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TIFIC
2006771168a
关注数: 45
粉丝数: 53
发帖数: 2,940
关注贴吧数: 61
目前星舰的最新情况 搬运如下: 下一次星舰航班是怎么回事? 消息总的来说是好的:-星舰S35正在进行一系列小改动,准备发射。它仍然是9号航班的主飞船。 1.S36和S37也在研发中,但远未完成。S37的制造顺序已经改变,以适应9号航班之后的变化。 2.我们决定不长时间暂停航班。会有硬件修复,但不会像团队要求的那么严重。所有主要的改动都留给了星舰V3。重新设计星舰V2中的现有问题,基本上只能在V3中得到解决。 3.首席工程师拒绝了长时间停顿以解决问题的想法——任务是完成今年的发射计划,并更快地从佛罗里达州开始发射。 4.NASA真的很想尽快看到一个加油演示,因为阿耳忒弥斯号的重大决策取决于此。 5.9号航班的飞行配置将更改为不那么“紧张”的飞行配置。问题仍然在RVac一侧,所以推力可能会减少。这将对当前船群的特性产生负面影响,但将减少谐波振荡,包括通过减少通过管道的燃料流量。 6.在星际基地发现了S39号的鼻氧气罐,标记为"V3"。 7.现在庆祝S39将成为V3区块的第一艘船还为时过早。到目前为止,它只被确认使用了新的系列零部件。 8.下一波星际舰队和超级重型舰队的准备情况取决于猛禽3号。RVac 3的准备工作也远远落后。 照片显示了S37、S38和S39的部分。 📸星舰凝视者,美国宇航局太空飞行
应对V2星舰事故频发的问题,SpaceX的做法是... 啥,SN39直接上V3星舰!!!! 这个V3指的应该不是70m那个,大概率是增高6m到128m的那个
网上找到一套飞机模型和我做的对比一下 腾云/沈六/成六还有其他飞机
一种新的登火设计 V3超重作为一级,钟形二级 一级4400t,燃料4100t,干重300t,提供4000dv 二级宽14m,高度10m,着陆腿8根,stoke公司同款发动机喷口设计,着陆腿没想好,暂定这样,stoke那样的也可以。 燃料仓底宽14m,顶宽5.8m,高度10,容积800立方,装700+立方液氧甲烷燃料。干重100t,回收燃料20t,理论有效载荷100t,可惜载荷舱仅有150立方,实用载荷可能只有20t。 登火TMI+MOT+火星着陆需要6000dv,约5干质比,也就是考虑到蒸发需要500吨燃料,发射时携带100t燃料和20t载荷情况下,只需要4次V2加注或2次V3加注。 优点是发射次数少,重心低稳定性高,
军事/航天飞行器对照😍 J36/J50/攻击11/还有最重量级的腾云
我想到一种不影响星舰后续任务频率的方法,即放弃终端真空发动机的工作,提前关闭真空发动机(至少在计时前8分钟),并在整个过程中在海平面上继续执行任务,以避免共振时间点。SN37和SN38等仍在建造中的星舰可以逐步改装。 入轨测试和载荷测试,还有隔热瓦测试都是非常急切的
V2星舰不是爆炸吗?解决不了问题就把出现问题的部件解决掉。 目前最好的改进方式,猛禽V3发动机一上,直接去掉外露的冷却接头和发动机舱天花板,问题的根源就彻底被去除了,解决不了问题就把出现问题的部分解决掉,原本为V3发动机准备的V2星舰本来就不需要这些。
