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yhzd htyhzd
成长,是一个快乐越来越少的过程。。。
关注数: 32 粉丝数: 133 发帖数: 21,820 关注贴吧数: 12
霸业已成! Galaxy S4全家族跑分曝光! 早在Galaxy S4正式发布前我们就在安兔兔的排行榜中发现了它的身影,遗憾的是当初无论是搭载骁龙600处理器的GT-I9505还是搭载Exynos 5410(4+4核心)处理器的GT-I9500的跑分均不理想,领先其它机型不多,这让人很失望。 也许是三星觉得新旗舰跑这么点分数真有点丢人,所以优化了跑分的缘故,今天下午笔者无意间发现安兔兔新一期的跑分排行帮基本上被Galaxy S4家族霸占, 包括联通版、电信版、美版、国际版以及韩版的Galaxy S4共同霸占了安兔兔跑分排行的前20名。 目前 排名第一位的国际版Galaxy S4(GT-I9500),成绩为27992分,主频为1.8GHz(不知道是因为超频的缘故还是某些地区的处理器主频就是1.8GHz)。随后是韩版Galaxy S4(SHV-E300S),排名第三,成绩为27584分,处理器主频同样是1.8GHz。 然后亮相的是SHV-E300K,应该也是韩国某个运营商的版本,成绩为26743,处理器主频1.8GHz,排行第9。 再往后亮相的则是联通定制版的GT-I9502,处理器主频1.8GHz,成绩为26602,排名第12,。 美版GT-I9505排名第13位,成绩为26398,搭载的是骁龙600处理器,主频1.9GHz。 紧随其后的是电信版的GT-I959,操作系统突然变成了Android 4.1.1(其余均为4.2.2),成绩为26393分,处理器主频同样是1.8GHz。 再往后亮相的是一款代号为SCH-R970的型号,处理器主频1.9GHz,分辨率为1080p,如果没有猜错的话它应该是韩国某个4G网络运营商的定制版Galaxy S4,成绩为26369分,排行第15位。 除此之外,排名前20的机型中,除了一款代号为LG-F240L的机型之外,其余19款手机全部被Galaxy S4的各种版本所占据。这个旗舰,终于是实至名归了啊。 从跑分成绩我们可以看到 三星Galaxy S4终于和HTC One等旗舰机型拉开了成绩,领先幅度大约能够达到10%左右,相信除了Tegra 4和骁龙800之外暂时没有处理器能够撼动Exynos 5410处理器的霸主地位了。 目前剩下的唯一问题就是Exynos 5410处理器的主频究竟是1.6GHz还是1.8GHz了(此前传闻是工程机为1.8GHz,正式版则是1.6GHz),详细情况还请关注我们的后续报道。 三星你这是打鸡血了吗?
还没用LPDDR3?LPDDR4都在路上了! DDR4内存还没有正式商用,移动设备里也只有一部分才开始上马LPDDR3,但是产业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歇,LPDDR4标准都已经在紧张地制定中了。 JEDEC组织将于5月1-2日在加州圣克拉拉举办研讨会“ Mobile Forum”,邀请业内众多厂商共同商讨下一代智能手机和平板机移动内存标准,包括LPDDR4、Wide I/O 2。 届时,两种新技术的最终版技术标准都有望确定下来,不过想看到实际产品还得耐心等待,至少也得2014年下半年。事实上,LPDDR3去年才开始浮现,Wide I/O则基本还停留在纸面上。 高通、三星、通用闪存组织(UFSA)都将在此次会议上发言,探讨蓬勃发展的移动设备对高性能内存、闪存存储的渴求。