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460℉ huanr1993
关注数: 16 粉丝数: 384 发帖数: 4,211 关注贴吧数: 50
破案3.0预告:衍射反转现象争论中基本的理论错误 关于灵魂保卫者发现的衍射反转现象 这几天抽点碎片时间从菲涅尔-惠更斯理论开启尝试推导了一下不同形状缝隙的衍射结果,我们发现了一个可能很反常识的结果。或者说我、绮梦璇、灵魂保卫者等目前贴吧所有参与这个话题的人的基本假设都是错误的。 这个基本假设是:单缝衍射实验中,缝隙越宽则衍射条纹就越窄,因此V型缝隙在夫琅禾费衍射条件(入射光平行)下应该得到以下上窄下宽的条纹。 这个假设的推导很简单,假设V型缝隙是一系列近似平行的单缝垂直摞起来的,那么把这些单缝的衍射结果也摞起来就是这样了。实际上我们也成功观察到了这个实验结果,因此下意识的就判断了这个结果是正确的。 实际情况是,这个解释犯了一个错误,衍射是发生在三维空间中的,因此将V型缝隙直接在垂直方向分割后,每个缝隙的衍射都是在整个光屏上有贡献的。简单的摞起来会发生严重的错误。而实际上的衍射结果将是完全不同的。 经过初步推导,我们认为可以完全解释以下我们认为反常的现象: 1、为何汇聚光能产生衍射反转同时不会产生左右反转的现象,当然现在只是定性的解释。 2、为何将光源远离缝隙到一定程度后屏幕上得到的是一个近似平行缝隙衍射的结果。 3、为何有时能在衍射斑的上下观察到类似小孔衍射的衍射点。 4、为何改变焦距后二级及之后条纹的宽度和位置几乎没有变化呢。 详细的推导还在进行中。因为中子辐照实验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零度君也不知道能抽出多久完工。计算机模拟这种衍射结果需要的运算量过于庞大,我们还在试图优化程序让计算时间压缩到人类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需要强调这并不是一个新理论,只是完全建立在波动光学上的数值结果而已。 预计最近几个星期将会有一个新的长贴来揭示整个过程。同时还会科普一下夫琅禾费、菲涅尔和近场三个状态下衍射规律的状况。
关于最近灵魂保卫者歇斯底里跳事件 首先,零度君正在审一篇SCI稿件,没工夫理他。 其次,请灵魂保卫者好好看懂我之前写的相关理论,毕竟我没有责任教他三四次。他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在我之前的理论中找到完美解释。灵魂君喜欢复读但零度君不喜欢,帖子就在那里,看不懂可以找当地高中老师帮忙解释。 再次,关于炫富问题,真是不好意思这个真比不了。零度君家里很穷,平时只能玩4台电脑,奖学金也很少,这几年才到帐17万,根本没法支撑在帝都买房。作为交换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不愿意提供奖学金,生气.jpg。 最后吧,本来我还是给灵魂保卫者同学留了点东西希望他自己能发现的,但是显然他自己并没有发现。这说明灵魂先生对自己的模型都没有认真的检查。什么问题呢? 所谓变焦衍射,如果按照灵魂保卫者的理论,越过焦点之后显然不仅上下反转,左右也该反转,但是显然灵魂保卫者自己提供的图像了衍射结果左右没有反转,那不恰恰说明其理论是不对的吗? 当理论与自身矛盾,那也就没有继续反驳的必要了。 上连个某民科自己做的实验,焦点前后(上下反转前后)衍射斑都是向右下方的,说明左右并没有调换,因此,变焦衍射不成立。同理还可以证明他所谓的单缝衍射是两个单边衍射叠加也是不成立的。希望某民科好好思考。 以上
关于“马天平推翻质能守恒定律”求锤 虽然我很能理解马天平急于上榜《民科吧见闻录》,但是上榜也要按照先后次序是不是。从对民科吧的贡献、吧内关注程度等各种角度来考虑马天平都需要再等一等。 说正事。零度君搜到的“马天平揭开2019科学丑闻:质能方程不能解释粒子加速器中的电势能”的结果都是马天平自己相互引用的同一个帖子,内容没有半点干货。所以零度君不知道他所谓的推翻是什么。讲真在马天平跳出来求锤之前零度君都不知道民科吧还有这号人物。 我大致根据吧友的内容猜测了他想要说的内容: 举个例子吧,电容器静质量为m0,此时能量为E0,给电容器充电后能量增加到E1,此时电容器没有速度因此任然没有动能,而E1大于E0,因此他认为自己推翻了质能守恒定律。 显然,这是一个错误的结论。