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uo155 anguo155
关注数: 206 粉丝数: 223 发帖数: 2,996 关注贴吧数: 439
读《陈书》札记 到今天为止,历时大半年终于把二十四史之《陈书》读完,正如我在《幽情文集(十二)序》中所言:“于中亦获益匪浅,又有不通之处,亦注于上。遇感慨之处,又批语如内,然有遇峻岭深渊之地,荆棘满地,遂慢慢迂回,慢慢开垦。”可想而知,读《陈书》之难也。注释写满书间,批语又挂于行头,现仅就批语说之如下。当初读高祖本纪时,对陈霸先颇为佩服与羡艳,遂有一段文字:起于南土,搏于金陵,终至九五之位。昔于南土,征伐蛮僚,力血而功。后京城丧乱,起兵勤王,何等一片精忠?三年景平[lbk]lbk[rbk]1[lbk]rbk[rbk],出镇京口,尚无僭越之意。及荆州元帝蒙难,遵迎太子。而遇僧辩之阻,后而诛之,扶立新皇。力战北虏,匡之社稷,立不世之功。及而新皇禅位,遂登大宝。实是初无问鼎之心,待之风云变换,亦有登顶之意。本人写至此,想到那岳飞之死,恐亦有此因也。后高祖上位后,天下稍有纷乱,故又有批语如下:霸先进位登顶之时,便有阻碍之人,高祖一一平之。待世祖文帝,才逐渐讨平。不至于像唐末朱温上位,碎了一地。况且陈外有周齐,及梁之余孽,于江陵倚宇文周而东望。 当其时,诸藩不服,有郢州王琳,吴兴杜龛,巴山熊云昙,东阳留异等为是。天下大乱,尤为王琳最甚。直至高祖崩,而乱未平,到世祖时才平王琳之乱。琳逃北归齐,后十余年,太建北伐。败于吴明彻,为其斩杀,传首京师。其实依本人所推想,若王琳不败,难保不走陈霸先之路。虽说当初其保残梁萧庄而拒陈也。当读到高宗本纪时,太建北伐,令本人激动不已,然功亏于溃。吴明彻折损于疆场,幽闷于长安,悲哉。 读至毛喜传时,有关太建北伐一节,有了一些了解,故批语如下:若高宗从喜之言,则明彻,不会败绩于吕梁。及周隋之变,亦可有为。或与隋多并存时日,亦未可知。又萧摩诃传中批语:若明彻从其言,或可生还。然败军之帅,责任之重,高宗或治罪焉,其轻重亦未可知也。若而轻,或有起境,待之隋伐,亦未可知。然明彻为断后,令摩诃为前驱,时为果断矣。吴明彻时有顽疾,自知不久,故行此策。话又言之,初周兵锁下流未合围之时,若从摩诃言,或不至于大败者也。有关梁元帝留江陵,周弘正传中有东归之争,故有批语如之:如若元帝还都东归,梁之国祚,或许长久一些,亦未可知。惜帝恋荆都,遂遭蒙难,此为命耶?江陵已陷,元帝焚书。一场浩劫,金陵风起,陈氏即兴。一时运也,势也。 《陈书》又有其作者姚思廉之父姚察之传。姚察亦为《陈书》作者之一,亦为其奠基者。读至察聘周一段时,有感慨之言如之:察父僧坦,梁承圣三年(554年),西虏于长安。历魏、北周及隋,于开皇三年(583年)去世。后凶问聘传于江南,计其困于长安达二十九载之久,后六年姚氏父子并上长安。初察聘周之时,与其父或可一悟,亦未可知。从后文可知,确有一面之悟。至此《陈书》已读大半,当读到任忠传时,感触良多,遂有言于下:任忠,名为忠,实为诈也。出城败绩,回报君上,名保君西向,实出而卖也,不义如此,竟而入隋。不豫杀之,与施、沈二僚,有何不同?二僚即斩,而忠却入隋独为官。唉,叹也!接下来读到孝行传,更是意意连连。张昭,谢贞,王知玄,孝之大矣,哀毁卒命。尤者张昭子胤俱绝,何其辈也。恸之孝也,孝至如此,亦有过焉。不若,哀之而节,顺自而为。 又有些臣子初从反贼,后归陈。其特别者尤以何之元为甚,故而有言:何之元,梁陈之交,为王琳之属臣,后聘齐。归时,琳已败,遂留齐为官。及至太建北伐,收叔陵所致书,而归。后叔陵谋逆,何之元遂屏绝人事,锐精著述。治《梁典》,起于南齐永元元年,讫于王琳遇获,历七十五载。恐为不妥,若有文字狱,必遭横祸,然陈朝于此亦为松域。而何之元隐居乡里,隋兵而至,竟未北去,何其幸也。
读《陈书》札记 到今天为止,历时大半年终于把二十四史之《陈书》读完,正如我在《幽情文集(十二)序》中所言:“于中亦获益匪浅,又有不通之处,亦注于上。遇感慨之处,又批语如内,然有遇峻岭深渊之地,荆棘满地,遂慢慢迂回,慢慢开垦。”可想而知,读《陈书》之难也。注释写满书间,批语又挂于行头,现仅就批语说之如下。当初读高祖本纪时,对陈霸先颇为佩服与羡艳,遂有一段文字:起于南土,搏于金陵,终至九五之位。昔于南土,征伐蛮僚,力血而功。后京城丧乱,起兵勤王,何等一片精忠?三年景平[lbk]1[rbk],出镇京口,尚无僭越之意。及荆州元帝蒙难,遵迎太子。而遇僧辩之阻,后而诛之,扶立新皇。力战北虏,匡之社稷,立不世之功。及而新皇禅位,遂登大宝。实是初无问鼎之心,待之风云变换,亦有登顶之意。本人写至此,想到那岳飞之死,恐亦有此因也。后高祖上位后,天下稍有纷乱,故又有批语如下:霸先进位登顶之时,便有阻碍之人,高祖一一平之。待世祖文帝,才逐渐讨平。不至于像唐末朱温上位,碎了一地。况且陈外有周齐,及梁之余孽,于江陵倚宇文周而东望。 当其时,诸藩不服,有郢州王琳,吴兴杜龛,巴山熊云昙,东阳留异等为是。天下大乱,尤为王琳最甚。直至高祖崩,而乱未平,到世祖时才平王琳之乱。琳逃北归齐,后十余年,太建北伐。败于吴明彻,为其斩杀,传首京师。其实依本人所推想,若王琳不败,难保不走陈霸先之路。虽说当初其保残梁萧庄而拒陈也。当读到高宗本纪时,太建北伐,令本人激动不已,然功亏于溃。吴明彻折损于疆场,幽闷于长安,悲哉。 读至毛喜传时,有关太建北伐一节,有了一些了解,故批语如下:若高宗从喜之言,则明彻,不会败绩于吕梁。及周隋之变,亦可有为。或与隋多并存时日,亦未可知。又萧摩诃传中批语:若明彻从其言,或可生还。然败军之帅,责任之重,高宗或治罪焉,其轻重亦未可知也。若而轻,或有起境,待之隋伐,亦未可知。然明彻为断后,令摩诃为前驱,时为果断矣。吴明彻时有顽疾,自知不久,故行此策。话又言之,初周兵锁下流未合围之时,若从摩诃言,或不至于大败者也。有关梁元帝留江陵,周弘正传中有东归之争,故有批语如之:如若元帝还都东归,梁之国祚,或许长久一些,亦未可知。惜帝恋荆都,遂遭蒙难,此为命耶?江陵已陷,元帝焚书。一场浩劫,金陵风起,陈氏即兴。一时运也,势也。 《陈书》又有其作者姚思廉之父姚察之传。姚察亦为《陈书》作者之一,亦为其奠基者。读至察聘周一段时,有感慨之言如之:察父僧坦,梁承圣三年(554年),西虏于长安。历魏、北周及隋,于开皇三年(583年)去世。后凶问聘传于江南,计其困于长安达二十九载之久,后六年姚氏父子并上长安。初察聘周之时,与其父或可一悟,亦未可知。从后文可知,确有一面之悟。至此《陈书》已读大半,当读到任忠传时,感触良多,遂有言于下:任忠,名为忠,实为诈也。出城败绩,回报君上,名保君西向,实出而卖也,不义如此,竟而入隋。不豫杀之,与施、沈二僚,有何不同?二僚即斩,而忠却入隋独为官。唉,叹也!接下来读到孝行传,更是意意连连。张昭,谢贞,王知玄,孝之大矣,哀毁卒命。尤者张昭子胤俱绝,何其辈也。恸之孝也,孝至如此,亦有过焉。不若,哀之而节,顺自而为。 又有些臣子初从反贼,后归陈。其特别者尤以何之元为甚,故而有言:何之元,梁陈之交,为王琳之属臣,后聘齐。归时,琳已败,遂留齐为官。及至太建北伐,收叔陵所致书,而归。后叔陵谋逆,何之元遂屏绝人事,锐精著述。治《梁典》,起于南齐永元元年,讫于王琳遇获,历七十五载。恐为不妥,若有文字狱,必遭横祸,然陈朝于此亦为松域。而何之元隐居乡里,隋兵而至,竟未北去,何其幸也。
读《陈书》札记 到今天为止,历时大半年终于把二十四史之《陈书》读完,正如我在《幽情文集(十二)序》中所言:“于中亦获益匪浅,又有不通之处,亦注于上。遇感慨之处,又批语如内,然有遇峻岭深渊之地,荆棘满地,遂慢慢迂回,慢慢开垦。”可想而知,读《陈书》之难也。 注释写满书间,批语又挂于行头,现仅就批语说之如下。 当初读高祖本纪时,对陈霸先颇为佩服与羡艳,遂有一段文字: 起于南土,搏于金陵,终至九五之位。昔于南土,征伐蛮僚,力血而功。后京城丧乱,起兵勤王,何等一片精忠?三年景平[1],出镇京口,尚无僭越之意。及荆州元帝蒙难,遵迎太子。而遇僧辩之阻,后而诛之,扶立新皇。力战北虏,匡之社稷,立不世之功。及而新皇禅位,遂登大宝。实是初无问鼎之心,待之风云变换,亦有登顶之意。 本人写至此,想到那岳飞之死,恐亦有此因也。后高祖上位后,天下稍有纷乱,故又有批语如下: 霸先进位登顶之时,便有阻碍之人,高祖一一平之。待世祖文帝,才逐渐讨平。不至于像唐末朱温上位,碎了一地。况且陈外有周齐,及梁之余孽,于江陵倚宇文周而东望。 当其时,诸藩不服,有郢州王琳,吴兴杜龛,巴山熊云昙,东阳留异等为是。天下大乱,尤为王琳最甚。直至高祖崩,而乱未平,到世祖时才平王琳之乱。琳逃北归齐,后十余年,太建北伐。败于吴明彻,为其斩杀,传首京师。 其实依本人所推想,若王琳不败,难保不走陈霸先之路。虽说当初其保残梁萧庄而拒陈也。 当读到高宗本纪时,太建北伐,令本人激动不已,然功亏于溃。吴明彻折损于疆场,幽闷于长安,悲哉。 读至毛喜传时,有关太建北伐一节,有了一些了解,故批语如下: 若高宗从喜之言,则明彻,不会败绩于吕梁。及周隋之变,亦可有为。或与隋多并存时日,亦未可知。 又萧摩诃传中批语: 若明彻从其言,或可生还。然败军之帅,责任之重,高宗或治罪焉,其轻重亦未可知也。若而轻,或有起境,待之隋伐,亦未可知。然明彻为断后,令摩诃为前驱,时为果断矣。吴明彻时有顽疾,自知不久,故行此策。话又言之,初周兵锁下流未合围之时,若从摩诃言,或不至于大败者也。 有关梁元帝留江陵,周弘正传中有东归之争,故有批语如之: 如若元帝还都东归,梁之国祚,或许长久一些,亦未可知。惜帝恋荆都,遂遭蒙难,此为命耶? 江陵已陷,元帝焚书。一场浩劫,金陵风起,陈氏即兴。一时运也,势也。 《陈书》又有其作者姚思廉之父姚察之传。姚察亦为《陈书》作者之一,亦为其奠基者。读至察聘周一段时,有感慨之言如之: 察父僧坦,梁承圣三年(554年),西虏于长安。历魏、北周及隋,于开皇三年(583年)去世。后凶问聘传于江南,计其困于长安达二十九载之久,后六年姚氏父子并上长安。 初察聘周之时,与其父或可一悟,亦未可知。从后文可知,确有一面之悟。 至此《陈书》已读大半,当读到任忠传时,感触良多,遂有言于下: 任忠,名为忠,实为诈也。出城败绩,回报君上,名保君西向,实出而卖也,不义如此,竟而入隋。不豫杀之,与施、沈二僚,有何不同?二僚即斩,而忠却入隋独为官。唉,叹也! 接下来读到孝行传,更是意意连连。 张昭,谢贞,王知玄,孝之大矣,哀毁卒命。尤者张昭子胤俱绝,何其辈也。恸之孝也,孝至如此,亦有过焉。不若,哀之而节,顺自而为。 又有些臣子初从反贼,后归陈。其特别者尤以何之元为甚,故而有言: 何之元,梁陈之交,为王琳之属臣,后聘齐。