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亮初心 qlaskdjfpw
历史爱好者
关注数: 15 粉丝数: 49 发帖数: 2,377 关注贴吧数: 7
谦谦君子喜欢的东吴 签于某211大神所宣传的“谦谦君子”喜欢东吴的言论,我瞬间精神了,在此我就宣传一下东吴的美好品德 潘璋这种在吴郡集市搞监察、前后历任西安、建昌县官的主,为了弄钱直接快进到军队经商+爆部下金币 三国志·卷五十五:后为吴大巿刺奸,盗贼断绝,由是知名,迁豫章西安长。刘表在荆州,民数被寇,自璋在事,寇不入境。比县建昌起为贼乱,转领建昌,加武猛校尉,讨治恶民,旬月尽平,召合遗散,得八百人,将还建业。 ……征伐止顿,便立军巿,他军所无,皆仰取足。然性奢泰,末年弥甚,服物僣拟。吏兵富者,或杀取其财物,数不奉法。 按东吴诸将这种先军政策+稀烂的民政治理,也难怪陆逊不顾吃相强抢州郡民户。 三国志·卷五十八:会稽太守淳于式表逊枉取民人,愁扰所在。 东吴大将居然搞活人BBQ的 三国志 卷55裴注引《吴书》曰: 普杀叛者数百人,皆使投火,即日病疠,百馀日卒。 东吴皇帝玩儿人殉的 三国志 卷55裴注引《江表传》曰:权命以其爱妾殉葬,复客二百家。孙盛曰:昔三良从秦穆师以之不征;魏妾既出,杜回以之僵仆。祸福之报,如此之效也。权仗计任术,以生从死,世祚之促,不亦宜乎! 发现堂堂东吴大将拿下人当活靶子,结果这事儿居然还能当正面典型来宣传的 三国志 卷55: 宁厨下儿曾有过,走投吕蒙。蒙恐宁杀之,故不即还。后宁赍礼礼蒙母,临当与升堂,乃出厨下儿还宁。宁许蒙不杀。斯须还船,缚置桑树,自挽弓射杀之。毕,敕船人更增舸缆,解衣卧船中。蒙大怒,击鼓会兵,欲就船攻宁。宁闻之,故卧不起。蒙母徒跣出谏蒙曰:“至尊待汝如骨肉,属汝以大事,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杀甘宁?宁死之日,纵至尊不问,汝是为臣下非法。”蒙素至孝,闻母言,即豁然意释,自至宁船,笑呼之曰:“兴霸,老母待卿食,急上!”宁涕泣歔欷曰:“负卿。”与蒙俱还见母,欢宴竟日。 了解堂堂东吴大将军/丞相强逼百姓为奴,乃至杀良冒功,结果枉取良民之事居然也能被洗白? 三国志 卷58: 会稽太守淳于式表逊枉取民人,愁扰所在。逊后诣都,言次,称式佳吏。权曰:“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逊对曰:“式意欲养民,是以白逊。若逊复毁式以乱圣听,不可长也。” 三国志 卷58: 军到白围,托言住猎,潜遣将军周峻、张梁等击江夏新市、安陆、石阳,石阳市盛,峻等奄至,人皆捐物入城。城门噎不得关,敌乃自斫杀己民。然后得阖。斩首获生,凡千馀人 三国志 卷58裴注: 臣松之以为逊虑孙权以退,魏得专力于己,既能张拓形势,使敌不敢犯,方舟顺流,无复怵惕矣,何为复潜遣诸将,奄袭小县,致令市人骇奔,自相伤害?俘馘千人,未足损魏,徒使无辜之民横罹荼酷,与诸葛渭滨之师,何其殊哉!用兵之道既违,失律之凶宜应,其祚无三世,及孙而灭,岂此之馀殃哉。
关羽历史评价 将军(关羽)禀天姿,义勇冠今昔。走马百战场,一剑万人敌……——唐·郎士元«关羽祠送高员外还荆州» 惟将军(关羽)当三国之时,负万人之敌,孟德且避其锋,孔明谓之绝伦。……——«荆南节度使江陵尹裴公重修玉泉关庙记» 以先主之宽仁得众,张飞、关羽万人之敌,诸葛孔明管、乐之俦,左提右挈,以取天下,庶几有济矣。……——唐·王勃«三国论» 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之敌也,权必资之以御我。……——«三国志·魏书·程昱传» 初,飞雄壮威猛,亚於关羽,魏谋臣程昱等咸称羽、飞万人之敌也。羽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三国志·蜀书·张飞传» 卫尉卿兼检校左金吾卫大将军凉国公李延昌,克树勋庸,遍该韬略,关张万人之敌,勇不顾身;程李二将之名,忠於卫主。……——«册府元龟·备御» 陈寿评曰: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三国志·蜀书·关张黄马赵传» 徵士傅斡曰:张飞、关羽勇而有义,皆万人之敌,而为之将……——«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注引«傅子» (郭)嘉言于太祖曰:“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为之死用。