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辉映1
星云辉映1
关注数: 30
粉丝数: 233
发帖数: 9,235
关注贴吧数: 6
我的美国自驾游 说好的美国游后与大家分享。 全程十一天,跑了七千六百公里。
看一次,震撼一次。
说说是非观 没事不妨讨论一下是非观
对阶级斗争的新认识 一楼通常是用来吸引眼球的。
说鱼与熊得掌不可兼 鱼与熊得掌不可兼,这话听得多了,但个中有着什么道理,感觉应该好好认识一下。
去产能成笑话 这边厢: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透露,截至7月底,全国已累计退出煤炭产能9500多万吨,完成全年任务的38%,累计退出钢铁产能2100多万吨,完成全年任务量的47%。 那边厢:到七月底,煤生产量一点没降下来,钢产量还略有增加。 呵呵,你能理解这个结果吗?
人对高教的认识改变 据俄罗斯《导报》7月15日消息,俄罗斯副总理奥尔加·戈洛杰茨表示,未来在俄罗斯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型人才比例将会继续增加。 戈洛杰茨指出,在俄罗斯65%的人不需要高等教育。在未来的经济体系中,未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才比例也将逐渐增多。她还举例说明,比如系统管理员专业,目前已经不需要高等院校的文凭了。 她还表示,虽然目前还是存在一些观点,认为每个人都必须接受高等教育,但是相比之下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是员工的专业技能。也就是说,拥有过硬的职业技能,才能获得可观的收入。
讨论一下,要孙辈是否必需的? 看到一个帖子,说的是孩子不要生后代的苦恼,感觉完全没必要嘛。 想说,时代不同了,结婚而不要孩子不再奇怪。 你有一百个理由说应该要孩子,人家也可以说出更有力的理由来反驳你。 不信我们可以试试。呵呵 我就先做反方说话看看。
即使无力翻天,我辈信念不改 这就是我们许许多多50人的写照。
资本主义社会最容易迷惑人的地方 不可否认,资本主义社会对很多人产生诱惑,最突出的地方则是认为能够促进经济繁荣。 事实是否这样呢?
为什么东亚杯中的观众那么少? 正在武汉进行的东亚杯已经到尾声了,有个现象让人不解,因为现场观众太少了,女足也罢了,男足比赛也离满座相差很远,为什么呢?这么大的城市就找不到那么点观众?
从油价暴跌看市场经济之弊 其实也不只是油价了,煤,钢以及相关行业。
关于物质极大丰富 物质极大丰富,可以说是代表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所代表的意义还有很多,比如关系到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条件,所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是有意义的。 问题是:人类社会中的物质极大丰富可以到达什么样的程度?特别是在资本主义体制下,可以让我们走到哪一步? 事实上,从资本主义近百年来的发展来看,物质丰富的道路可以说走到头了,因为除去通涨的因素后,人们的物质生活可以说是没有往丰富上走的,出现平均收入下降少了的情况就很不错了。而同时,人类社会生产能力倒是节节进步的。这么说来,两种情况的出现仿佛又很矛盾,究竟原因在哪里呢? 也许我们从中国改开几十年的过程来看比较容易理解一些。近四十年来,中国社会的生产能力得到快速提高是个事实,这主要是由于巨量投资的结果。但是这个过程可以长期延续下去吗?不可能的。因为那涉及到消费能力的问题,否则为什么会出现大力推动社会消费的口号呢?社会消费可以大力推动吗?其实是很有限的,因为那涉及到贫富悬殊问题,涉及到社会分配的问题,在资本主义社会是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的,只会出现越来越严重的情况。 目前可以让我们看清楚的事实是,银行纷纷减息,而且会持续多久还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投资环境处于相当坏的境况,或者说产能过剩的情况相当严重,难怪有人说中国经济回到了78年的路口了。 从以上所说我们不难明白,对于物质丰富,我们实在不能有太多期望的,物质极大丰富总是对社会的极少数人而言的,除非。。。。。。。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个是所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说法很不科学,另外一个是不能期望资本主义会自然进入社会主义。
