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演出
河南大学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
许多id正在进行告别演出。像Cityroom,Lazard这样的id回光返照是未名之幸也是不幸,他们毕竟不像其它人一样默默离开,却也提醒我们终归要离开。这园子静谧,而我们在伤感中往复。每年这些时候,星星点点的人们牵着家什离去,无声或张扬。这种消失持续到六月,然后笑容在飞起的学士、硕士、博士帽下绽放,狂欢着一种无奈。然后在九月,园子迎来年轻的笑脸,年轻得让我们尴尬。如三年前我一样,那时也有牵着行李的少年,伫立在西门外,看着一池荷花发呆。作一个布道者、小说家或者抒情诗人总是艰难的,对作品负责是他们长期背负的十字架。作者从作品后隐去是一种理想,任何作者最后都不免沦为作品的角注,甚至,在这种观点式微以后,现代后现代的作者争相成为其作品的角注。做为一个辩手、演说者则稍微简单,他们搜集的材料随机而功利,并不需要有一种稳定的信仰,并且,很有可能在更快的反应中丧失更持久的洞察力。最后,无知的评论者是最容易和最讨巧的。伪装智者和做一个
小丑
是同一种难度的工作,区别仅在于将绛衣换成红衣。绕开如此远,其实只是想说,文字的力量,在于时间的推移中不褪色。沉默给语言以力量,时间给文字以质感。小说家用他们人生的一个时代铸造一些值得尊重的新的世界观;而辩手只着眼于在几十分钟内、在当前题目下击倒对手;评论则根本毫不费力,指天划地只用一秒。即使在文学这样浪漫的领域,成就都不是即兴的。很少有领域信奉天才哲学,而大部分成功都信仰一种苦力式的宿命感。天才之所以是天才,常常因为他们故作天才。而我们羡慕的许多表象,都经不住时间的折磨——比如容貌、感情和稍纵即逝的天才。正因为这样,在我们人生路上留下只言片语的人往往比朝夕相处的许多人更值得感激。这并不是宣扬一种素不相识和萍水相逢的美感和哲学,请不要误解我。让我来换一种说法澄清一下:掩藏在生活的表象之下,赋予我们揭穿般敏锐洞察之人,比同我们一起满意地生活在表象之上之人,更值得尊敬和欣赏。这并不是对后者的不公平,肤浅之人有肤浅之福,但是,记忆往往倾向于记住一种理念、一种观感,而不是一张脸。是的,敏锐只是一种类比,可以有许多词来代替它,你知道,我只是打个比方。这就是作家、布道者、抒情诗人的快乐之处,他们生活的大部分,和掌声、激动、灯光之类无缘。但是,在斟酌词句和分析人物的枯燥之下,他们有着无声和私秘的快乐,他们有意识的影响别人,并享受这种近乎想象中的影响带来的快乐。一个成功的作家,并不是最有才华的那一个,而是对自己的影响力最执着,对自己的作品最自信,而有气度承受最多打击的那一个。不然,就无从解释,没有即时的鲜花和掌声的激励之下,为什么会诞生伟大的文学。所以,我赞美那些费时间把自己的生活智慧与人共享之人,那些在生活的细枝微节处寻找感动之人,那些把捉光影定格画面之人,那些一无所求之人。要知道,文名是一种虚伪而无用的名声,未名上敲进千把字所得回馈完全与投入不成比例。即使发于细微,我也希望这种精神不会因为缺少掌声而枯萎。让许多潜在的布道者、小说家和抒情诗人看到,张扬自我之外,还有许多可以期待的感动。所以,我赞美许多属于07毕业的id的告别演出。我曾经因他们感动,受他们启发,也因而铭记他们。
2007年05月16日 13点05分 1
level 9
呵呵楼主很久不来了。
2007年05月16日 13点05分 2
level 9
北大的就是有才
2007年05月16日 13点05分 3
level 2
写的挺长的,看得出是有感而发
2007年05月16日 13点05分 4
level 1
好久不见小鸭呛水了,不知道他现在好不好,呵呵,我们也算不打不相识了!
2007年05月16日 13点05分 5
level 1
晕.没想到楼主还挺”记仇”的.
2007年05月16日 13点05分 6
level 9
我从北京回来就看到你俩拌嘴的帖子了。后来再也没见过。
2007年05月16日 13点05分 7
level 6
文采不错!楼主是学文的吧?
2007年05月16日 13点05分 8
level 1
基本那之后就很少见他了
2007年05月16日 13点05分 9
level 1
原来这样啊,后来我们联系过几次,但之后就没见过了,呵呵!也许他最近忙着考研吧!哈哈,不像我整天碌碌无为!整天逃课,生活那是相当的“潇洒”啊!看来我真要好好学习了!不然下学期的英语8级恐怕够呛!
2007年05月16日 13点05分 1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