NASA以前登火计划的飞船 火箭型号:NASA的太空发射系统(SLS),版本号178.35.01。 1.任务窗口:2017年某个时间点,涉及从地球到火星的轨道转移(TMI)、火星轨道进入(MOI)等阶段。 2.速度需求(Av)·火星转移轨道注入TMI:4018米/秒· 火星轨道插入MOT:934米/秒·TEI:1475米/秒 3.(重力损失):配置1:389米/秒 (相当于0.083倍地球重力加速度)配置2:377米/秒 (相当于0.085倍重力加速度) 4.任务时间去火星需要约212天,返回地球需要220天 5.总质量·火箭在火星转移轨道时的总质量:约413吨或403吨(不同配置)。·燃料耗尽后的质量(燃尽质量):108吨或101吨。 6.各部件质量·核心级:43吨或44.2吨·主燃料箱:27.6吨或28.8吨·脱落燃料箱+支撑结构:37.4吨或27.8吨·火星载荷(如居住舱DSH):约80吨,占设计上限的100%。需要多少次发射?·任务需通过4.5次或4.1次SLS火箭发射 7.推进剂与蒸发·液态氢燃料量:约211吨(不同配置略有差异)。·燃料蒸发损失:核心级蒸发0.2吨,脱落燃料箱蒸发1.54吨。 应该会很早分离那个可脱离燃料箱,减30多吨干重,不然dv不够返回TMI,分离前能提供1400~1500dv吧,最后到火星轨道质量180t上下(80t居住舱+43t核心级+约28t主燃料箱+剩余燃料) 剩下dv也有近1500,足够返回MOI,绕一圈到地球范围再让猎户座载入大气返回,猎户座去的时候可以在完成转移点火后,因为SLS的深空运力,不会影响飞船的dv。
6,应该不可能是腾云,应该是空射火箭一类的东西 是向下分离的 挂机翼或下面着陆都是大问题,不过如果只是几百公斤小载荷也许可行,但气动估计超级拉胯。
设想一种运力对标新格伦的两级构型可重复使用航天器 将腾云工程的设计进行放大处理,长宽高各翻一倍,达到100m长×57m宽,起飞质量达到1440t 参考干质比3.9(无载荷情况下)重40t的腾云二级,这种放大之后的二级质量高达320t,一级1120t。 二级dv还是以我的腾云二级设想的5400计算,在干质比5情况下,入轨质量为93t,其中载荷能力为37t,飞船干质量为56t,长44m宽22m,在储罐里装满224t氢氧燃料,体量类似于新格伦的二级。 目前新格伦的回收状态运载能力只有约37.5t(载荷适配器承载能力是这个质量),也就是在两级可重复使用的情况下达到了新格伦火箭水平,并且拥有远超其的快速周转能力。 当然,这个体量的空气动力一级母机的难度大到令人发疯,单台发动机推力要求甚至达到百吨级
来给大家看看我新搓的大宝贝 数据如下:一级长50m,宽28m,起飞重量140t,干重80t6台20t推力TRRE发动机,能将二级送至7Ma速度和40km高度,机翼下反约20度,翼展比1.785 二级长22m,宽11m机身长22m,宽3.5m,高2.8m,机头略微向下贴合一级机身二级的燃料罐宽3.4m,长10m,下部略平,容积80+立方,装26.5t+的氢氧燃料,干重11.5t,载荷2t,总质量40t,提供大于5400的dv,足够入轨,采用大气减速再入,载荷舱大小5.4×3.2×2.4m,容积上半圆下半方,容积35立方。
经过昨晚加今天一上午的奋斗,腾云工程正式完工完工 帅不帅,数据应该是相当合理的 数据如下: 一级长50m,宽28m,起飞重量140t,干重80t 6台20t推力TRRE发动机,能将二级送至7Ma速度和40km高度,机翼下反约20度,翼展比1.785 二级长22m,宽11m 机身长22m,宽3.5m,高2.8m,机头略微向下贴合一级机身 二级的燃料罐宽3.4m,长10m,下部略平,容积80+立方,装26.5t+的氢氧燃料,干重11.5t,载荷2t,总质量40t,提供大于5400的dv,足够入轨,采用大气减速再入,载荷舱大小5.4×3.2×2.4m,容积上半圆下半方,容积35立方。
