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奴奈落🌌 痴鱼1995
关注数: 6 粉丝数: 151 发帖数: 6,124 关注贴吧数: 9
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背弃曾经的事业 今天偶然看到贵游官博的回应文章,并成功被文章内容直接破防。 最开始中手游宣布和《完蛋!我被美女包围了!》开发商合作时并没有很惊讶,几年过去了这家公司基本在蹭热度和恰烂钱这两件事来回横跳。而记性好的玩家应该还记得几年前VR技术还在风口的时候大宇做了个VR试玩,主要内容是在仙灵岛偷看赵灵儿洗澡·····。这种尝试走下三路自毁IP来博眼球的仙剑真不是一回两回了。挣钱嘛,不寒碜。但作为游戏官博在狡辩的时候能不能检查一下自己在说什么?你说合作项目并非是一款恋爱游戏,但是最开始的新闻通稿写得难道不是和喜欢的女主角相爱终老?而最令人难以接受接受的是下面画线这句。我承认《完!美!》是一款在商业上极其成功的游戏,用较低的成本和周期做出了百万级的销量,但这款游戏的成功是因为开发商的技术积累和内容制作能力吗?如果可以仅以回报率和好评率来衡量一家公司的制作能力,那某家花费五千万以上成本做单机但pc销量不过百万套,好评率仅百分之七十多的公司能力算不算low穿地心? 游戏行业每年都会有不同的风口,比如地方棋牌,比如超休闲游戏,比如元宇宙。当站上这些风口时赚钱是如此得容易;也有人坚持埋下头去认真做游戏内容,因为这是他们真正想做并认为对的事情。我曾经以为站在仙剑IP背后的也是这样一群人,哪怕他们交出来的答卷并不那么令人满意,但至少能够分清楚赚快钱和做内容之间的区别。 上半年得知北软解散,看到北软办公室空荡荡的照片时还没啥感觉,狂徒时期和上软时期都发生过这种事,但在看到这篇博文时则真切感受到了曾经的国产单机头牌已是苟延残喘,就想《空心人》结尾的那句: 这就是世界结束的方式,并非轰然落幕 而是唏嘘一声。
其实到现在为止,仙剑七的剧情线先基本可以被猜出个大概了。 在仙剑七中,四位主角中的每一位都代表了一条独立的剧情线。 月清疏代表的是明庶门的发展线,剧情中应该会涉及明庶门与天师门间的恩怨秘辛,天师门极有可能会成为人界最大的反派boss,当然还有和修吾的感情线,以及作为大女主的个人成长。 修吾代表的则是最为庞大的剧情线,首先是神族与天魔族的恩怨,而修吾携春滋潜入魔界的行为无疑打破了神魔二界约定俗成的平衡策略,估计也是重楼介入其中的原因之一;而预告也在刻意魁予本身也有着自己小算盘,想要阻止这个计划则可能是主角团与魁予起正面冲突的原因。 白茉晴的剧情线主要是与白家与某个势力(极有可能是神界)勾结想要谋朝篡位的阴谋有关,她可能要作为仙霞派弟子与主角团一起亲手挫败自己家族的这场妄想。 桑游则是目前定位和剧情最不明确的角色,但他的剧情线极有可能与他所出身的神秘苗寨有关系。 四位主角可能是为了调查试玩版所提到的异象相识并踏上旅程,最终一步步完成上述剧情线。 而在四人剧情线背后,神魔两界的冲突则是最大的剧情暗线,特别是神界似乎已经不满足于与魔界的相对平衡,而绝地天通中天帝所说的,不在理会人界事务似乎也已逐渐失去约束力,神秘金神、魁予和重楼的直接出手几乎已经相当于微缩版的三族大战,如果编剧可以处理好现在势力间各自的关系,相信剧情可以非常精彩。
