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小丸☞
巍山唐水
学生党,喜爱二次元,手绘大佬,最爱HarryPotter和魔道祖师
关注数: 87
粉丝数: 376
发帖数: 18,031
关注贴吧数: 8
收集灵丘的牌楼 已拆大红门
拍拍与平型关有联系的事物 矗立在黑龙河西但道上的迎宾墙。
平型关今昔
本打算好好拍几张唐之窊,结果!悲催 刚刚 停车一分钟,家里打过电话,有急事。只好拍拍村口,然后回家 @唐朝黑龙
收集一下灵丘各个地点的牌楼。 没有提示的,猜猜哪里的
灵丘记忆吧成立,为新老吧友接风洗尘。 灵丘忆吧刚开张, 各位吧友来捧场, 一碗凉粉表心意, 吃好喝好尽欣赏。
灵丘的窗花民间艺术,有一千年的历史,主要流传与山西灵丘周边等地, 更为突出的灵丘县北二十里的弋坡村。一到立冬闲暇,家家户户开始制作窗花,准备春节时候出售八,九十年代街心公园附近卖窗花的情景
朝鲜本来就脾气不大好,美国正在利用这一点。每当朝鲜安稳时... 朝鲜本来就脾气不大好,美国正在利用这一点。每当朝鲜安稳时,老美就搞军演,就像在朝鲜这个“小孩”屁股上踹了一脚,于是,再次激怒他,又开始瞪着血红的眼睛,通宵达旦地磨自家那把“报仇的菜刀”
灵丘地名 鸡岭峡谷东口在河北省涞源县南马庄乡,西口在山西省灵丘县下关乡
又上兰舟文集
流传在灵丘的李存孝故事
灵丘动物 马身猪分为“大马身猪”(大)、“二马身猪”(中)和“钵盂猪”(小)三型。“大马身猪”原产神池、五寨、【灵丘】等县,“钵盂猪”原产平原地区和城镇附近,数量很少,“二马身猪”由上述二类型杂交而成。产区黄河、淮河、海河常泛滥成灾,易旱易涝,土壤瘠薄,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作物以麦类、甘薯、玉米、豆类、花生、高粱、谷子等旱作为主。由于地广人稀,闲散土地较多,群众养猪多采用放牧或放牧与舍饲相结合的方式,猪在较艰苦的条件下培育而成
【风华灵丘】连环画之一 ---- 平型关大捷
灵丘人物传 李存孝(?~894年),灵丘人,本姓安,名敬思。唐末至五代著名的猛将,武艺天下无双,勇力绝人。史书记载“骁勇冠绝,常将骑为先锋,未尝挫败;从李克用救陈、许,逐黄寇,及遇难上源,每战无不克捷”他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的地位相当于《说唐》中的李元霸,天下无敌。野史中曾说李存孝引领十八骑攻取了长安,虽说是夸张之词,但也能看出李存孝的勇猛,连第二名的王彦章在他手下都走不了几合
【青莲处士】整理.编撰"灵丘古代名人传记" 灵邑物华天宝,地灵人杰。自古以来,甲第.忠义.节烈.仕宦.名贤不乏其人。但由于地处边陲,岁月苍茫,灾变无故,重武轻文,人文记述愖少。再加上古志失传,现仅存康熙年间撰修的县志和清未光绪年间撰修的补志,对明清两代略有记载,但也是支言片语.亊地不祥.疏误较多。为了弥补缺失,彰显先贤,激励后人,光耀灵丘。吾虽不才,在有生之年,立志利用百度空间,整理.编撰"灵丘古代名人传记"。可恨鄙人愚寐.浅见,寡闻,腹内墨水并无半点,眼前俗字幸识三五。无奈之下,只好将先贤名讳,简略,公布于众,认祖归宗寻亲人,望热心网友,名人后裔,知情者,根据社会,家传,谱记提供名人出生地,生平事迹线索,以便考证记述。名录咐下: 明朝文科进士; 李孟旭 , 明正德辛未科,官至陕西佥亊。 明朝文科举人; 刘翥 , 明永乐辛卯科,任日照县知县。 刘源,明景泰丙子科,任海丰县知县。 刘逊,明永乐丁酉科,任莱芜县知县。 孙翔,明永乐庚子科。 杜凯,明永乐庚子科。 李天章,明成化丁酉科,任邹县知县。 李天锡,明成化庚子科,任鸡泽县知县。 李玘,明弘治乙卯科,任莱州府通判。 李恺,明顺治乙卯科,任庆阳府推官。 王锐,明嘉靖丙午科,任延庆县知县。 乔恂,宏治己酉科,任柏乡县知县。 明朝里选仕宦; 邓囯镇,明拔贡,任正定府教授。 邓宇,明拔贡,任清涧县知县,升中屯卫经历。 邓宴,明岁贡,任长子县教谕。 王咨牧,明拔贡,任蓬溪县知县。