长篇大论估计马天平也看不懂,说个简单点的吧。一个静止不动的宏观物体,他的质量不是静质量。这个例子同样可以用在加热一个物体上,把一块物体加热,此时物体仍然没有宏观速度,但能量增加了,能说明质能守恒失败了吗? 用民科能理解的话来说,宏观静止的物体,其内部的电子、原子都是高速运动的,除非你把这个物体内的所有基本粒子都“冻结”到速度为0的状态,不然测定的质量都是动质量(当然这是不可能达到的条件)。给电容器充电也好,加热也好只不过是将电子或原子激发到更高能级上来,这个过程改变了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当然能量会有改变。 电场加速电子的过程与相对论是完美符合的。举个例子,能量比较低的电子经过300keV加速电压加速后,产生的电子衍射结果与相对论+布拉格公式预言的完美相符,与X射线的衍射也是完美兼容。 正事说完了,民科吧见闻录里已经有了刘武青复读机了,除非马天平能在民科吧取得更大的成就(复读除外),民科吧见闻录暂时不会考虑收录马天平。另外感谢马天平对民科吧见闻录的支持。
零度君有话说:关于李子丰事件为何不建议采取过激行为 大家都知道零度君是这次爆李子丰涉嫌学术不端的主要人物之一(或者你可以把之一给删掉),以我们掌握的资料直接发给编辑部足够将李子丰稿件直接撤稿,很多人也这么呼吁过,这里零度君要解释一下为什么没有采取进一步行动: 中国由于历史问题,对版权和诚信的重视相比国外要差一点,所以很多人可能感觉让期刊把李子丰的稿子撤了就行了。但是在国外,对学术诚信和版权看的是非常重的,尤其是在学术机构里。平时大家玩的山呼海啸,像翟天临那样,一两篇稿子还好说。李子丰那可是有至少11篇英文论文啊,同一个作者一下子撤回11篇这都是足以登上爱思唯尔大事件的事情了。 这么做虽然很解气,但是却有可能导致燕山大学被爱思唯尔平台认为纵容学术失信,一旦整个学校被列入黑名单会导致燕大的其他教授和研究生论文难以发表。这样带来的损失就太大了。 最好的方式就是由李子丰本人出面撤稿,再次由燕大,最差才是第三方。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开始在民科吧后来逐步在燕大的贴吧开贴却没有进一步曝光的原因。我们攻击的焦点在李子丰的那几篇论文上,而不是燕山大学。现在燕山大学还在走程序,燕大的官网有信访机构、有校长和书记信箱。从举报到确认受理需要15个工作日,大家要冷静。
科普:为什么一稿多投属于学术不端 可能很多科研圈外的小伙伴还不明白什么叫一稿多投,很多人甚至说我自己的稿子人家多个期刊愿意发表凭什么只能发一个。这里零度君做一下简单的科普: 一稿多投之所以被认为是学术不端主要是由于学术失信,主要表现是违反版权转让协议。学术论文的出版规则是这样的,在投稿后需要和编辑部签订版权转让协议,即作者将文章的版权(或者部分版权,这个具体看协议内容)转让给编辑部,在一些大平台下这个协议是三方的,版权同时还会转给爱思唯尔等发布平台。 在版权转让协议生效后,作者本身已经没有了发表权!因此,作者不能同两个或者更多个期刊签订版权转让协议,就如同一个妹纸你不能许两个婆家一样。在爱思唯尔平台上投稿时会有一项确认,大意是文章的内容(包含图表、数据)均未在别的期刊上发表过。 同样的,在中文期刊(或国内的英文期刊)投稿也会有一个版权转让协议,比如,我摘录了李子丰经常投稿石油学报上的版权转让协议:看到没,汇编权、翻译权、复制权、发行权都已经在中文期刊手中,李子丰不能将论文版权转让给其他任何人,转让地域为世界各地!划重点,没有国家之分。 李子丰有权翻译该论文到英文版但是无权发表在任何期刊上,只能在非期刊论文集中发表。且李子丰在签署版权转让协议时意味着同意第四条,即该论文没有一稿多投,并从未正式发表过。我不知道李子丰哪来的勇气认为再投英文版是合法的。