其它与会的厂商还有:安捷伦、Arasan Chip Systems、ARM、CST、美光、NVIDIA、海力士、新思科技(Synopsys)、美国泰克(Tekronix)、东芝。 LPDDR3为了赶进度而做了很大牺牲,尤其是电压还和LPDDR2一样停留在1.2V上,不利于降低功耗、提升能效, LPDDR4则会弥补这一缺陷,在继续提高频率的同时降低电压,不过具体会降到多少还有待研究决定。频率上,JEDEC预计2014年下半年可以看到LPDDR4-3200。 此外, LPDDR4还预计实现根据负载切换并行、串行模式,从而兼顾高性能和低功耗。Wide I/O则是三星、海力士等为首提出的移动内存技术,通过TSV等方式进行堆叠封装,实现四通道512-bit的超高内存位宽,不过第一代仅支持传统的SDR内存,并未真正投入实用,预计第二代将会支持LPDDR,甚至支持桌面的DDR3-2133、DDR4-3200。
全世界都在抄袭HTC!HTC:三星无耻 抄袭我们的连拍技术 HTC全球销售总监Jason Mackenzie日前在接受外媒FierceWireless采访时,就HTC未来的发展和现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同时他还揭露了一些之前不为认知的东西。他表示 ,“Burst Shot mode(快速连拍技术)”是HTC的技术,最早在HTC One X和One S上亮相,但却被三星快速地抄走并用于他们的产品。 Jason Mackenzie还表示,除了三星之外,像LG、索尼等厂商在他们的拍照应用中加入这一连拍功能。此外,索尼Xperia Z甚至还完全借用了HTC One的照片、摄像快捷切换键,用来取代传统的左右滑屏。 Jason Mackenzie坦言:“我们正在改变HTC的企业文化, 我们在之前一直秉承‘quietly brilliant(谦和之中见卓越)’的理念,注重谦逊美德。不过我们过去表现的太过低调,我们要转型成为一个挑战者。虽然对手是全球最大的两家手机制造商——苹果和三星,他们资源优势明显,但我们正朝着这方面努力。” “ 这就意味着在沟通方面我们要表现地更富侵略性,对于创新技术要更好地保护。比如去年的HTC One X,一部伟大的产品。虽然我们在它发布的时候打出了‘魅力拍摄,悦动音效’的宣传口号,但这个描述过于模糊,并没有准确的展示出手机强大的拍照素质。很多情况下,这反倒为我们的竞争对手提供了可乘之机:我们研发出了Burst shot mode这样的优秀技术,却被三星占为己有,并使其品牌效应深入人心。” “所以,我们的首要工作就是保护我们的创新成果,无论是能BoomSound、UltraPixel还是Burst Shot mode,我们都需要为其注册永久商标。此外,我们要在市场营销上更有战略眼光,我们将采用一种‘轰炸式’的宣传策略,比如在产品推出之前的4-5周,甚至是8周之前就开始宣传。接下来的一年,你会看到HTC的侵略性”。 ps.有个问题是,阁下不觉得HTC的定价有些问题吗?
转!手机也有体质 如何判断APQ8064的等级? 我们知道在台式电脑的领域,经常会听到CPU和GPU“体质”的说法,“体质”好的处理器在使用上会更加稳定,甚至还有超频的空间。而APQ8064是高通最近的当家花旦,但是使用它的手机却在表现上有很大区别,我们利用Android的超级终端可查看部分APQ8064设备的“体质”。 实现原理如下▼摘自XDA-Developers 大致翻译: 基本上APQ8064处理器出厂时都被划分成四个等级,评定等级的依据是其在标称值以下的电压水准上运行时的运算速度。四个等级为slow,nominal,fast和faster。根据这个等级,在出厂时为使不同等级的 CPU 保持同一速度,厂家会有针对性的调整电压。