府·榜下知县 选入外班·知府·榜下知县 程高续书后四十回的第九十二回中,贾政与冯紫英闲谈,提及贾雨村,说:“他原籍是浙江湖州府人,流寓到苏州,甚不得意。有个甄士隐和他相好,时常周济他。以后中了进士,得了榜下知县,便娶了甄家的丫头……”这里说贾雨村娶甄家丫头(指娇杏)时是“榜下知县”。我们看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的。 我们先看“榜下知县”是什么意思?榜下知县:新中进士,陛见(皇帝)以后即被任用去做知县,叫榜下知县。那么事实是怎么样的呢?《红楼梦》第二回交待得很清楚: 那天约有二更时分,只见封肃方回来,欢天喜地。甲侧:出自封肃口内,便省却多少闲文。众人忙问端的。他乃说道:“原来本府新升的太爷,姓贾名化,本贯胡州人氏,曾与女婿旧日相交。方才在咱门前过去,因看见娇杏甲侧:侥幸也。 托言当日丫头回顾,故有今日,亦不过偶然侥幸耳,非真实得尘中英杰也。非近日小说中满纸红拂紫烟之可比。甲眉:余批重出。余阅此书,偶有所得,即笔录之。非从首至尾阅过复从首加批者,故偶有复处。且诸公之批,自是诸公眼界;脂斋之批,亦有脂斋取乐处。后每一阅,亦必有一语半言,重加批评于侧,故又有于前后照应之说等批。那丫头买线,所以他只当女婿移住于此。我一一将原故回明,那太爷倒伤感叹息了一回,又问外孙女儿,甲侧:细。我说看灯丢了。太爷说:‘不妨,我自使番役务必探访回来。’甲侧:为葫芦案伏线。说了一回话,临走倒送了我二两银子。”甄家娘子听了,不免心中伤感。甲侧:所谓“旧事凄凉不可闻”也。一宿无话。 至次日,早有雨村遣人送两封银子、四匹锦缎,答谢甄家娘子,甲侧:雨村已是下流人物,看此,今之如雨村者亦未有矣。又寄一封密书与封肃,转托他向甄家娘子要那娇杏作二房。甲侧:谢礼却为此。险哉,人之心也!封肃喜得屁滚尿流,巴不得去奉承,便在女儿前一力撺掇成了,甲侧:一语道尽。乘夜只用一乘小轿,便把娇杏送进去了。雨村欢喜自不必说。乃封百金赠封肃外,又谢甄家娘子许多物事,令其好生养赡,以待寻访女儿下落。甲侧:找前伏后。封肃回家无话。甲侧:士隐家一段小荣枯至此结住,所谓“真不去,假焉来”也! 却说娇杏这丫鬟,便是那年回顾雨村者。因偶然一顾,便弄出这段事来,亦是自己意料不到之奇缘。甲侧:注明一笔,更妥当。谁想他命运两济,甲眉:好极!与英莲“有命无运”四字遥遥相映射。莲,主也;杏,仆也。今莲反无运,而杏则两全,可知世人原在运数,不在眼下之高低也。此则大有深意存焉。不承望自到雨村身边,只一年便生了一子,又半载,雨村嫡妻忽染疾下世,雨村便将他扶册作正室夫人了。正是: 偶因一着错,甲侧:妙极!盖女儿原不应私顾外人之谓。 便为人上人。甲侧:更妙!可知守礼俟命者终为饿莩。其调侃寓意不小。甲眉:从来只见集古、集唐等句,未见集俗语者。此又更奇之至! 原来,雨村因那年士隐赠银之后,他于十六日便起身入都。至大比之期,不料他十分得意,已会了进士,选入外班,今已升了本府知府。 事实胜于雄辩。当贾雨村娶甄家丫鬟时已是“本府新升的太爷”,即“本府知府”,根本不是知县。知府,官名,明清两代府一级行政长官,管辖数州县。而知县,只是管辖一个县。而“选入外班”与“榜下知县”也有矛盾。 选入外班:指会试考中进士,分发外省任官。进士分为三甲(三等),除一甲三名外,其余进士再经“朝考”,录取的称庶吉士,没有录取的,经过候选的程序,分发各部或外省听候委用。“班”是指官员补缺的班次。 可见程高续书后四十回所谓“榜下知县”,与脂本八十回的“选入外班”、“本府知府”不是一回事。这是续书作者误解了前八十回相关文字所致。如果续书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是一人所作,当不致于出现这样的错误吧? 晓弋 2006年5月22日http://hi.baidu.com/hongloumengxing/blog/item/d8970ef4c622b0ea7609d7ae.html
