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奋战 一心奋战
热爱中医药
关注数: 251 粉丝数: 1,166 发帖数: 11,225 关注贴吧数: 50
(转载)血的教训:千万别去男科医院,有多少坑多少 血的教训:千万别去男科医院,有多少坑多少 https://tieba.baidu.com/p/6418532708 本人亲身经厉,揭揭秘男科医院的套路!以防上当。2018那年我23岁因为天性比较胆小怕事,有事没事爱在百度乱搜索。因为包皮有点长就百度,结果第一行就是当地男科医院。我点了进去就有一个有专家头像的人找我聊天,说小伙子你怎么了,我说包皮可以割吗?然后他(某医生)说了很多包皮过长的危害。当时把我吓的立马把QQ号给的他。这种说辞给人一种很专业的感觉,讲所谓的医学知识,糊弄我们这些不懂医学的人。过了几天我找到了男科医院。当时走到医院门口,一楼收营台,他问我是不是在网上预约的,我回答是,他就给了一张卡让我填,上面有各种疾病选项,接下来真正的大骗局就来了!有一个导医前面带路上二楼,(导医相当于酒店服务员说话很温和)二楼是所有医生的办公的地方,此时又有一个导医问:″你找哪位主任。(所谓的主任只不过夸大其词。男科医院所有大夫都叫主任掩人耳目显得较专业好骗病人)于是我进了所谓的王主任那间屋里,第一眼我看到墙上挂了几个夸大夫的锦旗。大夫问哪里不舒服,我告诉了他包皮过长,他说不割会影响生育有细菌进入尿道!于是我就像个傻子一样当天割了。有两种,一种普通的几百块,一种韩国什么割法一千多,于是我选了第二种,大夫说这个好起来块 ,当天交了钱,做好后大夫说要打针。(这个吊瓶挂了一个周,说白了消炎药,葡萄糖之类的外面挂最多七八十)第一天我很清楚当天花了3千多,打针一天三百多。 包括所(谓的治疗,人躺在床上用红灯 治疗器灯的骗人把戏)大夫说我有前列腺炎需要治疗所谓的物理疗法!有时半小时有时四十分钟,做了一个周打吊瓶丶灯照丶换药丶花了我一万多。大夫各种骗话做治疗在四楼,做了好几样原理差不多!一个周过去了,大夫在让我看下恢复的怎么样,让我做B超,说我精索静脉曲张。当天我做了(后来才知道这个轻微的不用做 ),做完当天躺在病床上差不多一下午用盐袋压着,又打针差不多花了1万多!什么半导体疗法全是骗人的,割包皮花了1万多治疗一万多,总共加起3万五千多!我的血汗钱 ,当时还问爸妈拿了几千。又检查,结果还不给我看,说我精子质量差,又开了药.中药袋装的药半个月九百多。 套路如下: ①男科医院4星级酒店服务套钱连环计, ②广告乡村满天飞, ③利用病人的弱点吓唬夸大病情, ④让病人家属来安扶以免节外生枝 ⑤检测结果不给病人看 ⑥收费单不详细 ⑦乱收价漫天要价 ⑧请所谓专家宣传假名气 如里您中了以上套路,请及时回头吧!欢迎转发让更多人了解。(只因年少无知 收费单斯了男科医院的名我沒写进去以免遭受恶人攻击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更多的人),如果您有哥们在这种私立男科医院,请把文章发给他!感恩您!五一要到了那些医院肯定有什么活动,好继续圈钱。
失眠重在和解枢机 近年来,失眠越来越困扰着中青年人,严重影响其工作、生活。究其原因,多源于紧张、焦虑、愤怒、抑郁等,生活不规律、使用电脑时间过长也是是导致失眠的重要环节。   今天就诊治了这样一位患者,张某,男,48岁。患者失眠3年,近期因工作紧张、压力大,导致失眠加重,眠浅易醒,醒后难寐,伴有汗出,眠不解乏,困倦乏神,烦躁易怒。平素畏寒,纳可,二便调,面色晦滞,精力欠充,舌质红,苔少,脉弦滑。有高血压病史3年。初诊治以养血柔肝、和解枢机、交通心肾。方药:西洋参(先下)10克,五爪龙30克,青蒿12克,炒黄芩10克,玉竹12克,丹参12克,莲子心6克,炒酸枣仁30克,炒白术15克,竹半夏12克,炒杏仁9克,炒薏苡仁30克,茯苓30克,广木香(后下)12克,桂白芍12克,盐知柏各6克,生龙牡各30克。药后睡眠好转,汗出减轻,白天精神好转,原方去莲子心、玉竹,加肉桂(后下)4克,改黄连为8克、桂白芍为15克。再进14剂。   临床上治疗失眠患者,多是以酸枣仁汤、补心汤等养心安神法为主,观此病例则是以调为主,以养为辅。路老说:人体正常睡眠是阴阳调和,营卫和谐的结果,“卫气行于阳则寤,行于阴则寐”,《临证指南医案》亦云:“不寐之故,并非一种,总由阳不交阴所致”。人体的心神活动是以五脏的精气为物质基础,情志所伤可以影响五脏,其中尤以过怒、过喜、过思、过悲更为常见。这些情志活动往往耗损五脏的精气,导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及气机不畅,继而痰浊、郁火等邪气接踵而至,扰乱心神出现不寐。中医自古就有“人不得子午觉不能长寿”之说。现代人白天忙于工作,到了晚上,又要饮酒应酬,甚至通宵达旦,致使夜晚阳不入阴,卫气不能入营,营卫失调,应寐反寤,或于午夜过后,阴阳交替时醒而不能再睡,甚至彻夜不眠。《灵枢·口问篇》言:“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寐矣”,可见阴阳平衡对于人体正常睡眠的重要性。因此,失眠治疗的根本原则就是“和阴阳”,其中包括和解少阳、调和脾胃、交通心肾。此方融蒿芩清胆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交泰丸等综合为一体,但总以和解枢机,调和阴阳为大法。
刘仕昌教授治疗失眠的经验 刘仕昌教授治疗失眠的经验 ①心脾两虚:常见于老年衰弱、贫血、久病恢复期。症见失眠早醒,饮食减少,疲倦乏力,面色萎黄,心悸,唇淡舌白,脉细弱。治宜益气补血,养血安神。方用归脾汤加减,常用药:党参、远志、龙眼肉、茯苓、大枣、当归、柏子仁、五味子等。若胸闷、苔腻加木香;便溏加白术;心悸甚者加磁石、丹参。 ②浊阻滞:平素嗜酒厚味,酿成痰浊,阻滞气机。多见于中老年人患者,血脂高、动脉硬化者。症见失眠多梦,头目眩晕,胸闷,痰多,舌苔腻,脉弦滑等。治宜除痰化浊。方用温胆汤加减,常用药: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远志、酸枣仁、柏子仁、丹参、夜交藤等。痰多加胆南星、贝母;头痛加白蒺藜、苍耳子。 ③肝气郁结:妇女多见,尤其是更年期妇女,气血易逆乱,肝气易郁结,症见失眠多梦,头目眩晕,胸胁胀痛,口苦纳呆,或见月经失调,脉弦细等。治宜舒肝解郁,养心宁心。方用逍遥散加减,常用药:柴胡、当归、丹参、白芍、茯苓、酸枣仁、柏子仁、合欢花、夜交藤等。午后低热、心烦、舌红者加丹皮、山栀子;胁痛加郁金;月经不调加益母草。 ④阴虚火旺:多见于老年阴精亏虚,或一些慢性病消耗性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高血压、兴奋型神经官能症、某些传染病恢复期等患者。症见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治宜滋阴降火,宁心安神。方用酸枣仁汤加减,常用药:酸枣仁、知母、茯苓、黄连、阿胶、麦冬、夜交藤、柏子仁、珍珠母、丹皮等。低热者加地骨皮、白薇、生地等;汗多加浮小麦、生牡蛎等。
名老中医郭维淮治疗气虚腰痛的经验 腰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病机较复杂,虽然治疗方法很多,但难以取得理想效果,有“病人腰痛,大夫头痛”之说。全国名老中医郭维淮根据其发病机理将其分为四型:①瘀滞型;②肾虚型;③气虚型;④痹阻型。现将郭维淮老师治疗气虚腰痛的经验总结如下。 1、病因病机 腰痛的病因病机较复杂。《景岳全书》中“凡腰痛者,多由真气不足”的论述是对腰痛病理本质的高度概括,也就是说气虚是腰痛发病的基础。《素问?举痛论》载:“劳则气耗”,《素问?调经论》载:“有所劳倦,形气衰少”等,都是说明劳作过度可导致气的耗损而气虚,气虚无以化血则血虚,气血亏虚,不能濡养筋骨而腰痛。 2、辨证诊断 气虚腰痛主要表现为:腰痛不能举,中气不接,自觉腰部上下两截,上部不能举动下部,臀骶部有下坠感,久坐后站起时腰不能马上直立,适量活动后痛可减轻,劳累后加重。初时疼痛较轻,有沉困酸胀感,一种姿势过久腰部有不适感,并逐日加重。查体腰部压痛,无放射痛,痛甚时活动受限,舌质淡、苔白,舌体大,脉沉细或沉弦。X线检查各椎体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 3、治法方药 治宜温中补气、壮腰,以郭老自拟补气壮腰汤加减,药用黄芪30g、党参15g、当归10g、续断12g、生白术15g、升麻5g、香附15g、乌药6g、威灵仙10g、枳壳10g、骨碎补10g、桑寄生12g、独活10g、甘草3g,每日1剂,水煎服。方中黄芪补脾益气,兼补肾脏之元气,与党参培补中宫之气为君;当归、骨碎补、续断活血补肝肾为臣;佐以白术补气健脾,升麻升阳行瘀,香附、乌药、枳壳理气,威灵仙、独活、桑寄生通经活络为佐,甘草调合诸药为使。痛甚者加元胡,广木香以理气止痛;腰痛连及腿痛者加川牛膝、刘寄奴以通经活络;腰痛连及腿麻木者加全虫、僵蚕以通经除风;腰痛酸沉加狗脊、首乌以滋补肝肾。 4、功能锻炼 郭老认为治疗疾病要内外兼治,中医药辨证用药虽能缓解症状,但要完全恢复,降低疾病的复发率,保持身体健康,需要功能锻炼,尤其是主动的功能锻炼。动则使通,主动的功能锻炼能便气血充盈、濡养周身,经络调畅,肌肉韧带强健,提高抗病能力,在临床上取得更快更巩固的效果。根据不同年龄及素质锻炼方法分别采用自由体操及腰背肌锻炼。 4.1 自由体操 适应于年老体弱者。方法是患者站立位,两足分开与肩等宽,腰部向后伸至最大限度,向前弯腰还原,分别向左、右侧方弯曲、还原;然后分别左右旋转腰部自由活动5~10分钟,早晚各1次。若弯腰过久或久坐、久站后做自由体操5分钟。 4.2 腰背肌锻炼 亦称为燕飞练功法,适应于身体较强壮者。