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的修罗
潜水的修罗
关注数: 41
粉丝数: 83
发帖数: 6,346
关注贴吧数: 14
这个价格可以下车吗 rtrt
求问应该如何升级电脑呢?配置2L 目前的电脑是好几年前配的了,pubg和cs2帧数有点低,想升级一下,但是升级整套好像没啥必要,想问问升级某个硬件(比如显卡)是否可行
【萌新】KANATA yyds!! 菜鸡,到现在混沌没MM过,心态炸了,卸了 放置了一个月,今天写论文无聊,下载下来玩了 结果!第一局就MM了 终于有一次混沌MM了,估计对我种这25+岁老年玩家来说也将是唯一一首吧,嘿嘿
高手质疑李世石为何不"打劫":他像是在消极比赛 当地时间3月10日,“围棋人机大战”第二局在韩国首尔的四季酒店开赛,结果李世石执白再次中盘落败,阿尔法电脑2-0领先。首战击败人类代表的谷歌人工智能程序“阿尔法围棋”(AlphaGo)在10日下午与韩国职业围棋手李世石九段的五番棋第二局对弈中从序盘阶段就不断下出罕见变招。 昨天下午,谷歌人工智能“阿尔法围棋”与韩国棋手李世石的第二局较量在首尔四季酒店举行,在此次较量中双方互换黑白,由“阿尔法围棋”执黑对战李世石。最终,“阿尔法围棋”再下一城,以总比分2:0领先李世石,人类被逼到了悬崖边。 然而与第一局赛后众人齐声惊叹“阿尔法围棋”的逆天表现不同,昨天赛后,众多职业围棋高手们纷纷提出了疑问,认为这次比赛的背后,是不是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猫腻。 钱江晚报专访常昊: 围棋不打劫属于“安乐死” 在结束了人机大战第二局的较量后,钱江晚报记者电话采访了世界冠军常昊。对于李世石二连败的结果,常昊表示非常震惊,但他也提出了一些疑问。 他说,从进程看,这两局棋以及之前公布的“阿尔法围棋”与欧洲冠军樊麾的五局棋,都没有出现“打劫”。 “樊麾那五局可以看出,软件在有意回避打劫,而这盘棋似乎是李世石在回避打劫。尤其不可思议的是,李世石在常规下法已经输定的情况下,没有抓住软件出现的问题手,有机会打劫却没有打劫。” “打劫”是围棋战术中较难掌握的一部分,职业高手往往能通过“打劫”把局面搅乱并在乱中取胜。李世石一向是个善于“打劫”的高手,在年初与柯洁争夺梦百合杯时,就几度通过“打劫”成功搅乱局面。 常昊说:“在输定的情况下,李世石依然没有选择‘打劫’,这在职业棋手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属于‘安乐死’。一个学棋的孩子,如果没有这种争胜的意识,那他就不适合走职业道路。而一位职业棋手如果也是如此,那意味着他已经远离一线。对李世石来说,这是说不过去的。” “外界传闻在李世石与谷歌签订的保密协议中,有不允许打劫这一条规定。”常昊接着说,“如果真是这样,那严格意义上说就不算真正的围棋,下棋人的职业操守也就值得商榷了。” 当然,常昊还是觉得“阿尔法围棋”的水平确实让职业棋手大吃一惊,但他认为仍不是无懈可击的,“无论李世石还是樊麾,在棋中表现出来的水平都比平时要差。就所见的棋局来看,确实很多职业棋手已经不是它的对手,但我认为柯洁还是能赢它。” 众职业高手都有话说: 李世石看上去像是在消极比赛 不仅是常昊,在昨天赛后,众多的职业棋手们纷纷对此提出了质疑。 “输到天上去了!”现排名世界第一的柯洁在解说时就表示:“不可思议,(李世石)不打劫,不拼搏,(看上去像)消极比赛”。 赛后有记者问李世石,是否与谷歌签署保密协议,不能打劫。李世石委婉地回答说:“我中间确实有胜机,以后比赛会尽力下好。” 柯洁在微博上将这个话题贴出来,并写文字调侃说:“这是我非常熟悉的一个记者朋友在现场问的,为什么不敢正面回答?这说明了什么?请充分发挥想象力写一篇不低于600字的命题作文。” 