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460℉ huanr1993
关注数: 16 粉丝数: 384 发帖数: 4,211 关注贴吧数: 50
为方君正名:吊打王东辉论文 终于在本吧找到王东辉论文的中文稿了,地址如下:http://tieba.baidu.com/p/5351900408 下面开始进入正题:首先,王先生要明白我们生活在一个维度不低于3的空间里,哈勃红移不是朝着某个方向移动,而是所有的方向上多数星系都在远离,而且各个方向哈勃常量没有显著区别。如果按照你加速系的假设只能说我们处在一个向任意方向加速度都相等的加速系,向各个方向都相等意味着加速度是0,这与你“加速系”的假设自相矛盾。大爆炸理论这种四维空间上的膨胀可能超出了王先生的脑容量上限,以至于王先生在写这段的时候已经语无伦次了。首先,星球是什么形状的取决于静力平衡,多数星球是球形的是因为其自身引力导致的;其次,在真空环境下就不会有冲击波了,更没有什么冲击波推动问题;其三,加速系坠落会有所谓“翻转”运动?,你是做实验了还是有参考文献,对了要真空中的实验。这段要反驳太简单了,我弄个氢气球往上飞也是球形的,绑住氢气球让他不动也是球形的,是不是说明宇宙是加速上浮或者静止系的。地球自传与公转速度的变化到底怎样先放下不说,王东辉可能没有看出那些网站其实是在玩数字游戏。因为这里对天的定义是地球自转一周,所以自转一周20.47小时,公转一周428天,换算过来就是公转一周需要20.47x428大约8760小时,现在自传一周约24小时,公转需要365天,大约也是8760小时,说明地球在5亿年间公转速度没有变慢过,也就是说王东辉理论完全错误。上面的例子既然都不正确,这段也就不值得反驳了。首先,最上面的假设已经不成立。其次,在地球演化过程中多个冰河世纪的出现与王东辉所说不相符。其三,地球经历过多次地址活跃期,不是说越来越活跃。其四,生命起始阶段是单细胞原核生物,不知道生物体型越来越小是怎么来的,还有,蓝鲸应该是科考的目前已知的最大生物,不知道你的规律怎么来的。结束语:作者缺乏基本的物理与逻辑基础,文章自相矛盾毫无论据,在不切实际的空想上提出没有任何意义的论点且不能提出任何有效的论据。因此,该论文被据稿实在不是方君的翻译问题,而是文章本身太差。
讨论用翻译软件检查翻译错误的可行性 走向远古说他不懂英语但是用翻译软件来检查被人翻译的错误,私以为很值得讨论,所以我在知网上随意选了一个论文,是北航学报上发表的“脉冲多普勒引信抗周期调制干扰性能研究” 该论文的摘要第一句如下: 为了定量分析和表征脉冲多普勒引信的抗干扰性能,以处理增益为参量,研究了周期调制干扰信号对脉冲多普勒引信的作用效果,明晰了脉冲多普勒引信抗干扰性能的影响因素。 我使用了百度翻译、有道翻译和Google Translate翻译了这段摘要,下面逐句解析: 中文原文: 为了定量分析和表征脉冲多普勒引信的抗干扰性能,以处理增益为参量,研究了周期调制干扰信号对脉冲多普勒引信的作用效果,明晰了脉冲多普勒引信抗干扰性能的影响因素。 百度翻译: In order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and characterize the anti-jamming performance of pulse Doppler fuze, to gain parameter, study the periodic modulation interference signal on the effect of pulse Doppler fuze, clarifie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pulse Doppler fuze anti jamming performance. 有道翻译: To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ulse doppler fuze anti-jamming performance, based on processing gain parameters, modulation jamming signal was studied on the effects of pulse doppler fuze, clear the influence of pulse doppler fuze anti-jamming performance factors. Google Translate: In order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and characterize the anti-jamming performance of pulse Doppler fuze, the effect of periodic modulation interfering signal on pulsed Doppler fuze is studied with the gain as the parameter.