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剑低语
LiangXngmngr
空着也是空着,不如随便填个“自闭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患者”当简介,虽然没有诊断证明,但是被喷了就拿这个当借口。计划通!
关注数: 3
粉丝数: 425
发帖数: 16,966
关注贴吧数: 17
其实应该鼓励有钱人移民海外 富裕人群的生育率是稳定的,随着国内出生率不断下降,原富裕人群的后代占人口比例会越来越高,工资性收入(不含高层工资薪金)占国民总收入的比例不断降低,劳动人民的负担会越来越大,社会内卷程度不断加重。 这种情况下,应该鼓励有钱人积极前往国外留学和留居,像大航海时代的欧洲人前往新大陆一样,输出内卷。
八人普至十人普各省预测 精确到10万人。
2023年农民工月收入提高165元 跨省人数减少340万,中位数年龄提高至43.1岁。
西油的保研率会不会大幅提高? 一直以来西油的短板都在保研率这块,虽然本科教育水平和硕博士点数量都不错,但保研率一直涨得比较慢,我记得我那届才3%保研率,全专业就四名女生保上了。末流211石河子和川农的保研率都已经10%以上了,西北师范(15.82%)、西安理工(6.43%)、西安建筑(6.47%)、西南科技(5.78%)等西部四非强校保研率也比西油高,吧u们最喜欢吐槽的成理(7.26%)保研率也超过西油(5.57%)一个百分点以上。 现在这个行情大部分专业本科毕业也找不到啥好工作,考研除了农学别的也越来越卷了。比较厉害的学校像清华24届保研率都76%了,除了出国和进编的基本都保了。所以西油提保研率非常重要。 看了下今年部里的会议,以及一些副部级学校的相关言论,现在上面对理工科非常重视,仅次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工科独尊时期,要扩大理工科人才培养规模,那必然理工科研究生规模会大幅增长,西油工科比例在60%以上,按说是能拿到大量保研名额的。
本子开始干预汇率了 最近日元跌太快,今天收盘应该在160以下,后续仍不好说。
1-3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4.3% 分行业来看: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33.5%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7.5%(煤企利润转移到电企)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3.8% 石油、煤炭及其它燃料加工业亏损35.6亿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3.5%(原油还是太贵了) 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2%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103.8%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亏损213.6亿(说明铁矿还是太贵)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14.9%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57.2% 金属制品业增长6.7% 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7.9% 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7.2% 汽车制造业增长32%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它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45.8%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6.9% 计算机通信和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82.5% 医药制造业增长-2.7% 有增有减,不同行业感知不同。
技术兵种部分兵源分布图 如图所示,山东位列第一,南方湖南居首。
提振出生人口的可行性方案 共2个,其中第二个属于相信后人的智慧,将育儿成本转嫁给被育的儿。 二楼开更。
其实要保就业非常容易 控制工时,把平均周工作时间从49小时压减到42小时,就能多出3000万个工作岗位。虽然这一过程会因为劣币被淘汰,落后产能出清,减少约1000万个岗位,但仍旧净增加了2000万个岗位。
