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剑低语
LiangXngmngr
空着也是空着,不如随便填个“自闭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患者”当简介,虽然没有诊断证明,但是被喷了就拿这个当借口。计划通!
关注数: 3
粉丝数: 425
发帖数: 16,966
关注贴吧数: 17
2023年全国教育统计的关键数据 1.2016-2017年全面二孩的婴儿潮涌入小学。小学招生1877.88万人,同比增加176.5万人; 2.初中生源稳定,招生1754.63万人,同比增加23.25万人,但未达峰。预计2012年婴儿潮首个顶峰的孩子将在2024-2025年入学,2024-2025年初中新生将超过1800万; 3.普高招生967.8万人再创历史新高,约59.32%初中毕业生可升入普高,中职招生454.04万人,普职比2.13:1; 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60.2%,普通本专科招生1042.22万人,本专比0.88:1; 5.研究生教育逐渐大众化,招生130.17万人,其中博士15.33万人,硕士114.84万人; 6.特殊教育招生15.5万人; 7.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1.1%,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在园幼儿4092.98万人,同比减少534.6万人,连续两年减少。
2月PMI重要分项走势 一楼为新订单。
加大力度发展机器人产业已经刻不容缓了 很明显,国内汽车业已经很卷了,2023年国内市场大约2600万辆(自产2500万进口几十万),极限也就3000万辆。汽车出海也很难,中东不缺油,富有国家必定要求在当地建整车厂与配套厂,穷国发电供电都难,买得起车的人也不多,2023年出口大约500万辆,未来的极限估计就出口800万辆海外生产400万辆。 光伏同理,这几年产能扩大了几倍,现有产能已大幅溢出,以硅片为例隆基和中环两家就能满足需求了。加上调峰储能跟不上发电进度,未来三年必定一堆中小厂倒闭以出清产能。海风和光热则因为调峰问题前景依旧可观。 2020-2022年这一波新能源大爆发已步入尾声。 元宇宙比较难。以前我也认为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爆发,线下旅行娱乐等等都会像线下零售业一样逐渐萧条。2023年的实情告诉我,为了保就业,暂时要用“出门经济”收割消费者,暂时不会大力发展元宇宙,甚至连一度繁荣的线上办公都倒退了。 但是呢,我个人认为服务业脱实向虚是历史的大趋势,所以技术和人才储备是有必要的。 储备的路径其实就两条:AI和机器人。 AI这块我国和老美的差距非常大,单就算力都不是一个级别的,英伟达深耕AI20年,阿斯麦二代EUV都交付了国内还没动静,中芯对DUV的应用水平也不如英特尔(英特尔可以用DUV做13代酷睿),只能相信后人的智慧。而且因为国内半导体企业的市场不如美企,研发资金也就跟不上,有差距越拉越大的风险。 机器人这块国内拥有巨大的工业和应急应用市场,研发资金就能跟上,应该着重发展。优先发展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逐渐向服务机器人大力拓展。工业机器人是基础,服务机器人是未来。
五经普分省分行业瞎猜版预测 整合了各行业2021-2023年分省关键数据,赋予一定权重计算得出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与公共设施业、居民服务与修理业等由于缺数据直接用常住人口。再根据文旅部的2023年星级饭店住宿情况略微上调了部分省份三产。 本预测注重限上单位数据,放大了不同省份的差距,仅供参考。
21世纪第二个十年各行业发展情况 只有七个二级行业有每年的实际增速,教育卫生我自定了个实际增速,别的就不知道怎么弄了。 凑合看 分行业就业人口摘自七普10%抽样调查。
综合就业人口、规工营收、建筑业总包产值等计算得出的根据各地服务人口数、教职工数、卫生人员数给了保底三产增加值后调整了一下。 两翼规工营收占比原来不足10%
部分省份2024年财政对比 河南只看见省本级,跳过。 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四川增长6.9%,山东增长3.7%,四川实现了对山东的超越。 不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四川较山东还有较大差距。转移支付上四川6861亿(+5.7%),山东3941亿(+6.3%)。 支出项目上看,四川农林水和交通支出较多,山东教育支出较多。 ———— 2024年预算,四川预计税收与非税均实现增长,山东则倚重税收增长。 四川加大对教育、城乡社区建设、交通运输的投入,山东则保持平稳运行。