预测贴:仙剑二十五周年活动期间不会有关于仙七的实质性爆料 作为仙剑玩家很多都会关注仙七的消息,特别是在轩辕剑柒已经正式启宣后,之前有部分玩家认为仙剑七将在二十五周年活动之际正式启宣,我承认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合适的时间点,无论是粉丝内情感的调动还是对外部的噱头,然而现在我个人认为几乎可以确定在二十五周年活动期间几乎不会有关于仙剑七的消息,至少不是大家所期望的那种。我个人的判断依据主要是官方在7月3日发布的微博,微博主要包含的信息有两部分,一是原本的softstar旗舰店正式更名为仙剑奇侠传旗舰店,二是一系列的衍生产品计划的预告。 我本人并不讨厌北软做衍生周边,相反我非常支持仙剑积极寻求IP变现途径,更何况近几年北软推出的衍生周边无论是设计还是品质把控平心而论都没什么问题,总体表现水平远高于其在游戏生产方面的造诣,对于玩家而言自然是更关心游戏新作到底如何,而对IP持有者而言如何将单机产生的价值最大程度变现才是头等大事,To B端最重要的变现途径是授权,而To C端则是各类衍生周边,因此当我看到仙剑官方在二十五周年之际最先放出的是官方淘宝店以及各类衍生品计划的消息感到十分意外。 从古至今其实卖货的思路都是基本一致的,无非是引流——转化——变现,特别是在电子商务已经非常成熟的今天,营造热点事件吸引,导流至特定渠道维持活跃,通过各种付费渠道变现是最常规的三板斧,而无论是淘宝店还是衍生计划的公布都位于链条的最后一环,按常理是不可能这么早公布的,而现在出现这种情况则说明了一种可能性,仙剑二十五周年活动计划中几乎没有能引起圈内外关注的消息放出,而我们都知道大家最关注的是什么,甚至更进一步猜测,很可能衍生产品计划的消息本身已经是仙剑二十五周边活动计划中最有噱头的消息了,所以才会在最早期放出。 至于为什么仙七至今还没有爆料,我个人认为是在制作进度上还没到可以启宣的节点,北软一贯在宣发思路上表现得较为保守平庸,我不认为它有在背地里憋什么大招,而作为仙剑六预购受害者,表示只要别到时候再给玩家换着花样整活儿就已经心满意足了,当然无论再怎拖延,可以确定的是剧本与策划案方面的工作至少肯定已经完成,因此很可能会再像之前一样出张海报或者给出几段与仙七剧情有关的模糊文字让吧里的仙学家们狂欢,但很多人所期待的仙七本体的消息很可能会缺席仙剑二十五周年。 欢迎接下来二十多天北软通过实际行动打我的脸
我还是无法理解为什么凌音会喜欢逍遥 之前相同主题帖子中,因为我个人的失误和愚蠢在计算凌音年龄时出现重大纰漏导致论证前提无法成立因此删除,也向之前认真回复那个帖子的朋友说声抱歉。 作为凌波的妹妹,凌音在仙五里面年龄算起来四十五六大概? 而逍遥差不多快六十了,两个的年龄差距还是有点大了,更何况凌音入门时逍遥已经是蜀山掌门,辈份上就已经差开了,虽然设立七圣后七人统一以师兄妹相称,但总体来说凌音和逍遥都不能算是同一辈的人,因此凌音倾心于逍遥本身还是有点····没那么平常的,我至少有点难以理解凌音会是站在什么样的一个角度,出于什么样的原因而倾慕逍遥。 而且逍遥本身对凌音的回应也让我有点对小李子不满,熟悉仙一仙二剧情的玩家对于逍遥躲着不想见阿奴的设定可能还勉强能接受,痛失月如和忆如后逐渐意志消沉自我封闭也算可以理解,但是对于凌音这样明显的示好,一贫的拒绝却委婉到根本不像是拒绝,还是托人代为传话,让我觉得这个年过半百的蜀山七圣甚至还不如那个敢爱敢恨的渔村小二,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为了凌音考虑在表态上也不应该如此胆怯暧昧。 而且二人表现出来的脾性感觉都有点不太搭,仙五时期本身试图拉cp感觉还是处于一个还可以继续提高的水平,就连蛮幽这样正儿八经的官配CP在我看来多少都显得有些突兀
