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nnytoyholy funnytoyholy
关注数: 63 粉丝数: 278 发帖数: 1,669 关注贴吧数: 82
沈山线124岁生日快乐!(转自铁路大事记)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8月,关内外铁路关外段(关东铁路)中后所(今绥中)经锦州、沟帮子、大虎山至新民的铁路竣工,正线全长294.8公里,沟帮子至营口河北站(营口辽河北岸)的支线91.2公里。关东铁路于1894年开始由山海关向关外延展,受甲午战争影响,直至1897年6月,山海关至中后所段(长64公里)才正式通车。1897年6月,清廷将津卢铁路总局并入津榆铁路总局,改称关内外铁路总局,统筹关内外铁路建设运营,拟继续向关外展修关东铁路,只是因为沙俄已经攫取了东省铁路的修筑权,该路终点由吉林改为奉天城。但是由于清廷财力所限,展筑工程进展缓慢。1898年10月10日,中英正式签订《关内外铁路借款合同》,清政府向英国中英银公司借款1600万两白银,开始加快续修绥中至新民段。1899年10月铁路修到锦县,1899年底通到沟帮子。至1900年6月八国联军入侵时,已修至打虎山(今大虎山),同时修通了沟帮子至营口支线铁路。1900年6月“庚子事件”发生后,铁路不仅停工、遭到严重破坏并且被联军所占。1901年9月《辛丑条约》签订后,经反复交涉,联军至1902年10月才陆续将关内外铁路交还中国管理,于是关东铁路继续施工,1903年8月关东铁路修至新民。此时,至奉天的距离已不足60公里。
8月28日,目前CBA联赛还是在休赛期,因此这段时间相关的资 8月28日,目前CBA联赛还是在休赛期,因此这段时间相关的资讯不多。球迷们非常关心的辽宁队最近非常积极,主教练杨鸣已经开始带队备战新赛季。不久前辽宁队官微再次更新了一段视频,画面中球员训练状态都不错。 辽宁队球员被分成两边,后卫和小前锋在一个半场训练,球员们正在练习三分球投射,主教练杨鸣则在附近看着。场边的老帅蒋兴权是亮点,我们看到这位老人在场边督训,对于每个位置的球员都认真观察。蒋兴权的归来对于辽宁队有两大好处,首先经验丰富的他可以指导年轻的杨鸣,就像之前他在浙江队指导刘维伟一样。其次他善于发现年轻球员,这点可以为球队的未来提前规划。 还有我们发现一队的球员也开始归队训练了,比如高诗岩和丛明晨。之前辽宁队公布的视频一队球员只有郭旭、王化东、鄢守琪、刘雁宇,而现在高诗岩等人的归队让训练人数进一步增加。高诗岩在总决赛过后休息了一段时间,此前我们曾看到他回老家的照片,这家伙不改耍宝的一面,竟然在烧火。后来高诗岩又去旅游了一番,期间还和自己的好基友胡明轩同游。 这个视频的焦点是另外半场的六大内线训练,画面中我们看到助理教练吴乃群带着王化东、刘雁宇、张镇麟、孙锴琪、卢梓杰、吴昌泽。吴指导安排的训练动作是挡拆后顺下接球上篮,结果这几人都完成的不错。首先是孙锴琪,这家伙还秀了一把拉杆,但是吴乃群好像不太满意,可能觉得他的动作太花哨。随后是王化东、吴昌泽、刘雁宇,这三人动作都挺正规,吴乃群也比较满意。最后是新星张镇麟,结果他的动作最顺畅,因此受到吴指导的夸赞。 辽宁队接下来将继续训练备战,预计在9月份所有球员都会回归,到时候球队将开启大合练。CBA新赛季会在10月中旬开幕,因此留给辽宁队的备战时间并不是很多。
