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吴越
风起吴越
关注数: 106
粉丝数: 4,235
发帖数: 1,452
关注贴吧数: 44
我也是醉了,29号下午五点发的文章,到还在审核中 我也是醉了,29号下午五点发的文章,一直处于审核中,晚上八点、九点半两次在反映贴中反映问题,请求加速审核,到现在为止都没人理,文章也还一直处于审核中,你们到底要审核多久才能完成? 百家号名称:风起吴越 内容链接: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baijiahao.baidu.com%2Fbuilder%2Fpreview%2Fs%3Fid%3D1698364918322788111&urlrefer=05cf42170acd7108a41a1795205635c2 问题类型:审核加速 问题描述:审核中,发布时间17:03,已超过2小时,请求加速
民俗类内容可以归入历史领域吗? 我选择的是历史领域内容,想发些本地过年的民俗类图集,请问在垂直性上有问题吗?
请教介绍各国人文,地理知识的属于哪个领域 新手求教
先秦人物究竟应该如何称呼?周公是不是叫“鸡蛋”? 本章中郑武公之子、郑庄公之弟公子段,有公子段、京城太叔、共叔段等数种称呼,此外还有太叔段、叔段等称呼,而在一些史籍中又称他为姬段。 但其中的“姬段”这个称呼是一种错误的用法。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问题,是对中国的姓氏文化不了解的缘故。姓、氏是严格区分,是先秦时期的一大特色,两周男子称氏不称姓,“姬”为姓,不是氏,不可冠之于男子的名之前。同样的那位比赛举鼎而死的秦武王,称他为嬴荡,戏称为“淫荡”也是一种错误的用法。 姓、氏有别,是造成先秦史籍中的那些人物名字对生活在当今这个姓氏混一的时代我们看来很奇怪、难以理清人物关系的原因之一。 对于两周人物的姓、氏,自古以来多有考证。北宋郑樵所著《通志·氏族略》有“凡诸侯无氏,以国爵为氏…… 凡诸侯之子称公子,公子之子称公孙”,“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又明末清初三大家之一的顾炎武《原姓》“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氏一再传而可变,姓千万年而不变。最贵者国君,国君无氏,不称氏称国……次则公子,公子无氏,不称氏称公子……最下者庶人,庶人无氏,不称氏称名。” 通过上述记载可以清楚,诸侯和公室成员是没有氏的,诸侯一般冠以国爵,如晋侯某、齐侯某、郑伯某等,公室成员以与直系国君的关系远近称公子(国君的儿子)、公孙(国君的孙子)。当诸侯及公室成员需要用到类似于氏称呼时,冠以本国国名,如《左传·定公四年》:“晋文公为践土之盟,卫成公不在,夷叔,其母弟也,犹先蔡。其载书云:王若曰,晋重、鲁申、卫武、蔡甲午、郑捷、齐潘、宋王臣、莒期”。这里的人物分别是晋文公、鲁僖公、卫公子武(卫成公弟)、蔡庄侯、郑文公、齐昭公、宋成公、莒兹丕公。国名当氏主要用于会盟、朝见周王以及外出朝聘,或者出仕他国——田齐的老祖陈国公子完出奔齐国为大夫之后,家族一直以陈为氏。 这个规则同样适用于周王以及周王室成员(王子、王孙),可因为周王室的特殊性,天子和天子家族几乎不用拿国号“周”当氏,但不代表不存在。另外周王畿内还有个周公旦的封国——周国,他家也可以拿“周”当氏用,因此周公旦在某些场合可称为周旦。 转自 天涯煮酒《闲庭信步话春秋》 传送门: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bbs.tianya.cn%2Fpost-no05-471995-1.shtml&urlrefer=ed85a4936720db9a14e2e0af3b224d4c