即slow 等级的运行电压最高,faster运行电压最低。电压的高低也直接和CPU运行的功耗、温度等挂钩,所以还是有一定参考性的。 方法如下: 首先准备的当然是一台APQ8064处理器的手机。 手机需要获取Root权限,并安装了Better Terminal Emulator等超级终端软件。 打开软件以后,我们会看到输入命令的界面,首先键入“su”获取权限▼接着键入“dmesg | grep PVS”,即可查看SoC的等级,这里使用Nexus 4,等级为Nominal,这也和我们测试中发现Nexus 4有降频现象吻合▼Xperia Z,等级为“3”,这和我们XDA-Developers上的标准有些出入,笔者猜测这也是Nominal等级▼部分手机回不能进行这项测试,显示如下的画面▼虽然这个不能测试不能作为衡量处理器性能的标准,不过有APQ8064的用户不妨试试这个测试,看看自己的手机“体质”如何。 最后是网友的投票结果,可见Fast等级的占大多数
简单评一下mw1,其实我也不知道说啥 先说一下机子本身中规中矩的设计,蓝牙3.0的规范。 和索尼手机连接后,会自动安装智能软件,可以通过蓝牙上的屏幕查看通话,短信,邮件等等内容,非索尼手机只能看通话。有独立音量控制。配对很方便,只需要配对一次以后,只要打开蓝牙就会自动连接,索移新出那个sbh20自带nfc的那种蓝牙完全没意义,还没有屏幕。 蓝牙功能很好,通话质量非常不错,蓝牙穿墙能力不行,出了房间就不行了。 蓝牙听歌是个伪命题,蓝牙规范本身就会压缩音质,就好比本身无损的音乐,到蓝牙听起来就是128k mp3的水平,不过这也不是谁都能听出来,有人也不在意。 另外说一个我喜欢的MP3功能,这个支持外置TF卡直接读取mp3 兼容32g卡,我估计64也没问题,只是不支持exfat32而已。mp3的音质相当出色,没啥音染,不是传统索尼的风格。推力在这个体积上也算很出色了,音量通常都在一半以下。音乐三频都很好,控制力出色,解析很强,声场上略欠一点。 不过说完音质,说mp3功能的话,就完全不合格了,且不说同步麻烦,就连播放清单内乱序播放的功能都没有。。。 最后说一下这个自带耳机MH1A,是MH1c的去麦克风版本:两头都是金属,做工很好,6mm的微动圈 乍一听音质很好,低音拳拳到肉,动态收放很快,很有惊喜,但是仔细听就不行了 中低音可以,高音上不去,声场完全没有,面条线材听诊效应严重。入门还凑合吧。
应 @木木再此 要求,简单评一下mw1,其实我也不知道说啥 先说一下机子本身中规中矩的设计,蓝牙3.0的规范。 和索尼手机连接后,会自动安装智能软件,可以通过蓝牙上的屏幕查看通话,短信,邮件等等内容,非索尼手机只能看通话。有独立音量控制。配对很方便,只需要配对一次以后,只要打开蓝牙就会自动连接,索移新出那个sbh20自带nfc的那种蓝牙完全没意义,还没有屏幕。 蓝牙功能很好,通话质量非常不错,蓝牙穿墙能力不行,出了房间就不行了。 蓝牙听歌是个伪命题,蓝牙规范本身就会压缩音质,就好比本身无损的音乐,到蓝牙听起来就是128k mp3的水平,不过这也不是谁都能听出来,有人也不在意。 另外说一个我喜欢的MP3功能,这个支持外置TF卡直接读取mp3 兼容32g卡,我估计64也没问题,只是不支持exfat32而已。 mp3的音质相当出色,没啥音染,不是传统索尼的风格。推力在这个体积上也算很出色了,音量通常都在一半以下。音乐三频都很好,控制力出色,解析很强,声场上略欠一点。 不过说完音质,说mp3功能的话,就完全不合格了,且不说同步麻烦,就连播放清单内乱序播放的功能都没有。。。 最后说一下这个自带耳机MH1A,是MH1c的去麦克风版本:两头都是金属,做工很好,6mm的微动圈 乍一听音质很好,低音拳拳到肉,动态收放很快,很有惊喜,但是仔细听就不行了 中低音可以,高音上不去,声场完全没有,面条线材听诊效应严重。入门还凑合吧。 @木木在此 你想问啥吧,我也不知道评啥了