一季度新增专项债余额留足空间 一季度全国新增专项债余额约6400亿,剩余额度约32600亿,为后三个季度留足发力空间。 一季度山东新增专项债余额1118亿位居全国第一,广东1011亿排第二,浙江769亿排第三,经济大省充分发挥稳经济作用。 部分省份如山西、上海、云南、西藏、宁夏专项债净融资为负,降低负债率。其中上海专项债余额5001亿,较年初减少156亿。
各区县用脚投票榜 二楼开更
冷门数据,一季度非税收入大增10% 如图,一季度非税收入增长了10.1%
创业板坏事做绝 还没回本又下去了
现在的人还是更喜欢人均公共资源高的地方 3月单月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只有京津沪正增长,一季度更是只有北京正增长;时隔多年,天津再次拿下省级区域人均销售面积第一的位置。 很明显了,京沪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仅次于西藏,天津也不低,三地中小学生师比、每千人执业医师数注册护士数都是大幅领先的,高购买力人群在向人均公共资源量高的地方转移。
越来越不喜欢红利股了 一直在降息,银行业绩普遍差,资产规模大涨但利息净收入普遍负增,靠降本增效拿员工的钱补贴股东;提高分红比例也不行,利润上不去,现有分红率下一级核心资本率还在缓慢下降,如果一直降息不排除后续银行降低股利支付率以防范金融风险。 其它红利股也一样,股利支付率普遍在60-90%,已基本没有提升空间,经过一年半大涨后红利股现有股息率都下来了。业绩嘛红利股也很稳定没有成长空间。 不过现在资产荒,大量准货币也不知道该买什么
如何评价油专现在生源比十年前进步特别大 楼主无聊的时候偷偷看了看,油专非石工院的生源情况: 2013年油专最低分在山东能到理科8.6万名文科5.2万名合计13.8万名,在重庆理科5.2万名,在四川理科9.3万名,在河北理科5.3万; 2023年油专在山东通排计科院挤进前3万,外语院挤进前6万,前进了56%;在重庆物理类计科院和电信院都进前2万了,化工和土测院也在2.7万,前进了48%;在四川理科最低也3.2万,前进了65%;在河北物理类(不含市场营销)4.1万,前进了23%,市场营销5.8万。 看了下楼主15年位次放23年大部分专业都去不了了,以前不少专业还挂在二本上呢。
新四大天坑统计出来了 根据2023年重庆市分专业录取结果统计,对206所高校历史类录取最低分专业和615所高校物理类录取最低分专业进行统计得出本文结论。 新四大天坑为:管理学(不含财会)、外国语言文学、建筑类+土木类、环境类。
重庆地区高校调整脑洞 仅个人设想,和之前合并行政区划一样。
产业布局优化脑洞 纯个人观点。 1.渝中空心化。渝中半岛的交通过于反人类,拆迁成本也高,三大支柱产业为商贸、医疗和教育。除保留旅游商贸外其余产业逐渐外迁。 朝天门附近逐渐恢复码头设施用于观光。 重医附二院渝中医院迁往南岸,与江南医院合并。 重庆中医院道门口院区予以保留方便半岛就医。 重医附儿童医院渝中院区迁往高新区西城大道,与两江院区一北一西遥相呼应。 重庆第四人民医院予以保留,方便两路口一带就医需求。 重庆第三人民医院东迁垫江,作为垫江融入都市区的奖励。 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南迁跳蹬,服务九龙坡巴南大渡口江津地区。 重医袁家岗校区西迁回龙坝,将医学教育资源集中在回龙坝-黛山大道一线,两校三区教育资源互通。 重医附一院予以保留,服务大杨石地区。 重医附一院虎头岩院区迁往璧山挨着吧主家。 巴蜀中学及巴蜀小学西迁含谷。 求精中学及重庆人民小学北迁复兴。 人和小学南迁界石。 重交大坪校区予以撤销。 重庆电气科学研究院迁往高新区科学城大道。 重庆三峡博物馆东迁万州。 新增空置区全部转为商服用地或停车场。
I have a plan 等六月份学弟学妹们来咨询的时候,如果是男生就忽悠他们去长理西邮桂电中石油克拉玛依,显得我们客观公正;如果是女生就忽悠她们进来学土木地质社工经管非会计,帮助学校的天坑专业分数别太低
大足线改道设想 1.取消原璧山-大足的S3线以及原铁路西环线; 2.延长S2线,新增铜梁西站-小林站-大足石刻站(与高铁站联通)-大足站; 3.延长S4线,新增三教站-龙水湖站-石马站-大足站; 4.S1线贯通后修建合川铜梁联络线。 新的西环线就有了,总里程也大大减少
重庆支出法GDP 只有2021年及以前的。 货物及服务贸易净流出,即国内贸易逆差大于国际贸易顺差。 固定资产形成占GDP比重超过50%,对投资的依赖还是比较大。 政府消费占全国比例较低,科教文卫投入可能有所不足。 乡村居民消费占全国比例较低,和城市化率较高有关。
高校布局调整脑洞2.0版本 1.0版本夭折,2.0版本出炉。 胡写的,看个乐。
山河四省只有三个 山西虽然没有985,只有一个211加一个第二轮进了双一流的山西大学,但其实无论是42所录取率(985+云新郑)还是147所(双一流)录取率山西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4月脑洞贴预告 1.已完成安徽省、河南省、湖南省、贵州省分区县人口收集以及分区县地图收集,对县城、关键集镇、交通线路完成标注,行政区划调整脑洞即将更新。加上已发布的10个省,本系列1.0版本预计在中元节前完成不少于27省的更新。
