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佳楣说自闭症 杜佳楣说自闭症
关注数: 24 粉丝数: 168 发帖数: 2,554 关注贴吧数: 12
孩子自闭症,注意力不集中。 孩子自闭症,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解决孩子注意力问题只需要这7步。 1.确认孩子动机。 初期孩子能力弱的时候可以把孩子喜欢的物品放在眼前吸引孩子,孩子在看强化物的时候就会把目光慢慢转移到人的身上,等后期,孩子能力好的时候就不用再放到眼前了,还可以进行动机的升级。 2.眼神对视。 先要训练好孩子的安坐行为,然后训练孩子的眼神对视。跟孩子说话的时候要看着孩子的眼睛,孩子的眼睛也要看向你,跟孩子形成对视。 3.发指令。 发指令的时候,要看着孩子眼睛发送指令。比如,对孩子说,把桌子上的书拿给我,整个发指令的过程都要看着孩子的眼睛。 4.辅助。 很多家长在辅助孩子的时候都会进入一个误区,家长辅助起孩子来,像在考问孩子一样,这样一般孩子不愿意配合。要发了指令等3—5秒,孩子还没做,就辅助孩子去做,这样的话,孩子就知道了,家长只要说过一遍的事就要去做。等辅助孩子做完了就要立刻表杨孩子,表扬要尽量做到具体,然后再进行不断的强化…… 5.要社会强化/物质强化 孩子完成好一件事情后要表扬孩子,同时给予孩子物质上的鼓励,进行强化。比如给孩子她喜欢的苹果等。 6.记录 记录目标行为,通过频率、强度、持续时间来记录。如:频率,拍了5次桌子。强度:举起一块5公斤的木板。持续时间:慢跑了15分钟。 7.休息。
自闭症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没有注意力任何康复训练都无效,如何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良好的注意力是孩子今后学习的有力保障,而专注力不是天生的,它需要后天的培养。当孩子的注意力总是被破坏,总得不到保护时,注意力就会慢慢涣散。 所以,如果家长不能掌握培养孩子注意力的方法,任何康复训练都会事倍功半。星希望高级督导 杨光老师《如何训练孩子的注意力》(第一讲)介绍,注意力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力是智力的五个基本因素之一。杨老师社群直播内容精选如下: 问题1:孩子叫名字不答应? 杨老师答: 做呼名训练:爸爸和妈妈一起参与,爸爸和孩子坐在一起。如果孩子叫果果,妈妈叫一声“果果”,爸爸辅助孩子“唉”,马上给孩子强化。如此反复训练。后期可以换不同的人叫孩子。让孩子爸爸叫、爷爷叫等。也可以换不同地方叫孩子。 开始孩子不答应就去辅助他,答应了立马给他喜欢的东西。叫孩子的时候看着他的眼睛。拿一个强化物。比如孩子喜欢苹果,就拿苹果放在眼睛边上,看着孩子叫孩子名字,孩子就会看向苹果,爸爸辅助孩子“哎”,后期慢慢把苹果拿到嘴边,拿到上边,拿到其他地方。最后藏起来,孩子也能叫名字答应。问题2:让孩子做什么也不听? 杨老师答: 这种情况可以在桌上只放一个苹果,让孩子去拿。最开始辅助孩子去拿。用手捏住孩子的手把苹果拿起来,拿起来以后立马强化。反复训练。最后孩子就会听话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听指令。 问题3:3岁10月男宝,有时候会应,有时候不应,不喜欢跟人,逃避目光对视。 杨老师答: 针对孩子有时候会应,有时候不应的问题,可以这样,孩子不答应的时候就辅助孩子应答,之后立马强化。孩子应答的时候也立马强化。这样经常训练,孩子以后就都会应答了。 对于孩子不喜欢跟人的情况。首先要知道,他是不喜欢跟你玩还是不喜欢跟你走。如果不喜欢跟你玩的话,可以找孩子喜欢的东西找他玩。 如果孩子逃避目光对视,就和孩子多对视。对视之前拿物品放在眼睛前面。孩子会先看物品后看人。养成习惯以后,孩子就会淡化物品,即使把物品撤除以后孩子也会看人。问题4: 2岁10个月,男宝 、不交流、爱单着、不说话、理解差、没有眼神交流。 