怎么看待那些年的运动 毛时代,运动的确是比较多的,作为过来人,相信那时候有抵触情绪的人不少。 不过如今回头再看,不搞那些运动还真不行,那样社会主义还真就没法坚持下去。 最简单的理由是:当一个全新的社会制度建立起来时,必须同时建立新的思想来伴随,否则就无法顺利进行下去。 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初期的文化特点: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抓革命,促生产”。 应该说,这种文化特点在建立并坚持下来方面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把握力度上也有困难,经常出现过头现象毫不奇怪,尤其在开始的探索阶段更是这样。但是,如果我们因为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就给予全盘否定,那就错了。
关于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是现代人说得响亮的名词。 琢磨下来,其实里面的道道还是不少的。 首先,时代可以说是一直在进步的吗?这个很值得怀疑。 这个问题应该分开来说,在物质发展方面,时代一直在进步是肯定的,而在思想发展方面就不能这样说了。 在思想方面,倒退,徘徊不前,都是可能的,起码在一些不短的历史时期里面会出现。 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关系到一些重要的认识问题。 比如说,关系到文化传承与教育。如果说人的思想是随着物质文明而自然前进的,那么就不是年长者教育后代,而是反过来了。又或者说,根本就不必要存在思想教育,因为人们的思想在自然提高。显然,这样的结论相当荒谬。 (先开个头到这里)
自作孽,不可活。 中国接上了世界经济的列车,多少风光了一阵子。 可好景不长,尽管有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支撑着,世界经济仍然改变不了原来的颓势。 最近的金融危机已经过去8年,如今怎么样呢?仍然一片死气,难以看到头。 中情局自己预测,可能要持续25年,联储局今天说:低息政策将维持较长的时间。可见局面将如何糟糕。 中国上错车,如今想下也晚了。 正是:自作孽,不可活。
现在的药名怎么会这样? 名字越来越长,还拗口,记不好记,说不好说,这是不是违背基本准则啊。
漫谈健康之道 我们这一代人,健康问题已经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上了。 重点基本有两个:一是心境,二是健身与饮食。说来真是简单,讲究起来可不容易。 在心境的方面,能说的已经很少,因为道理都让人们说得差不多了,剩下的不过是选择与坚持的事。 健身与饮食的方面就比较复杂,特别是饮食,现在五花八门的理论特别多,还有各种偏方,让你应接不暇。尤其是相互矛盾,难辨真伪,弄得你是无所适从。 对许多人来说,我看一个化繁为简的过程是更为重要了。比如说,均衡饮食,少油少盐,多吃蔬果。那就基本可以了。特别是均衡饮食,关键在于不挑食,什么都可以吃,什么都不能多吃,再好的食疗食补多吃的话都是不对的,再差的食谱都不至于要抗拒。 中国的食疗食补方子特别多,基本都是以中医理论为根据,如果是偏方,则更多从实效出发,连中医理论都牵不上,这就更要注意一个问题,一个适用问题。就是说,别人适用有效的,到你身上就未必是好。因为按中医理论,人的身体差异很大。 其实健康生活之本在于运动,或者说活动。人不能那么高贵,现在的人在科技的帮助下,舒适程度是大大提升了,这就给人造成了最大的健康问题。舒适一些是好事,但舒适过头了就一定不利于健康。 如今的各种健康饮食说法多,人也特别留意和在意,但有几个人能真的了解其中的道理呢?这就造成了许多盲目现象,更出现了一些严重偏食行为。这不能吃,那也不能吃,久而久之,能吃的就没剩几样了。 总而言之,摆在我们面前的健康之道问题还是不少的,更重要的是,现在是我们形成健康知识观念的重要时期,一旦形成了不正确观念就会有麻烦,实在不能轻而视之。
坚定信念与解放思想 j坚定信念与解放思想 坚定信念,是形成信仰的重要步骤,是意志力提高的根本所在,正确的认识固然重要,但没有坚定信念的过程,对人的行为就不可能有多大影响。这个过程你也可以说是洗脑过程,通过反复的思想影响,达到坚定的信念。 解放思想,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因为只有不断的接受改变,思想才有进步的空间。但是,这只是理论上比较说得通而已。主要原因有两条:一是人类的思想理论进步是非常缓慢的,比如在百年的光阴里,你几乎可以认为是没有改变的;其二,现代社会,思想的分歧几乎只有社与资两条,而它们当中并没有调和的余地,基于这两条原因,我们可以说说解放思想的口号是假的。 由此可见,乍看两者没有根本冲突,其实意义完全不一样,后者内里反映的更是****的本质。 从实践的结果可以看到,由于解放思想,人们的信念薄弱,也没有比较统一的信念。社会争吵声音过于吵杂之外,是非观念也建立不起来,思想教育没了根本,而最大的好处是全盘西化。。。。。。 反观西方,千百年来有解放思想的过程吗?几乎都处在一个坚定信念的过程中,并且把他们的信念推向世界。如此一来,他们就从中得到了莫大的好处。 真正说起来,解放思想的口号适用于物质文明的改造当中,而在社会学科学上就没有多少实用的价值,这是由人类本身的特殊性决定的。