为什么国内凡是所谓的IP改编的手游或影视作品大多是雷作 这两天由某当红流量明星主演的IP电影《诛仙》在上映之后被迅速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豆瓣评分也由最初的8点几分下降到现在的5点几分,按照目前的趋势其评分仍旧有相当大的回落空间,同样的剧情也发生在在不久前的改编电影《上海堡垒》。 回头想想,同样的事情不也发生在仙剑身上吗,双方的分歧之大以至于最后分成了两个独立的贴吧来讨论各自的内容。 原著粉们一次次地痛骂着拍摄者毫不尊重他们心目中的白月光,既然如此为何要买IP。 就连很多路人看了之后也都是一脸懵逼,这拍的什么玩意。 其实按理说这些年大家本来也该司空见惯了,在数不胜数的改编中,优秀作品稀如凤毛麟角,垃圾雷作泛若黄河之沙,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投资方又为什么一次次花钱践踏原作来找骂呢,真的是因为他们愚蠢吗? 其实在我看来,那些痛心疾首的原著党固然是其请可悯,然而部分人反应过激其实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并没有想清楚购买IP这件事本身到底意味着什么。 作为一个对于国内IP运作感兴趣的观察者,我想聊聊自己对于这件事的一点点看法,还是老规矩,如果对于我说的有补充或者反对意见欢迎当面当面提出共同讨论,但对于明显偏离论题或者上升到人身攻击的无效讨论将酌情予以删除。
围观仙吧各位大佬**有感 前几天因为4月25号的事情以及仙四优化的问题仙吧又陷入了一场混战,才知道原来仙吧之前还有这么多大佬在默默潜水,大佬们一时间为上软和大宇谁更沙碧的问题大打出手,盛况空前,吃瓜群众一脸满足。 不过其实在围观中我又一次印证了自己的一个观点:互联网大部分争论都是鸡同鸭讲。 比如原本四月二十五号到底是不是原定的爆料日,这个问题的答案只有方块和北软的人知道,除此之外其他的人所说不过是从自己的角度所提出的猜测,包括我之前开的帖子。 又比如仙四的优化问题,仙四的优化本身到底有没有问题这件事情,从代码和硬件配置的角度分析游戏程序本身,再横向对比同时代的国内外游戏和当时主流配置自然就可以得出结论,但也没人愿意去做这样的实际的考察,而是变成了你说仙四优化不好,我说仙六优化更烂。 问题到最后就完全跑偏了,比如说那些猜启宣日期的人是刻意带节奏抹黑仙剑,比如高喊着两位吧务们联起手来殴打小透明(我寻思着真要是***直接把你帖子删了不就完事儿了么) 到了最后两边在讨论的过程中不免带入了个人情绪,真相是什么?谁在意呢,问候对方老母就完事儿了。 到了这时候,讨论彻底变成了一场无意义的谩骂,当然我倒是已经过了争强好胜的年纪,原本回到贴吧只是单纯想观察国产单机游戏IP运作生态,脱离问题本身的东西对我而言全无价值,又不是你说我全家暴毙我全家就真的会怎么样,你开心就好。 不过一堆自己的碎碎念可能也不会有太多人看得下去吧,就这样的吧,闲来无事看看热闹倒也解闷,请撕得再厉害些。