这空天飞机帖子之前发过一次,但发现有一个重大失误,重新修正重发 之前发过一次帖子,但发现有一个重大失误,原文章是提到了二级的宽度是5.6m,而不是我以为的4.5m(为了贴合文章中的20立方载荷容积假设的),这两种宽度面积差了1.548倍,燃料罐长度能从25m减少到17m,载荷舱长度能从2m提高到10m,载荷容积从20立方提高到大于200立方。 这意味着原文的2t运力和20立方载荷空间是错误的,甚至有可能少打了一个0 我的属于CD1方案,各方面数据都比较好看,不过要求20度机翼下反,回去我研究研究一级80×48.4m,基本是我的等比例长宽缩小2倍,那么我想做到180t重量应该进行等比例放大1.27倍,也就是50.8m×30.5m大小 用于级间分离研究的TBCC动力TSTO气动布局概念设计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html.rhhz.net%2FKQDLXXB%2F2019-05-698.htm&urlrefer=ea1736b8e11007d0ea584c715d56f5c0
一级基本完工,外形参考飞羽社数据,但设计遇到困难 二级用氢氧燃料载荷空间过于狭小,几乎没有载荷舱,建议采用甲烷燃料,使载荷能力勉强达到正常水平。 如果想要3t、4t、5t和6t的运力,氢氧燃料干质比要4.625、5.15、5.85、5.6(近似值)
腾云工程一级初稿 一级大概这个样,长60m,宽30m,还没加发动机,比较适合高超飞行的长宽比(至少比大翼展的合适)
打算搞个腾云工程建模,有什么建议? 我觉着这种高超飞行器应该像图四和图五那样小翼展更合适,但航展上和PPT里的都是大翼展一级母机,还有发动机4台还是8台?看到有两侧各4个和腹部4台的网图
B站看到的,疑似腾云空天飞机,不过也很有可能是MD系列 腾云的设计老帅了,强是一时的,帅是一世的,运载系数用在载人上还是很不错的,一级母机也有非常大是军用价值
星舰8飞官方通告已发出 星舰第八飞的封路通知已经发出,时间为当地时间2月26日10:00到23:30,27,28日作为后备 FCC文件显示,SpaceX将在星舰第九飞时,尝试第二级星舰返场回收,据说星舰第九飞可能会再次使用助推器14,以及星舰35,返场回收时,助推器返回发射台A,星舰返回发射台B
星舰8飞任务目标有发布吗? 我怀疑是不是二级要绕地球一圈再飞回来溅落,还是亚轨道但速度高一些,不然为什么这个危险区是两块
新格伦春末可能还会有一发,很有可能是MK1登月器 目前新格伦二级干重预估是35t(很拉,但这是低成本氢氧二级避免不了的),载荷能力是37+t。 BE3U比冲445s算 这意味能给MK1提供1000dv,需要4800dv就能月球着陆,再参考3吨载荷和21.85t的发射质量,落月质量7.4t,干质量4.4t,干质比约4.3。 这意味着基本可以实现地球出发落月和返回月轨,相当给力的一个登月器。 如果成功,这下蓝源登月舱比SpaceXHLS快了,毕竟是最接近实现载人登月需求的登月器。
这玩意是什么鬼 那个搞水火箭公司的PPT,这玩意能入轨??? 540个助推器。
我设想的小行星拦截船 双向4300dv,能地月地火之间巡航,12枚60吨钻地弹头,30吨装药量。问了俩AI,虽然答案不一样,但威力确实有些超标,对于改变轨道来说太过了。