杨老师答: 孩子不交流:孩子不交流是对话能力不够。你问他孩子,孩子都听不懂你在说什么,没办法跟你交流。 爱单着:孩子爱单着,不喜欢跟别人玩。这跟孩子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有关。 不说话:孩子不说话要分析孩子是不能说话还是会说话不说话,这是不一样的。如果孩子不能说话,那就通过训练模仿、听指令,让孩子说话。 理解力差:Must有很多方法提升孩子理解力。 没有眼神交流:呼名对视。从后面叫孩子,让孩子转过头来看着你。或者从远处叫孩子,让孩子跑过来找你。叫孩子的时候要看着孩子眼睛。加微信进交流群看免费直播哦。微信:xxwjy007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没有注意力任何康复训练都无效,如何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良好的注意力是孩子今后学习的有力保障,而专注力不是天生的,它需要后天的培养。当孩子的注意力总是被破坏,总得不到保护时,注意力就会慢慢涣散。 所以,如果家长不能掌握培养孩子注意力的方法,任何康复训练都会事倍功半。星希望高级督导 杨光老师《如何训练孩子的注意力》(第一讲)介绍,注意力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力是智力的五个基本因素之一。杨老师社群直播内容精选如下: 问题1:孩子叫名字不答应? 杨老师答: 做呼名训练:爸爸和妈妈一起参与,爸爸和孩子坐在一起。如果孩子叫果果,妈妈叫一声“果果”,爸爸辅助孩子“唉”,马上给孩子强化。如此反复训练。后期可以换不同的人叫孩子。让孩子爸爸叫、爷爷叫等。也可以换不同地方叫孩子。 开始孩子不答应就去辅助他,答应了立马给他喜欢的东西。叫孩子的时候看着他的眼睛。拿一个强化物。比如孩子喜欢苹果,就拿苹果放在眼睛边上,看着孩子叫孩子名字,孩子就会看向苹果,爸爸辅助孩子“哎”,后期慢慢把苹果拿到嘴边,拿到上边,拿到其他地方。最后藏起来,孩子也能叫名字答应。问题2:让孩子做什么也不听? 杨老师答: 这种情况可以在桌上只放一个苹果,让孩子去拿。最开始辅助孩子去拿。用手捏住孩子的手把苹果拿起来,拿起来以后立马强化。反复训练。最后孩子就会听话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听指令。 问题3:3岁10月男宝,有时候会应,有时候不应,不喜欢跟人,逃避目光对视。 杨老师答: 针对孩子有时候会应,有时候不应的问题,可以这样,孩子不答应的时候就辅助孩子应答,之后立马强化。孩子应答的时候也立马强化。这样经常训练,孩子以后就都会应答了。 对于孩子不喜欢跟人的情况。首先要知道,他是不喜欢跟你玩还是不喜欢跟你走。如果不喜欢跟你玩的话,可以找孩子喜欢的东西找他玩。 如果孩子逃避目光对视,就和孩子多对视。对视之前拿物品放在眼睛前面。孩子会先看物品后看人。养成习惯以后,孩子就会淡化物品,即使把物品撤除以后孩子也会看人。问题4: 2岁10个月,男宝 、不交流、爱单着、不说话、理解差、没有眼神交流。 杨老师答: 孩子不交流:孩子不交流是对话能力不够。你问他孩子,孩子都听不懂你在说什么,没办法跟你交流。 爱单着:孩子爱单着,不喜欢跟别人玩。这跟孩子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有关。 不说话:孩子不说话要分析孩子是不能说话还是会说话不说话,这是不一样的。如果孩子不能说话,那就通过训练模仿、听指令,让孩子说话。 理解力差:Must有很多方法提升孩子理解力。 没有眼神交流:呼名对视。从后面叫孩子,让孩子转过头来看着你。或者从远处叫孩子,让孩子跑过来找你。叫孩子的时候要看着孩子眼睛。加微信进交流群看免费直播哦。微信:xxwjy007