方法是患者俯卧,两上肢向伸,将头、胸部向后抬起,同时两下肢伸直亦向后伸,抬离床面使身体呈反弓,仅腰部与床面接触,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做重复动作2~20次,逐渐增加,增至20次后不再增加,以免加重劳损。 5、讨 论 临床上往往忽视气虚腰痛,而偏面强调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痛。故治疗以补肾为主,采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者甚多。由于证治不切合,所以疗效往往不理想。郭老认为慢性腰痛多为气虚性腰痛,临床上应审明肾虚、气虚,症治合一方可药到病除。气虚性腰痛当首先以补气为主,佐以固肾壮腰之品,并自拟补肾壮腰汤在临床治疗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据作者对1998年10月~1999年5月治疗的214例腰痛病人统计结果表明,属气虚腰痛者99例,占全部病例的46.2%;属痹阻型腰痛者46例,占21.9%;属瘀滞型腰痛者34例,占15.8%;属肾虚型腰痛者35例,占16.1%。辨证求因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临床上气虚型腰痛应与肾虚型、肾阳虚肾阴虚型腰痛加以区别。气虚型腰痛素体虚弱,倦怠无力,腰痛时轻时重,缠绵不愈,劳累加重,休息减轻,舌质淡,苔白,舌体大,脉沉细或沉弦;肾虚型腰痛起病缓慢,腰膝酸软疼痛,晨起僵硬,活动后好转。若畏寒肢冷,小便清长,舌淡嫩,苔白滑为肾阳虚;若头晕、目眩、耳鸣,舌质红,苔薄为肾阴虚。 注意事项: ①一个姿势不要持续时间过久,尤其是半弯腰动作,要经常改善体位,避免肌肉疲劳。 ②尽量避免半弯腰承重及半卧位看书等动作。 ③功能锻炼动作要轻缓。 《杂病源流屡烛?跌仆闪挫源流》中说:“百病之生,皆由气之滞涩,药物之外,更加调养,则病可却而生可延。”即功能锻炼使气血畅达,周流全身,濡养百骸,使局部症状减轻,防止疾病复发。适当的功能锻炼是腰痛康复和防止再复发的关键。根据病人年龄,身体素质及病情确定活动方法,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活动次数,避免急于求成和不适当的活动,以致加重劳损。郭老认为临床上治疗气虚型腰痛,应辨证求因,审明症型,做到症治合一,配合适当的功能活动,才能获得更快更好更巩固的疗效。
中医泰斗秦伯未先生的忌口学说 忌口是指病员膳食的禁忌,这民间大家认为只有中医有,也是中医老一套,所以病员对中医师经常会有要不要忌口的发问。 其实现代医学对于忌口也非常重视,例如肾炎忌盐,胆囊炎的忌油,以及服小苏打后忌酸醋,服磺胺类后忌鸡蛋等;它的严格胜过中医,由此可知忌口包含着两种意义: 吃药后忌口,在某些情况下是一定的法则,如肾炎忌盐;膳食忌口,在某些病况下也有讲求的必要,如太阳中风禁生冷;必须从药性、病情两方面仔细考虑,作出适当而中肯的处置。 中医不同于西医,由于中医理论自成一个系统,中医师们接受了这一系统的指导,完成其治疗任务,忌口问题便跟着治疗的原则进行。中医把人体看作整体的,对于内脏、神经、血管和机体上的其他部件,都是密切联系不可分离的。 因把疾病区别为寒、热、虚、实四型,药物的作用也分为温、凉、补、泻四种。忌口范围根据此意义,视食物性质的甜、咸、辛、凉来观察疾病的寒、热、虚、实是否有害,作出决定。一般的食物,可作如下分类: (一)生冷水果类 热性病初期有怕冷现象,或没有热型的疾患有消化不良、胸闷、腹痛、吞酸、泄泻等胃肠病,均忌生冷食品。医师主要观察,除症状外还注意其舌苔变化。倘舌苔厚、腻、白、滑的,是痰、湿、风、寒的表现,即使有发热、口干现象,也有禁止必要,含有多量水分的水果尤忌。 (二)辛热香燥类 凡急性热性病具有口干、唇燥、泄赤、大便闭结等症状的,中医概称内热,忌食酱、姜、蒜头、花生、蚕豆等物,煎炸的东西也在禁例。 (三)油腻厚味类 油腻食品富含脂肪,厚味食品富含胶质,如红烧的猪、羊肉、甲鱼、海参等,容易发生消化不良,排泄失常,尤其肠热症可以助长热势亢进,故对伤寒、湿病、暑热病以及肠胃功能迟钝的病员绝对禁忌,即在病后,因防死灰复燃,短期内亦极审慎进食。 (四)黏滑甜味类 糖食易于作酸,糕团等因胃酸难以透入,消化率极低,肠胃薄弱和痰湿素重的病员均不相宜。 (五)发物和过敏性类 凡能引起口干、目赤、牙龈肿胀、大便闭结等的芥菜、韭菜、香菇、金花菜等,都有发热可能,俗称“发物”,中医在阴虚证尤其外科疔毒、疮疡,习惯忌食过敏性的食物,以水族海鲜最多,如蚶子、蛤蜊、黄鱼、带鱼及虾米、干贝、海鱼干等。对于咳嗽、荨麻疹等,极易引发,在所必忌。 (六)刺激和调味品类 经常有头晕、偏头痛、心跳、失眠、颧红以及性情躁急,易悲易怒等精神病态和神经官能症的,对酸辣均忌,菜肴不宜过咸过甜,调味品中酒和香燥之类,均应免除。 中医分析病候,为外感和内伤两大部门,外感多指发热,内伤着重先后二天(包括肝、肾、脾、胃),统而言之,不外热型和肠胃及神经系统疾患,膳食禁忌,即对此三者为重点,故上列各项内总的运用,随着证候而灵活运用。 例如初发热期忌生冷,到高热稽留而水分缺少时期,反而需要水果,民间把西瓜认作天生白虎汤(白虎汤是中医治肠热症的著名方剂)。 发热兼具肠胃病的,不但生冷要忌,油腻、黏滞的一切食品都要忌,倘使神经受到了波动,辛热和刺激的食品,当然也要忌。 所以中医对病员的忌口问题,要从观察证候来判断病因、治则所决定的,根据病例、病的阶段而能掌握这些关键问题的。《仲景全书》里说: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便是这个道理。
名老中医郭维淮治疗气虚腰痛的经验 腰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病机较复杂,虽然治疗方法很多,但难以取得理想效果,有“病人腰痛,大夫头痛”之说。全国名老中医郭维淮根据其发病机理将其分为四型:①瘀滞型;②肾虚型;③气虚型;④痹阻型。现将郭维淮老师治疗气虚腰痛的经验总结如下。 1、病因病机 腰痛的病因病机较复杂。《景岳全书》中“凡腰痛者,多由真气不足”的论述是对腰痛病理本质的高度概括,也就是说气虚是腰痛发病的基础。《素问?举痛论》载:“劳则气耗”,《素问?调经论》载:“有所劳倦,形气衰少”等,都是说明劳作过度可导致气的耗损而气虚,气虚无以化血则血虚,气血亏虚,不能濡养筋骨而腰痛。 2、辨证诊断 气虚腰痛主要表现为:腰痛不能举,中气不接,自觉腰部上下两截,上部不能举动下部,臀骶部有下坠感,久坐后站起时腰不能马上直立,适量活动后痛可减轻,劳累后加重。初时疼痛较轻,有沉困酸胀感,一种姿势过久腰部有不适感,并逐日加重。查体腰部压痛,无放射痛,痛甚时活动受限,舌质淡、苔白,舌体大,脉沉细或沉弦。X线检查各椎体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 3、治法方药 治宜温中补气、壮腰,以郭老自拟补气壮腰汤加减,药用黄芪30g、党参15g、当归10g、续断12g、生白术15g、升麻5g、香附15g、乌药6g、威灵仙10g、枳壳10g、骨碎补10g、桑寄生12g、独活10g、甘草3g,每日1剂,水煎服。方中黄芪补脾益气,兼补肾脏之元气,与党参培补中宫之气为君;当归、骨碎补、续断活血补肝肾为臣;佐以白术补气健脾,升麻升阳行瘀,香附、乌药、枳壳理气,威灵仙、独活、桑寄生通经活络为佐,甘草调合诸药为使。痛甚者加元胡,广木香以理气止痛;腰痛连及腿痛者加川牛膝、刘寄奴以通经活络;腰痛连及腿麻木者加全虫、僵蚕以通经除风;腰痛酸沉加狗脊、首乌以滋补肝肾。 4、功能锻炼 郭老认为治疗疾病要内外兼治,中医药辨证用药虽能缓解症状,但要完全恢复,降低疾病的复发率,保持身体健康,需要功能锻炼,尤其是主动的功能锻炼。动则使通,主动的功能锻炼能便气血充盈、濡养周身,经络调畅,肌肉韧带强健,提高抗病能力,在临床上取得更快更巩固的效果。根据不同年龄及素质锻炼方法分别采用自由体操及腰背肌锻炼。 4.1 自由体操 适应于年老体弱者。方法是患者站立位,两足分开与肩等宽,腰部向后伸至最大限度,向前弯腰还原,分别向左、右侧方弯曲、还原;然后分别左右旋转腰部自由活动5~10分钟,早晚各1次。若弯腰过久或久坐、久站后做自由体操5分钟。 4.2 腰背肌锻炼 亦称为燕飞练功法,适应于身体较强壮者。方法是患者俯卧,两上肢向伸,将头、胸部向后抬起,同时两下肢伸直亦向后伸,抬离床面使身体呈反弓,仅腰部与床面接触,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做重复动作2~20次,逐渐增加,增至20次后不再增加,以免加重劳损。 5、讨 论 临床上往往忽视气虚腰痛,而偏面强调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痛。故治疗以补肾为主,采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者甚多。由于证治不切合,所以疗效往往不理想。郭老认为慢性腰痛多为气虚性腰痛,临床上应审明肾虚、气虚,症治合一方可药到病除。气虚性腰痛当首先以补气为主,佐以固肾壮腰之品,并自拟补肾壮腰汤在临床治疗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据作者对1998年10月~1999年5月治疗的214例腰痛病人统计结果表明,属气虚腰痛者99例,占全部病例的46.2%;属痹阻型腰痛者46例,占21.9%;属瘀滞型腰痛者34例,占15.8%;属肾虚型腰痛者35例,占16.1%。辨证求因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临床上气虚型腰痛应与肾虚型、肾阳虚肾阴虚型腰痛加以区别。气虚型腰痛素体虚弱,倦怠无力,腰痛时轻时重,缠绵不愈,劳累加重,休息减轻,舌质淡,苔白,舌体大,脉沉细或沉弦;肾虚型腰痛起病缓慢,腰膝酸软疼痛,晨起僵硬,活动后好转。若畏寒肢冷,小便清长,舌淡嫩,苔白滑为肾阳虚;若头晕、目眩、耳鸣,舌质红,苔薄为肾阴虚。 注意事项: ①一个姿势不要持续时间过久,尤其是半弯腰动作,要经常改善体位,避免肌肉疲劳。 ②尽量避免半弯腰承重及半卧位看书等动作。 ③功能锻炼动作要轻缓。 《杂病源流屡烛?跌仆闪挫源流》中说:“百病之生,皆由气之滞涩,药物之外,更加调养,则病可却而生可延。”即功能锻炼使气血畅达,周流全身,濡养百骸,使局部症状减轻,防止疾病复发。适当的功能锻炼是腰痛康复和防止再复发的关键。根据病人年龄,身体素质及病情确定活动方法,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活动次数,避免急于求成和不适当的活动,以致加重劳损。郭老认为临床上治疗气虚型腰痛,应辨证求因,审明症型,做到症治合一,配合适当的功能活动,才能获得更快更好更巩固的疗效。