最近最好不要碰基建股 2023年虽然公布的固投是正增长的,但我去统计局官网查了一下,2023年新开工项目投资只有6个省份是正增长的,而且几个经济大省都是负的,也就是说2023年的基建股财报很大一部分是在做以前未竣工的项目在支撑。 而且化债论现在炒得越来越火了,贵州、云南已经连续两年CT债净融资为负,辽吉黑和甘青也出现了CT债净融资为负的现象,重庆的2024年预算里我看了一下专项债提前批新增限额也大幅缩水了。国铁也没有了几年前一年一万公里新线的魄力2024年目标居然是投产新线1000公里以上。
渝中和江北还是市里的亲儿子 2024年各区县人均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支付(不含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预算草案,渝中以3813元高居主城十一区首位。大渡口、九龙坡与巴南不足1000元,江北和北碚则在2000元及以上。 非主城区均在1000元以上,其中万州、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大足、璧山、铜梁、潼南、荣昌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主城新区人均补助仅高于中心城区242元,体现了近年来中心城区对周边区县产业辐射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四个直辖市2024年预算 可以看出: 1.科技、教育这些关乎未来的项目,各地均愿意加大投入。北上的科技和教育断崖式领先于津渝,经费都不是一个级别的。 2.农林水增大投入比城乡社区更受重视。这两项经费关系着非交通的基建投入,北上也是领先很多。重庆农村面积广大,需要的资金很多。 3.上海预计的增值税增速最高,天津预计非税收入负增,重庆则盘活资产增加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北京比较中庸,各地增收手段并不一致。 4.北上都预计卖地收入负增,津渝则预计卖地收入增长。
2024年一季度GDP预计环比增长0.8% 一季度GDP预计环比增长0.8%,同比增长4.0%。 要达到中科院预测中心的一季度同比5.0%是不现实的,因为需要1.8%的环比增速,2023年一季度才2.1%,2024年一季度1.8%可能性不高。 历年一季度环比增速都不高的,2021年和2022年都是0.6%,2023年特殊也只有2.1%,即使是这个0.8%的预估我个人也认为是偏高的。 —————— 二季度GDP预计环比增长1.2%,同比增长4.6%;这个1.4%是参考的2021年二季度保持景气的1.4%,2023年二季度再度转弱的0.6%我没采用 —————— 三季度GDP预计环比增长1.4%,同比增长4.5%;这个是参考2023年三季度再度加大刺激力度得到1.5%增速,适当下修一点得出的。 —————— 四季度GDP预计环比增长1.1%,同比增长4.6%;参考的2023年四季度的1.0%,2019年四季度的1.2%。 —————— 仍维持名义GDP133万亿左右的预测(126.05×1.044×1.01),全年增长4.4%,不变价GDP增长约0.12个2008年,现价GDP增长约6.9万亿元。 —————— 中科院预测中心预测的四个季度环比增速分别为1.8%、0.9%、1.7%、0.9%
2023年各地劳动生产率 事实上,一切GDP都是劳动产生的(劳动价值论),三千米深的金矿也是勘探、生产开采设备、挖掘、提炼后才具备价值。不工作只消费的,也是消费的其它劳动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GDP仍旧是劳动者劳动产生的。 人懒,只计算了20-59岁就业人口,并作为分母。 令人惊讶的是,只有北京达到了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拥有10%就业人口的广东只略微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连续三年回调后A股非银大盘股估值终于和美股差不多了 如图,美股市值101-500的股平均PE在16倍左右,A股沪深300的278只非银股平均PE也在16倍左右。由于阿里业绩大幅下滑,目前恒生科技的PE也在16-17倍。 所以目前来看,A股大盘股的估值是合理的