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anti-jamming performance of pulse Doppler fuze are clarified. 原文翻译: The jamming effect of periodic modulation signal to pulse Doppler (PD) fuze is studied basedon the parameter of processing gain to quantitatively analysis and characterize the anti-jamming performance ofPD fuze and obtain the factor that affects the anti-jamming performance of PD fuze. 可见,三种翻译软件的结果相差比较大,而且和原文作者的翻译相差不是一般的大。而且稍微懂点英语的就能看出百度和有道翻译错误很多,Google的结果相对较好但是还不科学。所以我实在不明白走向远古怎么用软件来矫正人的翻译的。 放一张我的工作环境镇楼
吊打刘武青的运动使质量减小试验 最近有点私事,估计不会长时间上网,不过今天还是抽空来看了一眼刘老师,发现他又在折腾幺蛾子了,没忍住打脸一下,刘老师的链接在这里:https://tieba.baidu.com/p/5244606492 他所谓在预印本系统里的论文论文我也找到了,在这里: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rep.istic.ac.cn%2Fmain.html%3Faction%3DshowFile%26id%3D282098c627c468eb0127c46e58c70746&urlrefer=5f04e074d13dfc563fdeafdb6ea7d0ba 他在论文里提到的视频我也找到了: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56.com%2Fu51%2Fv_NDQ0Nzk4MTY.html&urlrefer=b9d51c512137bd536c87ac6755dd4eec 下面开始打脸: 刘老师把静止的陀螺放到电子天平上显示1.1109g,然后将陀螺转起来扔到称量室,拍的照片显示1.1092g,他认为重量减少了...... 打脸1: 电子天平称量标准要求必须等待读数稳定后才能读数,然而视频中陀螺旋转时读数没有稳定,因此此读数无效。 如果刘老师认为此读数有效,请拿出生产商关于该天平能动态读取数据的证明,否则按照现有的AE200天平的读数规则和中国现行的各种标准,该读数无效。 打脸2: 刘老师涉嫌抹去试验数据。 在刘老师的试验视频中,电子天平在放入旋转的陀螺仪后读数经历了如下几个变化:(单位g,下面省略) 0.09,0.093,1.110,1.1119,1.1113,1.1117,1.1107,1.1104,1.1102,1.1093,1.1091,1.1092,1.1090,1.1088,1.1101,0.93...中间可能漏掉读数时间很短的数据 我不知道刘武青哪来的勇气将上面一坨数据变成1.1092的 请刘武青正面回答上述问题,任何答非所问、文不对题、复制粘贴以前的帖子、耍赖撒泼打滚等行为视为刘武青不敢正面面对我的问题。 在刘武青不敢正面面对我的问题下,视为打脸成功。