归时,琳已败,遂留齐为官。及至太建北伐,收叔陵所致书,而归。后叔陵谋逆,何之元遂屏绝人事,锐精著述。治《梁典》,起于南齐永元元年,讫于王琳遇获,历七十五载。恐为不妥,若有文字狱,必遭横祸,然陈朝于此亦为松域。而何之元隐居乡里,隋兵而至,竟未北去,何其幸也。 在读《陈书》期间,又有注释写不开时,遂有四篇小注单独整理其外。分别为:《思归表注》、《与杨尊彦书注》、《明道论注》及《复国学表注》。 《思归表》为沈炯所著,初江陵陷,其西虏于长安。羁旅期间,久不得归,又思母心切。尝游汉武通天台,遂上表于西魏主,以示东归之意。 沈炯才学,闻于咸洛,达于江南。可惜命不好,妻子儿女皆没于侯景之乱,又逢西入长安数载。宇文氏发动政变才得归。受高祖世祖两帝器重,授御史中丞之职。后因老母及身体原因,而多次请辞,高祖不许。又于世祖文帝期间上奏《请归养表》,而帝又不准,不过折中了一下,接母上京。然时留异起兵叛乱(接近其家乡),故帝解其中丞,出为明威将军,遣还乡里。收合徒众以进功,并就近侍奉老母。不久身染疾病而卒,年五十九(时陈天嘉二年,561年)。 与他鲜明对比的是孔奂,本人读孔奂传时,遂有批语如下: 孔奂与沈炯同在江陵,侍奉于梁元帝身边。同样才学出众,江陵陷落,沈炯等西上长安,然孔奂却东归,何也?盖漏网也。 但后来我又仔细看了一下孔奂传,知孔奂并未西入江陵,即未到元帝身边。何来西上长安? 孔奂比沈炯真是幸运多了。起初孔沈同在王僧辩身边,元帝召之。独沈西上,孔被王留之,何其幸也。 后孔奂追随高祖授御史中丞,后授扬州大中正。曾出任晋陵太守,为官清廉正直。后文帝后期入中枢,掌诏诰,兼扬州、南徐州二中正。 文帝不豫,又入侍医药,成为几个托孤大臣之一。文帝表示以太子年幼,效法殷商,兄终弟及,传位于尚书令(顾命大臣之一)安成王陈顼(曾西虏于长安)。孔奂当即流涕唏嘘以对,表示极力拥护幼帝,若安成异动,共讨之。然光大政变(光大幼帝年号),华皎之变(外镇湘州)[2],到仲举父子、刘师知、韩子高等并下狱赐死,华皎北逃。安成假借太后(高祖后)懿旨,废幼帝而自立,是为高宗宣皇帝。孔奂却如故,不受波及。 我读至此,想那高宗,也不觉得膈应?依然对其委以高职。孔奂一没有参与政变,而为人刚正,故还用他吧。当时文帝临终前,高宗也在场的。 太建初,又迁任度支尚书,后任吏部尚书。呵,自中正而吏部尚书,都是选检之职,然其不敛内,而清白如故,并与下皆为欢喜。 另他较沈炯活的长,七十岁为终(583年,陈灭前6年)。 《与杨尊彦书》为徐陵所著,徐陵一样才学出众,一样与沈炯有困于他国的经历。 时梁元帝承制于江陵,徐陵东聘邺都,竟被扣留。于是致书仆射杨尊彦,以求西返之意。我整理之时有两条批语,具体如下: 其一在文中有“若谓覆命西朝,终奔东虏”。 本人故而有言:西朝即南梁也,东虏即北齐也。徐陵即有求于人家,何又用此东虏之词?其结果也可推知一二。 其二在文中有“又兵交使在,虽著前经”。 本人又有言之:兵交使在,为两国交兵,仍互通使臣。南北朝时代,虽互不承认正统地位,互相对骂彼为伪朝,且时常交战,然仍互通使节。思之而今,海峡两岸,亦未脱离战争状态,且互不承认对方,只余民间交流,则官方使臣却无。嗟呼!吾不知所言也。 《明道论》为傅縡所著。陈天嘉太建间(560年代),初縡笃信佛教,从兴皇寺惠朗法师受《三论》,尽通其学,又时大心暠法师著《无诤论》,以诋《三论》。而縡遂作《明道论》,用释其难。 傅縡为文典丽,性又敏速。虽军国大事,下笔辄成。为后主所器重,但性格木疆,看到陈日渐腐败堕落,后主沉湎诗酒色晏,又值被施、沈二僚陷害下狱,故上书后主。为主所不容,后主问其能改否,能改便赦之。而縡对曰:“臣心如面,臣面可改,则臣心可改。”于是赐死狱中,时年五十五,不久陈亡。唉,真是一头大疆驴。 《复国学表》为沈不害所著。梁季丧乱,直到陈天嘉初,国学未立,衡阳王府中记室参军,兼嘉德殿学士,为复国学而上书于世祖。 我为其有一批言:读至此实感乱世对于文教之灭损甚矣,泱泱中华几经离乱,文教传于今,实属不易。故盛世兴教,亦是福泽万代之宏业。 陈从建立到灭亡,短短三十二载。 高祖到世祖初,一一治平叛乱势力。又有侯安都以平乱拥立之功,骄扬跋扈,终引帝不快,遂赐死于殿内。 其间长安归来高祖子,衡阳献王昌。昌对世祖致书言,皇位暂寄,待其归来。终过江溺水为之。哈。。。。。。 世祖后,废帝不两年为皇叔所篡,其间华皎、欧阳纥在外,到仲举、韩子高于内,皆被铲平。而后陈内部太平,及周伐齐时,太建北伐,淮南得而复失,吴明彻身损长安。悲哉。 后主刚即位,即遇叔陵、伯固为逆。虽有波折,却也度过。后主才学甚高,但不用于国政。江总任道宰,亦随其胡浪,终至国灭,哀哉。 好了,也就这么多了,再说恐亦没完没了。 24.5.28. 缘海手字 [1]景,即侯景。 [2]本人读华皎传时,觉得名字挺有意思的,哈花椒大料。令有关华皎之乱,中有拍舰参与战斗,故有批语在此:舰中之拍,为装有抛石机的战船,犹如现之炮舰也。
《復國學表》注 此表案:摘自陳書﹒儒林﹒沈不害傳。梁季喪亂後,直至陳天嘉初(560年代)國學未立。衡陽王府中記室參軍,兼嘉德殿學士,爲復國學而上書於世祖。 臣聞立人建國,莫尚於尊儒,成俗化民,必崇於教學。故東膠西序[1],事隆乎三代,環林璧水[2],業盛於兩京。自淳源既遠,澆波已扇[3],物之感人無窮[4],人之逐欲無節,是以設訓垂範,啟導心靈,譬彼染藍,類諸琢玉,然後人倫以睦,卑高有序,忠孝之理既明,君臣之道攸固。執禮自基,魯公所以難侮,歌樂已細,鄭伯於是前亡,干戚舞而有苗至[5],泮宫成而淮夷服[6],長想洙、泗之風[7],載懷淹、稷之盛[8],有國有家,莫不尚已。 梁太清季年,數鐘否剥[9],戎狄外侵,奸回內奰[10],朝聞鼓鼙[11],夕炤烽火[12]。洪儒碩學,解散甚於坑夷[13],五典、九丘,[14]湮滅逾乎帷蓋[15]。成均自斯墜業[16],瞽宗於是不修[17],褒成之祠弗陳裸享[18],釋菜之禮無稱俎豆[19],頌聲寂寞,遂逾一紀[20]。後生敦悅[21],不見函杖之儀[22],晚學鑽仰[23],徒深倚席之歎。 陛下繼曆升統[24],握鏡臨宇[25],道洽寰中[26],威加無外,濁流已清,重氛載廓[27],含生熙阜[28],品庶咸亨[29]。宜其弘振禮樂,建立庠序[30],式稽古典[31],紆迹儒宫[32],選公卿門子[33],皆入于學,助教博士,朝夕講肄[34],使擔簦負笈[35],鏘鏘接衽[36],方領矩步[37],濟濟成林。如切如磋,聞詩聞禮,一年可以功倍,三冬於是足用[38]。故能擢秀雄州[39],揚庭觀國[40],入仕登朝,資優學以自輔,蒞官從政,有經業以治身,轖駕列庭[41],青紫拾地[42]。 古者王世子之貴,猶與國子齒[43],降及漢儲,兹禮不墜,暨乎兩晉,斯事彌隆,所以見師嚴而道尊者也。皇太子天縱生知,無待審喻[44],猶宜晦迹俯同[45],專經請業,奠爵前師,肅若舊典。昔闕裡之堂[46],草萊自辟[47],舊宅之內,絲竹流音,前聖遺烈,深以炯戒[48]。況復江表無虞,海外有截[49],豈得不開闡大猷[50],恢弘至道?寧可使玄教儒風,弗興聖世,盛德大業,遂蘊堯年[51]?臣末學小生,詞無足筭,輕獻瞽言[52],伏增悚惕。[53] 余讀至陳書﹒儒林﹒沈不害傳。而遇此文。多有不解之處,故作注於書閒。然注滿字裏行間頗爲亂達,又仍不足用。遂整理於此,當如是以哉。 傳中,又緊接如下几字: 詔答曰:“省表聞之。自舊章弛廢,微言將絕,朕嗣膺寶業[54],念在緝熙[55],而兵革未息,軍國草創,常恐前王令典,一朝泯滅。卿才思優洽[56],文理可求,弘惜大體,殷勤名教,付外詳議,依事施行。” 讀至此實感亂世對於文教之滅損,泱泱中華幾經離亂,文教傳於今,史書不易。故盛世形教,亦是福澤萬代之宏業。 緣緣海手字于二零二四年四月二十一日 [1]東膠西序,,又作西序東膠,注引禮王制云夏后氏養庶老於西序,周人養國老於東膠。 [2]環林壁水,古代以代指太學。 [3]自淳源既遠,澆波已扇。此兩句之意爲淳厚之風漸無,且漸漸遠去。浮薄之氣漸開,并成蔓延之勢。 [4]物之感人,意指物之誘人也。 [5]干戚,征戰。 [6]泮,音判。泮宫,古代學校。 [7]洙泗之風,即洙水與泗水,二水在今山東境内。原屬春秋魯地,孔子曾自此二水閒聚徒講學。故洙泗之風亦指孔子及儒家,表文化昌盛之意。 [8]淹,同奄,即奄里或奄中。奄古國名,在曲阜,孔子故里。稷,即稷下學宫,故齊文化昌盛之地。 [9]鍾,遭逢之意。否剥,易中兩卦名。否,音痞,天地不交。剥,陰盛陽衰。兩字合一,意爲時運乖桀。 [10]奰,音壁。內奰,内亂。 [11]鼙,音皮,軍中小鼓。 [12]炤,同照。 [13]夷,鏟平消滅之意。坑夷,指秦皇焚書坑儒之事。 [14]五典,即少昊,顓頊,高辛,唐,虞,五帝之書。九丘,謂九州之志。 [15]帷蓋,車帷與頂蓋,此處形容稀薄。 [16]成均,古代大學,官設最高學府。 [17]瞽,音鼓。瞽宗,商代大學。 [18]褒成,漢時對孔子及其後裔所封爵號。 [19]釋菜,又作釋采,舍菜,古代傳統禮儀,入學時用芹藻等菜蔬以祭祀先聖先師。俎豆,禮器,古代祭祀宴饗時用來盛食物。 [20]紀,古代以十二年爲一紀,從太清末到天嘉初,恰好一十二載。 [21]敦悅,尊崇愛好。 [22]函杖,又作函丈,原爲講學者與聽講者,坐序閒距一丈,以便尊長有所指畫,后引申爲對前輩學者或老師之尊崇。 [23]鑚仰,即鉆仰,深入研究。 [24]繼曆升統,即繼大位,登大寶。 [25]握鏡臨宇,執持明鏡而君臨天下,應天受命也。 [26]道洽寰中,此指帝王之德化宇内。 [27]重氛載廓,凶惡之氣已完全掃除。 [28]含生熙阜,一片生機勃勃之象。 [29]咸亨,源自周易,乾坤咸亨,意指天地萬物一切順遂。 [30]庠,音祥。庠序,泛指學校及教育事業。 [31]式稽古典,整理古籍以作典範。 [32]紆迹,曲折陳迹,此处意指古籍範本陳列于儒宫(即官立学校),是爲不易之事,但亦須做之事。 [33]公卿,三公九卿,亦指政府官員。門子,指西周及春秋時卿大夫之嫡子,後指,官宦世家之嫡子。 [34]肄同肆。講肄,講學與學習。 [35]簦,音燈,雨傘。笈,數箱。簦笈,有傘蓋之書箱。擔簦負笈,指游學之子,亦形容不知勞苦求學之態。 [36]鏘鏘接衽,意指比比皆是。 [37]方領矩步,儒生之穿著儀態,此處泛指儒雅之學子。 [38]三冬,三載也,亦指不幾年。 [39]擢秀,人才輩出。雄州,地大物博人多,占重要地位之州,泛指九州。 [40]揚庭,傳頌於朝廷。觀國,觀察國情,引申爲從政。 [41]轖,音瑟。轖駕,豪華車駕。列廷,列於朝廷。 [42]青紫,指古代高官印綬,服飾之色。喻高官顯爵。拾地,即遍地之意。 [43]國子,國子監生。齒,談論,談話之意。 [44]審喻,明白告知。 [45]晦迹,隱居匿迹。俯同,臥伏聚集。 [46]闕里,借指儒學,又指孔子故里。 [47]草萊,雜草。 [48]炯戒,明鑒。 [49]有截,齊一貌,整齊貌。江表無虞,海外有截,意指天下太平。 [50]猷,音游。開闡大猷,又作闡濟大猷,開創大業。 [51]蘊,隱藏之意。堯年,此處指堯帝之時。 [52]瞽言,沒有根據不合情理之言,此處爲謙辭。 [53]悚惕,恐懼,惶恐。 [54]嗣膺寶業,即繼承大寶。 [55]緝熙,光明。亦即條理分明。 [56]優洽,廣被,遍及。此處亦指沈不害才學出衆,聞達於天下。