真理与悖论 真理与悖论 人人都向往真理,因为真理揭示的是世界最根本的规律,对我们帮助很大。 所谓悖论,是指自我矛盾现象特别严重的结论,人们在厘清正误上会相当困难。真正的悖论典型就不去说了,只引出一些自我矛盾较大的例子吧: 我们可以证明人的私心是导致人类黑暗的最大凶手,也可以证明私心是人类发展的最大动力。 我们说思想觉悟提高,人懂得越多政治越有利于社会进步,也可以证明民众的政治参与程度并非越高越好。 我们说人聪明并多认识社会现象最好,却发现愚笨糊涂的人快乐更多。 我们认为人应该多些理智,却发现理智的人缺乏人味。 太多的例子,就不多举了,相信人们留意的话会发现更多,而从辩论会上也容易感受。从这些例子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比如说,这些状况都发生在以人为对象的时候。这说明什么呢?就是在社会科学上,我们能得到真理的机会几乎为零。而且,既然真理不存在,我们的社会制度设计甚至经济理论就没有可靠的发展基础,而社会则总是呈现公说有理,婆说也有理的争论不休状态。 对于这种人类社会现象,我们似乎没有太好的办法。因此,老祖宗们提出了中庸的理论,虽然不那么理想,但也不失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作为一般人来说,我觉得明白这种现象还是有意义和有益的,因为起码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包容和理解的态度,让这个社会更和谐一些,这已经是很好的事了。
乡情小叙 乡情小叙 乡情,如一道山间的小溪,在你的心田中静静地流淌,偶而才起波澜; 乡情,像一堆细细的干柴,只要有了引子那就会点燃,让你眼前一亮; 乡情,是人间真情的汇流,亲情友情师恩伴随着成长,情不却人难忘; 乡情,翻动着熟悉的场景,那永恒的山水不变的土壤,便是你的脊梁; 乡情,是那深藏着的酒酿,悠长的岁月与游子的远扬,造就清冽绵长; 乡情,会披上朦胧的轻纱,近乡情更怯了的微妙感觉,神奇不可思量。。。。。。
思想与行动 人的思想与行动的关系如何?如果用一句曾经流行的话来描述,那就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究其原因,关键是尽管人进化了千万年,但人这具“臭皮囊”其实变化并不大,人的思想能力,特别是有了高效的文化传承以来,思想上的高度是有了,但人本身的动物本性却基本都保留着。 具体的表现大概为:一,人们往往在懂得大道理的情况下,做出不符合道理的行为,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不理智行为;二,人们会想出许多符合大道理的行为规范,但实际的可行性不高,而且往往会忽略了所需要的附加条件。 在前一条中,比较明显的是一些人的大“欲”,以及一些容易成瘾的东西,还有父性母性,克服起来相当困难。而后一条,则出于一些脱胎于梦想,空想方面的不成熟设想,在实行的时候一定会状态百出。 不难看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最有效办法就是教育了,包括法制法规的贯彻都是教育的手段。在教育方面,人们往往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尤其在缺乏宗教的地方),那就是世界观的教育。这里不是说宗教有多么好,但宗教在世界观的教育方面,是现今最有效的,有值得仿效的地方。 不得不提的是,我们到底应该保留多少人类的天性?这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现代社会,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了焦点。 人的问题相当复杂,需要探索的问题很多,思想与行动的关系,也许是一个比较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吧。
何谓成功? 何谓成功? 有人说:成功就是小日子过的安稳,不必求名和利。我看这种想法是脱离现实的,不过是一般人的自我安慰之词而已。 不错,过好小日子的想法从理论上或者说从个人角度上来说没什么问题,但一旦结合到社会性来说,那就有些问题了。 人是社会性的,就是说,一般人都免不了有社会性,比如有亲人,有朋友,互相之间必须有接触。而你个人的名利地位,不仅仅影响的是你自己,还影响到他们,你不要面子可以,但不能保证他们不要面子,不在乎面子,实际上,不在乎面子的人是几乎不存在的。 其次,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名与利程度就意味着社会资源的多寡,好坏,这对家庭的后代环境尤其重要,把自己对于成功的标准降低的话,只会落到不进则退的地步。 成功的标准与名利密切结合,是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的现实,无论你多么讨厌拜金者,多么不喜欢这种高度结合的现象,但它就是自然存在的事实。 当然,成功是有代价的,很多时候是需要条件的,这里就有性价比的问题,如何取舍是个问题,但不能说我们就因此降低了所谓成功的标准,那没什么好处。