【晓弋说梦】 贾政和王夫人年龄的疑点 贾政和王夫人年龄的疑点 在脂本《红楼梦》八十回和程高续书后四十回中,都没有提到贾政和王夫人的具体年龄。他们的年龄本来也不甚重要,只要不是差得太多,说得过去,就不影响故事的叙述。 贾政的年龄,脂本八十回中没有提及,只是在第二十三回说贾政“的胡须将已苍白”;程高续书第九十六回交待贾政已经“是望六的人了”。“望六”,意思是年近六十岁,按常情推算应是五十五岁以上,五十九岁以下。我们姑且假设,这一年“二月”贾政“放了江西粮道”时的“望六”之说是五十九岁(实际也许是五十八岁、五十七岁或更小),那么上一年“十二月十九日”元春死是“存年四十三岁”,今年就应是四十四岁,而比元春大一岁或两岁的贾珠此时至少是四十五岁。五十九岁减去四十五岁就是十四岁,即是说贾政十四岁(或更小)时生的第一个孩子贾珠。十四岁生子,那么至少应在十三岁结婚,这一奇异现象,恐怕在封建社会里也是罕事吧?问题还不仅在于此。 且看王夫人的年龄是多少?第三十三回“不肖种种大承笞挞”贾政怒打宝玉时,王夫人哭道:“……我如今已将五十岁的人……”“已将五十岁”,按常情推算应是四十五岁以上,四十九岁以下。我们姑且假设,这个“已将五十岁”为四十九岁。而从第三十回宝玉挨打到第五十三回“腊月二十九日”宁国府祭宗祠是一年;从第五十三回的正月初一“祝元春千秋”到第六十九回的尤二姐死之前的“腊月十二日”为第二年;从第七十回林黛玉作《桃花行》的“如今正是初春时节”“明日乃三月初二日”到程高续书后四十回的第九十五回元妃薨逝“十二月十九日”是第三年;从第九十六回“到了正月十七日”王子腾死信到京到本回“二月”贾政“放了江西粮道”是第四年。从中可知,到贾政“放了江西粮道”的“二月”时,王夫人的年龄不超过五十二岁。五十二岁减去四十五岁是七岁,也就是说王夫人至少应在六岁嫁给贾政,七岁生第一个孩子贾珠。如果从人体发育角度说,贾政十四岁生子还勉强说得过去的话,那么王夫人七岁居然生子,简直是天方夜谭,不啻科学幻想了。 也许有人想到:会不会贾珠和贾元春不是王夫人所生,而是贾政的前妻生的呢?这个问题很好解决。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说: 这政老爹的夫人王氏,甲侧:记清。头胎生的公子,名唤贾珠,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甲侧:此即贾兰也。至兰第五代。一病死了。甲侧:略可望者即死,叹叹!第二胎生了一位小姐,生在大年初一,这就奇了;不想后来又生一位公子,甲眉:一部书中第一人却如此淡淡带出,故不见后来玉兄文字繁难。说来更奇: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甲侧:青埂顽石已得下落。就取名叫作宝玉。你道是新奇异事不是?” 这里已明明白白指出贾珠、元春、宝玉皆是王夫人亲生的,而且书中没有在任何地方提及贾政有什么前妻之说。 本文写到这里,已经不用再辞费了。说之一句话:贾政、王夫人和贾珠、贾元春等人在程高续书后四十回出现的年龄混乱现象,完全是续书作者的糊涂所致。除此之外,还能有什么更好的解释?! 晓弋http://hi.baidu.com/hongloumengxing/blog/item/fae6552cbc56d2e98a1399a0.html 2006年5月24日