随后,他又在微博上解释:“不是说怀疑他签了保密协议里有不准打劫这一条,是对李世石的消极抵抗感到失望,多么希望有一场复杂的劫争出现,毕竟,劫争是围棋艺术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罗洗河九段不但喜欢和电脑对弈,而且自己写过计算机围棋程序。罗洗河认为“阿尔法围棋”的短板很明显,开局时很多棋都不是很合理,李世石应该很容易应对。但不理解的是,李世石似乎有意回避一些东西,往往在简单的地方频频长考,下的地方也不太合理。 罗洗河表示,如果不能打劫,那双方下的就不是围棋了,即使是“阿尔法围棋”5:0获胜,也说明不了电脑能够战胜人类。 著名棋手江铸久九段也认为,不能打劫的围棋差别太大了。他说:“我觉得这两盘棋都没有出现打劫是非常可疑的一件事,因为打劫可能对电脑来说更复杂一些,我也很想看到电脑如何应对打劫的局面。” “棋圣”聂卫平也无奈地表示:“可能打劫时电脑的应对不太好,这两盘棋确实都没有出现打劫的局面,看看后几盘棋电脑应对打劫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吧。” 围棋中的“打劫” 打劫,围棋术语。简称“劫”,也称“劫争”、“争劫”。打劫是指黑白双方都把对方的棋子围住,这种局面下,如果轮白下,可以吃掉一个黑子;如果轮黑下,同样可以吃掉一个白子。因为如此往复就形成循环无解,所以围棋禁止“同形重复”。根据规则规定“提”一子后,对方在可以回提的情况下不能马上回提,要先在别处下一着,待对方应一手之后再回“提”。 【编辑:姜贞宇】
关于游戏的艺术性有一点真是让我觉得有点疑惑 说游戏有艺术性,各位吧友想到的是啥? ———————————— 说游戏有艺术性,我在贴吧搜了一圈,举例包括什么电影级别深度,沉醉于画面,意境的设计之类的。 举个类比。豆瓣高分影评说电影有艺术性,举的例子是什么哲学思考、思想深度,举个例子,肖申克的救赎的热评谈到了“自由”“信念”云云,但是单纯考虑思想深度,电影完全就是被严肃文学和社科书籍爆杀 同样,如果是什么沉醉于画面,意境的设计、叙事的艺术,那在这方面,电子游戏也只能是被美术、音乐和电影完爆,人家玩了几十年上百年了。 究竟为什么电影能成为艺术,肯定是因为有文学作品里没有的视听语言,不是吗?同样,如果电子游戏能够被称作第九艺术,那也只能是因为游戏性,而绝对不能够因为别的;否则就只能够是个碰瓷前辈的附庸而已。你把电影搬过来,把雕塑音乐作画这些第x(x<=8)艺术搬过来,厚着脸皮说,我这是第九艺术!这想法也太蠢了吧。
配方的复杂性会改变游戏的玩法吗 本人萌新,游戏时间很短,看到一些mod,还没玩过,好奇问问玩过那些mod的大佬 比如说,用“任何零件都模块化生产+机器人运箱子”的生产方式,如果是配方比较简单,例如做红瓶,那么没必要,因为可以很清晰地算好,例如每分钟100个红瓶需要2个铁齿轮组装机+多少个红瓶组装机,然后就去拍一个红瓶每分钟xx个的蓝图,蓝图里有2个铁齿轮组装机,蓝图设计非常简洁有效,使用了一些很精妙的局部设计,然后要求输入铁板和铜板每分钟多少个即可。 但如果红瓶是一个很复杂的配方,中间产品很多,而且里面的某中间产品25,绿瓶也用到一些,那么为什么不用完全模块化的解耦合的设计思路,因为我觉得这种情况下,说不定,设计一个很复杂的绿瓶蓝图的成本会过高而难以实现,而可复用性却不强。例如中间产品25,红瓶我用到了设计了一遍,突然发现绿瓶也用到了,此时只需要增产模块25的产量即可
求问大家,这是什么枪
大申还是有一手 第二局空提4个,众AI都觉得黑棋活,给柯洁高胜率。结果提4个证明是破眼妙手。 今天在上面莫名其妙团了一个 AI也降了几个点 周睿羊解说直呼莫名其妙 党毅飞九段也觉得很缓,后来才反应过来能挖。只有拿着AI的人才知道脚本是先断再挖然后黑必须主动打劫活(正常棋手谁会主动把净活走成打劫活的 所以这不是柯洁失误 是太难想到了)
汕头哪有炸鱼薯条啊 如题
弈客段位也太硬了吧? 我野狐刚升3d,弈客段位在8k玩了十几局输了一半左右 这种情况正常吗?