幽情文集(十二)序 时间飞逝,悠悠四载已过。四年间,初于中沙石化厮混,后又辗转于顺丰,装卸如故。虽经疫情三年,又冰冷如斯,偶忽游民若月。发生种种,亦历历在目。然读书之好,仍不如缀。阅之余,又随笔札记若干,经四年沁润,而成此集,与本人所集之首,亦过二十载有余。真感时光寸板难逃。 集中首篇《片片往事》其承上本之《校园往事》,是为其故事之续也。后又有若干即为总结心之随笔如是。而后一梦成之《海霞梦》为是,绮丽炫矣。又从小女之请为其作两篇小文,约略集中,详于后记。 本人好史,几近三十载。去岁冬,断断续续间读完唐许嵩,《建康实录》,知六朝东南形盛,金陵盘踞,波澜壮阔。虽偶北图,然功亏于溃,又内互相倾轧,遂为北混。后以此为契点,始研读二十四史之《陈书》,于今已大半读尽,于中亦获益匪浅,又有不通之处,亦注于上。遇感慨之处,又批语如内。然有遇峻岭深渊之地,荆棘满地,遂慢慢迂回,慢慢开垦,遂有三篇小注于集中——《思归表注》,《与杨尊彦书注》及《明道论注》。 读书之余,又思绪多多,遂有《上下,中三者之论》,实为对管治一道之思索发论而已。 春之过半,寒气渐消,于此按时之序,起自20年5月6日,终于24年3月27日,共计十篇,勒成此集,编为十二,实是双七耳。 24.3.27.缘海手字
明道論注 明道論 陳﹒傅縡 此書案:摘自陳書﹒傅縡傳。南陳天嘉太建閒(六世紀六七十年代),初縡篤信佛教,從興皇寺惠朗法師受三論,盡通其學。又時大心暠法師著無諍論,以詆三論。而縡遂作明道論,用釋其難。其略曰: 無諍論言:比有弘三論[1]者,雷同訶詆[2],恣言罪狀,歷毀諸師,非斥眾學,論中道而執偏心,語忘懷而競獨勝,方學數論,更為讎敵,讎敵既構,諍鬬大生,以此之心,而成罪業,罪業不止,豈不重增生死,大苦聚集?答曰:三論之興,爲日久矣。龍樹[3]創其源,除內學之偏見,提婆[4]揚其旨,蕩外道之邪執。欲使大化流而不擁,玄風闡而無墜。其言曠,其意遠,其道博,其流深。斯固龍象之騰驤[5],鯤鵬之摶運。蹇乘決羽[6],豈能觖望其閒哉[7]?頃代澆薄[8],時無曠士,苟習小學,以化蒙心,漸染成俗,遂迷正路,唯競穿鑿,各肆營造,枝葉徒繁,本源日翳[9],一師解釋,復異一師,更改舊宗,各立新意,同學之中,取寤復別,如是展轉,添糅倍多。總而用之,心無的准;擇而行之,何者為正?豈不渾沌傷竅,嘉樹弊牙[10]?雖復人說非馬,家握靈虵[11],以無當之卮[12],同畫地之餅矣。其於失道,不亦宜乎?攝山之學[13],則不如是。守一遵本,無改作之過;約文申意,杜臆斷之情。言無預說,理非宿構。覩緣爾乃應,見敵然後動。縱橫絡驛,忽怳杳冥[14]。或彌綸而不窮。或消散而無所。煥乎有文章,蹤朕不可得[15];深乎不可量,即事而非遠。凡相酬對,隨理詳覈[16]。有何嫉詐,干犯諸師?且諸師所說,爲是可毀?爲不可毀?若可毀者,毀故爲衰;若不可毀,毀自不及。法師何獨蔽護不聽毀乎?且教有大小,備在聖誥,大乘之文,則指斥小道。今弘大法,寧得不言大乘之意耶?斯則褒貶之事,從弘放學;與奪之辭,依經議論。何得見佛說而信順,在我語而忤逆?無諍平等心如是耶?且忿恚煩惱[17],凡夫恆性,失理之徒,率皆有此。豈可以三脩未愜[18],六師懷恨[19],而蘊涅槃妙法,永不宣揚?但冀其忿憤之心既極,恬淡之寤自成耳。人面不同,其心亦異,或有辭意相反,或有心口相符。豈得必謂他人說中道而心偏執,己行無諍,外不違而內平等?讎敵鬬訟,豈我事焉;罪業聚集,鬬諍者所畏耳。 無諍論言:攝山大師誘進化導[20],則不如此,即習行於無諍者也。導悟之德既往,淳一之風已澆[21],競勝之心,呵毀之曲[22],盛於茲矣。吾願息諍以通道,讓勝以忘德。何必排拂異家,生其恚怒者乎?若以中道之心行於成實[23],亦能不諍;若以偏著之心說於中論[24],亦得有諍。固知諍與不諍,偏在一法。答曰:攝山大師實無諍矣,但法師所賞,未衷其節。彼靜守幽谷,寂爾無爲,凡有訓勉,莫匪同志,從容語嘿[25],物無閒然,故其意雖深,其言甚約。今之敷暢,地勢不然。處王城之隅,居聚落之內,呼吸顧望之客,唇吻縱橫之士,奮鋒穎,勵羽翼,明目張膽,被堅執銳,騁異家[26],衒別解[27],窺伺閒隙,邀冀長短,與相酬對,捔其輕重[28],豈得默默無言,唯唯應命?必須掎摭同異[29],發擿玼瑕[30],忘身而弘道,忤俗而通教,以此爲病,益知未達。若令大師當此之地,亦何必默己,而爲法師所貴耶?法師又言:“吾願息諍以通道,讓勝以忘德。”道德之事,不止在諍與不諍,讓與不讓也。此語直是人閒所重,法師慕而言之,竟未知勝若爲可讓也。若他人道高,則自勝不勞讓矣;他人道劣,則雖讓而無益矣。欲讓之辭,將非虛設?中道之心,無處不可。成實三論,何事致乖?但須息守株之解,除膠柱之意[31],是事皆中也。來旨言“諍與不諍,偏在一法”。何爲獨褒無諍耶?詎非矛楯[32]? 無諍論言:邪正得失,勝負是非,必生於心矣,非謂所說之法,而有定相論勝劣也。若異論是非,以偏著爲失言,無是無非,消彼得失,以此論爲勝妙者,他論所不及,此亦爲失也。何者?凡心所破,豈無心於能破,則勝負之心不忘,寧不存勝者乎?斯則矜我爲得,棄他之失,即有取捨,大生是非,便是增諍。答曰:言爲心使,心受言詮[33];和合根塵,鼓動風氣,故成語也。事必由心,實如來說。至於心造偽以使口,口行詐以應心,外和而內險,言隨而意逆,求利養,引聲名,入道之人,在家之士,斯輩非一。聖人所以曲陳教誡,深致防杜,說見在之殃咎,敘將來之患害,此文明著,甚於日月,猶有忘愛軀,冒峻制,蹈湯炭,甘齏粉[34],必行而不顧也。豈能悅無諍之作,而回首革音耶?若弘道之人,宣化之士,心知勝也,口言勝也,心知劣也,口言劣也,亦無所苞藏,亦無所忌禪,但直心而行之耳。他道雖劣,聖人之教也;己德雖優,亦聖人之教也。我勝則聖人勝,他劣則聖人劣。聖人之優劣,蓋根緣所宜爾。於彼於此,何所厚薄哉?雖復終日按劔[35],極夜擊柝[36],瞋目以爭得失[37],作氣以求勝負,在誰處乎?有心之與無心,徒欲分別虛空耳。何意不許我論說,而使我謙退?此謂鷦䳟已翔於寥廓[38],而虞者猶窺藪澤而求之[39]。嗟乎!丈夫當弘斯道矣。 無諍論言:無諍之道,通於內外。子所言須諍者,此用末而救本,失本而營末者也。今爲子言之。何則?若依外典,尋書契之前,至淳之世,朴質其心,行不言之教,當於此時,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而各得其所,復有何諍乎?固知本末不諍[40],是物之真矣。答曰:諍與無諍,不可偏執。本之與末,又安可知?由來不諍,寧知非末?於今而諍,何驗非本?夫居後而望前,則爲前;居前而望後,則爲後。而前後之事猶如彼此,彼呼此爲彼,此呼彼爲彼,彼此之名,的居誰處?以此言之,萬事可知矣。本末前後,是非善惡,可恆守邪?何得自信聰明,廢他耳目?夫水泡生滅,火輪旋轉,入牢穽[41],受羈紲[42],生憂畏,起煩惱,其失何哉?不與道相應,而起諸見故也。相應者則不然,無爲也,無不爲也。善惡不能偕,而未曾離善惡,生死不能至,亦終然在生死,故得永離而任放焉。是以聖人念繞桎之不脫,愍黏膠之難離,故殷勤教示,備諸便巧。希向之徒[43],涉求有類,雖驎角難成[44],象形易失,寧得不髣髴遐路[45],勉勵短晨?且當念己身之善惡,莫揣他物,而欲分別,而言我聰明,我知見,我計校,我思惟,以此而言,亦爲疏矣。他人者實難測,或可是凡夫真爾,亦可是聖人俯同,時俗所宜見,果報所應覩。安得肆胸衿,盡情性,而生譏誚乎?正應虛己而遊乎世,俛仰於電露之閒耳。明月在天,眾水咸見,清風至林,群籟畢響。吾豈逆物哉?不入鮑魚,不甘腐鼠。吾豈同物哉?誰能知我,共行斯路,浩浩乎!堂堂乎!豈復見有諍爲非,無諍爲是?此則諍者自諍,無諍者自無諍,吾俱取而用之。寧勞法師費功夫,點筆紙,但申於無諍;弟子疲脣舌,消晷漏,唯對於明道?戲論哉[46]!糟粕哉!必欲且考真偽,蹔觀得失,無過依賢聖之言,檢行藏之理,始終研究,表裏綜覈,使浮辭無所用,詐道自然消。請待後筵,以觀其妙矣。 余讀至陳書﹒傅縡傳。而遇此文。本人於佛學一道不甚了了,又多有不解之處,故作注於書閒。然注滿字裏行間頗爲亂達。遂整理於此,當如是以哉。 其傳結末之處有云: 縡為文典麗,性又敏速,雖軍國大事,下筆輒成,未嘗起草,沉思者亦無以加焉,甚為後主所重。然性木疆,不持檢操,負才使氣,陵侮人物,朝士多銜之。會施文慶、沈客卿以便佞親幸[47],專制衡軸,而縡益疎。文慶等因共譖縡受高驪使金[48],後主收縡下獄。縡素剛,因憤恚,乃於獄中上書曰:“夫君人者,恭事上帝,子愛下民,省嗜慾[49],遠諂佞[50],未明求衣,日旰忘食[51],是以澤被區宇,慶流子孫。陛下頃來酒色過度,不虔郊廟之神,專媚淫昏之鬼;小人在側,宦豎弄權,惡忠直若仇讎,視生民如草芥;後宮曳綺繡[52],廄馬餘菽粟[53],百姓流離,殭屍蔽野;貨賄公行,帑藏損耗,神怒民怨,眾叛親離。恐東南王氣,自斯而盡。”書奏,後主大怒。頃之,意稍解,遣使謂縡曰:“我欲赦卿,卿能改過不?”縡對曰:“臣心如面,臣面可改,則臣心可改。”後主於是益怒,令宦者李善慶窮治其事[54],遂賜死獄中,時年五十五。有集十卷行於世。 其在明道論中云:“但須息守株之解,除膠柱之意”等,言不可執著,亦不可拘泥,不知變通。然甚忠社稷故,死諫於後主,悲惜嘆哉。 後陳書作者唐散騎常侍姚思廉曰: 傅縡聰警特達,竝一代之英靈矣。然縡不能循道進退,遂置極網,悲夫! 緣緣海手字于二零二四年三月二十七日 [1]三論,即龍樹之中論四卷,十二門論一卷及提婆之百論二卷。此者皆爲三論宗所依之要典,爲鳩摩羅什所譯。 [2]訶詆,同呵柢,音喝低,也作詆訶,指責之意。 [3]龍樹,菩薩名,舊稱,那迦曷樹那,那迦阿周陀那。提婆菩薩之師也,活躍於一五〇年至二五〇年之間。 [4]提婆,生於約二百年,卒於二百二十五年。又稱聖天。後投龍樹門下。 [5]騰驤,音騰香,奔騰,飛馳。 [6]後校勘記云:原文爲寋乘決羽,據殿本改。蹇與寋,皆音剪。蹇,難,困苦之意。決羽,折斷翅膀。 [7]觖望,音窺望。企望,希求之意。 [8]澆薄,不淳樸,不敦厚,指社會風氣浮搏。 [9]翳,遮蓋。 [10]渾沌傷竅,即渾沌皂竅。出自莊子應帝王:南海之帝爲儵(儵,亦作倏,音書),北海之帝爲忽,中央之帝爲渾沌。(哈,儵忽,疏忽也。又莊子集釋中有注釋云:儵,喻有象也。忽喻無形也,而渾沌非有非無,無孔無竅,清濁未分也,此喻自然。其後注釋又云:儵忽取神速爲名,渾沌以合和爲貌。神速譬有爲,合和譬無爲。)儵與忽時相與御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儵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莊子集釋中有注釋云:儵忽二人,猶懷偏滯,未能和會,尚起學心,妄嫌渾沌之無心,而謂穿鑿之有益也。)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莊子集釋中有注釋云:言不順自然,强開耳目也。)故而有言,某些事不可强求,反之不得。又文中亦報多處繁雜,亂亂不知何處。是故嘉樹弊牙,亦即好樹都不生牙,不復生機,如渾沌傷竅般。 [11]虵,同蛇。 [12]卮,音只,盛酒之器。 [13]攝山,即栖霞山。而攝山之學,亦即攝山大師之學。攝山大師即齊梁閒得道高僧僧朗大師,弘三論之學,最擅長中論。又居攝山,任栖霞寺住持,故稱攝山大師。 [14]怳,同恍。 [15]蹤,同踪。蹤朕,踪迹也。 [16]覈,音和,檢驗,查核。 [17]恚,音會,憤怒,怨恨。 [18]三脩,佛教之三脩,約略言之:分劣三脩和勝三脩。前者謂聲聞所脩比於菩薩所脩爲劣。有無常脩,非樂脩,無我脩。後者謂菩薩依佛勝教而脩以破聲聞所爲之劣。有常脩,樂脩,我脩。愜,音切,快意,滿足。 [19]六師,即外道六師:富蘭那迦,末伽黎拘賒黎,刪闍(闍,音蛇)夜毗羅胝,阿耆多翅舍欽婆羅,伽羅鳩馱旃延,尼健陀若提子。 [20]攝山大師,見前注13。 [21]澆,澆浮,風氣變壞之意。 [22]呵毀,又作訶毀,責駡,詆毀。 [23]成實,即成實論。古印度訶梨跋摩著,後秦鳩摩羅什譯。 [24]中論,見前注1。 [25]嘿,同默。 [26]騁,音逞,放任施爲。 [27]衒,音炫,炫耀。 [28]捔,音絕,古同角,競力相鬬。 [29]掎摭,音几值,指摘,摘取。 [30]擿,音踢,挑出,剔除。 [31]膠柱,膠住瑟上之弦,使其不能調音。喻之固執拘泥,不知變通。 [32]詎,相當於豈之意。楯,同盾。 [33]詮,音全,闡明事理。 [34]齏,音基。齏粉,碎末,粉末。 [35]按劔,以手執劎,預示擊劎之勢。 [36]柝,音拓。擊柝,敲梆以巡夜,亦喻戰事,戰亂。 [37]瞋,音抻。瞋目,瞪大眼睛,表憤怒。 [38]鷦䳟,音焦明,亦可寫成此。似鳳,南方神鳥。又原文爲鷦鵬。據後校勘記云:鵬當作䳟,按焦明,鳥名,後增鳥旁,因而改之。 [39]虞者,有備之人。藪,音叟。藪澤,水草茂密之沼澤,又喻人或物薈聚之處。 [40]本末之諍,中“末”原文爲來。後校勘記云,據文苑英華改,按承上文“用末而救本,失本而營末”言,作“末”是。 [41]穽,同阱。 [42]紲,音謝,捆綁,拴住。 [43]希向,向往仰慕。 [44]驎,音鱗,如馬,帶角。無角則爲騏。 [45]遐,音霞。遐路,遠路,長途。 [46]戯論,佛教術語,謂錯誤無意義之論説。 [47]偏佞,能言善辯,但心術不正。 [48]高驪,即高麗也,此指前高麗,高句麗是也。 [49]慾,同欲。 [50]謟,音濤。超越本分,不守分之人。 [51]旰,音干,晚上。日旰忘食,形容專心致志,勤勉不懈。 [52]綺繡,亦作綺綉,音起秀,五彩華麗絲織品。 [53]廄,同廐,馬棚。菽,音叔,豆類總稱。 [54]李善慶,後校勘記云:南史作李善度。
與尚書僕射楊尊彥書注 此書案:摘自陳書﹒徐陵傳。大梁太清三年(549年),梁元帝承制於江陵,徐陵東聘於鄴都。其後累求復命,終拘留不遣,乃致書於僕射楊尊彥,以示西返之意。 夫一言所感,凝暉照於魯陽[1],一志冥通,飛泉涌於疏勒[2],況複元首康哉,股肱良哉,隣國相聞,風教相期者也!天道窮剝,鐘亂本朝,情計馳惶,公私哽懼[3],而骸骨之請,徒淹歲寒,顛沛之祈,空盈卷軸,是所不圖也,非所仰望也[4]。 執事不聞之乎:昔分鼇命鳸之世[5],觀河拜洛之年[6],則有日烏流災[7],風禽騁暴[8],天傾西北,地缺東南[9],盛旱坼三川[10],長波含五嶽。我大梁應金圖而有亢[11],纂玉鏡而猶屯[12]。何則?聖人不能爲時,斯固窮通之恒理也[13]。至如荊州刺史湘東王[14],機神之本,無寄名言[15],陶鑄之餘[16],猶爲堯舜,雖複六代之舞,陳于總章,九州之歌,登于司樂[17],虞夔拊石,晉曠調鐘[18],未足頌此英聲,無以宣其盛德者也。若使郊禋楚翼,寧非祀夏之君[19],戡定艱難,便是匡周之霸,豈徒豳王徙雍,期月為都[20],姚帝遷河[21],周年成邑。方今越常藐藐[22],馴雉北飛,肅昚茫茫[23],風牛南偃,吾君之子,含識知歸,而答旨云何所投身,斯其未喻一也。 又晉熙等郡,皆入貴朝[24],去我尋陽,經塗何幾[25]。至於鐺鐺曉漏,的的宵烽,隔漵浦而相聞[26],臨高臺而可望。泉流寶盌[27],遙憶湓城[28],峰號香爐,依然廬嶽。日者鄱陽嗣王治兵匯派[29],屯戍淪波,朝夕箋書,春秋方物,吾無從以躡屩[30],彼何路而齊鑣[31]。豈其然乎?斯不然矣。又近者邵陵王通和此國[32],郢中上客,雲聚魏都,鄴下名卿,風馳江浦,豈盧龍之徑於彼新開[33],銅駞之街於我長閉[34]?何彼途甚易,非勞于五丁[35],我路爲難,如登於九折[36]?地不私載,何其爽歟?而答旨云還路無從,斯所未喻二也。 晉熙、廬江,義陽、安陸,皆雲款附,非複危邦,計彼中途,便當靜晏,自斯以北,桴鼓不鳴[37],自此以南,封疆未壹[38]。如其境外,脫殞輕軀,幸非邊吏之羞,何在匹夫之命。又此賓遊,通無貨殖,忝非韓起聘鄭,私買玉環[39],吳札過徐,躬要寶劔[40]。由來宴錫[41],凡厥囊裝,行役淹留,皆已虛罄,散有限之微財,供無期之久客,斯可知矣。且據圖刎首,愚者不爲,運斧全身,庸流所鑒。何則?生輕一發,自重千鈞,不以賈盜[42]明矣。骨肉不任充鼎俎[43],皮毛不足入貨財,盜有道焉,吾無憂矣。又公家遣使,脫有資須,本朝非隆平之時,遊客豈皇華之勢。輕裝獨宿,非勞聚橐之儀[44],微騎閒行[45],寧望輶軒之禮[46]。歸人將從,私具驢騾,緣道亭郵,唯希蔬粟。若曰留之無煩於執事,遣之有費於官司,或以顛沛爲言,或云資裝可懼,固非通論,皆是外篇。斯所未喻三也。 又若以吾徒應還侯景,侯景凶逆,殲我國家,天下含靈[47],人懷憤厲,既不獲投身社稷,衛難乘輿,四冢磔蚩尤[48],千刀剸王莽[49],安所謂俛首頓膝[50],歸奉寇讎,珮弭腰鞬[51],爲其皂隸?日者通和,方敦曩睦[52],凶人狙詐,遂駭狼心,頗疑宋萬之誅[53],彌懼荀罃之請[54],所以奔蹄勁角,專恣憑陵,凡我行人,偏膺讎憾。政複葅筋醢骨[55],抽舌探肝,於彼凶情,猶當未雪,海內之所知也,君侯之所具焉。又聞本朝公主[56],都人士女,風行雨散,東播西流,京邑丘墟,姦蓬蕭瑟,偃師還望[57],咸爲草萊,霸陵回首[58],俱沾霜露,此又君之所知也。彼以何義,爭免寇讎?我以何親,爭歸委質?昔钜平貴將,懸重於陸公[59],叔向名流,深知於鬷篾[60]。吾雖不敏,常慕前脩[61],不圖明庶有懷,翻其以此量物。昔魏氏將亡[62],羣凶挺爭,諸賢戮力,想得其朋。爲葛榮之黨邪?爲邢杲之徒邪[63]?如曰不然,斯所未喻四也。 假使吾徒還為凶党,侯景生於趙代,家自幽恒,居則台司,行為連率[64],山川形勢,軍國彝章[65],不勞請箸爲籌,便當屈指能筭。景以逋逃小醜,羊豕同群[66],身寓江皋[67],家留河朔,舂舂井井[68],如鬼如神。其不然乎?抑又君之所知也。且夫宮闈秘事,並若雲霄,英俊訏謨[69],寧非帷幄,或陽驚以定策,或焚槁而奏書[70],朝廷之士,猶難參預,羈旅之人,何階耳目。至於禮樂沿革,刑政寬猛,則謳歌已遠,萬舞成風,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安在搖其牙齒,爲間諜者哉?若謂覆命西朝[71],終奔東虜[72],雖齊、梁有隔,尉候奚殊[73]?豈以河曲之難浮,而曰江關之可濟?河橋馬度,甯非宋典之姦[74]?關路雞鳴,皆曰田文之客[75]。何其通蔽,乃爾相妨?斯所未喻五也[76]。 又兵交使在,雖著前經[77],儻同徇僕之尤[78],追肆寒山之怒[79],則凡諸元帥,並釋縲囚[80],爰及偏裨,同無翦馘[81]。乃至鐘儀見赦,朋笑遵途[82],襄老蒙歸,虞哥引路[83]。吾等張旜拭玉[84],修好尋盟,涉泗之與浮河,郊勞至於贈賄,公恩既被,賓敬無違,今者何愆[85],翻蒙貶責?若以此爲言,斯所未喻六也。 若曰妖氛永久,喪亂悠然,哀我奔波,存其形魄,固已銘茲厚德,戴此洪恩[86],譬渤澥而俱深,方嵩華而猶重[87]。但山梁飲啄,非有意於籠樊[88],江海飛浮,本無情於鐘鼓。況吾等營魂已謝,餘息空留,悲默爲生,何能支久,是則雖蒙養護,更夭天年。若以此爲言,斯所未喻七也。 若云逆豎殲夷,當聽反命,高軒繼路,飛蓋相隨,未解其言,何能善謔[89]?夫屯亨治亂[90],豈有意於前期[91]。謝常侍今年五十有一,吾今年四十有四,介已知命,賓又杖鄉[92],計彼侯生,肩隨而已[93]。豈銀台之要,彼未從師[94],金竈之方,吾知其決[95],政恐南陽菊水,竟不延齡[96],東海桑田,無由可望。若以此爲言,斯所未喻八也。 足下清襟勝託[97],書囿文林[98],凡自洪荒,終乎幽厲,如吾今日,寧有其人,爰至春秋[99],微宜商略。夫宗姬殄墜,霸道昏凶[100],或執政之多門,或陪臣之凉德,故臧孫有禮,翻囚與國之賓[101],周伯無愆[102],空怒天王之使[103],遷箕卿於兩館[104],縶驥子於三年[105]。斯匪貪亂之風邪?寧當今之高例也?至於雙崤且帝,四海爭雄,或構趙而侵燕,或連韓而謀魏,身求盟于楚殿,躬奪璧於秦庭,輸寶鼎以託齊王,馳安車而誘梁客[106]。其外膏脣販舌[107],分路揚鑣,無罪無辜,如兄如弟。逮乎中陽受命,天下同規[108],巡省諸華,無聞幽辱[109]。及三方之霸也,孫甘言以娬媚[110],曹屈詐以羈縻,旍軫歲到於句吳[111],冠蓋年馳於庸蜀,則客嘲殊險,賓戲已深,共盡游談,誰云猜忤,若使搜求故實,脫有前蹤,恐是叔世之姦謀[112],而非爲邦之勝略也。 抑又聞之,雲師火帝[113],澆淳乃異其風[114],龍躍麟驚,王霸雖殊其道,莫不崇君親以銘物[115],敦敬養以治民,預有邦司,曾無隆替。吾奉違溫清[116],仍屬亂離,寇虜倡狂,公私播越[117]。