甘肃省2024年财政预算 甘肃西扼河西走廊,东有长庆油田,理论上发展潜力应该挺不错的 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 1.税收收入212亿; 2.非税收入86亿; 3.上级返还133亿; 4.一般性转移支付2513亿; 5.专项转移支付96亿; 6.上解收入扣除-43.84亿; 7.从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5亿; 8.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5亿; 9.其它地区援助13.179亿; 10.新增一般债105亿
在昨日的基础上修订了一下 严格来说是第三版了,第一版是2022年9月的但找不到了,2023年6月的是第二版。 昨日的初稿作废。 每版预测编制原因: 1.2022年9月版是根据第六第七次人口普查编制,并对主城区有1700万人口的说法予以初步否定。 2.2023年6月版是实地观察评估,以及结合交通部城市交通数据、各区县七普20-34岁女性人口数、七普分年龄分性别人口数、七普分年龄生育率和分年龄分性别死亡率,对第一版进行修正。 3.2024年2月版是由2023年重庆人口意外净流出,结合各区县5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历年城乡人口数及变化、各区县六普与七普20-34岁女性人口数占全市比例变化、各区县2023年新建商品房销售数据、2021-2023年各区县市级产业园区基建投资数据、2021-2022年各区县中小学生师比等数据,对第二版再次修订。
逐项分析重庆2023年财政情况 收入大幅增长: 1.国内增值税598.18亿,增长51.8%; 2.企业所得税215.98亿,增长-12.3%; 3.个人所得税80.53亿,增长0.9%; 4.资源税15.37亿,增长20.7%; 5.城市维护建设税94.09亿,增长7.1%; 6.房产税104.5亿,增长11.3%; 7.印花税39.62亿,增长13.9%; 8.城镇土地使用税91.79亿,增长12.6%; 9.土地增值税77.93亿,增长-10.2%; 10.契税103.18亿,增长6%; 11.耕地占用税28.16亿,增长1.7%; 12.车船税19.51亿,增长5.8%; 13.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618.15亿,增长25.3%; 14.罚没收入57.53亿,增长22.4%; 15.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74.42亿,增长3.8%; 16.政府住房基金收入43.89亿,增长-10.6%
2024年更新版 在半年前的基础上小修小补。
老龄化严重的地区其实养老金都不太高 如图,在沾了现收现付制的光的情况下,仍有很多省份人均职工养老金支付不到人均缴费的2倍,但也有不少地区可以达到3倍以上。 这也是为什么上面要求养老金也要转移支付,不同地区养老金水平差异太大了。
过年在公司值班 一个人无聊,吧友们有陪我一起看股票的吗?
周四外资的持股动向 二楼开更。
一月金融数据观察 1.M1-M2剪刀差收窄。2024年1月M1增速5.9%,M2增速8.7%,增速差收窄至-2.8;2023年1月M1增速6.7%,M2增速12.9%,增速差-5.9。准货币增速放缓,这是好消息,资金沉淀不流通的速率放缓了。 2.贷款和社融超预期。2024年1月新增贷款4.92万亿,新增社融6.5万亿。而之前券商和固收预测的新增贷款在4.5万亿左右,新增社融在6.2万亿左右,均超预期。具体来看外币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都出现了同比多增,预计进口和投资能短期加速。 3.住户存款同比大幅少增。2024年1月住户存款增加2.53万亿,较2022年1月的5.4万亿和2023年1月的6.17万亿大幅减少。但值得注意的是同样是二月过年的2021年1月1.46万亿,2月3.23万亿。所以2024年年初的住户存款年终奖效应可能也是因为2月过年所以局部推迟。 4.非金融企业存款同比多增近1.9万亿。与3类似,主要受年终奖效应滞后影响,大量企业存款还未转为住户存款。 5.外币存款同比少增。 6.同业拆借利率上升,流动性不够宽松。
2024年能不能复刻2023年的经济大增 2023年在“city walk”、“都市特种兵”、“羊群式旅行”、“仪式感”、“悦己主义”、“直播流量-电商转化”、“黄金热”等消费概念的引领下,城镇居民对GDP增长的贡献超过六成,创多年新高。住户短期消费贷款也出现大幅增长,住户存款增速高位回落。 这个趋势在2024年能继续保持吗?如果消费继续扛起经济增长的大旗,确实能极大减轻固投的压力,利于地方化债。
一月物价录得温和上涨 不过由于今年2月过年,所以食品烟酒发力较晚。 服务业价格涨幅较大。 PPI符合预期,CPI略微低于预期。