【西轩门】收集的灵丘地图 提供两个地图信息,第一个地图是现在的地图,灵丘的东北村分布。 第二个地图是1937年日本测绘的军用地图,有灵丘东北村的分布。 37年应该就是当年老人在灵丘的时的村镇分布。 从地图上看有叫温子堡的地方。 所以文治东堡村这个只能是记忆中的错记。
千古之谜之二 ---- 曲回寺 灵丘有座千年古刹叫曲回寺,在其方圆几十里的地下,埋着规模宏大的石雕像冢。冢内石像有佛、菩萨、供养人等,大的高约1.5米,小的不足0.3米,有圆雕、有半圆雕、有浮雕,坐立不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规模到底多宏大?根据《曲回寺碑记》记载:“天宝十年奉诏因建石塔三百六座”。石塔即为石像冢,其分布范围“南接北岳,西连五台,北至唐流”,足足三百六十座石像冢,规模着实了得。 当然,三百六十座石像冢还未露出全部真容,目前只查明其中51座,仅此,其负载的唐代石雕艺术和佛学发展信息已令学界惊呼连连,这在新中国考古史上,也算上一件大事了。但问题是,佛像一般是放在寺内供养的,这里为什么要埋入地下呢?这里面,有着什么样的谜团? 近年来,随着对石佛冢考证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专家为埋佛之谜给出如下谜底:据有关记载,石佛冢建于天宝十年(公元752年),其时,安禄山、史思明等军阀蠢蠢欲动,大唐江山正处于风雨飘摇的前夜。按理来说,与世无争的佛寺不应该卷入军事纷争,但一个事实是,曲回寺当时是唐玄宗敕造的寺院,“建石塔”又是“奉诏”之为,在叛军之前,这些意味浓烈的政治因素足够建造石塔佛像的高僧们“喝一壶”。更为糟糕的是,这一“壶”几乎无法规避,因为曲回寺正好处于叛军进取晋北的通道——灵丘道之上,“山雨欲来风满楼”,曲回寺的僧人们只好将刻好或还未刻好的石佛像匆匆埋入地下。 如果历史真相确实如此,我们可以说,被赋予了浓厚军事色彩的灵丘道,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石佛冢这一1200多年后的文物珍存。而事实上,作为一条中国古代的通衢,除了在其贯穿沿途留下了远不止石佛冢一处历史风物外,灵丘道的历史功绩更应为人瞩目
短篇村名来历故事 “九景十八拗”的来历 【http://tieba.baidu.com/p/2254138526】
灵丘交通事故,触目惊心 2011 年 5 月 21 日清晨 6:30 分左右,马云忠(死者)驾驶两轮摩托车附载马计经过灵丘县振华东街口(高家庄拐弯处金点宾馆北侧)时,被一辆黄色后 8 轮翻斗车撞倒,马云忠当场死亡,惨不忍睹,马计腿部受伤,肇事司机当场逃逸。
平型关——贺电 毛主席给朱德、彭德怀、任弼时的贺电: 庆祝我军的第一个胜利。
灵丘乡村寻古随拍之六[固城] 固城是一个古老的村庄,这天,无聊之极,到固城走了一遭。
吧友[@半截儿老头]讲家乡的故事 家乡冉庄虽然不是很美,但却有许多美丽的传说。退休后当广为收集,记录在案。现摘取几则,以飨网友。 村上有一沟一山,沟曰“梁峪”,山叫阳山。阳山上有一片红土,梁峪沟掌有一片白土。白土软筋软筋,当地人采来用作刷墙用,既白且不掉色,不跟人,即人靠在墙上,白土不会沾在衣服上,你说有多神奇!不象现在的涂料,非得用胶不可。白土还有一股淡淡的香味,是纯粹的天然涂料。红土可以用来刷外墙,效果亦佳,只是没见人用过,不知其故。山上长满一种叫荆梢的柴草,其主干荆条可以用来编筐、篓、仓、屯等农具和家具。当地山上到处都有这种山柴,可梁峪的荆梢却是自有奇特之处,就是它的主干都不是很顺溜,好象都被人拧过似的。这是何故呢? 1,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冉庄有个放羊娃赶了一群羊来到梁峪,看到山上沟内草肥水美,把羊赶上山,他顽性上来,就自顾自地上树掏雀儿,崖上抓圪灵(松鼠)去了。日落西山,等他要赶羊回家时,却再也找不到羊群去了哪里。