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世人不是人 卜世人不是人
教师
关注数: 118 粉丝数: 237 发帖数: 25,869 关注贴吧数: 1
【讨论】中国人,你丢不起这个脸 中国人,你丢不起这个脸 近日,网爆有华人在旧金山格莱德纪念教堂,排队领取免费食品,并把好的当街倒卖,不好的扔掉。要知道,这可是救济穷人的食品!这一壮举再次证明某些华人所谓的聪明和低素质,把本是善举的救济,涂抹成败坏名声的黑布,真是可耻之至。   无独有偶,前些日子也有网传,在法国卢浮宫的检票处,检查出多张造假门票,而这些假门票的持有者,多数是中国游客。当然,事件最终没有披露这些假票的来源,也没有直接说明是不是中国游客造假,但有一点必须肯定:要么是这些中国游客贪小便宜,要么是这些中国游客没有鉴别能力受人欺骗!总之一句话,还是素质问题。   常常听到一些低俗的议论:外国的制度真好,不上班也可以领到低保金;外国的经济过硬,许多食品可以免费领取;外国的社会单纯,靠投机取巧就可以生存。听到这些话,让人感觉那些优越性,是为了某些身强力壮、不劳而获的人所设置的。殊不知这些好制度的制订,都是靠纳税人长期的勤劳和节俭,才能建立起来的!   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停止劳动,更不能坐享其成。如果某些人出国,只是为了享受别人的优越性而钻空子,并因此产生这种无耻的想法,那真是丢人现眼丧失人格和国格的大事,只要是勤劳正直的中国人,都丢不起这个脸!   所以,某些西方人士之所以瞧不起一些中国人,自然不是因为他们“肢体残疾”,而是因为他们“素质残疾”和“道德残疾”!   譬如:穷的时候钻空子,富的时候当土豪;开着名车领救济,住着豪宅偷漏税;背地骂官又贿官,张口爱国又舞弊;恨富贵却叫儿向钱,歧文人又望子成龙;帮助别人图名气,做点慈善打广告;拿着走私钱扶贫,捧着造假钱助学;不尊重妇女不绅士,在公共场所吸大烟……种种陋习,更别说钻营挖角,排队领取救济物之类的糗事了!   某些国人的陋习,不旦让老外瞧不起,也让自己的同胞产生歧视心理。前些日子,网络爆料一起外国小伙子撞伤中国大妈的事件,刚一开始说大妈想诡诈外国小伙子,后来事件来个180度大转弯——原来是小老外撞伤了人还使粗暴手段、张口骂人。这一事件产生,从另一角度证明,某些国人的低素质,已经给同胞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想想看,我们需要不需要提升自己的民族素质?需要不需要提高个人的人格?到底是人格、国格重要还是那几个不义之财重要?当我们钻外国人的慈善空子时,我们有没有想到我们的人格和国格受到损害?当我们大谈制度时,有没有想到这些制度不是为四肢健全、年富力强的你制订的?除了金钱、投机取巧之外,我们还有什么?   强化民族素质的教育刻不容缓,用每一个国民的高素质,来展示东方文明,是中国的文化标志。不要做某个、或者某些低俗的人,让老外笑话,也让自己的同胞不齿!   请记住:中国人,你丢不起这个脸!
《红楼梦》未完之恨(转载) 杨莙 张爱玲在《红楼梦靥》里写道:有人说过“三大恨事”是“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第三件不记得了,也许因为我下意识地觉得应当是“三恨《红楼梦》未完”。 清人张潮在《幽梦影》里也写下了他的十恨,比如恨书易遭虫蛀,恨桂花、荷花容易凋谢,恨肥美的河豚肉却有剧毒,等等。 以上种种的恨,皆爱也,皆爱极也,因而才会深恨无法圆满。鲥鱼乃天下美味,偏生刺多,海棠楚楚动人,却又少了沁人的香味,确也有些遗憾,不过都是天生成,到底比不得《红楼梦》未完令人恨,那才真真是叫人惋惜。 年轻时曾设想过后四十回的下落,曹公很完整的手稿,某一天在某一处被发现,举世震惊,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一个多么天真又多么美妙的设想啊! 既然未完,肯定就有人来续,但我坚信,无论是何人所续,都逃不过狗尾续貂这一宿命。就说高鹗续的那后四十回,不谈文字高低,只说情节设置,贾氏一门本应凋零衰败,哪知却又沐皇恩、延世泽,还有香菱扶正、王熙凤的结局等,皆有悖于原著,既是续人家的书,为什么又偏要无视前八十回中埋下的那些伏笔?更匪夷所思的,是八十二回中,黛玉忽然向宝玉大谈起八股文,她说,“况且你要取功名,这个也清贵些。”宝玉在茫茫尘世中可以偕隐的知己,居然也说出这些国贼禄蠹式的混账话来,委实有点雷人。 张爱玲这样说高鹗的续书:“小时候看《红楼梦》看到八十回后,一个个人物都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起来,我只抱怨怎么后来不好看了?……很久以后才听见说后四十回是由一个高鹗续的。怪不得!” “怪不得”!张爱玲的恍然,恐怕会赢得知音无数。
长沙书痴忍11年清苦专心续红楼 每天只吃一顿饭 [导读]唐国明14岁迷上《红楼梦》,大学毕业后放弃找工作,蜗居在岳麓山下一心续写红楼,今年6月终于发表。他说“常感觉自己就是宝玉”。在自己简陋的住所,唐国明正在反复修改续写的后二十回《红楼梦》手稿。 熊其雨 李卓 摄影报道 “宝玉看见黛玉的两个眼圈儿已经哭得通红,便道:‘妹妹,我刚才说的不过是些呆话,你也不用伤心。你要想我的话,身子更要保重才好。’”眼前这段宝黛缠绵,并非出自曹雪芹的八十回《红楼梦》,而是邵阳人唐国明续写的第八十一回《悲迎春一泣而泪下,怜怡红二番入家塾》。 昨日,记者在岳麓山下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小屋里,见到了高度近视、面容清癯的唐国明。抱着“我就是个会写字的农民”的心态,从2010年7月到2012年7月,唐国明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红楼梦”里:每天基本只吃一顿饭,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出租屋里写完一段稿子,就去网吧将手稿敲进电脑。两年时间,他续写了《红楼梦》后二十回共13万字,并获得了著名红学家霍国玲的肯定。此前大学毕业后的9年里,他放弃找工作,一门心思深读《红楼梦》,搜集整理资料,梦想早日出版“唐版”《红楼梦》。本期的《街坊故事会》,为你讲述这位红楼书痴的故事。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