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3
星云辉映1
楼主
这世界上,恐怕否定道德重要性的人不多。以中国人来说,儒家所提的八端能留传千年,说明了道德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但是,儒家所提的大体都停留在愿望上,愿望是好的,但努力下来,收到的效果甚微,比之其他宗教也有所不如。为什么?
我们先来看看道德到底是什么?道德其实是等同于不成文的具软约束的社会规则,德治又称为礼治,与法治共同起到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作用,是互补关系,缺一不可。德治的效果是最好的,法治则是最后手段,德治所起的作用越大,说明社会越进步。
儒教的核心是仁字,其主要表现是个礼字,因此,中国又有礼仪之邦的称号。说起礼字,确实对于人的道德建设有其科学性。我们由此可以发现,道德的基础是由礼字发展而来的,只有通过人与人的相互尊重,特别是利益上的尊重,从而抑制了自我,照顾了全体,道德就有了依存,从共同愿望表现出了实体。
儒教的消亡是不可逆的,因为儒教的礼建立在封建思想上,随着封建制度的改变,那种上下纲常的秩序关系被平等观念所取代,那种礼也自然消失得差不多了。
在道德观念改变的时候,出现道德滑坡的感觉是自然的,因为平等观念的建立需要时间。真正的平等观念出现在新中国,人与人的相互尊重到达了历史的最高峰,人的利益之争也大大降低,这就有了道德上的最好表现。
而到了改开,人又开始有了尊卑之分,利益之争更是日趋激烈,这时,社会道德不大大下滑才是怪事。
由此可见,道德的基础在于相互尊重和理解,由此抑制各自的私心,从而照顾到大众的利益。
那么,什么社会有利于道德发展,我们能从哪里做出最根本的动作,结论实在不是那么难的。
2014年01月25日 23点01分
1
但是,儒家所提的大体都停留在愿望上,愿望是好的,但努力下来,收到的效果甚微,比之其他宗教也有所不如。为什么?
我们先来看看道德到底是什么?道德其实是等同于不成文的具软约束的社会规则,德治又称为礼治,与法治共同起到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作用,是互补关系,缺一不可。德治的效果是最好的,法治则是最后手段,德治所起的作用越大,说明社会越进步。
儒教的核心是仁字,其主要表现是个礼字,因此,中国又有礼仪之邦的称号。说起礼字,确实对于人的道德建设有其科学性。我们由此可以发现,道德的基础是由礼字发展而来的,只有通过人与人的相互尊重,特别是利益上的尊重,从而抑制了自我,照顾了全体,道德就有了依存,从共同愿望表现出了实体。
儒教的消亡是不可逆的,因为儒教的礼建立在封建思想上,随着封建制度的改变,那种上下纲常的秩序关系被平等观念所取代,那种礼也自然消失得差不多了。
在道德观念改变的时候,出现道德滑坡的感觉是自然的,因为平等观念的建立需要时间。真正的平等观念出现在新中国,人与人的相互尊重到达了历史的最高峰,人的利益之争也大大降低,这就有了道德上的最好表现。
而到了改开,人又开始有了尊卑之分,利益之争更是日趋激烈,这时,社会道德不大大下滑才是怪事。
由此可见,道德的基础在于相互尊重和理解,由此抑制各自的私心,从而照顾到大众的利益。
那么,什么社会有利于道德发展,我们能从哪里做出最根本的动作,结论实在不是那么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