治喘,有十三法 《医宗必读》治喘十三法简析 作者/周天寒 《医宗必读》为明朝李中梓所著,全书内容简要,选方实用,在医学门径中颇有影响。该书对喘证的论述更为全面,治疗也较为完备,故本文就李氏治喘十三法,试简析于后。 1.散寒平喘法 李氏认为,火衰为冬寒,寒为阴邪,主乎迟缓,寒病则火衰息微,肺气上逆而喘。治宜疏风散寒,宣肺平喘。治寒热失时,暴嗽喘急,鼻塞痰壅,用三拗汤;治肺风痰喘,用华盖散。 2.清热平喘法 邪热闭肺,熏灼肺津,炼津成痰,痰热壅阻;肺失肃降,迫气上逆而为喘。治宜清热平喘。药用二冬二母甘桔栀芩等,或用麻杏甘石汤亦效。 3.清暑平喘法 暑为阳邪,具有耗气伤津的特点。暑邪伤肺,常致肺气上逆,气道不利,发为喘证。治宜清暑平喘。兼表邪用香薷汤,偏里热用白虎汤。 4.利湿平喘法 李氏认为,淫气害脾,脾运失常,水湿内停,上渍于肺是导致湿喘的根本原因。此种喘证,当利其水,使湿去喘平。方予渗湿汤。 5.泻火平喘法 李氏指出,火盛为夏热,热为阳邪,主乎急数,热病则气盛气粗而喘。病在肺,治宜清之,用泻火平喘法。方予白虎汤加瓜蒌、枳壳、黄芩等。 6.消痈定喘法 适用于肺痈所引起的喘证。此病多因热毒瘀血壅结于肺所致。以咳喘胸痛,咳痰量多腥臭,甚则咳吐脓血为特征。治疗宜清热解毒,排脓定喘。药用苡仁、甘草、桔梗、贝母、防风、金银花、橘红、麦冬等。 7.利水平喘法 因于肺胀所致的喘促,常与水气内停,肺气不降关系密切,临床我喘促、咳嗽、浮肿为特征。治宜利水散邪。若咳而上气,喘而烦躁,自如界状,脉容大者,用越婢加半夏汤;脉浮而心下有水者,用小青龙加石膏汤。” 8.解郁平喘法 李氏认为,七情气郁,上逆为喘,病在肝肺。肝为血海,血瘀在脉,来病则气上,致使肺气不降,即发为喘逆。治宜疏之,法当疏肝解郁,降气平喘。方予四七汤。 9.涤饮平喘法 适用于水饮内停,上逆迫肺,肺气不降所致的喘道。李氏主张首用吐法。若吐之不愈,症见喘满甚剧、心下痞坚、面色黧黑、烦渴、脉沉紧等邪实正虚、阳为阴逼之证,又宜行水散结,涤饮平喘。方用木防己汤。 10.祛痰平喘法 因于痰浊阻肺,肺气壅滞,失于宣降所引起的喘逆,临床以喘咳痰多,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滑为特征。李氏主张用消法治之,以祛痰平喘为急务。方予二陈汤。 11.益气平喘法 李氏认为,疲劳过度,则阳气动于阴分,故上奔于肺而喘;若秋脉不及,则为肺金亏虚。肺主气,肺虚则气无所主,故呼吸少气而喘。治宜补气为先,气足则喘平;方予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 12.滋阴平喘法 肾主纳气,肾水不足,虚火上越则动,动则虚气上逆而喘。治宜壮水为急,法当滋阴平喘;方予六味地黄丸。肺肾阴虚者,用麦味地黄丸治之。 13.温阳定喘法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肾同司气之出纳。若肾之阳气不足,摄纳无权,以致呼多吸少,即气逆上奔而为喘,故《证治准绳》说:“真元耗损,喘生于肾气之上奔。”治宜导龙入海,法当温肾纳气,导气归肾;方予八味地黄丸。若兼水邪泛滥,症见遍身肿胀、小便不利、疲乏喘急者,治疗又当温阳行水,纳气平喘;方用济生肾气丸。 综观以上治喘之法,足见李氏对喘证的治法有真知灼见。强调七情六气皆可致喘是李氏对喘证病因的重要发挥,重视辨证论治是李氏治喘的主要特色,善用补泻二法是李氏治喘的根本途径。本文就李氏治喘之法,作引玉之谈,意在阐扬李氏治喘的主要特点,以期同道重视。
刘仕昌教授治疗失眠的经验 刘仕昌教授治疗失眠的经验 ①心脾两虚:常见于老年衰弱、贫血、久病恢复期。症见失眠早醒,饮食减少,疲倦乏力,面色萎黄,心悸,唇淡舌白,脉细弱。治宜益气补血,养血安神。方用归脾汤加减,常用药:党参、远志、龙眼肉、茯苓、大枣、当归、柏子仁、五味子等。若胸闷、苔腻加木香;便溏加白术;心悸甚者加磁石、丹参。 ②浊阻滞:平素嗜酒厚味,酿成痰浊,阻滞气机。多见于中老年人患者,血脂高、动脉硬化者。症见失眠多梦,头目眩晕,胸闷,痰多,舌苔腻,脉弦滑等。治宜除痰化浊。方用温胆汤加减,常用药: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远志、酸枣仁、柏子仁、丹参、夜交藤等。痰多加胆南星、贝母;头痛加白蒺藜、苍耳子。 ③肝气郁结:妇女多见,尤其是更年期妇女,气血易逆乱,肝气易郁结,症见失眠多梦,头目眩晕,胸胁胀痛,口苦纳呆,或见月经失调,脉弦细等。治宜舒肝解郁,养心宁心。方用逍遥散加减,常用药:柴胡、当归、丹参、白芍、茯苓、酸枣仁、柏子仁、合欢花、夜交藤等。午后低热、心烦、舌红者加丹皮、山栀子;胁痛加郁金;月经不调加益母草。 ④阴虚火旺:多见于老年阴精亏虚,或一些慢性病消耗性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高血压、兴奋型神经官能症、某些传染病恢复期等患者。症见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治宜滋阴降火,宁心安神。方用酸枣仁汤加减,常用药:酸枣仁、知母、茯苓、黄连、阿胶、麦冬、夜交藤、柏子仁、珍珠母、丹皮等。低热者加地骨皮、白薇、生地等;汗多加浮小麦、生牡蛎等。
失眠重在和解枢机 近年来,失眠越来越困扰着中青年人,严重影响其工作、生活。究其原因,多源于紧张、焦虑、愤怒、抑郁等,生活不规律、使用电脑时间过长也是是导致失眠的重要环节。   今天就诊治了这样一位患者,张某,男,48岁。患者失眠3年,近期因工作紧张、压力大,导致失眠加重,眠浅易醒,醒后难寐,伴有汗出,眠不解乏,困倦乏神,烦躁易怒。平素畏寒,纳可,二便调,面色晦滞,精力欠充,舌质红,苔少,脉弦滑。有高血压病史3年。初诊治以养血柔肝、和解枢机、交通心肾。方药:西洋参(先下)10克,五爪龙30克,青蒿12克,炒黄芩10克,玉竹12克,丹参12克,莲子心6克,炒酸枣仁30克,炒白术15克,竹半夏12克,炒杏仁9克,炒薏苡仁30克,茯苓30克,广木香(后下)12克,桂白芍12克,盐知柏各6克,生龙牡各30克。药后睡眠好转,汗出减轻,白天精神好转,原方去莲子心、玉竹,加肉桂(后下)4克,改黄连为8克、桂白芍为15克。再进14剂。   我在临床上治疗失眠患者,多是以酸枣仁汤、补心汤等养心安神法为主,观此病例则是以调为主,以养为辅。路老说:人体正常睡眠是阴阳调和,营卫和谐的结果,“卫气行于阳则寤,行于阴则寐”,《临证指南医案》亦云:“不寐之故,并非一种,总由阳不交阴所致”。人体的心神活动是以五脏的精气为物质基础,情志所伤可以影响五脏,其中尤以过怒、过喜、过思、过悲更为常见。这些情志活动往往耗损五脏的精气,导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及气机不畅,继而痰浊、郁火等邪气接踵而至,扰乱心神出现不寐。中医自古就有“人不得子午觉不能长寿”之说。现代人白天忙于工作,到了晚上,又要饮酒应酬,甚至通宵达旦,致使夜晚阳不入阴,卫气不能入营,营卫失调,应寐反寤,或于午夜过后,阴阳交替时醒而不能再睡,甚至彻夜不眠。《灵枢·口问篇》言:“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寐矣”,可见阴阳平衡对于人体正常睡眠的重要性。因此,失眠治疗的根本原则就是“和阴阳”,其中包括和解少阳、调和脾胃、交通心肾。此方融蒿芩清胆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交泰丸等综合为一体,但总以和解枢机,调和阴阳为大法。