我对于YR4-2024小行星的一点想法 一艘油库星舰外挂12枚60吨重的超级钻地弹,单枚直径2m长20m,装药量40吨高能炸药,顶部超高强度弹头,只具备很小的变轨dv。 油库应该能装下3500吨燃料,干重假设230t,12枚60吨拦截弹720吨,dv有5800。 假如飞船返回的4000dv,这就要430吨保留燃料,加上720吨弹药,这也能有接近4500dv,平衡一下双向4300dv,足够脱离地月系和前往火星轨道等任务。 几十米的小行星我估计能直接炸碎,百米级的也能扯下一大块。 看斯科特·曼利的视频,这个小行星最小估计是2.7万吨,在地球坠落速度可以达到17.5km/s,单位能量是每公斤37倍TNT,那么当量在100万到4000万吨之间。
对于SLS砍掉之后我对HLS可重复使用登月方案的推测 龙飞船去跟着FTO油库对接HLS(图中写的猎户座,猎户座可以直接返回),返回跟着FTO返回LEO,HLS在FTO和月面之间来回周转。 运力往上提到50t/次和60t/次甚至100t/次,都不是问题,就是要多几次加注,平均下来也能做到一次加注大于1.5t有效载荷。
看到这篇文章,中国考虑的月球空间站 地月空间站一上一下5900dv, 全任务9200dv 拉格朗日点空间站 5000dv 全任务9500dv 月球空间站 4000dv 全任务9000dv 我的评价是这空间站是非要不可吗? 科研还好,载人登月就算了
新做的蓝月亮登月器MK2和MK1展示,对比HLS 7m的整流罩塞的满满当当的
最近做的蓝色起源的蓝月亮登月器MK2和MK1 搭配洛马氢氧燃料拖船使用,拖船看起来能装140+t液氢的样子,dv挺足的
分享一家国内头回听过的航天公司 “火星中华城”“火星车”“超越猛禽的全流量发动机”“裂变聚合+液氧发动机”“低温燃料火箭发动机用在飞行汽车”
分享我做的Gigabay 很大,但我觉着还有更大的空间
SpaceX的Gigabay! 做完的感受是内部是挺大的,但对于星工厂的产能来说还是太小了
对于目前星舰运载能力的计算 可以发现V2星舰其实相比V1减重应该并不明显,差距可能不超过10t,运力的提升就在于这增加的300t燃料上。
关于目前星舰运载能力的计算,基本符合遥测 直接说结果 V1全回收LEO运力小于50t,GTO/LTO运力,约负80t+ V2全回收LEO运力94~114t,GTO/LTO运力负50t+ 消耗版二级(干重80t) V1,LEO/GTO/LTO,170/56/28,(单位t) V2,LEO/GTO/LTO,220/83/50,(单位t) 消耗版星舰的运载能力相当可观,回收版运力也可堪大用。
如何评价这个说法 有点像,但又像是硬往上靠
之前说要做的巡洋舰做好了,火力爆炸 舰体其实是055的1.2倍放大,宽24~25m,长215m~220m,排水量20000~23000t 武德极其充沛,前甲板16组8单元垂发,128个850mm发射单元,还有一门203mm隐身舰炮,使用炮射导弹射程250公里对陆打击(类似朱姆未曾实现的道路),电磁炮也能考虑(128MW功率,把40公斤制导弹药打出2500m/s的初速,射程465km,老美以前给朱姆的电磁炮指标是64MJ,20kg弹丸和460多公里射程),这艘船全电推进,有超过100MW发电功率。 中部分为两个版本 一个版本是24单元1600mm通用垂发,能一坑4~6弹装超远程防空导弹(千公里级)或者射程5000公里的超远程高超音速武器(东风21D基础上再拉长推进段) 另一个版本极其极端,看个乐子,24组2500mm超级垂发单元,可装备各种射程8000~10000公里的弹道导弹,可装备高超音速战斗部。 本身是作为战斗指挥舰,领导各种小型无人战舰行动,极端版战时还有临时补发卫星能力,还有更大面积的相控阵天线,对空探测能力也极强,大概是055的1.5倍的面积。 设定上有3台~4台1MW激光器,能对各种亚音速反舰导弹和巡航导弹进行拦截,对于有强防热系统的高超武器和一些超音速导弹也有致盲效果。