先秦人物究竟应该如何称呼?周公是不是叫“鸡蛋”? 本章中郑武公之子、郑庄公之弟公子段,有公子段、京城太叔、共叔段等数种称呼,此外还有太叔段、叔段等称呼,而在一些史籍中又称他为姬段。 但其中的“姬段”这个称呼是一种错误的用法。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问题,是对中国的姓氏文化不了解的缘故。姓、氏是严格区分,是先秦时期的一大特色,两周男子称氏不称姓,“姬”为姓,不是氏,不可冠之于男子的名之前。同样的那位比赛举鼎而死的秦武王,称他为嬴荡,戏称为“淫荡”也是一种错误的用法。 姓、氏有别,是造成先秦史籍中的那些人物名字对生活在当今这个姓氏混一的时代我们看来很奇怪、难以理清人物关系的原因之一。 对于两周人物的姓、氏,自古以来多有考证。北宋郑樵所著《通志·氏族略》有“凡诸侯无氏,以国爵为氏…… 凡诸侯之子称公子,公子之子称公孙”,“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又明末清初三大家之一的顾炎武《原姓》“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氏一再传而可变,姓千万年而不变。最贵者国君,国君无氏,不称氏称国……次则公子,公子无氏,不称氏称公子……最下者庶人,庶人无氏,不称氏称名。” 通过上述记载可以清楚,诸侯和公室成员是没有氏的,诸侯一般冠以国爵,如晋侯某、齐侯某、郑伯某等,公室成员以与直系国君的关系远近称公子(国君的儿子)、公孙(国君的孙子)。当诸侯及公室成员需要用到类似于氏称呼时,冠以本国国名,如《左传·定公四年》:“晋文公为践土之盟,卫成公不在,夷叔,其母弟也,犹先蔡。其载书云:王若曰,晋重、鲁申、卫武、蔡甲午、郑捷、齐潘、宋王臣、莒期”。这里的人物分别是晋文公、鲁僖公、卫公子武(卫成公弟)、蔡庄侯、郑文公、齐昭公、宋成公、莒兹丕公。国名当氏主要用于会盟、朝见周王以及外出朝聘,或者出仕他国——田齐的老祖陈国公子完出奔齐国为大夫之后,家族一直以陈为氏。 这个规则同样适用于周王以及周王室成员(王子、王孙),可因为周王室的特殊性,天子和天子家族几乎不用拿国号“周”当氏,但不代表不存在。另外周王畿内还有个周公旦的封国——周国,他家也可以拿“周”当氏用,因此周公旦在某些场合可称为周旦。 转自 天涯煮酒《闲庭信步话春秋》 传送门: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bbs.tianya.cn%2Fpost-no05-471995-1.shtml&urlrefer=ed85a4936720db9a14e2e0af3b224d4c
先秦人物究竟应该如何称呼?周公是不是叫“鸡蛋”?(转载) 本章中郑武公之子、郑庄公之弟公子段,有公子段、京城太叔、共叔段等数种称呼,此外还有太叔段、叔段等称呼,而在一些史籍中又称他为姬段。 但其中的“姬段”这个称呼是一种错误的用法。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问题,是对中国的姓氏文化不了解的缘故。姓、氏是严格区分,是先秦时期的一大特色,两周男子称氏不称姓,“姬”为姓,不是氏,不可冠之于男子的名之前。同样的那位比赛举鼎而死的秦武王,称他为嬴荡,戏称为“淫荡”也是一种错误的用法。 姓、氏有别,是造成先秦史籍中的那些人物名字对生活在当今这个姓氏混一的时代我们看来很奇怪、难以理清人物关系的原因之一。 对于两周人物的姓、氏,自古以来多有考证。