《南歌子》词,高中同学聚会有感 《南歌子》高中同学聚会有感 黄岗山巍立, 武江水蜿盘, 稚气学子成才忙, 工农兵学艺艺身上装。 乍聚难识首, 面对品沧桑, 遥忆当日偶荒唐, 不意丝丝蜜意伴斜阳。
镇镇像非洲 “走了一城又一城,城城像欧洲;走了一镇又一镇,镇镇像非洲。”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委员引用这句戏言说,我们跟发达国家和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人居环境差距最大的不是城市,而是小城镇。 他说,小城镇缺乏规划,也缺乏资金。大城市有城市维护费、土地出让金,小城镇则什么都没有。国家所有的支农政策都是“绕开小城镇直奔田间”,两万多个小城镇起不到城市化过程中“人口拦水坝”的作用,也起不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四化服务基地”的载体作用。
时间去哪儿了 最近这话很火啊,其实这句话实在没什么意义,不过是表达人们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的感慨罢了,所引来的思考在这个社会环境中可说毫无好作用。 值得引起思考的有意义的同类问题更多。我们不如问问:党的良好作风哪里去了?我们的信仰哪里去了?人们的道德哪里去了?蓝天哪里去了?可喝的水可吸的空气哪里去了?诚信哪里去了?等等,等等。。。。。。
这个帐算来也惊人 有个报道说,加拿大因为中国申请投资移民的个案太多,需要停止接受新申请。 据说目前的申请个案有三万多个,条件之一是需资产有160万加元以上。 算下来,应该是九百万左右人民币了,岂不是总额达三千亿了。 还据说这个门槛不高。这才是一个国家,还不是最受欢迎的移民地。 这么说来,这等着出去的资金这么也有万亿元以上了。 我看够惊人的。对吗?
天佑中国 在今年春晚上听到了这首歌。说实话,我并没有为演员们的努力表演所感动,反而产生了一种奇怪的感觉。为什么中国文化有这种改变,这种迷信于祈祷的文化实在出现得太突兀了,符合国情吗?人们到底在迷恋的是什么力量?都进入梦情了?
你学习会理财了吗? 进入到市场经济社会,人们就自然多了一个学习任务,那就是理财。 当然,以前也有家庭理财的任务,但那说的是合理开支,现在是投资理财。以前很多事都不用管,像一些需要花大钱的地方,医疗,住房,学费,都是不用愁的,而现在就不同了,钱再多些没感觉有多保险。所以,一是应着社会的变化,二是在手上的钱也多了一些,这理财真得学了。 不过,我们在这个学习过程中真能学到什么吗?我看绝大部分人是没有什么长进的,说有的话,大概是赌术上有长进罢了。 其实除了传统的存款拿利息外,所有的理财工具都是一个个赌局,人们只是在决定参与大赌小赌而已。 所以,所谓现代的理财经验就是如何在这些赌博中求生存,少输为赢。最实在的无过于不参赌了,但在人群当中,能抵挡住赌的诱惑的实在是少数。 其实凭理财技能致富的想法是明显不实际的,否则那些专家就不用拿薪金都能生存甚至大发了。 因此,真正的理财高手应该是那些能抵抗得住诱惑,不参赌或低赌性的人。而选择家庭把握财权的人,也应该从这点出发为好。
如何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资本主义能自然走上社会主义吗?这个可能性几乎没有。 特色社会还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吗?可能性也很小,但比资本主义社会稍好些。 由不可能到可能都需要一个条件,或者说避免不了一个过程: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现代社会,赞同以这种动用武力改变的已经很少了,所以说,如果断定新的社会主义社会不会再出现也是成立的。 比如说在特色社会,哪怕更多的人怀念毛,甚至认为毛路线才是正确的(可能性不大),但谁又敢或者说愿意去承担回归带来的风险呢?这样的人怎么都不会成为多数。 号称社会主义的国家也如此,更何况是已经完全资本主义化了的国家了。 所以说,对也好,错也好,这个世界也就这样了,一同世界的资本主义才是大势。 在这样的趋势下,我想说,探讨社会主义没有什么必要性,如何走好资本主义才是正经。 可惜,今日中国连这个条件也不能达到,这真是悲上加悲的事。
聊聊经济 现在人们的目光大都放在腐败问题上了,别忘了现在是搞经济的年代。 新年来了,以前有捷报频传的说法,现在我们也不要求了,就想看看有什么可以期待的。 但目光转过各个方面,竟然发现没有一个地方是可以提供发展的,能有所期待的。 有吗?十分欢迎提供一下。
外人对中国改开的看法 这个外人包括港台澳人。总的来说,这些外人里大部分都对中国的改开持赞同赞赏态度。认为中国发展惊人,应该这样走就对了。而最大不满的还是政治改革方面。 而在外国居住的中国新移民(文革后),则看法又不一样,持批评态度的大概与国内一致。 这是我个人观察的结果,估计还比较靠谱吧。 对于这个结果,你怎么看呢?
