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葱岁月8868
青葱岁月8868
关注数: 35
粉丝数: 352
发帖数: 48,353
关注贴吧数: 1
【童年记忆】动脑筋爷爷 ⑤(陈永镇 画) 《动脑筋爷爷》是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系列儿童科普读物,故事涉及自然界和日常生活的事物,其中有三个主要人物,动脑筋爷爷、小问号和小天真,动脑筋爷爷是一个戴眼镜、白胡子、白头发、很有学问的样子的老爷爷,无所不知;小问号是一个6岁的小女孩,她对一切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和疑问,喜欢刨根问底;小天真是一个6岁的小男孩,喜欢对问题作轻率的判断,然而经常是错的。经过动脑筋爷爷的启发,最后使他们懂得其中的科学道理。 第一版的《动脑筋爷爷》出版于1963年到1966年,一共出了4本,大28开本的,不过当年的小天真不叫小天真,而是叫小无知。第1册插图是毛用坤绘画,第2册乐小英绘画,第3、第4册是陈永镇绘画。 第二版《动脑筋爷爷》于1978年开始出版,78、79年共出了6册,1981年出版第7、8册。8册分别为:1、动物知识;2、植物知识;3、天文气象知识;4、日常生活知识;5、日常生活知识;6、动物知识;7、矿物知识;8、交通工具知识。1978年的第二版把“小无知”改名为“小天真”。为了整体风格的统一,第1册的插图改由陈永镇重新绘画,包括封面。这样第二版的插图除了第2册由乐小英绘画外,其他7册都是陈永镇绘画。和63年第一版相比,78版的开本小了,为32开本。 早期《动脑筋爷爷》的出版发行都是编一本出一本,没有套书一说,直到1987年才发行了第一辑(1-8册),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动脑筋爷爷》又陆续出版了两辑,每一辑都是8本。迄今为止,《动脑筋爷爷》一共出了三辑,24册,第一辑最为经典。 应网友要求,继续贴《动脑筋爷爷》第5册。
【童年记忆】动脑筋爷爷 ④(陈永镇 画) 《动脑筋爷爷》是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系列儿童科普读物,故事涉及自然界和日常生活的事物,其中有三个主要人物,动脑筋爷爷、小问号和小天真,动脑筋爷爷是一个戴眼镜、白胡子、白头发、很有学问的样子的老爷爷,无所不知;小问号是一个6岁的小女孩,她对一切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和疑问,喜欢刨根问底;小天真是一个6岁的小男孩,喜欢对问题作轻率的判断,然而经常是错的。经过动脑筋爷爷的启发,最后使他们懂得其中的科学道理。 第一版的《动脑筋爷爷》出版于1964年到1966年,一共出了4本,大28开本的,不过当年的小天真不叫小天真,而是叫小无知。第1册插图是毛用坤绘画,第2册乐小英绘画,第3、第4册是陈永镇绘画。 第二版《动脑筋爷爷》于1979年开始出版,1979年共出了6册,1981年出版第7、8册。8册分别为:1、动物知识;2、植物知识;3、天文气象知识;4、日常生活知识;5、日常生活知识;6、动物知识;7、矿物知识;8、交通工具知识。1979年的第二版把“小无知”改名为“小天真”。为了整体风格的统一,第1册的插图改由陈永镇重新绘画,包括封面。这样第二版的插图除了第2册由乐小英绘画外,其他7册都是陈永镇绘画。和64年第一版相比,79版的开本小了,为32开本。 早期《动脑筋爷爷》的出版发行都是编一本出一本,没有套书一说,直到1987年才发行了第一辑(1-8册),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动脑筋爷爷》又陆续出版了两辑,每一辑都是8本。迄今为止,《动脑筋爷爷》一共出了三辑,24册,第一辑最为经典。 应网友要求,继续贴《动脑筋爷爷》第4册。
【童年书趣】《少年科学》1978年第12期 《少年科学》1978年第12期主要内容有:一门研究“生命”的科学,童鱼(记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教授),珊瑚岛上的“建筑师”(科学幻想小说),玻璃世界(科学相声),橡胶的歌(科学诗),出版更多更好的少年儿童读物,到宇宙太空中去开发资源(明天的科学),家庭里的电影,特种油漆大放异彩,地底下的热能,果实和种子的旅行(有趣的植物),野兔(动物故事),北方来的隐身人—寒潮,雪花的艺术,哈雷彗星,简易年历(科技制作),微型显微镜(科技制作),为什么说瑞雪兆丰年?等3则(你知道吗?)绳子会不会拉断(想想看),科学谜语2则等。由韩伍、陆汝浩、简毅、张慈慧、陆成法、姚延林等名家插图。