【晓弋说梦】 “无朝代年纪可考”——曹雪芹的“骗人之辞”? “无朝代年纪可考”——曹雪芹的“骗人之辞”? 看过脂本《红楼梦》的人都知道,书中从未明说故事所发生的朝代,尤其“年纪”更是模糊。这就是作者曹雪芹宣称的“无朝代年纪可考”。这话对不对呢?符合书中实际描写吗?我们遍检前八十回,事实也的确如作者宣称。那么,续书后四十回怎么样呢? 现在有很多人都说续书后四十回也是曹雪芹所著,我们就姑且假设后四十回真的是曹雪芹的作品。可是,我们在后四十回“曹雪芹的作品”里发现了一个疑点。后四十回续书第九十五回中说:“小太监传谕出来说:"贾娘娘薨逝。"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妃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存年四十三岁。”这里明白说出了“甲寅年”这个“年纪”,这是什么道理?既然后四十回也是曹雪芹所著,既然曹雪芹自己在首回说“无朝代年纪可考”,那么现在又怎么出来个“甲寅年”这个“年纪”呢?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吗?为什么曹雪芹要欺骗读者呢? 其实不是这么回事。后四十回续书根本不是曹雪芹所作,曹雪芹也不会在他的作品中出现“甲寅年”字样。现在的后四十回出现“甲寅年”字样,完全是续书作者误解了元春判词“虎兔相逢大梦归”所致。“虎兔相逢”,续书作者以为是指“卯年寅月”,可是曹雪芹明明宣称“无朝代年纪”的,“虎兔相逢”就不会是指什么“卯年寅月”,应该是指属虎属兔的两人,或是指两派政治集团,或是指什么人的名字,具体何指,由于原作“后三十回”已失,已经很难得到准确的解释了。 那么,“甲寅年”字样不是《红楼梦》应该有的“年纪”,随之出现的什么几种“红楼梦大事年表”(张笑侠等)就都是错误的,因为这些“年表”里的纪年干支都是根据后四十回里的所谓“甲寅年”推算出来的,既然我们知道“甲寅年”是别人妄拟的与曹雪芹无关,与真正的《红楼梦》尤其前八十回根本不存在任何“年纪”。如果为了让看《红楼梦》的读者对书中时间有个层次认识,编个“大事年表”之类,本无不可,只是不可出现“甲寅”字样,就照某些“年表”里所写的“第一年”、“第二年”排序即可。 明白了这些,就知道不是曹雪芹在骗读者,而是后四十回续书作者太糊涂,由于他的糊涂留给了我们一些错误的东西。而这些错误,今后不知还要毒害多少人! 晓弋 2006年4月27日 http://hi.baidu.com/hongloumengxing/blog/item/477f22a486a672f29052eea4.html
【晓弋说梦】 《红楼梦》里的“二爷” 熟读《红楼梦》的人,大都能发现一个奇异的现象,就是:书中的对“二爷”情有独钟,什么“宝二爷”、“琏二爷”、“柳二爷”、“芸二爷”、“蔷二爷”,还有醉金刚倪二“倪二爷”、通判傅试“傅二爷”等等,甚至宝玉之父贾政也是一位“二爷”。 不必说第一主角“宝二爷”,他有一个已死去的哥哥,留下一个李纨一个贾兰,这两个人物也是书中重要人物。先说“琏二爷”。因为脂本的传抄或作者的失误,有的本子上说贾琏“若问那赦公,也有二子,长名贾琏……”这里明说贾琏是长子的,何来“二爷”之说?但据胡文彬先生说,有一种午厂评本上说“若问那赦公也有三”,另“庶出一子”贾琮;《犬窝谈红》中提到一种“残抄本”说“赦公也有二子,长子名瑚,早夭。次子贾琏。”孰是孰非?难以考究。这位“琏二爷”倒真令读者百思难得其解。