找啊找,找啊找,最后好不容易从一个山洞中找到了羊,可发现羊都成了红色的,定睛一看,原来洞内都是红土。他就用干粮布袋装了一袋,准备用来为羊做记号用,还给洞口的一株荆梢拧了个弯,意在做个标记,以便以后再来。可一袋红土怪重的,走着走着就不想带了,就倒在了村上的一个叫“山嘴”的地方。。回家后,向家人讲了今天的奇怪之处,家人让他拿出红土瞧瞧。他说倒了,只在底角找到一点——因为留一点好拴绳子。家人取来一看,红得鲜艳,再用水一泡,抹在纸上布上,居然不掉色!大人说,这是朱砂,是宝贝呀!于是让他领上再去找,可再也找不到了,漫山遍野都是长得一模一样的荆梢。只在沟门找到一片红土,却是土,不是朱砂了。返回到“山嘴”上再找那一布袋时,同样发现已涸成了一片,但颜色已不再鲜红,而且已不能染色,也不再是朱砂,只是普通的红土了。后来人们就用它来掺和银厂煤矿的无烟煤来烧,也没白来世上。 敢情世间宝贝都有自我保护的功能?说不定家乡会在某年某月真的找出这种宝贝来,那家乡就不会再那么穷了。
灵丘生日,寿辰 周岁 孩子1周岁时,给孩子过生日,从这年开始,一连过3年。第一个生日称周岁,要请人唤戚。亲朋好友祝贺时,送各种颜色的花布,一般送3尺,还送2斤白面,带些点心。俗话说:“姑姑鞋,姨姨袜,舅舅两腿*,姥姥袍和褂。”3岁以后,每年过生日不再请客了,自己家热闹一番。旧时本县有的乡村还举行“抓周”仪式。一般是把笔、书、算盘、刀、钱等小物品摆放在孩子面前,让孩子随意抓取,借此占卜未来,预测孩子的志趣爱好。近十几年来,小孩过生日,较以前隆重,要办酒席请客。这时上礼也有变化,不仅是3尺布,有的给孩子买一身衣服等等。 做寿 一般人60岁生日,家人就给做寿。旧时,富人过生日特别隆重。这一天,大办酒席,亲朋好友都来祝贺,送寿桃、寿面、寿联、寿屏等,称为“拜寿”。80岁生日,做寿称为“庆八十”,比过60寿辰更为隆重
1785年大清广舆图中的灵丘[西轩门收集] 大框是府如大同府,小框是州如浑源,椭圆形圈起来的是县,如灵丘。 图中灵丘在恒山之南图左有平型关,右有倒马关。 广昌是涞源县,亦有恒山,古代北岳有二地,一是涞源,一是浑源
苦荞凉粉的魅力所在 对于好吃的中国人来说,能吃走遍天下。来到灵丘,不能不吃的就是这里的苦荞凉粉。用当地人的说法,那是“过于好”。不过要真正体会到这个“过于”,可是要有点耐心的。 我初到灵丘,正是骄阳似火的七月。火车站前的广场上,人迹寥寥。然而,一处凉粉摊却吸引了我的目光。只见摊主笑容满面,说道:“吃凉粉吧?灵丘特产!”本人向来喜好吃食,看看时间还早,就坐了下来。 很快,凉粉上来了。淡绿色圆饼状的粉块,被划成一条条的,浸泡在特制的盐水中,上面放着几条豆腐干和一些干葱叶。凉粉入口,细腻的爽滑中有点淡淡的苦味。这时,再就上点干辣椒,辣中有麻,麻而生热,热又逢凉,叫人食欲倍增。很快,一份凉粉就被消灭完了。一种淡淡的清凉,也徐徐蔓延开来。 据摊主讲,这种凉粉是用灵丘本地特产苦荞面加工而成的。这种作物,只有在灵丘这样的自然环境中才能生长。走在灵丘的大街小巷,这种凉粉摊子随处可见。形式和规模大同小异。要摆凉粉摊,首先是制作粉块。粉块呈圆饼状,直径8~10厘米,厚约0.5厘米。然后准备一个长圆形的柳条筐,用来装粉块。一个大肚陶罐,则是装盐水用的。炒熟的干辣椒,磨碎的辣椒粉,是最基本的调料,而豆腐干则是必不可少的佐料。然后,再准备一些碗筷,一个凉粉摊就算是开张了。至于桌凳,因陋就简,只要能蹲下来,干脆也免了。每当客人一上前,眼明的摊主立马满面堆笑,麻利地从筐中取出已经划拉好的粉块,放到碗里,倒盐水,放豆腐干,然后再根据客人的需要,放点香油辣椒,一碗地道的苦荞凉粉就诞生了。吃着凉粉,嘴里忙着,眼睛却也不闲着。这个时候,划拉凉粉条的动作,是最有看头的东西。只见摊主从筐中摆放得整整齐齐的粉块中取出一块,放在一个小圆碟子里,然后用一个特制的小铁签,一下一下地划着。很快,一道一道的平行线出现在粉块上。划完一面,翻过来再划另一面。很快,一块粉块就划完了。划完的粉块,被放进筐里,堆放整齐。紧接着有一个粉块,又被放在碟子里划着,划着。 俗话说:一方水土,一方人。在灵丘, 随处可见的,还有形形色色吃凉粉的人。骄阳似火的夏日自不必说。就是在北风呼啸的寒冬,人们的兴趣依然不减。只是这个时候,盐水已经被加了温。甚至闲来聊天的时候,不经意间,人们还常常念叨起“下城吃碗凉粉”的话,似乎是在表达对一种的期盼。确实,日子久了,连我自己也觉得嘴里痒痒的。一种吃凉粉的冲动,油然而生。 呵呵,这大概就是苦荞凉粉的魅力所在吧!