【童年书趣】《少年科学》1978年第11期 《少年科学》1978年第11期主要内容有:少年大学生—谢彦波,一只奇怪的蜜蜂(叶永烈科学幻想小说),小燕子赴宴(科学童话,陈永镇插图),飞机怎样飞上天(科学诗),飞行器展望(明天的科学,陆汝浩插图),导弹的昨天和今天,水下“千里眼”—鱼群探测仪,隐藏在第三位小数里的元素,古代名医—华佗,善卷洞游记,马纬度和贸易风等4则(有趣的地理),战斗的人体,铜的故事,介绍两本新书(《小灵通漫游未来》和《小狒狒历险记》),哪一种对?(想想看),煤气为什么使人中毒?等3则(你知道吗?)等。
【童年书趣】《少年科学》1978年第10期 《少年科学》1978年第10期,网购的,封面漂亮,主要内容:登上气象科学高峰(记我国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我是怎样学习数学的,新型的长沙火车站(科学迷访问记),神奇的衣服(明天的科学),边塞奇兽(科学幻想小说,缪印堂插图),蘑菇的学问(科学相声),给死人填写“病历卡”(毛用坤插图),多才多艺的超声波,二氧化碳,生物除草趣谈(赵白山插图),奇异的物质状态—液晶,穿衣话纺织,漫话合成纤维(叶永烈),五彩缤纷的“提灯会”等5则(有趣的动物),为什么馒头里有小洞洞?等3则(你知道吗?)巧求瓶子容积(想想看)等。
【赏书记趣】《小灵通游未来》和《小灵通漫游未来》 去年网上买了本《小灵通游未来》,一开始以为看花了眼,后来仔细一看,这个版本封面书名比手里的78年初版少一字,“漫游”成了“游”,别的地方看不出什么差别。没错,就一字之差!
【童年书趣】《少年科学》1978年第9期 1978年第9期《少年科学》,这是小时候买的最后一期,之后《少年科学》就改为邮局发行了。那时还是喜欢通过书店发行的刊物,因为可以拆开零售,选自己最感兴趣的几本购买,不必一次性缴纳全年的书款。当时虽然一种杂志一年订书款也就2、3元,但是人们收入也少,所以对于儿童来说,这也算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了,何况当时学校统一给我们订阅了《中国少年报》,似乎也没理由再额外订阅其它刊物,所以童年时代再也没见过《少年科学》这本刊物,一直到84年左右在图书馆见到它,不过它的办刊风格和78年相比已经有了很大变化,而且当时我已是高中生,这个杂志已经不太适合我了。 这期内容也很丰富,主要有:和少年朋友谈谈农业科学,小麦育种专家金善宝,机械化养猪工厂(科学迷访问记),雪山魔笛(下)(童恩正科学幻想小说),稻田里的新伙伴(科学童话),数字的赞歌(科学诗),机器人的“测心术”等2则(有趣的数学),青霉素的发现者—弗莱明,电子世界里的玻璃种种,跨进现代化大门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盐湖,森林医生—啄木鸟,海洋的油污染,哪一个重,挖鼻孔是种坏习惯,味精为什么有鲜味等3则(你知道吗),面盆会翻吗?(想想看)等。小插图非常多,插图画家包括赵白山、刘文颉、陈力萍、陆元林、胡雨心、高峰、刘祥群、朱惠卿、齐华等,其中既有美编,也不乏大家。
元宵节快乐!十五看花灯 祝大家元宵节快乐!正月十五看花灯,顺便用手机拍了几张。
【童年书趣】《少年科学》1978年第8期 1978年第8期,保存至今近40年了,这期比第7期内容更丰富。最喜欢的文章有这几篇: 一是传记作品《桥梁专家茅以升爷爷的故事》,其中有两个故事确实很励志,一个是茅以升上大学的时候为了锻炼记忆力把圆周率π小数点后面一百位数字都背下来了。另一个讲的是他大学时是在唐山路矿学堂学的土木系,当时老师都是用英文授课,为了取得好成绩,茅以升学习非常刻苦,并养成了良好的预习和复习习惯,5年时间整理出了200本学习笔记,最后以优异的成绩公费留美。用1年时间就取得了康奈尔大学的硕士学位,后来听说加里基理工学院桥梁系招收夜校学生,精力旺盛的他于是去报名并考中,一年半以后,他成了这所学院的第一个工学博士。该文不仅故事精彩,而且和茅以升一样既有天赋而又刻苦的绘画大师徐纯中为本文配了插图,和文字契合得无以伦比。 二是童恩正的科学幻想小说《雪山魔笛》,刘祥群和朱惠卿的插图非常有味道,是我见过的这篇小说最好的插图版本,使人感觉小说中的考察队在雪域高原上的发现一直伴随着神秘的气氛,插图对于营造这个气氛非常有帮助。 三是《太阳能利用》,这是朱志尧的科普小品文,本期漂亮的封面设计也是与之配套的。从这篇文章第一次了解到一个关于阿基米德用镜子烧毁敌船的传说。传说公元三世纪的时候罗马人大举入侵希腊,满载罗马士兵的战船马采尔号攻打希腊某城,危急的当口,大科学家阿基米德想出个办法,他叫守城群众手持镜子,把太阳光集中反射到敌船的某一点,不一会儿,马采尔号燃起了熊熊大火,船毁人亡,罗马人吃了一场莫名其妙的败仗。虽然只是一个传说,但是让我对于太阳能有了浓厚兴趣。袁晓沧的封面设计和插图既漂亮又生动。如果对于太阳能的知识意犹未尽,本期中另一篇关于太阳能的文章《太阳能可以储存吗》又可以满足读者更多的好奇心,当然,现在太阳能的储存方式已经有了飞速发展,和当时只是启蒙式的探讨不可同日而语了。 四是叶永烈的文章《奇妙的超低温世界》,其中讲冷的极限是绝对零度—摄氏零下二百七十三点一六度,在实验室里,虽然无法达到,但已经逼近绝对零度。随着温度的不断降低,出现了很多奇妙的现象。