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色溪流 草色溪流
文革之初呱呱坠地,三十而立却未立,四十不惑而常惑,如今已奔五十去,天命所归是凡人。
关注数: 381 粉丝数: 188 发帖数: 11,725 关注贴吧数: 63
我边看边乐,一代大师竟这么扣。 知道齐白石抠门,只是不知竟抠到这般田地哟齐白石是个艺术大师,也是个抠门大师。那个可爱劲,真是乐死人! “齐白石家吃螃蟹前小保姆必须先让他数清楚,不然他就认为保姆偷吃。是的,他确实抠门到了极致。他家待客的月饼都是长白毛的,无数人被招待过。” ——李可染 齐白石家的客厅里,总是贴满价码表:“四尺12元,五尺18元,六尺24元,八尺30元,册页折扇每件6元”;“题上款者加10元”;“花卉加虫鸟,每只加10元,藤萝加蜜蜂,每只加20元”……齐白石卖画,有“三不”:不赊账,不还价,不以物代钱。并且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墙上贴着“友情提示”:“送礼物不画,请客不画,为外国人翻译者无报酬”;“君子有耻,请照润格出钱”“减价者,亏人利己,余不乐见。” 市场行情,齐白石即时更新。他常到荣宝斋,看到别的画家画作上涨,他马上加价,不做吃亏的买卖。 讨价还价,齐白石也很有一套。他和夫人的“双簧”,演得也非常好:听到来客敲门,齐白石便轻手轻脚地走到门前,从小洞里往外张望,然后试问。如果拿不准来客是否诚心,就推说齐先生不在家。诚心诚意来买画的,才放进家门。 客人进门,齐白石首先领着看墙上诸如“润笔先惠,点景加倍”、“无暇闲谈,贵客自重”之类的提示。客人买画之前,齐白石先还作一番渲染:客人想买草虫,齐白石故作为难,说自己年纪老了,眼神不好,工笔草虫不画了。直到客人再三请求,出了大价钱,齐白石才推说夫人那还有一部。夫人再出场,高价成交。 住在北京铁栅屋时,天明即起,家里人正洒扫庭除。齐老先生到画室把荣宝斋的订件画了,然后再画其他订件,言不二价。按照墙上贴的润格来办事。世界之大,哪儿没有死皮赖脸的人,比如说:“齐老先生添条虾吧!”“齐老先生您受累!多画条鱼吧,我内人最喜欢鱼了!”齐先生也不说话,只是斜着看来客一眼,又不好当场驳人的面子,慢慢把笔濡墨,沉吟半晌,一笔、二笔。鱼、虾、蟹自画面跃然而出。但都不大精神,看着好像离水好几天,要翻肚子的样子。客人不解问曰:“这虾怎么看着像死虾?”齐老先生坐在圈椅中说:“活虾子市面上多贵啊!”主客心到神知,一拍两散。 周总理后来给老先生换了一处比较大的住所,搬过去没几天,老人住不惯哭死哭活的要回去。大家都不明白老人的心意。大四合院,花木扶疏不好吗?老舍先生说:“别!他这么惯了,不叫他干这些,他就活不成了。”其实里面还另有一层,老先生喜欢在家藏东西,东藏一处,西藏一处。藏东西的地方只有他知道。这一搬出来,虽说老屋还是家里后辈住着,他也不放心。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卖画卖印的钱,齐白石积满一竹篮后,就与太太一道存到冷僻的小银行里,生点利息。