各省2023年出生人口 按出生率由高到低排序。 较上年增长的省份: 海南9.6万,云南38.5万。其中海南出生人口回升0.8万,云南出生人口回升0.3万。 较上年减少的省份: 贵州41.1万,青海5.5万,广东103万,广西40.6万,甘肃19.1万,河南69.5万,陕西27万,福建28.5万,江西29.5万,安徽39.5万,四川52.9万,山东61万,山西21.3万,湖南39.5万,浙江38.3万,北京12.3万,河北41万,重庆17.9万,湖北32万,内蒙古12万,江苏40.9万,天津6.4万,辽宁17万,上海9.8万,吉林8.8万。其中山东出生人口减少7.2万,河北和安徽出生人口减少4.3万;吉林出生人口下降13.3%,青海出生人口下降12.7%,山东出生人口下降10.6%。 数据不详: 黑龙江、新疆、宁夏、西藏。
铜梁财政对土地依赖有点高 2023年铜梁土地出让收入68.9亿(同比下降2.6%);江津土地出让收入28.7654亿(同比下降32.5%);璧山土地出让收入51.37亿(同比下降17.6%);合川土地出让收入35.1286亿(同比下降15.7%);潼南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7.9071亿(同比增长3%,土地出让收入不详);永川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50.2亿(同比下降14.3%,土地出让收入不详);大足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52.8944亿(同比增长14.3%,土地出让收入不详)。
全国高等院校布局调整脑洞 继各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调整脑洞后开的新系列,仿照1953年完成。下一个系列是什么还没想好。 反正能祸害的尽量祸害了。
全国高等教育调整脑洞 内容较多,二楼开始更新
欧元连续三周贬值推动美元指数重回105 欧元在美元指数的比重超过五成,欧元的汇率波动对美元指数影响极大,做空欧元是做多美元最为便利的途径之一。 而欧元从3月13日收盘的1:1.0947贬值到1:1.0731,使得美元顶着对手盘黄金大涨的压力不贬反升。 目前市场预期欧洲央行将在2024年降息100个基点(从4%到3%),高于美联储的降息75个基点(从5.25%到4.5%),加大欧美息差,欧元有贬值预期。当前欧元汇率已基本消化了6月降息25个基点的预期,或出现短线支撑。
原创指标一个 衡量工业化程度的指标,未命名。 规上工业企业指年营收2000万以上的采掘业、制造业、水热电气生产和供应业。 本指标=2024年1-2月累计平均用工人数/(2022年末卫生人员数+2022年末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学校教职工数)。 本指标可以粗略观察出当地就业的工业化程度。 北京相对特殊,北京从00年代开始主动去工业化,已转型成为服务业为主的城市,故而该指标偏低。 天津及东南沿海制造业规模庞大,故而本指标较高。 海南和西藏没有工业化,故而本指标偏低。 云贵甘工业不发达,本指标也相对较低。
湖北省行政区划调整设想 第八个了,附带重庆市调整设想
各省中上211升学率 院校名单选取自42所一流高校+国科大、北邮、西电、南航、北交、法大,外院和上科南科没找到数据,国防科大、两财一贸忘了统计,下次扩容到147所双一流再说吧,北京电子其实我也想加上。 仍旧不含中外合作、艺体、保送、强基、护理等等。
江苏行政区划调整设想 最终还是没和安徽做一起 但是考虑了长江口水文变化后,我把崇明给南通了。
24年一季度已出数据汇总 仅个人搜集的数据与观点,不作参考。 二楼开更。
一张表看懂各省债务压力 各省债务率各有不同,西藏债务率最低,青海凭自身收入偿债难度最大。
近几年各省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支付收入情况 单位亿元。
1-2月各省商品住宅销售面积 北京、海南、西藏同比增长。
各省上国内12所顶尖高校的难度 选取的C9加人航科。 只包含普通统招计划、国家专项、民族班、预科、浙江三一和复旦上交在沪综评,没有加艺体和中外合作,清美艺体数据不好找,强基和保送每年变化太大数据不好找。计算比例时剔除了护理学。 山西超预期,难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普通计划甚至持平河北,不符合“山河四省”的宣传。 没统计西藏,人数太少。
今天的面好便宜 买挂面才五块九一公斤
管中窥豹,1-2月经济数据研究 本帖仅为个人观点,不承担任何责任。 ———— 1.1月净出口数据受服贸逆差扩大拖累,显得中规中矩。 按外汇局口径,1月货贸出口20224亿,同比增长21.4%,货贸进口16094亿,同比增长20.8%,货贸顺差小幅增加;服贸出口2178亿,同比增长23.3%,服贸进口3848亿,同比增长38.2%;货物和服务净出口2460亿,同比增加137亿,较2019年(19年也是二月过年)同月增加879亿。
山东行政区划调整脑洞 第七个了 往期回顾
已经祸害了6个了 打算今天抽空再出两个,出哪个好呢?