吃鸡现在是不是只有高手了? 以前玩吃鸡有菜鸡可杀 也有高手打不过 还挺好玩 今天玩了两局完全就是被虐啊
轻改、炒股,这些作品究竟有意思在哪? (回看了一遍,这个帖子很像钓鱼的,所以我做了一些修改,如果还是显得像钓鱼的那就请各位多多包涵了...) 最近放暑假和表弟交流看番经验,他很喜欢《春物》,出于好奇,外加经常有人在视频里刷大老师,我就也去看了一下(第一季),结果感觉看不出好来。 《春物》这部作品聚焦在对社交的讨论,这个设定还是蛮有意思的。但是除此之外,台词有些晦涩(感觉是为了晦涩而晦涩,和文学作品那种味道不同);还有就是惯用的炒股套路(配合上弹幕的什么涨停跌停等等言论)让我觉得这部作品和其他轻小说一样,像是在迎合一群和我完全不同的人。 《轻小说真厉害!》的其他作品我也看过一二,比如《龙王的工作》《SAO》,这些我看了几集就看不下去了。摆上一堆女角色然后炒股这个爽点让我理解不能。把女角色设定地围绕在男主周围,这对角色塑造毫无疑问是副作用吧?至于剧情,这种等着男主去拯救的套路,和一些剧情向作品的各种铺垫伏笔节奏把握相比,感觉差了许多。 为什么观众们会对这些作品感到非常高兴呢?(有没有什么正面的解释)
【求问】3月的狮子剧情相关 3月的狮子里有一集 讲的是 零的老师在地铁(或者是公交?总之是在交通工具内)里和零说,不要觉得给别人添麻烦是一件不好的事 请问这是在哪一集
【企鹅公路】村上春树的作品有没有可能动画化? 今天刚看了这番, 整部作品一股子淡淡的文学味,还有就是现实生活中突然插入超现实要素,然后就是一段莫名其妙的故事。 让我想起了村上春树,真有点像。 村上的作品动画化应该也会很好看,可能会很受欢迎吧?
【战万】看爱情番看完,有种无意义感,怎么破 今天宅在家,又看完一部号称胃药的番有感。 有的时候看剧情番,或者喜剧等等,有时候会觉得,看完感觉很有意思。震撼感、随之而来的空虚感,等等。 但是看恋爱番(以恋爱为主,正剧),是一种抽离的感觉。数了数大概看了十几部吧,有两种情况: 1.少部分情况(出现两三次)。被剧情所深深打动,以至于可能会看哭。然而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和我的某一段过往经历在性质上非常吻合,让我回忆起了那种感觉,而且,制作组做得很有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回过头来看,的确这部番真得很好。很真实。但我只不过是在“重复自己的体验”罢了。而这种体验也随时间流逝,离我远去了。 2.大部分情况(包括今天)。作为死宅,相关经历很少,所以,看某男角色和女角色的互动,感觉自己是一个毫无感情的旁观者——和男主的性格差异大,代入不了男主;男主和女角色互动的体验,没有经历过类似的,日常的温馨也许能笑笑但看过就忘,煽情的时候感觉有些无聊;整部番质量上不能说不好,包括女角色的塑造,毕竟挑不出许多不真实的地方,甚至还可以分析一二。但是看完就觉得,心情毫无波动。“哦,这样啊”的感觉。不是一种空虚感,而是一种无意义感、隔离感。甚至是无感。 “每一个人都不可能看到自身之外的东西...因为每个人只能根据自己的思想智力去明白和理解他人...对事物所作出价值评估,其实就是这一事物自身新具备的价值,再加上评估者的知识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在一个思想丰富的人看来是饶有趣味的事情,对于一个肤浅、庸俗头脑的人来说,同样的事情就只不过是平凡世界里面的乏味一幕而已...一个具忧郁气质的人所看到的悲剧一幕,在一个乐天派的眼里只是一场有趣的冲突,而一个麻木不仁的人则把这视为一件无足轻重的事情。”。“与一个人直接相关的是这一个人对事物的看法、他的感情以及他的意欲活动。外在事物只有在刺激起他的上述东西时才能发挥作用.....”(叔本华) 感觉上,好像也印证了上述的想法。 应该如何改变呢?