关于李子丰的两三事 经过这几天零度君对李子丰的了解,突然发现李子丰似乎不是传说中的那么不堪。主要有以下几点: 1.虽然李子丰试图以向“我校”举报我来向我施压,但本身说话似乎是比较文明的。当然,他那个年纪的人很可能会有官本位思想,就是出事找领导,这点我倒是能理解。当然零度君是有后手的,他就是把北科大翻个底朝天也找不到我。笑嘻嘻 2. 在本吧,网友对李子丰的评论似乎有些话过火了。李子丰本人貌似也没有像米用那样喷回去,可见个人修养还是和多数民科不同的。 3. 李子丰本人是可以交流的,相比于多数民科来说,和李子丰交流算是最不费力的。 这里零度君有几句话要告诉所有反民科吧友:何为反民科?为何反民科?反民科不是强迫民科放弃自己的观点,这是不现实的。零度君认为反民科的意义在于尽可能的防止其他人的民科化。所以,反对的是民科的观点而不是民科这个人。 对于一般的民科,如三江、何文涛之流的随便怎么玩偶读无所谓,因为这些人都不正常的。对于李子丰这类的民科就要慎重对待了。要反对的是李子丰的民科行为,包括在课堂上兜售民科理论等,不要将矛头对准燕山大学和李子丰本人,这样不合适也不科学。因为,李子丰是一个完全正常的人,这点和民纷看之类的完全不同。我个人认为李子丰可以算作是第二类民科,有别于本吧认定的传统民科。 另外打个广告:我会在《民科吧见闻录》的最终章节里就民科的定义、分类、反民科的意义、民科的危害和科学反民科等做一个综述。本来是想发一篇SSCI的,考虑到可能会被人身攻击还是算了(最重要的还是因为没啥用)。当然这是一个极度精简版的综述,一些论文里的东西就算了吧,以通俗为主。 不过我还是想问一下李子丰先生啊,你到底为何与黄、梅二人为伍呢?
零度君评说季灏实验(续):为什么说一定是假的 早上发的帖子可能说的太简单,有人看不懂就瞎回复。我这里就简单强调一下加速器部分。 可能在大多数人眼里加速器就是直接拿电场来加速一下电子,所以电子的能量就是Ee,这里我要纠正一下这个看法。 无论是直线加速器还是回旋加速器,加速都是分级进行的,每一级之间的电场并不是完全平行的,工程上也不可能做到完全平行;此外入射电子的能量和方向也不是完全固定的。所以如果没有别的限制在加速过程中电子束会越来发散,到后来根本就找不到电子。因此在加速器中必须要有磁场来对电子束进行约束。 那么,怎么约束的呢?就是靠磁透镜,让电子束在加速过程中不断汇聚。但是磁透镜是依赖于电子能量的,所以每一级的磁透镜都是根据电子当前的能量设定的,设计的过程就用了洛伦兹力F=evB这个公式。也就是说如果F=evB这个公式不对的话,那么你的加速器根本就没法汇聚电子,你根本就得不到有效的出射电子。 即使抛开这层问题,加速器也不是说你设定2MeV给你的电子就是2MeV的,中间涉及到电压变化、粒子碰撞等各种问题,出来的电子带有很大的色散,如果你要2MeV的电子只能同磁场将指定能量的电子筛出来,这个原理其实就是F=evB。如果这个公式有问题那么你设定筛选出标称2MeV的电子,实际筛出来的就一定不是2MeV。季灏拿这种电子,能量按2MeV计算反而能符合他的实验结果,只能说明这个结果一定不是实测的。 也就是说,如果季灏实验正确,也就是说F=evB需要修正,那么你就不能从加速器中选出来你要的电子,那你是怎么做的实验呢? =================下面是现实中F=evB成立的证据============== 现实中对洛伦兹力应用最广泛的领域就是电子显微镜了,在电子显微镜中加速电压从10KeV到3MeV都是遵循了相似的磁透镜设计机理,然而他们都能精确的将电子束汇聚,这说明F=evB在该能量范围内是成立的。 楼主本身参与很多ITER的东西,在ITER及其附属实验中,比如超导托卡马,氚离子的磁约束也是基于F=evB这一个基本原理的。如果这一原理有问题那超导托卡马根本就没法点火。超导托卡马中氚离子的能量和约束磁场可比电子显微镜中高得多。 =================如果季灏实验不是编造的,那么============== 如果季灏实验不是编造的数据,那么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两个因素: 一是加速器加速不到位,能量不准,这是正常的事情。多数设备都不会直接给出电子能量,而是给出加速电压。比如说某电子显微镜加速电压是300KeV,绝不敢说电子能量就是300Kev。工程上绝不是物理书上那俩平板电容器的那么简单。设备使用过程出现老化等各种因素都是很正常的,使用环境的温度湿度电源电压等的变化都有可能导致各种问题。季灏没有报道他用的加速器型号,这点无法继续考证。 二是,实验的磁场不准。磁场很可能不是均匀磁场,如果是电磁铁那么很可能是磁场实际值和理论值有线性偏差。这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但是我更倾向于认为实验是假的,或者数据是假的,因为给出的图片信息太少,缺少重要的证据。比如电子最终在底片上打出来的光斑。别告诉我做这种实验连底片都不准备。
