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赏壶的虎哥
tigerjoe
17年玩壶喝茶经历,酷爱品茶玩壶赏瓷器。入坑以来,没少吃药,深知“学习、分享、知不足”的重要。愿意把经验分享出来,有什么问题可以找我,一定知无不言。愿所有同好少走弯路,共同学习。
关注数: 197
粉丝数: 106
发帖数: 10,303
关注贴吧数: 224
【一方乾坤】养壶比赛奖品发放 2-15名、最佳摄影、最佳文字、最佳评审的奖品今日已经寄出,顺丰到付,但由于每人奖品中均有@柯岩1981 提供的汽车燃油添加剂,故顺丰不能走航空,必须陆运,所以会比平日发顺丰慢些,请大家耐心等待。 请@万文婷 直接联系@快乐女儿的老爸 ,直接颁奖。 有谁需要单号请Q我,收到奖品后,如发现与颁奖贴中的奖品不符,请与我联系。 其余奖品明日寄出,工作量有点大,请大家谅解。 谢谢!!!
【一方乾坤】第一届养壶大赛颁奖 第一名:@快乐女儿的老爸 奖品:@万文婷 提供的山流水和田玉佩一枚。第二名:@紫砂吧中心 奖品:@dayefj 提供的漱玉提梁壶一把
【一方乾坤】比赛结果 经过三个月的努力,第一届吧壶养壶大赛比赛阶段已经圆满结束一周了。经过评委的认真评分、统计,现将比赛名次公布如下:二楼预留,插楼删帖!
到北欧了
大彬圈钮 邵建平 底料 320cc
大彬圈钮 邵建平 底料 320cc
新得一只废品盏 外面烧坏了 但我很喜欢 里面的蓝 外面的红 鲜明对比 里面是海水 外面是火焰 ………………
新得一废品盏 新得一只废品盏 外面烧坏了 但我很喜欢 里面的蓝 外面的红 鲜明对比 里面是海水 外面是火焰 ………………
【一方乾坤】【原创】建盏与“天目”(二) 一、在《建盏与“天目”》帖子中,已经阐述明白建盏以及“天目”的区别。简而言之,建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载体;“天目”是大和民族的词汇,到今天已经完全脱离了建盏的范畴。 二、建盏的特点: 1.胎土:建盏的胎土取自于当地,含铁量很高,最高达8%,俗称“铁胎”。其优点是胎质厚重,散热快,注沸水亦不会烫手。其炼制手法需要经过炼制和简单陈腐。由于含铁量高,所以烧制时易变形报废。 2.釉料:建盏釉料也取自于当地,含铁量更高,最高达15%,俗称“铁釉”、矿物釉。 3.单挂釉:只施釉一次,不再进行第二次施釉。 4.还原烧:还原烧的作品表现是属于比较“内隐”的表现。 在还原氛围中烧制,窑室中缺乏氧气,所以燃料在燃烧时,就必须从釉彩原料甚至胎土中提取氧元素来助燃,釉彩原料就会发生变化与重组,因窑室中高温环境与常温不同,就可在高温中还原出特殊的分子结构。
精品油滴建盏
【一方乾坤】吧壶的下水典礼——开壶啦! 吧壶历时三个月终于制作完成,很多吧友已经收到吧壶,迫不及待的要开壶了。 开壶的方法很多种,有简单的,有繁杂的,并无统一标准和对错,大家都乐在其中。请大家把吧壶的开壶过程拍一拍,在此跟帖发表,大家相互讨论学习。 记得开壶前, 先拍一拍自己的壶照,以便养护比赛的时候作对比。 祝大家玩得开心!谢谢!
【讨论】也谈灌浆壶、手拉胚壶、模具壶、半手工壶,甚至化工壶、 @大雪映茶 原创 现在,吧里一讲到灌浆壶、手拉胚壶、化工壶、作旧壶,就谈虎色变,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个个皆铢。这些壶到底如何?其有害程度及特性是怎么会事,多数人并不知,一如墙倒众人推,一片否定声。殊不知,这里面的情况是千差万别,得分别对待,别一棍子打死,连娃娃和洗澡水一块倒掉。 灌浆壶、手拉胚壶、模具壶、半手工壶,这些都属于制壶工艺的不同,而名称也不同。 紫砂壶制壶技术是我国制陶术中的一类品种。从历史发展来看,我国已发现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残陶片。质地粗糙,厚薄不等,掺杂有大小不等的石英粒,质松易碎,原料都是就地起土。经科学测量鉴定,烧成温度大致在700摄氏度。是河北徐水县南庄头遗址发掘出土的,距今有10800—9700年 此外,在江西万年县、广西桂林、广东英德县等地,也发现了距今10000--7000年的陶器碎片。器型都是用盘筑或手工捏成型的罐、钵类的小型陶器。 新石器时代中期,距今五、六千年的仰韶文化时期的陶器,以红陶为主,灰陶、黑陶次之。已发现有陶窑遗址,已选择用,具有一定塑性的粘土。基本是手制成形,也有部分小件采用模制。仰韶后期,开始出现慢轮修整。最能反应当时制陶水平的是细泥彩陶。表面呈红色,内表磨光,造型独特。还绘有生动、美丽、逼真的图案。用红、白、黑色绘纹。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时,以灰陶为主,制陶珍品是黑陶。壁薄如蛋壳,厚度仅1--3毫米,质地坚硬,表面漆黑有光。 中原龙山文化后期,在江南和东南沿海一带,出现一种印纹硬陶。原料中酸性氧化物相对增加,烧成温度达1100摄氏度。 到商代,印纹硬陶开始大量生产,它吸水率低,外形美观,坚硬耐用。出现了陶水管。 到周代,出现了筒瓦、板瓦。战国出现砖。秦汉有陶兵马俑。器物已有在表面涂一层泥浆做装饰,即所谓陶衣。 陶器的耐火特性及易成型优点,使它成为坩埚或陶范。从商周开始直到今日,一直是人们使用的耐火材料。 陶器发展到高水平时,由中国人发明了瓷器。早在商代的白陶,是用瓷土,即高岭土做原料,烧成温度达1000摄氏度以上,是原始瓷器产生的基础。 在商代和西周遗址中发现的“青釉器”,具有明显的瓷器基本特征。质地较陶器细腻坚硬,灰白胎居多,胎质基本烧结,吸水性较弱,烧成温度达1100--1200摄氏度,表面施有一层石灰釉。但与瓷器还不完全相同,称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 到东汉发展成熟。至魏晋时,多为青瓷。加工精细,胎质坚硬,不吸水,表面施青色玻璃釉。至唐代,更有新发展。白釉瓷烧成温度达1200摄氏度,瓷的白度达70%以上,接近现代高级细瓷的标准。外观、手感更接近美玉。 汉代发明釉料,开始将釉料饰于陶器表面。从外观看,与陶不同,故不叫陶,而叫瓷,瓷器之称从此开始风行。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主要在于: 1,使用的原料不同。瓷器用高岭土。陶器主要用粘土或夹砂粘土,也有用劣质高岭土的。 2,吸水率不同。瓷器几乎不吸水,吸水率低于0.5%。陶器吸水率高于1%。 3,烧制温度不同。瓷器在1000摄氏度以上,现代达1200摄氏度以上。陶器低于1200摄氏度。 4,胎体硬度、质地不同。瓷器胎体,质地较陶器细腻、坚硬。陶器胎体,质地疏松,有孔隙,硬度偏低。 现代紫砂壶,界于瓷与陶之间,烧制温度高于1180摄氏度成瓷。低于此温度为陶。但与胎质中沙粒粗细、含杂质、氧化物多少也有很大关系。砂细,杂质、氧化物多,烧制温度低于1180摄氏度,也有成瓷的可能。总之,属于硬陶的范畴。 汉代以后,陶瓷主要分为三大类: 1.日常生活用陶器。如盆、盘、碗、碟、豆,砵、壶、罐、缸、杯。 2,明器用陶器。如陶俑等陶器随葬品。 3,建筑用陶器。