止痒的十种方法(含代表方) 止痒十法 作者/吴国春 一、表散风寒止痒法: 肺气不足,风寒客于肌肤,卫阳被遏,与营热相搏,不得外泄,邪中于经,身痒而发风团疹。《证治准绳》曰:“汗出当风”。风结于肌肉,与热气并,则生?疹。寒主收引,皮毛致密,邪气外达,身痒搔之随起风团疹块,并有恶寒,无汗,发热,舌苔白,脉浮紧,而形成荨麻疹,每遇冷风而加重。 治以发散风寒,解表透疹。 方用麻黄汤加减。 麻黄、杏仁、桂枝、甘草宣肺开腠、发汗散寒。加荆芥、防风驱风外出,浮萍草、白藓皮、地肤子、蝉蜕散风透疹止痒,使邪随汗解。 二、疏散风热止痒法: 卫外不固,风邪侵袭,客于皮毛腠理之间,郁久化热,风热相搏,身热发痒,出现红色粟粒状丘疹,多发在四肢外侧背部,春夏为重。《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曰:“少阳有余,病皮痹瘾疹”。每晚瘙痒不休,影响睡眠,搔破血迹结痂,落痂复起,舌红苔薄白,脉浮数。 治以疏风清热、透疹止痒。 方用防风通圣散加减。 防风、荆芥、薄荷发汗解表,使风热从汗而解;栀子、黄芩清三焦肺胃之火;蝉蜕、地肤子、牛蒡子疏风解肌透表疹;连翘、当归、赤芍利血活血,解血中毒;大黄、芒硝通里泄热,使风热毒邪表里分消而解。 三、搜风化湿止痒法: 风、湿、热合邪,湿热郁蒸,旁走四肢,手足关节胀痒,起红硬块疹,搔破流血水,结痂破裂,渗出液汁,浸淫成片,蔓延全身多处而成湿疹,舌红苔腻微黄,脉数。《诸病源候论》曰:“邪气客于皮肤……,由凉湿折于肌中之热极,热结成赤疹也”。 治以清热祛风化湿。 方用当归拈痛汤加减。 防风、荆芥、羌活宣透关节之风湿;升麻、葛根升清气上行,散肌肉风湿;苍术、白术健脾燥湿;苦参、黄芩、黄柏燥湿清热;猪苓、泽泻、白藓皮、茵陈利小便而渗湿;当归活血补血;党参、甘草补养正气,使侵淫湿疹之邪,上下分清。 四、升清降浊止痒法: 清升浊降,乃是生理常态。因体表阳盛,蒸腾汗出,复感风邪,阻遏气机,清浊失调,表里阻塞,络脉阻滞,外邪不透,清阳不升,而发瘾疹。《伤寒序例》曰:“风气相搏、必发瘾疹。”风邪内不得泄,结于肠胃,阴浊不降,大便干燥,胸中烦热,身热瘙痒,搔之起红色风团疹块,垒成条,热起冷伏,舌红苔燥,脉数。 治以升清降浊,斡旋气机。 方用升降散加味。 蝉蜕、僵蚕升阳中之清气;大黄、姜黄降阴中之浊阴,加荆芥、防风、地肤子宣散疏风透疹。 内外通和,杂气风毒得泄,湿疹自消。 五、益气活血止痒法: 因脾虚肝郁,肺气不足,常自汗出,风邪乘虚结于皮毛腠理之间,外不宣透,内不得泄,身痒搔而起风块疹。多发于胸背,上午为重,舌淡苔薄白,脉虚。《诸病源候论》曰:“夫人阳气外虚则汗多,汗出当风,风气搏于肌肉,与热气并,则生??”。 治用益气固卫。 方用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加味。 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解肌调和营卫;黄芪、党参、益气固卫;防风、荆芥、白藓皮、地肤子散风透疹止痒。 六、滋阴润澡止痒法: 阴虚风燥,营血不足,外感风邪,或热燥化风,风热相搏,结于肌肤,午后发热,肢节烦痛,口燥咽干,渴不欲饮,身痒或呈现?蕾风,或无疹身痒,入暮为甚。舌红少苔,脉细数。巢元方说:“夫人虚,风邪客于营卫,溢于皮肤之间,与虚热并,故游奕遍体,状若虫行也。” 治以滋阴润燥,凉血和营。 方用当归饮汤加减。 当归、白芍养血润燥;生地、何首乌滋阴润燥;丹皮、地骨皮清热凉血和营。有疹加白藓皮、地肤子散风透疹,使阴血旺盛,瘙痒自除。 七、温通经脉止痒法: 肾阳虚气化无力,脾阳虚运化失调,复感风寒湿之邪,客于肌肤,阻滞脉络,外不透达,内不宣畅。身微痒起白色大块风团疹,遇冷则甚,四肢不温,舌淡嫩,脉细数。形成寒湿??风。即现代医学的血管神经水肿性荨麻疹。巢元方说:“人皮肤虚为风邪所折,则起痒疹,寒多则色赤,风多则色白,甚则痒痛”。 治以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减。 桂枝、细辛温经通脉,散表里之邪;当归、白芍补血养营;甘草、大枣甘温益脾气;荆芥、防风驱血中之风;白蔻温脾燥湿;苍术燥湿健脾;苡米、通草利血中之湿。 脉络通畅,气血充盛,风寒湿邪得除,痒疹消失。 八、清热解毒止痒法: 因蚊、蚤、蜘蛛、毒虫等叮咬皮肤,毒邪内侵。《外科正宗》曰:“恶虫乃禀阴阳毒种而生,见之者,勿触其恶……凡有所伤,各寻类而推治”。虫叮咬释毒,侵结于皮络,郁久发热,搔之起红润硬块疹,愈搔愈多,遍及全身,发热汗出更重,痛痒交加,舌红脉数。 此属毒热结于皮络,治以清热解毒法。 方以升麻解毒汤加减。 升麻、防风、羌活、牛蒡子宣散解毒,透痒止痒;大黄、黄芩泄热解毒,使热毒上下分消而解。 九、搜风除湿解毒止痒法: 巢元方说:“湿癣者,亦有匡廓,如出行侵淫。赤湿痒,搔之多汁成疮……湿多风少,故为湿癣也,其里亦有虫”。因血热湿盛,复感风邪,风与湿相合结于阳络,郁久风胜,则化为虫,发生对称性痒疹,如两肘、腋、腘窝等处。痛痒之急,搔之流水,浸淫成片,逐渐扩大面积,而成湿癣,舌红苔腻,脉数。 治以清热除湿,搜风解毒。 方用湿癣解毒饮。 荆芥、防风、羌活、独活、蝉蜕搜风通络,以解风毒;黄柏、黄芩、银花、连翘泄热以清热毒;白藓皮、海桐皮、苦参、苍术、土茯苓、蛇床子、萆薢通络燥湿杀虫以解湿毒。 久服湿癣自愈。 十、搜风解毒活血止痒法: 风热郁于皮肤腠理之间,化毒为虫,皮肤作痒,发生块疹成片,硬如牛领名曰牛皮癣。厚而干枯,色白而痒,搔起白屑,逐渐蔓延全身,舌红而干,脉洪数。乃风热血燥,不能充养肌肤所致之干癣证。《诸病源候论》曰:“干癣但有匡廓,皮肤索痒……毒气多湿气少,则风沉入深,故无汁为干癣也,其中亦生虫”。 治以搜风清热解毒活血。 方用宣风换肌散加减。 荆芥、防风、羌活搜经络之风,黄芩、黄连、栀子清热泄肺胃之热邪;丹皮、当归、川芍、桃仁、红花凉血活血以散风(治风先治血,血活风自灭);生地、首乌滋阴养血,润肌肤以除疡,白藓皮、蝉蜕、乌蛇善治各种癣疮。 此外治疗干癣病可配合蛇蜕油煎酥,研面每日冲服3克,大豆煎水服之,效果益佳。
食物中毒的中医治疗  临床主要表现   1.有明确进食不洁或有毒食物史。   2.多为胃脘部或脐周疼痛,恶心呕吐,腹泻,多为黄色水样或稀烂便,次频。严重者出现脱水或休克表现。   3.相关检查   (1)毒物分析:从剩余食物或胃内容物中检出相应毒物。   (2)细菌培养:细菌性食物中毒残留食物和排泄物细菌培养阳性。   (3)血清凝集试验:对于沙门菌食物中毒,近期内无免疫接种史者菌体抗原的凝集效价大于1:160,或双份血清效价增高在4倍以上者有诊断意义。   (4)荧光抗体法:可快速检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救治措施   1.清除胃肠道尚未被吸收的毒物,越早、越彻底越好。   2.阻止毒物吸收。立即进行催吐、洗胃、导泻。   3.应用特效解毒剂   (1)细菌性食物中毒:使用适当抗生素。   (2)毒蕈中毒:对于绿帽蕈、白帽蕈等毒性很强的毒蕈中毒,可酌用毒蕈血清肌肉注射(先做皮内过敏试验,阳性者需先脱敏)。对死帽蕈、粟帽蕈、白毒伞蕈中毒及以中毒性肝炎症状为主者,可试用巯基丙磺酸钠或二巯丁二钠。   (3)河豚中毒:半胱氨酸可改变河豚毒素的分子结构,破坏其毒性。盐酸半胱氨酸100~200毫克以磷酸二氢钠缓冲液2~4毫升溶解后肌肉注射,每日1~2次。   (4)鱼胆中毒:无特效解毒剂,应早期、足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4.对症支持治疗 输液、利尿,促进毒物排出。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加强保肝治疗。   5.对于病情危重者考虑血液透析和血液滤过治疗。   6.呼吸困难者予以吸氧,酌情应用呼吸兴奋剂。出现呼吸**者须及时采用呼吸机辅助通气。   7.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或循环衰竭综合征时,除加强综合治疗外,早期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待病情稳定后减为维持量,有助于保护和改善脏器功能。   中医分型   1.毒蕴胃肠 犯及血脉 恶心呕吐,脘腹胀痛,腹泻,甚则呕血、便血,舌质深红,苔黄腻,脉弦数。   2.毒侵气血 脏腑受损 心悸气短,心烦,夜不能寐,表情淡漠,嗜睡,甚则昏迷,谵语或郑声,项背强直,角弓反张,瞳仁乍大乍小或大小不等,舌质红绛,无苔,脉数疾,或雀啄,或屋漏。   3.毒损气血 脏腑虚衰 伤阴者,吐泻频繁,口渴引饮,目眶凹陷,声嘶,尿少或闭,舌质干红,脉细数;亡阳者,吐泻频剧,神志模糊,汗出身凉,四肢厥冷,气短声怯,舌质淡,脉微欲绝,至数不清。   中医治疗   1.汤药   (1)毒蕴胃肠,犯及血脉:大黄甘草汤加减。大黄10克,甘草6克,白芍 10克,银花10克,丹皮10克,连翘10克。   (2)毒侵气血,脏腑受损:清营汤合生脉散。水牛角10克,生地10克,麦冬10克,玄参10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丹参10克,竹叶6克,五味子6克。   (3)毒损气血,脏腑虚衰:生脉散合四逆汤。制附子10克,干姜6克,人参 10克,麦冬12克,五味子6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藿香正气丸(或水)或沉香化滞丸口服,适用于暑湿重者。(2)安宫牛黄丸或安脑丸口服,适用于高热者。(3)生脉饮口服液口服,适用于气虚者;重者选用生脉注射液静脉点滴;阳虚重者选用参附注射液静脉点滴。   3.针灸 实证刺合谷、中脘、足三里、内关穴,腹痛者加刺气海穴,用泻法;虚实夹杂证针内关、人中,灸关元;虚证艾灸神阙15~20分钟。 (张培新)