灵丘特产 核 桃 灵丘核桃,在雁北13县中独一无二。种植的历史虽不能考证,但三楼乡三楼村,现在仍有两棵核桃树,枝叶茂密,结实繁多,据传是清朝末年种植的。灵丘19个乡(镇)就有17个乡种植核桃,9个乡生产核桃。主要分布在南山区的下关、狼牙沟、独峪、三楼等4个乡、58个村。因南山气候温和,风沙较少,加上山区小气候的自然条件适合,最适宜种植核桃。 灵丘核桃种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绵核桃(薄皮核桃)。这是灵丘核桃中的优良品种,种植历史悠久,范围很广,数量也多,果实长圆形,皮壳很薄,有的放在手心中一攥就碎。这种核桃,果仁饱满,取仁容易,出仁率高,味道甘美,耐贮运。一种是节子核桃。这个品种皮壳厚,肉隔膜坚硬饱满,取仁困难,出仁率低,但种仁含油率较高,树的适应性也较强,能生长在土壤瘠薄的土地上,适用于造林用种。灵丘县林业局经多年试验培育出灵丘一号核桃新品种,1981年被评为山西省81177号优良种树。它是绵核桃中最优良的品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落实了农村经济政策,灵丘县核桃生产进一步得到重视发展,承包人员按时整权,及时防治病虫害,使老枝焕发了青春,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截至1983年全县有核桃树2.86万亩,合60多万株,年产核桃315吨。1985年产核桃263.6吨,1990年产核桃320吨。 花 椒 灵丘县种植花椒约有100多年的历史。主要品种有伏椒(小椒),秋椒(又叫大椒,即大红袍)两种。伏椒呈红色或粉红色,里壳呈纯黄色,而秋椒虽也呈红色,里壳色白,味道不及伏椒浓烈。伏椒皮细、籽少果香、味香、油性大、耐储藏,晒干的花椒放三、五年香味不减,不生虫。 花椒属芸香料,灌木或小乔木,喜温畏寒,耐旱怕涝,喜欢在低山缓坡、河谷、河湾、向阳背风而湿润的土地生长。由于灵丘县南山境内峰峦重叠,山高坡陡,气候温和,无霜期较长,很宜于花椒生长。因此,灵丘县的花椒种植主要分布在三楼、下关、上寨、狼牙沟、独峪、红石塄、招柏、冉庄等8个乡镇。这里栽培的花椒树,一般种后3年开始结果,七八年进入盛果期,寿命可达40年到50年。新中国建立前,花椒的种植不多,产量不高,直到建国初期,全县仅有花椒树不足千株,产量由1949年的0.11吨增加到1957年的0.26吨。从1958年开始,县委、县政府专门拨款扶持花椒种植业的发展。当年三楼、下关、狼牙沟、上寨就办起了小苗圃,大力种植花椒树。到1973年,全县供销社根据上级指示,群众移植活一株花椒树,就奖励5分钱,县供销社共付奖励款560元,当年成活1.23万株,总产花椒0.09吨。1973年产花椒2.89吨。1984年有花椒树24万株,年产花椒3.75吨。1985年产花椒3吨。1990年产花椒2.57吨。 豆 腐 豆腐,灵丘县从何时开始做豆腐,现无从考查。但本县居民90%以上人家会做豆腐。过去一般家庭自己有个小石磨,随时可以做豆腐。可谓“豆腐之乡”。灵丘豆腐以香、白、细、精著称。一曰味香,刚拔模子的豆腐,一股豆腐香味立即扑鼻而来,逗人胃口。不管你熬、煎、炒、炖,都能从中品出一股淡淡的豆香。二曰细嫩,刀切面看上去光滑细腻,就像涂了一层乳油,看不到一丝渣迹。豆腐入口绵软,嚼起来有一股坚韧劲,特别是吃热豆腐,有时不知不觉地自己滑入食道,其细腻由此可见。三日洁白,灵丘豆腐选料讲究,以当地产的黄豆为主。加工中各道工序非常讲究,所以做出的豆腐看上去特别白嫩,无任何杂质。四日精,炖不烂,熬不化,跌不碎,韧精韧精的。由于灵丘豆腐有上述优点,因此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宴席上吃的豆腐就是灵丘制作的。1990年全县有豆腐坊270处。1986年至1990年,年均生产豆腐1620吨,其中城关八街豆腐坊150处,年产豆腐1340吨。
