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懒人 河洛懒人
言宜慢,行宜善!
关注数: 534 粉丝数: 457 发帖数: 17,101 关注贴吧数: 173
转贴,我们如何看待戏曲老师们 扪心自问:我们怎样对待戏曲家   八月一日,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张新芳老师不幸病逝,噩耗传来,人们万分悲痛,有的戏迷在网上散布消息说张老师是被气死的:四月份举行的曲剧八十华诞开幕式没邀请她参加云云.我不相信这样的话:凭张老师的人品,她不会如此心胸狭窄.可是,作为”曲剧皇后”,曲剧的一个代表性人物,竟然没参加曲剧的盛会,且不说曲剧的根源在南阳,单就这一点,就窥出此次纪念活动的浮燥---我们是怎样对待戏曲家的?   我们是这样对待戏曲家的!   几个月后,张新芳老师就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她钟情的曲剧艺术,驾鹤西归.   于是,人们便频繁听到见到这样的字眼:一代宗师张新芳,悲剧之星,曲剧皇后,张新芳先生,张派,哭腔等等.而在张老师去世之前,又有谁张大师长张大师短地长称不绝口?顶多是”曲剧皇后”,”张新芳老师”等称呼.让人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宗师,张派,张先生等只能对死人说一样,只要戏曲家还健在,哪怕你活到一百岁,你早已退休离开舞台,你便也只是一位”老师”,没人叫你”大师”,尽管你的表演艺术很高超精湛.   我想起了在常香玉老师去世后,各界掀起了”宣常”的"狂潮”,硬把一位平易近人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从凡人拉到神坛上,硬是发动起造神运动来.于是,”常大师”这三个字便深入人心不绝于耳了.已去世的申凤梅,陈素真,崔兰田,阎立品老师也有这样的”遭遇”.然而,还在世的马金凤,毛爱莲,马骐,王秀玲仍然享受着”老师”的称号,虽然她(他)们的艺术成就与申老师,陈老师,常老师等是众峰并立的.坦率地说,我极希望多多宣传常老师,申老师等,但不能如洪水猛兽,失去理智.   我又想起刚刚过去的七八月份,广播上推出一系列的形式多样的纪念阎立品老师去世十周年的节目,在家没事经常与家人一块听,动辄就听到”阎立品先生”这样的话,父亲就问:”弄了半年,阎立品是个男的?”我无语.一是家乡越调曲剧并行流传,不兴”梆子戏(老乡们对豫剧的称呼)”,所以对豫剧演员知之甚少;二是父亲只知道先生是对男人的称呼.那么,我想,是不是还有媒体对”先生”用得太殷勤了的缘故?仿佛用”女士”不用”先生”就表达不出对老艺术家的尊重似的.不错,河南是个戏曲大省,豫剧曲剧越调以及众多的小剧种涌现出一大批德高艺精的艺术家,有的可以称作”大师”.可是须知,物以稀为贵,”大师””先生”用得多了,也会贬值!”大师”不是胡叫乱喊的!   从”戏子””唱戏的”到”艺人””演员””老师”再到”艺术家””大师””宗师”,我们对戏曲演员的称呼可以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到了何等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就是我们对待戏曲家的科学态度吗?颇有点儿像有的子孙”活着不孝,死了胡闹”地对待老人的味道.仿佛这种”盖棺定论主义”是最唯物辩证似的,是最以人为本似的.   殊不知,这是多么地麻木不仁和冷酷!我们对待健在的老艺术家们如此漠视,怎不令人心寒!听着今日毛爱莲老师,王秀玲老师,马金凤老师的唱段,我仿佛听到了明日所宣传的”越调皇后””洛阳牡丹”等字眼.多么刺耳!   请赶快改变我们对戏曲家的态度吧,多关注健在的老艺人,多关爱他们的生存,多关心他们的艺术传承,多倾听他们的心声,多......