零度君评说季灏实验:一定是假的 本来我是不想说这个实验的,无奈有人一直在跳。这个实验的大致意思是某人测了一下不同能量电子在不同磁场下的回转半径,然后说和洛伦兹力预测的半径不一样,得出来洛伦兹力要加系数。因为他加了系数之后预测的和实验的一样。 现在我可以告诉你,这个实验的数据一定是假的。因为其结果不自洽。 我个人称这种不自洽为自变量相互抵消。什么意思呢?你拿一个机械天平去月球上称重量,发现月球上和地球上一样重,然后宣称地球和月球的表面重力加速度一样,这就是忽略了砝码也是有引力的因素。 季灏实验不自洽的地方在于,无论是回旋加速器还是直线加速器,都需要磁场对电子进行控制,包括但不限于把电子束缚在加速区、电子束聚焦、引出指定能量的电子等。原理就是洛伦兹力。 季灏实验的不自洽就在于他认为电子束的能量和洛伦兹力无关。如果实验结果是真的,那么标称2MeV的电子被引出来的时候绝对不是2MeV,恰恰因为他的计算结果是和标称的电子能量相符合,我可以断定他的结论一定是错的。 换句话说,如果季灏实验结果是对的话,那么由他对洛伦兹力的修正可以得出,加速器根本没法引出他标称的电子能量,那么他怎么用错误的电子能量反而计算出了正确的轨迹圆半径的? 况且,如果他的理论是对的,那么电子显微镜根本就聚不了焦,质谱仪根本就没法工作。这是与客观事实矛盾。 因此季灏实验即与自己矛盾又与客观事实矛盾,根本无需重复,一定是假的。 好了,忙了一夜该睡觉了
零度君数据分析之运动力再战自由落体 上次零度君受人之托对雷公绍武的自由落体实验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雷公给出的公式与实验结果相差较大,帖子链接如下:http://tieba.baidu.com/p/5527073654?pid=117372183034&cid=0#117372183034 这次雷老师更新了他的公式,如下:我整理了雷老师的说法,大致上是这样的: 雷老师的新运动公式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用来解决1s以内的运动过程,s=at^2,由于雷氏重力加速度等于牛顿重力加速度的一半,所以1s内雷老师和牛顿公式计算自由落体过程应该是完全一致的。 第二部分用来计算整数秒的路程,比较简单s=0.5*at(t+1),这也是上次零度君使用的公式 第三部分,用来解决大于1s时的非整数秒问题,此时雷老师定义了非整数秒这个参数,比如3.2s的非整数秒是0.2s,1.5s的非整数秒是0.5s等。此时路程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整数秒的路程,比如1.5s的整数秒路程就是1s的路程;另一部分就是非整数秒,s1=a*非整数秒*(对应的整数秒+1),最后将整数秒和非整数秒的路程加起来就是对应的总路程了。 以此我们可以得到新的运动力自由落体公式 对于t<1s时,h=gt^2 对于1<t<2s时,h=0.5*g*1*2+g*(t-1)*(1+1) 由于时间零点不是运动起点,所以变换后应该是: 对于t+t0<1s时,h=g*(t+t0)^2 对于1<t+t0<2s时,h=0.5*g*1*2+g*(t+t0-1)*(1+1) 零度君继续使用上一次的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可以看出新的运动力公式已经和实验符合的比较好了,运动力拟合的结果表明g=5.01m/s^2,略大于雷老师给出的4.9;t0为0.176s,也不在是上次翻车的负值了。不过从R-sqrt和Chi-Sqr上可以看出雷老师运动定律的精度还是不如牛顿运动定律。 不过,此次实验的大部分区间都在0~1s以内,而在此区域范围内雷老师的新运动公式和牛顿运动定律是完全一样的,所以我们需要把特别注意一下t=0.8s之后(t+t0>1s之后)。为此,零度君对两种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实验误差分析从图上的绝对误差分析中可以看出,总体上运动力计算总体上误差要大一点,尤其是在超过1s之后(图中t>0.8s之后)误差迅速上升。因此建议雷老师对1s之后的运动公式进一步完善。 