三山的井文化,与妙妙小坐寻古实拍 破大三山烂门头。说的是三山村很大,灵丘一般村老街都是两条,而三山达五六条。可以想象老院子的数量,而这些老院子几乎家家有井,给我们留下许多井文化。
灵丘乡村寻古随拍之五[庄头] 先有庄头村,后有灵丘县,可知庄头历史悠久,今天去了一趟,进村一看,果然令人耳目一新!戏台对面的邓家堡,如果咱县能重视一下,必能成为灵丘的乔家大院!
灵丘乡村寻古随拍之四[门头西庄] 听吧友又上兰舟说,门头西庄有个石碾,在电影[乡情]中出现过,今天冒着小雨,去寻古
赵国城,位于大同市灵丘县城东十里,固城村与门头村之间,现为灵丘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国城,史籍上都称作“灵丘故城”,最早的记载为《水经.滱水注》,称“故城”。由于灵丘话发音的“a韵去声化”特点,群众口传为zhaō gà城。因为口语称呼未在书籍上表达,近年不少人臆写作“沼格城”或“昭阁城”。多年来,“水淹zhaō gà城”的传说,在灵丘盛传不衰。 正是由于史志的文字记载与百姓的口头称呼不一致,加上发音的错讹,长期以来,影响了人们对此城的研究与认识。专家学者要找灵丘故城,人们会把人家引到固城村明代的堡墙前。如要询问赵国城,人们又会摇头不知。“zhaō gà城”,在百姓中才是耳熟能详的。 赵国城,据清康熙《灵丘县志》记载:灵丘故城“县东十里,因改筑此故名。往时居民耕垦时,常于田间发得巨瓮,中多贮古钱。” 《读史方舆纪要》载:“故,赵邑也”。 徐化溥诗《灵丘旧城》曰: 荒凉堄堞委平畴,朝气晴阴影半留。 燕垒啼残寒夜雨,黍苗摇落故宫秋。 前朝巾帼销王气,异代沧桑怆客游。 询罢土人读赵碣,青山常对古松楸。 赵国城基本为圆形。南北径比东西径稍小,比例约为1比1.025(或为椭圆,或为谷歌拍照角度调整之误差)。西部由于河流改道,已经变为河床,正是人们说的“水淹”之故;西南仍有一段城墙,近年已被门头西庄村的民房所包围;西南大部面积,由于地下水位变化,变成沼泽地;南面城墙部分犹存,近年已被门头新庄村的民房包围;东、北城墙留存约1000余米,高约七、八米;全城的城墙共保留约2000米。从断断续续的墙体格局看,初步测算原城廓长度约8.2华里。如此规模浩大的战国城池,洵为罕见。 从夯土看,夯层厚约12—18厘米,夯窝直径5厘米。墙体内见穿棍,直径约15厘米。 赵国城从赵武灵王时代建筑使用,为赵邑,赵武灵王后,为县治(县名无考),秦汉灵丘县治。后来因河流改道,西部冲毁而废弃。民间遂留下了“水淹赵国城”的千年传说。 民间传说赵国城曾住过赵国皇帝,口碑颇丰。那皇帝,所指应该就是赵武灵王。赵国城是赵武灵王数出游猎所依托,向西、向北扩疆拓土之根据,是其建功立业的地方。赵国城闪耀着赵武灵王矢志拓土,虎视天下,图谋霸业的强悍风采。因此,赵武灵王身后,把他葬在它的近旁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赵国城风风雨雨2300年,虽然残垣断壁,斑斑驳驳,但它仍以不断出土的文物展示出雄姿和繁荣。绳索蟠螭纹的铜壶铜豆,向我们传递了战国时代的信息;陆续发现的布币、刀币、半两、五铢及黄金,折射出历代商贾云集,商品流通的盛况;城内大量的柱形矿渣,好像翻腾着铜铁炉中的火焰;那嵌入城墙的箭镞,依然萦绕着千军万马击鼓鸣金的余音;俯首即拾的瓦片、豆把,还有那不断出土的陶壶、盘、碗、匙、盅等器皿,足可以反映我们民族古代的灿烂文明。谷歌截图——赵国城(虚线表示城廓无存) 北纬39°24′36.81〃东经114°16′07.68〃