道德的基础是什么? 这世界上,恐怕否定道德重要性的人不多。以中国人来说,儒家所提的八端能留传千年,说明了道德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但是,儒家所提的大体都停留在愿望上,愿望是好的,但努力下来,收到的效果甚微,比之其他宗教也有所不如。为什么? 我们先来看看道德到底是什么?道德其实是等同于不成文的具软约束的社会规则,德治又称为礼治,与法治共同起到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作用,是互补关系,缺一不可。德治的效果是最好的,法治则是最后手段,德治所起的作用越大,说明社会越进步。 儒教的核心是仁字,其主要表现是个礼字,因此,中国又有礼仪之邦的称号。说起礼字,确实对于人的道德建设有其科学性。我们由此可以发现,道德的基础是由礼字发展而来的,只有通过人与人的相互尊重,特别是利益上的尊重,从而抑制了自我,照顾了全体,道德就有了依存,从共同愿望表现出了实体。 儒教的消亡是不可逆的,因为儒教的礼建立在封建思想上,随着封建制度的改变,那种上下纲常的秩序关系被平等观念所取代,那种礼也自然消失得差不多了。 在道德观念改变的时候,出现道德滑坡的感觉是自然的,因为平等观念的建立需要时间。真正的平等观念出现在新中国,人与人的相互尊重到达了历史的最高峰,人的利益之争也大大降低,这就有了道德上的最好表现。 而到了改开,人又开始有了尊卑之分,利益之争更是日趋激烈,这时,社会道德不大大下滑才是怪事。 由此可见,道德的基础在于相互尊重和理解,由此抑制各自的私心,从而照顾到大众的利益。 那么,什么社会有利于道德发展,我们能从哪里做出最根本的动作,结论实在不是那么难的。
精英政治要不得 改开的中国,流行的是精英政治,这是个什么玩艺呢? 我们先看看所谓的这种观念中的精英是什么人。现在的精英标志基本是以学历来认定的,学历高成为了首要条件。于是一大批的专家,学者满天飞,更占据了社会主流政治的发言地位。这是好事吗? 我们说,专家是有的,也是社会需要的,但这些专家决不是多读了几本书就能产生的,更重要的是实践上认识有多深。比如说,你能看到读出一个科学家的事吗? 专家是干出来的而不是读出来的。原因首先是只有大量的实践才能真正领略到所学的知识;其次是比较专门的认识中有着太多的似是如非的东西,这是因为人类在这些方面还欠缺成熟造成的。 人类在可称专家的地方其实很少,比如大家比较容易理解的有政治家,经济学家,其实在再大一些的领域来说也是一样的。我们还可以从所谓专家之间的无穷口仗中看到这一点。 专家能治国吗?实际上人们也不是从内心同意这点的。否则各机构的头,国家元首都让什么博士,博导去当就完了,你信吗? 由此可见,所谓的精英阶层其实是不存在的,以学历论精英更是要不得的,精英政治误国误民,要不得!