XPERIA Z - 紫姬诱惑,转自数码窝!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bbs.digi-wo.com%2Fthread-5029-1-1.html&urlrefer=c1b1ae69f34ef202b89127ec19ba730a 也许有人看到这篇评测的ID是我的时候,会残念: 啊怎么又是这个只看外观的家伙!好啦没错,毫无意外这篇评测又是外观为主XD。于是老样子,如果对性能方面感兴趣的话,那可以移步到: 双面玻璃旗舰|索尼xperia z全面评测 以上这篇详细评测应该还在建设中,里面涉及性能硬件方面会略详细。 不过这篇,就是外观党的地盘啦!! 不过视觉不仅仅包括外观,也包括界面,所以这次对外观以外的东西我也会想稍微涉及到。 不过对于视觉系来说总是外观先来,界面和功能方面略后跟上。看俺这次的排版配色就知道这次主角是紫君,这颜色也有一个喜闻乐见的名字:基佬紫。俺当时在白君和紫君之间无法下定决心,因为紫君长得实在是太亮骚,一出就秒煞了很多人,如此一个妖机俺担心自己的拍照技能驾驭不了,不过最后还是无力抵抗,希望没有拍毁吧。 外 观 ■■■既然是外观党,首先是外观上最具有存在感的电源键光影特写。 记得在上月北京的发布会上,就特别播放了这枚电源键的设计视频,应该是索尼这次的用心之处。电源键设计是参考了机械表的精密设计,故而上面有展现金属精工工艺的密集圈纹,位置方面据说是参考了黄金分割,中偏上的位置正好可以在双手分别把持的时候能很容易触碰到它。体验下来,这枚大只又拉风的按键手感确实很好,就是按压有些偏软。同时残念,如果能有同样一枚手感的相机键就好了QAQ■■■L36h另一个主打的设计就是双面玻璃,沿袭了索尼XK播放器的双面反光设计,并且发售的三种颜色都为熊猫机,即只有后盖和侧面的颜色不同。背面设计十分干净利落,大片紫色玻璃之下比较显眼的就是中间的XPERIA部分,上方的摄像头和下方的手机标识都没有太多违和感。有人说下方的一排字母数字很煞风景,其实我倒觉得如果没有的话,整个后背的视感会头重脚轻,而且手机标识部分和logo的涂层一致,光线下会有反射,还是略美的。 图中机子后背XPERIA上方的小贴纸为NFC位置标示,索尼带有NFC功能手机的NFC模块位置不尽相同,只有对准位置才能实现感应,于是一般新机都会有贴纸提示,记住位置后就可以撕去。 因为玻璃设计,整个后背都可以当成一面镜子使。■■■当然,镜面也意味着这是指纹君肆虐的地方。紫色后背应该没有黑色那么明显,若是白色的话应该情况略好。不过既然L36h是三防机,指纹不在话下,脏了就洗一洗嘛XD。■■■正面就完全没有背面那么有辨识度,因为OptiContrast Panel黑曜面板的原因,中间少了一层会导致光线反射的空气层,所以正面看屏幕的画,边框和屏幕会融为一体。不过在阳光下还是分界比较明显,毕竟材质依然是TFT,而不是OLED。啊摸了一会儿就有指纹了,先去洗个澡再来亮相吧XD 啊不好意思好像浴缸准备得好像略。。略小了=口=【5寸屏其实真的有点大,单手一般是操作无力的。那换个大点的,透明浴缸怎么样?【别闹了,只是个小鱼缸罢了!! 妥妥丢进去,咕噜噜~~~■■■湿漉漉的屏幕依然可以操作,不过若屏幕完全浸没在水里就不行了。有时候会因为水波触碰而使屏幕产生操作反应,略灵敏。而且因为没有相机实体键,无法实现在水下拍照的技能,哎,好可惜哟,我可以再次残念嘛=口=嗯!洗完澡了,紫君出浴。水滴还未擦尽的时候好妖媚好想扑倒(结果被一只小海螺就扑倒了噗!
