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yesonleon eyesonleon
自由比平等重要,为了实现平等,很可能会危害自由。如果没有自由,在这群不自由的人群中,也不会有平等
关注数: 539 粉丝数: 585 发帖数: 21,385 关注贴吧数: 54
industry 一、战后法国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及特点 (一)三大产业之间的变化及特点 11第一产业地位下降。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农业产值所占比乖 由195()年的15%降为1992年的3%;在全部就业人〔!中听:l;的 比重也迅速下降,1954年,法国人口为4,278万,其中农业人曰为 1, 772万,到1968年,降到15%,到6()年代末7()年代初,平均每 年有7.5万人离开农业部门。农业比重的F降,只是相对犷其他产 业而言的,井不是意味着农业生产的绝对缩减和衰退。1954年到 1972年,法国农业生产平均每年增长3.1%,其增一长速度之快为欧 洲第,6()年代末至7()年代初,法国由农产品净进f日.l变为净}!{ 日国,一跃而为仅次于美国的农产品出口国。 2、第二产业的比重趋于下降。1950年工业产值在国内生产0,11 值中的比重为47.6%,197()年升为54.4%。但是近20年来,法国 第几产业增长的速度加快,因此第二产业在UNP巾的比W R一不,.L增 加而是下降,到199()年降至29%a 3、第三产业迅速增大,在国民经济中越居首位。战后,法旧龙 论按国民生产总值还是按就业人口计算,第几产业一直f9 C'1{_升 趋势。1965年至1991年期间,法国第二产业在国民ft,以傲的比 重从39%提高到68%,实现了经济重心从第一产业向第一产II! , 又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移,这种变化的势态仍在继续。川近 年来速度在加快。第三产业的大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听占的比 重大大提高,是战后法国产业结构新的升级的重要标t-
STEM 中国具有全球最大的工程教育规模,高校工科在读生700多万人,相比美国几十万、英国十几万的生源量,存在着数量级差异。然而,企业常常抱怨:大学培养不出合格的工程人才;近年《国际竞争力报告》(“洛桑报告”)也显示:我国合格工程师的世界排名一直靠后。昨天,教育部组织上海交大、清华、浙大、哈工大等19所“985”高校,在沪交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从工程人才大国走向工程人才强国,还有多层面的体制机制亟待改革突破。   工科生不等于工程人才   目前,全国大学生30%以上是工科生。但这些工科院校、工科专业培养的学生并不能和工程型人才画等号,相反众多学生成了写写论文的工程学术型人才。在日常学习中,学生做的多为书本上的课题,而非车间工地的项目,集中在应用基础理论、仿真计算、新功能开发等方面,对工程环境和需求极不熟悉,难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使其中的优秀学生日后可能发展为“工程科学家”,但还是不同于贴近工程实际的一流工程师。   为改变这一现状,国家将 “卓越工程师计划”列入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开辟“教育特区”,定向培养专才。今年首批进入计划的全国61所试点高校,设定280多个专业点,从工科生中选拔真正的“工程生”。据统计,现有超过3万学生进入计划,其中人数较多的如上海交大,最近已选拔本科生200名、直升研究生170名,进入“卓越工程师特班”。未来10年内,我国10%的工科本科生、约每年10万人,以及50%的工科研究生、约每年6万人,都将成为这项计划的培养对象。   无工程背景带不出人才   名师出高徒,但问题是,国内高校极其缺乏“工程型师资”。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处长李茂国坦言,目前工科教师自身的工程实践背景不足,尚难适应工程人才培养之需。当下,国内不少工科博士毕业后就直接留校,教育背景只是“从学校到学校”。而反观国外,尤其是在德国等一些工程强国,只有具备5年以上的企业工程经理资历者,才能进入高校成为工科师资;还有如麻省理工学院这样的高等学府,工科教授也往往长期担任企业工程专家。   因此,“卓越工程师计划”在分类培养学生同时,也需分类建设师资。李茂国透露,在试点中,拟对“工程型教师”与“学术型教师”采取不同的考核体系,考核工程型教师的指标不再仅仅是SCI论文、科研经费等,而是工程设计案例、工程专利、企业服务能力等。对于已有师资,送到企业、下到基层“回炉”尤显必要;对于新教师入职,则优先聘用具有工程背景的人才。   企业尚未担起联合培养责任   美英德法的工程教育体系各有不同,但有一个共识:光靠大学培养不好工程人才,只有校企联合培养才能理论联系实际。专家认为,我国高教办学曾以各行业、各部门为主,尽管存在种种弊端,但师生与企业的天然联系较强。而眼下的现实是,校企之间脱节加大,对工程师培养极为不利。   国内企业一方面对工程人才有着强烈需求,另一方面又没有担当起培养工程人才的责任。一位热动力工程专业工科生说,曾去一家电厂进行毕业实习,但厂方只欢迎“参观”,不允许大学生触碰设备,结果他们驻厂两周几乎一无所获。企业坦承,根本任务是生产经营,安全保障压力也大,不太愿意接收工科生深入学习。   对此,教育部与宏观经济部门正联手制订激励政策,引导企业树立战略眼光、承担社会责任,配合“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可喜的是,同济大学“卓越工程师计划”吸引了约300家不同专业企业,成为联合培养单位。由此,新的培养模式采取“双导师制”,请企业出导师、定课题、开课程,而校方则是“配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在岗实习、参与工程项目,为期至少半年到一年,最终完成一份毕业设计,而非一篇学位论文。(记者 徐瑞哲)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