后来通胀厉害,齐白石又将一生的积蓄兑换成60根金条,装在一只口袋里,终年放在身边。 齐白石不差钱,却非常节俭。家里的一坛油、一桶米,齐白石都会锁起来。每餐做饭,必亲自开锁,自己量米。有时他伏案作画,家人在一旁择菜叶,齐白石会放下画笔,走上前捡起几片菜叶,满脸不悦地说:“这些还能吃,怎么就扔了……” 汪曾祺在《老舍先生》一文中曾提到齐老先生家里量米的竹升子都是自己保管的。每天吃饭要由他量了米才行。一大家子人,吃米不少。老先生舍不得。量一筒,手抖一下。家里做饭媳妇就说不够“您再给添一点”。齐老先生就嘀咕着:“你要吃这么多啊!”然后再给量一筒。 齐白石先生对自己抠,待客也自有一套礼仪。比如,到齐爷爷家千万不要吃他给你端出来的月饼和花生,那只是他待客的一个仪式,你要真动手,就等着回家挨揍吧。一来你真吃了,齐爷爷肯定心里不高兴;二来,你肚子肯定要出问题,那月饼和花生都不知是猴年马月保留到如今的。 据黄永玉先生回忆:“第一次拜见白石老人是可染先生带去的。老人见到生客,照例亲自开了柜门的锁,取出两碟待客的点心。一碟月饼,一碟带壳的花生。路上,可染已关照过我,老人将有两碟这样的东西端出来。月饼剩下四分之三;花生是浅浅的一碟。“都是坏了的,吃不得!”寒暄就坐之后我远远注视这久已闻名的点心,发现剖开的月饼内有细微的小东西在活动;剥开的花生也隐约见到风动着的蛛网。这是老人的规矩,礼数上的过程,倒并不希望冒失的客人真正动起手来。天晓得那四分之一块的月饼,是哪年哪月让馋嘴的冒失客人干掉的!”中央电影纪录片厂拍《人民艺术家齐白石》时让他拿点精品出来拍,他怎么也不愿意。后来还是徐悲鸿去做工作,他才勉勉强强从画台的“消息”里掏出几卷画子出来。他是细木匠出身,在画台里做几个暗格或者小抽斗之类的“消息”那还不是驾轻就熟。这些画被掏出后,一卷一卷放在画台上。徐先生一打开只见宝光四射,全是老先生毕生的精品。呕心之作!有一张画在金纸上的白茶花,上有一蛱蝶翩翩欲下。画得真是精妙绝伦!徐先生不住地用眼光看坐在对面的老头子,心想“这太鸡贼呀!”齐老先生坐在大圈椅中,两袖垂下。眼观鼻,鼻观心,不动声色。真是狡黠啊! 有一天正是北平大风扬沙天。齐白石坐在画室里,听到外面有呦喝卖大白菜的。他坐不住了。他灵机一动想,“我何不画一张白菜去换白菜,那也不失为一段文人佳话呀!”铁栅屋外一个北方鸟蠢汉正守着一车白菜呦喝,脖子长筋抻得老长的。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个白胡子老头,戴一个小园眼镜,正看着他一车白菜出神,十分想吃的样子。这卖菜鸟蠢汉子见来了主顾忙招呼道:“老先生!你要称几斤?称给得高高的”。齐老先生从后面摸出一卷纸说:“我拿这画的白菜,换你一车白菜,你可肯么?”这鸟蠢汉子一听,勃然大怒说:“我不看你一大把岁数,窝心脚窝死你。大北风天!有这么消遣人的吗?倒想得美!拿一张画的假白菜,要换我一车白菜!”一顿咆哮,弄得老先生摸不着南北。齐老先生挟着画的白菜灰溜溜的走了,从铁樱屋的大门侧身钻进去说了一句话“嗨!真是有辱斯文!”