反驳刘武青所述的“不等效实验” 我的论点如下:刘武青的理论是“磁场影响光速”,实验现象是“磁场影响激光测距仪读数”,我的实验复制的是磁场对光速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磁场对激光测距仪的读数没有任何影响,因此证明“在实验精度下,磁场对光速没有影响” 刘武青的论点:他的实验使用了磁性目标来提供磁场,而我是用的外加电磁场,这导致他的实验有磁光克尔效应而我的没有,因此复制是不成立的。 而我认为,刘武青的理论中没有涉及到磁光克尔效应,因此有没有克尔效应对复制实验是没有影响的。按照谁提出谁举证的原则,我对我的论点进行举证: 首先,我的实验部分已经另外发帖说明了,这里不再赘述; 其次,关于刘武青的理论是“磁场影响光速”的举证,大家可以从中科院的预印本系统中下载刘武青在2017年1月17日上传的最新预印本论文,文件名是“磁场影响光速5”(链接如下: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rep.istic.ac.cn%2Finte.html%3Faction%3DgetFile%26id%3D2c928282510e4d730159ac89e0cd0bbd&urlrefer=61b5ad2a5fae8a63043a3e921f73a0a6) 为了防止任何形式的假冒,公布该文件的哈希值如下: MD5: 7A15268F53901C062FBEB3477EE2EEB8 SHA-1: 387957486697FC51CC0CB7AA3AF73D9B987FCBC1 SHA-256: 2684E2E2ABDE266CAF721D4B21F8F959532F9B1FA2E725AE3A14831A423C9918 让我们打开该文件然后在这个文件中有很多磁场影响光速的表述:可见刘武青的论点就是“磁场影响光速”,而且是磁场直接影响光速,我想大家应该都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请刘武青正面回答我的问题 也请小吧主负责监督本帖内不许出现转移话题、答非所问和撒泼打滚的情况 @平阳睡狮郭峰君 请刘武青正面回答我的一下问题: 1、不能通过正态性检验的数据是否还能用来说明实现现象,是否说明实验没有遵守单一变量原则 2、怎么解释你的实验视频中目标、测距仪还有尺子之间的的移动,既然实际距离已经变化你的实验又是怎么得到正确结论的? 3、你使用的红外激光测距仪的测量精度是多少,使用的激光频率是多少,是否是偏振光,如果是的话偏振程度是多少,偏振角是多少。激光测距仪是频闪式的还是相位式的? 4、你使用的磁性目标和非磁性目标的表面粗糙度是多少,磁场磁感应强度是多少?没充磁不代表就没有磁场,钕铁硼在地磁场中一样能被磁化。非磁性目标是否进行了消磁,如何消磁的。 5、你口口声声说你的实验证明了磁场影响光速为何非要强调磁性目标,你的论点是否是“只有光照射磁性目标时光速才会改变”? 6、从激光测距仪的读数减小是如何推出光速变化的,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7、你反复提到磁光霍尔效应,磁光克尔效应在你的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你的实验结果为何要依赖不能影响光速和相位的克尔效应,这是否说明你的实验本质上不是“磁场影响光速”,为什么在你原始的论文中没有提到克尔效应而在我做完重复试验之后才提及。 8、你的实验到底证明了什么,是“磁场影响光速”还是“克尔效应影响光速”还是别的,请给出一个完整而准确的论点来。
解密:刘武青一直在提的《中国工程科学》到底什么水平 首选让我引用一下刘武青的原话: “中国的顶级杂志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刊——中国工程科学,介绍了我做的实验。” “百度一下 中国工程科学 《中国工程科学》杂志是由中国工程院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的我国工程科技领域权威性的学术期刊,反映我国工程科技领域研究动向,记载我国工程科技领域学术成果,探讨我国工程科技领域未来发展。杂志内容丰富,学科覆盖面广,文章涉及国家重大工程技术项目和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国工程科学》杂志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然后让我科普一下中国国内关于自然科学类期刊的几个主要数据库(社会科学类的恕我不了解,就不班门弄斧了) 中国国内的数据库中有几个相对来说还算那么科学的几个数据库,首先是两个核心: 虽然大家经常说中文核心,其实中文核心指的是北京大学的核心(北大核心),全称是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简称就是中文核心(社科的中文核心貌似是南京大学的,所以叫南大核心) 另外一个经常和中文核心弄混的就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简称CSCD,有CSCD核心数据库(CSCD-C)和CSCD扩展数据库(CSCD-E)。