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小公主 尉迟小公主
关注数: 0 粉丝数: 216 发帖数: 4,112 关注贴吧数: 8
现实对记忆的背叛——变形金刚归来 今天和朋友一起去美嘉看了变形金刚。我们在四厅。一进去就觉得厅太小了,屏幕两边就是墙壁,让人感到很压抑。对于变形金刚这种要求视觉效果的大片,两边空间延展度不够的话,不能给人充分投入的感觉。另外开场以后半天才关灯,还是大伙一起起哄的结果。而且一开始搞错了,把灯光调得更亮了,最后在嘘声中总算把灯关了,但是两边安全通道的灯还是很碍眼。还好这些不快是短暂的,一上来的机器人大战,一下子就把我完全吸引进去了。我捧着可乐和爆米花,开始体味这场盛宴。但随着影片的进行,我发现我找不到当年的感觉。首先是正反两派的标志,几乎就没怎么明显出现过。更不用提像动画片里那样,全屏闪回,并作为情节发展的指示。然后人物的形象也改变了许多,变形金刚的身体变复杂了,很多时候看不出人体的形状,更像是黑客帝国二里人类操纵的那种机甲。脸部几乎看不出来是什么样,只有眼睛是清楚的。尤其是擎天柱,居然没有戴口罩,并且不是变成大卡车。他用刀干掉一个霸天虎那下,更像是中国功夫片里的动作。没有了熟悉的、激动人心的主题歌,感觉差很多。小时候一个字母还不会念呢,就能把这首歌学的惟妙惟肖。这部片的音乐虽然也很赞,但不能唤起我的记忆。而且说实话很多时候画面的表现力配不上音乐。看的英文版,而且原版给擎天柱和威震天配音的演员都去世了。总之是没机会再听到原音重现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情节以人类为主线,完全失去了变形金刚的味道,而且背景完全美国化了。湖边party,“欢乐时光”等片断,让我感觉是在看美国派;而结尾大战时一个白人战士孤身干掉一个霸天虎,则仿佛是在上演星河战队。整部片子好像是汽车人来帮助美国人抵抗霸天虎,看起来更像是部美国爱国主义大片。相信看了此片之后美国国民一定会支持继续增加军费开支。还有能量块,声波的声音,红蜘蛛的叛逆性等等标志性的细节,也都没有看到。此外,剧情方面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但这并不在我关心范围之内,也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这部影片里除了有巨大的变形金刚出现之外,几乎找不到当年动画片的痕迹。如果把变形金刚换成其他外星生物之类的,剧本都不用修改。可以说,这部电影的画面、特效都是无可挑剔的,音乐、音效都很震撼,令人十分过瘾。最重要的是终于见到了现实中的变形金刚,也可以说是圆了我长久以来的一个梦,我很感谢。但这已经不是我记忆中的变形金刚了。当然,即使是重温一遍动画片,感觉也不会和以前一样了。很多时候回首前事,会发现事情与记忆总有些出入。不过这并不重要,我们只要相信,自己保有的美好记忆曾经是真实的,就足够了。PS:那个“cube”,一直以来我都以为叫“巨镇”,以为是类似封神演义里法宝之类的东西。现在终于知道了,是“矩阵”!PS2:以前看到过一个视频短片,一辆汽车变成了变形金刚,不知道是怎么回事。PS3:从影院出来刚好出来碰到一辆警车呼啸而过,我就很担心它会不会突然变形。
告别演出 许多id正在进行告别演出。像Cityroom,Lazard这样的id回光返照是未名之幸也是不幸,他们毕竟不像其它人一样默默离开,却也提醒我们终归要离开。这园子静谧,而我们在伤感中往复。每年这些时候,星星点点的人们牵着家什离去,无声或张扬。这种消失持续到六月,然后笑容在飞起的学士、硕士、博士帽下绽放,狂欢着一种无奈。然后在九月,园子迎来年轻的笑脸,年轻得让我们尴尬。如三年前我一样,那时也有牵着行李的少年,伫立在西门外,看着一池荷花发呆。作一个布道者、小说家或者抒情诗人总是艰难的,对作品负责是他们长期背负的十字架。作者从作品后隐去是一种理想,任何作者最后都不免沦为作品的角注,甚至,在这种观点式微以后,现代后现代的作者争相成为其作品的角注。做为一个辩手、演说者则稍微简单,他们搜集的材料随机而功利,并不需要有一种稳定的信仰,并且,很有可能在更快的反应中丧失更持久的洞察力。最后,无知的评论者是最容易和最讨巧的。伪装智者和做一个小丑是同一种难度的工作,区别仅在于将绛衣换成红衣。绕开如此远,其实只是想说,文字的力量,在于时间的推移中不褪色。沉默给语言以力量,时间给文字以质感。小说家用他们人生的一个时代铸造一些值得尊重的新的世界观;而辩手只着眼于在几十分钟内、在当前题目下击倒对手;评论则根本毫不费力,指天划地只用一秒。即使在文学这样浪漫的领域,成就都不是即兴的。很少有领域信奉天才哲学,而大部分成功都信仰一种苦力式的宿命感。天才之所以是天才,常常因为他们故作天才。