嘉观之,备终不为人下,其谋未可测也。”……——«三国志·魏书·郭嘉传»注引«傅子» 史臣评曰:“长孙肥结发内侍,雄烈知名,军锋所指,罔不奔散,关张万人之敌,未足多也”。……——«魏书·列传第十四» 骁勇多权略,攻必取,战必胜,关、张之流,万人之敌者……——«晋书·苻生传» 自凶狂构祸,区宇未宁,蕴忠贞以立身,资义勇而成务。加其识度宏远,谋略冲深。张飞乃万人之敌,却縠是三军之帅。……——«命郭子仪充东京畿等道元帅诏» 关羽万人之敌,声雄百代。捐躯殉国之志,冒流镝而逾坚;轻生重义之(阙四字)而难(阙一字)心悬水镜,鬼神无以蔽其形;质过松筠,风霜不能改其色。……——«大唐平百济国碑铭» 祢衡垂一噪声之名,关羽荩万人之敌。御众布投胶之德,礼贤怀比饭之恭。智略出群,忠果成性。……——«授冯行袭昭信军节度使制» 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三国志·魏书·刘晔传» (曹丕)诏问群臣令料刘备当为关羽出报吴不。众议咸云:“蜀,小国耳,名将唯羽。羽死军破,国内忧惧,无缘复出。……——«三国志·魏书·刘晔传» 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三国志·魏书·温恢传» 备勇而志大,关羽、张飞为之羽冀,恐备之心未可得论也!……——«三国志·魏书·董昭传» 亮知羽护前(争强好胜),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三国志·蜀书·关羽传» 吴国公戒之曰:“克敌在勇,全胜在谋。昔关羽号万人敌,为吕蒙所破,为无谋也,尔宜深戒之。……——«续资治通鉴» 自古威名之将,立盖世之勋,而晚谬不克终者,多失于恃功矜能而轻敌也。关羽手杀袁绍二将颜良、文丑于万众之中。及攻曹仁于樊,于禁等七军皆没,羽威震华夏,曹操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其功名盛矣。而不悟吕蒙、陆逊之诈,竟堕孙权计中,父子成禽,以败大事。……——«容斋续笔·卷十一» 攻城野战,张飞、关羽;奇策密谋,荀攸、贾诩。……——«泸川都督王湛神道碑» 早绾父兵,夙知军志。张飞之敌,每说无前。魏万之名,咸言必大。……——«荐王师范表» 初,飞勇冠三军,与关羽俱称万人【之】敌。羽善待小人而骄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是以皆败。……——«华阳国志·刘先主志» 先主复领益州牧,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许靖、麋竺、简雍为宾友。……——«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前左武军大将军宋皓,负关张勇智,有韩白英雄,累著战功,再居环卫。……——«讨王郢诏» 北面行营马部都排阵使兼马军都指挥使特进检校太保右神武统军张彦泽,猛若关张,气吞荆聂,荐膺委寄,每著勤劳。鸣镝离弦,既得吟猿之妙;青萍出匣,久彰断兕之名。营阵之间,皆推果毅。……——«亲征契丹命将制» 或体穷三变,藩、陆不足以堂;或力敌万夫、关、张不足以扶毂。……——«唐上骑都尉高君神道碑» 关羽、张飞,爪牙悉标于西庑。威生户牖,武耀庭除。……——«蜀先主庙记» 一死何足道,要使后世书策知有岳飞之名,与关张辈功烈相仿佛耳。……——«金驼续编·卷二十八» 史臣曰:楚、汉未分,绛、灌所以宣力;曹、刘竞逐,关、张所以立名。然则名立资草昧之初,力宣候经轮之会,攀附鳞翼,世有之矣。……——«隋书·列传第二十九»