北宋郑樵所著《通志·氏族略》有“凡诸侯无氏,以国爵为氏…… 凡诸侯之子称公子,公子之子称公孙”,“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又明末清初三大家之一的顾炎武《原姓》“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氏一再传而可变,姓千万年而不变。最贵者国君,国君无氏,不称氏称国……次则公子,公子无氏,不称氏称公子……最下者庶人,庶人无氏,不称氏称名。” 通过上述记载可以清楚,诸侯和公室成员是没有氏的,诸侯一般冠以国爵,如晋侯某、齐侯某、郑伯某等,公室成员以与直系国君的关系远近称公子(国君的儿子)、公孙(国君的孙子)。当诸侯及公室成员需要用到类似于氏称呼时,冠以本国国名,如《左传·定公四年》:“晋文公为践土之盟,卫成公不在,夷叔,其母弟也,犹先蔡。其载书云:王若曰,晋重、鲁申、卫武、蔡甲午、郑捷、齐潘、宋王臣、莒期”。这里的人物分别是晋文公、鲁僖公、卫公子武(卫成公弟)、蔡庄侯、郑文公、齐昭公、宋成公、莒兹丕公。国名当氏主要用于会盟、朝见周王以及外出朝聘,或者出仕他国——田齐的老祖陈国公子完出奔齐国为大夫之后,家族一直以陈为氏。 这个规则同样适用于周王以及周王室成员(王子、王孙),可因为周王室的特殊性,天子和天子家族几乎不用拿国号“周”当氏,但不代表不存在。另外周王畿内还有个周公旦的封国——周国,他家也可以拿“周”当氏用,因此周公旦在某些场合可称为周旦。
民主的本意 民主在现代是一个高大上的概念,在各种场合都能听到,甚至有人认为民主一词也是舶来品,殊不知这是中国古代的股友概念不过意思不同。 今天在逛天涯时,在一篇名为《闲庭信步话春秋》的帖子中看到了关于民主的本意,特将其内容转过来分享: “神,民主之”是两周时期,特别是春秋与西周时期的普世价值之一,在以后的章节里还会听到此说法。这一观点的形成与当时国人享有较高的政治地位不无关系。 在这一观点下,两周时期的政治生态圈形成了一条特殊的生物链:民主神、君敬神、神赐君、君御官、官牧民。在这条生物链下诞生了两个媒体上经常能听到的词汇——人主、民主。人主很好理解就是指君主,而民主则与现在的意思相去甚远,指的是各国的执政主官,也就是战国时代的相,秦汉以后的宰相。因为在中国古代君主是不临民的,政令要通过执政去实施,就此形成了类似于现代二元制的君权与相权共治现象,也开启了两者的数千年相爱相杀。
民主的本意 民主在现代是一个高大上的概念,在各种场合都能听到,甚至有人认为民主一词也是舶来品,殊不知这是中国古代的股友概念不过意思不同。 今天在逛天涯时,在一篇名为《闲庭信步话春秋》的帖子中看到了关于民主的本意,特将其内容转过来分享: “神,民主之”是两周时期,特别是春秋与西周时期的普世价值之一,在以后的章节里还会听到此说法。这一观点的形成与当时国人享有较高的政治地位不无关系。 在这一观点下,两周时期的政治生态圈形成了一条特殊的生物链:民主神、君敬神、神赐君、君御官、官牧民。在这条生物链下诞生了两个媒体上经常能听到的词汇——人主、民主。人主很好理解就是指君主,而民主则与现在的意思相去甚远,指的是各国的执政主官,也就是战国时代的相,秦汉以后的宰相。因为在中国古代君主是不临民的,政令要通过执政去实施,就此形成了类似于现代二元制的君权与相权共治现象,也开启了两者的数千年相爱相杀。