而我们羡慕的许多表象,都经不住时间的折磨——比如容貌、感情和稍纵即逝的天才。正因为这样,在我们人生路上留下只言片语的人往往比朝夕相处的许多人更值得感激。这并不是宣扬一种素不相识和萍水相逢的美感和哲学,请不要误解我。让我来换一种说法澄清一下:掩藏在生活的表象之下,赋予我们揭穿般敏锐洞察之人,比同我们一起满意地生活在表象之上之人,更值得尊敬和欣赏。这并不是对后者的不公平,肤浅之人有肤浅之福,但是,记忆往往倾向于记住一种理念、一种观感,而不是一张脸。是的,敏锐只是一种类比,可以有许多词来代替它,你知道,我只是打个比方。这就是作家、布道者、抒情诗人的快乐之处,他们生活的大部分,和掌声、激动、灯光之类无缘。但是,在斟酌词句和分析人物的枯燥之下,他们有着无声和私秘的快乐,他们有意识的影响别人,并享受这种近乎想象中的影响带来的快乐。一个成功的作家,并不是最有才华的那一个,而是对自己的影响力最执着,对自己的作品最自信,而有气度承受最多打击的那一个。不然,就无从解释,没有即时的鲜花和掌声的激励之下,为什么会诞生伟大的文学。所以,我赞美那些费时间把自己的生活智慧与人共享之人,那些在生活的细枝微节处寻找感动之人,那些把捉光影定格画面之人,那些一无所求之人。要知道,文名是一种虚伪而无用的名声,未名上敲进千把字所得回馈完全与投入不成比例。即使发于细微,我也希望这种精神不会因为缺少掌声而枯萎。让许多潜在的布道者、小说家和抒情诗人看到,张扬自我之外,还有许多可以期待的感动。所以,我赞美许多属于07毕业的id的告别演出。我曾经因他们感动,受他们启发,也因而铭记他们。
告别演出 许多id正在进行告别演出。像Cityroom,Lazard这样的id回光返照是未名之幸也是不幸,他们毕竟不像其它人一样默默离开,却也提醒我们终归要离开。这园子静谧,而我们在伤感中往复。每年这些时候,星星点点的人们牵着家什离去,无声或张扬。这种消失持续到六月,然后笑容在飞起的学士、硕士、博士帽下绽放,狂欢着一种无奈。然后在九月,园子迎来年轻的笑脸,年轻得让我们尴尬。如三年前我一样,那时也有牵着行李的少年,伫立在西门外,看着一池荷花发呆。作一个布道者、小说家或者抒情诗人总是艰难的,对作品负责是他们长期背负的十字架。作者从作品后隐去是一种理想,任何作者最后都不免沦为作品的角注,甚至,在这种观点式微以后,现代后现代的作者争相成为其作品的角注。做为一个辩手、演说者则稍微简单,他们搜集的材料随机而功利,并不需要有一种稳定的信仰,并且,很有可能在更快的反应中丧失更持久的洞察力。最后,无知的评论者是最容易和最讨巧的。伪装智者和做一个小丑是同一种难度的工作,区别仅在于将绛衣换成红衣。绕开如此远,其实只是想说,文字的力量,在于时间的推移中不褪色。沉默给语言以力量,时间给文字以质感。小说家用他们人生的一个时代铸造一些值得尊重的新的世界观;而辩手只着眼于在几十分钟内、在当前题目下击倒对手;评论则根本毫不费力,指天划地只用一秒。即使在文学这样浪漫的领域,成就都不是即兴的。很少有领域信奉天才哲学,而大部分成功都信仰一种苦力式的宿命感。天才之所以是天才,常常因为他们故作天才。而我们羡慕的许多表象,都经不住时间的折磨——比如容貌、感情和稍纵即逝的天才。正因为这样,在我们人生路上留下只言片语的人往往比朝夕相处的许多人更值得感激。这并不是宣扬一种素不相识和萍水相逢的美感和哲学,请不要误解我。让我来换一种说法澄清一下:掩藏在生活的表象之下,赋予我们揭穿般敏锐洞察之人,比同我们一起满意地生活在表象之上之人,更值得尊敬和欣赏。这并不是对后者的不公平,肤浅之人有肤浅之福,但是,记忆往往倾向于记住一种理念、一种观感,而不是一张脸。是的,敏锐只是一种类比,可以有许多词来代替它,你知道,我只是打个比方。这就是作家、布道者、抒情诗人的快乐之处,他们生活的大部分,和掌声、激动、灯光之类无缘。但是,在斟酌词句和分析人物的枯燥之下,他们有着无声和私秘的快乐,他们有意识的影响别人,并享受这种近乎想象中的影响带来的快乐。一个成功的作家,并不是最有才华的那一个,而是对自己的影响力最执着,对自己的作品最自信,而有气度承受最多打击的那一个。不然,就无从解释,没有即时的鲜花和掌声的激励之下,为什么会诞生伟大的文学。所以,我赞美那些费时间把自己的生活智慧与人共享之人,那些在生活的细枝微节处寻找感动之人,那些把捉光影定格画面之人,那些一无所求之人。要知道,文名是一种虚伪而无用的名声,未名上敲进千把字所得回馈完全与投入不成比例。即使发于细微,我也希望这种精神不会因为缺少掌声而枯萎。让许多潜在的布道者、小说家和抒情诗人看到,张扬自我之外,还有许多可以期待的感动。所以,我赞美许多属于07毕业的id的告别演出。我曾经因他们感动,受他们启发,也因而铭记他们。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