如板、筒瓦,陶水管、砖、画像砖、装饰用陶塑等。 从陶器的使用性能上划分,可分为三大类: 1,实用器。以生活实用性为主。 2,装饰器。以艺术性、装饰性美化生活环境为主。 3,祭祀器。以祭祀活动用品为主。集生活实用与艺术、信仰、崇拜为一体,往往成为尊贵的艺术品、收藏品。 秦汉代,陶塑艺术有了高度的发展。特别是陶俑的制作,达到极高的水平。 在南北朝陶塑艺术基础上,唐代三彩陶俑更是将陶塑艺术推向了高峰。唐三彩无论从造型、施彩、制作上,都达到相当的高度,为后世所不及。唐代长沙窑产生了釉下彩工艺,为以后釉下彩绘瓷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唐代,三彩陶器驰名于世界。它是用白粘土作胎,施以含铅的低温釉。釉中使用铁、铜、锰、钴等金属氧化物作呈色剂,在750--850摄氏度,低温烧制而成的。 三彩陶塑一直到宋、元代还流行,但整体水平却达不到唐代盛世的风格和气派了。 宋代是我国瓷器发展的一个极盛高峰,明窑辈出。如:汝、官、钧、哥、定、龙泉,磁州、耀州、吉州等名窑。形成“南青北白”的局面,各色胎釉得到长足发展,五彩缤纷。釉色有白、黑、青、蓝、酱、紫、绿、粉青、天青、豆青、梅子青、天蓝、黄、米黄、大红、海棠红、玫瑰紫等等。此外,还有釉面裂纹装饰自成一体。还有堆釉、洒釉装饰手法,有浮雕、刻花、印花、贴花。 宋代瓷器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取代陶器的趋势,制约了陶器的发展。 元代,景德镇瓷器在宋代已成特点(如影青瓷)的基础上,开创了釉下彩绘青花和釉里红装饰工艺,受到了社会的青睐。景德镇瓷器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以精美的胎质和装饰,逐渐占领了市场。 明、清时,是青花瓷的鼎盛时期。明成化间,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清代青花瓷,从色调上更趋纯净,蓝中泛青,不失典雅,运用浓淡,分出五色,达到极致,丰富了瓷器装饰的表达能力。 明清时期,五彩瓷的发展,釉上彩、釉下彩和青花的结合使用,斗彩、粉彩、金彩、珐琅彩,更如锦上添花。以洁白、美丽,如花似玉,绚丽多姿的优良品质,人见人爱,完全征服了世人。把中国瓷器快速推向世界。 在陶器赶不上瓷器发展之时,明中期以后,发源于宋代的江苏宜兴紫砂陶器,制陶历史悠久。如生产的酒坛、砂锅等,质坚耐用。特别在茶壶制作上,开始独树一帜,集诗、书、画、印于一身,成为一种专门的实用艺术品。一直为人所爱,至今长盛不衰。 关于紫砂茶具起源于宋代的依据,是来源于宋代诗人有“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的著名诗句。“紫泥新品”指的就是紫砂陶茶具。然而,明代以前的紫砂茶具,既没有传世品,也无考古发掘出土实物,仅局限于明代中期以后的历史传说。 紫砂茶具独具特色。明、清以来,广泛受到文人学士们的喜爱。它是用江苏宜兴特有的细质优良陶土紫砂泥,经过精选,精制成陶胚。然后,在1000多摄氏度高温中烧制而成的。陶胚多不上釉,以自然色泽取胜。风格简洁大方,色泽形态淳朴典雅,能广为流传。更重要的还在于紫砂壶易发茶色,香不涣散,本身具有特别适合泡茶的性质:不走味,不变色,隔夜不易馊,夏日不易腐。泡茶日久,茶味深入到陶中去。如只泡清水,也有一股清清的茶香。紫砂壶使用年代越久,经人抚摸后,越发乌亮,越显古雅光润。这些特点,是紫砂壶独有的,其它瓷器、玻璃器都不具备。 紫砂陶器继承和发展了陶器制作的工艺,造型从盘筑法开始,发展到转轮拉坯法、手工制片塑型法、灌浆成型法、模具成形法车制成型法等等。 盘筑法,就是将泥料用手工搓成条,经一圈圈盘绕堆积、手捏挤压、拍打成形的制陶方法。这是一种最原始、最古老的方法。 转轮拉坯法,就是将泥料置于转轮上,先是用手拨转轮,后发展到脚踏转轮。在转轮上用手将泥,堆塑成形,稍干后,再经拍打外形脱水的的方法。此种工艺,运用时间最长,至今仍有使用。 制片塑形法,就是先将泥料捶拍成片,根据壶的形状需要切片,再将泥片置转轮上,用手将泥片拉塑成形等等的方法。这种工艺,现在紫砂壶制作中运用最普遍。 灌浆成形法,就是先将外模做好,组合固定牢固。再将泥混合成泥浆,浇注入模具中,迅速转晃,使泥浆均匀糊在模具内,多余的泥浆倒出,脱水后成形的方法。这种工艺是借鉴古代的失蜡法铸造工艺,而发明的一种古老制陶工艺。现代发展得更加成熟、方便,对于外形复杂的物件,要批量生产,更是具有绝对的优势。 模具成形法,最早使用在陶管、瓦片、砖块的制作中。先用木、竹类材料制成模子,再将泥料于模内塑造成形的方法。这种工艺对于批量生产外形简单,精度要求高的物件具有优势。也是一种古老的造型工艺。 车制成形法,就是将泥块置于转轮上,用竹刀或其它刀具,切削内外,或用成形模板,括削成形的方法。这种工艺,生产率较高,模板使用得好,制品精良,最适应机悈化操作。 以上几种工艺都属于陶瓷生产中的造型工艺。 一般陶瓷生产工艺较多。简单讲有:原料制备工艺、工装模具准备工艺、造型工艺、胚胎脱水工艺、烧制工艺、成品包装工艺等等。 模具和机械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和生产量,满足了大众的需求。对于艺术品、收藏品而言,紫砂壶的定义规定:1,必须是用宜兴紫砂原矿料加工的。2,必须是全手工制作的。这样的壶,才是真正的紫砂壶。 对于大众而言,造型工艺不同,对烧制后的成品,在使用特性上有多大的影响,与泥料变化对使用特性的影响相比,谁更突出,影响更大?无疑是泥料的影响更大。面对广大的紫砂壶消费、使用者,保证使用正宗的、健康的宜兴紫砂 原矿料生产加工销售紫砂壶,应是最基本的做人底线。 原创,2013,12,22.14:20 手拉壶是潮州枫溪一项代代相传的民间茶具工艺。 “手拉壶”采用手工拉胚法(或叫轮制法)成型,与宜兴紫砂壶成型的模制法完全不同,是最原始辘轳制陶技法,已拥 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由明以迄顺、康,以捏造车坯(轮制)为多,全以手捏与印模者罕觏。雍、乾市制之器,印坯车胎为广。及嘉、道之世,曼生司马重倡壶艺,古法是尚,故捏造车胎之法极盛,如杨彭年、邵二泉、邵景南、冯彩霞、黄玉麟诸人所制之壶(应为圆壶),俱用此法。”(1937年李景康、张虹合编《阳羡砂壶图考》上卷)可见,壶兴的制壶技艺并非一成不变,它是从金砂寺僧、供春之斫木为模以范壶形,时大彬之弃模用竹刀助以手捏,顺、康、雍、乾、嘉、道期间的捏造车坯之法,至今之泥条镶接法,其成型之法历经数百年间几经变化。而自顺治至道光二百年间,于宜兴风行的捏造车坯之茗壶成型方法,与今潮州手拉茗壶成型之法近似。 摘自: 潮之精品>> 介绍 潮州手拉壶
继续晒
台湾天目 白木全,14cm口径大盏
晒晒我的茶具
卢的盏
【BUG反馈】04-28丨天目吧不能批准2吧主和小吧主 天目吧不能批准2吧主和小吧主,点批准,可什么都没有,申请人那边就显示拒绝了。而且申请人的资料显示也不对,明明申请人已经关注本吧好长时间了,但显示0天。希望网管尽早解决。 谢谢!