对于1s之后的运动状态,零度君尚有一些建议希望雷老师考虑 1、0~1s内的运动公式已经经过实践检验,按公式计算,0.5s下落0.25g(g为雷氏重力加速度),0.6s下落0.36g,0.7s下落0.49g,0.8s下落0.64g,0.9s下落0.81g,这说明在0~1s内,每0.1s内的位移其实是逐渐增大的(0.5~0.6s下落了0.11g;0.6~0.7s下落了0.13g;0.7~0.8s下落了0.15g;0.8~0.9s下落了0.17g) 2、但是按雷老师的公式,1.5s下落2g,1.6s下落2.2g,1.7s下落2.4g,1.8s下落2.6g,1.9s下落2.8g,也就是说在1~2s内每0.1s内的下落的距离竟然都是0.2g,这是否说明了某种矛盾。 本次数据分析的结论: 经过修正的运动力公式终于可以满足1s内的自由落体计算问题,但是在时间超出1s后误差增大,希望雷老师继续对运动力公式进行完善。 再次声明:零度君对学术争端保持中立立场,零度君仅对实验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
零度君数据分析之自由落体(运动力大战牛顿第二定律) 受民科学研究会委托,零度君对雷绍武先生的自由落体实验进行了数据分析,现将分析结果公布如下。 Notice!零度君对学术争端持中立立场,零度君只相信数据和分析。 数据分析过程如下: 1.数据来源 原始数据为视频格式,由银海君提供,视频信息如下(视频将后附):可以看出视频帧率为25帧/s,即每帧间隔0.04s 2.理论前提 众所周知,牛顿自由落体运动公式为:如果不是在运动一开始就计时的话,实际公式如下t0是计时开始时已经下落的时间,g为重力加速度约等于9.8而雷公绍武先生提出的自由落体公式如下:同理,如果不是在运动一开始就计时的话公式如下,其中雷氏重力加速度g=4.9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了,雷氏重力加速度为牛顿经典重力加速度的一半,这样雷绍武运动公式和牛顿运动公式其实有两个交点,其中一个是下落1s时,此时下落距离为4.9m 3.数据分析 零度君采用逐帧导出的办法采集了较为清晰的25帧视频,使用imageJ软件量取了下落距离(以雷老师的手为位移起点),结果如下,时间单位为s,下落距离为px(像素)之前很多同学使用雷老师的身高等参照物对图像中的距离进行换算,这样误差还是蛮大的。主要误差有两个: 一是雷绍武的视频中镜头没有完全水平,所以有近大远小效果。 二是雷绍武可能有点手抖,所以物体下落不是沿着垂直方向的,下图可以说明不过可以看出其实偏离垂直方向不是很远,所以零度君先按照近似垂直落体来计算。此时,图片中下落距离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其中蓝色的为牛顿公式拟合结果,绿色的为雷绍武公式拟合结果,发现两个拟合曲线有两个交点,根据零度君上面的分析,t=0.8s附近的交点对应下落接近1s时的理论交点,即此时下落距离为4.9m 零度君以此做参照物,将图中的距离转化为实际距离,并由此做数据拟合,结果如下拟合结果可以看出牛顿定律和雷氏公式的拟合度都很高(R-square接近1,Chi.sqr很低)。 但是,牛顿定律拟合的重力加速度为10.15(单位省略)与牛顿运动公式中给出的9.8很接近,t0=0.183s说明在我们捕获第一帧的时候已经下落了0.183s(由于图像不清晰,前几帧是零度君自己跳过的没采用); 而雷公的公式拟合结果中重力加速度为7.11,与雷公给出的4.9差距较大,而且此时t0已经为负值。t0位负值说明下落在第一帧捕获之后才发生,但是第一帧时已经有位移,这说明t0一定大于0的,零度君需要雷公解释一下其中矛盾。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零度君使用imageJ软件进行了垂直修正,计算下落的垂直距离,做了类似分析,结果如下:可见牛顿定律的拟合结果非常好,重力加速度为9.83,符合的非常完美;而雷公的公式依然差距巨大。 4. 结论 根据银海君提供的录像视频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牛顿定律与自由落体实验符合的十分完美 2.雷绍武运动公式与自由落体实验数据不符。 5. 再次声明: 零度君对学术争端持中立立场,零度君只相信数据和分析,数据面前没有民科和管科之分。 零度君可以为各大民科/管科提供数据分析服务,如有需要请联系民科学研究会。 再次再次声明:零度君不会因为收取服务费就做出有违科学准则的结论,望广大网友监督。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