还有贾政这位“二老爷”(脂本八十回中人物常呼之为“老爷”省去“二”字,称贾赦为“大老爷”;而后四十回则称贾政为“二老爷”居多),按理说荣府世袭在贾赦身上,又不在他身上,何以“二老爷”以官微职低居住正院,身有世袭的“大老爷”贾赦倒退而偏居一隅?这里怎么没有个长幼次序呢?另外,柳湘莲“柳二爷”、贾芸“芸二爷”、贾蔷“蔷二爷”、倪二“倪二爷”、傅试“傅二爷”等,书中也都未交待他们的哥哥是何等样人。其实将什么“琏二爷”、“柳二爷”、“芸二爷”、“蔷二爷”、“倪二爷”、“傅二爷”,统统改为“大爷”,又有何不可?丝毫不会影响故事的进展。 脂批说,《红楼梦》“一字不可更,一字不可少”。那么,书中出现这么多“二爷”,唯一的解释是作者对“二爷”有一种特别的偏爱。但何以作者偏爱“二爷”?难道作者自己也是一位“二爷”?所以立意要为天下“二爷”张目,在书中让“二爷”们扬眉吐气,凌驾于其他其非“二爷”的人之上? 晓弋 2006年4月28日 http://hi.baidu.com/hongloumengxing/blog/item/8584c9136c217226dd5401cb.html
【晓弋说梦】 七律·叹贾宝玉 七律·叹贾宝玉叹贾宝玉(今韵:第15部 平声)(仄起平收平韵)作者:晓弋不爱酸书只爱吟,书中哪得有黄金?批完孔孟批科考,骂罢昏王骂腐臣。空对高贤①念旧识②,枉从情榜③悟迷津。情非情是④谁知我?撒手悬崖⑤了夙因!注:①高贤——指“山中高士晶莹雪”薛宝钗。②旧识——指“世外仙姝寂寞林”林黛玉。③情榜——脂批透露:雪芹佚稿末回为“情榜”。④情非情是——脂批透露:雪芹佚稿末回“情榜”有宝玉判语为“情不情”。⑤撒手悬崖——即“悬崖撒手”,此亦脂批语。
对梦稿本后四十回中的口语改文的一种认识和判断 对梦稿本后四十回中的口语改文的一种认识和判断 作者: guest_1157 (齐斋) 时间: 2008-03-12 22:12:37 http://ysl430.home.sunbo.net/show_hdr.php?xname=4UAEA01&dname=J71MN01&xpos=86&cname=&cpos=8 对梦稿本后四十回中的口语改文的一种认识和判断如果进一步研究《梦稿本》后四十回的“改文”——也就是此抄本正文与程乙本不同之处——的性质,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两大类。第一类是美化原来的文句及情节,原来正文文句是简单的,平铺直敍的,描写不细腻的,则将之复杂化、美化,加以深刻细腻的描写。因此有时原来正文只有两三句话,但却被扩充成几百字以土。从这些例子来看,此改稿人与原来正文的作者决非一个人。改稿人的文学修养此原来正文的作者要高明得多。第二类是属於一两个字的更改。或者是把文言文的用字改成口语用字,或是将非北京话改成道地京腔。这一类的更改很彻底。凡是按这个原则应该改的,几乎很少有漏网者。现在举几个例子: “我们”改为“咱们”。“忙”改为“急忙”。 “散散”改为“散散儿去,)。“答应”改为“答应着”。 “这时候”改为“这早晚”;“几时”改为“多早晚”。 “摇摇头”,“点点头”改为“摇榣头儿”,“点点头儿”。 “明日”,“今日”改为“明儿”,“今儿”。 “与”改为“给”。 "屋裹”改为“屋子裹”。 “一会”,“地方”,“人家”改为“一会儿”,“地方儿”,“人家儿”。 “探探消息”改为“探采消息儿”。 “好好的”改为“好好儿的”。 “分外响亮”改为“分外的响亮”。 这类例子还有许多,举不胜举。总之此人改得很彻底。能改的都改掉了。从语言学观点来看,这种修改具有重大的意义。我们大家都知道,曹雪芹在他的原著八十回《石头记》中,很希望利用北京话的口语。但是他做得并不十分彻底。