我做了9机三级新格伦,性能还挺好看的。 首先最大的挑战是二级推重比,我这就算是3台BE3U发动机也只有0.6推重比,很难看,不过三级分离后回补这一块重力损耗。其实这里假设单台推力为100t才合理。 一级拉长5m,起飞重量增加到1400t,干重100t,回收一级燃料设200t。 二级基本不变,225t燃料和25t干重,发动机增加到3台,二三级推重比0.6(应该可以吧,还有三级自己跑呢) 三级气尖设计,不用额外的发动机舱设计,燃料罐长度10m,全重100t,类似斯托克的回收设计,干重未知,设15t,着陆靠两侧挂点。(PS完全想不到这个真行吗?) 具体性能 一级三级回收,三级减加注,全回收LEO运力70t。 一级三级回收,GTO运力25~30t(需要有GTO高速载入能力) 一级回收,二三级消耗,LTO运力35t 全消耗,三级减加注LEO运力100t,GTO运力55t,LTO运力45t(什么鬼,这么离谱,我怀疑算错了,赶上土五了)
既然新格伦可能会有9机版,那么会不会有个9机三级版? 9机版起飞推力2250t,起飞重量1800t级别 回收一级和三级,蓝源申请过气尖回收上面级的PPT(还是BE3U的泵但改了喷口),展示图一会再做。 主要是扩大一级规模,二级不变,增加三级 1400t一级,250t二级,120t三级,回收运力的60~80t有效载荷(大致这个范围),推重比1.21~1.23。
055型驱逐舰完工,还差点武器 1130和海红旗发射前还没做,先凑合着,这也不重要。 我接下来要做的是一个超级驱逐舰(巡洋舰?完全可以上203mm主炮),我的要求是必须有战略级导弹发射能力,洲际打击,正如这篇帖子中所说。 还有一个问题,这种穿浪式舰艏有必要加上吗?
可以这样搞,上下都成功 新格伦成功二级,星舰成功一级,相辅相成 9机新格伦,正常新格伦,超重新格伦 超重新格伦,一级回收LEO运力96t,GTO运力45t,LTO运力37左右,携带少量载荷情况下勉强可以单次发射完成一次蓝月亮登月器的登月任务。 GTO45t上去,然后整个任务还需5000dv,只需要3干质比,干质量14.5t,假如干质比4,那就能有3t有效载荷。
下一个战舰设计预告 计划基于055的船型进行修改
我做了个超级大船,注:纯幻想作品,自娱自乐。 这个体量的船已经不考虑可行性和性价比了(我知道拆分成200艘万吨大驱战斗力更离谱,但我喜欢巨舰),纯幻想作品。 大致数据如下 排水量200万吨, 长1km,宽度110m 武器方面 五联装800mm舰炮6座,三联装305mm舰炮14座,设定上还有一些几十mm的近卫炮。主炮可以发射10吨重超重弹,也可以发射次口径冲压增程高超滑翔炮弹,这时射程>5000公里(不如多装点高超,但我喜欢) 飞行甲板长230m,宽90m,下面3层机库,顶部机库前部是3部电磁弹射器,侧边一开始设定上有一个升降机,后来发现3弹1机效率太低了,改成两个升降机和两个弹射器(图中还没改),尾部还有一个舰体内的直升机机库和一个超大停机坪。 图里拿的沈飞六代和成飞六代当载人舰载机,攻击11当无人僚机和外置弹仓,大概有30多架六代机和110多架攻击11,如果适量减少六代机数量和增加无人机数量,再加上预警机直升机等等估计能达到150架左右。 垂发方面204组8连装850mm垂发单元,前后还共36组8联装的1600mm超深垂发单元,发射洲际高超弹 之后会做一个合理且高效率的设计,大概2万吨左右巡洋舰。
我给一张图,猜猜这艘船多大 过两天揭晓