蕭軒靡禦,王舫誰持[118]?瞻望鄉關,何心天地?自非生憑廩竹,源出空桑[119],行路含情,猶其相愍。常謂擇官而仕,非曰孝家,擇事而趨,非云忠國。況乎欽承有道[120],驂駕前王[121],郎吏明經,鴟鳶知禮[122],巡省方化[123],咸問高年,東序西膠,皆尊耆耋[124]。吾以圭璋玉帛,通聘來朝,屬世道之屯期,鐘生民之否運[125],兼年累載,無申元直之祈[126],銜泣吞聲,長對公閭之怒[127],情禮之訴,將同逆鱗,忠孝之言,皆應齚舌[128],是所不圖也,非所仰望也。 且天倫之愛,何得忘懷?妻子之情,誰能無累[129]?夫以清河公主之貴,餘姚書佐之家,莫限高卑,皆被驅略[130]。自東南醜虜,抄販饑民,臺署郎官,俱餒牆壁[131],況吾生離死別,多歷暄寒,孀室嬰兒,何可言念。如得身還鄉土,躬自推求,猶冀提攜,俱免凶虐。 夫四聰不達[132],華陽君所謂亂臣[133],百姓無冤,孫叔敖稱為良相[134]。足下高才重譽,參贊經綸,非豹非貔[135],聞詩聞禮,而中朝大議,曾未矜論[136],清禁嘉謀[137],安能相及,諤諤非周舍,容容類胡廣[138],何其無諍臣哉?歲月如流,平生何幾,晨看旅鴈[139],心赴江淮,昏望牽牛,情馳揚越,朝千悲而掩泣[140],夜萬緒而回腸,不自知其爲生,不自知其爲死也。足下素挺詞鋒,兼長理窟[141],匡丞相解頤之說,樂令君清耳之談[142],向所諮疑,誰能曉喻。若鄙言爲謬,來旨必通,分請灰釘,甘從斧鑊[143],何但規規默默[144],齰舌低頭而已哉[145]。若一理存焉,猶希矜眷[146],何必期令我等必死齊都,足趙魏之黃塵,加幽幷之片骨,遂使東平拱樹,長懷向漢之悲[147],西洛孤墳,恆表思鄉之夢[148]。干祈以屢,哽慟增深。 余讀至陳書﹒徐陵傳。而遇此文。多有不解之處,故作注於書閒。然注滿字裏行間頗爲亂達。遂整理於此,當如是以哉。 傳中,又緊接如下几字: 尊彥竟不報書。及江陵陷,齊送貞明侯蕭淵明爲梁嗣,乃遣陵隨還。 文苑英華中開頭爲陵叩頭叩頭,結尾處亦有徐陵叩頭再拜。可謂求思歸之懇切。 又楊尊彥,即楊愔(愔,音因。511年-560年)。尊彥爲其字,時任北齊尚書僕射。 緣海手字于二零二四年三月九日 [1]魯陽,戰國楚縣公,据傳揮戈以阻日落,故有云:魯陽貪戰,不教紅日西沉。 [2]此處典故為東漢耿恭被匈奴圍於疏勒,因報國之志通冥,故飛泉涌出。 [3]鍾,遭逢之意也。武帝承平教化達於北境,隣國相聞。惜侯景亂起,天下紛擾。 [4]圖,預料之意。仰望,希望也。 [5]鼇,同鰲,音敖。海中大龜(龟)。鳸,音戶,農桑候鳥之通稱。昔女媧斷鼇足以撐天之四極。少皋明候鳥以分時令。 [6]舜觀河而有河圖出,禹拜洛則有洛書見。 [7]原文爲日鳥,後校勘記云相傳日中有烏,見淮南子精神訓。又有后羿射日之傳説。而太陽有日烏之稱。 [8]風禽者,妖風或颶風。騁,音懲,馳騁之騁,毫無約束,放任施展。 [9]缺字原文左垂右夬(音怪),兩字相通。昔共工觸不周山,使天柱折,地維絕。(地維者,維繫大地之繩索。)天傾西北,地陷東南。 [10]坼,音撤,裂也。三川,黃,洛,伊也。 [11]金圖,即圖篆,上天之策命也。亢,極也。又云極盛而衰也。對應後句應有此意也。 [12]屯,音准,且平聲,艱難之意。玉鏡,清明之鏡。此兩句道出由平轉亂之史實。 [13]窮通,困厄與通達。又月有圓時亦有缺。 [14]湘東王,即梁元帝蕭繹是也。 [15]機神,機靈,敏捷。名言,明説也。 [16]陶鑄,原意燒製瓦器,鑄造金屬。此處為造就,培育之意。 [17]六代指黃帝,唐,虞,夏,殷,周。總章,古時天子明堂之西向室。司樂,掌音樂之官。 [18]拊,音腐,拍擊之意。虞國有夔擊石,而率百獸獻舞。晉文時師曠調鍾。 [19]禋,音因,升煙以祭天。時梁元帝於楚地郊祭。 [20]豈徒,難道,只是,何止。豳,音斌,古公亶父(亶,音撣)由豳遷雍,即周原。期,音基,原文為上下結構,上其下月,兩字互通,周期之意。期月,一個月。 [21]姚帝,舜帝也。 [22]越常,即越裳,音亦同,古國名,越南古稱。 [23]肅昚,肅慎,古代東北民族,女真先民。 [24]晉熙、義陽、廬江、安陸、後一段亦有此四郡。四郡中除安陸外皆爲淮南諸郡。而安陸後歸北周。且此四郡爲齊入荊州必經之路。 [25]經塗,亦作經途。 [26]溆,音序,溆浦,此指水邊。 [27]盌同碗,又後校勘記云應爲盎,寳盎泉出江州。 [28]湓,音盆。湓城,江州治所。 [29]鄱陽嗣王,蕭范,梁武帝之侄。匯派,亦在江州。 [30]原文中屩,裏面沒有雙立人。躡屩,音聶絕平聲。,穿著草鞋走路。 [31]鑣,音標,馬具。齊鑣,并駕齊驅,騎馬奔馳。 [32]邵陵王,蕭綸。後北逃於齊。 [33]盧龍即獅子山,在金陵。 [34]銅駞街在洛陽。 [35]五丁,神話中五丁力士,出自漢楊雄,蜀王本紀。 [36]九折,即九折坂,在川地,蜀道難也。 [37]桴,音符,桴鼓,驚鼓。自四郡北歸,原邊驚鼓亦無存在之必要。 [38]壹,爲統一。侯景亂後,梁地,遍起烽烟,蕭氏宗族,各相割據,自相殘殺,故不復統一之局面。 [39]忝,音舔,有愧於之意。韓起,晉國六卿之一,卒於前497年。其有一副玉環,名貴之物,另一副則在鄭國商人手中。故聘鄭期間,求鄭君索要玉環,不果,後竟私賣玉環。 [40]吳札,吳公子季札,其出使晉國,途徑徐。徐君因愛札之寶劒,而躬身求要。後札歸時將劒贈予徐君。 [41]錫,通賜。 [42]賈,音古。賈盜,商人與盜賊。 [43]俎,音祖,切肉板。 [44]橐,原文中左邊加一木字旁,同柝,音拓,古時用以巡夜打更之梆。 [45]閒,音劍。閒行,潛行,走小路。 [46]輶,音游。輶軒,古代一種輕車。 [47]即萬物皆有靈性。 [48]磔,音折,分身曰磔。後校勘記云四當作三,相傳堯磔蚩尤,身首異處,分葬三處,其首冢在壽陽,其肩膂冢在山陽,其髀冢在鉅鹿。髀,音必,大腿。 [49]剸,音團,割斷。 [50]俛,同俯,低顏。 [51]珮,同佩。珮弭,弓箭之意。鞬,馬上盛弓箭之用具。 [52]日者,,往日,從前,近日。曩,從前,過去。 [53]宋萬爲春秋時宋國將領南宮長萬。在乘丘之戰,兵敗被俘,後放歸。某次打獵中被國君因此而嘲笑,故忿而弑殺其國君宋閔公,後逃亡於陳國,被灌醉送回宋國,受菹醢之刑,即剁成肉醬。 [54]罃,音應。彌,音迷,更之意。荀罃之請即,春秋時晉荀首向楚共王提出請求,用楚公子穀臣交換其子荀罃(智罃)。 [55]政復,即使,縱使。葅同菹,音租。醢,音海。菹醢,剁成肉醬。 [56]公主,後校勘記云,疑作王公是也。 [57]偃師在今洛陽,夏禹故地。 [58]霸陵,西漢文帝劉恆之陵。 [59]鉅平在今山東泰安寧陽縣。鉅平貴將,即晉朝羊祜(祜音戶),其受貴寵,因而被封鉅平侯。陸公,即陸抗,三國時吳國名將,與羊祜同一時代。懸重,牽挂,重視。 [60]鬷,音宗。鬷篾,春秋鄭國大夫,字然明。叔向,晉國大夫羊舌肸,肸音西。 [61]脩,即修養,前脩,前代人之修養。 [62]魏氏,即北魏也。 [63]葛榮,邢杲,均爲北魏流民起義首領。 [64]台司,三公宰輔。連率,即連帥,主帥,盟主。 [65]彝章,即日常典章。 [66]逋,音步,且平聲,逃亡之意。豕,音屎,猪也。 [67]皋,音高,沼泽之意。 [68]後校勘記云全陳文作鄉井鄉邑。 [69]訏謨,音須摩,遠大謀劃。 [70]陽驚定策,昔漢張安世佯爲驚訝,實爲定策也。焚稿奏書,即晉羊祜,奏書後,隨焚書稿,以消痕跡。 [71]西朝,即南梁是也。時江陵爲梁臨時首都,在鄴之西,故名爲西朝。 [72]東虜,北齊是也。其京城鄴城在江陵之東,故稱東虜。(徐陵,既有求於人家,何又用此東虜之詞,其結果也可推知一二。) [73]尉,守邊之邊尉。候爲斥候。奚爲何。殊爲不同。又有一説爲東南一尉,西北一候。 [74]宋典,晉元帝司馬睿之侍從。宋典之姦,河陽津,縱司馬睿逃之夭夭。 [75]田文,戰國四公子之一,孟嘗君。其下有能鷄鳴狗盜者,可騙關而出。 [76]通蔽,即通敝,猶通病。相妨,抵觸,相互妨礙。 [77]兵交使在,爲兩國交兵,仍互通使臣。(南北朝時代,雖互不承認正統地位,互相對駡,彼爲僞朝。且時常交戰,然仍互通使節。思之而今,海峽兩岸,亦未脫離戰爭狀態,且互不承認對方,只餘民間交流,則官方使臣卻無,嗟呼!吾不知所言也。) [78]徇通殉。尤,緣由。 [79]寒山之怒,梁武帝筑寒山堰,水灌彭城之怨怒。 [80]縲囚,俘虜也。 [81]馘,音國,又作聝。戰爭中割敵左耳以獻功。 [82]鍾儀,春秋楚國公族,琴師,被封鄖公,後世尊稱爲四德公。楚鄭交戰,兵敗被俘,送於晉國,後晉侯放其歸國。 [83]後校勘記云哥通歌。虞歌,虞舜時之歌曲。襄老,春秋楚國大夫。 [84]旜,音粘,赤色曲柄之旗。另原文中該字爲左方右亶。 [85]愆,音千,過失,過錯。又原文中此字爲左單人,右上雙干,右下心底。 [86]茲,音資,此,這,這樣。 [87]渤澥,即渤海。嵩華,嵩山與華山。 [88]籠樊,鳥籠。 [89]謔,音穴,開玩笑,嘲弄。 [90]屯亨(屯,見前注12),困頓與通達。洽亂,和諧與混亂。 [91]期,意爲特意預料。 [92]杖鄉,禮王制云,六十杖於鄉。 [93]侯生,戰國韓國人,一方士也。壽七十有餘。 [94]銀臺,原指滿月,後爲仙人所居之地。銀臺之要,即成仙之術。 [95]竈,同灶。金竈,即煉丹灶之配方。又後校勘記云,決當爲訣。 [96]政,同正。南陽菊水,後漢書有云胡廣飲菊水,而長壽。 [97]清襟,本義爲潔净之衣襟,此處引申爲胸懷高潔。託,信托。 [98]囿,音又,事物薈萃之地。 [99]爰,音圓,发語詞。 [100]殄墜,覆亡。昏凶,昏亂。 [101]臧孫,魯國臧孫文仲。與國之賓,盟邦之賓。翻囚,反而被齊國囚禁。 [102]愆,見前注85。 [103]空怒,平白無故之怒。周伯代天子出使他國,卻遭受戎之攻伐。 [104]箕卿,春秋晉人,出使邾而強遷別館。 [105]摯,音質,抓,捉,捕,亦有扣留之意。驥子,良馬。春秋時,唐成公出使楚國,因兩匹良馬,被楚人看中,而被扣留三年。 [106]梁客,范睢,其爲魏國人,故曰梁客。 [107]販舌,後校勘記云,徐孝穆集箋注爲拭舌,注引後漢書宦者呂强傳:羣邪項領,唇膏拭舌。 [108]中陽,此指沛丰邑中陽里,漢高祖是也。 [109]幽,拘押。 [110]娬媚,同嫵媚。 [111]旍,同旌。軫嵗,官車。句吳,一般指吳國。 [112]脫,偏若,倘使。叔世,亂世。 [113]雲師火帝,黃帝與炎帝。關於雲師之説,其出自左傳昭公十七年:昔者,黃帝氏以雲紀,故爲雲師 而云名。(杜預注:黃帝受命有雲端,故以雲紀事,百官師長皆以雲爲名號。) [114]澆淳,浮薄之風與淳厚之風。龍麟,龍與麒麟。 [115]銘,後校勘記云,全陳文,又作詔。 [116]凊,音慶,清涼,寒冷。溫爲保暖之意,即違冬以溫也,夏而凊者也。禮記云,冬溫而夏凊也。 [117]播越,流亡不定。 [118]蕭軒,即蕭車,漢代蕭育所乘之車,時哀帝在位,南郡江中多盜賊,拜蕭育爲太守,上以育耆舊名臣,乃以三公使車載育入殿受策。王舫,王廙(廙,同翼),東晉人,其侄爲王羲之,嘗從南下,旦自尋陽,迅風飛帆,暮至都,廙倚舫樓長嘯,神氣俊逸。以上不太擬合本文,故似亦有另說:蕭爲梁之宗室,王舫,王家之船舫,國家喪亂,陵哀嘆軒之靡御,舫舵誰主? [119]廩,音凜。廩竹,從巨竹中出嬰兒,典出華陽國志中南志:有竹王者,興於遯水。(遯,音盾,遯水,即牂牁江,亦即今之南北盤江。牂牁,音臧科。)有一女子浣於水濱,有三節大竹流入女子足閒,推之不肯去。聞有兒聲,取持歸,破之,得一男兒。空桑,魯西豫東,兗州。呂氏春秋有云:孔子出於空桑(大片桑林)之中。 [120]欽承,君主承繼。 [121]驂,音,餐。驂駕前王,前王之伴駕。 [122]鴟鳶,音吃元,似鷂鷹,此處引申爲冥頑不孝之徒。 [123]後校勘記云全陳文作巡方省化。即檢查四方,知曉教化,省讀作醒。 [124]後校勘記云東序西膠,徐孝穆集箋注改爲西序東膠,注引禮王制云夏后氏養庶老於西序,周人養國老於東膠。耆耋,音奇蝶,年老高年之人。耋又作耊。 [125]屯期,見前注12。否運,坏運氣,厄運。否通丕。 [126]元直,三國之時,徐庶。 [127]公閭,三國之時,賈充,賈南風之父。 [128]齚,同齰,音則,啃咬之意。 [129]累爲拖累。 [130]駆略,驅趕掠奪。 [131]餒,音內三聲,飢餓。 [132]四聰不達,隔絕四方消息。 [133]華陽君,羋戎,楚國人,秦宣太后之弟,昭襄王之舅,秦之客卿。 [134]孫叔敖,楚莊王時令尹。 [135]貔,音皮,似虎,又名白狐,白羆(與皮同音)。豹,原爲虎,因避唐高祖之祖名,而改。非虎非貔,帝王之師。 [136]矜論,誇贊本人之主張。 [137]清禁,即宮禁。 [138]諤,音惡。諤諤,直言爭辯貌。容容,隨眾附和。周舍春秋晉國趙簡子家臣。胡廣,東漢重臣。關於胡廣,可參看前注96。 [139]鴈,同雁。 [140]朝,本作晨,而此亦有白晝之意。 [141]理窟,義理淵藪富於才學。 [142]匡丞相,漢之匡衡。樂令君,晉之尚書令。頤,音儀,下巴,此指顔面。 [143]灰釘,借指身死。分請,愿請之意。鑊,音禍。斧鑊,斫煮之刑具。斫,音卓,砍削。 [144]規規默默,拘泥不語。 [145]齰,見前注128。 [146]矜眷,矜憫(憐憫)眷顧。 [147]東平爲西漢東平思王劉宇,其思歸京城,薨而不得。故墓頂樹木皆傾漢京。 [148]西洛孤墳,指東漢光武帝時,御史溫序死節,葬於洛陽城西。後托夢於其子溫壽,訴思鄉之情,幷回歸故里。
堤岸随语,晓风圆月 清风带起阵阵凉意,我抱着猫沿堤岸迎风而行。耳边除了呼呼的风声外,便是喵喵的叫声,亦如风之铃声。世界最美的相逢莫过于风与风铃,风不止而铃不息。我不是风,不知道下一站该吹往何处;我不是风铃,无法追逐风的脚步。风铃融在心深处,只愿放行依旧。以猫为伴,重拾旧忆,将那轮回隔世的浮云,片萍,一一浅描,勾勒。 光明与黑夜交融厮杀,河中泛起阵阵薄雾,船在迷雾之中航行。天渐渐破晓,淡青色的天空镶嵌着几颗残星,大地朦朦胧胧的,如同笼罩着银灰色的银纱。 淡青色的天幕上残星间,一轮圆月穿行其中。我抱着猫,望向河中,只见那岸边石砌的堤壁与河面交汇处映出一圈圈光亮的波纹。整个水面宛如一面光滑明亮的大镜子。一个大玉盘落入水中——那是月亮的倩影,再加上四周各种蟋蟀的奏乐声,使你感到那是进入了人间仙境,人间的一切烦恼忘得一干二净。你说如果跳进去,会怎样,会见到另一个我吗?我如是问猫咪,而猫只是喵喵而语。 你见过海市蜃楼吗?我见到了另一个世界,它带我看尽浮华星辰,昙花一现。唯美煊灿,只在一刻。而烟花绽放,只在一瞬间,那瞬间的美,是永恒的。烟花的美,犹如浮云泡影,寄托着美丽的希望,也带着自己的一生唯美落幕。 一阵凉风拂来,耳边喵喵传来,将我从遐思中拉了回来。望着这河中波影月碟,亦如海市蜃楼,激扰而消。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话:珍惜眼前,希望犹存。 转过身来,东方红霞映入河中。亦如希望而起。我对猫儿说:喵儿呀,走喽。
海霞梦(二) (五) 门洞外,一帮孩子在嬉闹;门洞内,阿海与阿霞互相对视,久久不语。 只见阿霞莞尔一笑,此时蝴蝶在她身旁亦飞来又飞去,舞动霞光。西边天际,一弯月亦已渐渐落去,而金色的落日余晖依然笼在院墙之内。大街对过的水塘里藕莲一片,正开着片片白花,又有若干水鸭游戏其间。 阿海呆了去了,阿霞又是一笑,道:“海哥,多年不见,你瘦了。这么多年,你想好了没?” 而阿海听罢,一把搂住阿霞,便贴嘴吻去。 阿霞以手相拦,道:“别急。”并转头外看。阿海瞬时会意,便把大门关了,门栓也插上了。 这才有了浓浓深深的吻。 (六) 随着闹钟一响,又是一天开始了,阿海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进入场地后,他又见到了那个女孩。巧合的是那个女孩与他穿一样的马甲。这时他才知道,她也是这个装车区的。更巧的是,居然分到一个装车口去了,那个女孩是扫巴枪上大件的。 在间隙,那个女孩走了过来,道:“你是海哥吗?” 阿海有些奇怪,在这地方,怎么会有陌生人认识他?他点了点头道:“对,是我,你又是谁?看起来有点儿眼熟。” 那女孩转而甜甜的道:“海哥,我是小霞呀。你不记得我了吗?我们有多年未见了。你还好吗?”而后又把口罩摘了一闪而过。 看着这艳丽的面容,及曼妙凹凸的身形,阿海随即想起了许多。便激动地对女孩说:“啊,原来是霞呀!”只听线上当的一声,阿霞亦微笑道:“下货了。” 阿海便从车尾走了进去,装车去了。 (七) 这是一间教室,是一个大的阶梯教室。阿海与阿霞紧挨而坐。至于老头讲了些啥,亦与他们无关了。他们只是卿卿我我,你侬我侬了。 只见阿霞一手捡拾起桌上的白絮,一口吹向阿海,然后如花一笑,又引来蝶舞一片,飞越去。 此时临窗处,远处座座青山,郁郁葱葱。山壁崖边,又有小亭一座。别有雅致。阿海看那白絮与蝶舞穿穿,又即引窗外看去。一时空间,忘却了一切。 霞见此便嗔怪道:“呆看啥呢?”也随海看处,忘却一切。 忽又风云大作,碎于一片。。。。。。 (八) 突见几个件凶凶而来,阿海从梦中醒来,未来及捡拾,而落地大多。只不一阵儿,阿海即进入状态,在忙碌中完成一切。工间之余,阿海心情很是舒畅,只因见到了阿霞。 下班后,阿霞拦住了海,说:“你住哪里?不如搬过来,与我同住吧。自从分别后,我挺想你的。你呢,想我不?” 22.5.16. 缘海手字
海霞梦(一) 海尔归霞,梦与何方?偶尔连连,缘自天来。 且自又者: 霞之入梦,连之又连。梦归原点,人生继续。讫于久远,只留片片。湖中藕莲,水鸭一片。梦是如何?醒来迷顿,只余心中弯弯一月,蝶飞舞。 (一) 在一片绿绿的田野间,小路通往远处的村中。一辆电三轮在行驶中,阿海与阿霞坐在前排,身后车厢内还有阿霞的姐姐阿莲。海与霞有说有笑,这时阿莲提道:“你们从小玩到大的,现在也老大不小的了,不如就在一起吧!” 阿海听了后,脸红透透的了,半天不说话。小霞也略带羞怯的眼巴巴的期盼着他。而此时电三轮就走了歪路,朝道边水塘而去。。。。。。 (二) 随着闹铃声响起,阿海在一阵唏嘘中而起。随手拿起手机,划了又划,翻了又翻。然后穿衣洗漱吃饭,开始又一天重复的磨盘。 吃过饭后,又急冲冲的出门赶车,来到离家几十里的物流园。阿海从事的工作是快递装车。他突然心神一动,感到与以往有些不一样,总觉得要发生什么似的。 (三) 在村东头有个冲东的门口,门口有些简单,只是普通的栅栏门。而院墙也是由砖草草码就。还有红砖正房四间,仅此而已。 此时靠街的那间屋内大炕上,阿海与阿霞嬉闹非常,滚作一团。不一会儿,便吻在一起。许久阿霞道:“海哥,爱我吗?”海点点头道:“爱,非常爱。”说罢,便又吻在一起,手也翻山越岭而去。 霞情至登峰,海亦波转。待红浪翻云之际,霞又道:“海哥,你决定好了没?你一定选我呦。莫叫她人勾去。” (四) “哎,到站了,下车吧。”阿海才知又入梦了。醒来有点小懵,良久才觉已经到地儿了。几分钟后,便把马甲穿好,进入场地里了。 在进场地的一瞬间,偶尔心转,就瞅见一女孩,那双眼怎么那么熟悉?(疫情期间,人们都戴着口罩,除非熟人,谁能看出是谁呢?) 就这么着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说来他已经在此两年多了,从初哥菜鸟,到如今的得力干将,也着实不易。阿海是有韧性的。
#短篇故事征文大赛#海霞梦(二) (五) 门洞外,一帮孩子在嬉闹;门洞内,阿海与阿霞互相对视,久久不语。 只见阿霞莞尔一笑,此时蝴蝶在她身旁亦飞来又飞去,舞动霞光。西边天际,一弯月亦已渐渐落去,而金色的落日余晖依然笼在院墙之内。大街对过的水塘里藕莲一片,正开着片片白花,又有若干水鸭游戏其间。 阿海呆了去了,阿霞又是一笑,道:“海哥,多年不见,你瘦了。这么多年,你想好了没?” 而阿海听罢,一把搂住阿霞,便贴嘴吻去。 阿霞以手相拦,道:“别急。”并转头外看。阿海瞬时会意,便把大门关了,门栓也插上了。 这才有了浓浓深深的吻。 (六) 随着闹钟一响,又是一天开始了,阿海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进入场地后,他又见到了那个女孩。巧合的是那个女孩与他穿一样的马甲。这时他才知道,她也是这个装车区的。更巧的是,居然分到一个装车口去了,那个女孩是扫巴枪上大件的。 在间隙,那个女孩走了过来,道:“你是海哥吗?” 阿海有些奇怪,在这地方,怎么会有陌生人认识他?他点了点头道:“对,是我,你又是谁?看起来有点儿眼熟。” 那女孩转而甜甜的道:“海哥,我是小霞呀。你不记得我了吗?我们有多年未见了。你还好吗?”而后又把口罩摘了一闪而过。 看着这艳丽的面容,及曼妙凹凸的身形,阿海随即想起了许多。便激动地对女孩说:“啊,原来是霞呀!”只听线上当的一声,阿霞亦微笑道:“下货了。” 阿海便从车尾走了进去,装车去了。 (七) 这是一间教室,是一个大的阶梯教室。阿海与阿霞紧挨而坐。至于老头讲了些啥,亦与他们无关了。他们只是卿卿我我,你侬我侬了。 只见阿霞一手捡拾起桌上的白絮,一口吹向阿海,然后如花一笑,又引来蝶舞一片,飞越去。 此时临窗处,远处座座青山,郁郁葱葱。山壁崖边,又有小亭一座。别有雅致。阿海看那白絮与蝶舞穿穿,又即引窗外看去。一时空间,忘却了一切。 霞见此便嗔怪道:“呆看啥呢?”也随海看处,忘却一切。 忽又风云大作,碎于一片。。。。。。 (八) 突见几个件凶凶而来,阿海从梦中醒来,未来及捡拾,而落地大多。只不一阵儿,阿海即进入状态,在忙碌中完成一切。工间之余,阿海心情很是舒畅,只因见到了阿霞。 下班后,阿霞拦住了海,说:“你住哪里?不如搬过来,与我同住吧。自从分别后,我挺想你的。你呢,想我不?” 22.5.16. 缘海手字