高通:28nm芯片终于要多少有多少了 在被台积电28nm产能拖累了一年多之后,作为全球最大移动处理器供应商的高通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现在已经可以做到要多少就有多好,这也为上季度优异的财务表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高通CEO兼董事长Paul Jacobs表示:“QCT(高通CDMA技术集团)的芯片组供应量创下了历史新纪录。正如我们期待的那样,28nm供应紧张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 之前连续几个季度,高通都在痛斥台积电28nm生产线无法提供足够Snapdragon S4 SoC处理器,限制了高通的收入和利润,但全球最大代工厂也不是吃素的,台积电巨大的投入获得了回报,28nm生产线全速开动,终于满足了高通的胃口。 去年第三季度,高通出货了1.41亿颗Snapdragon处理器,第四季度又增长29%而达到1.82亿颗,比上年同期也多了17%,这就带动高通取得收入60.18亿美元、净利19.0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加29%、36%。 Paul Jacobs表示:“我们很兴奋地向大家报告创纪录的季度收入、非GAAP每股收益、MSM芯片出货量,这都要拜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需求猛增和我们行业领先的3G/LTE芯片组所赐。众多的授权合作伙伴和的长远芯片组路线图,包括最近宣布的最棒的Snapdragon 800/600系列处理器,使我们站在了强势增长的位置上,我们也很高兴地提高了2013财年的收入和盈利预期。”
ARM是手机硬件"军备竞赛"幕后推手! ARM从来就不是一家“大公司”,或者说,一家完成一件具体项目或提供一项完整服务的公司。    媒体通常很喜欢把ARM与英特尔相比,虽然这两者完全没有什么相同之处。而我个人,从来都不认为ARM有机会超越英特尔,也不会改变未来。这家公司没有成为领袖的气质。    ARM提供设计图纸,芯片厂商根据图纸生产出ARM构架的芯片,然后销售给使用芯片的数码产品制造商,并向ARM分成。这套模式大家基本都已经了解了。    在过去两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所有的媒体开始把ARM和英特尔摆在一个平台上对比。尤其是iPhone4与iPad的成功,几乎要把ARM推上神坛。    但ARM没有那么神,这是一家非常随波逐流的公司,完全不能与其客户如苹果、三星、高通相提并论。   我第一次接触ARM是2008年。非常的“黎明前夕”,那时候iPhone推出不久,采用三星的芯片,虽然也是来自ARM的设计,但远不够出色。所以当我在北京理想国际大厦见到ARM联合创始兼全球总裁都德·布朗以及当时的中国区总裁谭军时,他们压根就没有提苹果,而是和我大谈嵌入式设备和上网本。而两年之后都德·布朗在所有的媒体采访中都要时不时摆弄他的iPhone和iPad。    “一辆轿车只有一个ECU,却有四个电动车窗。”是那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当时ARM在包括汽车在内的工业及专用计算机领域很吃香,ECU就是每辆汽车都有的电子总控,学名叫汽车专用单片机,俗称行车电脑。ECU与电动车窗都需要ARM设计的芯片,但都德·布朗显然喜欢后者,因为它更简单,数量更多。    ARM对于芯片上量的追求从来没有改变过。我有过一面之缘的前中国区总裁谭军,在ARM工作了七年之后于2009年7月离职。他在ARM中国的职责是销售和政府公关。这两个职责中后者为都德·布朗所赞誉,所以通常认为他是因为销售业绩而离职的。但事实上2008年及以前,ARM已经在中国拿下来不少下游芯片的授权订单,但每个订单的实际出货量都不大——这很可能是导致谭军离职的原因。但如果不是这两年移动智能设备的爆发,ARM在个人消费领域的出货量绝对上不来的。    因为ARM也不知道该做什么。   2008年与ARM的那次会面,都德·布朗高度唱红上网本,并坚定认为ARM更高性能的芯片设计将使其在上网本领域击败英特尔。但其观点认为上网本的续航能力远重要于计算能力,与实际市场状况差出去十万八千里。可以想见,如果那个时候给中国区总裁的任务是完成大规模的ARM上网本芯片出货,那换谁都得背黑锅。    2010年都德·布朗拥有苹果与其合作设计的A4处理器时,口径一下子转换成:“A4的成功证明与ARM合作将对企业自身创造巨大的财富。”并开始畅想移动互联网的未来——但事实上,后两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他的预判也并不相符。最为重要的是,与当年ECU和车窗玻璃的比喻不同,他开始鼓励厂商冒进地采用性能更强工艺更微小的芯片设计方案。   ARM无疑成功主导了Android智能手机的“军备竞赛”。大量ARM的芯片设计在量产不了多久就被ARM新一代设计所替代。ARM的下游厂商不断地向ARM支付授权金以不被其他ARM的客户所赶超。这自然是都德·布朗乐于见到的。但整个场景看起来,就像是ARM通过下游芯片厂商在压榨更下游的终端厂商。而且是透支式的压榨。    智能手机计算能力的过剩还没有成为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但ARM丝毫没有收敛的意思,如果这种趋势继续扩大的话,总有一天ARM在消费领域会为现在的透支支付学费。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