社会总是在自然进步的吗? 发现现在不少人以社会会自然进步来说话,仿佛人们去关心社会进步的问题都是多余的,探讨什么主义,什么社会制度都是属于吃饱了撑的。更有人认为只要国家稳定,国富民强就是最终结果。这种看法对吗? 我看是不对的。 不错,历史伴随着社会进步是一个大的规律,但从政治上说,那是在无数斗争中发展下来的结果,不说斗争无法停止,就是斗争少了,社会在政治上的进步就呈现止步不前的状态。 真正说得上不断发展的是科学技术,以致带动着经济也有所发展。但人类的经济发展无疑只能说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一个方面,说经济发展了社会就进步了是片面的。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经济与政治是一个社会的组成,政治上的状态必然造成经济上的影响,但两者对人类的科技发展影响就要小一些,有时甚至还会反而促进着科技,比如战争因素。 那么基于互成关系的道理,我们也可以说,科技的发展与政治经济的关系并不是那么密切。就是说,以科技进步来说明社会进步的观念其实是错的。 我们还可以从世界上一些国家看到,他们虽然富,科技也跟得上,但制度上就仍然停留在封建时代,思想观念上根本没什么改变。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要问,我们社会进步的标准是什么?这里就以自由,民主,正义来说好了,更进一步的还有平等,共富,私心抑制等目标。可见,这些都是与科技关系不大的。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产生那种错误观念呢?我看是由于我们处在一个科技时代的关系,是把科技放在了一个过高位置的关系,这其实是在走一条很危险的道路。
为什么高薪养廉不起什么作用? 高薪养廉可以算得上是外国的成功经验。但为什么在中国就不那么成功? 其实道理不算复杂。主要是由于权力过大的原因造成,而这种权力过大又是因为政体特点形成的,想改也难。 谁都知道,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权力是与利益密切挂钩的,再加上中国的文化特点(人情社会),权力能产生的利益就更大了。 这就形成了薪水与利益的比例要特别大些,于是高薪也养不了廉了。
说文革的危险还在的是什么意识? 我看说这话的是不是缺乏常识就是别有用心。 文革的目标是从文化改变上达到防修的目的,是在社会主义基础上才会做的事,这是很明显的事嘛。你说小民有不清楚的不奇怪,如果说一些还有点知识的人也不知道,那恐怕是在说瞎话了。 我们再看看现在中国是什么时代,社会主义的基础都没有了,还会搞文革吗?一派胡言罢了。恐怕什么都不做也就罢了,要做就是有关权力之争为首要事了。
人们应该怎么看历史? 人都知道以史为鉴的道理。但人们应该怎么看历史?这实在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看应该从了解历史问题的特点说起。 首先说,人们真的可以了解历史真相吗?我看这基本上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人们能真正了解的只会是一些大事记,而在这些大事记中,其背后真相就永远是一些谜团。这里不是说没有人了解,而是经过了人为作用以后,一切就都混了,说不清了。 在那些人为作用里,各种因素是错综复杂的。比如包括有意识的,没意识的,有加上政治考量的,有加上个人利益的,有片面的,当然也有比较接近事实的。 其次就是观点与角度的问题了。同一段历史,出自不同的立场,结论是可以完全不同的。所以说,历史的结论总是反反复复的,正正反反的,而且伴随着争论不断。 下来是,越是重要的历史越难以说得清楚,争论也越激烈。 我想这些大概就是历史的特点吧。 了解了这些特点后,相信对我们处理看待历史的问题就容易一些了。比如说,要比较接近的看出历史真相,一是要有逻辑一些,要根据来龙去脉去分析;二是要看信息的来源,是否具中立性,诚信度如何。 其他的问题结论就不多说了,相信各位都能很容易的归纳出来。呵呵
关于私心问题的浅见 这是我的一个帖子回复,为方便讨论而转过来,欢迎指正。呵呵
检验社会的标准是什么?-----是否出好人 老金的一番话我非常赞同。 一个社会好不好,一个社会制度好不好,以什么法治程度,繁荣富强来衡量都是假的,虚的。 而以这个社会,这个制度是否能出好人来衡量才是最实际的。 尽管我们不容易给出好人的一致标准,但人人心中有杆秤是真的,这已经说明其实在这方面不存在问题。 一个好人不断减少的社会是最可悲的,无论什么选举形式都改变不了这一点。 一个好人辈出的社会才是生气勃勃,充满光明前途的。
