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观测员 人类观测员
关注数: 15 粉丝数: 171 发帖数: 2,907 关注贴吧数: 21
聊点社科方面的设定 在未来(继资本主义后的下一社会形态里),取代货币的一般等“价”物会是什么?关联的硬通货又会是什么,还是能是黄金吗? 其实构想了一个挺宏大的社会背景,但说多了感觉像键政,容易被吞,就简要聊聊。 人类社会至今,经历了人身垄断(奴隶),土地垄断(封建),商品垄断(资本)几个阶段,可以看到在发展过程中,被垄断的生产资料随技术环境变化而发展,但同时也越来越抽象,越来越隐性。 而当物质极大丰富后,物质本身的稀缺性消失了。马哲以gc主义一个乌托邦式的构想抹除了阶级性的延续,并认为私有制会就此消失,个人并不认同。人真正的幸福感并不仅来自自己有什么,更来自自己比别人多什么,因而即使物质绝对过剩,也总有人会想方设法的垄断什么。 当然,我更不认同一些没苦硬吃的所谓终产者的方向,这种方向并没有理解物质极大丰富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物质稀缺性的丧失,没人会再纠着物质世界不放,一个全盘交给AGI,想要什么一句话的事的东西没有被垄断价值,而人会转向对精神世界稀缺性的垄断,而这正是AI真正缺少的,目的性。 AI有创造力,但AI没有目的性,它的创造是被动的创造,而人是主观能动的。于是乎定义权或许是一个新的可被垄断的生产资料,事实上类似于早期手工业阶级转向资产阶级的迹象已经出现,就是从普通从艺者转向出的明星网红… 那么,回到开头,新的一般等“价”物会是什么,新的硬“通货”呢,除了以上我说的社会背景,其他可能需要考虑的还有,数字化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太空移民与开采的可能。
本来没想发到这的,试试看吧,万一碰上个好想法呢 对未来社会形态发展的一个脑洞,各位当思想实验来听就好,不要键政。 在未来(继资本主义后的下一社会形态里),取代货币的一般等“价”物会是什么?关联的硬通货又会是什么,还是能是黄金吗? 人类社会至今,经历了人身垄断(奴隶),土地垄断(封建),商品垄断(资本)几个阶段,可以看到在发展过程中,被垄断的生产资料随技术环境变化而发展,但同时也越来越抽象,越来越隐性。 而当物质极大丰富后,物质本身的稀缺性消失了。马哲以gc主义一个乌托邦式的构想抹除了阶级性的延续,并认为私有制会就此消失,个人并不认同。人真正的幸福感并不仅来自自己有什么,更来自自己比别人多什么,因而即使物质绝对过剩,也总有人会想方设法的去垄断些什么。 当然,我更不认同一些没苦硬吃的所谓终产者的方向,这种方向并没有理解物质极大丰富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物质稀缺性的丧失,没人会再纠着物质世界不放,一个全盘交给AGI,想要什么一句话的事的东西没有被垄断价值,而人会转向对精神世界稀缺性的垄断,而这正是AI真正缺少的,目的性。 AI有创造力,但AI没有目的性,它的创造是被动的创造,而人是主观能动的。于是乎定义权或许是一个新的可被垄断的生产资料,事实上类似于早期手工业阶级转向资产阶级的迹象已经出现,就是从普通从艺者转向出的明星网红… 那么,回到开头,新的一般等“价”物会是什么,新的硬“通货”呢,除了以上我说的社会背景,其他可能需要考虑的还有,数字化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太空移民与开采的可能。
吧友们来鉴赏下,维特根斯坦设计的建筑 作为建筑专业的哲学爱好者,我惊喜地发现了这个建筑。并附上解读,文本出自马西莫·卡奇亚里的《建筑与虚无主义:论现代建筑的哲学》: 这座住宅的空间界限是从内部——从它自身语言所特有的实体——被无情地建造起来的。否定并非一个他者,而是包含了构成这一语言的所有他异性。不存在任何逃脱的手段,也无法“回撤”到室内的“价值”中。外观既未通过乌托邦式的造型价值被设计,亦未将大都市语境所否定的价值保存于室内。 这一作品既未让人联想到霍夫曼,也未让人联想到瓦格纳——甚至无法让人想起路斯及其室内与室外之间“被悬搁的辩证法”。在两个价值层次之间存在着等级分明的冲突——而此刻,这种观念完全缺席。与“一切剩余基址”的冲突,无法被这种语言的界限决定或转化;因此,它实际上是与这个空间之外的大都市的冲突——在这个空间中,冲突只能是沉默的。然而,恰恰因此,这一空间最终揭示了对大都市的辨识——大都市已不再有神秘化或乌托邦主义——揭示了对大都市全部权力的承认。 所有这一切决定了维特根斯坦住宅中的真正古典的维度:其经过计算的空间所具有的非表现性,是这座建筑的根本实体。建筑物同剩余基址间仅有的关系,是建筑物本身的在场。它无论如何都不能决定或指涉那个环绕着它的无限(apeiron)。