拯救“星星的孩子” 观里有个孤独症孩子的疗伤处 现如今,虽然“自闭症”这个词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但患有这种症状的孩子却依然艰难的游走在社会的边缘。星希望品牌创始人杜佳楣的女儿煊煊在两岁半时确诊为自闭症,在面对残酷现实时,杜佳楣用执着和爱给予了女儿最大的鼓励,虽然艰辛,但是一路走来她收获了很多。如今,她还把这种爱传递给了更多的孩子。从一个人默默的训练着孤独症女儿,到愿意分享自己的治疗经验,开办星希望孤独症康复中心,再把希望带给患有孤独症的孩子和家庭,杜佳楣在收获希望的同时,也在传递着自己的梦想。女儿确诊孤独症 杜佳楣想过自杀 杜佳楣老家在湖南,从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来到北京一所高校担任英语老师。“以前我可‘小资’了”,杜佳楣有些自豪的告诉北青社区报记者:“说白了就是爱美!”但北青社区报记者发现,杜佳楣粉色电脑包的四角已经发暗变黑,她有些不好意思的对北青社区报记者说:“现在没有时间去在意这些了,太忙了。”如今,对于杜佳楣来说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与孤独症作斗争:不仅要陪伴自己的女儿,还要在她开办的星希望孤独症康复中心里照顾更多孤独症儿童。 “在孩子两岁半的时,她有两次不明原因突然的大哭”杜佳楣告诉北青社区报记者,杜佳楣赶紧带着孩子打车去儿童医院,但医生也没有查出什么病症。走上孤独症儿童康复之路,完全是因为她的女儿——煊煊。2004年6月,北京市残联筛查0到6岁孤独症孩子的比例,正好抽中了杜佳楣任教的学校,很多教职工都带着孩子去做了检查。当轮到杜佳楣和女儿煊煊时,杜佳楣就感觉在和医生交流时有些不对劲。“你先别走,我们有个专家会诊”杜佳楣听到医生这句话时心里感到非常的疑惑:“别人都走了,为什么把我留下来?”随后,在专家团队的测试中,煊煊表现出来极度的暴躁和不配合,只做了一两个项目便进行不下去,杜佳楣只能带着煊煊暂时回家。第一次检查后,医生让杜佳楣带着煊煊复查,杜佳楣没去,不久,医生登门拜访又为煊煊做了一次检查,再次建议复查,杜佳楣还是没去。直到两个月后煊煊上了幼儿园。“幼儿园老师的话就好像从煊煊耳朵里传过去一样,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杜佳楣告诉北青社区报记者,第二天她就带着孩子去了医院。16年前的那个夏天,医生在煊煊的诊断书上写下:精神不合作。“不相信、不可能”,这是杜佳楣对于诊断书的第一反应,但随之而来的便是绝望和恐惧,在诊断书出来的三天里,杜佳楣和丈夫陷入了极度的悲伤,甚至想到了自杀。 抓住哪怕一丝希望 16年17520小时的坚持 但是当杜佳楣看到煊煊可爱的样子后,对孩子为母则刚的爱,让她坐在了“孤独症儿童家长培训班”里,在培训班上杜佳楣了解到,在美国根据心理学原理的训练方法,让19个孤独症孩子中的三分之一都回归了社会,这给绝望的杜佳楣带来了一丝希望。“这是我的孩子,不管她怎么样,我都要保护她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她”,杜佳楣告诉北青社区报记者:“哪怕这世界上只有一个孩子有希望回归社会,那我的孩子就会有希望。杜佳楣的坚定和对孩子的爱让她燃起了战胜病魔的斗志:“别的家长能做的我都能做,别的家长不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希望再渺茫,我也要去争取。” 杜佳楣家里书柜上50多本“大部头”都是杜佳楣的教材,16年来,杜佳楣给煊煊制定的训练计划不计其数,每天晚上七点到十点是杜佳楣给煊煊上课的时间。杜佳楣自学了康复原理和训练方法,综合实操性、全面性、有效性、系统性、实用性,自创了MUST行为引导技术。正是秉着这样一种信念,杜佳楣把家里卧室打出一个小隔间,购买教材和教具,开始每天自己给女儿上课。从最基础的“听指令”、“模仿”到后来的“主动表达”、“问答对话”,这样的训练,杜佳楣一坚持就是16年,每天3个小时、一年1095个小时、16年就是17520个小时。从说话时眼神注视对方;听到别人喊自己名字要回答;穿衣、刷牙、洗脸,到后来的骑车、滑冰、跳舞。如今,煊煊还拿到了钢琴七级的证书并在北京一所中学读书。 