茶盏-百度百科 苏东坡的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典型地代表了唐宋及以后的文人墨客,将品茶作为精神享受的明显倾向。茶盏在唐以前就已有记载,《博雅》说:"盏杯子"宋代时开始有"茶杯"之名。陆游就曾写过:“藤杖有时缘石瞪,风炉随处置茶杯”的诗句。现代人多称茶杯或茶盏。茶盏是饮茶的用具。它的基本器型为敞口小足,斜直壁,一般比饭碗小,比酒杯大。据考古或文献资料证明,瓷盏在东晋时已有制作,南北朝时饮茶之风逐渐流行起来。唐及五代时期的茶盏以南方越窑和北方邢窑最富盛名。并且茶盏开始配有盏托。宋代时斗茶之风大盛,极为崇尚茶具的精美。茶盏的形状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口沿较直;另一种则是撇口,像喇叭,有的还以描金装饰,书“寿山福海”的字样。除建窑外,宋代的官窑、哥窑、定窑,钧窑、龙泉窑、吉州窑都普遍烧制茶盏。明清以后的茶盏又配以盏盖,形成了一盏、一盖、一碟的三合一茶盏,现在又称盖碗。 【今存于国内的宋代茶盏的品种有】:兔毫盏,油滴盏,曜变盏,鹧鸪斑。
【分享】秘制烧烤酱料 试验阶段,三种口味:原味、蜜汁、香辣,这次改料稍咸,不过差不多了,稍作调整,即将投产。 想吃的早说哈
孙建兴的建盏烧制过程 泥浆晾晒练泥制坯
【分享】国之瑰宝——提璧壶的故事 一件工艺品,或称之为艺术品,能称的上宝贝的已属少见。而众口皆碑,被誉为国之瑰宝的,更属罕见。由紫砂工艺大师顾景舟先生精心设计〈高庄共同参与设计〉,精心制作,精心修改,历经十二十年才得以完成的紫砂极品《提璧壶》,在陶艺领域中独一无二,匠心独运,工艺精湛,是价值连城的国之瑰宝。 提璧壶是已故大师顾景舟一生当中花费精力最多,耗费时间最长,制作工艺最精湛的经典代表作之一,以下就让我们以景洲爱徒之提璧壶与故事情节做一场紫砂瑰宝的巡礼~~~~~
氧化烧和还原烧 还原烧与氧化烧是陶瓷烧制的两大分水岭,两个完全不一样的系统,对陶瓷赏析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今天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下这两种烧法有什么不同以及如何鉴别。 一、窑中的还原烧与氧化烧的定义 整个窑体里头是一个空间,烧窑的时候,里头除了要烧的作品之外,其它空的地方就会占满气体,简单来说,里头就会有很多“氧气”,氧气是烧窑时很重要的变因,我们提到“烧”窑,要烧就要有火,我们也都知道氧会“助燃”,若我们在烧窑时大量的补充足够的氧气进入窑室使其充分燃烧就是“氧化烧”;反之,若有技巧的让窑室缺氧,使窑火从土胎与釉水抽取氧元素则称作“还原烧”。 二、釉水的氧化与还原有什么不同 以釉水来说,也分为氧化釉和还原釉。简单来说氧化釉就是所谓的“色釉”,比如说铁红、五彩、釉上彩、或一些现代的青花以及部分釉色很绚丽的天目,他们所表现的是釉的色彩。而还原釉表现的主要是“质感”,比如说古代的青花釉、日本的志野、萩烧、建窑的建盏,还有温润的青瓷,这些釉没有绚丽的色彩,但他们都有令人触摸起来很舒服的质感。
最近没什么盏啊 最近好像都没看见什么新盏,谁入新的了?发上来看看啊
建盏的种类和特点 建盏多是口大底小,有的形如漏斗;且多为圈足且圈足较浅,足根往往有修刀(俗称倒角),足底面稍外斜;少数为实足(主要为小圆碗类)。造型古朴浑厚,手感普遍较沉。建盏分为敞口、撇口、敛口和束口四大类,每类分大、中、小型;小圆碗归入小型敛口碗类。①敞口碗:口沿外撇,尖圆唇,腹壁斜直或微弧,腹较浅,腹下内收。浅圈足。形如漏斗状,俗称“斗笠碗”。常见中、小型碗,偶见大型器 )。②撇口碗:口沿外撇,唇沿稍有曲折,斜腹,浅圈足;可分大、中、小型。此类碗大型器比例相对 其他类碗 较高,鹧鸪斑,但成品率低,尤显名贵;中、小型器较常见 )。③敛口碗:口沿微向内收敛,斜弧腹;矮圈足,挖足浅;造型较丰满。常见中、小型器,小型器比例较高,有的为圆饼状实足 )。④束口碗:撇沿束口,腹微弧,腹下内收,浅圈足,口沿以下约1—1.5厘米左右向内束成一圈浅显的凹槽,作用在于斗茶时既可掌握茶汤的分量,又可避免茶汤外溢,该凹槽俗称“注水线”。此类碗腹较深,器型整体较饱满,手感重;常见中、小型器,中型器比例较高,为建盏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种,也是产量最大的建盏之一,出土或传世品最多 )。
我想要这个
晒晒新入的壶
志野烧的前世今生 武野绍鸥的秘藏品,「绍鸥名物」之一。白天目被认为是志野烧的前身,是上有厚层白色长石釉的天目茶碗。流传至尾张德川家、加贺前田家者较为有名。
茶的基本分类 一、按照茶的发酵程度分类, 按照茶的发酵程度分类,可将茶分为五类。在茶叶的加工中,通常把不同程度的酶促氧化过程成为“发酵”。根据茶叶加工过程中鲜叶中茶多酚的酶促或非酶促氧化程度的不同,将茶叶分为五类: 1. 不发酵茶:绿茶。西湖龙井、信阳毛尖、六安瓜片等; 2. 微发酵茶:白茶。银针白毫、白牡丹等; 3. 轻发酵茶:黄茶。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等; 4. 半发酵茶:青茶。铁观音、武夷岩茶等; 5. 全发酵茶:红茶、黑茶。小种、红碎、六堡茶、茯砖茶等。 发酵是茶叶进行氧化的一种方式,它是茶叶加工的一道重要工序,对茶青造成下列的影响: 1. 颜色的改变: 未经发酵的茶叶是绿色的,发酵后就会变成红色,发酵愈多颜色变得愈红。叶子本身与泡出来的茶汤夜色都是如此。所以我们只要看泡出来的茶汤颜色是偏绿还是偏红,就可以知道该茶的发酵程度。 2. 香气的改变: 未经发酵的茶,属菜香型,让其轻微发酵到20%左右,就会变成花香型;到30%左右就会成为坚果香型;60%会变成成熟果香型;若其全部发酵就会变成糖香型。 3. 滋味的改变: 发酵越少的茶越接近自然植物的风味,发酵越多,则离自然植物的风味越远。
【欣赏】建盏之美 饶师傅的一支盏,口径9cm。 这只盏的单个油滴结晶的大小适中,整体油滴斑纹分布均匀适度。油滴底层的釉面程青黑色,并有兔毫暗纹。盏外部油滴分布的稀疏与盏内对应,亦有暗纹。盏口边缘呈现暗暗的彩虹七色渐变。 注水后映着阳光观察,底层毫纹程银蓝色,轻轻转动,与边缘七彩交相辉映,有如暗夜极光,深邃悠远,美甚! 道家认为:玄者,黑而远的颜色,玄生万色,一切颜色都从深邃的黑色中生长出来! 中国传统哲学和思想的优秀载体。“天下第一碗”的称号绝非偶然。
又一支饶师傅的盏 饶师傅,口径9cm。 这只盏的单个油滴结晶的大小适中,整体油滴斑纹分布均匀适度。油滴底层的釉面程青黑色,并有兔毫暗纹。盏外部油滴分布的稀疏与盏内对应,亦有暗纹。盏口边缘呈现暗暗的彩虹七色渐变。 注水后映着阳光观察,底层毫纹程银蓝色,轻轻转动,与边缘七彩交相辉映,有如暗夜极光,深邃悠远,美甚! 玄者,黑而远的颜色,玄生万色,一切颜色都从深邃的黑色中生长出来!
又一支饶的盏 饶师傅,口径9cm。 这只盏的单个油滴结晶的大小适中,整体油滴斑纹分布均匀适度。油滴底层的釉面程青黑色,并有兔毫暗纹。盏外部油滴分布的稀疏与盏内对应,亦有暗纹。盏口边缘呈现暗暗的彩虹七色渐变。 注水后映着阳光观察,底层毫纹程银蓝色,轻轻转动,与边缘七彩交相辉映,有如暗夜极光,深邃悠远,美甚! 玄者,黑而远的颜色,玄生万色,一切颜色都从深邃的黑色中生长出来!