#短篇故事征文大赛#海霞梦(一) 海尔归霞,梦与何方?偶尔连连,缘自天来。 且自又者: 霞之入梦,连之又连。梦归原点,人生继续。讫于久远,只留片片。湖中藕莲,水鸭一片。梦是如何?醒来迷顿,只余心中弯弯一月,蝶飞舞。 (一) 在一片绿绿的田野间,小路通往远处的村中。一辆电三轮在行驶中,阿海与阿霞坐在前排,身后车厢内还有阿霞的姐姐阿莲。海与霞有说有笑,这时阿莲提道:“你们从小玩到大的,现在也老大不小的了,不如就在一起吧!” 阿海听了后,脸红透透的了,半天不说话。小霞也略带羞怯的眼巴巴的期盼着他。而此时电三轮就走了歪路,朝道边水塘而去。。。。。。 (二) 随着闹铃声响起,阿海在一阵唏嘘中而起。随手拿起手机,划了又划,翻了又翻。然后穿衣洗漱吃饭,开始又一天重复的磨盘。 吃过饭后,又急冲冲的出门赶车,来到离家几十里的物流园。阿海从事的工作是快递装车。他突然心神一动,感到与以往有些不一样,总觉得要发生什么似的。 (三) 在村东头有个冲东的门口,门口有些简单,只是普通的栅栏门。而院墙也是由砖草草码就。还有红砖正房四间,仅此而已。 此时靠街的那间屋内大炕上,阿海与阿霞嬉闹非常,滚作一团。不一会儿,便吻在一起。许久阿霞道:“海哥,爱我吗?”海点点头道:“爱,非常爱。”说罢,便又吻在一起,手也翻山越岭而去。 霞情至登峰,海亦波转。待红浪翻云之际,霞又道:“海哥,你决定好了没?你一定选我呦。莫叫她人勾去。” (四) “哎,到站了,下车吧。”阿海才知又入梦了。醒来有点小懵,良久才觉已经到地儿了。几分钟后,便把马甲穿好,进入场地里了。 在进场地的一瞬间,偶尔心转,就瞅见一女孩,那双眼怎么那么熟悉?(疫情期间,人们都戴着口罩,除非熟人,谁能看出是谁呢?) 就这么着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说来他已经在此两年多了,从初哥菜鸟,到如今的得力干将,也着实不易。阿海是有韧性的。
海霞梦——梦中情,情中梦 海尔归霞,梦与何方?偶尔连连,缘自天来。 且自又者: 霞之入梦,连之又连。梦归原点,人生继续。讫于久远,只留片片。湖中藕莲,水鸭一片。梦是如何?醒来迷顿,只余心中弯弯一月,蝶飞舞。 (一) 在一片绿绿的田野间,小路通往远处的村中。一辆电三轮在行驶中,阿海与阿霞坐在前排,身后车厢内还有阿霞的姐姐阿莲。海与霞有说有笑,这时阿莲提道:“你们从小玩到大的,现在也老大不小的了,不如就在一起吧!” 阿海听了后,脸红透透的了,半天不说话。小霞也略带羞怯的眼巴巴的期盼着他。而此时电三轮就走了歪路,朝道边水塘而去。。。。。。 (二) 随着闹铃声响起,阿海在一阵唏嘘中而起。随手拿起手机,划了又划,翻了又翻。然后穿衣洗漱吃饭,开始又一天重复的磨盘。 吃过饭后,又急冲冲的出门赶车,来到离家几十里的物流园。阿海从事的工作是快递装车。他突然心神一动,感到与以往有些不一样,总觉得要发生什么似的。 (三) 在村东头有个冲东的门口,门口有些简单,只是普通的栅栏门。而院墙也是由砖草草码就。还有红砖正房四间,仅此而已。 此时靠街的那间屋内大炕上,阿海与阿霞嬉闹非常,滚作一团。不一会儿,便吻在一起。许久阿霞道:“海哥,爱我吗?”海点点头道:“爱,非常爱。”说罢,便又吻在一起,手也翻山越岭而去。 霞情至登峰,海亦波转。待红浪翻云之际,霞又道:“海哥,你决定好了没?你一定选我呦。莫叫她人勾去。” (四) “哎,到站了,下车吧。”阿海才知又入梦了。醒来有点小懵,良久才觉已经到地儿了。几分钟后,便把马甲穿好,进入场地里了。 在进场地的一瞬间,偶尔心转,就瞅见一女孩,那双眼怎么那么熟悉?(疫情期间,人们都戴着口罩,除非熟人,谁能看出是谁呢?) 就这么着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说来他已经在此两年多了,从初哥菜鸟,到如今的得力干将,也着实不易。阿海是有韧性的。 (五) 门洞外,一帮孩子在嬉闹;门洞内,阿海与阿霞互相对视,久久不语。 只见阿霞莞尔一笑,此时蝴蝶在她身旁亦飞来又飞去,舞动霞光。西边天际,一弯月亦已渐渐落去,而金色的落日余晖依然笼在院墙之内。大街对过的水塘里藕莲一片,正开着片片白花,又有若干水鸭游戏其间。 阿海呆了去了,阿霞又是一笑,道:“海哥,多年不见,你瘦了。这么多年,你想好了没?” 而阿海听罢,一把搂住阿霞,便贴嘴吻去。 阿霞以手相拦,道:“别急。”并转头外看。阿海瞬时会意,便把大门关了,门栓也插上了。 这才有了浓浓深深的吻。 (六) 随着闹钟一响,又是一天开始了,阿海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进入场地后,他又见到了那个女孩。巧合的是那个女孩与他穿一样的马甲。这时他才知道,她也是这个装车区的。更巧的是,居然分到一个装车口去了,那个女孩是扫巴枪上大件的。 在间隙,那个女孩走了过来,道:“你是海哥吗?” 阿海有些奇怪,在这地方,怎么会有陌生人认识他?他点了点头道:“对,是我,你又是谁?看起来有点儿眼熟。” 那女孩转而甜甜的道:“海哥,我是小霞呀。你不记得我了吗?我们有多年未见了。你还好吗?”而后又把口罩摘了一闪而过。 看着这艳丽的面容,及曼妙凹凸的身形,阿海随即想起了许多。便激动地对女孩说:“啊,原来是霞呀!”只听线上当的一声,阿霞亦微笑道:“下货了。” 阿海便从车尾走了进去,装车去了。 (七) 这是一间教室,是一个大的阶梯教室。阿海与阿霞紧挨而坐。至于老头讲了些啥,亦与他们无关了。他们只是卿卿我我,你侬我侬了。 只见阿霞一手捡拾起桌上的白絮,一口吹向阿海,然后如花一笑,又引来蝶舞一片,飞越去。 此时临窗处,远处座座青山,郁郁葱葱。山壁崖边,又有小亭一座。别有雅致。阿海看那白絮与蝶舞穿穿,又即引窗外看去。一时空间,忘却了一切。 霞见此便嗔怪道:“呆看啥呢?”也随海看处,忘却一切。 忽又风云大作,碎于一片。。。。。。 (八) 突见几个件凶凶而来,阿海从梦中醒来,未来及捡拾,而落地大多。只不一阵儿,阿海即进入状态,在忙碌中完成一切。工间之余,阿海心情很是舒畅,只因见到了阿霞。 下班后,阿霞拦住了海,说:“你住哪里?不如搬过来,与我同住吧。自从分别后,我挺想你的。你呢,想我不?” 22.5.16. 缘海手字
海霞梦 海尔归霞,梦与何方?偶尔连连,缘自天来。 且自又者: 霞之入梦,连之又连。梦归原点,人生继续。讫于久远,只留片片。湖中藕莲,水鸭一片。梦是如何?醒来迷顿,只余心中弯弯一月,蝶飞舞。 (一) 在一片绿绿的田野间,小路通往远处的村中。一辆电三轮在行驶中,阿海与阿霞坐在前排,身后车厢内还有阿霞的姐姐阿莲。海与霞有说有笑,这时阿莲提道:“你们从小玩到大的,现在也老大不小的了,不如就在一起吧!” 阿海听了后,脸红透透的了,半天不说话。小霞也略带羞怯的眼巴巴的期盼着他。而此时电三轮就走了歪路,朝道边水塘而去。。。。。。 (二) 随着闹铃声响起,阿海在一阵唏嘘中而起。随手拿起手机,划了又划,翻了又翻。然后穿衣洗漱吃饭,开始又一天重复的磨盘。 吃过饭后,又急冲冲的出门赶车,来到离家几十里的物流园。阿海从事的工作是快递装车。他突然心神一动,感到与以往有些不一样,总觉得要发生什么似的。 (三) 在村东头有个冲东的门口,门口有些简单,只是普通的栅栏门。而院墙也是由砖草草码就。还有红砖正房四间,仅此而已。 此时靠街的那间屋内大炕上,阿海与阿霞嬉闹非常,滚作一团。不一会儿,便吻在一起。许久阿霞道:“海哥,爱我吗?”海点点头道:“爱,非常爱。”说罢,便又吻在一起,手也翻山越岭而去。 霞情至登峰,海亦波转。待红浪翻云之际,霞又道:“海哥,你决定好了没?你一定选我呦。莫叫她人勾去。” (四) “哎,到站了,下车吧。”阿海才知又入梦了。醒来有点小懵,良久才觉已经到地儿了。几分钟后,便把马甲穿好,进入场地里了。 在进场地的一瞬间,偶尔心转,就瞅见一女孩,那双眼怎么那么熟悉?(疫情期间,人们都戴着口罩,除非熟人,谁能看出是谁呢?) 就这么着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说来他已经在此两年多了,从初哥菜鸟,到如今的得力干将,也着实不易。阿海是有韧性的。 (五) 门洞外,一帮孩子在嬉闹;门洞内,阿海与阿霞互相对视,久久不语。 只见阿霞莞尔一笑,此时蝴蝶在她身旁亦飞来又飞去,舞动霞光。西边天际,一弯月亦已渐渐落去,而金色的落日余晖依然笼在院墙之内。大街对过的水塘里藕莲一片,正开着片片白花,又有若干水鸭游戏其间。 阿海呆了去了,阿霞又是一笑,道:“海哥,多年不见,你瘦了。这么多年,你想好了没?” 而阿海听罢,一把搂住阿霞,便贴嘴吻去。 阿霞以手相拦,道:“别急。”并转头外看。阿海瞬时会意,便把大门关了,门栓也插上了。 这才有了浓浓深深的吻。 (六) 随着闹钟一响,又是一天开始了,阿海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进入场地后,他又见到了那个女孩。巧合的是那个女孩与他穿一样的马甲。这时他才知道,她也是这个装车区的。更巧的是,居然分到一个装车口去了,那个女孩是扫巴枪上大件的。 在间隙,那个女孩走了过来,道:“你是海哥吗?” 阿海有些奇怪,在这地方,怎么会有陌生人认识他?他点了点头道:“对,是我,你又是谁?看起来有点儿眼熟。” 那女孩转而甜甜的道:“海哥,我是小霞呀。你不记得我了吗?我们有多年未见了。你还好吗?”而后又把口罩摘了一闪而过。 看着这艳丽的面容,及曼妙凹凸的身形,阿海随即想起了许多。便激动地对女孩说:“啊,原来是霞呀!”只听线上当的一声,阿霞亦微笑道:“下货了。” 阿海便从车尾走了进去,装车去了。 (七) 这是一间教室,是一个大的阶梯教室。阿海与阿霞紧挨而坐。至于老头讲了些啥,亦与他们无关了。他们只是卿卿我我,你侬我侬了。 只见阿霞一手捡拾起桌上的白絮,一口吹向阿海,然后如花一笑,又引来蝶舞一片,飞越去。 此时临窗处,远处座座青山,郁郁葱葱。山壁崖边,又有小亭一座。别有雅致。阿海看那白絮与蝶舞穿穿,又即引窗外看去。一时空间,忘却了一切。 霞见此便嗔怪道:“呆看啥呢?”也随海看处,忘却一切。 忽又风云大作,碎于一片。。。。。。 (八) 突见几个件凶凶而来,阿海从梦中醒来,未来及捡拾,而落地大多。只不一阵儿,阿海即进入状态,在忙碌中完成一切。工间之余,阿海心情很是舒畅,只因见到了阿霞。 下班后,阿霞拦住了海,说:“你住哪里?不如搬过来,与我同住吧。自从分别后,我挺想你的。你呢,想我不?” 22.5.16. 缘海手字