突然想到单机游戏是否有一条重要的变现渠道一直被漠视? 之前曾经写过一条分析单机游戏商业模式的帖子,目前单机游戏的收入主要由销售所得与授权所得,但其实我认为还有一条可能的收入渠道似乎一直未被有效地利用,那就是广告。 同样作为文化产品,电影与电视剧的广告生意已经发展出了可观的市场规模,为什么单机游戏游戏不能够植入广告来减少成本回收压力呢,以国产单机游戏为例,完全可以想办法与传统中医药,传统美食与传统手工艺品等领域的品牌共同合作,这不仅是全新的尝试,而且更能够直接而准确地面对具有消费能力的目标受众。 当然目前我能够想到的阻碍单机游戏实现通过植入广告来获取额外收益的几个困难: 1.信息差:做游戏的不知道谁要打广告,想打广告的不知道谁在做游戏,二者的领域存在一定的跨度,而且目前又几无前例可援,所以最先推动这一可能的人一定是二者都所有了解又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勇士。 2.对策划的高要求:有的人可能会担心植入广告会影响游戏本身的**,其实这应该不是个问题,这么说吧,能够做出糟糕的广告移植方案的策划,写得游戏也不会有多好,而文化产品与品牌深层绑定的成功案例也有很多,二者可以说是相互成就,比如《007》系列、《变形金刚》系列、《穿prada的女魔头》等等。 一点细碎的思考,希望吧里更多对这方面感兴趣的大佬可以一起讨论讨论。
仙剑奇侠传的DLC是否能够具有更多地功能性 之前在贴吧看到有吧友讨论过,这两年是游戏重置年,希望仙剑也能推出前几代的重置版,不过个人认为处于经济收益与开发能力的考量,仙剑画下的重置版大饼依旧遥遥无期。 不过这两年的游戏在动向上同样有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那就是对DLC定义的改变,在此之前DLC一般定位都是用来坑钱的皮肤音效等扩展包,或者是剧情补充,后者的一个典型代表是巫师三“血与酒”DLC,自北软接手仙剑单机项目的制作后,仙剑的DLC大多也是同样的功能,对人物剧情的补充,“梦华幻斗”这样带有一定恶搞性质的作品暂且不提。 但实际上这两年游戏所出的DLC中我看到了其功能的另外两种可能性: 第一、DLC可以作为游戏新功能和新理念的实验田,比如大家普遍会觉得仙剑六的风格改动较大,让一些玩家一时难以接受,其实原本可以考虑把其中的一些改动放到五代和五前的DLC中,用这种方式来测试市场对这种改动的反映对于游戏品牌口碑的影响较小,更加安全。 第二、以最近大火的生化危机二重置版为例,免费推出了what if DLC,让玩家自己去操纵游戏里的人物,去改变他们原本在本体里已经注定的命运。 仙剑出于各种方面的考量历来结局都以悲剧为主,而且北软放弃了一对多的感情戏并去除了好感度系统后等于抛掉了多结局的可能性,玩家只能按照编剧设定的这一条线走下去,那么第二种DLC个人认为对于仙剑系列是有一定的借鉴价值的,比如说在仙五的某个节点产生分支,可以让雨柔不牺牲,魔翳和橙子不同归于尽,满足一部分喜欢大团圆结局的玩家的期盼,又可以理所当然地不计入官方的世界观。 当然可能北软不像大游戏公司这么土豪,如果这样的DLC制作地比较有诚意的话我也是愿意为之付费的,不知道各位吧友们对这两类游戏DLC怎么看呢?