点亮了一颗星 给整片星空带来希望 看到煊煊一天天的进步,杜佳楣脸上有了笑容,这让很多孤独症孩子的家长羡慕不已。点亮了一颗星,能不能点亮一片星空?在帮助煊煊成长的同时,杜佳楣想把自己对孩子的爱传递到更多孤独症孩子身上。“为来自星星的孩子、星星的家庭带来希望”杜佳楣告诉北青社区报记者:“2011年,主要针对0—8岁的孤独症孩子康复训练的星希望孤独症康复中心,开学了”。康复中心的启动资金是杜佳楣位于立水桥一居室的卖房款。 从最开始的几位老师和十几个学生,到现在20位全职老师和将近100名在这里上课的孩子。康复中心的老师们工资都不高,教师团队中还有很多85后,甚至90后的年轻人,为了一份爱,在这里坚守。八年了 家长、孩子、老师还在坚持 张老师从事孤独症教育工作已经十余年,她告诉北青社区报记者,当她第一次接触到孤独症儿童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要换岗:“我要去教那些正常的孩子,我搞不定他们。”在工作之初张老师的不安中,同时她也看到了孤独症孩子家长的坚持,“我记得有一位孩子的姥姥,每次下课的时候都管我要当天上课的材料,说是回去复印给孩子练习用。”张老师向北青社区报记者讲述了自己的回忆:“简单的一横一竖,这位姥姥就复印了200张纸给孩子练。”慢慢接触下来,张老师看到她能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这些孩子进步。“尤其是有了自己的孩子,更明白了父母对孩子的那种爱是多么的伟大”,张老师告诉北青社区报记者:“还有的家长辗转五个城市,就是为了能让孩子接受到好的康复训练。”一位母亲的儿子自从三岁半确诊为孤独症后,一家人从深圳到四川再到重庆,从江西辗转来到北京,跨越了大半个中国寻找有效的康复治疗,只为孩子能回老家上正常的小学。龚琳娜星希望公益行 如今孩子已经六岁,孤独症康复的效果也很不错,但回想起这三年的艰辛,这位母亲告诉北青社区报记者:“我辞掉了工作专心在家照顾小孩,白天陪着孩子在星希望上课,每天晚上7点到10点半我还要再教一遍。” 这位母亲向北青社区报记者表示,明年计划把儿子送到老家上小学,但是对孩子的未来没有要求,只要生活上能自理,平平安安就好。她说:“我们也知道,这种病目前是治愈不了的,一辈子离不开人,只是希望通过训练能尽量融入社会。”孤独症孩子的绘画作品展 孩子总有一天要长大,家长也会离开,这是北青社区报记者在与自闭症孩子接触当中发现的大多数人的担忧。当照顾孩子的人渐渐老去,这些孩子怎么办?因此,有的专家也提出了,健全自闭症人群的社会保障制度,让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普及到自闭症的儿童当中。社会上所有关心自闭症的人,也希望这些“星星的孩子”不再独自闪烁。家长和老师为了孩子的未来一起努力 星希望孤独症康复中心二层小楼,已经矗立在回龙观八年了。如今,杜佳楣和老师们也将带着孤独症孩子们,在今年搬进新装修好的昌发展科教中心里。杜佳楣告诉北青社区报记者:“我的梦想是希望所有的孤独症孩子,健康、快乐的生活在社会大家庭里” 链接:发病率逐年升高 期待更多社会关注 被称为“精神癌症”的自闭症,一直是世界难题,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约有3/4的患者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部分患儿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背景下某方面具有较好的能力。而且自闭症的发病机理至今尚不清楚,治疗痊愈更显得遥远。即使像煊煊这样康复效果不错的孩子,一旦训练中断,很有可能再次走回自己的世界。还有多少像煊煊一样的孩子和像杜佳楣一样的妈妈?2019年,《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数据显示,自闭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由2009年的1/88,上升至现在的1/45。 报告称,中国自闭症发病率达0.7%,目前已约超过1000万自闭症谱系障碍人群,其中12岁以下的儿童约有200多万。 自闭症康复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xingxiwang.com+&urlrefer=99c03a34e163a3cfc4b8f98fb25b0fbb 北京星希望儿童孤独症治疗康复专业机构 领取免费指导视频请加微信:x x w j y 0 0 7