节后会不会低开低走? 本轮行情回顾: 周五预演行情,近百亿资金借道ETF抄底沪深300; 周一上午力保中证100(超大盘)护指数,下午两百多亿资金借道ETF抄底中证500和中证1000; 周二上午创业板50和港股率先发力上涨,下午权重股回落,科创100、中证500和中证1000继续爆拉,超百亿资金借道ETF追涨中证1000; 周三科创100领涨,中证500和中证1000的99%个股上涨,大盘股和小盘股相对低迷,港股高开低走; 周四中证500和创业板冲高回落,权重股资金出逃,中证2000大涨,超2000股涨幅超7%,港股低开低走; 目前大中小盘都轮动过了,中证800的行情感觉告一段落了,股价1.5元以上的小微盘可能还有一定补涨。
可观测的大资金 可观测的部分,其实就百亿级。
还是中盘股猛 前天中证500etf成交百亿之后,昨天中证500涨496跌4,今天涨494跌6,上涨比例99%,涨幅也是连续两日宽基第一。
不知不觉地 科创100已经反弹18个点了,科创的中盘会不会是反弹主力。
有资金下午进来了 500etf和1000etf都放巨量了
不错不错。 上午还暴跌呢,下午拉的都是我持有的,13:20居然翻红了
2023年东北和西部发展都很快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第一被西藏拿下,录得31.7%;吉林位列第二,26.3%;重庆第三,16%。 第四的青海(15.9%),第五的新疆(15.3%),第六的四川(13.3%)都在西部。 内蒙(9.2%)、云南(10.3%)、贵州(10%)、黑龙江(8.2%)、甘肃(10.6%)、宁夏(9.2%)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得益于收入的高增长,内蒙青海宁夏债务率都下降了约10个百分点。
部分省份2024年预算 1.江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330亿(+4%),支出16285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8777亿,支出9800亿。
分享贴子
年底超预期大增完成全年目标 2023年12月单月,重庆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0.9亿,同比增长28.4%,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687.9亿,同比增长59.5%。 从全年来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初预算2280亿,实际2441亿,超额完成7.06%;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年初预算1827亿,实际1879亿,超额完成2.85%;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87亿,增长88.1%;社保基金预算收入2635亿,增长1.1%。 支出方面,社保就业支出1093.7亿,增长6.9%,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以上;教育支出856亿,增长4.1%,卫生健康支出493.4亿,增长1.8%;农林水支出415.7亿,增长5.5%。民生支出较大。 —————— 2023年还本付息支出1899亿,其中还本1536亿,付息363亿。新增债券1469亿,用于科教文卫247亿,用于交通基建203亿,用于农林水78亿。一般债务限额3738亿,余额3714亿;专项债务限额8549亿,余额8544亿。 —————— 转移收入: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央补助2569亿,市级补助区县1778亿。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中央补助105亿,市级补助区县883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中央补助1亿,调出到一般公共预算149亿。财政补助社保基金预算683亿。
过去四年个税增长42.2% 虽然2023年个税略低于2022年,但仍旧比2019年增长了42%,同期国内增值税微增11.2%,企业所得税微增10.2%,车辆购置税减少23.4%,个税大幅增长有力地支撑了可用财力的增长。另一方面个税的增长也体现了居民收入增加。 ———————— 支出方面,教育支出增长18.5%,社保就业支出增长35.8%,卫生健康支出增长34.4%,成为支出的三驾马车,民生投入大幅增加。节能环保、城乡社区、农林水和交通运输支出止跌回升,科技支出加速。
买买买,红周四黑周...... 先救香港
一个积极的地方 1963-1991年婴儿潮的人逐渐步入60+年龄,准老年人(50-59岁)数量冲高回落,艰苦行业将迎来工资上涨潮。
北向就一个在大举买入 中银香港是gjd在买吧每天几十亿的买。