第五阶层的划分不合理。 社会的五个阶层 作者:长白山彪子第一阶级:贵族、地主、活佛、富二代等。 这些人靠投胎,出身好是人家上辈子修来的。 第二阶级:是各种“家”。政治家、军事家、革命家、企业家、艺术家等,但不包括“科学家”。 这些人靠的是自己的天赋。能力基本是天生的,不是后天学习能学来的。 “科学家”虽然也叫“家”,但是假的,其实是属于下一个阶级。多数科学家还有个名字叫“教师”。 第三阶级:是各种“师”。律师、医师、会计师、建筑师、设计师等,但不包括“工程师”。 这些人靠的是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不需要什么天赋,只要努力学习就行了。劳动过程中对物质资料和生产工具的依赖很少。所以受资本占有者剥削较少。 “工程师”虽然也叫“师”,但跟“科学家”一样,也是假的,其实是属于下一个阶级。比如“硬件工程师”真名叫“硅工”。 第四阶级:是各种“工”。管道工、纺织工、修路工、装配工等。 这些人靠的也是自己学来的技能。“工”跟“师”的区别是,“工”更偏重技能,“师”更偏重知识。“师”的劳动较少依赖于物质资料,“工”的劳动高度依赖于物质资料和生产工具,因此必须忍受资本占有者的剥削。 简单起见,把农民也归到“工”这个等级,农民也叫“农业工人”。但是严格来说,“农”跟“工”还是有区别的。“农”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本,“工”却是一无所有。所以“软件工程师”喜欢自诩为“码农”,忌讳别人叫他“码工”。“硬件工程师”叫“硅工”,也没人抬举他叫“硅农”。 第五阶级:是各种“员”。无业人员、盲流人员、卖淫人员、演员、警员、公务员等。也就是旧社会所说的下九流。 第一阶级以下各个阶级都是出来卖的,但二三四阶级卖的是自己劳动,第五阶级卖的是自己的身体。第二到第五,从高到低,是一个从精神到物质再到肉体的渐变过程。 阶级等级越高,收入越高。阶级越低,收入也越低。但是物极必反,到了最底层,就会一下子回跳到最高层。这些人的收入反而跟第一阶级不相上下。
新华网:丰田凯美瑞等在华减配车身电子稳定系统 减了小配置,潜藏大隐患——聚焦“被遗忘”的汽车车身电子稳定系统   新华网武汉8月10日电(记者梁建强)进入“汽车社会”的中国,频发的交通事故屡屡成为公众“痛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统计,近年来我国每年约有6万人死于交通事故,20多万人在事故中受伤。   车祸猛于虎,而车祸背后的一些人为因素更值得警惕。记者近期在湖北等地调查发现,被视为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在欧美国家强制要求安装的汽车车身电子稳定系统,在我国却被诸多厂商置于减配名单中,马路上奔跑着的此类“减配车”,潜藏了不小的交通事故隐患。   减配车身电子稳定系统,暗藏交通风险   “汽车车身电子稳定系统,是提升汽车行驶安全性的重要系统之一。”资深汽车分析师钟师介绍,在保障汽车安全行驶方面,制动防抱死系统主要解决了车辆直线行驶时的制动安全问题。“而汽车车身电子稳定系统的重要性,体现在弯道行驶时以及紧急避让前方突然出现的障碍物等状况;借助这一系统,可以有效减少车辆大幅度转向时,出现侧滑、失控等情况。”   车身电子稳定系统主要由转向传感器、车轮传感器、横向加速度传感器等部件组成。通过动态分析各传感器记录的行驶状态信息,系统会及时做出调整,以确保车辆保持最佳稳定性,进而降低事故。   “也就是多了一个能够自动运行、调节驾驶操作的装置,这无疑能极大提高驾驶安全系数。”钟师说。   然而,记者走访发现,在武汉市雄楚大道、团结大道附近的多个4S店,以及湖北、山东、河南等地,大量中低档汽车的车身电子稳定系统被减配;甚至部分品牌售价已达20余万元的轿车也减配了这一系统。   一位李姓客户经理称,“减配是行业‘潜规则’,反正也没有规定说不能减”。对此说法,多位不同品牌车辆客户经理表示认同。   看似不起眼的减配“潜规则”背后,却暗藏着高风险。   记者从鄂西多个地市的交通、公安消防部门获悉,在山区以及高速公路行车中,不少出现事故的车辆,都未安装车身电子稳定系统,有不少车辆在高速行驶中遇到急转弯以及避让障碍物时,发生侧滑、失控引发交通事故。   公开信息显示,美国某公路安全协会曾对全美数十万起车辆理赔事故进行分析后指出,电子稳定系统可以避免43%的致命碰撞事故,56%的致命单车失控事故以及高达77%-80%的致命翻车事故。   