拯救“星星的孩子” 观里有个孤独症孩子的疗伤处 现如今,虽然“自闭症”这个词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但患有这种症状的孩子却依然艰难的游走在社会的边缘。星希望品牌创始人杜佳楣的女儿煊煊在两岁半时确诊为自闭症,在面对残酷现实时,杜佳楣用执着和爱给予了女儿最大的鼓励,虽然艰辛,但是一路走来她收获了很多。如今,她还把这种爱传递给了更多的孩子。从一个人默默的训练着孤独症女儿,到愿意分享自己的治疗经验,开办星希望孤独症康复中心,再把希望带给患有孤独症的孩子和家庭,杜佳楣在收获希望的同时,也在传递着自己的梦想。女儿确诊孤独症 杜佳楣想过自杀 杜佳楣老家在湖南,从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来到北京一所高校担任英语老师。“以前我可‘小资’了”,杜佳楣有些自豪的告诉北青社区报记者:“说白了就是爱美!”但北青社区报记者发现,杜佳楣粉色电脑包的四角已经发暗变黑,她有些不好意思的对北青社区报记者说:“现在没有时间去在意这些了,太忙了。”如今,对于杜佳楣来说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与孤独症作斗争:不仅要陪伴自己的女儿,还要在她开办的星希望孤独症康复中心里照顾更多孤独症儿童。 “在孩子两岁半的时,她有两次不明原因突然的大哭”杜佳楣告诉北青社区报记者,杜佳楣赶紧带着孩子打车去儿童医院,但医生也没有查出什么病症。走上孤独症儿童康复之路,完全是因为她的女儿——煊煊。2004年6月,北京市残联筛查0到6岁孤独症孩子的比例,正好抽中了杜佳楣任教的学校,很多教职工都带着孩子去做了检查。当轮到杜佳楣和女儿煊煊时,杜佳楣就感觉在和医生交流时有些不对劲。“你先别走,我们有个专家会诊”杜佳楣听到医生这句话时心里感到非常的疑惑:“别人都走了,为什么把我留下来?”随后,在专家团队的测试中,煊煊表现出来极度的暴躁和不配合,只做了一两个项目便进行不下去,杜佳楣只能带着煊煊暂时回家。第一次检查后,医生让杜佳楣带着煊煊复查,杜佳楣没去,不久,医生登门拜访又为煊煊做了一次检查,再次建议复查,杜佳楣还是没去。直到两个月后煊煊上了幼儿园。“幼儿园老师的话就好像从煊煊耳朵里传过去一样,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杜佳楣告诉北青社区报记者,第二天她就带着孩子去了医院。16年前的那个夏天,医生在煊煊的诊断书上写下:精神不合作。“不相信、不可能”,这是杜佳楣对于诊断书的第一反应,但随之而来的便是绝望和恐惧,在诊断书出来的三天里,杜佳楣和丈夫陷入了极度的悲伤,甚至想到了自杀。 抓住哪怕一丝希望 16年17520小时的坚持 但是当杜佳楣看到煊煊可爱的样子后,对孩子为母则刚的爱,让她坐在了“孤独症儿童家长培训班”里,在培训班上杜佳楣了解到,在美国根据心理学原理的训练方法,让19个孤独症孩子中的三分之一都回归了社会,这给绝望的杜佳楣带来了一丝希望。“这是我的孩子,不管她怎么样,我都要保护她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她”,杜佳楣告诉北青社区报记者:“哪怕这世界上只有一个孩子有希望回归社会,那我的孩子就会有希望。杜佳楣的坚定和对孩子的爱让她燃起了战胜病魔的斗志:“别的家长能做的我都能做,别的家长不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希望再渺茫,我也要去争取。” 