最新山西垣曲曲剧团--《李豁子离婚》,不一样的剧情 11月22日晚,河东会堂前撑起一片片伞。来看戏的大爷大娘三三两两在小雨中交谈,不时有人从人群中冲出来,为刚到的人买张票。 7点半,河东会堂准时上演由垣曲曲剧团演出的《李豁子离婚》剧。会场里人头攒动,座无虚席。演出中,看到精彩处,台下先是零星的掌声,接着掌声如潮。剧中李豁子跛腿、僵硬的手,加上诙谐幽默又乖张的扮相,成为当天一大亮点。 《李豁子离婚》中,李豁子骗婚后,最终让法律给他一个教训。民国初年,走街串巷、担着货担卖小物什的李货郎,与一大户人家的金二姐在一来二往中,彼此倾慕。如以往的小说和戏剧中说的那样,李货郎拿出定情信物交与金二姐。就在这当空,寡妇马大婶正巧撞见。又羞又怕的两人当场跪下,许诺给无儿无女的马大婶做干儿干妮,只求那大婶作为媒婆,从中撮合此事。满口答应后,马大婶转身回家的路上,遇见刚要账回来李豁子,李豁子向马大婶哭诉,要是自己条件不这么差些,说媒人早把门槛踏破了。如今年纪大了,没人给做饭洗衣照顾自己。马大婶接过李豁子的十块大洋,起一个念头,李豁子改名李豁良,跟李货郎名字相似,不如将金二姐稀里糊涂骗过来。偏偏那金二姐的爷爷留下家财万贯,被她吸洋烟的爹败家败个精光。一听说马大婶给十块大洋,满口答应把女儿嫁给那个二十来岁的李豁良。 满怀希望与憧憬的金二姐,到了洞房花烛夜知道了真相,哭晕了过去。此后李豁子一心做买卖,早忘了新婚之夜承诺给金二姐的话,有你吃,有你穿,渴了倒水,饿了做饭,你想啥我都伺候,金二姐后来以丫鬟的待遇,生活在李豁子家。心中无限失落的李货郎,将李豁子告到县长那。县长查明判断说:如今不是大清朝,婚姻大事得按照法律来。李豁子赔了夫人又赔钱,心中正懊恼时,马大婶凑上来,愿意跟他过。金二姐当场办了离婚手续,接着办结婚手续,结局大欢喜。 《李豁子离婚》讲了一个老故事,然而让大家耳目一新的,还是剧中李豁子精彩的表演,非常精准地把握剧中人物的心态,将这样一个为娶回媳妇不择手段的无赖,刻画得入木三分。此外,马大婶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形象,金二姐“情窦初开,想跟意中人生活”的心态以及李货郎积极的思想,都为该剧增添了不少光辉。
转贴一个京剧版的奥巴马竞选,搞笑版 (二簧导板)奥巴马撩袍服讲台来上, (回龙) 芝加哥众父老细听端详: (反二簧慢板) 这几日百姓们纷纷言讲, 怀疑这美国梦是一枕黄粱。 今夜晚恰好比答卷展放, 众百姓排长队投票奔忙。 见几个年轻的神清气爽, 见几个年长者益壮老当; 见几个有钱的财粗气壮, 见几个无钱的神采飞扬。 见几个民主党和共和党, 见几个黑人、白人,西班牙、亚细 亚,同性、异性, 身残志强、体健心康,一个个趾高气 扬。 (反二簧原板) 今夜晚我辈等把功业来创, 成众志风云会虎跃龙骧。 历史弯弓犹如秋月样, 认扣搭弦射向正前方。 这一场大变革从天而降, 为此刻已等了日久天长。 适才间麦凯恩电话探望, 我与他君子之交并未参商。 此一刻想起了我竞选搭档, 乔拜登可算得架海金梁。 还有我夫人把家业来掌, 萨莎、玛丽亚是我女儿一双。 想起了外祖母将我抚养, 可叹她一命归天堂。 对家人感激情难于述讲, 还有那普劳夫执掌阴阳。 思良臣忆家属再想上一想, 眼前的众父老功高无双。 众百姓为竞选群情激荡, 众百姓为竞选慷慨解囊; 此胜利可标得凌烟阁上, 此胜利可落得万古名扬。 虽然是此胜利意义高广, 尚有那诸挑战就在前方: 阿富汗、伊拉克两场战仗, 金融界掀风波势如虎狼; 医疗度用要算上账, 各种欠款要来还偿。 虽然是路难行需要闯荡, 军民人等、文武百官, 并肩往、走一场, 把艰难平趟,料也无妨。 此时间要的是团结向上, 把一辈古人说比方:
转贴一段京剧版奥巴马竞选演讲 (二簧导板)奥巴马撩袍服讲台来上, (回龙) 芝加哥众父老细听端详: (反二簧慢板) 这几日百姓们纷纷言讲, 怀疑这美国梦是一枕黄粱。 今夜晚恰好比答卷展放, 众百姓排长队投票奔忙。 见几个年轻的神清气爽, 见几个年长者益壮老当; 见几个有钱的财粗气壮, 见几个无钱的神采飞扬。 见几个民主党和共和党, 见几个黑人、白人,西班牙、亚细 亚,同性、异性, 身残志强、体健心康,一个个趾高气 扬。 (反二簧原板) 今夜晚我辈等把功业来创, 成众志风云会虎跃龙骧。 历史弯弓犹如秋月样, 认扣搭弦射向正前方。 这一场大变革从天而降, 为此刻已等了日久天长。 适才间麦凯恩电话探望, 我与他君子之交并未参商。 此一刻想起了我竞选搭档, 乔拜登可算得架海金梁。 还有我夫人把家业来掌, 萨莎、玛丽亚是我女儿一双。 想起了外祖母将我抚养, 可叹她一命归天堂。 对家人感激情难于述讲, 还有那普劳夫执掌阴阳。 思良臣忆家属再想上一想, 眼前的众父老功高无双。 众百姓为竞选群情激荡, 众百姓为竞选慷慨解囊; 此胜利可标得凌烟阁上, 此胜利可落得万古名扬。 虽然是此胜利意义高广, 尚有那诸挑战就在前方: 阿富汗、伊拉克两场战仗, 金融界掀风波势如虎狼; 医疗度用要算上账, 各种欠款要来还偿。 虽然是路难行需要闯荡, 军民人等、文武百官, 并肩往、走一场, 把艰难平趟,料也无妨。 此时间要的是团结向上, 把一辈古人说比方:
【狼来了】关于河南戏曲体制改制,河南曲剧如何应对? 前不久有关帖子发表,说河南文艺体制改制文件下发,河南省只保留一个省级的文艺院团就是由省豫剧1团2团3团组建的河南豫剧院,享受事业单位的编制,享受国家财政补贴,纳入国家正规单位范畴。而省曲剧团省越调剧团将进行股份改制,进入市场化运作。 如上所述,我们河南曲剧也将迎来当年加入WTO的困境,狼来了。我们曲剧院团的领头大哥【省曲】开始市场化运作,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探讨曲剧院团改制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曲剧诞生的晚,到现在不足百年时间,从26年始登台开始,到49年,短短20多年时间,从【草台班子】【叫花子戏装】【三人小戏】到河南第二大剧种,我们的曲剧老艺术家付出了很多。遥想当年,戏班子都是对台唱戏,梆子曲子越调对角唱戏,唱的好的好吃好喝挽留不让走,唱的不好的撤台走人。在那个完全市场化,消费者为王的年月里,曲剧由小变大,在局部地区甚至成为当地第一大剧种,在南阳曲子戏击败越调稳坐第一,到目前还是。在洛阳曲剧更是所向披靡,致使建国后洛阳无法成立市级别的豫剧团,从商丘调豫剧团入洛。 曲剧有过自由化市场竞争光荣的历史,我们的曲剧老艺术家通过团队协作和自身能力,开拓了属于曲剧人自己的天地。希望目前我们这些养在温棚里的曲剧艺术家们,能够继承老一辈曲剧大家的血性,在机遇和挑战面前,走出新时代曲剧人的康庄大道。 各位亲,大家也一起探讨市场化时代中曲剧的机遇和挑战,曲剧的出路?
【曲吧曲团推荐】洛阳市马小骐曲剧团 - 洛阳马小骐曲剧团是经洛阳市文化局批准并持有演出许可证的文化演出机构,曲剧泰斗马骐大师为本团的名誉团长、艺术顾问。 本团拥有一批优秀的演员,势力雄厚,阵容强大,行当齐全,面貌全新,多次在省市戏曲大赛中夺冠获奖。该团宗旨弘扬戏曲文化,面向农村厂矿,以精湛的表演技艺,高质量的演出水平,把丰富多采的精神食粮呈现给广大观众。 该团常演剧目有《赵氏孤儿》,《九龄救主》,《文帝斩婿》,《四郎探母》,《血染金殿》,《吴汉杀妻》,《五堂会审》,《三女拜寿》,《包公说情》,《赌徒遗恨》,《秦香莲后传》,《韩擒虎搬兵》,《龟山奇案》,《陈三两》,《大登殿》,《马崽坡》等。 马小骐,马骐大师义子,国家一级演员,主攻须生,艺术精湛,唱腔优美动听,代表作《寇准背靴》,《赵氏孤儿》,曾获河南省青年戏曲演员大赛一等奖,洛阳市戏剧家协会理事,市级劳模。 王志愿,团长,导演。马骐大师亲传弟子。国家一级演员,主攻须生,中国戏剧表演学会会员,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洛阳市戏剧家协会理事。表演细腻,唱腔动听。代表剧目《赵氏孤儿》,《九龄救主》,《四郎探母》,《大登殿》。 井银枝,副团长,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张新芳弟子,艺名小新芳,主攻老旦、青衣,中国戏剧表演学会会员,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洛阳市剧协理事,唱腔优美动听,细腻甜润,代表作《陈三两》,《秦香莲》,《千里寻夫》,《赌徒遗恨》等。
【曲剧名家介绍】河南省曲剧团——李亚军 李亚军,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马琪的亲传弟子、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兼河南省曲剧团业务室主任。 李亚军先后在《掩护》中饰演春兰父,《三错姻缘》中的何丞相,《荆钗记》中的李成,《跑汴京》中饰演窦九成,《墙头记》中的张好善,《卷席筒》中的曹林,《卖苗郎》中的周云太,《孟丽君》六部中的梁相国,《风雪配》中的高赞,《屠夫状元》中的阁老,《酷情中》的张二,《清风亭》中《斥子》一折中的张元秀,《婚姻大事》中饰演梅大狗,《杀狗惊妻》中的曹庄,《寇准背靴》中饰演寇准,《飘扬的红丝带》中饰演铁良,《九龄救主》中《金殿》一场中的张九龄;其中《婚姻大事》、《跑汴京》、《三错姻缘》、《酷情》、《飘扬的红丝带》已制成VCD光盘全国发行,《风雪配》已被中化戏曲精品库收录,六集戏曲电视剧《走向金海岸》饰张局长,三集戏曲电视剧《红石坪》男一号石柱一角的配唱。