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霞人 弄霞人
关注数: 0 粉丝数: 557 发帖数: 2,635 关注贴吧数: 2
【梅花】墙外红尘飞不到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 梅花不怨。 它只是清高罢了。清高得,有些寂寞了。 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许是惯了在严寒中挺立,惯了在荒无人烟的旷野开放,惯了临水相照孤芳自赏,而忘了自怜自哀。 或许这么说梅花是不公平的。或许它果然是光风霁月无情无仇的。然而它的姿态是太昂扬,让我总敏感地觉出几许寒天清怨来。 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那孤绝的韵致,是渗入骨髓的心伤。 回望长安。朔漠之中连风也乖戾异常。在她的心上凛冽,有如针砭。 但她无怨无悔。毅然决然,又踏上了黄沙漫天的路。 与其待在优渥富足而深不可测的宫中,徒劳地等待君王的垂怜,倒不如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让自己做一次主。 王嫱。她只是个宫女。没有品级的宫女,不过是汉宫中春花秋月的点缀,与她一样出身贫寒的女子,多如牛毛。而宫中佳丽,逾二万。武帝时已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的凄苦事例。王嫱,她没有李夫人的绝色容颜,没有后来赵氏姐妹的心机和手段,宫闱浮沉,如何安生。于是她果是给自己做了一次主,那决定掷地有声地铿锵。 在四大美女中,王嫱是个异数。她没有亡谁的国,没有倾谁的天,她只是像许多已在历史的泥沙中埋没了名姓的汉宫女子一样,远适胡疆。然而,她却与那三个举国皆晓的红颜并举,手抱琵琶的疯子,成了世上最美的景致。 只因为,她远嫁,是自愿。 后人多给王嫱此举扣上忠君爱国的帽子,以为她眉间的坚毅是为保边境相安。孰不知当时匈奴大势已去,南匈奴更是俯首帖耳地乞求和亲,和亲已成了汉皇恩赐,而非汉家屈辱。宫女不愿去,是受不了大漠荒芜、举目无亲的萧凉。说她是因为毛延寿把自己画得丑了、跟刘奭赌气而出嫁就更可笑了。即便毛延寿收贿一事是真,王嫱既有无意走后门的高风亮节,又怎会有赌气一说。 ——而毛延寿,区区一个画工,在后来的两千年里,却被骂得狗血淋头,他的罪名,顶多担上个小人称号,在卫道者的眼中,竟成了窃国大盗。于是便知历史之乌烟瘴气也。 “画图省识春风面”,一派胡扯。就算确然“省识”了,昭君亦是无怨。刘奭更加不会当回事。“环佩空归月夜魂”倒还靠谱,毕竟是背井离乡,不禁愁。 千载以来,曲作《昭君怨》,诗作《昭君怨》,一本《汉宫秋》还将史实改得面目全非。可是又能如何呢,那自是名曲、名诗、名剧,只不再是本来的王昭君。 她只是做出了一次选择,这选择,让她远离了重门深锁的汉宫,远离了罅隙求生的命运。 这一树梅花开在大漠,格外清嘉。
【杨柳】玉楼明月长相忆 别。从此天遥地远,再难重聚。年少轻狂的点滴,梦里分明。是天涯若比邻的相知相契,可仍免不了,泪偷零。强打起精神,依依挥手,天边暮霭沉沉,秋声寥阔。朋友,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之后,你可还记得,今日的我,比往日,黯淡许多。 离。不得已与不经意之间,流离颠沛,沉浮不由自己。一个转身便永远失了音信。抬首碧芜千里,天涯海角隔着世道迢迢,回忆萋萋再难记取。本不潇洒,亦未尝安然。魂梦不舍的牵挂如轮回熬煎。行行重行行,已没了初时的怨,只想问,君安否。 又见陌头杨柳。 说杨柳,怎可不提,那一日,春城飞花。 回想,天宝年间的某个拂柳时节,李王孙的筵席之上,两个人,眉目怦然相撞。 无论如何都是上天注定的吧。那时的她,颜如舜花。 李王孙也爽意,便轻轻巧巧将柳氏赠与韩翃,更拿出三十万两为二人办了体面的婚事。果真是大唐气象,人心疏豪。 两人成婚后的第二年,韩翃及第,回乡省亲。柳氏留在长安,守望。 从此便可进仕,锦绣前程在眼前铺展开来。两人各自都应是幸福满溢,相对无言。 然,本是鲜衣怒马衣锦还乡,却不料,不测风云霎时席卷整个李唐。 这一年,安史之乱起。 烽火离乱,遍地呻吟。其间,韩翃入了节度使侯希逸幕下,聊以为生。而柳氏削发为尼,避入法灵寺。 此去经年,两两相望,未尝心安。