杜佳楣家里书柜上50多本“大部头”都是杜佳楣的教材,16年来,杜佳楣给煊煊制定的训练计划不计其数,每天晚上七点到十点是杜佳楣给煊煊上课的时间。杜佳楣自学了康复原理和训练方法,综合实操性、全面性、有效性、系统性、实用性,自创了MUST行为引导技术。正是秉着这样一种信念,杜佳楣把家里卧室打出一个小隔间,购买教材和教具,开始每天自己给女儿上课。从最基础的“听指令”、“模仿”到后来的“主动表达”、“问答对话”,这样的训练,杜佳楣一坚持就是16年,每天3个小时、一年1095个小时、16年就是17520个小时。从说话时眼神注视对方;听到别人喊自己名字要回答;穿衣、刷牙、洗脸,到后来的骑车、滑冰、跳舞。如今,煊煊还拿到了钢琴七级的证书并在北京一所中学读书。 点亮了一颗星 给整片星空带来希望 看到煊煊一天天的进步,杜佳楣脸上有了笑容,这让很多孤独症孩子的家长羡慕不已。点亮了一颗星,能不能点亮一片星空?在帮助煊煊成长的同时,杜佳楣想把自己对孩子的爱传递到更多孤独症孩子身上。“为来自星星的孩子、星星的家庭带来希望”杜佳楣告诉北青社区报记者:“2011年,主要针对0—8岁的孤独症孩子康复训练的星希望孤独症康复中心,开学了”。康复中心的启动资金是杜佳楣位于立水桥一居室的卖房款。 从最开始的几位老师和十几个学生,到现在20位全职老师和将近100名在这里上课的孩子。康复中心的老师们工资都不高,教师团队中还有很多85后,甚至90后的年轻人,为了一份爱,在这里坚守。八年了 家长、孩子、老师还在坚持 张老师从事孤独症教育工作已经十余年,她告诉北青社区报记者,当她第一次接触到孤独症儿童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要换岗:“我要去教那些正常的孩子,我搞不定他们。”在工作之初张老师的不安中,同时她也看到了孤独症孩子家长的坚持,“我记得有一位孩子的姥姥,每次下课的时候都管我要当天上课的材料,说是回去复印给孩子练习用。”张老师向北青社区报记者讲述了自己的回忆:“简单的一横一竖,这位姥姥就复印了200张纸给孩子练。”慢慢接触下来,张老师看到她能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这些孩子进步。“尤其是有了自己的孩子,更明白了父母对孩子的那种爱是多么的伟大”,张老师告诉北青社区报记者:“还有的家长辗转五个城市,就是为了能让孩子接受到好的康复训练。”一位母亲的儿子自从三岁半确诊为孤独症后,一家人从深圳到四川再到重庆,从江西辗转来到北京,跨越了大半个中国寻找有效的康复治疗,只为孩子能回老家上正常的小学。龚琳娜星希望公益行 如今孩子已经六岁,孤独症康复的效果也很不错,但回想起这三年的艰辛,这位母亲告诉北青社区报记者:“我辞掉了工作专心在家照顾小孩,白天陪着孩子在星希望上课,每天晚上7点到10点半我还要再教一遍。” 这位母亲向北青社区报记者表示,明年计划把儿子送到老家上小学,但是对孩子的未来没有要求,只要生活上能自理,平平安安就好。她说:“我们也知道,这种病目前是治愈不了的,一辈子离不开人,只是希望通过训练能尽量融入社会。”孤独症孩子的绘画作品展 孩子总有一天要长大,家长也会离开,这是北青社区报记者在与自闭症孩子接触当中发现的大多数人的担忧。当照顾孩子的人渐渐老去,这些孩子怎么办?因此,有的专家也提出了,健全自闭症人群的社会保障制度,让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普及到自闭症的儿童当中。社会上所有关心自闭症的人,也希望这些“星星的孩子”不再独自闪烁。家长和老师为了孩子的未来一起努力 星希望孤独症康复中心二层小楼,已经矗立在回龙观八年了。如今,杜佳楣和老师们也将带着孤独症孩子们,在今年搬进新装修好的昌发展科教中心里。杜佳楣告诉北青社区报记者:“我的梦想是希望所有的孤独症孩子,健康、快乐的生活在社会大家庭里” 链接:发病率逐年升高 期待更多社会关注 被称为“精神癌症”的自闭症,一直是世界难题,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约有3/4的患者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部分患儿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背景下某方面具有较好的能力。