一来是因为他并不过份强调这一点,所以未曾力求贯彻。在八十回《石头记》中我们可以找到(/我们”与“咱们”并用。“今日”、“今儿”,“明日”、“明儿”,“昨日”“昨儿”并用。其他加“儿”字的地方也并不太多。曹雪芹尤其少用“早晚”来代替“时候”。第二、曹雪芹究竟是南方人,青年以后虽然是住在北京,但很可能还有南方口音。例如《石头记》中“青埂”与“情根”同音,“秦”与“情”同音,“余信”与“愚性”同音,“盟”与“门”同音。脂砚斋早已指出曹雪芹这种“南北兼用”的倾向。庚辰本第三十九回脂批道:“按此书中若干人说话语气及动用器物饮食诸类皆东西南北互相兼用。”第五十三回脂砚重提此事,批道:“此南北互用之文,前批不谬。”第三、曹雪芹不彻底采用北京京腔,也可能是出于故意。贾家来自金陵,口音应该带些南腔。雪芹不想把他们都描写成“老北京”。不论是基于何种理由,雪芹没有彻底利用北京口语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但后四十回的改文,则与之不同。此人注意到雪芹曾经利用北京口语,同时注意到后四十回正文作者又根本忽略此事,所以他把后四十回彻底改成北京口语。笔者认为,曹雪芹创作红楼梦实际上是经历了两个不同阶段,第一阶段是写出初稿,此时由于他年龄较青,阅历较浅,更由于是初次接触小说创作,作品比较粗糙和稚嫩。更重要的是,他写初稿时,距曹家被抄家年代不远,所以初稿本中南方口语较多。第二个阶段是改写初稿本,即后期的”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此时,曹雪芹已步入中年,阅历渐深,写作水平在不断的修改中有了不断的提高。在第二阶断,曹雪芹有手稿本,也有经过脂砚斋眷抄评批的脂批本。而梦稿本正是未经脂砚眷抄的一个作者手写稿本。 按照笔者的判断,梦稿本的原底本应是曹雪芹的手稿。对红楼梦的成书过程,笔者提出“龙头蛇尾”的判断,即前八十回是对初稿本的大改写使蛇头变成了龙头,后四十回是结尾部分,受篇幅与时间所限,原作者只能对初稿本略作改写,因此保持了蛇尾的原形。
【晓弋说梦】 戏说贾宝玉的烦恼 怡红院。宝玉从外面进来。晴雯:咱们的师哥回来了!袭人:妹妹,你就别逗宝玉了,你没看见他搭拉着脸,噘着嘴吗?一定又是在学堂里被老师骂了。宝玉:哇噻!闭上你们的乌鸦嘴,一边儿凉快去!晴雯:又骂人!就会跟我们凶,见了你林妹妹就成了一副汉奸嘴脸,又是作揖又是打恭,一点儿不注意自己的公众形象。看人家施瓦辛格、高仓健,多酷,从不苟言笑,那才叫男子汉呢。一语未了,林黛玉进来了。黛玉:谁说我的坏话呢?背地里说人,可不好!宝玉(笑):并没有谁说你,她们见我不高兴,跟我闹着玩儿呢。黛玉:你又为什么不高兴了?宝玉从怀里掏出一本书,生气地扔在地上。宝玉(指着地上的书):就为这劳什子!黛玉、晴雯等都弯腰一看,原来那书上写着《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注着“乾隆五十六年”字样。(这是程伟元、高鹗整理的带后四十回续书的120回本《红楼梦》,活字印刷,由萃文书屋出版。——晓弋注)秋纹:后四十回写得还不错嘛,我都看过三遍了。麝月(捂着嘴笑):那里面傻乎乎的“宝二爷”,比我们这位可爱多了!宝玉:你们既以假为真,把鱼眼当珍珠,我也没办法。袭人:这书里把我写成什么人了。我是被二爷“遣散丫鬟”时放出去的,后来“供奉玉兄与宝卿得同始终者”,怎么写我想自杀,又自杀不成呢?晴雯:最可气的,我的表兄明明是绰号“多浑虫”的,何来一个什么臭男人“吴贵”?芳官:柳五儿姐姐还没进怡红院,就一病死了,这书里居然又让她像耶稣一样复活了,真是奇怪!宝玉:正是呢。