珍藏!民间偏方验方119剂,错过可不好找4 身上痒 用荆芥熬水洗患处,两次除根。 62声音哑 专治咳嗽、讲话太多、唱歌、内火大等原因引起的音哑。 鸡蛋一只、打入碗内,加醋一条羹、搅匀蒸熟食用,一日一剂,连吃 2~3 天,声音响亮。忌辣。 63脚汗、脚臭 白萝卜煮水,每晚熏洗双脚 30 分钟,连洗半月。 64治脚干裂 食盐二斤,加水六斤,烧开煮化稍冷洗脚,七天即愈。 65冻疮未破 尖头辣椒 5 钱,白酒或酒精半斤一起放入瓶内浸 3 天后,在冻疮初起,皮肤红肿发热时涂患处,一日五次,有特效,连用十天至半月痊愈除根,来年永不再发。 66立治牙疼 白酒一两,松香 15 克,泡 2 小时后用棉花沾酒放在牙疼处,咬紧。5 分钟不疼,虫火寒齐清。 67手足开裂、粗糙 生猪油二两,加白糖 1 钱。捣匀擦手脚,一日 2~3 次。一般 7 天克愈,再擦几天以后永不复发。 68白癜风 乌梅 30~50 克浸泡在 95% 酒精 100 毫升中,2 周后过滤再加二甲亚矾 5 毫升,每日擦患处 3 次,每次用力擦 5 分钟。 69清除脚汗 用桐树上的花一把熬水洗脚,三日痊愈。 70风疹块、痱子 鲜韭菜汁每天涂患处,一次即明显见效,一日三次,2~3 天即愈。 71治烂嘴 用浓茶叶水,加少许食盐,然后用来漱口,一天三至五次,三日治愈。 72湿疹 皮肤起红点、水泡、发痒。 用绿豆 3 两炒焦研成粉,用醋调匀涂患处,一日二次,连涂一星期可根治。忌花椒、胡椒。 73神经性皮炎(或过敏、或季节性发生) 老豆腐三、四两炒焦,用芝麻油调匀涂患处,一日 3 次,三、四天有特效。 74治咽炎 海带洗净,烫一下取出,用白糖腌二日后吃,每日三次,每次 30 克,一付。轻,两付好,三付除根(一斤海带,一斤白糖)。 75治失眠 核桃仁、黑芝麻、桑叶各 50 克。捣烂如泥,做成丸,每丸 3 克。每次服 9 克,每日 2 次。适用于失眠较久的人。 76牛皮癣、顽癣(银屑病) 侧柏叶、苏叶各 200 克,蒺藜 40 克,共研粗末,装纱布袋内,用水 6 斤沸煮后小火煮 30 分钟,涂洗患处,每日 3 次。 77口腔炎 西瓜皮晒干,烽炒焦,加冰片少许研末,用蜂蜜调和涂于患处,特效。 78长寿保健药酒 磁石、何首乌、大枣、核桃、枸杞各一两,浸白酒或黄酒二斤,两天后按常日酒量吃此酒,如常饮能使老人面部红润,增强抗病力,有延迟衰老功效。 79戒酒 活黄鳝一条,放一瓶白酒内浸二天后此酒,1 次 1~2 两,一日三次,将酒服完后永远不想再喝一滴酒。 80戒烟 干南瓜藤一两,煎一碗汤加适量红糖一次服,一日三次,7 天后永不想抽烟。
珍藏!民间偏方验方119剂,错过可不好找3 腿抽筋 灯芯草一把,烧成灰后冲水喝,一次就可以了。 42治水肿 一条鲤鱼洗净,加砂仁、扣仁各 3 克,放上生姜和一把枸杞,再放少许盐,上锅蒸熟,腿肿从尾吃,脸肿从头吃,一周一条。 43胃痛 艾叶有温胃止痛的功效,对于寒性便秘也有较好的作用。艾叶干品 10~15 克,或鲜品 30 克,洗净切碎,鸡蛋 3 个打在碗里拌匀;接着把艾叶放进碗里和蛋液一起搅拌均匀,然后在铁锅里放油,待油烧热后将艾叶蛋液放入炒至半熟,加入干净水 200 毫升,煮沸 5 分钟即成。舀出后待其稍凉,渣水共服。 44耳朵里老是痒 治疗这个就更加的简单了,用棉签蘸酒精或高度酒在耳朵里面擦擦,就立刻能够解决了。 45皮肤瘙痒 取大枣 20 枚、绿豆 100 克、猪油一匙、冰糖适量,加水共煮至绿豆开花即可服用,每天服一剂,分次服下。 46应急解酒(盐橘茶) 用水把橘子蘸湿,然后撒一点盐在上面按摩橘子,再用水清洗干净。这个时候再剥皮,把橘子皮撕成块状放入杯中,再放少量的盐到杯中(一个大橘子放 1 克盐),在杯中倒入开水焖泡 5 分钟。 47足跟痛 川芎具有行气开郁、祛风燥湿、活血止痛的功效。足跟痛,可取川芎 45 克研成细末,分成 3 份,装入小布袋内缝好。将药袋装入鞋里,直接与患足痛处接触,每次用 1 袋,3 袋交替使用,换下药袋晒干仍可用。 48口腔溃疡药方 口腔溃疡严重时,疼痛难忍,碰都不敢碰,什么都不敢吃。白矾(发面用的)用刀片刮下少许细未,(以能覆盖创口为准),然后上到创口上,静候五分钟即可。 49结肠炎 结肠炎多是由于湿热毒邪蕴积肠道所致,而鱼腥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的作用,可用于湿热毒聚肠道的结肠炎。但鱼腥草性寒,不属于者慎用。鱼腥草,洗净舂细,空腹生吃,每天 2 次,每次 10 克左右,忌吃猪油和肥肉。 50血脂高 枸杞子 10 克,何首乌,草决明,山楂各 15 克,丹参 20 克,水煎服,每日两次,四个疗程治愈,(七天为一个疗程)。 山楂,银杏叶,绞股蓝各 15 克,泡茶喝。连服四疗程(半月为一疗程)。图源:视觉中国 51脂溢性皮炎 中医认为,本病与湿热内蕴、外感风邪有关。生姜有解表散寒、祛风除湿的功效,可用于脂溢性皮炎,对属湿性的效果更为理想。鲜生姜适量洗净捣烂,用纱布包裹拧出姜汁。先用温水清洗患处,擦干,再用棉球蘸姜汁反复擦患处,每天 1~2 次。 52搭背疮 用秦艽三钱,天花粉二钱研面牛乳调抹即好。 53尿频 摩擦肾俞穴(即腰眼)对尿频不错。晚上临睡前,坐在床上,双脚下垂,宽衣解带,舌抵上腭,调匀呼吸,收腹提肛,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用力上下搓 120 次,次数越多越好。 54低血压 甘草 20 克,桂枝,肉桂各 40 克,将以上药物混合后当茶冲泡服用一周。 55耳鸣 每天搓耳朵至少 3 次,只要有时间就搓。先搓耳廓前部,就是靠脸近的地方 9 下,从上而下,然后是耳廓后部,也是 9 下,从上而下。搓完耳朵后,再用食指堵住耳朵孔三两秒钟,然后松开。 56葱内膜治鸡眼 先将脚放在热水里泡 15~20 分钟,然后用剪刀将鸡眼周围的坏死白皮剪掉,再用带浆的葱皮擦鸡眼口周围,最后将葱内膜贴到鸡眼口上。为防止葱掉下来,可用橡皮膏将其固定住。隔一天重复一次。 57神经衰弱 浮小麦 50 克,干草 24 克,大枣 20 克,酸枣仁 30 克,混合。水煎服,每天一次,半月治愈。 58脱发头屑头痒 每次用桑树根皮 4 钱,水二斤,烧开洗头,一日一次,洗后勿用清水过头连用 5 天,能促进头皮血液循环,有固发作用,并治头屑头痒,可再生发. 59扁平疣 新鲜长条紫茄子,切下茄子蒂把,放在炭火上烤热,趁热挤出蒂把的水,使劲擦扁平疣,神效! 60除面部皱纹 鲜黄瓜汁二调羹,加入等量鸡蛋清(约一只蛋)搅匀,每晚睡前先洗脸,再涂抹面部皱纹处,次日晨用温水洗净,连用半至一月,能使皮肤逐渐收缩,消除皱纹有特效。
珍藏!民间偏方验方119剂,错过可不好找1 黑芝麻小金橘饼:冠心病 黑芝麻补肾,含大量维生素 E ,可软化血管,是中医有名的益寿药;金钱橘又称长寿果,常用于宽胸理气,用于心胃气痛。这两味药一宽上,一润下,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食疗方。方法:取黑芝麻 30 克,小金橘饼 3 个。每日临睡前嚼服。 2治打呼咬牙 睡觉时口含桔皮一块,含十五分钟后吐出 3~5 次可根治打呼咬牙。 3姜糖苏叶饮治感冒 生姜、苏叶各 3 克,冰糖 15 克,将沸水冲入浸泡 10 分钟,趁热喝完,每日 2~3 次。此方对于吹空调受凉的感冒、周身不适,无汗,胸闷不舒,头重身倦适用。 4头发稀少或者掉头发 这是湖南一个老中医开的一个方子,不仅有效,关键是这个方子非常便宜:一共是 3 种药:鱼肝油,胱氨酸,维生素 B6 。都是一块多一瓶,都是一天 3 次,按着瓶上说明吃几片去吃,记住,3 瓶一块吃,不要断。效果绝对好,比可贵的其他药有效得多。 5头痛 苦丁茶是用冬青科植物苦丁茶的叶炮制加工而成,在古书上称「皋卢茶」,是药饮两用的珍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就载有该药性味「苦、平、无毒,南人取作茗,煮饮」。此药具有散风热、清头目、逐风活血的作用,是对付风热头痛的妙品。 6慢性胃炎 坚持用黄瓜藤烧水喝,会治疗胃炎,很多朋友试过,很有效。 7治咽炎 金银花 15 克、桔梗 20 克、甘草 10 克、陈皮 10 克、青果 15 克,用 1000 克水煮开后,再用温火熬制 45 分钟,过滤后的药汤中加入蜂蜜,分三次服用,连服 5~6 天即可,此方对急、慢性咽炎都有特效。 8嗓子牙龈发炎 如果嗓子、牙龈发炎了,在晚上把西瓜切成小块,沾着盐吃,记得一定要是晚上,当时症状就会减轻,第二天就好了。 9夜盲 以前眼睛晚上看不清,白蒙蒙的,可能叫夜盲,医生开了,菊花,枸杞,鲍鱼的壳(打碎一块一块的),然后加点羊肝,没就猪肝,用水煮,没喝多久就好了,喝起来香香的,好有效! 10 咳嗽 这个咳嗽多发生在秋末冬初,遇到冷空气咳不停。没有痰,只是干咳。用黄蒿拌上鸡蛋,搅匀。用香油来煎鸡蛋。然后趁热吃掉,睡觉,发汗。第二天就好了。注意,吃了药再渴也不能喝水。否则无效。 11风湿腿痛 海风滕 100 克、追地风 100 克,用高度白酒密封到大玻璃瓶内浸泡七天后饮用,每天晚餐喝 20 克,坚持使用可基本治愈。 12小便失禁(尿急、控制不住) 鸡肠一付,洗净晒干,炒黄研成粉,用黄酒送服,每次 1 钱,一日三次,服完即愈,忌姜、 13痔疮 原料就是用东北野生黑木耳,超市有卖的。泡开洗净,放在水里煮沸,一次 200 毫升,喝个三两天,一天两次,就完全好了,再也不会复发。 14脚后跟痛 上了点年纪,不知何因脚后跟竟无端地疼痛起来,不能着地,吃药按摩都没止住,此有一法:黄豆根 500 克,洗净,掺 750 克水煎至水沸,略温时浸泡脚后跟,常泡常烫一日数次。 15减轻头痛 偏头痛很痛苦。有一个方法可减轻痛苦:如果是左面头痛,就用右手按揉左手的虎口穴;如果是右面头痛,就用左手按揉右手的虎口穴,在不服用药物的情况下,会减轻头痛。 16骨质增生 鲨甲 60 克,杜仲 90 克,牛膝 90 克,鲨甲焙干研面包成 12 包,每日 1 包,日服两次,杜仲牛膝用盐水炒后,煎水分 24 次,送服甲面。 17手脚麻木 小时候睡觉醒来常手脚麻木,难受得很。母亲给我一根木棍叫我夹在手指(或脚趾)间,麻木立即缓解。后来每次手脚麻木都这么做,均有效。如果不方便找木棍,铅笔、筷子、扇子把都行。木质品都行。 18顽固性咳嗽 枇杷既可食用又可入药,与蜂蜜配伍,具有润肺止咳、化痰和胃、利尿清热等功效,用于顽固性咳嗽会有一定的疗效。鲜枇杷洗净晾干,放蜂蜜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泡至枇杷脱色。取枇杷蜂蜜 1 汤匙,含于咽喉部慢慢咽下,暂不喝水、吃东西。每日 3 次。 19流鼻血 小时候很多人都有个毛病,就是经常早上一醒来发现枕头上都是血,晚上流鼻血了。平常也容易一碰就流鼻血。有一个赤脚医生说,用红糖水煮精瘦肉,然后连汤带肉吃下去,这样就能好。 20老年虚性便秘 老年人便秘较常见,又因其体质虚弱,便秘多属虚秘,治疗不宜用攻下的药,否则长期会使燥结更甚。可以用女贞子 30 克,当归 15 克,生白术 15 克,煎汤代茶饮服。一般服药后 3 至 7 天,大便大多可趋于正常。