上盏啊吧主
入了把裴的
新入的油滴
再晒一个
晒 虎斑
【晒物】晒晒我的盏 8.5公分的深斗,饶师傅的
【一方乾坤】揭秘建盏铁系结晶釉斑纹的形神之变 揭秘建盏铁系结晶釉斑纹的形神之变 作者:李达 建盏是土与火高难度结合的陶瓷艺术。笔者在《收藏家》2007年4期发表的《建盏鉴赏》一文中,从四个制瓷因素因素入手,论述了建盏各种斑纹的烧制难度。并对建盏之美作了系统的阐述。文中指出,建盏斑纹的特点就是“隐”,其品质和美的本质都与“隐”密切相关。建盏斑纹是在窑火中天然形成的,文中对斑纹难“显”的深层原因、土与火交融后产生斑纹隐藏的奥秘做了较为详尽的论述。本文作为下篇,继续揭秘。
【科普】绞泥紫砂制作 绞泥是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练好的泥混合在一起,重新练制成新的具有多种泥料线条或者纹路的泥巴,由于可选择的泥料组合很多,导致绞泥色彩丰富,具有相当强的艺术感 。今天毛虫肤浅的剖析下绞泥…老吕看见了表激动 开门见山…绞泥的技术难点一:收缩不同的泥绞在一起…在干燥时候就会出现干燥收缩差额大导致两种泥感情破裂而分手,不用说后面的烧成了,烧成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肿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吕大师在《大师说器》栏目中说这个问题搞了两年才解决,我估计吕氏父子若是虚心求教,不去闭门造车,两个月足够解决这个问题了。那么多泥总有收缩相近的几种吧,比如我现在想把紫泥和段泥绞在一块,紫泥收缩11,段泥收缩12。那么只需要把两种泥料收缩调成一样就可以了,我想大家不乏懂得陶瓷技术之人,在此本人稍微揭露一点点:在泥料中加入 滑石即可使收缩变大,在泥料中加入硅灰石即可使泥料收缩变小。 我只说这两种,因为一种就够研究一年了…说多了怕大家消化不了。 有好奇的会问…若是把朱泥和段泥绞在一起。是不是也这么调,能否把收缩差额相当大的泥料也绞在一起?我个人认为确实可以绞在一起,但是由于为了调节巨大的收缩差额,需要加入大量辅助料,(这些料没有毒,大家放心)从而改变了单种泥料的可塑性(也称泥性),会影响茶壶成形。另外也会改变泥料的烧成温度,影响了泥料的发色。 所以这个在理论上是可行的,若是想从实践上也解决这个问题…我个人观点:加入色料…让收缩一样的泥彻底改变颜色,看起来像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有些盟友不要以为加色料是件肤浅的事儿…好的色料价格不菲,做出的成品让你真假难辨。不要忘了:天然的泥料和色料都是同一种金属或是同样的多种金属在发色,其实都是一个妈生的。 绞泥技术难点二: 不同的泥料烧成温度不同,绞在一起以后只能选择一种烧成温度,肿么办?比如:紫泥1180可是红泥只有1100,如果绞在一起,怎么烧?紫泥温度烧低了颜色太浅,红泥烧高了就发黑了,还是用我前面所说的料就可以,在紫泥中加入滑石就可以降低紫泥的烧成温度同时也增大了紫泥的收缩(滑石是一种助熔剂)。搞定,就这么简单…(我只能解释到这样,看不懂的勿怪) 绞泥技术难点三: 如何人为的控制绞泥纹路。大多数人应该都看到过绞泥壶,不轮是网上或者是现实中,绞泥形成的纹路多种多样,如果我希望得到我想要的纹路…肿么办?大家都知道练泥要么是机器,要么是手工。机器练泥由于是成形机内部绞笼在匀速转动,形成的花纹一般是均匀的,练泥时间越长,花纹越是细长,纹路的圈数越多。若是手工捶练,则具有相当大的选择性,可以人为的选择绞练方向和次数,做出自己喜欢的图形。转载
【科普】壶外面的白霜是怎么形成的 很多朋友喜欢开壶,开壶嘛,上甘蔗豆腐等神器,有些甚至把甘蔗豆腐塞入壶内,然后开水煮沸,誓要把新壶吸个精尽壶亡,煮完捞出来一看,咦,壶表面怎么有一层白霜?不是说泥没有练好才会花泥白霜吗? 这个情况的出现其实都怪我们壶友,一味的追求壶的水色,黄龙山不让采,老泥人家不卖普通制壶人也买不起,外山料子又多又便宜,偏偏水色差了点,怎么办?逼的制壶人造水色。新壶第一遍烧出后,手法差点的就抛光后再烧,这样壶表面看起来光亮,显得水色好,其实不是泥料本身发出的水色,这样的做法算是地道的。另一种做法就是在新壶烧出第一遍后上 石蜡,上完石蜡对壶进行加热(但度不能过高,不然石蜡都因过热而挥发了),使石蜡熔于壶身,这样的壶看起来水色就好了,而且没有抛光的痕迹,啧啧,你看,我这泥料,黄龙山原矿!!! 石蜡的成分主要是C和H,溶于汽油、二甲苯、乙醚等..却不溶于水,用水煮打过石蜡的壶,因为受热,石蜡凝聚到壶身表面,显现出了它的本来面貌:白色固体,石蜡是含有致癌物的,请我们壶友选购茶壶时擦亮眼睛吧,出现水煮后显出白霜的就不要用为妙。另外石蜡壶是永远也养不出效果的,原因你知道的。 另一种白霜是因为 水质的原因,部分地区的水质比较差,所以水厂在处理的时候添加了超量的漂白粉,漂白粉(次氯酸钙)是非常不稳定的,在开壶时受热就会分解,然后钙会吸附在壶身,加上水质差的原因,水中含有大量的镁盐和钙盐,都会沉积在壶身,出现白霜。这种白霜和壶是没有关系的,可以放心使用。壶友在购壶时尽量不要选择特别光亮的壶。 谁有白霜的照片给补一张
【活动】吧壶最终确认名单,后续将直播过程 20140201 不渝lemon 20140202 芸藩 20140203 云静停云处 20140204 勾情未已 20140205 hjatl 20140206 不锈钢老鼠84 20140207 inter163 20140208 紫砂吧中心 20140209 thomas990041 20140210 天水知秋 20140211 wangdell 20140212 快乐女儿的老爸 20140213 成年往事不堪回 20140214 椰风泛音1990 20140215 难得壶兔 20140216 adeal哥 20140217 二门702 20140218 战国红黄 20140219 西夏丶巅峰之神 20140220 爽朗的小棍 20140221 海鸟05 20140222 小迷壶仙 20140223 pfhz214 20140224 中国风兵人 20140225 柯岩1981 20140226 im118 20140227 水瓶糖果丫头 20140228 天蝎最爱m4a1 20140229 风雨的汉子 20140230 东营手串 请以上吧友 尽快将收货信息以QQ方式告诉我,并告知是否要刻绘。 万万将去宜兴落实此事,并直播过程。敬请期待。