原书只有一百一十回,现在这书怎么有120回?是哪个家伙这样涂毒我们?将我们编得如此不堪?你们说怎么办?晴雯:什么怎么办?将这破书烧了完事!宝玉(见黛玉一直没说话,只在一旁抹眼泪):好妹妹,你说呢?黛玉:由它去吧。我受的明枪暗剑还少吗?什么风刀霜剑没见过?也不在乎再添上这些个混话。我只为你生,为你死,以眼泪偿还情债,我们二人互为知己,心照不宣,何必管他人怎么编排我们?我只是没想到风刀霜剑般的污蔑之语能延续如此之久,连后四十回的写作者、整理者也成了毁我二人的帮凶!可是,这有什么办法?“后三十回”不幸迷失,一切只有沉冤莫白了!宝玉(黯然):“证前缘”、“情榜”,何时能再现于人世!黛玉望着宝玉,眼泪又流了下来……晓弋http://hi.baidu.com/hongloumengxing/blog/item/3134233fc8e975ec55e72378.html2006年7月26日
【晓弋说梦】 红楼梦大事年表 请朋友们多提批评意见。http://hi.baidu.com/hongloumengxing/blog/item/5f1913dfa7c7911363279804.html
【晓弋说梦】 绛珠之泪 绛珠之泪 每当想到你,就很自然地想到你的哭泣,想到你的泪水。 有人说,你的泪是为怨而流。而我知道,你不是。你虽然有时为身世飘零而泣,但更多的时候却是为知己而泪染香帕。 当你哭于慈母灵前时,当你泣别老父时,你的泪是为创造你的至亲而洒。 当你第一次为“砸玉”伤心,当你在呜咽声中唱出感人的《葬花吟》,当你为宝玉被贾环烧伤而“闷闷”不乐,当你铰坏为宝玉精心做好的香囊,当你为宝玉被魇魔醒来而“念了一声‘阿弥陀佛’”,当你为宝玉挨打后“满面泪光”地哭的“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当你为宝玉担惊受怕,当你在思念宝玉为之忧虑中离开人世时,你的泪是为爱而洒,为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而洒。 天幸,脂砚斋给我们指出了你的“眼泪还债”、“证前缘”,让我们知道了你在“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残酷环境中痛惜知己,为知己的安危忧虑、泣血。你走了,流尽最后一滴泪水后走了…… 我见过许多人哭,书上的、影视中的、生活里的,却唯独你的哭让我怦然心动,让我震撼,让我心痛……喜欢你,就是因为你的哭,就是因为你的泪水。 你的泪珠是晶莹透明的、圣洁的。我愿你的泪水化为海洋,让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在里面翱翔,让浊世的污秽被洗涤干净。 你是爱的精灵,你是花的灵魂,而你的泪是世上最美的水。 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而你就是泪做的骨肉,你的骨肉和灵魂拥有天上人间最纯洁最透明最晶莹最美丽的水。 看到你哭,我会心痛。看到你流泪,我会在不知不觉中升华自己的灵魂。 哭吧,让尘世在你的泪水中焕然一新。 哭吧,让卑污的灵魂在你的泪水中脱胎换骨。 哭吧,让你爱的和爱你的人在悲痛中产生力量。 哭吧,让在红楼一梦中沉睡的人醒过来吧……晓弋2006年8月30日
请朋友们加入“百度Hi群”——“红楼说梦”:1001182 请朋友们加入“百度Hi群”——“红楼说梦”:1001182
《红楼梦》普及本该不该附后四十回伪续?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