任继学、胡希恕、王绵之、董建华、焦树德真言5则 任继学、胡希恕、王绵之、董建华、焦树德真言5则 作者/王永炎 1. 服药加桂面,启动点真阳,助全身气化 焦树德老师查房:“随汤药加冲服肉桂面0.3~0.5克,启动一点真阳可改善全身气化。”其后遇有湿、痰、瘀又正气不足患者,当属虚实夹杂之证,辨证遣方之后加肉桂面(粉)冲服,验之临床切合实用。 诠释:肉桂甘、辛、热,入足少阴经,兼足厥阴血分。补命门之相火,通上下之阴结,升阳气以交中焦,开诸窍而出阴浊,从少阳纳气归肝,平肝邪扶益脾土,一切虚寒致病,并宜治之。真阳禀受先天,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河图洛书以壬癸水脏为肾,一点真阳系命门之火,以肉桂面(粉)冲服,携诸药动静互感,水火既济,确有助全身气化之功效。 2. 治湿病之方,加防、芷增效 随王绵之老师门诊:“凡治湿病无论选用何方,必加防风、白芷可以增效。”时逢1987年于湖南张家界义诊,后以临证验之体会先生授我锦囊。 诠释:防风辛、甘、性温。太阳经本药,入手足太阴、阳明经,又随诸经之药所引而入,治风祛湿之要药,此为润剂。白芷辛、温,入手足阳明经气分。其气芳香,可散风除湿通窍,举凡湿浊、痰饮、诸瘅等皆施治。运用防风、白芷以风药胜湿,可疏调肝气,利于气化,助芳化醒脾、温通经络之力,故可增效。 3. 宿食停上脘,频频吐痰涎,钡餐定憩室,瓜蒂散可缓 参师任继学先生传授:“宿食停于上脘,频频吐涎不止者,注意食道憩室,送钡餐定诊断后治宜涌吐,予瓜蒂散可缓解。” 1976年任老带大学普通班74级教学连队于河北丰润县医院实习。一老妇70岁自诉食道烧灼如割裂感,吐痰涎不断并夹杂绿色蔬菜样黏痰,公社卫生院疑有食道癌转来,其女儿陪同来诊十分哀痛悲观。届时急约放射科,亲历老妇吞稀钡X光见食管中1/3下端有凸出状边缘平滑影像,拟诊食道憩室,处方瓜蒂30g、赤小豆30g分别捣碎如粗末,嘱回家用大米30g加500mL水煮汤,频服,并以牙刷引吐。午后3点吐有半小时,约有一饭碗痰涎杂有酸腐饭菜,入暮患者可以喝米汤。翌日来医院复查,食管憩室已缩小,否定了食管癌,家人问及病因,答曰:属先天,老龄气衰内脏松弛,由噎食撑开憩室而发病。 4. 风水身漫肿,囊茎肿为疝,脉浮不口渴,急予越婢汤 诚邀胡希恕老师会诊:“治风水一身漫肿,男性阴囊阴茎肿大诊为水晶疝,但见脉浮不渴,急予越婢汤可治。” 1963年我在内科四楼西病区随康廷培老师收治一肾病患者,经治已缓解两年余,届时霜降晚秋时分,冒触风寒突然发热恶风,体温38.2℃,全身浮肿,阴部肿胀透亮,脉浮滑不口渴。胡老诊为水晶疝,宜宣肺利水加健脾温肾。处方越婢汤加茯苓、苍术、黑附片。麻黄用生者18g,生石膏60g,生姜6g,大枣5枚,生甘草6g,茯苓15g、苍术15g、黑附片15g,水煎服。依法麻黄去节先煎去沫后,纳其他饮片再煎半小时,取汁300mL,分2次服,每天服2剂。24h开始尿多,次日总尿量为2100mL,3日水肿退净,改用参苓白术散,易散为汤调治。其后1969年在河南宁陵办六二六卫校带教学生实习,诊治类似病情遣方用药基本相同亦获效。 5. 子午热月余,反者道之动,停药可愈病 董建华老师查房:“子午热月余,反者道之动,停药愈病。” 适逢1975年东直门医院二楼西病区。患者高某,19岁,北大荒知青返京。高热恶寒身痛呛咳,入院后予三拗三子养亲汤后咳止,已无恶寒身痛,唯发热转为上午11时至下午3时高热39.5℃,热退之后精神饮食尚好,多次院内外会诊,静脉滴注清开灵,连续月余其热不退,人已疲惫。董老菲律宾会诊回京,查房诊查病人后医嘱停用一切药物,仔细观察5天,停药3天后体温于午时降至38.2℃,至5日复常。董老讲病由药物过敏而致,停药热退,是“反者道之动”,我辈医生深受启发,日后不忘用药有慢性过敏之弊,停药即可自愈。 I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现代中医临床》(2篇节选),2019年第1、3期,作者/王永炎。编辑/闫奇峰,校对/代卓凡,晓燕。
喝下去的水,怎么会成了痰湿? 喝下去的水,怎么会成了痰湿? 作者/王蓄之 《素问·经脉别论》中的一段描述,历来被认为是中医对水道的经典阐释:“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文字本身并无太大难度,无疾这里只对其中几个重要环节稍作注解,进而讨论一下:喝下去的水,如何就变成了痰湿? 水进入胃后,主要经历了一化、一升、一降三个过程。所谓一化,就是脾气将水化作水精。我们知道,喝进来的水,无法直接被身体吸收,发挥滋养濡润的作用。只有经过“气化”过程,水从可流动的液态,变成如雾气般飘移,才会对人体有用。这些如雾飘移的水汽,即是所谓水精。 脾脏的作用尚未讲完。水精呈雾气状,在脾脏的升举作用下,向上输布至肺。这个过程,放在自然界,就是所谓“地气上为云”,“云出地气”。肺脏与脾脏相对,肺在上,脾在下;肺主气,脾主运化水谷。故肺气通于天,脾气通于地。也可以说,五脏之中,肺为天,脾为地。这个水气从地上天的过程,就是第二步“一升”。 肺在天上不断收集从脾脏上传的水精,目的无非一个:将水精以雨露的形式,遍洒周身。试看肺脏的位置形态,居高临下,如伞如盖。哪里还有另一脏腑,可以胜此重任?雨露润物,滋养一身脏腑形体。如此“天气降为雨”的过程,即所谓“一降”。 以上是正常的水道周行,化而后升,升而后降。如果此间运行出现异常,结果又会怎样呢? 上述水道的异常,主要仍体现化、升、降三方面。 所谓化的问题,根在脾土。脾土主化,其在水液代谢中的作用,宛如大地对雨水的消化。少量的雨水落在土地上,会很快无影无踪。水从有形的雨滴,变成无形的湿土,即是化。脾土有异,即将松软的土地变成坚硬的水泥地、柏油路。当雨水滴落,地面不再具有消水化水的功用,有形之水从这里流动那里,始终是那一滩水。回到人体,脾土若不能化水,水液进入,便直驱下焦,自膀胱而出,势与此同。当然,如果水湿太重,困住脾土,譬如一场大雨滂沱之后,土地泥泞,水注沟渠,道理也是一样。 升的问题,根在肾阳。水从有形水滴化作湿土,所靠在脾。但仅仅是化作湿土,尚无从上升为云气。上升的过程属阳,阳从何处来?这里又提到一个反复用到的比喻,以锅烧水。液态的水变成气态,关键不在锅,不在锅盖,而在锅底的火。如果脾是这口锅,肺是上面的锅盖,那么锅底的火就是肾阳。肾阳不足,无以温煦脾土,被脾土化掉的水,就无法正常的上升,从而下趋下肢而为水肿。 降的问题,已无悬念,病在肺。试想从地上升的云气,不断在天空聚集,越聚越多,却不得降,类似“黑云压城城欲摧”,自然让人感到憋闷不适。云气在天,其位高,在人则为肺脏。肺脏中痰气聚集,如同家有内鬼;与之相合在体表的皮肤,就更容易招引外邪。 单从以上三步看,升的过程,与痰湿的形成关系最是紧密。当土中阳气不足,无力升举水湿上腾于天,水液便开始与泥土相混合。道路于是变得泥泞不堪,粘滑难行。如果路面因寒冷再薄薄的结一层冰,那种寸步难行的情形更是可想而知。我们见到的痰,粘腻滑溜,与这条泥泞的土路如出一辙。人马车辆走在泥泞的路上,无处着力,一步一跌;气血水谷行在痰湿停聚的体内,无法动弹,步履维艰
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张伯礼谈中医治疗新冠肺炎 张伯礼:刚开始中药推得很难,有人说中药没效,所以我说这次特别感谢中央指导组,特别感谢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决策,支持中药,要不我们也不敢那么大胆去做。当时我开出方子来,试着给湖北一个叫九州通的企业打电话,我说现在有那么个事,能不能帮忙做点药?他说没问题,你说做多少我们都能做,我们都全力配合。我说没有钱,现在不知道谁给钱,因为这个事不是短期煮几天,可能是长期的,我相信政府最后会埋单。人家不问价钱,直到现在也没问。第一天3000袋,第二天就10000袋,我当时说的名不好听,“中药漫灌”,就是全都给。   令人欣慰的是,通过普遍服用中药,集中隔离的很多发热、疑似患者病情得以好转,效果不错。   张伯礼:从疑似病人里最后确诊的病人开始能确诊到90%,隔离以后喝中药七八天以后再检查,这些确诊的病人里边大幅度下降,下降到30%。服用中药还起到了一个隔离、安抚人心、鉴别的作用。有的病人几天好了,不烧了,这是治愈了。他可能就是个流感,因为那时候也正是流感的季节,所以他可能就治好了。还有的病人虽然不烧了,但一检查核酸是阳性的,这可能就是个确诊病人,就到定点医院把他隔离开。还有一个我觉得最大的问题不是治疗问题,是恐慌,那时候给我关在里边不给我任何药吃,我觉得是无助的。没有药,跟一天吃几副药吃两袋药不一样,让病人觉得最起码我吃药了。   中医“承包”方舱医院 564个轻症患者无一人转重   2月初,在中央指导组推动下,武汉着手将会展中心、体育场馆等改造为14家“方舱医院”,集中收治新冠肺炎轻症和普通型患者。张伯礼与同是中央指导组专家的刘清泉教授写下请战书,提出筹建一家以中医药综合治疗为主的方舱医院。2月12日,经中央指导组的批准,张伯礼作为名誉院长,率领由来自天津、江苏、湖南、河南、陕西等地中医医疗团队组成的“中医国家队”,进驻武汉市江夏方舱医院。   张伯礼:我在湖北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中医院已经收治过轻症病人,用中药治疗完全能治好,但我们最后也说中西医结合。我这里边也有西医的仪器设备,一些急救的药物也有,这样病人也放心,我们也放心。   据统计,从2月14日开舱,到3月10日休舱,江夏方舱医院在26天运营中,共收治新冠肺炎轻症和普通型患者564人,其中治愈482人,82人包含14名有基础病的患者按照休舱要求转至定点医院,所有患者中没有1例从轻症转向重症。   张伯礼:564个病人里没有转重的,按照一般情况这些病人里边有6%到10%要转成重症,我们一个没有。病人退烧了,有些人还是模棱两可,但很重要的是,血里的指标变了。冠状病毒对人的伤害很大,损害人的免疫功能,免疫功能表现在你身体的白细胞数量都在下降,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在下降,淋巴细胞在下降,所以造血的功能都受到影响。但是我们发现这些病人好转以后,他的淋巴细胞数上去了,白细胞数上来了,就是症状改善了,血里的生化指标在改善。(央视新闻)O网页链接 #张伯礼谈中医治疗新冠肺炎#收起全文d