在摄氏零下一百九十多度,空气变成了浅蓝色的液体,鸡蛋、石蜡等在液态空气里,会像萤火虫似的射出荧光。金属在超低温世界里也变得面目全非,水银一下子冻得橡根大头针似的;铅也变得富有弹性;一把好端端的锡壶,在超低温下会碎成煤灰似的一团粉末;例外的是铜,它在超低温下仍像常温时那样保持很好的韧性和机械强度,所以好多超低温设备常常用铜来做。 五是《海军作战工具—舰艇》,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美术编辑赵奋的插图非常专业和精美,令人赞赏。 六是《“龙吸水”是怎么回事》,这是介绍龙卷风形成的原理和有关故事的,从这篇文章中第一次了解到曾经发生的很多奇怪的降雨,有鱼雨,银币雨,红雨,青蛙雨等,是因为龙卷风把某地的财物或东西卷到空中而在另一地随雨降落下来。在古代因为不理解这种自然现象,所以流传了很多迷信的传说......美术编辑麦荣邦的插图同样也让人感到专业而精美,总之这期内容确实非常丰富。
【童年书趣】《少年科学》1978年第7期 这是我小时候买的第一本《少年科学》杂志,至今仍很喜欢,偶尔还会拿出来翻阅。首先这期封面色彩斑斓,三个坐在月亮之上探索太空奥秘的少年令人印象深刻。更让我难忘的是本期中的两篇作品,我觉得是文字和插图完美融合的范例。一是刘兴诗的科学幻想小说《陨落的生命微尘》,作者本来就文笔不错,情节也很出彩,而朱铭善的插图让作品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更上了一层楼,这一点毋庸置疑,因为后来我又读过纯文字版,和插图版比起来感觉作品相形失色,魅力打了折扣,阅读的兴趣也大减,后来想想这很自然,没有形象生动的插图,阅读时就要完全依赖个人的想象力,虽然想象空间大了,但是感觉也抽象多了,不像之前阅读插图版时那样直观形象。另一篇文章是《摘星手—记复旦大学教授蔡祖泉》,这篇人物传记文字很朴实,而油画家石奇人的插图让我从小就觉得文章中的人和事非常亲切,尤其最后一幅,主人公春节时忙工作心不在焉敷衍孩子的情景令人倍感亲切,不禁想起自己小时候和父亲在一起的情景,每次看到这幅插图时都忍不住会心一笑。
【童年书趣】《少年科学》1978年第6期 《少年科学》1978年第6期主要内容有:毛丫头爱电子,海豚“阿回”(科学幻想小说),在未来的课堂里(科学诗),孙悟空取经(科学相声),在新兴城市里(明天的科学),用雪煮水等3则(有趣的物理),无色的血液,电灯(爱迪生的故事),并不懒惰的元素(稀有气体漫话),谈谈空气,驯兽的奥秘,瓜果蔬菜的“安眠帐”,从出汗谈起,夏天喝水的学问,爆米花为什么会有“轰”的一响?等3则(你知道吗),怎样称?(想想看)等。
【童年书趣】《少年科学》1978年第5期 《少年科学》1978年第5期主要内容有:科技战线捷报频传3则,敢于攻克科学堡垒的人(生物学家朱洗的故事),水兵革新家曾达人,让人来驾驭天气(明天的科学),吴淞口外的警报(科学幻想小说),寄给氮氮的请帖(科学童话),水兵的耳朵(科学相声),海蜇的眼睛(科学诗),猜年龄等3则(有趣的数学),小中有小,肥皂泡与数学,花儿的奥秘,人体的活火炉,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的,箱式太阳灶(科技制作),“机器人”实体模型(小制作),“今年能看到几次月食和日食?”等3则(你知道吗),科学谜语3则,哪一段重(想想看)等。
【童年书趣】《少年科学》1978年第4期 《少年科学》1978年第4期是庆祝全国科学大学胜利召开专辑,主要内容有:科技战线捷报频传4则,与少年朋友谈如何学好数学(杨乐、张广厚),青少年时代的杨乐与张广厚,在水稻身上安装氮肥厂(明天的科学),心脏停止跳动以后(科学幻想小说),陌生的邻居(科学童话),铝土岩自述(科学诗),工厂化生产赤眼蜂(科学迷访问记),阿基米德的故事,激光,船舶的速度比赛,水底下的燃烧等4则(有趣的化学),动物与药,给种子检查体格,鲸,江南的春天,道路下面的旅行,科技制作,小实验,保险丝为什么能保险等3则(你知道吗?),如何测风速(想想看),科学谜语等。
【童年书趣】《少年科学》1978年第3期 《少年科学》1978年第3期主要内容有:亲切的关怀 巨大的鼓舞(回忆周总理视察上海市少年宫),无险不可攀(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胡萝卜地里的秘密(肖建亨的科学幻想小说),建筑师会议(科学童话),闪光的石球(科学诗),化学家的任务(明天的科学),一纸托千斤等(有趣的物理),门捷列夫和元素周期表,蜘蛛—捕虫的能手,小粗心登月记,电子计算机是怎么回事,电视电话,小林和小明在深海里的对话,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谈起,科技制作,你知道吗,如何区别(想想看)等内容。