诸葛亮文学评价 南朝·梁著名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对《出师表》曾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说:“孔明之辞后主,志尽文畅。”;他还把:《出师表》与孔融的《荐弥衡表》并称之为“表之英也”。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在评价《出师表》时,十分激动地写道:“孔明出师二表,简而且尽,直而不肆,大哉言乎!与《伊训》、《说命》相表里,非秦汉而下,以事君为悦者所能至。”。清代于光华编撰的《文选集评》中,引用郭明龙的评论,说《出师表》:“忠义自肺腑流出,古朴真率,字字滴泪,与日月争光。”刘永济在《文心雕龙校释》中写道:“《出师表》首言国事危急,使后主自知负荷之重;中间痛恨恒、灵,以为倾颓之鉴;反复喻令自谋,以警其昏庸。情真词挚,故曰‘志尽文畅’。”并说:“《出师表》风力遒上,古意未漓……以为楷式也。”,这些都是十分中肯的同时也是很高的评价。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读《出师表》后写道:“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绍兴戊午年(公元1138年),南宋爱国名将岳飞,一次过武侯祠,读壁上石刻出师表时,“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足见《出师表》感人之深。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也曾多次写诗赞扬《出师表》。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他在成都游诸葛书台时写道:“《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陆游已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了,他在《书愤》一诗中再次写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南宋末年另一位爱国诗人文天样,被元军俘虏后,在《怀孔明》一诗中写道:“斜谷事不济,将星陨营中。 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在编撰《资治通鉴》,南宋著名学者朱熹在编纂《资治通鉴纲目》时,对旧史中之表章、奏议,无不大加删汰,独对《出师表》一文“均五更削”,全文照录。近代学者王缁尘先生在分析这一现象时指出:“出师之表,檩烈干古,二千数百年历史中,欲求其二,而亦不可得……盖文之至者,用字措句,均不可移易,亦如宋玉之赋美人:‘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施朱则太赤,敷粉则太白’,美文美人,皆生于天然,非人之工力所能随便加饰也……而对于《出师表》之慷慨激昂,复兼以缠绵悱侧,且句练字适,无一瑕疵,心爱之极,不能割舍。”历代学者在评论《出师表》时,都把它看作是三代以来的经典性作品,如苏东坡把《出师表》与《伊训》、《说命》相提并论;顾禄说:“三代名臣训诰文,又复从公手中出。”谭献说:“与《伊训》、《洛诰》相表里。”。 还有人把它比如《楚辞》,如明人吴之皡在其《谒武侯祠》诗中写道:“古今多将相,谁者是吾师?意气如公旦,文章似《楚辞》。”这一切评论,绝不是溢美之词,而是对《出师表》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的恰当评价。 诸葛亮的其他一些文章,也大都具有《出师表》那种观点鲜明、逻辑性强、语言简洁、文风质朴的特色。如人们熟知的《隆中对》、《诫外甥书》、《诫子书》、《又诫子书》等等名篇,都写得十分简练精纯,而析理论事却又周密严谨,层层剖析,步步深入,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说服力。白亦奠先生在《诸葛亮(诫子书)评析》一文中说:“短短86字,概括了古代先哲之至理;是修身养性的准则;开家教训导之先声;为处世治国之根本;有包孕宇内之气;亘乎天地之道;实为千古绝唱。”的确如此,能够把十分丰富而深刻的人生哲理,简洁恰当地纳入短短86字之中,应该说诸葛亮不仅是政治和军事方面的“天下奇才”,在为文方面也不愧为“天下奇才”了。诸葛亮写给下属官吏和土兵的一些文件,即“教”,历代也同样给予很高的评价。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