当前我国汇率波动的好处与坏处 二楼开更
四川省行政区划调整脑洞 第六贴,重庆、河北、山西、陕西、福建、四川已更新。 重庆市合并为16县 河北省合并为10市62县 山西省合并为7市33县 陕西省合并为7市39县 福建省合并为5市27县 四川省合并为9市州65县 江西、甘肃、山东、河南、辽宁编订中。
福州区划调整脑洞 这是本系列继重庆、河北、山西、陕西之后的第五贴。
陕西行政区划调整设想 如图所示。 已更新河北、重庆、山西、陕西。
山西省合并区划设想 个人设想,尽力让所有县都做到80万以上人口,提高县城实力 河北、重庆已出,河北合并成62个县级,重庆合并成16个县级,这是第三个了,山西合并成33个县级。
调整脑洞第二版 接受吧友指导意见,主城由四个区增至五个,非主城从十二个缩至十一个。
河北行政区划调整脑洞 精简了一下,缩成62个县级行政区,取消秦皇岛市。
合并县级单位设想 38个区县太多了,给合并成11市辖区4县级市1自治县,与京津沪数量相接近。部分新县城虽然在荒郊野外,但紧邻机场、高速互通、火车站等交通要地,以方便扩大管辖范围。 并建立对口帮扶,由原主城区及璧山江津等融城地区对其它地区建立帮扶关系。 纯属个人设想,如有雷同,勿对号入座。
00后的彩礼可能比我们90后还高很多 虽然从初中在校生性别比来看,实际的性别比没有当年的新生儿性别比那么夸张,但00后的性别比也是比90后更加悬殊的,因为很多地方00年代才有设备查胎儿性别。 当然,现在的人口跨区域流动也比曾经更剧烈,高彩礼地区过剩的男性会大幅流向低彩礼地区(如鄂东男性去鄂西倒插门),逐渐拉平全国彩礼均价,预计萍乡彩礼守不住3.9万红线,五年内上涨到江西均价的60%以上。
2022年全国只有3个省份博士新生过万 2022年全国博士新生138951人,2023年超过15万人(按惯例今年底出分省或分学科详细数据),增长接近10%,按这个增速湖北、广东和陕西2023年博士新生应该仍旧少于万人。 北京、上海和江苏的博士新生超过万人,硕士新生规模也是前三,高等教育水平较高。
山河四省部委属高校 数量不少,大部分在河北和山东。 教育部:东北大学(秦皇岛)、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山东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烟台)、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北京交通大学(雄安)[2025年启用]、北京林业大学(雄安)[2025年启用]、北京科技大学(雄安)[2025年启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雄安校区[2025年启用]、中国人民大学雄安医学院[筹]、北京邮电大学(雄安)[规划]; 工信部: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北京理工大学(雄安)[待开工]; 公安部:中国人民警察大学、郑州警察学院(原铁道警察学院); 司法部: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应急管理部:河北科技学院; 地震局:防灾科技学院; 卫健委: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雄安分院[规划]; 体育局:北京体育大学(雄安)[筹]; 海军:海军潜艇学院、海军航空大学; 空军:空军石家庄飞行学院; 火箭军:火箭军士官学校; 战支:战支信息工程大学。 ———————— 原部委属高校划归地方:北华航天工业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中北大学、河北地质大学、中原工学院、山西大学工程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郑州大学化工部分、太原理工大学采矿部分、河北工程大学、华北联合大学医学部分、山东工商学院、燕山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机械部分、河南工业大学机械部分、山东交通学院、郑州轻工业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洛阳理工学院、河北金融学院、河南工业大学经管部分、山西财经大学。
大部分年份重庆户籍是净迁入 如图,特别是2020年重庆户籍人口从3403.64万增长到3416.29万,其中自然增长-4.87万,净迁入户口17.52万。 16-18年这三年没看懂 还有2010年户籍人口出生了62.83万???黑户上户口了?