【童年书趣】《少年科学》1978年第2期 《少年科学》1978年第2期主要内容有:最高的荣誉(国画 王为政 作),光辉的榜样(李四光的故事),看看我们的地球(李四光 作),寄语少年朋友,叫微生物立更多的功勋(明天的科学),翡翠岛(科学幻想小说),小水珠的故事(科学童话),在二十一世纪(科学相声),植物的魔术师,形形色色的动物,百花齐放 万紫千红,北京时间是怎么来的,气体和液体的怪脾气,电影中的声音(叶永烈 作),以及科技制作,你知道吗,想想看,科学游艺园地等。
【童年书趣】《少年科学》1978年第1期 准备今天开始,把1978年的12期《少年科学》贴一下。 1978年时《我们爱科学》杂志仍是通过书店发行的、不定期出版的丛刊,当年只出了5期,每期96页;而《少年科学》当年已改为月刊,1-10期通过书店发行,第10期开始改为邮局发行,每期也是96页,可见当时《少年科学》稿件来源比《我们爱科学》还丰富,办刊势头比《我们爱科学》更猛。 小时候只买到7、8、9三期1978年的《少年科学》,但当年爱不释手,觉得这个杂志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封面设计非常漂亮。但从第10期开始改为邮局发行以后就没有再接触到这本杂志,后来80年代又在图书馆见过,但是风格已经很不一样了。前几年在网上买到了当年没见过的1978年的另外9期,有一种岁月倒流、重回童年的感觉,又好像是把儿时失落的宝贝终于寻回来了。 第1期主要内容有:高士其爷爷的故事,我们的土壤妈妈(高士其科学诗),漫画圆周率(茅以升作),海马(叶永烈科学幻想小说),喜看新船破浪行,张衡和浑天仪,蜘蛛与苍蝇、壁虎捕虫等(有趣的数学),什么是“哥德巴赫猜想”问题,钢的自述,黄山漫记,梳子上的火花,珍珠,还有你知道吗,想想看等。插图很多,而且那年不断有名画家加入到这本杂志的插图作者行列中。
【赏书记趣】城市的地上地下(少年百科丛书) 《城市的地上地下》,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5年12月一版一印,少年百科丛书之一。作者:张敬淦,插图:郭德菴,封面:瞿树文。 本书以浅显易懂的文字并结合实例,向读者介绍了城市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城市里形形色色的地上地下建筑,城市里的水,城市的交通、能源、通信、地下管线。城市的环境及城市规划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书中有很多精美插图。 插图作者郭德菴,(1930.1—) 陕西华县人。擅长水彩画、雕塑。1953年毕业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1953年后受聘于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水彩画会副会长,曾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画》杂志编委。其作品曾在《人民日报》等多家报刊发表,并曾参加全国六届、七届美展和杭州1986、1989和1990年全国水彩画大展。其作品也曾在多国参加画展。
【赏书记趣】原子与英雄(少年自然科学丛书) 《原子与英雄》,少年儿童出版社1984年2月一版一印,少年自然科学丛书之一。印数9千册。朱伟、应兴国著,刘熊、胡永光、韩鹤松插图。插图很多。 一百多年前,人们普遍认为原子是构成我们这个物质世界的最小砖石。它小得不能再小了,把一千万个原子横排在一起,还能穿过针眼。可是,当时谁会想到这些原子“小砖块”里面还有一个神奇的世界? 一连串偶然发现的线索,把科学家们的注意力集中到原子的身上。于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伟大探险开始了。 原来,在那些奇异的符号、冗长的科学公式的背后,竟有着许多国家的几代物理学家大胆的实验,理论的争论和真挚的合作,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考验。 这本书记载的就是原子中的这些英雄事迹,但愿它能唤起读者热爱科学的心灵。
节日无须专门发祝节日快乐的一句话帖子 置顶帖早有说明,再次重申,本吧对一切空洞无物的一句话帖子绝不手软,必删!欢迎一切言之有物的讨论贴。
【赏书记趣】生活中的好伙伴(杜建国、毛用坤插图) 《生活中的好伙伴》,科学普及出版社1985年7月一版一印,作者:陈伟新,封面设计:胡焕然,插图:杜建国、毛用坤。本书生动地介绍了一百多种新奇的生活用品和食品,内容新颖有趣,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本书98页,插图很多,只是和杜建国、毛用坤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绘画风格已经不同。 但是这本书实际上还是属于科幻故事体裁,尽管作者声称“可不要以为这是幻想,这些产品,有的是小城市还没有,而大城市已经有了;有的是我国还没有,但国外已经有了”,可是书中讲到的新奇产品,有很多在三十多年后的今天还没有面世,作者那样讲,大概只是为了模糊现实和未来的界限,便于其思维插上翅膀,任意翱翔,随意写作。也难怪据说八十年代后期,很多科学家认为科幻文学误导了读者,混淆了视听,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只剩两条腿的猫 活出了霸王龙的姿态【转】 【观察者网 文/黎娜】近日,泰国清迈的一只“喵坚强”走红网络,这只名叫埃布尔(Able)的猫咪,尽管没有前肢和尾巴,但它依然每天生龙活虎,活出了霸王龙的气势。
