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式八卦掌6 程式八卦掌6
1981年考入一军队院校学习。1988年到昆明某部工作。1994年在昆明市跟刘景良老师学练八卦掌。后转业回原籍工作至今。
关注数: 68 粉丝数: 215 发帖数: 5,091 关注贴吧数: 25
[轉帖】满纸荒唐文 评怪文章《人类永远不会接受——暴力执法》 此文照实让我笑了很久,因为此文里有很多的地方有悖常理,比如,题目叫做啥《人类永远不能接受暴力执法》,可是,在人类有了法律之后,暴力一直是伴随着法律而行的呀,比如大堂之上的杀威棒是干啥的?枷锁是干啥的?你不接受,那是因为你生长在现代社会,因为社会已经有了进步,所以这些非常残忍的东西进入了历史的仓库里封存了起来,但是,由于人类还没有进步到具有高度的觉悟的阶段,所以暴力还是存在于执法过程里的,要不然,那么警察出警时干嘛还要随身携带枪支、弹药,携带警棍、手铐、泰瑟枪、携带喷雾剂。要是人类都不接受,那么人大常委会干嘛不提议,今后的警察出警时,一律只准随身携带挠挠痒刺刺锤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你看如何?现场遇上正在行凶的犯罪嫌疑人,警察屈身上前,先问道,先生,您那里不舒服?咱有可以使得你万分舒服的利器,不知道您是喜欢挠挠痒?还是刺刺锤?要不咱两样东西一起给您使用?包你满意,这位宇宙之星星先生,您看这样满意了吧?警察已经与暴力绝缘,达到你的要求了吧?您该点头了吧?实在不行,警察还可以外加下跪式,举手式,周秀云是真的生不逢时呀,要是赶上了这时候的王文军,抱住大腿之后,王文军第一件事情,就是招呼车上的同事,赶紧拿出个车垫子来,然后再赶紧接上个电褥子,别晾着讨薪女呀,然后充满深情的说,你等着,因为我们是男女有别,所以我没有办法给你挠痒痒了,等会我们的支援队伍里有女的,这些服务就让她做吧,我的腿,你想抱着就继续,想抱多久,就抱多久,这是你的自由,这样,绝对的王文军不会蹲牢房的是吧?是的,警察都变成这个样子,那么歹徒舒服了,可是法律哪?全体人民哪?这样的警察还可以担负起保护人民的重担吗?如果谁遇上了歹徒行凶,为了抢救受害人,警察们个个手持挠挠痒,刺刺锤,奋勇向前,然后屈身跪一地,歹徒洋洋自得了,可是受害人会怎么想? 楼主竟然还提到香港问题?今天的香港问题正朝着暴力的方向发展,你以为不妥协不流血的政策会是永远的?对不起,香港已经响起来枪声,说明香港问题正在朝着复杂化发展,朝着暴力的方向迈进了一步,那叫做60多个警察流下了鲜血呀,这是血淋淋的事实呀,你以为还是内部矛盾?早就有外部势力插手,不暴力那些人目的实现得了吗?不暴力警察们镇压得了吗?记住,暴力永远是政治的一部分,政治离不开暴力,让警察抛弃暴力,给歹徒实施暴力的机会,这就是你的逻辑是吧?捆住警察的手脚,然后让歹徒施展暴力,这就是你的主义对吧?
探秘香港没落武馆:黄飞鸿夫人亲传弟子难维生 油麻地曾经是香港武馆最多的地方,现在这里商场店铺林立,再没有武馆一条街的景象。那么,那些传统武馆,现在都在哪里?   穿过热闹的大街,沿楼梯走进一栋隐蔽的民房,按响门铃,李灿窝师傅开了门。一位女士带着她五岁的儿子来看腿,孩子坐在推拿床上,李灿窝师傅用药酒为孩子按摩脚踝,一旁的炉上熬着药膏。   20多平米的跌打馆内,还整齐地摆放着各式兵器,其中有黄飞鸿拿手的单双飞砣、子母刀等等。在一楼的跌打馆内,还有一扇门可通往一个露天的大平台。从室内到天台,也摆放着不少形态各异的狮头、龙头。   “以前的武馆都是这样的,白天做跌打生意,晚上就在天台上练武,春节、天后诞的时候还会出去表演舞龙舞狮。”李灿窝站在天台上,回忆着以前的日子,而现在像这样的天台武馆,早已一家一家的关闭。   “以前的医馆,只要手艺好都能开,一般武馆和跌打馆都是开在一起的。”李灿窝回忆道。1997年后,要经营跌打馆,必须考注册中医师的牌照。李灿窝以前在中学担任秘书工作,除了练武,还要抽空看书考中医牌照。退休后,他才能专心打理武馆的事务。   李灿窝今年76岁,一个人经营武馆。推拿床边的墙上,挂着一位女士的黑白照片,这位女士正是李灿窝的师父和义母,武林女杰莫桂兰,而她也是黄飞鸿的第四任妻子。   从7岁半习武至今,李灿窝研习的是黄飞鸿流传下来的正统洪拳,莫桂兰曾对他说,“我的徒弟很多,但能把洪拳推广下去的几乎没有”。也是因为这句话,他将传承洪拳的重担扛在了自己的肩上。   传承的路并不好走。除了每天跌打馆的生意要照顾,李师傅周一和周五晚上会去西湾河公园教功夫。有一些是固定缴学费学习的学生,更多的是有兴趣来免费学习的市民,学生从6岁到60岁都有。周三,他在警察俱乐部教学,作为下班后的警察锻炼身体的方式。   在李灿窝师傅这里学功夫,一周两堂课,一次两小时,每月收费500港币,平均一堂课收费不到60港币。而在香港,一堂普通的泰拳或者跆拳道课程平均价格都在150港币以上。而这种价格上的优惠,并没有吸引到更多的学员,李灿窝师傅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依靠跌打生意。   “以前学功夫,师父和父母是一样的。”李灿窝还记得当年他向莫桂兰撒娇要买玩具被打的故事,他说那才是真正的拜师,现在和他学功夫的都只是“学生”而已。这些年里,李灿窝收过3个入室弟子,只有苏志刚现在还在和他一起推广洪拳。   对于42岁的苏志刚来说,练了20年的功夫,并不是他的主业。他平时是一名上班族,从事金融行业。工作之余,每周他都会在3所学校做功夫教练,教洪拳和舞龙舞狮。   “现在香港的学校,大约一半有开设传统功夫的兴趣课程。”这也是这些年苏志刚感受到的变化,传统功夫正在成为一种文化被大家注意,而他们的工作也更像是文化的推广者。相比于很多大门派,像他们这样的小武馆更像是一种“公益”,而非一种产业。教功夫的收入非常低,他和师父都无法靠此维生。   苏志刚凭着一腔热情,坚持了20年,自己也有十几个徒弟。但他依然觉得现在的传统功夫逐渐式微。“现代人有很多东西可以玩,功夫对他们来说太死板,尤其是洪拳。”   苏志刚说,以前学功夫,一个马步就要扎3个月。而现在让一个学生扎一节课的马步,他们都受不了。对此,他会提前教一些简单的拳法,引发学生的兴趣。即使这样,他依然感受到,香港人对功夫的兴趣越来越小。“我师父也希望我能接下去经营他的武馆,但我并不一定行。”说到这里时,他也带着一丝愧疚。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