【分享】力与美:敦煌绘画中的中国古建筑 力与美:敦煌绘画中的中国古建筑——转载 潘谷西教授说过,中国古代建筑两个最醒目的特色:远看屋顶,近看斗栱。 唐代建筑风格的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而又开朗,从长安城、大明宫、含元殿等一系列的遗址可以想象出这一点。现存的木建筑遗物反映了唐代建筑艺术加工和结构的统一,在建筑物上没有纯粹为了装饰而加上去的构件,也没有歪曲建筑材料性能使之屈从于装饰要求的现象。这固然是我国古典建筑的传统特点,但在唐代建筑上表现的更为彻底。例如斗栱的结构职能极其鲜明,栱是挑出的悬臂梁,昂是挑出的斜梁,都负有承托屋檐的责任。一般都只在柱头上设斗栱或在柱间只用一组简单的斗栱,以增加承托屋檐的支点。其他如柱子的形象、梁的加工等都令人感到构件本身受力状态与形象之间内在的联系,达到了力与美的统一;而色调简洁明快,屋顶舒展平远,门窗朴实无华,给人以庄重大方的印象,这是在宋元明清建筑上不易找到的特色。————潘谷西《中国建筑史》 唐代和唐代之前,中国建筑多见简洁有力的斗栱造型以及偷心造、单栱造等,正是这些简洁精练的做法较多地保留着斗栱原本的价值和意义,为了使这个曾在我国建筑历史上绽放过异彩的的创造不至被追求繁缛豪华的风气所掩盖,我们应该努力让那些简朴真实的铺作恢复其应有的地位。 汉代和汉代之前建筑风格是雄健阳刚,汉代之后至唐代建筑,雄健阳刚之中又透出一些柔美。敦煌有很多唐代建筑绘画,唐代建筑实物现存极少,保存比较好的两座是山西五台山南禅寺正殿和佛光寺大殿(其他如山西芮城五龙庙等经后世翻建改造,原貌破坏较甚),建于中晚唐时期,虽不是唐代最优秀的建筑(如现存佛光寺大殿是在佛光寺原建筑被毁之后,由一个女居士捐资修建的),但也是无价之宝。其中个人最喜欢的是南禅寺正殿。普普通通一座建筑,就已胜过后世无数。 南禅寺正殿
【分享】紫砂配方之色料,化料,原矿(转载) 壶正统的原矿色:紫、红、朱、栗、黄(现在大家基本上都知道蓝色壶是色料壶,但是还有一部分人认为黑色壶是天然色) 为了使发色不领人满意的原矿紫泥发出紫色的光泽,会在泥料中加入锰红,因为紫泥本身靠铁发色,而紫泥中大量的铁的使其烧成范围很窄,受温度影响很大,很容易发黑过烧,而锰非常的稳定,发色比较均匀,实属调试原矿之必备良药。锰红是由磷酸锰和氢氧化铝配制而成,锰和其他金属一样是人体必需的,但是过量也会造成中毒,茶壶中烧结的色料金属很难再发生变化,不易流动,所以本人认为对身体没有什么影响,但尽量不要使用生烧的壶或者吸水率比较高的壶 。 发色好的红泥一般不需加色料,而发色很浅的红色泥将被制成“清水泥”。很多人是不待见清水泥的,因为它“出身”不好,其实清水是比较保险的泥料,因为它只需加铁红粉而不需要再加别的重金属了。铁红是锆、硅、铁配制成的,二氧化锆是无毒的,但是具有放射性,铁大家都很熟悉,所以不需要特别反感铁红粉。 朱泥色料……我说到这有很多人要打我了(朱泥也会加色料?你胡扯吧你)在本地朱泥都消耗殆尽、长兴料发色不领人满意的情况下,朱泥色料就应运而生,很多土法练朱泥都是加石黄,石黄也是天然矿物,有不纯、杂质、发色不均的情况,如果要用石黄就必须要球磨,有点麻烦,加点包裹色料,“包裹”非常复杂,在此我就不细说了。但由于包裹色料非常昂贵(相对于其他色料而言),一般价格都在两百元一公斤左右,如果要制得色料朱泥同样价格不菲,所以朱泥价格居高不下不仅仅因为原矿稀少,因为它不管真假都贵。 黄色的色料有多种,多种配方都可以配制得到,有锡钒黄、钒锆黄、铬钛黄、锑黄、锆镨黄,从名称中大家大概可以了解到黄色料的金属构成。锡.钒.锆.钛.镨都是无毒性的,吸入过多才会中毒(任何金属吸入过量都会中毒的,不是由于金属本身的毒性而引起的中毒)但是锑黄是由锑和铅配制而成的,这两者都是有毒金属,对人体伤害比较大,对皮肤和呼吸道有伤害,食入或者吸入都可致中毒(本人2012年5月镍吸入性中毒一次,呼吸道粘膜受损,至今未愈)所以建议练泥的人们尽量不要去实用锑黄。纯天然段泥发色一般可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了,添加色料只为了发色更加艳丽些。 最后才来说栗色,因为栗色是黄色和紫色混合而成,一般用在降坡泥中,大家既然知道降坡的出处,应该知道现在矿物不多,所以使用一点色料是很正常的,一般使用棕红或者混合色料 锰红色料价格在15-25元/公斤.包裹色料价格200左右/公斤.铁红价格10-15元/公斤。钛黄色料价格20-25元/公斤,想必众人也应该看出色料价格和泥料价格成品价格背后隐藏的联系 色料壶是在原矿泥料的基础上,加入少量色料,使其发色艳丽或者深邃,发色更强。色料壶和化料壶是两码事,这是我个人观点,众壶友勿喷。 化料即彻底脱离了原矿,在不使用原矿的基础上,彻底使用非金属材料配制得到基础泥料,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加入色料,基础泥料也必须使用粘土.熔剂.沙粒配置得到,因为粘土本身基本不发色,所以加入色料后烧成的发色特别艳丽干净,为了使茶壶烧成后水色好,需要加熔剂(钠长石,锂长石之类的硅酸钠,土法使用石黄降温)而大多练泥人由于不懂配制,使得加入量过大,使壶表泛出釉水的光泽,或者加入量过少,壶没有烧熟,敲击壶身声音暗哑,由于沙粒不是天然沙粒,所以沙粒烧成后的发色和泥料发色迥异,不似天然的泥料那般泥料和沙粒发色大致统一。 天然的泥料我就不再叙述了,话说五色板块中,已经有图有真相了。 这是本人平时常用的色料
【欣赏】紫砂壶镂空贴花
【欣赏】福记-清末民初1100cc大品朱泥器 阳羡方壶——龙纹印款“福记”,清末民初,容量1100cc,朱泥。 此只壶是阳羡方壶的创始壶。
新人报道 晚上散步随手瞎拍。轻喷
【分享】看图解析紫砂刻画(转载) 我也不是说就绝对拒绝有刻画的壶,实在是眼下的刻手水准有限,许多做壶的艺师自己不明白,好好做出来一把壶,请个庸手刻画,往往是蛇足…… 为什么?这个道理说来简单,紫砂刻画都是以国画——毛笔写意绘画作为依托的,现在的刻手毛笔书画修养有限,刀法与笔法无法对应起来——刀在手里,不知道如何与毛笔的起伏、转折、提按相对应。 文革时代,有些老辈的刻手,我想更因为长期的实践,极熟练之后得到这样的很得笔法的刀法。 请先看整体图,我再作局部分析。
【活动】原矿样本报名截止,已报名的请进 购买紫砂原矿样本活动的报名已截止,报名情况统计如下: 1、请已报名的吧友核对自己的报名信息,如有错误请及时与我私信或qq联系。 2、如对自己报名购买的种类确认无误,请 在正月初八(2月7日)之前按照我发私信的内容办款; 过期未付款视为放弃购买。如不想购买最好能私信或qq通知我一下。 3、办款后请把个人信息私信告知我:办款的姓名和帐号、收货地址、收货人姓名、收货人电话。 4、正月初八万万会去丁山联系矿料并联系烧制样片,估计发货到大家手上还需要半个月以上的时间,请大家耐心等待。 5、本次活动所收取的费用,除去成本之外,盈余将作为吧务基金,用于今后一方乾坤吧的发展,开展各项活动并为大家多谋福利,营造真正的我们自己爱好者的天地。详细账目将在活动结束后以发贴的形式全部公开。 6、此次活动是为了让大家能够充分了解和学习紫砂原料的原矿知识,并且这是本吧的第一次活动,如果有什么不周之处还请大家对吧务组的工 作多多包涵,多多理解。 谢谢大家的理解和支持,感谢对一方乾坤吧的关注! 祝大家新春愉快、阖家欢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马年行大运!!