驿马岭阻击战战场 1937年9月,为配合平型关战役,八路军115师杨成武独立团,奉命到驿马岭阻击从涞源城出发增援平型关的日军。杨成武团在驿马岭上打了一场漂亮的阻击战,也打响了华北抗战的第一枪,此战歼敌400余名,有效阻击了日军的增援部队,胜利完成了平型关战役的打援任务
平型关将帅录【整理中】 齐骏鸣(?--?)少将。抗战爆发后任第33军独立第8旅624团副团长,参加平型关战役,1940年任骑兵第1军参谋长,抗战胜利后任第19军少将参谋长,1948年7月在晋中战役中被俘
灵丘歇后语 典故 1:狼吃东窖----要了哩。 2:停之岭的驴----能吃能喝不能骑。 3:鹅鸭泉的女儿----凉到底儿。 4:清泥涧颟牛----莫了皮了。 5:南园的花儿----移回去了。 6:张家湾画云----有点求胚样儿。 7:南水芦请王素----年年叫这就冲坏了。 8:庄头的女人----总算保住身子了。 9:黑龙河打动坷拉----大小为害个人儿。 10:东河南的老母猪----不挨火降的。 11:孤山的戏台----俩面儿。 12:下关的牛----来的迟了连草圪节也没有了。 13:山楼嫁给花塔了----还是个韩。 14:腰站饮驴----沾沾嘴头也是那么多的钱。 15:杨庄过年----听下关。 16:二岭寺杀猪----放下头脸来了。 17:东窖的女婿----乏苦了。 18:鬼见沟割**----包全号打饥。 19:咯撩沟卖PG----一趁呼。 20:羊头崖请他舅舅----狗儿干净。 21:韩家房支家洼----父子俩个不说话。 22:刘家庄唱戏----神鬼闹气。 23:落水河等泊衣----不差差。 24:柳科女人离婚----昧你那良心。 25:抢风岭撅了籀股绳了----想起下关的好白麻。 26:抢风岭的熬稀粥----上略下略。 27:下关的王八----不落台的老家。 28:密串岭的外甥----深贼铸。 29:大庙的牌子----一复如始。 30:张XX夸他妹子----究竟算货哩。 31:疤离镜下城了----这运动搞大了。 32:日本人吃高粱米----实在没法子。 33:西关XXX开店----政策不变。 34:西关XXX卖耗子药----不信莜面疙蛋蛋儿能药死人? 35:X县长打狐狸----52年在这里见过。 36:X县长讲话----一股作桌子气。 37:X局长打麻将----没法儿 38:X先生看病----厉害。 39:XXX的----满足供应。 40:独峪XXX娶媳妇----对那没隐。 41:乐桃山XXX娶媳妇----和闹驴一样。 42:落水河XXX形容女人----和瞎老窟一样。 44:赵小五的电台----五爪六扒。 45:山汉儿赶集----一拥子。 46:喜登卖手榴弹----一时的粗鲁。 47:XXX推牌九----老子也是井平杠。 48:彭庄XX娶媳妇----不蒙想。 49:X主任超计划生育----一时的舒服[疏忽]。 50:刘大人掏茅坑----掏出来填回去。 请填加补充,请摸要对号入座
灵丘庙会集锦: 六月庙是为了了祭奠府君庙里的崔府君的。我们知道的大庙以前就是府君庙,就是现在的城关小学,崔府君是六月六的生日。在这天善男信女都来府君庙祭奠,唱戏三天,热闹极了。在战争年代取消了。 崔府君,姓崔名珏,字子玉,唐乐平人。其父崔让,乐善好施,年近五十,膝下无子,遂与其妻同往北岳祠祷祝求子。是夜,夫妻两人梦见一童子擎一盒,内盛美玉两枚让其吞食。以此,崔夫人十月怀胎,于隋大业三年(607)六月六日生下一子,遂取名珏。崔珏幼时即神采秀美,聪敏好学。 唐贞观七年(633),崔珏入仕,授长子县令。据传他“昼理阳事”、“夜断阴府”(《列仙全传》),死后被上帝封为磁州土地神,并建祠祀之。安史之乱后,因其曾显灵于玄宗,被封为灵圣护国侯。宋仁宗景佑二年(1035),加封为护国显应公,元符二年(1099)改封为护国显应王。金兵南下,崔珏显圣挡驾,泥马渡康王。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改封为“真君”。随着崔珏封号的升级,崔府君庙由磁州兴建至全国各地。礼义镇的崔府君庙即是其一 灵丘县城的六月