抄底了抄底了.jpg 底部又被买走了
2023年数据已更完 如图,分月数据,12月七省份面积同比增长。
市场还是太缺钱了 特别是港股,恒生科技周五下午跌破15倍PE了,2023年五月底还有24倍PE呢,2022年10月底更是36倍PE。 好想融资7.4万亿港币把恒科买下来。
七省2023年CT债净偿还 截至2023年末,全国CT债余额159622亿元,实现净融资达1.35万亿元。 其中辽宁、吉林、黑龙江、贵州、云南、甘肃、青海七省CT债净融资为负,内蒙古自治区净融资仅1亿元: 贵州省连续两年净融资为负,2023年仅发行367.14亿(-19.97%),偿还777.92亿(+12.5%),净融资-411亿。存续债务2624亿。 甘肃省2023年净融资-153.92亿。 云南省连续两年净融资为负,2023年净融资-136.5亿,存续债务1857亿。 黑龙江省净融资-101.94亿,存续债仅246亿。 吉林省净融资-93.6亿。 辽宁省净融资-87.94亿。 青海省净融资-26亿。
过去两年九个主要工业国CPI累计涨幅 如图。
南向资金已经浮亏超5600亿港币了 累计净买入2.91万亿港币,持仓市值才2.349万亿港币,浮亏19.24% 不得不说南向资金投资水平很高,恒指都腰斩了南向资金浮亏还不到两成
分享贴子
重庆详细数据 已知的部分是这样。 人均GDP94472元,人均社零约47321元,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约7512元,人均住户存款约9万元,居民杠杆率73-74%。
又是打折的一天 哎
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呀 2022年统招的新生接近1200万人(专科593万,本科476万,研究生124万),其中本科新生女生接近300万人,占比提升至63%。
抠掉IPO那几千亿,过去一年多市值缩水6万多亿 我记得前七月市值好像还增长了,应该是8月以后跌没的。
分行业增长情况 服务业部分行业取得10%以上增速
今天会复刻先救港股吗 虽然恒科昨天暴跌五个点但今天微红,中环已经涨停,绿能和通威也大涨,新能源能不能扛起救市大旗
为什么不买上涨的个股,是因为不喜欢吗? 如图。
第一次见指数股不到一元的 恒生科技的成份股商汤已经0.95HKD了,折合CNH0.874。
生猪出栏量仍未刷新历史最高记录 2023年生猪出栏72662万头,仍旧比2014年的73510万头少。 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量都在减少,预计2024年生猪出栏量少于2023年。
观日经ETF 为什么溢价2-5个点的没人买,溢价18个点的都在疯抢呢
医药生物离触底还有多远呢? 疫情三年医院住院人数不增反降,医院收入都下滑了。而2023年全民卫生习惯倒退,门诊和住院人数均创历史新高,医院收入大幅增长,医药企业按说销量不应该很好,营收增长吗?怎么跌得和新能源似的。
2024年1月末住户存款将突破140万亿 2023年住户存款增量16.67万亿,已接近138万亿,较2022年增量的17.9万亿略有减少,但仍为历史第二高数据。 每年一月得益于年终奖因素,住户存款都会暴增,如2022年1月环比增加5.4万亿,2023年1月环比增加6.17万亿。所以预计2024年1月住户存款将突破140万亿,约为A股流通市值的2.215倍。 商品住宅2005年1月至2023年11月累计销售额148.9万亿,储蓄追上地产成为居民第一大投资方向已是时间问题。
IPO制度改革 IPO该改一改了: 1.新股发行由一个交易日一次改成一个月一次; 2.新股在每月第二周第一个交易日集中申购,当周收盘后公布中签情况; 3.新股在每月第三周第一个交易日集中缴费; 4.新股在次月第一个交易日集中上市; 5.新股上市20个交易日内破发,须保荐机构和原始股股东以1:2的出资比例无限制回购; 6.新股上市三年内跌破发行价的70%,原始股东须无限制回购; 7.A/H股市净率在0.8以下的,每年应拿出不低于上一年度净利润的30%用于回购注销; 8.A/H股市净率在0.6以下的,控股股东应每个交易日增持控股股东以外的流通股的1‰; 9.减半/免征股息税不再面向年度股息高于12万元的纳税人,减少为避税而上市的公司和持有大额股息而躺平的潜在劳动者; 10.鼓励控股股东收购流通股,进行私有化退市。
工业不动产reits价格年初回调 个别不动产基金跌停。 据悉嘉实京东武汉项目2024年租金下滑13.16%,引发开年大跌。
离2020年的缺口2855不远了 还有22个点,不到1%,三年半之约,逢缺必补
自从玩了大A,都消费降级了 作为垃圾食品爱好者,2022年还每周都去金拱门汉堡王开封菜坐坐,2023年还能去享多味华莱士坐坐,现在已经网购半成品自己做了,连喷射战士都去不起了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