CSCD和中文核心是目前中国国内自然科学类期刊的两个权威数据库,在不同的领域内互有高下。相对比较好的中文期刊通常都是同时被中文核心和CSCD收录的,因此CSCD核心库也经常被人误称为中文核心。 另外再提一个比较Low的核心,叫“科技统计源核心期刊”,简称科技核心,这个核心期刊相对来说是比中文核心和CSCD要差不少的,但好歹也算是科技部发布的数据库,比一般期刊还是好不少的。 接下来让我科普一下期刊被索引的时效性。简单来说,说某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是不对的。以中文核心为例,北大每隔几年就会重新评定一次中文核心期刊,比如2000\2004\2008\2011\2014四年北大都评定了新的中文核心期刊,假设某期刊2008年在北大发布的中文核心目录里,而2011年不在,这就说明自2011年其起这个期刊不再是中文核心,但是2007-2011年该期刊发布的文章还算是中文核心文章,其权威性依然不容怀疑。 反过来,某期刊2004年不在中文核心目录,2008年在了,这只能说明2008年及之后发布的文章具有中文核心的权威水平,而之前比如2004年时并不具备中文核心的水平。 最后评价刘武青三番五次提的论文是发表在《中国工程科学》上的,这个期刊的信息我们可以从中国知网上查到,链接如下: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navi.cnki.net%2Fknavi%2FJournalDetail%3Fpcode%3DCJFD%26pykm%3DGCKX%26Year%3D%26Issue%3D%26Entry%3D%26uid%3DWEEvREcwSlJHSldRa1Fhb09jMjQwWUQwdmExQ25CNCsvUmZyT2ZBaXVVcz0%3D%24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ggI8Fm4gTkoUKaID8j8gFw%21%21&urlrefer=2e95d904fa2baa5818b19ebcff9b142c从期刊信息上可以看出,该期刊在2011年和2014年被中文核心收录,没有被任何其他数据库收录。根据上面我讲的,在2011年之前该期刊不过是一个没有人任何数据库收录的三无期刊。 那么刘武青信誓旦旦说的该期刊介绍了他的文章,那个文章是那个呢: 其实是范良藻发的一篇科学新闻,发表于2007年4期,只有半页的篇幅。由于该期刊在2004和2008没有被中文核心期刊收录,因此该文章显然没有被中文核心收录。虽然该期刊在2011年被中文核心收录,那也只能说明之后期刊发展变得好了,这并不能改变这期刊之前是渣渣的事实,尤其是2008年该期刊未进入中文核心,这说明2004-2008年4年期间这个期刊的水平真不咋地。 因此我实在不知道刘武青怎么厚着脸皮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顶级期刊这样的名号放在自己的这个“论文”上的。这现在的叙利亚人说“我们大阿拉伯帝国”一样可笑。这属于典型的偷换概念,是极为不负责的行为,我个人强烈要求刘武青对此做出澄清。 最后,这个范良藻发的小片子是以科技新闻的名义发布的,并不是论文。文章书写毫无科学性,没有任何可靠地实验数据。为了证明我不是信口雌黄,放出全文:从全文中还可以看出这个东西的写作(以范良藻为第一人称的话)绝对不是第一人称写的,行文风格倒是和刘武青的文笔类似。因为我发现称呼范良藻为教授的人貌似只有刘武青(我只是怀疑)。具体内容大家咨询刘武青吧。 最后一句,不管你民科还是官科,说出去的话要负责,像刘武青这样毫无原则的瞎吹不光是丢民科的人,连中国人的脸都被你丢尽了。