鸡年春节快乐!顺便贴本《林海珍奇》
【赏书记趣】海港游(儿童科学文艺丛书) 《海港游》,江苏人民出版社1980年4月一版一印,《儿童科学文艺丛书》之一。作者刘国华,插图王宏喜。这是一本关于海港的科学游记,介绍了海港的外景,各种设备,海港的装卸,海港的船只,海港见闻,空中走廊,潮汐发电站,海关的今昔等等。1980年的时候这类书很少见。本书110页,插图很多,而且相当专业,是一本知识性很强的科普读物。 王宏喜(1937—)擅长中国画,曾任连云港市文联干部。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馆研究馆员。1965年进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任美术编辑、连环画创作室古装组组长。1972年进江苏省连云港市文教局任美术创作员。1980任连云港市美协主席。这种特殊的经历也让他成为这类海港题材科普书籍插图作者的合适人选。
【赏书记趣】相对论的故事(少年百科丛书) 《相对论的故事》,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4年12月一版一印,少年百科丛书之一。美国赫伯特·康多原著,隋竹梅编译,插图:陶力民,封面:李荣山。 这是一本介绍相对论基础知识的通俗读物,书中没有数学的运算,而是运用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时间、空间、运动、质量与能量等一些重要的物理概念。书中插图很多,图文并茂,形式生动。比如第六部分“爱因斯坦发现了青春之泉”,为文艺性和知识性兼具。
【赏书记趣】彩石奇闻(少年科学文艺丛书) 《彩石奇闻》,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7月一版一印,少年科学文艺丛书之一,作者:耿志明、陈良璜,插图:洪佩奇。本书116页,语言生动,插图很多。 人们生活在天地之间,几乎离不开石头。大家对石头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却很少有人知道它里面奥妙无穷,有的价值连城,并且在历史舞台上上演过许多威武雄壮、有声有色、动人心弦的活剧。这本书介绍了各种彩石的知识并讲了很多有关彩石的传说,包括金刚石、石英、水晶、燧石、雨花石、石棉、冰洲石、硝石、磷灰石、陨石、锰结核、大理石、沸石、蒙脱石等,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令人受益匪浅。
【赏书记趣】时间伯伯的脚步(儿童科学文艺丛书) 《时间伯伯的脚步》,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1月一版一印,儿童科学文艺丛书之一,作者:郭治,插图:庾东海。本书采用短诗、小故事、小品文的文艺形式,介绍了有关时间和钟表的基本知识,内容丰富,插图很多。郭治和庾东海分别是活跃于80年代初的知名科普作家和科普画家,经常在当年的《我们爱科学》、《少年科学画报》等杂志上见到他们的名字。
【赏书记趣】侦探与小偷(叶永烈科学寓言集) 《侦探与小偷》,1983年1月少年儿童出版社一版一印,作者叶永烈,插图吴儆芦。这是一本科学寓言集,收录作者七、八十年代创作的科学寓言50篇。科学寓言这种体裁形式是由叶永烈所创造,这是他在科学文艺方面的尝试和探索。这些作品的创作念头始于1978年一位读者给他的来信,那位读者问:现在有科学幻想小说、科学童话、科学小品、科学诗、科学相声......,能否写点科学寓言?叶永烈觉得这位读者的建议很好,就开始了科学寓言的创作之路。 寓言是用短小形象的故事,来说明一种哲理,科学寓言除了故事哲理之外,还使读者懂得一些科学知识。叶永烈创作的这些科学寓言,除了使故事、哲理、科学知识有机地结合之外,还注意把现代新科学、新技术写入作品,使作品具有更为强烈的时代感。当然要使科学寓言做到构思巧妙、含义深刻、知识新鲜,并不容易,作者说他一直处于探索中。 本书112页,每页都有精美插图。有人评价说作为插图画家,吴儆芦擅于营造唯美空灵的气氛。他的插图的确把这本书装点得非常可爱。