民主的本义 我记得在宋神宗去世时,书中有过继任者的大讨论,其中有句“闭嘴,我们在讨论民主。” 按小怪兽大大的说法,古代民主是指帝王,但今天在天涯煮酒看帖时看到有个名为《闲庭信步话春秋》的帖子提出了另一种说法,我觉得其表述更正确。那个作者认为古代对帝王的称呼是“人主”,不是“民主”。 帖子的地址为: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bbs.tianya.cn%2Fpost-no05-471995-1.shtml&urlrefer=ed85a4936720db9a14e2e0af3b224d4c 这里转一段涉及这一问题的具体内容: “神,民主之”是两周时期,特别是春秋与西周时期的普世价值之一,在以后的章节里还会听到此说法。这一观点的形成与当时国人享有较高的政治地位不无关系。 在这一观点下,两周时期的政治生态圈形成了一条特殊的生物链:民主神、君敬神、神赐君、君御官、官牧民。在这条生物链下诞生了两个媒体上经常能听到的词汇——人主、民主。人主很好理解就是指君主,而民主则与现在的意思相去甚远,指的是各国的执政主官,也就是战国时代的相,秦汉以后的宰相。因为在中国古代君主是不临民的,政令要通过执政去实施,就此形成了类似于现代二元制的君权与相权共治现象,也开启了两者的数千年相爱相杀。
关于先秦人物的姓氏称呼 先秦的姓氏是严格区分的。“姓者,统于上者也;氏者,别于下者也。”就是说,姓用来区别婚姻,氏用来区别贵贱。还有就是“国君无氏,以国称之。”就是说国君地位尊贵,对他的称呼是要在名前加上国号的,就算国族有氏也不会拿氏来称呼国君,这点《春秋》中表现的很明显。 因此吧里拿周公,秦武王来取乐本身就是个笑话。秦武王在世的时候,本国对他的称呼是王上,君上我王等,他过的称呼是秦荡,秦王荡,去世后最多加上谥号称秦武王荡,你的赢荡完全是个笑话。同理周公也是如此,哪怕你称呼他鲁旦也比姬旦好的多。
大家谈谈谢安和谢玄吧 对于淝水之战,在历史教科书中往往只提到谢安,很少有谢玄的。但看过晋书和资治通鉴后,我觉得谢玄的功劳反而大写,对中国历史的走向也是如此。不知各位有什么看法
请大家说说谢安与谢玄吧 对于淝水之战,在历史教科书中往往只提到谢安,很少有谢玄的。但看过晋书和资治通鉴后,我觉得谢玄的功劳反而大写,对中国历史的走向也是如此。不知各位有什么看法
猜测下现在出现宰执中的宗教到底是什么教 根据里面的描述应该是明教,不是袄教,很多人把这两个搞混淆了,袄教是索罗亚斯德教,也就是拜火教,出现的比明教早,而明教是摩尼教,它以袄教的理论为基础,并吸收里部分基督教的理论,两者是不一样的,老金的《倚天屠龙记》中也把两者搞混淆了。
明代的国人只是土著,我能呵呵下吗 不知道这么说的某些人是否也认为自己的祖先也只是土著
未来的首都设在罗萨里奥怎么样 位于阿根廷中北部,气候温和、降水还算充沛,离巴拉那河河口有300公里左右,交通方便,所在地本身就是阿根廷的工农业中心,是阿根廷的第三大城市。
东面的据点不建议占领锡兰的港口,可以设在卡拉奇 当时的卡拉奇只是一个小渔村,不受重视,可以轻松占领,防御方面也比较好。最重要的是可以避开和葡萄牙的冲突,之后与荷兰发生冲突时,可以得到葡萄牙的支持,或者让她保持中立,至于跟东面可以占领槟榔屿,也同样是荒岛,而且可以实现对马六甲海峡的监控。
驳“南印度洋移民航线”的可操作性 梦回已经论证过两次此航线了,但我认为此航线没有可操作性。 此事要从地理和政治两方面来说。 从地理上说:从新华堡出发到留尼汪,再到法属南方领地的北部两岛,至铂斯有很大的操作性;就是回程跨度大了点,但问题不大。所以有较强的操作性。 但从政治上说有多方面的问题: 1.荷兰方面,香料群岛和巴达维亚是东印度公司的两大核心利益所在。南方航线要经过香料群岛附近,而作为东印度公司钱袋香料群岛此时的地位更在巴达维亚之上,从这里过是要逼东印度公司和你死磕的节奏。相对来说沿海航线就要好的多。 2.吕宋:1639年刚对华人举起屠刀进行第二次排华大屠杀,有两万左右华人遇害,对华人严密监视,近20年后还会第三次大屠杀。同时1640年葡萄牙独立,看前文,华夏方面肯定提供了武器。在这种情况下会开放马尼拉给你? 2.