1-2月货贸形势 1.轻工业品出口额大幅反弹。 箱包及类似容器增长24.1%(上年同期为3.3%); 纺织纱线、织物及其制品增长15.5%(上年同期为-22.4%); 服装及衣着附件增长13.1%(上年同期为-14.7%); 鞋靴增长14.4%(上年同期为-11.6%); 陶瓷产品增长25.4%(上年同期为-14.4%); 玩具增长15.9%(上年同期为-10.1%); 家具及其零件增长36.1%(上年同期为-17.2%)。 2.部分机电产品出口额出现反弹。 通用机械设备增长32%(上年同期为-3.7%); 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件增长3.9%(上年同期为-32.1%); 家用电器增长20.8%(上年同期为-13.2%); 医疗仪器及器械增长12.2%(上年同期为-13.4%)。
就说今天大盘怪怪的 看着锯齿状走势一脸懵逼,才发现300etf、500etf、1000etf都出现了多次短时巨量净申购单。
今天的几个大看点 1.狭义赤字增加1800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加11000亿,意味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能增加9000亿左右,增长约4.2%,增收目标较为保守,为减税降费留足空间; 2.地方新增专项债限额3.9万亿,多增1000亿,不及预期(预期4万亿),考虑到22/23年实增专项债均超3.9万亿,且部分省份结转额度耗尽,这不算好消息; 3.24年起连续数年发行特别国债,24年先安排1万亿,算最大利好,加上狭义赤字和专项债,24年底政府债务余额将达到79.7万亿左右; 4.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省级财力下沉; 5.社融和货币供应量描述改变,从价格水平(名义经济增速)到价格水平预期目标,或计划用货币推动通胀; 6.新质生产力,仍旧以制造业为核心产业,通过科技创新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进步,注重全产业链的技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带动制造业,着眼未来产业和数字经济为新的投资和消费需求; 7.鼓励以旧换新(计划报废)和大宗工业品消费,落实休假换取服务消费; 8.水利、技改等领域扩大投资; 9.降低物流成本,控制罚没收入,治理地方保护和招商引资中的恶性竞争; 10.扩大外贸和会展经济,吸引外资和增加对外投资; 11.三农保障和城乡融合,治理环境; 12.居民医保人均补助从680提高到710,居民养老金每月提高20。 其它:略。
余下省份还有-106万自然增长可以分 从前几年的走势看,预计黑川应该都是-20万以上,苏湘也在-20万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 1.2023年出生数较2022年减少5.65%,目前已出数据的省份只有贵州和广西高于-5.65%,吉林、山东和青海在-10%以下,河北、山西、安徽、甘肃在-9%以下,也就是说余下省份要么出生数有止跌迹象,要么31省之和可能少于902万; 2.已出数据省份机械增长-4万左右,辽宁、吉林、浙江、安徽、海南净流入,其余九省份净流出。也就是说余下省份还能分到净流入4万人; 3.部分省份出生数三年(2020-2023)降幅超三成,河北从60.8万降至41万降幅32.6%,安徽从57.6万降至39.5万降幅31.6%,山东从86.8万降至61万降幅29.7%。浙江从46万降至38.3万,降幅最小,体现了年轻人流入的优势。
百强房企1-2月热卖3000多亿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