【赏书记趣】人民文学老版《静静的顿河》 最近网购了一套1956年出版,1982年重印的4本一套繁体字版《静静的顿河》。一直对俄苏文学情有独钟,因为它底蕴深厚,更何况作者肖洛霍夫因《静静的顿河》获得196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当时的获奖原因是“由于他在描绘顿河的史诗式的作品中,以艺术家的力量和正直,表现了俄国人民生活中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面貌”。 现在市面上《静静的顿河》译本主要有金人译本和力冈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是金人译本,而译林出版社和漓江出版社的是力冈译本,两个译本各有千秋。据说力冈译本更好地体现了翻译的“信,达,雅”,而金人译本则很好地保持了原作的风貌。但是由于金人先生1971年就不在了,目前新版的金人译本是根据俄罗斯新版由贾刚补译修改的,有人评价说改得面目全非。而我买的这个老版本仍是金人的原汁原味译作。金人(1910-1971),原名张少岩,后改名张君悌,笔名金人,河北南宫人,著名文学翻译家,翻译了大量的俄国文学名著,有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潘菲洛夫的《磨刀石农庄》、柯切托夫的《茹尔宾一家人》、茹尔巴《普通一兵—亚历山大·马特洛索夫》等。 喜欢这个版本的另一个原因是这一版的封面设计,感觉这个设计体现了顿河流域的俄罗斯风土民情,很有特色。这个封面是由画家柳成荫设计的。柳成荫1997年被评为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他是浙江人,1942年生,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他继承传统惠山泥人手法,擅长手捏戏文人物,同时对现代人物的刻画也进行了深入研究。他的作品活泼灵巧、线条优美、神情细腻,意味深刻。他创作作品千余件,其中多件作品被海内外博物馆珍藏,著有《工艺人物变形》等著作。代表作品有:《李逵》、《关公》、《天问》等。 这套书保存得不错,1982年印刷,已经35年了,几乎全品,相当不易。120元买的,感觉物有所值。
【赏书记趣】奇怪的邮递员(儿童科学文艺丛书) 《奇怪的邮递员》,江苏人民出版社1980年4月一版一印,儿童科学文艺丛书的一种,这一本的内容是科学诗,作者张秋生,插图杜建国。全书46页,收录了17首科学诗,杜建国的插图非常精美,每页都有,而且绘画风格和《小灵通漫游未来》初版非常相似。
【连环画展】奇怪的《101》(五) 这本连环画较长,200页左右,分五次贴,这是第五部分。
【连环画展】奇怪的《101》(四) 这本连环画较长,200页左右,分五次贴,这是第四部分。
【连环画展】奇怪的《101》(三) 这本连环画较长,200页左右,分五次贴,这是第三部分。
【连环画展】奇怪的《101》(二) 这本连环画较长,200页左右,分五次贴,这是第二部分。
【连环画展】奇怪的《101》(一) 奇怪的《101》,人民体育出版社1980年第一版。根据同名剧本改编,绘画:许全群,这本连环画,反映了少年学生在参加少年宫航模组活动中,由于辅导员循循善诱,使后进学生侯大海有了转变,使有缺点的学生克服了缺点,使许多少年儿童热爱科学,制作了不少舰艇模型,用诚实坚强的态度学习攻关,踏上了科学的征途,时刻准备着把祖国的未来担在肩上。这本连环画较长,200页左右,分五次贴。
【赏书记趣】漫游音乐之国—奥地利游记(外国游记丛书) 《漫游音乐之国—奥地利游记》,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4年6月一版一印,这是该社80年代外国游记丛书之一,作者顾炯,插图洪佩奇。全书插图很多。该书以书简的形式带领读者在音乐之国奥地利做了一次人文旅游,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 江苏卫视和北京卫视现在正在热播的一部开年大剧—王雷和陈宝国领衔主演的电视连续剧《最后一张签证》,故事的背景就是奥地利。该剧讲述了1938年中国驻维也纳领事馆以普济州为首的外交官们,顶住重重压力,冒着巨大风险,为犹太难民办理签证的故事。该剧改编自中国驻奥地利外交官何凤山及其同事无私帮助犹太人逃亡的真实故事。今天贴这本书算是凑个热闹吧,那时候的奥地利风光全是手绘插图,不像现在书中的插图基本上都是彩色摄影,我觉得各有各的特色。
【赏书记趣】绿苇丛中(荷花淀派作家作品) 《绿苇丛中》,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78年2月一版一印,这是一本反映白洋淀抗战题材的儿童中篇小说。作者韩映山是荷花淀派作家。 荷花淀派是以孙犁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流派。主要作家还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荷花淀即白洋淀,这一流派得名,不但源于白洋淀这个地方,也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荷花淀》以白洋淀明媚如画的风当作背景,具有朴素、明丽、清新、柔美的风格。洋溢着诗情,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孙犁的作品在河北青年作者中有强烈的影响;他在编辑《天津日报·文艺周刊》时,通过这块园地,团结和培养了京、津、保定三角地带的一批文学青年。这一派作家的共同特色是着力追求诗情画意之美,早期作品都吐露出华北的泥土和水乡的清新气息。