有玩过吃鸡的吗? 想买荒野大镖客 担心电脑配置不够 吃鸡中低配 50fps 不知道带不带的动大表哥2。。。
还有没有像昨日之歌一样,带有 世纪初的年代感 的番 不知道是因为番里的磁带、唱片等道具,还是因为美术风格,总之前几集的整体,给了我这种感觉。有点亲切和怀旧。 去城市上大学,客观上造就了独居的条件,而又位处社会边缘,所导致的这种有些阴郁型的独居青年,某种意义上也可称作时代的产物了。 而十几年后的现在,智能手机普及,碎片化的娱乐大举入侵人们的闲暇时间,由此也占据了人的内心,如果有人陷入某种滞重的情感无法自拔时,娱乐可以方便地提供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总之我觉得,如果类似的主题写在这个时代下,可能会带来感官上的区别。
急求!如何关闭创意工坊自动下载? CSGO订阅了很多东西,懒得取消,今天在新电脑装CSGO,延迟很高,测速软件表示我CSGO 1Mb/S 估计是创意工坊的地图自动下载了,但我不想下载
观《BNA》杂感:水土不服的政治正确 (本贴主题是想探讨种族歧视这一主题在文化产品中的表现是否具备普世性,实际和BNA关系不大) 在看BNA的时候,有一点让我感到非常疑惑的,就是不断在强调,人类如何如何,兽人如何如何。对动画这一载体而言,兽人(与人在形貌上有较高相似度)的观感非常接近人类。这给我一种“兽人和人类的矛盾是剧情硬塞给我的”的感觉。LZ看的动画不多,还有一部作品《疯狂动物城》也给我这种感觉,肉食动物和草食动物的对立概念,在短短的两个小时中被不断建构。但明明这两种动物的拟人化都是现实中不存在的,这给人一种莫名感。 后来我想明白了,为何我对这种种族歧视的隐喻如此地不习惯。一者是,种族歧视确实是作为人的某种劣根性,古语有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与我看上去相同的人,和外貌体征与自我认同所在的族群所不同的人,要对二者同等看待,需要经过一番反直觉、反人性的努力;还未必能实现。 但更关键的一点是,种族歧视问题和我一点关系没有。实际上它是(美国?)白人与黑人之间的关系。在欧美国家中,种族歧视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议题。种族歧视议题(和女权)如此受欢迎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最为显见,谁都能谈;并且人数占比大,是占比大约一半对一半的人之间的关系。当然,作为真理也具备着某种正确性,女权的进步也确实十分卓著(特别在西欧北欧一带)。但既然是大众向的,则总归首先表现出泛娱乐化的特征。 语言、文化、思潮,这些实际上是一体的。BNA是种族歧视这一话语体系落在动画这一文化载体的例子。它不受国内观众(LZ:我觉得我可以代表XX)所理解,也就理所当然了。在中国谈种族歧视,是无源之水,它也许存在,但绝对是一个非常次要的问题。
Java自学校招疑惑,自学7个月vs一年7个月,差别多大 硕士某低端985 学制两年半 可以选择今年秋招明年毕业,也可以选择下一年 今年2月开始学习Java 本来打算参加秋招进个中小公司 以后再一边工作,一边慢慢学的 但是学到现在 感觉东西太多了 学不完。。 又有很多人说什么中小公司也是没有前途 有必要多自学一年吗?作为非科班,大厂估计不待见,再读一年实在很浪费时间,学得东西海一样多,再多一年能学多少呢? 有大神解惑吗?