新玩家还是老玩家?剧情还是游戏性? 国内游戏想要破局,题目所说的这两个问题众游戏厂商恐怕都是绕不开的,当然了,理想化得来说肯定都想照顾老玩家并且吸引新玩家,丰富剧情体验的同时兼顾游戏性,但实际操作起来这就是句废话,到底怎么选,选好了之后又该怎么做,才是更有意义的问题。 做生意当然希望规模越大越好,不仅想要尽可能覆盖国内群体,还想着前往海外开疆拓土,但往往一个游戏最终能够呈现出来的东西客观上受到研发条件和人员能力的限制,很多急于开拓新市场的产品往往在老客户的谴责与愤怒中消失,我想仙六在这方面算是一个教训,加入了一些时下年轻群体喜欢的流行元素,但因未能与作品本身完美地融合而起到了反面效果。 至于游戏性可能不同人的定义是不一样的,我姑且把游戏性认为是玩家与游戏本身的交互频率与广度,比如战斗方式和养成系统以及小游戏等等,比如隔壁某作这次转投即使制以后也有很多粉丝抱怨难度过高或是某些小游戏太难影响游戏体验甚至无法通关,吧里面我也看到很多人说仙剑以剧情为重,那么作为一个国产仙侠类单机游戏,究竟应该在这个问题中如何选择,是忽略游戏性做一款单纯的文字冒险游戏,还是精研游戏性增加玩家与故事之间的互动。 我很期待明后年仙七会给出怎样的一个答案。
你是仙剑的粉丝吗? 现在貌似越来越多的IP都会运营粉丝经济。无论是明星或KOL,还是文娱产品,之前魔道祖师这本书在微博的风波让很多人认识了这个ip,而明星艺人粉丝之间的争论更是此起彼伏,花样频出。 那么仙吧有多少人会自认是仙剑粉丝的?我原本以为一款游戏我玩了之后觉得很不错给我带来了快了,别人问我的时候我就会给予好评,这样便能够称为粉丝,但互联网文化给粉丝添加了一丝极端意味后,我则一直会谨慎地称呼自己为仙剑玩家。 一款产品做得好就夸,做得不好就骂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无论怎样讨论的重点都本应是这款产品本身,“梦想”“情怀”或“感动”等字眼于我而言全无意义,就事论事,用产品说话,仅此而已。 而可能现在很多IP会有一些极端粉丝,会有点见不得别人说自己喜欢的产品不好,对话的范围由讨论问题滑落至无意义的谩骂和讽刺,不得不说这实在令人惋惜,而且这样的互动与产品而言不利于自身的提高,于个人而言游戏本就是业余消遣而已,为这种事情搅扰了自己的心情也似乎颇为不值,而且就仙剑前代自身的精神内核而言,本身也有“缘法无常,合则来,不合则去”这样的佛系思想,以及善恶对错应基于自己的思考而不是立场的是非观,可能也是因此仙剑的极端粉丝也相对比较少的。
不革新等死,革新找死?如何评价仙剑六以及后作的创新? 这段时间因为比较空闲在贴吧还是比较活跃的,有眼熟我ID的吧友会觉得我能算得上是一个“六黑”,那么就想好好跟大家讨论一下作为一个仙剑玩家如何去评论仙剑六已经做出的改变与仙剑七将要做出的改变。 首先自己认为比较比较明显的改变如下: (1)世界观:作为一个玩家仅凭道听途说的消息对北软到现在为止历程得猜想大致是这样的: 做仙剑五的时候因为是一个新团队,大部分人可能都还是刚拉进来的没什么行业经验,而且姚仙对这个IP又很重视,所以在世界观上仙剑五走了保守路线,甚至给了一代主角李逍遥大量的戏份,就是为了向粉丝宣告虽然换了制作公司但自己依旧是仙剑正统续作,内容上也基本继承蜀山、五灵珠这些老一套,改动比较多的是魔界,但北软魔相对上软魔有所弱化究竟是有意为之还是理解偏差这个也无从得知了。 五前的构思可能在五代出来之前就已经想好了,因此联系紧密,基于五前的成功,栾京与沈瑢瑢等主创证明自己有能接管仙剑IP的能力,栾京甚至一度被认为是姚仙的接班人,他们开始在制作上展现自己的野心,想给玩家给来更好更棒的新故事,于是他们部分借鉴了小说中九泉的设定开创了神农线,再通过吸收一些日漫和日本游戏的元素加上自己的奇思妙想构建出了横道众这样的全新势力,在仙六发售之前,从栾京的预告和各种安排中我认为他对自己的作品还是有一定的自信的。 