而且自闭症的发病机理至今尚不清楚,治疗痊愈更显得遥远。即使像煊煊这样康复效果不错的孩子,一旦训练中断,很有可能再次走回自己的世界。还有多少像煊煊一样的孩子和像杜佳楣一样的妈妈?2019年,《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数据显示,自闭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由2009年的1/88,上升至现在的1/45。 报告称,中国自闭症发病率达0.7%,目前已约超过1000万自闭症谱系障碍人群,其中12岁以下的儿童约有200多万。 自闭症康复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xingxiwang.com+&urlrefer=99c03a34e163a3cfc4b8f98fb25b0fbb 北京星希望儿童孤独症治疗康复专业机构 领取免费指导视频请加微信:x x w j y 0 0 7
为什么孩子迟迟不肯开口说话? 1、是否有发音器官障碍 孩子吐字不清、说话很吃力。嘴张不开或者舌头压不下去,舌头不灵活。 舌头不灵活可以进行正确的引导行为方式。杜佳楣老师的女儿煊煊就有这样的训练项目。煊煊爱吃海苔,就用海苔来练习孩子的舌头灵活度。放在孩子嘴边,她想吃就要用舌头来够海苔。在一次放嘴巴下边、再下一点、左边、右边不断变化位置,放在上边的时候孩子够起来可能费劲一点,但是慢慢引导下,孩子也在一点点进步,说话也渐渐清晰起来。 2、是否有气息障碍 孩子说话听不到声音,不会使用气息。大家说话都是用丹田用气,有气息障碍的孩子就是不会用丹田调动气息。要引导他如何正确使用气息。 3、是否具备听话能力 孩子听得懂话,先会仿说才会具备说话的能力。比如跟孩子说“跟我啊~”孩子“啊~”这样才可以。如果你对孩子说“跟我啊~”孩子不理你,听不懂,那孩子要正常说话就非常困难。 4、是否具备模仿能力 是否具备口部模仿、发音模仿、仿说等。仿说是语言的基础。 一般情况下,发音器官障碍和气息障碍是极少的,大多数自闭症孩子都是不具备听话能力和模仿能力。而语言障碍的主要原因也在于孩子听话能力和模仿能力的缺失。 北京星希望儿童孤独症治疗康复专业机构 领取免费指导视频请加微信:x x w j y 0 0 7
为什么孩子迟迟不肯开口说话? 2019年11月12日晚八点整,杜佳楣老师公益讲座【轻松搞定孤独症语言障碍】在各大视频网站同时直播。视频中杜佳楣老师将她训练煊煊的方法和实用技巧娓娓道来,一度在直播中排名中名列前茅。我们总结了几个知识点和大家分享。 1、是否有发音器官障碍 孩子吐字不清、说话很吃力。嘴张不开或者舌头压不下去,舌头不灵活。 舌头不灵活可以进行正确的引导行为方式。杜佳楣老师的女儿煊煊就有这样的训练项目。煊煊爱吃海苔,就用海苔来练习孩子的舌头灵活度。放在孩子嘴边,她想吃就要用舌头来够海苔。在一次放嘴巴下边、再下一点、左边、右边不断变化位置,放在上边的时候孩子够起来可能费劲一点,但是慢慢引导下,孩子也在一点点进步,说话也渐渐清晰起来。 2、是否有气息障碍 孩子说话听不到声音,不会使用气息。大家说话都是用丹田用气,有气息障碍的孩子就是不会用丹田调动气息。要引导他如何正确使用气息。 3、是否具备听话能力 孩子听得懂话,先会仿说才会具备说话的能力。比如跟孩子说“跟我啊~”孩子“啊~”这样才可以。如果你对孩子说“跟我啊~”孩子不理你,听不懂,那孩子要正常说话就非常困难。 4、是否具备模仿能力 是否具备口部模仿、发音模仿、仿说等。仿说是语言的基础。 一般情况下,发音器官障碍和气息障碍是极少的,大多数自闭症孩子都是不具备听话能力和模仿能力。而语言障碍的主要原因也在于孩子听话能力和模仿能力的缺失。 领取免费指导视频请加微信:x x w j y 0 0 7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