分享一下我的470升级历史 首先说一下手头的G470,2011年老妈单位集中购买的,3000不到的价钱(有补贴),原始配置是i3-2350M+2G内存的那一款,2014年我入了macbook pro之后沦为备用和折腾机,到现在基本感觉能换的都坏了,机体马上要散架了,不再打算升级,分享下经验: 1、最贵的升级部件:更换CPU 470的CPU虽然很弱(大部分)但是幸好能换,本人更换的是i7-2670QM,四核心八线程,标频2.2G,最高睿频3.1G(单核)和2.8G(四核) 更换CPU之后最大的问题就是散热,470的原版散热基本上就不怎么压得住,2670QMTDP又高了10W基本上温度维持个60+是正常的了。这里稍微说一下,经常换一下硅脂其实对散热的影响比什么抽风散热要好得多,当然你也可以改水冷,本人是试过的不过后来搬实验室水冷给拆了。 如果你比较担心散热可以用稍微弱一点的CPU,TDP同样35W的基本上问题就不大了。2、最好搞定的升级:扩展内存 470自带的小内存是2GBDDR3,主频1333MHz。我这里选择了直接上双通道DDR31600(4GBx2)。这里要声明一下,intel的CPU早就已经实现了内存控制器集成于CPU,因此不用担心HM65主板支持不支持1600的问题,你要担心的是CPU是否支持。 以我的为例,2670QM的官方参数是最高支持到1333MHz的,后来和一些大神交流之后发现intel官网标出的内存频率是推荐最高,其实可以兼容更高的,比如这款2670QM就能支持到1600MHz,当然更高的1866我也试过,不支持的(会降频到1600)3、最有用的升级:更换SSD 470没有预留ssd接口,所以要更换ssd就只有两个办法:一是直接用ssd替换主板上机械硬盘的位置;二是用光驱位硬盘,将ssd放到光驱位上。这里我选择方案1,因为470的光驱位是sata2的,会大大降低SSD的性能,之前我选择使用光驱位装个机械硬盘当数据盘,最近因为暴力拆装的问题,光驱位坏掉了(囧)所以那移动硬盘来用。 ssd不要选择太小,最少要128G吧,把系统、常用软件都放到ssd上去,我见了好多用32Gssd当系统然后把软件放到机械盘上的,除了开机快那么几秒基本上没什么意义。4、最无奈的升级:显卡超频 470带的破显卡6370M,基本上和核显HD3000一个水平,唯一的好处就是自己带了1GB显存......还有一个好处貌似各种播放器设置硬解方便一点,但是我这有2670QM的性能放在这直接强行软解也是无压力的。 6370M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超频,这里我选择了硬超频,直接刷bios来超频,由于我这块卡貌似质量不是很好,最高GPU超频到了900M,显存超频到950M,反正属于可有可无的性能提升,基本上最低画质玩玩上古卷轴什么的也凑合。5、最后不可能的升级:显示屏 470的显示屏是最瞎的,分辨率和颜色都让人无语,尤其是我主力电脑是macbook pro,看惯了视网膜屏再看470这渣渣屏幕简直是想杀人。但是遗憾的是470的屏幕是不能升级到1080p屏幕滴(排线不是高清的),我之前的解决方案是直接买个外置显示器,反正470有HDMI和VGA接口,固定使用的话直接设置外置屏幕Only,临时需要拿走的话直接拔线走人电脑会自动设置会原屏幕。另一个好处是等470挂了还可以直接用这个屏幕装个电脑,省下一个屏幕钱。 悲剧的是,毕业的时候屏幕被师妹看上了,然后就被赖走了...... 6、终极散热解决方案:水冷 470不管怎么改用的也是移动平台,发热比台式机少很多,所以可以直接去淘宝买一套3mm铜管,然后稍微退火一下贴着散热铜管走一圈,在风扇那里用改锥直接打两个洞出来(470的外壳真不结实),外头用一个USB小水泵连一个2L的大可乐瓶子就行了。470的发热能力想让整个瓶子的水都热起来怎么也要个四五个小时吧,如果一个瓶子解决不了那么就两个,这样全套下来都不到80块钱(因为省去了最贵的水风扇和散热器),如果像我这样桌子旁边就有不用的水龙头的,连usb水泵都可以省下来了。 水冷的效果还是非常恐怖的,基本上40度吧 7、关于蓝牙和wifi问题 470的wifi不带蓝牙这个有点坑,当然现在可以直接买个usb的蓝牙用,好在我这也不用蓝牙,理论上可以刷一下白名单然后用蓝牙wifi模块替换掉自带的无线网卡。 8、关于电池修正和续航问题 470的小电池去过关掉独显其实能支持挺久的,我刚买来的时候大概可以用3小时多一点,现在么基本上1小时左右吧。电池损耗没有办法,只能修正一下显示正常点,修正可以直接用联想自带的电源管理。当然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换电池,不过个人感觉没必要...... 额外说一下电源管理的问题,其实联想自带的能源之星还是挺好的,虽然性能有了部分下降(鲁大师降了几千分吧)但是发热降低了很多。 9、关于外置显卡 如果你真的闲着无聊非要用470玩大型游戏,可以选择pcie的外置显卡,这样直接把外置显示器接到外置显卡上性能还是非常给力的,楼主借过某土豪买的外置显卡底座和另一个土豪买的960,试了一下非常爽。不过强烈不建议这样玩,因为你完全可以把470卖了然后配一个台式机。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