新冠肺炎患者三分之一肝功能异常,中医药介入不仅没伤肝还保肝 中医药介入新冠肺炎治疗一直都是热点话题。记者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获悉,目前中医治疗工作全面展开,收到了显著疗效。通过中药治疗,患者发热、呼吸道和胃肠道症状明显改善,病情得到控制,从而减少了危重症的发生。通过中药调理患者精神体力改善,疾病疗程缩短,促使了病人更早康复出院。 工作刚开始阶段,专家组对中药治疗还存在一些顾虑,尤其是担心对肝功能会有一定的影响,因为以往中药伤肝的例子时有报道。中医专家则谈到,中药的副作用其实并不大,临床实践证明,如果中医辨证论治准确,中药不仅不会引起肝损,而且可以有效治疗肝损。 新冠肺炎患者中有三分之一的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对这些病人,专家组起初不太主张应用中药治疗。比如,A4病区的朱女士,因发热、咳嗽7天入院,两肺多发冠状病毒性肺炎,病情进展很快,专家组给予了抗病毒等多种西药治疗。治疗一周多,患者虽然病情好转,但肝功能出现异常。专家组停用部分西药,刚使用几天的中药也被停止服用。此时,上海市中医医院的专家石克华认为,给予中药治疗后,促进了病情好转,对肝功能没有不良作用,而且有保护作用。他建议停用所有西药,给予单纯中药汤剂保肝综合治疗。在石克华的指导下,该院另一名参与治疗的专家孙永顺仔细观察患者症情,共同商议后开出了新的具有清肺化湿、疏肝健脾为治法的中药汤剂处方。患者服用该汤剂后两天复查肝功能好转,症状明显改善,符合出院标准,次日即出院,并带回了两周的汤药继续服用,现身体基本康复。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具有良好的疗效,并可以保肝降酶,对肝功能具有治疗作用。专家组对中医治疗新冠肺炎、保护肝脏给予了充分肯定。在重症病区,曙光医院中医专家徐贵华在前期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中医专家使用大承气汤灌肠治疗重症病人腹胀、大便不通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入益气健脾养阴的中药,并使用鼻饲的方法,已有两位采用这种方法干预的病人明显好转。此前几位保持谨慎态度的西医专家也觉得惊奇,“看来祖国医学还有更多值得挖掘的宝藏!” 通讯员 聂爱国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
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干预建议处方发布 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干预建议处方(试行第一版)》。该处方为专家组根据目前掌握的临床资料提出的基础处方,各地可根据具体病情、气候特点以及不同体质等情况,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辨证论治(处方不可用于预防)。   《建议处方》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分为:风热夹湿证、风寒夹湿证、湿邪郁肺证、湿热蕴肺证、邪热壅肺证、邪毒闭肺证、内闭外脱证、余邪未尽、气阴两虚证等中医证型。   以下是《建议处方》全文:   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   干预建议处方(试行第一版)   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特色和优势,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0〕66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如下干预建议处方,该处方为根据目前掌握的临床资料提出的基础处方,临症加减。   一、急性期   (一)风热夹湿证   症状:发热,不恶寒,口渴,不欲饮,咽干咽痛,干咳少痰,口淡无味,不思饮食,胸闷,脘腹痞满,或呕恶,倦怠乏力,大便质稀软不爽,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数。   治法:辛凉解表,芳香化湿   处方:银翘散、藿朴夏苓汤合方加减   银花30g 连翘30g 荆芥15g 牛蒡子15g 薄荷15g 桔梗30g 杏仁15g 广藿香15g 厚朴 15g 茯苓 30g 法半夏15g 豆蔻15g 薏苡仁30g 白扁豆30g 焦山楂30g 建曲15g 芦根30g   煎服方法: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后,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继续煮15分钟,连续熬3次,将3次所熬药液混匀,每次150ml,每4小时一次,一日一剂。   (二)风寒夹湿证   症状:发热,微恶寒,头身疼痛,干咳无痰,口淡无味,不思饮食,胸闷,脘腹痞满,倦怠乏力,大便质稀软不爽,舌淡,苔白腻,脉濡。   治法:辛温解表,芳香化浊   处方:荆防败毒散、藿朴夏苓汤合方加减   荆芥15g 防风15g 川芎15g 白芷15g 薄荷15g 桔梗30g 广藿香15g 紫苏叶15g 厚朴15g 炒白术30g 法半夏15g 建曲15g 薏苡仁30g 茯苓30g 豆蔻15g 杏仁15g 焦山楂30g 白扁豆30g 芦根30g   煎服方法: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后,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继续煮15分钟,连续熬3次,将3次所熬药液混匀,每次150ml,每4小时一次,一日一剂。   (三)湿邪郁肺证   临床表现:低热或未发热,干咳,少痰,咽干咽痛,倦怠乏力,胸闷,脘痞,或呕恶,便溏。舌质淡或淡红,苔白或白腻,脉濡。   治法:化湿解毒,宣肺透邪   处方:麻杏薏甘汤、升降散、达原饮。   蜜麻黄10g 杏仁15g 草果10-20g 槟榔10-15g 蝉蜕5-10g 连翘10-30g 苍术10-15g 桔梗20-30g 黄芩15g 牛蒡子15g 生甘草5-10g。   煎服方法: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后,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继续煮15分钟,连续熬3次,将3次所熬药液混匀,每次150ml,每4小时一次,一日一剂。   (四)湿热蕴肺证   临床表现:发热,渴不喜饮,胸闷倦怠,头身困重,痰不易咯出,口淡无味,不欲饮食,大便不爽,舌红,苔白黄腻或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宣肺、芳香化湿   处方:清气化痰汤合藿朴夏苓汤加减   陈皮10-15g 杏仁10-15g 黄芩10-15g 瓜蒌皮10-15g 茯苓15-30g 藿香15g 厚朴10-20g 青蒿20-30g 芦根20-30g 金银花15-30g 太子参30g 生甘草5-10g   煎服方法: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后,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继续煮15分钟,连续熬3次,将3次所熬药液混匀,每次150ml,每4小时一次,一日一剂。   (五)邪热壅肺证   临床表现:发热,口渴,不欲饮,胸闷、咽干少痰,纳差,大便不畅或便溏。舌边尖红,苔黄,脉浮数。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透邪   处方:麻杏石甘汤、银翘散。   蜜麻黄10g 杏仁10-15g 石膏20-30g 桑白皮15g 金银花20-30g 连翘20-30g 黄芩15g 浙贝母15g 生甘草5-10g   煎服方法: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后,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继续煮15分钟,连续熬3次,将3次所熬药液混匀,每次150ml,每4小时一次,一日一剂。   (六)邪毒闭肺证   临床表现:高热不退,咳嗽痰少,或有黄痰,胸闷气促,腹胀便秘。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   治法:宣肺解毒,通腑泻热。   处方:宣白承气汤、黄连解毒汤、解毒活血汤。   杏仁15g 生石膏20-30g 瓜蒌皮15g 大黄5g 蜜麻黄10g 葶苈子15-20g 桃仁10g 赤芍15g 生甘草5-10g   煎服方法: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后,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继续煮15分钟,连续熬3次,将3次所熬药液混匀,每次150ml,每4小时一次,一日一剂。   (七)内闭外脱证   临床表现:神昏,烦躁,胸腹灼热,手足逆冷,呼吸急促或需要辅助通气。舌质紫绛,苔黄褐或燥,脉浮大无根。   治法:开闭固脱,解毒救逆。   处方:四逆加人参汤、安宫牛黄丸、紫雪散。   生晒参20-30g,炙附片(先煎去麻)30-60g,山茱萸15-20g,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散。阳气暴脱者可加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   煎服方法:炙附片先煎1小时至不麻口,加生晒参、山茱萸继续煎煮30分钟,共煎煮3次,每次100ml,每3小时一次,一日一剂。   中医药的治疗重在早期介入,在分型治疗的同时,应注重益气养阴,可频服参麦饮(人参60g,麦冬30g,煎汤600ml,一日一剂),益气养阴,提高机体免疫力。不能进食者,可予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   二、恢复期   余邪未尽、气阴两虚证   临床表现:心烦口渴,少气懒言,痰少,或干呕咳逆,或鼻咽干燥,口淡食少,舌红少苔,脉细或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健脾除湿   处方:竹叶石膏汤合四君子汤加减   竹叶15g 石膏15-20g 太子参20-30g 麦冬10-15g 半夏10g 白术15-20g 茯苓15-20g 炙甘草5-10g   煎服方法: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后,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继续煮20分钟,连续熬3次,将3次所熬药液混匀,每次150ml,每4小时一次,一日一剂。
男性日常养生知识 1、别在疲劳时喝咖啡、抽烟 尽量不要在身体特别疲劳时喝咖啡或抽烟来提神,否则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无法挽回的损伤,心悸、心慌就是严重的症状表现。尤其不要在疲劳时既喝咖啡又抽烟,否则不仅对身体的伤害是翻倍的,咖啡的独特香味和成分还会加重你对香烟的渴望! 2、不要临睡前才洗热水澡 体温太高也会抑制大脑褪黑激素的分泌,影响你的睡眠质量。因此,临睡前才洗热水澡绝不明智。聪明的做法是,在睡前90分钟沐浴,这样等到临睡时,体温刚好降到最适宜睡眠的温度。如果迫不得已在临睡前洗澡,就在最后用冷水冷敷一下额头,也有助于体温迅速降 3、一定要用温水洗脸 一定要用温水洗脸,千万别图省事用凉水,否则毛孔受到刺激突然收缩,其中的油污就不能被及时清除,会导致粉刺。也不要用太热的水,否则面部皮肤迅速扩张,之后就容易早生皱纹。男性作为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不仅要承担工作中的压力,也要撑起家里的一片天,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所以男性更要注意健康养生,小编将要分享男性日常生活养生小常识,当你疲劳时习惯性喝咖啡提神,其实有害身体健康。 4、身体疲劳时不可硬撑 疲劳是身体需要恢复体力和精力的正常反应,同时,也是人们所具有的一种自动控制信号和警告。如果不按警告立即采取措施,那么人体就会积劳成疾,百病缠身。所以,当中年人自我感觉有周身乏力、肌肉酸痛、头昏眼花、思维迟钝、精神不振、心悸、心跳、呼吸加快等症状时,就不要再“硬熬”下去。应立即注意劳逸结合,不宜熬夜,不宜做突击性的工作;思想要放松,胸怀要宽广,心情要舒畅,不要因一些琐事而烦恼,不要过多计较个人得失,应尽快采取保健措施,消除身心疲劳。
男性日常养生知识!!!! 1、别在疲劳时喝咖啡、抽烟 尽量不要在身体特别疲劳时喝咖啡或抽烟来提神,否则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无法挽回的损伤,心悸、心慌就是严重的症状表现。尤其不要在疲劳时既喝咖啡又抽烟,否则不仅对身体的伤害是翻倍的,咖啡的独特香味和成分还会加重你对香烟的渴望! 2、不要临睡前才洗热水澡 体温太高也会抑制大脑褪黑激素的分泌,影响你的睡眠质量。因此,临睡前才洗热水澡绝不明智。聪明的做法是,在睡前90分钟沐浴,这样等到临睡时,体温刚好降到最适宜睡眠的温度。如果迫不得已在临睡前洗澡,就在最后用冷水冷敷一下额头,也有助于体温迅速降 3、一定要用温水洗脸 一定要用温水洗脸,千万别图省事用凉水,否则毛孔受到刺激突然收缩,其中的油污就不能被及时清除,会导致粉刺。也不要用太热的水,否则面部皮肤迅速扩张,之后就容易早生皱纹。男性作为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不仅要承担工作中的压力,也要撑起家里的一片天,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所以男性更要注意健康养生,小编将要分享男性日常生活养生小常识,当你疲劳时习惯性喝咖啡提神,其实有害身体健康。 4、身体疲劳时不可硬撑 疲劳是身体需要恢复体力和精力的正常反应,同时,也是人们所具有的一种自动控制信号和警告。如果不按警告立即采取措施,那么人体就会积劳成疾,百病缠身。所以,当中年人自我感觉有周身乏力、肌肉酸痛、头昏眼花、思维迟钝、精神不振、心悸、心跳、呼吸加快等症状时,就不要再“硬熬”下去。应立即注意劳逸结合,不宜熬夜,不宜做突击性的工作;思想要放松,胸怀要宽广,心情要舒畅,不要因一些琐事而烦恼,不要过多计较个人得失,应尽快采取保健措施,消除身心疲劳。
男性日常养生知识 1、别在疲劳时喝咖啡、抽烟 尽量不要在身体特别疲劳时喝咖啡或抽烟来提神,否则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无法挽回的损伤,心悸、心慌就是严重的症状表现。尤其不要在疲劳时既喝咖啡又抽烟,否则不仅对身体的伤害是翻倍的,咖啡的独特香味和成分还会加重你对香烟的渴望! 2、不要临睡前才洗热水澡 体温太高也会抑制大脑褪黑激素的分泌,影响你的睡眠质量。因此,临睡前才洗热水澡绝不明智。聪明的做法是,在睡前90分钟沐浴,这样等到临睡时,体温刚好降到最适宜睡眠的温度。如果迫不得已在临睡前洗澡,就在最后用冷水冷敷一下额头,也有助于体温迅速降 3、一定要用温水洗脸 一定要用温水洗脸,千万别图省事用凉水,否则毛孔受到刺激突然收缩,其中的油污就不能被及时清除,会导致粉刺。也不要用太热的水,否则面部皮肤迅速扩张,之后就容易早生皱纹。男性作为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不仅要承担工作中的压力,也要撑起家里的一片天,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所以男性更要注意健康养生,小编将要分享男性日常生活养生小常识,当你疲劳时习惯性喝咖啡提神,其实有害身体健康。 4、身体疲劳时不可硬撑 疲劳是身体需要恢复体力和精力的正常反应,同时,也是人们所具有的一种自动控制信号和警告。如果不按警告立即采取措施,那么人体就会积劳成疾,百病缠身。所以,当中年人自我感觉有周身乏力、肌肉酸痛、头昏眼花、思维迟钝、精神不振、心悸、心跳、呼吸加快等症状时,就不要再“硬熬”下去。应立即注意劳逸结合,不宜熬夜,不宜做突击性的工作;思想要放松,胸怀要宽广,心情要舒畅,不要因一些琐事而烦恼,不要过多计较个人得失,应尽快采取保健措施,消除身心疲劳。
男性日常养生知识 1、别在疲劳时喝咖啡、抽烟 尽量不要在身体特别疲劳时喝咖啡或抽烟来提神,否则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无法挽回的损伤,心悸、心慌就是严重的症状表现。尤其不要在疲劳时既喝咖啡又抽烟,否则不仅对身体的伤害是翻倍的,咖啡的独特香味和成分还会加重你对香烟的渴望! 2、不要临睡前才洗热水澡 体温太高也会抑制大脑褪黑激素的分泌,影响你的睡眠质量。因此,临睡前才洗热水澡绝不明智。聪明的做法是,在睡前90分钟沐浴,这样等到临睡时,体温刚好降到最适宜睡眠的温度。如果迫不得已在临睡前洗澡,就在最后用冷水冷敷一下额头,也有助于体温迅速降 3、一定要用温水洗脸 一定要用温水洗脸,千万别图省事用凉水,否则毛孔受到刺激突然收缩,其中的油污就不能被及时清除,会导致粉刺。也不要用太热的水,否则面部皮肤迅速扩张,之后就容易早生皱纹。男性作为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不仅要承担工作中的压力,也要撑起家里的一片天,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所以男性更要注意健康养生,小编将要分享男性日常生活养生小常识,当你疲劳时习惯性喝咖啡提神,其实有害身体健康。 4、身体疲劳时不可硬撑 疲劳是身体需要恢复体力和精力的正常反应,同时,也是人们所具有的一种自动控制信号和警告。如果不按警告立即采取措施,那么人体就会积劳成疾,百病缠身。所以,当中年人自我感觉有周身乏力、肌肉酸痛、头昏眼花、思维迟钝、精神不振、心悸、心跳、呼吸加快等症状时,就不要再“硬熬”下去。应立即注意劳逸结合,不宜熬夜,不宜做突击性的工作;思想要放松,胸怀要宽广,心情要舒畅,不要因一些琐事而烦恼,不要过多计较个人得失,应尽快采取保健措施,消除身心疲劳。
首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