这世界有什么可以对抗通涨? 在这资本主义下生活久了,人们对通涨的认识以致恐惧才会体会出来。 通涨带来最坏的结果就是钱财的缩水。比如说30年前也许你会想,有个万元就可以过一世都不愁了,现在你可能会想,有个一百万大概也够余生了,但如果算上不可测的通涨后,你一定就没有了那个信心,这才是通涨的可怕之处。 民众对抗通涨有两条路,一是合理理财,二是争取社会福利。 以理财来对抗是消极的,以最可靠的理财方式处理的话,那也只会使财富缩水的程度略为低一些而已。如果是投资理财的话,那就是加入一场赌博,一场输面大于赢面的赌博。更可怕的是,人都有赌博性,不参加的人实在不多,仅差在下注大小而已。 社会福利是比较可靠的,比人拿着一笔钱(比如买断)要可靠。现在的人为什么怀念毛时代的社会主义,很大部分原因就在这里,那种保障感不是人有了些钱就能感受得到的。 通涨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特点,是民众视为洪水猛兽的所在,因为人们根本没有对抗的好办法。作为今天的中国人,实在应该对这个东西有个清楚认识为好。呵呵
如今这两千大元感觉好用吗? 如今我们很多人退休了,这收入平均下来就两千左右。 比起四十年前的生活,你感觉能抵得上多少钱呢? 注意,我们只能说感觉,因为真正算出来我们没那本事。呵呵 我看如果是算工业品的话,那还是很值用的,但是,那都是些耐用品,实际上人一辈子也用不了多少。 人的花费最多的是食品,学费,药费,住房,还有交通。而在这些方面,算起来涨幅大概在50到100倍之间了。 如此说来,我们的两千大元岂不是等于过去的20元到40元之间。 这让人可有点寒心了,我们的生活究竟是提高了呢?还是提高了呢?呵呵
文明教育与自由 人都喜欢自由,这是天性。 但随着一个人的成长,其自由的程度就会自然地逐渐降低,原因是加在人身上的条条框框一天天的多了。 这里面起最大作用的是人所受到的文明教育。所谓的文明教育大概以做人的道理(包括道德)与基本礼仪组成。 以往的文明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发展到学校也占了很大比重,而在社会主义社会则又再进了一步。 文明教育的形式并不是都那么明显的,有相当部分还是在社会生活环境中自然进行的。比如城市与乡村相比,人们所受到自然的文明教育就有较大的分别。 一个人受到的文明教育越多,其自由度就会越小,但这只是事实而已,而从人的感觉上可能就不是这样。因为只要人意识到是自己应该做到的事,那就不会有什么不自由的感觉。 根据以上的一些道理,也许我们就可以发现许多现象可以得到解释了。比如,在城市化程度高的地方,人的文明表现就比较突出。又比如,不同的国家实行同样的民主模式就会有不同的表现。 如此说来,文明教育是导致人的自由度下降的行为,那么,在社会主义高度文明要求的场合中,有些人感觉少了自由也是自然的。其实这也是部分人的感觉,尤其是局外人的感觉,而在当事人中,因为思想上的接受程度不同而感觉不一样。 我们还可以看到,自由的诉求与许多人常说的奴性其实是没什么关系的。 以上只是一些不太有条理的粗略看法。在自由这个大话题上算一个自己所认为的重点吧。呵呵 欢迎指正。
今天的心情很矛盾 作为一个曾经赞扬改革到批评改革的我来说,今天的心情其实很矛盾,甚至可以说彷徨和不安。 一方面不希望改革朝目前的方向继续走下去,那样国家就麻烦大了,另一方面又怕把改革方向扭转过来后,国家会经历一段大动荡。 如何是好?这真的是难以言说。呵呵 我相信,同感的人也不少吧?是吗?
人的能力差别有多大? 有人说,人的能力在天生上就可以分三六九等,所以社会把人分三六九等也是正常的,是这样的吗?
法制程度是文明社会的标志吗? 也许有不少人是这么认为的吧?我看不对。
有人能解释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吗? 这是上头不断提到的名词。 其实我的要求也不高,只需说出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就好。
怎么看免税免公粮还补帖这事 不少人认为这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事,也是比毛时代进步的标志,是这样的吗?
人们为什么说现在好? 那天,有吧友提出疑问:为什么有人说现在好? 今天,我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让大家探讨一下。
关于起跑线的问题 改开,改开,价值观的改变,优秀观的改变,导致无数开了窍的人钻研起成功之道了,而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就是人们改变思想的结果。 如今,不说起跑线在逐步往前推,已经到了无法再推的地步,比如推到娘胎,推到祖宗血统,推到国外,不过我看这都还是小意思。 而演变下还有更严重的结果,那就是埋怨父母不该生下孩子了。 到底没钱没势也不漂亮的父母应该不应该生下孩子,这恐怕没人持反对意见。但这些父母的孩子是否应该埋怨父母,这就有点异议了。而孩子因而会埋怨父母,那肯定是不可避免的了。再下来有对父母不满的,不愿意孝敬父母的,甚至铤而走险走极端的,我看都不会奇怪。 这社会到了这种地步,难道我们不感到悲哀吗?