【体会】一个静字如何了得?! 古人曾道,品香可修其身,首先要做到一个静字。能将心境放回宁静状态,在繁华俗世中可不容易做到,生活讲求张驰有道,所谓的驰并非是放弃、空虚和寂寞。而是一种充实、缓慢、吸纳的心境状态。就象人在呼吸,驰,就是吸纳之境。 古代中国的香席活动强调“净心契道,品评审美,励志翰文,调和身心”这四种品德。五代的罗隐有一首诗写道:“沉水良材食柏珍,博山炉暖玉楼春。怜君亦是无端物,贪作馨香忘却身。”品香的过程,就是要将我们烦燥的心安静下来,我们的视觉、听觉、嗅觉等五官缓慢安静的时候,心静如水,淡看着秋月沐浴春风,这时侯我们的心眼就张开了,平时想不到的、看不到的,一切在停顿之间会有另一种感悟。 不同的香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觉,就如同一个产地的香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之下也会有很多细微的差异,以沉香为例,同一个产地的,同一个山之中,有些香是鲜活清雅的,让你回味十七八岁纯静初醒的感觉;有些香是沉稳醇厚的,就象一位阅历丰富的老者;有些香是霸气十足的,让你想到一位王者,更有些香是扑实中带着山野间的芬芳的,让你想到一位成熟而善良的村妇。品香如品人,人间百态,亦可尽在香中读寻……@云镜停云处
【科普】沉香入门之高仿沉香 【文玩知识普及】转载 沉香珠子在高仿沉香市场上,是占据了80%以上的分额,所以朋友们买沉香的话,接触最多的还是珠子类。 第一类是我们常说的“药沉” 第一类是我们常说的“药沉”,商家会在前面加上很多名词,如“海南药沉”,“越南奇楠沉”“极品沉水手串”,等等,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接触过沉香不足一个月的朋友们,都能很轻松的辨别出来。告诉新手们一点:看这种沉香,细看它有没有油脂线。真沉香,即便是油脂到了饱和状态,也不可能出现全黑的沉香。这就像一个乌托邦,理论和实际生活中,都是不存在的。 这类沉香,商家是经过长时间泡油加染色做出来的,味道会有,没有闻过真沉香味道的朋友会觉得这个味道还不错的。并且商家也敢当面烧,用明火靠近珠子就能看见珠子表面有油溢出了。价格几百到数千元不等,但是据说这类“越南B货”,从河内批发进国内,每串不超过100元,卖价就看商家的厉害程度。颗颗沉水,每串都超重。材质是一般的木头类,硬度高于沉香(非高油脂类)。 第二类高仿珠子:“竹子类” 从图上可以看出来,“油脂线”是存在的,但是自然的东西,油脂线是不会这么有规律的。每个间距,长度,粗细仿佛都已经计算好了。从题目也能看出来,这就是竹子经过深加工做出来的。味道上,有一些会有(经过泡油),有一些没有香味(懒得泡油了)。这类高仿,对于新手来说,也容易辨别。拿在手上细看,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借助放大镜。真沉香的纹路和油脂线是非常细腻的。 第三类高仿沉香:“虎斑” 这类沉香珠子的“油脂线”是毫无规律的了,形成了类似“虎斑”的花纹。但是这是后期画上去的,珠子的材质可以是无油的沉香类,可以是其他的木质类。分辨的方法是,在没有形成“黑线”的区域,是完全不存在油脂线纹路的。真沉香所形成的油脂线纹路细如发丝,即便是没有油脂形成的地方,也能看到没有黑色油脂填充的纹理。在表面形成“虎斑”也是有“渐变”效果的。 第四类高仿沉香:“硬木类” 这类珠子相比上面的更加难分辨了。看过大量沉香的朋友还是有一定的经验可以看出来,这类珠子的纹路偏向于硬木类。珠子的表面异常光滑,这是硬木类的一个特征。真沉香只有达到沉水或者接近沉水,才会反射出这样的光泽,而真沉香能达到这种光泽的,色彩方面也会更加沉稳一些,更加深一些,并且不会出现这种土黄色的色彩。真沉香油脂线更加没有规律,接近沉水的则回呈现出大片的油脂,并且纹路上会非常细腻。油脂线是随着珠子的弧度而弯曲的。真沉香的油脂线是互相平行的,并且在车制出来后,从横纹来观察,油脂线是笔直的,不会随着珠子的弧度而弯曲。角度到了一定程度下,油脂线会截然终止,出现另外一个层面的油脂线。所以从图上观察来看,这些油脂线只存在与表面(从珠子的孔周边能看出来)。大家一定要记住,真沉香的油脂线是存在于一颗珠子内的任何地方,若是从外部加工上去的,这点很好分辨。千万不要被纵截面的油脂点所迷惑,因为这一面现在的技术是非常好做的了。 第五类高仿沉香珠子: “精品沉水压缩沉” 这类珠子可以说做的和真沉香一模一样了,我们从花纹颜色特征上可以仔细对比一下。 这串珠子从外观上来看,和沉水浮的沉香珠子没有区别(我们暂且假设不知道它的重量)。这种高品质的“压缩沉”甚至是用真沉香的沉水碎料和沉水浮碎料压缩成的,并且是极限压缩,可以把2.0的珠子压缩到1.4CM,为的是达到超重沉水的重量。高技术下,如果用火烧来试验,味道和真沉香也没有差别。但是这种沉香的破绽在于泡水,若非真沉香自然形成的,在泡一夜的水的情况下,极易形成开裂。我们知道,真沉香都是经过了几百上千年的风吹雨淋,在全面浸水的状态下,是非常稳定的。 综上所述,大家可以知道了,其实无论是什么形式的高仿,只要结合水与火的考验,总会现形的。 @芸藩
【科普】中美松石比较 中美松石的大体的比较 玩了阶段的松石,写了不少的东西. 想谈下自己对中美的松石一点感触. 先谈谈美国松, 美国松的崛起,基本超过了100年了, 因为质地优良, 矿口多而慢慢的压制住了举世闻名的波斯松石(伊朗). 上世纪的70-80年代, 是美国松石最鼎盛的时期. 而后随着价格的上升, 需求过大, 导致了大量的墨西哥,智利 和中国松石的进入. 而中国松石的进入对美国当时的松石市场的冲击是相当致命的. 很多矿口开始减产, 很多矿工开始失业. 主要原因是当时中国的松石价格相当的低廉, 而且以云盖为首的松石矿,产出的松石质地可以向当时很多美国的传统松石相抗衡. 颜色漂亮, 质地好, 漂亮的花纹等等......中国的松石储量太大, 到了80年代, 基本已经占领了美国过半的市场. 还有一个很致命的, 当时云盖还没有封矿, 云盖产的松石和很多美国的传统矿产的松石有很多的类似.不是 每个松石 在切割的时候,都会带有那个矿的全部独有的特征, 很多只带了部分,或带了一点点. 在这样的情况下, 对于根本不懂松石,或学的不精的人来说. 那简直是一头的雾水. 从经就很多卖松石的拿云盖的乌兰花, 花子比较小的那种,去替代美国的蓝德蓝等等. 美国的市场被搅乱了, 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 美国通过了法律, 在大多数情况下, 卖家需要提供松石的来源证明( 这就是中国人所说的矿产证). 很多人曾经说过, 美国的松石就是虚名, 都是炒作矿产证炒作出来的. 其实是他们对美国的松石和松石的历史研究的不够透彻. 松石的来源证明被法律所限定,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因为从整体上讲, 美国的松石确实还是最好的.