新的沈飞六代完工了,和以前做过的对照一下,组个编队 21架攻击11,2架无人歼36,2架载人沈六代近身护卫,1架载人歼36指挥中枢。携带102枚PL15,24枚PL17,若干数量的PL10等。 沈六代带近距弹和中距弹当J36的近身护卫,周围的攻击11把六代机们围住,必要时可以挡导弹,并作为外置弹仓使用。
沈飞六代有什么特点吗
沈飞六代机初步完工 感觉弹仓有点小啊
洛杉矶的火已经烧到JPL的门口了 里面还有个太空望远镜,要不是欧罗巴快帆走得早就要倒霉了。火星车测试场地“火星后院”都已经标注火场。
无人僚机2.0版本 幻想作品 基于歼36的外观修改而来,机长23m,宽22m。弹仓改为2.7×1.25×8m的超大单体弹仓(7m也行,最低要求是装PL17) 2Ma超巡(最经济速度),极速2.8Ma,隐身和热障影响很大,再快隐身涂层撑不住。 PL17弹径查到直径是0.3m,长度7m,折叠弹翼后以一发占0.4×0.7×7m空间算。PL15查到弹径直径0.203m,弹长约4m,占用空间按0.3×0.3×4m算。 相当于可携带2×6=12发PL17(看起来可以叠3层,但考虑还有挂架等结构空间,只挂两层),或者3发空射高超。 或者6发PL17和6发PL15,4发PL10均衡搭配 下面开始更魔幻一些的设想 轰炸机版也可以考虑考虑,直接搞个武库机,整体长宽放大约1.5倍,长35m宽33m ,起飞重量240t,比B52还大,是B2的1.4倍。 弹仓扩大到4×1.85×12m,载弹量有点恐怖,我都不知道里面该怎么挂起来。 后侧PL17能挂10列4层,前侧PL15挂13列6层,载弹量118发空空导弹,载弹量就是约45吨。
蓝月亮MK1登月器建模,对照HLS 比例好怪,按一些资料高8.05m,直径3.07m,重21.35t。总体来看长宽是完全版蓝月亮的的二分之一,同样对应完全版蓝月亮45t发射质量。 性能来看MK1首飞会发到LEO,转移到月面着陆,以5700dv算,落月质量有6.1t。 对比一下阿波罗登月舱落月质量也是6t左右 嫦娥五号和六号查到是着陆部分质量2.9吨(着陆器)+0.779吨(上升器),也就是3.7吨,落月后质量也就是2t左右。 蓝月亮也是非常大的,就是不知道载荷要装在什么地方。
我设计了一个无人六代僚机,能看出是什么改出来吧 设定没想好,可以提建议
歼36和攻击11组成打击大队 按照我的估计,每个攻击11的弹仓长度4.4m,宽度0.53m,装4枚PL15和一些近距格斗弹应该没问题吧,歼36带8发PL17和6发PL15。 一个编队,就有22发PL15和8发PL17,还有若干数量近距格斗弹(4发/架是16枚),火力相当恐怖。
星舰7飞测试内容官方通告 10个全尺寸全重量星链卫星模拟载荷释放,不进入轨,会返回大气。 还有多种新型隔热瓦片,如金属隔热瓦片,主动冷却技术也在其内,314号猛禽发动机重复使用 不是,哥们,我以为主动冷却是未来规划,结果是即将发射,这效率有点离谱了。
半完工状态的攻击11,虽然是亚音速,但我是真喜欢 长11m,宽14m,空重8吨,最大不明(好几个说法),航程4000其实有点小了,作战半径1500公里。 最重要的是载弹量2t,弹仓长度有4m以上的样子,能装PL15远程空空导弹,2枚500公斤大型制导炸弹,8枚小直径制导炸弹。AI搜到的2枚1000公斤,16枚100公斤存疑。 虽然无法超音速,但可以提前部署的方式提起到在弹仓的作用,先让无人僚机飞,六代机后面跟上。