平心而论,最后仙六遭遇市场滑铁卢,其实和这种世界观的改变关系不大,因为从故事意图而言,这个世界观的构思能称得上是巧妙,但无奈逃不脱木桶定律,而仙六的短板那是相当地多。至于之后仙七究竟是回头重写女娲线好,还是应该越战越勇继续扩充神农线,个人认为是都可以接受,粉丝们应该各人间的意见也难以一致。 (2)战斗系统:从仙一到仙五前,仙剑一直是回合制战斗的坚定拥趸,而被问及这么做的理由时,记得姚仙当时在微博上做过这样一个回答:“何必争着进行同质化”,想来这个回应也是基于某游戏作品已经进行的即时制尝试。 结果,仙剑六的战斗也变成了半即时制战斗。 关于战斗系统的评价我认同当时敖厂长对仙六的点评中所提出的观点(除了口误把最终幻想的ATB战斗系统念成了TBA战斗系统),我记得仙剑一的诞生缘由就曾受到过最终幻想的这款殿堂级RPG的影响,现在去学习最终幻想的成熟经验确实比完全靠自己摸着石头过河要好很多,但就最后呈现给玩家的效果来看,还是欠缺火候的,即使与原作相比也有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 究竟是即时制还是回合制?我一直都不明白为什么很多玩家会把它看作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即时制并不代表先进,一如回合制并不代表落后,战斗终究只是一款游戏的一部分,为游戏剧情服务,主角们通过战斗来表现自己如何地英武神勇,或者是步步为营,而反派boss则通过自己的攻击带来排山倒海的气势和惊人的伤害来展现自己是如何地强横,就像黑魂中即使是最基础的小兵也能轻易击杀刚入坑的新玩家,让玩家在穿火过程中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身处浓厚的黑暗时那种孤独与寒冷。 我认为在技术门槛上回合制可能确实低于即时制,即要真正发挥回合制策略元素的精髓并不比做即时制要简单,终究还是自己认为更能够把控哪一种战斗方式以及剧情更适合哪种战斗方式的问题。 (3)游戏引擎:姚仙曾经在仙剑六制作之前就表明过转投虚幻阵营的意向,当是姚仙有句话至今仍让我比较费解:“这套引擎(U3D)我们已经用得头破血流了”,在我看来Unity属于成熟的商业化引擎,有很多功能插件可以直接在商城中进行购买,脚本语言也让它的学习周期较短,属于比较容易上手的游戏引擎。仙剑五和仙五前已经有两代作品的经验,因此这个头破血流指的应该不是说U3D做起来难,而是说一直用这个可能会被市场持续地攻击与指责,然而仙剑系列其实远没有榨干Unity这款引擎的极限,到了仙剑六表现更是不忍直视,说句不好听的我要是U3D的运营方我想花钱请北软隐瞒自己这款游戏是Unity做得,最好对外宣称自己是用虚幻做的······ 而到了现在,仙七应该是要用UE4了,但之前程序上的问题难道就能够完全避免吗,之前对Unity引擎的使用中都可以看出一些不妥之处,这次换了学习难度更高的次世代引擎“虚幻”真的不会增加更多的变数吗?当然也不排除北软已经有了熟悉并能够掌握虚幻引擎的大神,那到时候我大不了跪着玩游戏就行了,但我现在的担心依旧难以消去。 至于,仙剑六中2DCG,小剧场和跳跳乐等元素,虽然未必有多好但在我看来都是值得鼓励的尝试,赋予仙剑新作以更大的可能性。 不知不觉已经说了那么多,写的又臭又罗嗦估计也没多少人愿意看完,我更新听听各位吧友大佬们怎么去评价仙剑的创新之举,以及自己对仙剑系列以后创新行为所提出的建议。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