转发微博:攻击舰出现新战机,大量采用六代机技术,能直接呼叫歼20支援 近日,有网友拍摄到了一组075型两栖攻击舰搭载新型无人直升机的画面。从照片来看,此次075型两栖攻击舰的无人直升机在外形上十分小巧,与一旁的直18直升机模型相比,足足小了一圈。相关人士表示,虽然这款新战机看上去小巧,但是内部搭载了诸多先进的传感器设备,控制系统也采用了AI技术,这些都是六代机才具备的特征,由此可见这款无人直升机是大量采用了六代机技术,具备呼叫歼20战机支援或者直接与歼20战机联合作战的能力。 在多项世界领先技术的堆积下,这款无人直升机的性能是可以达到世界领先水准的。由于体积小,该无人机不但适用于航母,两栖攻击舰之类的大型战舰,就连排水量千吨级的056型护卫舰也能携带1~2架。对于近岸作战的056型护卫舰来说,这款无人直升机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航空作业不足的能力。以往,056型护卫舰只会在需要的时候,选择搭载直9直升机出海执行任务。直9直升机最大起飞重量小,能够搭载的设备不多,而且在没有机库的056型护卫舰上难以得到有效的后勤保障。另外,056型护卫舰空间有效,在搭载直9直升机时会显得相当局促,所以长期以来,我们都迫切需要一款能够取代直9直升机的新平台。 目前,取代直9直升机的机型主要是直18,直20直升机还未形成规模。这两款直升机各方面性能均强于直9,但是体积太大,绝大多数护卫舰和驱逐舰无法起降。但是,随着这款无人直升机的出现,这样的情况将会迎来大改善。首先,这款无人机在护卫舰和驱逐舰的机库中,单次可以携带2架。而一些双机库战舰,更是可以直接携带3~4架这样的无人直升机出海作业。 从照片来看,这款无人直升机除了装有先进的传感器系统外,还具备武器外挂的能力。以往,当机库战舰携带1架直9直升机出海作业时,每次都需要在"搜索"和"攻击"两种配置之间徘徊。轻型直9直升机在反潜搜索时,无法携带攻潜武器,携带攻潜武器的直9又不具备反潜搜索能力。现在,随着这款新无人机的出现,单艘战舰一次就能出动2架无人机前去反潜。如果在搜潜过程中发现异常,则能通过自身的卫星通讯系统和数据链呼叫陆基航空兵前来支援。 所以,针对这款新型无人直升机的诞生,对于中国海军来说,可以说是跨时代的进步。在这款无人机上,解放军也能大幅度实验六代机所需的AI技术,尤其是多通道操作和联合作战的可能,这些都是领先外军的重要一步。不过,目前还不确定的是,这款无人直升机未来是否具备与无人战斗机协同作战的能力。#国际军情#
木华黎墓考证 转自锦棂斋主人 距离锦州市区以北10公里的地方,有个村,叫葛王碑村。想必这个地名很多锦州人都知道。我小时候就听说过这个地名,我当时以为那里一定有个大王八驮着一块大石碑,所以叫葛王碑。但是后来我路过那一带,根本就没看到过什么石碑,所以这里为什么叫葛王碑,我也不清楚。再后来看他们村里的介绍,说当年成吉思汗手下大将木华黎被封为鲁国王,死后葬在这个村周围,所以这个村,就叫葛王碑村。 我起初以为这就是个乡野传说,是这个村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才这么说的,没啥根据。但后来看《大明一统志》《辽东志》还真有这方面的记载。 比如,在《大明一统志》第二十五卷,辽东都指挥使司.陵墓这个条目下面,就有这样的记载: 木华黎墓,在广宁左屯卫东北二十里。元翰林学士揭傒斯撰碑。 广宁左屯卫,正是锦州在明代的名字。东北二十里,那正是葛王碑村的方位。可见所谓葛王碑村有木华黎墓葬这个说法,至少在明代就有了,还真就不是近代赴会出来的说法。但是,木华黎被封为鲁国王,从来也没被封过葛王啊。