王震在灵丘 王震在灵丘 《南泥湾》“又打仗来又生产,359旅是模范”的歌词,将八路军359旅于1941年在**根据地大生产运动中的群体形象,定格于中国人民的记忆中。 大生产运动开展前两年,从1938年4月359旅718团先期开赴灵丘,7月王震旅长率359旅旅部进驻灵丘,至1939年9月奉命西渡黄河去延安,王震及359旅旅部在晋东北的灵丘驻扎了一年零三个月。灵丘的大山小溪,见证了359旅于**战争第一阶段的卓越功绩,王震旅长更是与灵丘人民在战火中结下了永远的深情厚谊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灵丘元宵节灯会老照片。 收藏者【百家狂情书生】
2013年新春!灵丘寻古之一,【古街门] 古老的街门也是一道风景,古代有钱人家的街门无论砖雕还是木雕都很有特色。春节期间在灵丘城里外转悠拍了一部分,有许多地方还没有转完所以拍到的古街门不是很全。拍完之后根据街门样式大致可以分成2个时期清朝的和民国的。其中民国时期又可以分为中国式的西洋式的。民国早期的街门装饰还算复杂,后期的的就简单了许多
2月14日应该是愚人节,4月1日才是情人节。 2月14日,多少人用甜言蜜语骗着别人。 4月1日,却有多少男女以开玩笑为借口说出了真心话。
求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先谢过 赵及[1],字希之,其先幽州良乡人。父的,事契丹为蔚州灵丘令,雍熙中,王师北征,乃归,授偃师令,因家焉
灵丘隋唐铸钱 手工业分布地区广泛。除长安、洛阳、广州等名城以外,还有扬州(以造船、纺织、皮革和金属用品制造业为中心);成都(以造纸、纺织、制盐和金银器皿业为中心);定州(现河北定县,以丝织品为主,进贡丝织品的数量为全国第一);邢州(现河北邢台,以产名瓷著称);易州(今河北易县,以制墨著称);青州(今山东益都,盛产丝织品);登州(造船业为主);莱芜(冶炼业为主);山西太原(铜器制造);蔚州(今山西灵丘,采铜铸钱);绛州(制墨);蒲州(今山西永济,以造纸、采煤为主);桂林(“桂管布”产地);湖南、湖北等地,也是重要的手工业品和矿产地区之一。(3)手工业种类较多。有采矿、冶炼、铸造、造船、兵工、织染、刺绣、服装、皮革、木器、雕刻、漆器、瓷器、制盐、制茶、制糖、酿酒、制药、磨面、文具纸张等业。(4)有的生产规模很大,产品质量也高。兹将唐初官营手工业的情况,择要介绍如下:采矿业唐代采矿业有一定的规模,金、银、铜、铁、锡、铅、矾、水银、朱砂等矿,皆有开采。据不完全统计,各种矿共有 180 余处。大约年产铁 200余万斤,铜 26 万斤,锡 5 万余斤,银 12000 余两。铸造业唐代金属铸造业不仅种类多,而且生产技术也很进步,能够铸金、银、生铁、熟铁、铅等制品,合铸金银等制品;也能够锻造、磨制、钻孔、刮刻、镀金、镀银。从出土的唐代金银制品即可看出,当时铸造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详见私营手工业“采矿与冶炼业”)。唐代铸造业的规模,以铸钱业为最大。唐玄宗时,全国有炼铜铸钱炉近百个,每炉有丁匠 30 人,一年炼铜 10 炉,每炉用铜 21200 余斤,铸钱 3300贯。织染业官私纺织和染业都很发达。国家纺织作坊的产品有布、绢、丝、纱、绫、罗、锦、绮、绸、葛等。仅麻布类就有细白苎布、班布、蕉市、细布、丝布、纻布、弥布、白纻布、竹布、葛布、纻练布、麻赀布、紫苎布、青苎布、楚布等几十种以上
灵丘之最 1. 灵丘最早的医疗机构是“灵丘卫生院”----地点在沙坡,当时只有21人 2. 最早的工厂---机械加工厂----地点:城东北角 3. 最早响亮的信号:灵丘中学架设在大庙房顶上的校钟 4. 最富乡土味儿的语言--“ 胡亮胡蓝---(喝凉粉来)” 5. 第一个玩儿抖风竹的人---赵学政 6. 乒乓球第一个冠军---李继业 7. 第一个作品被作为封面画的---徐源的《平型关》(《平型关文艺》创刊号) 8. 第一个发表篆刻作品的人--刘典 灵丘物华天宝,人才辈出,请大家继续补充...