假如“银杏叶”遇到20万吨航母 舰宽115m,长445m,满载排水量>20万吨, 机库高度11m 留有直升机,预警机,无人僚机的空间下 单层机库和甲板能容纳47架歼36,如果算上无人僚机和直升机(不清楚,按两架歼36空间相当于3架无人僚机算,剩下空间可装13架歼36,相当于20架无人僚机),总载机可达到67架。 实际上做的时候欠考虑了,一架歼36起码要配3~4架僚机吧,歼36减少到20架,起码能再装60架无人僚机,不过还要去掉一些装几架预警机和直升机,总载机量能达到80架上下。 接下来最中幻想一下,可以搞个双层机库,单层也有5.3m以上,装无人僚机是足够的,像直20这种直升机也装 双层机库和甲板能带30架歼36情况下,还能带近100架无人僚机、直升机和几架预警机,总载机大于130架。 当然这些都是幻想,不要较真
航母与“银杏叶”做对比,六代机差不多长23m,宽21m的数据 以福特号的甲板和机库为例,大概能摆放43架,这是机翼不折叠的数据,如果适量增加预警机和直升机,还有无人僚机,大概能放60~70架,果然还是太大了点 大家觉着有没有可能当舰载机 福特建模来自网络,六代机自己做的,还没来得及对尾喷口进行修改
新的HLS基本完成了,还是比较合理的 别问我为什么超重一级那么怪,因为是素材复用临时改的(捂脸),有两个气闸舱两个电梯。着陆腿可折叠(第5张图是正确的,后面的没来得及改)。可以看出HLS空间还是非常大的,最下面一层基本都被维生系统,气闸舱,电梯等结构占满了。
有预感7飞HLS会公布很多东西,提前准备好模型 大小方面尽可能做的足够精确,主要还是想做出内饰什么的
六代机2.0版本完工,帅 昨天晚上5个小时+今天早上3个多小时,做过最高难度的作品了。
能力有限,花了5个小时做的六代机建模 水平一般,我的能力就到这了(PS:累了,不想做了)
星舰的FTO轨道有谁了解吗 我把它当GTO,dv按2500算 如果油库3600t燃料,250t干重,2500转移dv 去掉返回低轨的燃料,满油油库大概能加注1400~1500t。 近地轨道满油出发1800t,到FTO加700t燃料,再转移到月球低轨道还剩1088t,落月640t,放下载荷150t,然后上升轨道后是288t,再返回FTO是192t,如果加200t燃料还能返回近地轨道。 这样一次任务大概是15+35×0.65=37.75,一次任务38次发射,月面载荷150t。效率是150÷5400t(入轨质量)=2.7%,阿波罗任务的登月舱能放到月面的质量大概0.5t,0.5÷140(刚进入LEO的质量,第三级干重+燃料+飞船)=0.357%,效率是阿波罗任务的7.8倍,且全程可重复使用。 并且还有一点,猎户座飞船完全不需要了,龙飞船就够了,没有高速载入和长期转移时间,点对点快速对接。 有什么错误欢迎指出
V2星舰载荷舱改进很大啊 图片来自与Ringwatchers的文章,V2星舰载荷舱的变化巨大通过纵梁代替衔架,减重同时增加了强度,并且拓展了头部的载荷空间。 因为甲烷罐顶的改进,更短更平滑,底部空间拓展,载荷分配器简化设计,采用铝合金,容量更大重量更轻。 虽然载荷舱空间更小了,但利用率更高,上限更高,卫星运载能力反而更强,一次可运载54颗V3星链,2t/颗就是108t(一说1.25t/颗,那就是70t),原本V1却只有40颗(早期PPT是54颗,但PPT的结构和实机不符) 后面的载荷释放器应该是前后各一个,一层2个叠27层。
超超超重型星舰,元旦特供版 起飞质量33000t,起飞只靠助推且节流控制,起飞推力50000t, 全回收LEO运力>900t 二级消耗版LTO运力>400t 要说有什么用处,也就是轨道加注了,载荷肯定装不下的。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