日本海军的另一艘神舰呢 时雨号的身影经常能看到,但是神舰一号雪风号呢,去哪里了
我能说下打劫最好的对象是科伊人吗 科伊人就生活在西海岸,而且有聚养兽群的习惯
从最新一章看小怪兽想搞明的内阁形式吧 内阁+庭议+庭推
舰队的接战方式有误 我记得舰队一列纵队式的战法要到1640年荷西海战时才出现吧,之前都是乱战
214章中关于乡试的考官安排有问题吧? “这样一来,主考是点了自己当廪生的大宗师,提调是自己的便宜外祖父,监考是算作自己人的沈巡按。自己要不做点什么,简直对不起天意” 按照规避制度,作为外主孙的王巡抚和方大秀才两人之间有一人要退出吧,所以如果方大秀才要应考,提调官只能是布政使了。
关于简繁之争可以消停了吧,某些为喷而喷的秀下古文功底可好? 我想现实中写简识繁都问题不大吧,而且简体字的来源以及谁最先开始推行简体的讨论了这么多也应该清楚了这个话题可以结束了吧。或者控制在数个帖子之内? PS:某些为喷而喷的如果现在还想喷的话:来,写个律诗,填个小词,谱个曲牌秀一把吧,或者来篇四六体文、八股文?TG也就改了文字,没改也没禁绝这些东西吧,这也才是正真的传统精华吧
常凯申第二,历史名人回译大猜测,顺便吐槽下那些砖家 常凯申博士的回译已经是耳熟能详了,还有些名人被回译回来时出现了同样的情况,给点提示猜下是谁吧: 1、门修斯(Mencius):格言‘普天之下只有一个太阳,居于民众之上的也只有一个帝王’ 2、桑卒(SunTzu):代表作《战争艺术》 3、是人昆仑:诗句:把革命和战斗的火种当礼物,一把送给欧罗巴,一把送给美利坚,一把留给中国自己,这样和平才会来主宰世界。
那些一天到晚刷分的刷分党,能不能消停点 为了分数,看到个帖子就直接复制黏贴,而且还不止是一个人,很多热帖里一堆一堆刷分的,不仅影响手机党的流量,连PC党的心情度被毁了,麻烦你们要刷分也好好的写点东西行不行,或者你要刷分直接开个刷分贴行不。 PS:呼叫 @齐木20 @夜壶而已矣 好好管管这些刷分党吧,本来大家在那讨论的正入味,结果接连几楼几层都是刷分党的复制黏贴,好好的版面全被他们毁了,看着烦
动易网络网站维护问题,急求 我用的是“动易网站管理系统 2005 Build 0816 免费版”版本比较老了,以前一直好用,但是最近想更新网站内容时出现“对不起,你的服务器没有安装动易组件(PE_Article.dll),所以不能使用动易系统。请和你的空间商联系以安装动易组件。”请教怎么解决?
迷路了?过期地图?靠相当美D呐 韩三想让皇宋成为美D一样的存在还是咋滴,这样的理由都出来了
柯山在登州行政建制上写错了,登州是府没有州署的,不会有知州 明代的行政区划是布政司—府州—县三级制度。州优两种形式,一种是直隶州地位与府同等,还有一种是散州,地位介于府县之间。明代山东只有6个府(好像是,最多也就是7个府),是没有直隶州的,登州是府不是州,登州府只辖宁海州一个散州,而且明制府州不同城的(羁绊地区的土府州除外)。另外洪武末期实行了省县入州,州城所在地的县成为知州的直辖地,所以不会出现书中登州府城知府、知州、知县同城的情形的。
吐槽都吐出问题了,一天到晚的政治贴,JY、五毛们你们累不累? 受到本吧的氛围影响,现在基本都是潜水看书,签到都懒的签了。不过在《那年的毛熊:父亲,我们没打一仗 就输掉了整个国家》那贴里,看不过某些“历史渊源”挂嘴边,而不顾事实的言论,小小的吐槽了下俄乌白的历史渊源比之西域如何,并且根据他的思路又说了些东西,结果得到了一顶“热爱苏联”这么大的帽子。哈哈,吐槽下都能得到帽子,本吧真的不如以前小众吧时的欢乐轻松了。最后我巴不得毛熊再次进行无性生殖呢。
说下中国古代史书的体材问题 在《找喷贴(也说中西方历史)》中好几个童鞋在说中国的古史都是写人的传记式小说。我真想问问了你看过或看懂了古史吗?