衡量松石的价值是和别的宝石是不同的. 首先基本要看矿口, 因为矿口不同, 而意味着松石的色, 质地, 花纹的不同,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 就是稀缺性. 有的矿口就能产1吨松石(一个比喻), 而另个矿口能产1000吨, 那在质地类似的情况下, 由于有独特的属性, 因为稀缺性的因素,而导致了2个矿的松石,价格是不可能一样的. 前者可能会100一克, 而后者可能就能卖到50一克. 特别的提一点, 松石的收藏 ,如果是买名矿的, 最好要买带有那个矿的典型特征的, 这样的收藏价值会高很多. 下面谈下, 中美松石的一些质地上的区别. 纵观美国的上百矿口, 很多名矿的地理位置基本都离铜矿非常的近, 很多就在铜矿里面, 开发的时候是随机被发现的. 这就决定了, 美国松如果是蓝的, 基本会蓝的很正, 不怎么偏色. (当然美国也产绿色的松石). 而中国的松石主要产自湖北.虽然当地土质含有丰富的铜铁矿物, 但是规模和比例,还是不如美国. 这就是为什么通常情况下, 同样是蓝货的时候, 美国的要更蓝,更正的原因, 因为国内的松石在含铜的同时, 也混入了大量的铁. 云盖现在已经关闭, 近20年已经不怎么产松石了, 现在主要的产区是竹山. 云盖我去过的, 松石所伴生的石制是相当的坚硬的, 仔细看的话,基本带闪闪的石英成分, 这也是它质地好的一个原因, 所以在不处理的情况下, 云盖的料子可以直接磨,崩裂的可能是不大的. 竹山和云盖相比就差很多了, 松石周围的基本为松软的土质, 有存在石质的时候,但是硬度小. 多松软, 为纯黑色, 有少量的褐色和黄色. 美国产松石的地方,基本石质是很坚硬的. 所以竹山松石和美国传统矿是没有可比性的. 还有就是竹山的土壤含铁丰富, 这就是为什么,竹山的松石基本是绿色, 或蓝绿. 好不容易发现块高蓝, 但是和睡美人, 或金曼松石一比, 还是有点偏绿. 国内现在非常流行花子. 大部分人都说自己的花子是云盖的, 当然这个基本是扯淡的事情. 主要还是竹山的料. 竹山的花子99%在磨的时候, 铁线相当脆弱, 出现崩裂, 一边磨,一边掉渣. 所以很多人在批量生产的时候为了保证成品率, 都是要优化下的. 现在的人聪明了, 因为市场上喜欢原矿. 为了保证原矿的外观, 大部分人在加工时, 会加502胶水, 稍微处理下. 在优化和原矿中, 找一个所谓的平衡.我做过几次测试, 加502后, 确实有利于加工, 成品的颜色和不加的,基本差别不大, 铁线的颜色也差别不大.稍微深一点点, 如果没有实物对比,这种不同,基本看不出来. 因为胶水加工前只是在表面, 起固化作用, 加工的时候,大部分被磨掉了.所以成品出来还会照样的吸收水. 对我来说, 我分辨这样的, 基本要上手了. 看松石的产地, 再看成品的铁线. 如果一点502不加的成品和加了的,一定是不一样. 有些加了的,出来确实美观, 但是我一看就会明白, 如果不加, 就出不来那样完美的铁线. 不会那样饱满, 也不会那样的平整.......那结论就是, 现在很多竹山的高蓝, 乌兰花的成品, 其实还是被处理过了,然后再加工的. 大家多想想, 对于那么松软的土质( 铁线). 出来的成品那么完美, 没有坑洼, 铁线高度基本和松石高度一致, 或低那么一点点. 铁线是那么的完整. 这是不可能的!!!!! 当你把毛石送上砂轮, 上面的水快速滴下, 砂轮高速飞转 , 水由于砂轮的关系,高速的冲击着毛石. 你看到了白色的水流( 松石), 和黑色的水(铁线)哗哗的流下来的时候.. 你一切都就明白了.................@卡卡西里606
向高手求知识 大马士革钢到底是什么东西啊?里面分多少种类?怎么分辨真假?什么钢粉啊、玫瑰啊都是怎么回事?很喜欢,求高手解答,科普一下吧。
【体会】霸王别姬 第一次喝到肉桂的时候,就立刻被那种冲天而起的劲气所征服,那种苦中带有焦糖香的独特魅力一下就抓住了我的喉咙,然后从喉底翻上来那醇厚的回甘,又好象是那绕指的柔情,缠绵不绝。于是就联想到了“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项羽。 之后没多久又接触水仙茶的时候,水仙那绵长顺滑的喉感,加上与肉桂同为武夷山岩茶的不二的当家品种的地位,以及武夷山那众多的大王与玉女的传说,自然就让水仙当仁不让地占据了我心中虞姬的地位。 爱江山,更爱美人。项羽与虞姬的故事被千古传颂,连项羽的死对头刘邦在得了江山之后,也不得不为项羽的英勇所折服。而项羽写下的《垓下歌》更是被千古传诵: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我不知道这武夷山做茶的先人是不是心中也有相同的感慨,抑或是千古英雄美人的精魄寄寓在这大自然的山水之间,肉桂和水仙无疑是这仙境般的山水赋予人们的最美好的礼物。 肉桂为灌木型中叶种,干茶外型紧结,香极高锐,有明显的桂皮香味。肉桂的香是复杂的,除了那最有代表性的玉桂香(一说肉桂原名玉桂,其名源于茶香与玉桂花香极为近似,但是少了桂皮的那一份辛辣)之外,尚有明显的木质香(尤其是老枞)、花果香、焦糖香和乳香等等。 水仙属于小乔木型大叶类,有一股很幽很柔的兰花香,香味明显和悠长。水仙茶最大的优点是茶汤滋味醇厚滑爽,质优的陈年的保存好的水仙有着与后发酵茶类似的特点,其爽滑甚至较普洱茶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武夷山茶区,人们总是会将水仙和肉桂相提并论,并素有“醇不过水仙,香不过肉桂”的说法。由于种属的关系,传统的采摘制作出来的肉桂和水仙是比较容易从干茶上区分的,从大体情况上来看水仙成品茶的干茶的条索要比肉桂的干茶粗壮一个等级。成品商品茶从品饮上更是容易区分,诚如我上面形容的那样,肉桂的香气高锐霸气,有力冲盖顶的感觉,而水仙的香气则优雅飘逸许多。 上好的肉桂和水仙,在特定的情况下却不一定容易区分,如果同样为老枞的肉桂和水仙,其高香、滑爽、回甘强烈的特征是两个品种共有的。牛栏坑的肉桂,其甘醇滑爽丝毫不让水仙,而竹窠的水仙,其香气的高锐也丝毫不让肉桂。其间的区别,如果不从专业的角度去看叶底,即便是多年的老行家也会有会错意的时候。 岩茶的另一个诱人之处,就在于细微的冲泡手法上的变化,茶汤的表现就可能出现天壤之别。若应霸王与虞姬之喻,则各9克干茶入100毫升--110毫升盖杯中。 肉桂高冲,留汤时间略长,茶汤橙黄透亮,香气浓郁幽长,滋味浓厚甘鲜持久,回味迅速而强劲,尽现霸王气势,豪气冲天;而水仙则缓流低注,茶汤金黄清亮,滋味清醇似兰花,入口甘洌,温香满喉,宛如虞姬柔情,温婉缠绵。 而若手法相反,以缓流低注如肉桂,缓缓出汤,则滋味绵绸,气韵悠长,显出盖世英雄的万般绕指柔情;而若以高冲如水仙,出汤稍快则茶香清扬,滋味顺滑爽口,尽表巾帼英雄的豪情干烈、以死酬情的壮举。 肉桂和水仙,就是我心中那一对不离不弃、生死相随的英雄美人。
【咨询-紫砂壶工艺贴】紫砂壶工艺咨询请在这里发贴 对紫砂壶制作、装饰等工艺方面有疑问需要咨询的,请发在这里。谢谢!