诡异的一笑 当谷作证,在最后被循例问到“你在作证时是否有感觉到诱供,逼迫。。。。。。”时,先是明显的一笑,仿佛听到了什么很可笑的事情,然后才答没有。 我觉得这太诡异了。1,作为律师,怎么会觉得事情可笑呢?2,哪怕是一个不懂程序的人,都不会做出这样的表情,不可能在此时发出笑声。
被陈小鲁道歉而勾起的话 一个过去没想明白的问题,仿佛让陈小鲁道歉的事给一下搞明白了。 我们对文革最大的抵触是什么,相信就是开始期间乱批斗,造成红色恐怖的事了。 过去不少人反思过这个问题,一般答案是说文革勾起了人性丑恶一面所造成的,现在看来应该是另有出处了。 回想起来,那种红色恐怖是如何挑起的呢?就是首先在京城的红二代带头,各地的红二代跟随搞起来的,再以后的武斗风,也跟他们的作为关系颇大。可以说,文革就是被他们的放肆行为受到极大破坏了的。 为什么他们会做出这样出格的行为呢?过去以为是革命热情,现在可不会这样认为了。其实根源在于官二代之风,仗着其老子是开国功臣,骄风不可一世,什么国法,平等的给我一边去,耍威风是第一位的。 这就让我明白了一件事,原来文革确实是搞对了,而且在我们的高官价层中,的确在那时候已经产生了极为有害的腐败之气,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二代身上的骄贵之气,一种王族之气。
你了解经济形势吗? 活在21世纪,你不能不了解经济。确实,多少了解还是很有必要的。 当前经济形势确实比上届要糟糕,这再不是叫狼来了,而是狼真的来了。 我比较留意的有两点: 一是实体经济急下,虚拟经济得利。 有人总结了目前七大股票不能碰,因为正在走入盈利低谷。当中包括钢铁,化工,煤炭,航运,光伏等。虚拟经济(即泡沫经济)盈利的还是以房地产为主,以涨势不断引领。 二是急印钞票应急 计划增发13亿元钞票,国家则继续赤字预算1.2万亿,仅中央赤字预算就增加3千亿。主要应付的是地方财政出现的债务问题。
是我们对国家没信心,还是国家让我们没信心? 人从根本上都是爱国的,除非国家让人们失去信心。 当然,人要只顾自己,看眼前,那是啥事没有,可这也叫爱国吗? 凡稍微对国家大事了解一些,对未来趋势想多一些,那就会失望多了一些,请问信心何来? 我也希望成为有信心的人,如果有人能开导一下,在一些大问题上,无论是腐败,经济发展,住房,教育,医保,退休,等等问题上,在随便一个问题能说服我,让我树立起信心,那我倒是感激的。 也许是有过毛时代的经历,那时候虽然各方面都不能说很好,但信心是不缺的,因为确实在几乎所有问题上,我们都能看到明天会更好的趋势。 如今这是怎么回事?是我错了?错在哪?
说说中国的明天 活了这么久,大概也有些预言能力了吧。呵呵 对于明日中国最简单的描述是终有大乱的一天,而且在不远的将来,相信我们大多数人都能看到。
要文凭,不要知识 传说如今的大学里努力学习的作风差多了。 想想也是合理的现象。
关于不左不右的问题 说到这个问题,就让我想起那个唱着“再过二十年,我们再相会”的日子。那时的我们,对明天充满了希望。我们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唱着改革的赞歌,心中可不就是以为我们终于可以走上一条不左不右的正确道路么。 可三十年下来,是残酷的事实教育了我们,修正主义的道路之可怕,不左不右的道路行不通。
爱是琢磨够了,家庭更加幸福了吗? 如今社会,对爱情的追求达到了一个高峰。 可是,我们的婚姻更美满了吗?家庭更幸福了吗?呵呵
聊聊社与资各自的优缺点 随着地球村现象的出现,人们对两种社会的认识已经深刻多了,再加上前后三十年的比较,我看我们已经很有资格在这里畅谈一番了。呵呵
无穷快乐之道 一楼奉献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