《飘扬的红丝带》自004年11月搬上舞台至今 在全国进行巡演已到过17个省、市、自治区近60个市、县、区。行程2万五千余公里,直接观众近30万人次,《飘》剧全国巡演创造了我省艺术院团演出史上的又一奇迹。影响遍及全国! 李亚军获奖情况: 2001年获河南省第二届青年演员大赛“表演一等奖”; 2002年获河南省第九届戏剧大赛“表演一等奖”; 2002年获首届“黄河戏剧奖”“表演奖”; 2003年获首届中国戏曲“红梅奖”河南赛区“一等奖”; 2003获七部委主办的第11届中国人口文化奖“最佳表演奖”; 2005年获河南省第十届戏剧大赛“表演一等奖”; 2006年获河南省剧协、郑州电台“叱诧中原——河南戏剧演员排行榜十大演员之“最具风尚奖”; 2007年4月,荣获第十一届“香玉杯艺术奖”。
【曲剧名家介绍】洛阳市曲剧团:冯宝娥 冯宝娥:女,1954年生于河南省洛宁县。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洛阳市曲剧团主要演员,师承于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王秀玲;第八届“香玉杯”艺术奖得主,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会员,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洛阳市戏剧家协会理事。主攻花旦、闺门旦兼青衣;她戏路宽广、表演朴实自然、生动传神、唱腔甜润靓丽 、极富韵味和艺术感染力。 从艺以来、凭着山里人那种百折不挠的韧劲和极好的艺术天赋,她很快在剧团崭露头角;曾先后主演了《白毛女》(饰喜儿)、《红色娘子军》(饰吴清花)、《龙江颂》(饰江水英)、《女诸葛失算》(饰女诸葛)、《红河浪》(饰高红英)、《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饰喜凤)、《凤冠梦》(饰春娘)、《背靴访帅》(饰柴郡主)、《跑汴京》(饰窦巧姐)、《生死恨》(饰秋娘)等数十部戏性格各异的艺术形象和主要角色;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她主演的《生死恨》、《光棍父子》、《丁生扫雪》、《 刘秀还乡》、《九令救主》、《拉荆芭》、《王宝钏系列》、《李豁子系列》、《女诸葛失算》、《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等戏均被国家音像出版社录制成VCD光盘出版发行,受到了省内外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和爱戴。由于她出色的表演,1993年被邀请到十八集电视剧《白居易》剧组中饰演宋婶,播出后获得获极大成功。她在现代戏《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 》中饰演的喜凤一角、唱腔凄厉哀怨、表演真实动情、如剥茧抽丝般将剧中人物的心里层次恰如气氛的表现出来。在《女诸葛失算》中饰演的刁钻聪慧的女诸葛玉梅,为了生男孩不惜在妹妹的婚事上做文章把指标当作彩礼要,为了不去做手术而喝假药吓唬人,几乎丢了性命。 这一系列捧腹又令人落泪的鲜活情节,让冯宝娥的甜润唱腔、细腻做功、以及富有生活的体现和把握,把主人翁的“能”与“泼”表现的淋漓尽致,是剧中人物性格鲜明、光彩照人,该剧演出后引起了强烈的轰动。 她演唱的现代戏《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曾荣获1995年洛阳市青年演员折子戏大赛“一等奖”;2001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荣获全国“香玉杯大奖”、同年9月再次摘取全国“优秀演员”的桂冠。他演唱的现代戏《红色娘子军》在2002年荣获洛阳市“十佳演员”的称号;她演唱的古装戏《跑汴京》在2003年中国国华杯大赛中荣获“金奖”;同年又获河南省第二届曲剧演员大赛“二等奖”。近年来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了近十余篇艺术专业论文,赢得了省内专家的充分肯定和广泛赞誉。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园春。冯宝娥犹如一朵俏也不争春的梅花,默默地把艺术馨香送给人们。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