【晒物-瓷器】自有瓷器集中贴 所有 瓷器单独晒物贴请集中发布在这里,如果你的晒物满足以下条件,请自觉遵守: 1.纯粹是想表达自己的物品的优点或者缺点; 2.对销售者者表达谢意,不管你的器物从哪位手上得到,拒绝向第三人推荐,很简单,防止商人以晒物之名,行买卖之实; 3.本吧不允许交易,故 吧友跟帖不允许询问价格,如私下有转让、交易等行为发生,和一方乾坤吧无关。 请各位吧友自觉遵守本帖规则,共同营造【一方乾坤】良好的交流氛围。
【求鉴定】这是什么泥料? 220cc,前辈帮看看啥泥料的
【讨论】对近期大家泥料争论的想法! 【讨论】对近期大家泥料争论的想法! 最近这几天,看见大家在群里讨论大红袍、天青泥泥料,插不上嘴,由于自认不如几位前辈研究得深,也不敢轻易发表意见。但有一些东西都是相通的,个人在看问题时,更愿意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你看他说的热闹,其实不过就是一坨土。查了一些资料,看了一些文章,自己心里大概有了些看法,供大家参考。 我认为最好的、个人最认可的观点就是:大红袍是对一种品质细腻、发色红润漂亮的朱泥的形容,而并非名词。这种定义在1993年之前是没有的,换句话说台湾同胞进驻中国大陆后对一种优质朱泥的重新命名,并非传承有序的原矿特有泥种。 天青泥并不存在,只不过是紫泥在龙窑中烧制过程中,窑烧气氛产生变化,随机烧制出的一种漂亮发色。紫砂历史上并无绝对准确定义的传承物,有书籍称大亨壶、凤年壶为天青泥,有说猪肝色,也有说银灰色为天青泥,但真实的天青色应该是蔚蓝色调才对。故当代能够烧成的天青泥应该是和大红袍一样,是对一种优质紫泥的形容,并非原矿特有。 非要较真,愿意乐在其中,我没意见,也没什么可说的。但非要查证落实,我可以负责的说:不可能!!并且顺便通知你:你中了圈套。 这种例子非常多,但需要跳出紫砂圈子看,有人说:蘑菇能防癌。你信吗?我不信,至少我质疑:谁说的?谁通过吃蘑菇把本来即将要得的癌症赶走了?谁能证实?谁做的调查?调查时吃蘑菇的圈子怎么确定的?你中圈套了! 黄金缎、黄金朱泥是不是非要有金子的成分?我倒相信是形容和比喻。 贵妃泥是不是有个贵妃在练泥?这这这更没法查证了吧? 黑珍珠泥、蟹黄泥、青灰缎、黑墩头、玫瑰红、龙血砂、紫玉金砂……我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多,我也相信会有很多人纠结于这些料子,并去费力探讨。我家这把壶的料子特棒,简直就像黑金刚!您查去吧,不嫌累的话。
【经验】养壶必知的30个小常识(转) 新买的紫砂壶显现的光泽往往都较为暗沉,然而紫砂天生具有吸水性,倘若任其吮吸壶内的茶液,时间久了,便能使壶色光泽古润。如果养壶的方式得当就能养出其晶莹剔透、珠圆玉润的最佳艺术效果。那么在养壶的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1.不要为养壶而喝茶,得了胃病不值当的,顺其自然,慢慢来,这事不急。 2.茶壶是用来喝茶的,壶是为茶服务的,要根据茶来选壶,利茶的壶才是好壶,从实用意义上讲,一把用了多年养的很棒的半手工壶用来泡茶要比一把一万块的新壶强很多。 3.壶形对茶的冲泡也有影响。 4.喝茶养壶都是修身养性的雅事,心境平和才好,别一喝茶就抱着茶壶死命擦,拿个小刷子不停刷,茶水猛往壶上淋,口里还不停念着:人勤壶不懒,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实在有伤大雅。 5.开壶的时候一定要认真,要尽量把壶里外一些小砂料、杂质、灰尘去掉,等你养到一定程度再想起来就晚了。 6.泥料不好的壶不等于一定就是加了化料了,有的壶可能是料里的砂不纯,里面有铁、碳酸钙,或者甲泥太多,或者陈腐时间不够或者烧制温度不够等等。需要在开壶的时候反复的煮、泡,让壶在热胀冷缩的过程中把杂质、泥吐出来。 7.把茶都喝到肚子里,喝完了把壶内外认真的清净,擦干水迹,敞开壶盖,倒置阴干,完全干透应该在48小时以上。8.如果不是为了收藏,只是为了实用喝茶,全手工和半手工区别不大,半手工的性价比更高。全手工大师拍泥片一般是十来下,烧成后泥的双透性好,半手工的泥片靠模具挡胚成型,应该紧一些,从理论上讲可能透气性要些一点,不过这点差别偶目前还没感觉出来。 9.内养是正途,但是很慢滴,急性子的朋友就别试了。 10.外养会很亮,养好了很漂亮,但很快养成的往往是虚光,一刷就掉。同时外养会降低紫砂壶的双透性,不利茶而且容易养花,有的泥料不适用外养。 11.内外双修是个折中的好办法,一般都用这个。 12.杂泡其实是个养壶的好办法,就像吃饭不挑食的人一般都很健康。 13.普耳养壶会很油,比较快。 14.铁观音养壶很亮,也很快。 15.绿茶养壶很好的说,但是时间长点。 16.用养壶托不如垫个毛巾。 17.一把壶只泡一种茶是有道理的,不会变味。 18.经常喝茶的人要多准备几把壶轮着用,好让壶能歇歇干透了,一般一把壶连用三天就要停三天,这样壶才不会不受茶。 19.淋茶其实也是有道理的,可以防止壶盖和壶身的色差,掩盖一些跳砂和明针的小缺点。 20.泥好的壶养起来见效快,泥差的见效慢,选一把好泥料的壶养起来事倍功半。 21.每次喝完茶最好不要在壶里留茶汤,用热水洗净,就像我们吃完饭会刷碗一样。 22.明针不好的壶很难养出来。 23.养花货准备一把小刷子还是必要的,如果外养最好用热水,不要淋茶汤。 24.养壶准备两条毛巾是有必要的,湿的用来清洁,干的用来抛光。最好用纹理细一点的,软一些的,吸水好,容易干的,必竟不是当砂纸用,有一种女人化妆用的专用毛巾很好,就是贵了点。 25.壶还是用小一点的比较好,毕竟喝茶不光是为了解渴,太大了喝不过来,你喝的总是冷茶,伤胃。养起来也费事。 26.粗砂的壶最好不要外养,很容易花。 27 建议你手里的壶千万不要超过二十把,非常累人的说。 28.水质的不同对养壶有影响,现在一般所用的桶装或瓶装矿泉水里面的矿物质很多,用来泡茶要随时清洁壶表面留下的水迹,时间长了不清洁会留下水垢痕迹,很难去掉。 29.不要用有油的手去抓壶,更不要把壶放在有油烟的地方,不用的时候要放在干燥,不落灰尘的地方。 30.最后一条,切记:把壶放在离老婆和小孩尽量远的地方,不然你会后悔的。
【探讨】从月收入探讨壶的价格 单纯从月收入探讨壶本身应有的价格 2013年5月,国内有关人力资源研究调查机构发表2013年第一季度全国各大中城市人均薪资榜。从第一季度城市人均薪水排行数据来看,平均月薪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为,上海、深圳、北京、广州、杭州、南京、大连、苏州、成都、厦门。上海以平均月薪7112元居首,其次为深圳,平均月薪为6787元;北京排名第三,平均月薪为5453元。 值得关注的是,苏州作为非一线城市,以月人均薪水4009元跻身前八。智联招聘苏州分公司顾问董晓玫分析,苏州商业发达,经济发展繁荣,与上海、南京、杭州均属于两小时经济圈。苏州工业园区更汇集了众多合资、外资企业,薪酬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本地的经济水平。 我们就以江苏省工资最高的苏州来说,人均收入4000元,这已经全国前八的水平。若一个手工制陶者一个月做10把壶,每把壶400元的工费即可达到这一标准,不管什么泥料,我们按照50元计算,再加上30元的烧制费用,那么这把手工制作的壶也就是480元的成本费。这当然只是从工业产品的角度来计算,并没有把它看做艺术品来对待。 我想,找人代工的人,给制壶者开出的价格一定是把工资水平核算到每一把壶里。如果一个手工制壶者想让自己的收入超过平均水平,那可能只有两种方法:一是使劲提高做壶的水平;二是使劲考证,提高自己的职称。从而摆脱这个链条里最底层的境地。 那我们再用这个方法计算一下非手工壶的成本,仍然按照人均收入4000元的全国前列水平,再按照最低的产量一个月就出40把壶,每把人工费100元,加上泥料和烧制成本80元,共计180元。 这些非手工制壶业者想提高收入,无非就是提高生产效率,在其他同行平均产量的基础上尽可能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更多的壶。 当然上面所说提高收入的办法是有良心人的做法,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采用了仿造名人精品、采用劣质材料、冒充全手工、恶意炒作哄抬价格等龌龊手段,消费者稍不留意就会上当受骗。因为采用这些方法,更容易使自己的收入水平快速跃居同行之上。 以上结论不用去宜兴也能算的出,也许有人不同意我的计算方法,但请注意几点:第一,这是平均水平得出的结论,也必然是平均价格;第二,拿数字说话;第三,不要用个案说话。 【一方乾坤】【原创】 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一方乾坤】中国瓷器纹饰大全 中国瓷器纹饰大全 中国陶瓷,不但历史久远、分布广泛、数量巨大、品类繁多,而且还随着时代的进程不断地更新着自身的面貌。从原始陶器的加饰,到釉的发明、化妆土的运用、剔刻方法的出现、彩绘装饰的普及等,每个时期都会涌现光彩熠熠的精美之作。 婴戏纹 所谓婴戏,即以婴儿为画面的主角,描写儿童钓鱼、玩鸟,蹴球、赶鸭、放鹌鹑、抽陀螺、攀树折花等种种活动,着墨不多而情趣盎然。 清满工粉彩婴戏纹瓜楞形鼓钉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