我想,这大约是国王的讹误。国王碑,葛王碑,这发音是很接近的。所谓葛王很可能就是国王的讹误。 但是,有记载,有传说,还是木华黎这种级别的人物,想必这个坟头的规格小不了啊,但是在葛王碑附近,哪里有什么陵墓的遗迹呢?别说石碑,连半块古砖都找不到。所以对于这个传说的真实性,我还是存疑的。直到前两年的某一天,我再次路过该村附近,我无意间发现,在公路的东边,不远的地方有个小山包,从外形上看,十分的规则,左右对称。我知道一般要是在中原地区的大平原上,忽然出现这么一个突兀的山包,一定是古代贵族的陵墓封土堆,但是咱们这一片哪会有什么贵族。。。这个时候我忽然想到,这里不是正是在葛王碑附近吗?葛王碑不是有个木华黎墓的传说吗!回到家中,用卫星地图查找我白天看到的那个山包。果然,在葛王碑附近,一座小山的山脊上,确实有个平面呈正圆形的土堆,十分的规整,这显然不是天然形成的,这一定是人工修建的! 然后本人又去实地进行了一次“考察”(骑自行车到这个土堆周围转了一圈)距离越近,越能感觉到这个土丘一定是人工修建的,外观呈一个特别规则的锥形,绝对不可能是天然形成的,因为太突兀了,直观上那就是一个大坟包。走到跟前,我居然发现,这个大坟包的下面还有一块石碑!但上面的字让我大失所望:凌海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平顶山烽火台遗址。。。果真我猜对了,这不是天然形成的,是人工修建的,但这不是木华黎的坟墓,这是一座烽火台。 然而,你说他是烽火台,我又非常的疑惑。因为咱们辽宁这一片,明代的烽火台遗存非常多,本人就亲眼见过几个。我直觉上,总认为,那不是烽火台。因为作为明军的岗哨据点,烽火台的遗迹周围往往有大量的块石、砖头或者石灰的痕迹。因为无论是青砖垒砌的,还是夯土筑成的,你难免要用到块石、青砖、石灰这些材料。可是在这个所谓的平顶山烽火台周围找了一圈,我没发现这些材料,这就非常不合明代烽火台的特征。 那么会不会是汉代的烽燧遗址呢?其实,无论是明代还是汉代的烽火台,往往不是一个土台子那么简单。明代的烽火台多为辽东边墙的一部分,周围一般还会有边墙的遗迹,或者围墙的遗迹。就是说,哪怕不是边墙的附属,是在战略要地修建的独立烽火台,周围一定也要有围墙防护,也要有驻守兵士居住的房舍和生活区。我在边上又找了一圈,还是没有类似的遗迹。我只在这个烽火台的东南方向发现了一个圆形的土坑,还有一条“道路”将土坑与这个“烽火台”相连。从卫星图像上看,颇似是封土前祭祀用的某种遗迹。 烽火台前的圆形土坑,非常规则,周围有一圈碎石。这个土坑和烽火台之间还有一条碎石铺就的笔直的“道路”相连。这种布局,在辽宁地区的烽火台遗迹中并不常见。一般烽火台点燃烽火的土坑都在台顶,这个却在台下,实不可解。 第三,如果说这个土堆是个烽火台,那未免太大了。明代的烽火台或者敌台,小一点的,直径也就四五米,大的接近十米。而这个所谓的烽火台,修得跟小山一样,从地图上测量,直径有50米。这个烽火台也太大点了。最主要的是,我爬到这个烽火台的顶上,我没发现用来点火放烟的灶坑。 为什么文物部门要认定这个土丘是烽火台,依据是什么,我不得而知。但我也没任何证据能证明,这个位于葛王碑村周围的土丘就是传说中木华黎的墓。我怀疑这个土丘本身就是个坟包,但后来被明军当作烽火台加以利用也未可知。但这都需要勘探调查提供证据,这就不是我这种小百姓能力之内的事儿了。我只能把我的发现写下来,至于真相到底如何,就留给有关部门,专业人士去讨论吧。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