法律无强制规定,厂家热衷减配图利   既然有助于车辆行驶安全,为何目前汽车车身电子稳定系统在我国的普及仍有欠缺记者调研采访了解到,减配的背后,既有法规漏洞,也有商家的利益考量等。   ——法规漏洞:缺乏强制规定。中国法学会法律信息部助理研究员刘金瑞博士说,目前,我国对于汽车车身电子稳定系统的安装,并没有明确的强制性法律规定。在此背景下,汽车厂商可以自主决定是否安装,于是,尽管有可能影响到安全性能,不少型号的车辆依旧减配了汽车车身电子稳定系统。   ——利益考量:削减成本打“价格战”。钟师介绍,汽车车身电子稳定系统的售价一般为数千元。对于部分热衷于“价格战”的汽车厂商而言,减配这一系统能够降低成本,进而下调价格,以便在售价上更具竞争优势,在“价格战”中赢得先机、增加销量。“这让汽车看上去更便宜了,对扩大销量可能也有影响,但是并不理性。”钟师说。   ——销售伎俩:关键问题“语焉不详”。多名受访车主表示,在购买汽车时,对汽车车身电子稳定系统的认识并不清楚,销售商对这一系统的介绍比较模糊、语焉不详,因而,选购时对是否加装该系统的重视不够。“我买的车就没有装,感觉是被蒙在鼓里了。”今年三月才选购了一辆汽车的河南信阳车主黄显超说,“如果早些知道车身电子稳定系统的作用,我宁愿加些钱买另一个品牌的车”。   在多重因素下,汽车车身电子稳定系统的推广受到影响,其背后的安全意义,也被选择性“遗忘”了。   事实上,在被详细告知车身电子稳定系统的作用之后,受访车主大多认为,涉及安全方面的系统不应该被减配。钟师提醒,减配带来的是安全隐患的增加,倘若发生事故,车主所付出的很可能是生命的代价。   标配变减配:安全配置不可“做减法”   事实上,不少汽车厂商选择在海外市场标配车身电子稳定系统,在中国内地市场却减配了这一系统,由此产生了同一车型国内外“双重标准”的现象。   通过查询多家车企官网的相关配置介绍也可以发现,丰田凯美瑞部分车型在中国市场减配了车身电子稳定系统;日产阳光美版车型标配车身电子稳定系统,而在中国内地市场销售的车型基本未配。
转一个2013年的老帖。 斯诺登:中国许多高官已经被美国收买当了内鬼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club.china.com%2Fdata%2Fthread%2F1011%2F2762%2F86%2F39%2F0_1.html%3Fbsh_bid%3D268787932&urlrefer=be5e21b9594571f5674c0e2fcf059007 斯诺登:中国有很多高官和企业是美国CIA的内鬼 来源:环球时报《卫报》公布的演示文档,图中红点代表XKeyscore项目服务器分布。 原标题:斯诺登再曝惊天秘密美媒:中国人肯定很开心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他出来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昨晚向全世界插播了一则快讯:斯诺登终于走出莫斯科机场中转区,其律师证实,这名当下美国头号泄密者已获准在俄避难一年,并已离开蜗居一个多月的莫斯科机场,藏身在一安全之处。此前一天,英国《卫报》刚用曝光“惊天绝密”的方式替斯诺登完成个人信誉上的“救赎”。该报从斯诺登处获得的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内部资料显示,通过一个名为XKeyscore的项目,NSA的“数码黑衣人”真的可以监控地球上几乎所有人的网络活动,不论平民百姓、联邦法官,还是美国总统。斯诺登此前这样说时,曾被美国议员斥责“撒谎”。对中国人来说,新曝光的美国监控项目尤其值得关注,不仅是因为美国为该项目设立的数百个服务器中有些在中国,还因为这个打着反恐旗号的项目竟向美国特工提供中文搜索服务。不少高官潜藏着做内应。“中国人肯定很开心”,美国Venturebeat网站讽刺道,他们足以从中感受到美国视中国为威胁到了何种严重的程度。 看完后请搜索《中国为什么不打仗》。用百度搜。有一种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一下子成熟了10岁。不信试一下。不便转发。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