twitch的联播模式体验不错 点屏幕之后就能跳转成主屏幕
【补番】《穿越时空的少女》观感+剧情上的疑惑 一楼防剧透
【补番】《人类衰退之后》观感 1楼防止剧透
【新手入门】求拍子推荐,横拍 预算 便宜一点 学生党没钱 。。100以下...最多不超过150..贴吧老哥们都是好几百 专业的...楼主打乒乓球打得不多,一个月不超过一次,所以一直用的几年前买的30的拍,感觉也还行啦 个人情况:横拍。正手我就只会拉球,感觉很痛快;反手我就只会在台内往下推挡。什么旋来旋去的,我是一概不会。 但是,有两个问题,所以想买一个新拍 1.一年前报名了个学校比赛玩玩,结果,别人发那种很旋的球,我都不会接,要么就落网,要么就打飞,一分都得不到,差点有了心理阴影(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那个日漫 乒乓 被打哭 不过后来这货居然成主角了 无语)后来听说有种什么胶皮可以防削球的?想给自己的反手配一配,好像叫什么防弧啥啥的 查了半天不懂 2.拍子不小心丢了orz
求助吧里各位大神,新卡办什么比较值? 每个月大概用流量 10G-20G左右;基本不打电话
【蜂蜜与四叶草】(含剧透)补文艺片的正确观看姿势是什么呢 这两天补了蜂蜜与四叶草,感觉这种文艺片,观看体验很不同。 有一些剧情我是可以理解的,比如说竹本自我放逐的那段,但是因为早就已经理解了,所以内心也就没有什么波动了。 还有很多剧情,没有类似体验,根本看不懂,跟不上作者的节奏。 只有第三种戏份,在蜂蜜与四叶草里有一两处,刚好是最近有所感、或是纠结迷惑的,看到作品里那样表现出来,感到深刻的共鸣和震撼,提醒我这部作品的其他看不懂的地方也是真实的。 而像平时看剧情片的话,有一些未知的东西,就会刺激很多。
求助一句学过的诗句 应该是课本里的 大概意思是 在江上划船,但是又漫无目的,非常悠闲,所以就让船随着水流而行,非常自在
现在2.5k以上的手机有哪些摄像头是放在右上/左上 而非中间的? 如题 之前的手机摄像头在中间,自定义外壳的时候很尴尬
大佬们 求助笔记本加内存/SSD 小白买了个笔记本电脑8G内存(2666)+512GSSD的 想加一个性能好一点的8G/16G内存+1Tssd 求助哪个品牌好 另外,求助618优惠程度大吗?有必要等到那个时候再买吗?
灵越7000(7590)外接显卡是否可行?预测效果和预算多少? 如题
灵越7591还是Y7000P? 灵越更便捷一些 这两款游戏性能差很多吗?灵越
预算5k-7k左右求助笔记本! 要求轻便+一定的游戏性能!性价比不要太低!有推荐的吗?
朋友送我一本心灵鸡汤,我该怎么办? 前两天我生日,我很要好的朋友听说我最近看书看得多,送了我一本书当生日礼物,说里面写得很好,他很受感动。要我也看看。 但是今天我看了这本书(畅销作家张某某写的),觉得里面的文字浮夸油腻得不行。我看到第5页就觉得有点恶心了,强忍着看到了30多页,实在不行了。。实际上这本书就是我个人一直以来最讨厌的那种当代畅销书,用半文不白的长句作标题,华而不实的情感小故事,内容空洞无味,矫揉造作。 我应该怎么做?强行看完,假意称赞?还是老实对我的好友说,我觉得这本书就是垃圾?
翻译一下imdb上对这集的评论 如题
挪威的森林里绿子的名字来源是什么? 和《了不起的盖茨比》里的绿光同色,这是一个巧合吗?
读书节买的书有比较重的味儿,吧友会这样吗 当当买的,600-400 大部分的书用透明薄膜封起来的,我还没看 我买的书有3本是没有封起来的,这3本里有两本的味道很奇怪,不知道是称之为霉味还是仓库味。。
刚看了一会叔本华的书,享受闲暇是什么意思? 难以想象啊,一个人呆着什么也不干,不会很无聊吗?看书里的意思,似乎是说只给一支笔和一本草稿纸然后他就能尽情享受这段时间。实在想象不到。 刷手机,上网自然不算享受闲暇。而一个人看书也不算享受闲暇吧(因为是在吸收新信息),这怎么可能做得到呢?