可怜洛阳河边骨,犹是切糕梦里人:切糕重出江湖 1月11日晚,新浪网友“洛阳同城会”发微博称,当日下午5时许,洛阳市涧西区中州西路谷水西转盘处,发生拦车强卖切糕事件。 微博援引爆料人的话称,售卖切糕者强行拦车后,司机无奈下车询问价格。对方回称:5元一两,但瞬间挥刀切下11斤,共计550元。随后有人及时报警,售卖切糕者则电话召集同伙赶到,围堵司机。 这条微博经多家媒体官博转发,迅速引来数万名网友关注。多名网友对强卖切糕行为予以谴责,并有网友感慨:珍爱生命,远离切糕。
可怜洛阳河边骨,犹是切糕梦里人:切糕重出江湖 1月11日晚,新浪网友“洛阳同城会”发微博称,当日下午5时许,洛阳市涧西区中州西路谷水西转盘处,发生拦车强卖切糕事件。 微博援引爆料人的话称,售卖切糕者强行拦车后,司机无奈下车询问价格。对方回称:5元一两,但瞬间挥刀切下11斤,共计550元。随后有人及时报警,售卖切糕者则电话召集同伙赶到,围堵司机。 这条微博经多家媒体官博转发,迅速引来数万名网友关注。多名网友对强卖切糕行为予以谴责,并有网友感慨:珍爱生命,远离切糕。
看到到处有人推荐《窃明》,我来吐槽下 说实话《窃明》在开头写的还可以,很有看头。同时为毛平反了,毛在江东还是有很大作用的,而且他的那些做法有当时的现实因素,不得不如此,在历史上被黑的太多了。但写到袁的那段夹带了一大堆自己的私活和臆想,让人无力吐槽,说实话袁的军事水平最多也就是二三流的,远远比不上他的老师名模真正的战略家——孙承宗,他的功绩最要来自灭了奴酋,稳定关宁军,保住了锦宁防线,而且在这过程中嘈点也很多,但要说他叛变投敌那完全是臆测,如果真是这样,在京师大战的时候这要放开锦宁防线,并在京师异动下,京城完全保不住。另外最恶的是还打出了不看窃明妄读明史的标语,能更恶心点吗,从此彻底放弃这本书。
这吧是怎么了,一堆堆的政治贴,你们这是闹哪般呢? 前面的中西医、少民政权问题没挣够,作为一个历史小说吧,虽然是YY的,大家对历史度比较感兴趣吧,聊聊历史,打打屁不好吗,非要搞出这么多东西来。 另最近很多以前没见过的ID很活跃啊。
关于草纸是不是纸的问题? 本吧的政治色彩太重,说实话除了对自己感兴趣的搞笑的话题外都不想回复,但现在吧里有的帖子实在是在睁眼说瞎话了,连草纸都成了纸张了,拜托自己在发帖之前先去了解下所谓的“草纸”是什么东西,而纸张的定义是什么吧。草纸那玩意能说成纸了,那中国的竹简甚至你床上铺的席子也能说成是纸张了,你们家也太奢侈了吧直接睡在纸上。
由神宗新谥号想到的中国能称为“大帝”的皇帝有3个 NM唐宋的谥法太坑爹了,其他朝代的皇帝的谥号很好看整个谥号中的最后一个字就是他的真正谥号(也有例外的如汉光武帝,不过很少),其他的全是溢美的修辞,但唐宋两家偏偏要在最后加上个“孝”字,结果我一时还被迷惑了。 不过这样一来中国的皇帝中被谥为“大皇帝”就有三个了分别是东吴大帝孙权同学、唐高宗李治同学,和刚知道的宋太祖赵匡胤同学。他们的谥号全是大皇帝,所以以后不要说中国没有大帝了!!!!!
掘了泗州湖堤,小李子要名传千年了吧 本时空有个传唱朱洪武的《凤阳花鼓》。但在小说中的时空国朝没有被灭,相信朱洪武没人敢唱吧,不过小李子真这样来下,淮域百姓应当会获得新的灵感,让小李子收获功劳的同时,收到《泗州花鼓》之类名扬千古的剧本吧。
祖陵这个金手指貌似开的两面不讨好啊 祖陵被淹是猪角通过后世的记忆所知道的,当世无人知道。猪角不救,看着祖陵被淹,肯定十个脑袋都不够砍得。为救祖陵而放水淹了泗州城,一定会被朝野的抨击炮轰到死。不知道作者准备如何解决。
交友不慎的悲剧 一楼祭天
交友不慎的悲剧 一楼祭天
电6星霜的近来看看 昨天晚上开始我在挂机时,经常断线,有没有谁和我一样啊。我网络是好的,刚换了猫,垃圾服务器。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