【赏书记趣】十万个为什么 地学1(赵白山等插图) 应网友“红星照曜中国”的要求,再贴一本赵白山插图的《十万个为什么 地学1》。这本是由赵白山、徐通潮、高峰等插图。
【赏书记趣】红色小号手(美术电影文学剧本集) 红色小号手(美术电影文学剧本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6月一版一印,138页。本书收集了《草原英雄小姐妹》、《半夜鸡叫》、《红色小号手》、《东海小哨兵》、《放学以后》、《闪闪红缨枪》、《南瓜生蛋的秘密》七部美术电影文学剧本,这些剧本基本上都在70年代拍成了动画片,只有《闪闪红缨枪》没拍,《红色小号手》拍完以后改名为《小号手》。 本书正文前附有几页彩色插页,是几部美术片的剧照。另外书中有大量黑白线描或剪纸插图,由这些美术片的美术师绘制,他们是严定宪、戴铁郎、徐景达(阿达)、、詹同渲、孙能子、倪绍勇等知名画家,这些绘画各有特色,相当精彩。
【赏书记趣】谁丢了尾巴?(科学文艺丛书) 《谁丢了尾巴?》,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7月一版一印,该社80年代初出版的科学文艺丛书之一。鲁克著,毛用坤、丁午、沈培等插图。192页,包括12篇科学童话和3篇科学幻想小说。插图非常多,几乎每页都有,主要由毛用坤绘制。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建社三十年纪念册(1956-1986) 前不久网购了一本全名为《为了孩子,为了祖国,为了未来——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三十年 1956-1986》的纪念册,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中少社建社30周年时领导和各界名人的题词、赠画;社领导、编辑、作家、画家写的26篇纪念文章;一些图片、资料,包括历史图片、编辑出版生活剪影、各类图书简介、期刊简介、历年获奖图书、历年获奖的图书封面和插图、优秀插图选登、历年被推荐书目、畅销书选目、历年图书出版统计表等;以及三十年出书情况简介、出版纪事等内容。对于我们这些有兴趣缅怀七、八十年代少年儿童书籍的“老顽童”来说,看看这本书,了解一些相关背景资料还是挺不错的。
【赏书记趣】展望未来—纵谈现代科学技术 这是1963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科学技术新成就丛书》之一,作者赵熙,插图:林禽。林 禽 (1924.2—) 原名林毓锐,广西贵港人。擅长中国画、 漫画。1953年后在 上海《科学画报》任美术编辑。活跃于六、七十年代,曾为很多科普书籍和期刊插图。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这套科普丛书,小32开本,图文并茂,几乎每页都有插图,从这套书可以大概了解六十年代我国科普书籍的面貌。
再贴几本藏书封面(外国文学类)
再帖几本儿童文学作品封面 最近老没空发帖,再贴几张封面凑凑数。
贴一些藏书封面(外国文学类)
贴一些藏书封面(中国文学类)
【赏书记趣】对手(短篇小说集) 《对手》,这是一本反映农村孩子开展科学实验活动的短篇小说集,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0年6月一版一印。印数8千册。作者:赵金山等。插图:周道银。小说故事生动,语言流畅朴实,很有生活气息。周道银的插图也很不错。另外1980年有一本人美出的连环画《周兰嫂》是周道银画的。
叮叮和当当(应“蒲公英剧场”吧友要求) 《叮叮和当当》,1987年1月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一版一印,作者是袁静、秦文虎,封面设计、插图:彭国良。一本童话,200多页,大概浏览了几页,感觉还可以。书1984年就写好了,不知为何1987年才出版。应“蒲公英剧场”吧友要求贴一下。
【赏书记趣】青年科学家(创刊号) 《青年科学家》是中国青年出版社的通俗科学期刊,1981年创刊,第一年是不定期出版的丛刊,出了4期,由书店发行。本刊向青年读者介绍国内外科学家,科技新星,科学史故事,学派介绍等内容,和《我们爱科学》属于同类刊物,但适用的读者年龄稍大。前几期几乎每页都有精美插图,负责插图的画家也是我们比较熟悉的高燕、姜吉维、刘洛平、于福庚、胡永光、蔡康非、胡焕然等,这些画家经常为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或刊物插图。