第三张图还真得怪zeus.. 马后炮一波,不知道为什么Navi要放这张图,这张图是ence打液体的时候,自己选的强图啊。可能是为了为打a队保留战术吧。 这张图navi指挥没啥亮点,就一局进攻手枪小战术不错,还有针对清A1那个应变能力很强,其他的都中规中矩。a爆弹爆了n次,控中路慢打,到最后也总是要打残局。 navi这图进攻的eco局基本都是被刷perfect,直接导致警经济起飞。反观ence,有几局经济不好的,直接提速打b/打a,效果拔群,好像还翻了一局,战术多样化程度很高。而到了navi进攻的时候,看上去好像就没什么办法了。
就这还一堆人怀念60版本呢 你们要的60版本,一个怪磨5、6分钟,多有趣
【战万】和老同学聊啥子好 又到了一年一度拜亲访友的环节这问题算适时吧 关系还不错,but 专业不同,兴趣不同,城市不同,行业/工作or学习状态不同,似乎没什么共同话题
是不是看番越多,对形式的敏感度就越高... 最差的作品内容爆炸不提。最好的那些作品,形式和内容非常统一,形式服务于内容。往下,一些所谓“形式大于内容”的作品,评价往往会分成两种完全不一样的角度。 刚补《永生之酒》,让我想起了前阵子看过的少歌。两部作品有一个共同点,最出彩的地方是它的表现形式,而不是故事的主题。评价也分为两种:第一种是说“看不懂”“这是给婆罗门看的吧”“谁来解释一下这在干什么”。不过也有好评的,有说“恋光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胜负看的是内心的闪耀”的,甚至有人提出“永生之酒告诉了我们从每个人的角度出发故事也有所不同”这种放之于群像剧皆准的言论。总之,就是关注故事内容本身吧。。。 而另一种言论,看上去就像是看番多的人说的。LZ看番不多,所以大概只能抄抄用词:大概有“叙事结构”“演出”“分镜”“风格”“XXXX(监督名)”“设计”“手法”“多线叙事”“配乐”“镜头”等等。这部分人看起来似乎更关心表现形式一些。(当然,是在内容还过得去的情况下...)
【补番】《乒乓》让我感到困惑 1L自占
A队根本不是许多人吹的那样靠配合取胜 许多人提到A队王朝,就说什么这是配合的胜利,团队大于明星选手发挥之类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所谓靠团队取胜,是个人能力不如别人,靠配合取胜。然而A队个人能力本身就强 device x9 dupreeh这三个人不用说了。glave一开始和另一个大哥把heroic从鱼腩队带到拿过欧洲赛事冠军,鞭尸男孩本身就枪钢就更别提了。 别的队伍是一两个大哥,一两个枪男,一两个拉托的;大哥发挥出精彩表现,人们说这是明星选手。 A队是五个枪男,虽然没有所谓“大哥”,但是实际上个人能力就是比别的队强,因为没有短板。 许多人爱吹A队执行力强,靠团队取胜。 一群厉害的人聚在一起玩团队,的确提高了容错率,但是效果有限,A队现在的成就很大程度上靠的还是综合实力。一拨人认为这是丑陋,另一拨人说这是战术制胜;确实有战术不假,但是战术真的那么厉害吗?如果是真的的话,就不用等到magisk转会过来之后,才拿这么多冠军了。
【SSSS】古利特ED太赞了 1L防透
2 喜欢某个角色,是因为他身上拥有某种属性,也必定希望这个角色能够有一个好的结局。譬如说喜欢某男主,觉得ta很努力,希望他能实现目标(打倒boss);而最后他也确实打倒了boss,这是一种比较正常的观看逻辑。而如果喜欢boss,而设计上boss最后一般是要被打败的,那么明智一些的编剧就会给反派安上一些三观不正的属性,这样一来,反派的被虐桥段在根本上说是可以被接受的。
强风吹拂的画风感觉很清新啊 随便截了一个画面,觉得风格比较很鲜明,莫名地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但是不知道怎么解释好。 (最近心情不太好,所以这番看得有点难受,所以也可能是个人原因)
《嫌疑人X》的这个桥段里别的小说有吗 1L
国际象棋棋手配心理咨询师的多吗? 前两天在吧里看到朴廷桓的心理问题,有吧友说国际象棋在这方面的实践更多,但是网上没有百度到相关资料,有可靠的资料来源么