灵丘村名拾趣 以巍山为界 南,上寨东沟, 北,赵北东沟, 南,上寨口头, 北,史庄东,西口头, 南,上寨刘庄, 北,城关刘庄, 南,上寨白家台, 北,赵北白台, 南,红石楞马头关, 北,石家田马头关。 南,独峪西庄, 北,落水河西庄, 南,红石楞孙庄, 北,石家田孙庄, 南,独峪小王庄, 北,三山小王庄
收集一下灵丘名人像
灵丘家族 南河姓宋的,据说祖籍是汾阳宋家村的。当年从大槐树下启程时是弟兄三个人。最后老大留在了繁峙,老二留在了灵丘,老三去了广灵。有知道详情的说一说。
灵丘人杂诗词选 水调歌头—马头关 又见马头关, 长龙盘南山。 不管春夏秋冬, 堵在你心间。 窜卖开水碗面, 更有南瓜稀饭, 从早卖到晚。 收钱不疏导, 不知为那般? 政策有, 不执行, 知为何? 一年又一年, 弹指一挥间。 领导换了又换, 只是没人管, 过者心中寒。 若想路要通, 只需无杂念
东哥虚四十,无事打一油!!!!!!!!!!!!!!!!!!… 曲东四十一枝花, 家庭事业一手抓。 走过风雨见成就, 苦累磨难都不怕
请助解
这个海底捞月好像不行,炮沉底黑车就和老将一条直线
求解残局!!!红方先走。
大同县寻古随拍!! 有幸去了一趟大同县。说真的,我很想去,二十五年前,也就是我五岁的时候,去过一次,那里的一草一木,这些年老在梦里出现。到了那里,衬空我就出去寻找童年的足迹,由于兴趣,我也发现了一些新鲜事物,拍几张照片,与大家分享
目测无人能破
大家给支个招! 眼看结婚十周年呀!应该怎样过?
您的生日可以决定您的笔名噢~! 我:安雨默 一、你生日中年份的尾数:1、苏2、陌3、浅4、诗5、漠6、染7、安8、夏9、木0、伊 二、你生日中的月份数:1、颜2、唯3、洛4、雨5、悠6子、7、筱8、简9、晗10、宇11、景12、小 三、你生日中的日期数 1苒 2若 3希 4韵 5雅 6朵 7涵 8蔓 9曦 10旋 11暄 12默 13言 14柒 15嫣 16紫 17荨 18沫 19帆 20凉 21落 22尘 23语 24轩 25歌 26熙 27夕 28影 29莫 30然 31枫 看完请留下你的名字 或许有一天你会看到一个和有同一个名字的陌生人 那是缘份 因为你们是同一天来到了这个世上
把一个吧友灭了,你可以获得他的全部经验你会灭谁?
【来围观!我们都来说一句假话,看谁的最假】 我郑重承诺,我不是为收集经验发这个帖子的!
天降大礼
灵丘吧友心中的中国地图! 本帖不代表本人观点【纯属娱乐】
我去过南水芦 归来途经南水芦, 自东向西来寻古, 仅见南梁老院门, 隔墙邻居无几户。 林荫小路行单车, 两村虽进获不多, 哪里古迹多一点, 吧友都来说一说!
我想知道吧里有几个能背下来自己身份证号码的 我终于背下来了 儿里不 真不容易啊
大家爆一下上学时代那些很有内涵名字同学或老师的名字 我们班有一个叫韩雪的,一个叫韩斌的,是哥俩。后来上初中了,班里又来一个叫韩雪斌的
首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