【赏书记趣】圆溜溜的圆(儿童科学文艺丛书) 叶永烈1979年的科学相声集,还是由毛用坤和杜建国这对老搭档插图,风格依然是那么有趣。
【赏书记趣】金娃娃(儿童科学文艺丛书) 《金娃娃》,科学普及出版社1981年7月一版一印。这是著名科普作家郭以实作品集。本书中有童话故事,也有连环画和电视节目。封面设计和插图:楼青蓝。感觉插图很有趣,和漫画家缪印堂的风格有相似之处。
【赏书记趣】飞上天去的小猴子(儿童科学文艺丛书) 小城之春同学说的有一定道理,这套丛书里有一部分确实是乍一看比较幼稚,封面和某些内容都像是低龄儿童读物,但是细看的话,就会发现这其实是某些著名科幻作家的作品集。这本《飞上天去的小猴子》也是如此,这是著名科幻作家郑文光的作品集。这本书把适合低龄儿童阅读的两篇科学童话放在书的最前面,但是占了主要篇幅的科学故事和科学散文都放在了后面,这样安排也许是为了吸引儿童的阅读兴趣,由浅入深吧。
【赏书记趣】梦(儿童科学文艺丛书) 对画家沈培插图的作品一向有感觉,因为我最早读的儿童读物就是他插图的那本《小布头奇遇记》。这本肖建亨的科学幻想小说《梦》,也是沈培插图。可惜这个封面设计得太一般,第一眼看到封面时,以为是一本哄孩子的粗糙童书,后来发现作者是肖建亨,眼前一亮,想起了他那本《密林虎踪》,几乎是儿时最爱。于是看肖建亨的面子把这本《梦》买来了,没想到插图居然是沈培,这可真算是琴瑟和鸣,儿时的火花又被这俩人激发出来了。书内插图非常亲切,一如既往仍是熟悉的沈培风格,似乎又回到了小学时光,没错,这书1979年出版,当时还在上小学呢,再一浏览书中情节,颇对胃口。
【赏书记趣】探索星空奥秘的人 《探索星空奥秘的人》,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9月一版一印。这是一本儿童文学选辑,主要是短篇小说集,作者都是当时活跃的作家,有王愿坚、刘兰生、杨啸、刘心武、谷应、陆扬烈等,封面、插图:许全群。本书封面设计相当漂亮,和书名非常贴切吻合,意境深远,引人遐想。
【赏书记趣】奇妙的水(少年百科丛书) 这本关于水的综合性知识读物,是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少年百科丛书》的一种,本书讲了水在自然界里的变化和分布;水和生命起源、人类和各种动植物的密切关系;水的各种奇妙的性质;以及水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等各方面的巨大作用。读了它,将使你对平常而又普通的水有比较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赏书记趣】水晶宫的秘密(叶永烈著 毛用坤插图) 《水晶宫的秘密》,河南人民出版社1978年11月一版一印,印数8万册,叶永烈著,毛用坤负责封面设计和插图。本书共收入十七篇科学童话,包括《圆圆和方方》、《田野上的新灯》、《外婆家的新厨房》、《棉田新兵》、《水晶宫的秘密》等,这些作品生动而有趣地介绍了许多现代科学成就以及一些动物知识,构思新颖,富有想象力,毛用坤的插图既精美又有趣。
【赏书记趣】少年科学(创刊号) 《少年科学》是一本综合性的少年儿童科普杂志,由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5月创刊,众所周知,当时还处于红色年代,刊物上带有很多那个年代的烙印。但是这类杂志的创刊也代表着崇尚科学的风气也开始悄悄地复苏,在那个特殊的时期,这弥足珍贵。 这期创刊号上最有价值的文章是叶永烈的科幻小说《石油蛋白》。1976年春,时任上海电影制片厂编剧的叶永烈发表了十年动乱后期第一篇科幻小说《石油蛋白》,标志着中国科幻在大陆掀起了第二次高潮。 石油蛋白是指由石油烃作为酵母及细菌等微生物的碳源进行发酵所得的菌体蛋白。石油蛋白含粗蛋白质40%~80%及丰富的氨基酸和维生素。可用作饵料和饲料。但有意思的是,离这篇科幻小说发表已经过去了40年,目前石油蛋白仍处于研究和试验阶段。这从某种角度说明叶永烈的思维非常超前。
【赏书记趣】动物发明家(少年自然科学丛书)
【赏书记趣】奇妙的颜色(少年自然科学丛书)
【赏书记趣】半坡人的故事(少年自然科学丛书)
【赏书记趣】十万个为什么 动物1(赵白山、陈永镇、丁纯一插图) 把这本《十万个为什么》的《动物1》也贴了吧,由赵白山、陈永镇、丁纯一三位画家插图。陈永镇很擅长儿童画,五十年代就开始从事儿童画创作。曾任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总编辑。作品有《小马过河》、《动脑筋爷爷》等。《动脑筋爷爷》是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系列彩色儿童科普读物,最早的一版是1964年,图文并茂。故事涉及自然界和日常生活,到1990年代,《动脑筋爷爷》出了有3辑,共30册。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