初秋杂言 随夜转凉,夏暑渐消。恍惚间来此新地,已近半年。半年来,从一无是处,到渐渐融入,可谓是甜苦参半,然以甜乐唯多是尔。 半年悠悠而过,春初而来,经三伏而入秋。其间初夏之时,疫情稍解。某夜梦之如幻,随转他处,心安落地也。而有“醉入金陵,梦语红楼”一语。 彼之时,我发Q空之《片片往事》,飞虹亦踩。使知其意,莫之如天解也。 又半月余,父节之时,日偏大半。吾亦往观,并记一言如下: 今生所观日偏食,属今次最为甚,其左大半,即为所啃。 彼当时,吾在后料场,整材是也。苦无墨镜,故观之半秒,随转低下,稍刻复观。又手机差之又差,欲拍而不得,实属憾焉。 端午之后,台李往去,念其一生,恶声遍地。遂有感言如下: 东南一隅,孤海一角半称王。 不思反攻,妄与天子并头齐。 或有言: 江山如画,至尊之位,争锋之所在。然彼之无望,退而其次,坐那海外岛藩。称孤道寡,妄续国祚,不去“总统”之伪号,直推两国歪论。不统,不独,不武,以拖天变。 叹也!同为我中华文化,却还分彼此,实属两岸之悲哀。 李之如斯,议之无意。彼台独依自滑去,能奈几何? 夏日炎炎,汗流滴滴,几曾侵目,睁之不开。然依之而过,杆板如是。 八月而下,雨儿绵绵。夜而梦梦,偶而梦飞。感之如下: 霞飞舞,入梦来,亦为偶然。 雨连绵,霞又梦来,不觉莞尔。 思之青竹,梅马如旧,美哉若昔。 回思清明,又一位至亲往故。同是花甲已过,古稀未到,实是令人唏嘘而不已。 彼时,家中猫咪(大黄),一胎而三,竟而同日无已。小濨言:“莫不是,姥爷转世?”亦不曾料,三日后,猫仔全没。而猫咪却依然如故,如未曾生仔一般。 又三月而过,小黑大黄先后有仔。然小黑六仔,某日遗失,故大黄四仔由两大猫咪轮流照管,至今仍如是。于此时,吾复转前,跟组游击,丰富而多彩。 九月四日,搬入新居,而猫咪留于旧处。某不时彼往照看,亦属无奈,随去也。 念隔江远地,故人好友,心亦怅怅。望初秋薄雾,蒙之如纱。举头观月,云之雾罩。思及中秋临近,在此问语他处,伊之安好。无他,念之也。 20.9.11. 缘海手字
初秋杂言 随夜转凉,夏暑渐消。恍惚间来此新地,已近半年。半年来,从一无是处,到渐渐融入,可谓是甜苦参半,然以甜乐唯多是尔。 半年悠悠而过,春初而来,经三伏而入秋。其间初夏之时,疫情稍解。某夜梦之如幻,随转他处,心安落地也。而有“醉入金陵,梦语红楼”一语。 彼之时,我发Q空之《片片往事》,飞虹亦踩。使知其意,莫之如天解也。 又半月余,父节之时,日偏大半。吾亦往观,并记一言如下: 今生所观日偏食,属今次最为甚,其左大半,即为所啃。 彼当时,吾在后料场,整材是也。苦无墨镜,故观之半秒,随转低下,稍刻复观。又手机差之又差,欲拍而不得,实属憾焉。 端午之后,台李往去,念其一生,恶声遍地。遂有感言如下: 东南一隅,孤海一角半称王。 不思反攻,妄与天子并头齐。 或有言: 江山如画,至尊之位,争锋之所在。然彼之无望,退而其次,坐那海外岛藩。称孤道寡,妄续国祚,不去“总统”之伪号,直推两国歪论。不统,不独,不武,以拖天变。 叹也!同为我中华文化,却还分彼此,实属两岸之悲哀。 李之如斯,议之无意。彼台独依自滑去,能奈几何? 夏日炎炎,汗流滴滴,几曾侵目,睁之不开。然依之而过,杆板如是。 八月而下,雨儿绵绵。夜而梦梦,偶而梦飞。感之如下: 霞飞舞,入梦来,亦为偶然。 雨连绵,霞又梦来,不觉莞尔。 思之青竹,梅马如旧,美哉若昔。 回思清明,又一位至亲往故。同是花甲已过,古稀未到,实是令人唏嘘而不已。 彼时,家中猫咪(大黄),一胎而三,竟而同日无已。小濨言:“莫不是,姥爷转世?”亦不曾料,三日后,猫仔全没。而猫咪却依然如故,如未曾生仔一般。 又三月而过,小黑大黄先后有仔。然小黑六仔,某日遗失,故大黄四仔由两大猫咪轮流照管,至今仍如是。于此时,吾复转前,跟组游击,丰富而多彩。 九月四日,搬入新居,而猫咪留于旧处。某不时彼往照看,亦属无奈,随去也。 念隔江远地,故人好友,心亦怅怅。望初秋薄雾,蒙之如纱。举头观月,云之雾罩。思及中秋临近,在此问语他处,伊之安好。无他,念之也。 20.9.11. 缘海手字
片片往事 (一) 新世纪不知觉中走过了二十年,春已过大半时,阿江来到了新地方,开始了新的征程。那天天清气朗,温暖的春风,徐徐吹来,令阿江的心有了些许的兴奋。 他用导航帮助领队司机及一众伙伴来到了公司总部,在那里领取了工作服及劳保用品。 当他领到了那顶红色安全帽时,真是感慨万千。他没想到的是,时隔十六年又把安全帽戴上了,真是有缘呀。 在前往工地的途中,思绪不知不觉转到了十六年前,新世纪之初。。。。。。 (二) 2002年的第一场雪, 比以往时候来的更晚一些。 停靠在八楼的二路汽车, 带走了最后一片飘落的黄叶。 2002年的第一场雪, 是留在乌鲁木齐难舍的情结。 你像一只飞来飞去的蝴蝶, 在白雪飘飞的季节里摇曳。 忘不了把你搂在怀里的感觉, 比藏在心中那份火热更暖一些。 忘记了窗外的北风凛冽, 再一次把温柔和缠绵重叠。 是你的红唇粘住我的一切, 是你的体贴让我再次热烈, 是你的万种柔情融化冰雪, 是你的甜言蜜语改变季节。 04年阴历年刚过正月初六时,阿江前往姑姑家去寻找工作,因为一系列的阴差阳错,离开了大学校园。在表哥的带领下来到了位于丘屯的焦炭厂。 天寒地冻,冷瑟的北风呼呼的刮着,在大巴车上,阿江回忆着半个多月前时的情形。 那天火花飞虹刚刚从金陵回来,阿江也刚好来到她家,与她见了一面[1]。 记得她对背对着她的,站在门口望窗外的阿江,问道:“你真的离开学校了吗?” “嗯,不想上了。” (三) 随着大巴车开进了一个大院,阿江跟着其他人陆续的下了车,并排好了队列。天很冷,冻得手生疼生疼的。 这时表哥拿了张纸条,让阿江写下“连海江”三个字。许是天冷冻的缘故。写出的字就没那么好看了,而表哥看了看纸条上的字,说他字写的真难看。 那时的表哥头戴红色安全帽,在焦炭厂大小也是头头。而后他领着阿江前往宿舍,说:“明天,你就要正式上班了。” 转天就给新员工,每人发了顶黄色安全帽,及几副布手套。 由于时间过去近二十年,有许多事,阿江自己也记不大清了,只是记得刚从学校出来的他,很是辛苦。 (四) 那夜我喝醉了拉着你的手,胡乱地说话。 只顾着自己心中压抑的想法,狂乱地表达。 我迷醉的眼睛已看不清你表情, 忘记了你当时会有怎样的反应。 我拉着你的手放在我手心, 我错误地感觉到你也没有生气。 所以我以为, 你会明白我的良苦用心。 直到你转身离去的那一刻起,逐渐地清醒。 才知道把我世界强加给你,还需要勇气。 在你的内心里是怎样对待感情, 直到现在你都没有对我提起。 我自说自话简单的想法, 在你看来这根本就是一个笑话。 所以我伤悲, 尽管手中还残留着你的香味。 如果那天你不知道我喝了多少杯, 你就不会明白你究竟有多美。 我也不会相信第一次看见你, 就爱你爱得那么干脆。 可是我相信我心中的感觉, 它来得那么快来的那么直接。 就算我心狂野, 无法将火熄灭。 我依然相信是老天让你我相遇。 如果说没有闻到残留手中你的香水, 我绝对不会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就想着你的美, 闻着你的香味。 在冰与火的情欲中挣扎徘徊, 如果说不是老天让缘分把我捉弄, 想到你我就不会那么心痛。 就把你忘记吧, 应该把你忘了。 这是对冲动最好的惩罚, 一晃几个月过去,由春来到夏,阿江常与几个工友一起干活——有东北人张彪,胡老头,还有一个本地人田长河。除了胡老头岁数大些,其他两人都与阿江岁数上下相当,都是二十多岁。 那天他们在用砖夹子倒腾耐火砖,一夹三块。阿江的双手磨得都是血泡,但他依然在咬牙坚持。 工作间隙时,张彪讲起了他与他媳妇相识的一件往事,说他带着她去家里看片,没想到放错了片,放起了激情片。之后呢,情不自禁之下,滚到了一起。 呵呵,那时阿江还不曾成家呢。他与火花飞虹之间,亦是规规矩矩的。在大学里与阿霞亦是如此。 待到晚饭后,阿江的父亲连伯与其堂弟阿星来了,说要带他相亲去。 (五) 车上放着刀郎的《冲动的惩罚》,那是一首蛮有意思的歌曲。就在阿江逐渐陶醉在那沧桑而婉转的曲调中,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来到了一个叫徐庄的地方。 此时外面已是繁星点点,皓月当空了。夏夜里天不是很热,些许的凉爽令人很是惬意。耳边还偶尔传来阵阵的蟋蟀的鸣叫声。 就在懵懵懂懂间,来到一处人家。一进屋,即见到了好几位,有媒人,亦有对方家长。炕边还坐着位一个小女孩,岁数也就二十出头吧。 阿江像一个提线木偶般,生硬的将道上他爸爸教导的一切,就跟个傻子一般的重演了一遍。随后与那女孩也没说几句话,即宣告冷场了。总之阿江心里很不畅快。而相亲的结果,自然是失败了。 在回去的半路上,连老爹越想越生气,试图把阿江扔半路上,幸好,司机阻拦了。 (六) 时间就那么日复一日的过去了。几个月来,相亲也不知多少次了。每次对于阿江来说,如同上刑一样。而他的内心深处则不时想起与火花飞虹在一起的片片往事。 转瞬到了秋末,在做活的间隙,张彪他们也知道了阿江原来念过大学,也知道是他表哥介绍来的,就问:“既然你表哥是这里的领导,为什么他让你受这大累?再说你念过那么深的书,真是屈才了。” 而阿江则无言以对,起初他认为这种情况只是暂时的,但一晃大半年过去了。情势依然如旧,渐渐地失望了,再加上一个娇嫩书生,怎能忍受这苦这累? 于是阿江找到他表哥,说:“我打算离开这里,不干了。” 表哥问:“你离开这里,能干嘛?” 阿江便答道:“我可以进书店工作。”因为阿江是个爱看书的人,认为那里最适合他了。 但表哥却没有同意他的辞职。 就这样又过了一个多月,算来来焦炭厂已经十个月了,眼看冬天即将到来之际。他以回家有事为由,逃离了那里,开始了浪迹天涯的历程。。。。。。 (七) 耳边传来领队司机的声音:“到地儿了,下车穿戴好,等来人把咱们领进去干活。这份工作来之不易,伙计们要好好干呀。” 而阿江的思绪也随之中断了。对于阿江来说崭新的生活,即将开始了。也不知迎接他的又会是什么?对于已过不惑之年的他,为了家为了自己。也只有接受这份新工作了。一切都是未知的,对他来说,人生本如梦,难辨其虚实,一切随遇而安即可。 就这样,阿江开始了新的征途。 20.5.26. 缘海手字 [1]阿江大二那年,曾经休学一年,原本03年毕业,也只能04年毕业。03年秋,火花飞虹继续在金陵读研。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