常常在梦里就睁开了眼,望着没有一点文饰的房梁,或是灰黄的帐顶,心绪荒凉。 春意萧条,爱意成殇。 待到变乱已平,长安收复,韩翃便四处委人去长安打听柳氏的下落。仍能想见那心乱如麻。担忧爱妻丧于敌手,恐慌她失身他人,怜惜她遭遇艰难。千言万语郁积心头,教他寝食难安。 终于只写下一首《章台柳》,她应能解。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她明白。他仍在乎。如烟的柳,自有人能品出,个中愁味。 命运颠簸。有时把人从扁舟上摔入江海,粉身碎骨。有时它不会教人立马一命呜呼,而是不断地掀起一个又一个巨浪,人,往往就被自己的悸怕淹没。 藩将沙叱利将她从寺庙中劫出,收为妾侍。这一次,是真的没了顶,看不到希望,仿佛永世的灰暗。 却还是要重逢。京都巷陌间,眉目的相撞,已没了数年前的灼然,只余凄切。 她在香车之上,而他布衣百结。擦肩而过,她只来得及掷下一张绢帕。 杨柳枝,芳菲节,所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他读了诗,呆立原地,怅惘横生。 所幸结局是美好无缺。青州将领许俊做了一回侠士,将柳氏抢来,还至韩翃身边,又向肃宗相禀。肃宗下诏柳氏归韩翃,经年之后,得以相聚。 后来的日子已没了波澜。韩翃在德宗朝颇受重用,仕途通达。又有柳氏相伴,此生应是无憾。 这样的惊心辗转,失而复得后,才发现手心中那一点温暖,何其珍贵。 柳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 李义山的柳,是到死也心口难开。柳枝也未得他只言片语的承诺,或许她连这份念想也无。曾是以诗会友的雅事,却奈何让那落拓的身影入了心。到底是梦断湔裙。她以为他会来。可他,从未将她略萦上的他,那么容易就误了她的约。既是如此,又何必写下那期期艾艾的《柳枝词序》,涉水溅裙相会的表象之下,是相负的惨淡。 三变的柳,令人意丧魂断的招摇。初看到柳永死时葬资竟无所出时,内心惊怆。一直以为,那是娇花软柳,那是柳昏花暝,却惊觉那是画檐蛛网一缕游丝,难以承受这落差。总是意难平。倒是那些一身风尘的妓女,比谁都情义深重。纵是乐游原上放荡无涯,心中亦有不甘的吧。然,知音在侧,他已可安眠。 陆游的柳,是沈园最深的伤疤。原是轻灵的爱,被十年流光轧得钝重,锈迹斑斑。再相逢,沈园的柳色,也似晦暗了些。可以逃避,却无法佯作不知。只需这一次,一次相逢,便能看清,彼此从未真正忘记。可颠沛间我们已不再是自己。孰知又是一场焦刘的悲剧。只是我连自挂东南枝的勇气都失却,吹尽残花,在往事中流离。 君若到时,秋已半。 柳花飘坠,一旦成了风絮,便是寥落得不堪收拾。那又是一番,薄劣风景。 萧瑟。本是离情正浓,这一来更添凄楚。 也难怪,一丝柳,一寸无情。 思乡。谁家玉笛暗飞声。诗便是对家园的无限怀想。那翻着青草香的小径,和那樟树上的黄鹂。那夜里的蝉鸣,和那轻风拂过稻田的声音。所以,一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便可教我们泣下数行。 思人。遍插茱萸少一人。还记得长亭道上的绿杨芳草,时间,逼得我们无路可逃。多想时间凝伫。却是谁说,时间仍在,是我们在飞逝。呖呖莺啼也能让人痛断肝肠。登高临远,思念顿时如潮水空涨。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 柳,谐音“留”,因而成了离别意象,自古便有折柳相送之说。古诗词中写柳的名句数不胜数,因为古人的离愁别恨是刬尽还生的绵延。那愁和恨衍出一春的风絮飘残,人一路上迤逦行来,忽然回首,才发现已过了离别的驿站。 古诗词中,“杨柳”二字已用得滥了;而那些莫名涌起的思绪,却还是年年岁岁,要来把人相恼。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惭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周邦彦《兰陵王·柳》 无论你在哪里。 无论你在哪里,当你心意阑珊,请抬头看一看天,天上的白云曾行过我的窗前,它知道,我在想你。 无论你在哪里,你要记得,地球上的某个角落,有一个我在想你。 所以,你一定要平安喜乐,我的思念才有意义。 [2008-5-16毕]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