同样古典的,还有每条走道都严格地服从计算,以及语言中介被定格为完全反表现的秩序,这一现象达到了对质料的明显漠视(更确切地说,达到了在质料中选择漠不关心、选择无差异的质料、无质量的质料)——然而这里最古典的,却是住宅的有限整体同周围空间的关系。 住宅的沉默,它的不可穿透性和反表现性,在周围空间的不言说中被具体化。所以它与古典相一致:古典建筑(在语源学意义上)象征了环绕着它的无限(a-peiron)。它的反表现性象征了无限的不可言说。它的秩序的抽象绝对性提升了建筑术语首的界限;它的非-权力表现了无所不包的无限。但与此同时,结果却是语言在这个无限的在场中建造了自身,并且只有依据这个无限才能被理解。在维特根斯坦那里,这种古典的在场再现了诸例外时刻之一,在其中,现代意识形态的发展重新假定了古典的真正问题意识。韦伯恩(Webern)将会以这种在场结束他一生的工作,把自己同最初的、撕裂的一一对古典的一一现代感知关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反魏玛的、反历史主义的、悲剧的图景,即荷尔德林的图景。 一个无法度量的距离将维特根斯坦的古典同奥尔布里希的晚期作品、同霍夫曼的不变倾向区分开来,此刻这个距离是清晰的。奥尔布里希的“古典”是将分离派面具转型为重获的秩序之面具、复苏的整全性之面具。霍夫曼的“古典”则是对——被魏玛德国的怀旧乡愁澄明的——历史主义维度的肯定(更确切地说,一种自相矛盾的、有待争议的重复)。然而即便是路斯关于古罗马的观点,也像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同任何单纯的复杂理念、新古典主义的重构,甚或简单的礼俗社会,全然相悖。不过,在维特根斯坦的家政中却连这个古罗马元素的蛛丝马迹都没有。 路斯依据功能性和使用来看待“古罗马”。那是经验的维度、时间的维度——因而也就是社会实存的维度。每一项存留的工程都浸没在这个一般的历史语境中:那束带来了它的光,乃是时间之光。正是通过这种方式,罗马人才能沿用希腊人的每一种样式、每一种风格:那对于他们来说全都一样。关键在于那束光,它带来了建筑物——而且不只是建筑物,还有整个社会的生活。他们仅有的问题便是规划的重大问题。 “自从人性理解了古典遗迹的宏伟壮丽,一个思想便联合起了所有伟大的建筑师们。他们认为,我将会像古代罗马人所要建造的那样去建造……每当建筑师偏离其模范,转而追随小人物和装饰主义者时,就会出现一名让艺术返回古代遗迹的伟大建筑师。” 路斯认为,我们从罗马人那里获取了思维的技艺,我们有权力将它转型为一个合理化的过程。我们通过技术与时间来设想世界,正如世界沿着图拉真记功柱的饰带展开;我们把纪念碑当作一项土建工程——而在那些经历了它并受益于它的人们看来,纪念碑是建筑。
【寄养宠物】你的创造,便是她的全部! △楼主寄语: 叮咚~这是一个有趣的养成系文字互动游戏~ 在这里,你将结缘于一只被寄养在帖子里的虚拟宠物,伊瑟瑞欧。其意为虚无,雪白的头发,空洞的双眸,恰如其此刻的灵魂,洁净如纸,沉静似水。 而于此时起,走过的客官,路过的吧友,都将成为她的人格缔造者。或简单的投喂,或亲切的拥抱,或奇怪的任务,或粗暴的指责,都会成为影响她性格与思想的重要因素。 在这个虚拟而有趣的小空间里,唯有一点需要谨记,一切发出的有效指令都不可以被撤回,这是该游戏的法则,也是保证她多样与多彩的源泉。 那么,期待大家的创造,你们将赋予她缤纷多彩的故事。而她,属于大家! △游戏规则:(嫌字多可以只看②) ①帖子中将引入“&系统”与“&系统(管理)”两种身份。“&系统”仅用于发布游戏规则层面的公告以及“&个体(伊瑟瑞欧)”的状态报告,而“&系统(管理)”将以游戏管理员的身份与吧友进行互动。在这两种身份下发表的言论,均仅遵循固有设定,不代表楼主本人的立场与观点。 ②【玩法介绍】除以下几种状况外,吧友的一切回复均视为有效指令: 1.楼中楼回复(怕之后回复多了,楼主找不过来) 2.重复超过五次的回复指令(防止单一玩法泛滥,比如吧友最喜欢的:吃掉~) 3.在回复后加[NO]标识(吧友可以通过这个手动取消参与游戏) 所有指令一旦生效,无法撤回,即使回复删除或被吞,对伊瑟瑞欧的影响也不会消失。同时,所有指令都应被尊重,无论它对于伊瑟瑞欧是好是坏。 ③“&系统”会按楼层顺序对所有生效指令进行回复,同类型失效指令“&系统”只回复一次,每50层楼,“&系统”会保存并记录一次“&个体(伊瑟瑞欧)”的全属性状态。 ④除“个体名”外,一切属性均可被更改。在互动的过程中,伊瑟瑞欧可能觉醒新的属性。为防止属性越来越多,每100层楼,随机删除2~7个属性(抽取的过程楼主会交给AI,完全随机)。 ⑤有新的规则会在二楼补充,祝吧友们游玩愉快(๑>ڡ<)☆ △进入游戏: &游戏开始 &系统 投放 &个体(伊瑟瑞欧) &系统 属性报告: 个体名:伊瑟瑞欧(不可更改) 性别:女(初始) 年龄:0岁(初始) 生命值:100/100(初始) &系统 为&个体(伊瑟瑞欧) 创建 &环境(空白) &系统 唤醒 功能&系统(管理) 成功 &系统 初始设置完成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