【补番】按照知名制作者(监督为主/或编剧)补番有什么推荐的? 本人萌新,看的番不多,不过看着看着发现一些人名老是蹦出来,往近了说有虚渊玄,新房昭之,新海诚等,远了说有庵野秀明,宫崎骏等。 以上这些人的作品我都看过某一部了,不过少女歌剧出来之后,总是听到“几原邦彦”这个词,所以有补企鹅罐的冲动(现在看了两三集)。于是现在有了按照“人名”补番(代表作)的想法。像麻枝准、汤浅政明、今敏、押井守这些名字,只是偶尔听到过,但是很明显还有其他大佬,而且以我的知识储备显然是列不全的(比如几原邦彦之前我就完全没听过)。有没有一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名单。
刚补完EVA,并不觉得难懂 (补了26集+旧剧场版)不过大家都说很难懂,所以也可能是我理解出了偏差。以下几句是我的想法,有错的没。 1.主题而言,人拥有着:a.对他人的需求,与他人连结、被他人需要的需要,在其中感受到了痛苦。
有没有什么游戏性强,玩法体验独特的游戏推荐 最近更新了配置,好久没上steam了,想买点新游戏。 不想玩那种:图特别大,任务特别多,玩法单一,的类RPG,唯一优点是画面强的游戏。但是看直播基本就是这种。 也不想玩那种FPS突突突的游戏,玩腻了。 对剧情没有要求。 唯一需求是游戏性独特,举个例子,传送门,Braid这种,带来新鲜的游戏体验的游戏。
天狼这个前半季的剧情好像也不怎样啊 一楼防剧透
【水】少歌动画更像是动作片 看了吧里关于主角人物塑造讨论,突然有了想法。动画而言,少歌最精彩的毫无疑问是revue了吧,独特的表现方式,所带来的让观众一遍又一遍重刷。 那么符合:1.观众对作品某些片段情有独钟,甚至可以直接观看这些片段。2.人物耍帅为主,变化不足。3.即使剧情不算特别出彩,也会受到观众好评的——不就是动作片嘛。revue对应的,就是动作片中的打戏。不同点就是,revue对人物的某些情绪塑造有帮助,这是音乐的一大特点。 故事性、主题、人物上,都是动作片薄弱的地方。少女歌剧故事性很强吗,一些转折过于缺乏铺垫,过于王道,被诟病。主题呢,少女歌剧的主题,有是有,大家一起闪耀,舞台少女天天进化中,但是没什么说服力,感觉不到深度。人物上,主角华恋不行,配角一个个都很鲜明,但是一旦发生配角的角色转变就出现了问题。但是尽管如此大多数人包括我,到目前为止对少歌也拥有很大的好评,这就是好的动作片的特点吧。第七集刚出来的时候,许多人都吹爆了,为什么,就是因为看到了“不只是在表现形式上,同时在故事性上/人物塑造上也能达到优异”的这种预期,如果达到这种预期,毫无疑问就是神作了。最近许多分析帖都是对剧情的分析,猜测前面的伏笔对应的是什么,属于对故事性的展望。然而少歌实在不算一个特别出彩的故事,最后恐怕也只能达到可以圆回来的程度。不过动作戏(revue)拍得好拍出创意来动作片,已经很能让人满足了(期待最后一话打我脸)。
【错觉?】为什么感觉现在的职业选手比以前厉害了很多。。 现在的职业选手在投掷物的把握上,包括各种两人三人小配合上比以前熟练很多,地图控制能力,烟雾使用技巧,比以前强了很多,这点倒没什么疑问。 不过我怎么感觉枪法上现在的职业选手也比以前厉害很多了?是我的错觉吗? 1.记得以前kennys有一个inferno精彩1v3还是1v4的精彩镜头,当时感觉惊为天人,好像也进了年度集锦之类。但是现在,在其他地图也好,在小镇也好,同样在A点左右的位置,类似的1v4、1v5,隔一两个月就出一个,好像已经习以为常了。 还有就是:2.最近发现狙击手近距离盲狙或者瞬镜击中敌人的概率很高,怎么打怎么有,以前打得这么激进的,会被吹成骚猪或者狙神之类的,但是现在,是个狙击手,这种击杀仿佛就信手拈来,而且稳得不行,包括niko等不是主狙击手的也是如此。 3.穿烟和穿墙的击杀现在已经见怪不怪了,。而且不是以前那种9神掌握核心科技,而是许多一线选手经常出现烟里的精确爆头式击杀,还有那种大幅度拉抢穿点秒杀,经常出现以至于达到了见怪不怪的水平。讲道理2 3 两点有时候给我一种集体开挂的感觉。 4.职业选手起沙鹰这把手枪的频率越来越高了,而且老能看到沙鹰反杀两三把大枪。当然解释成步枪变水了勉强也可以,不过解释成锁头能力普遍增强了,会更有逻辑一些。 5.出现像ss,包括这届液体这种ak不讲道理疯狂爆头的队伍。 PS:我觉得职业选手的能力提高除了CSGO本身技战术的演化发展之外,也和职业选手基数增大有关,按照往年集锦的水准,今年的集锦完全可以做上一个小时不带重样的。从这个角度上说还能跟上节奏的选手,比如说kennys,olaf,Guardian等确实很厉害,而forest(Edward)这种,就只能用怪物来形容了。
【洗地】瑞士赛制是目前为止最科学的赛制 5-7局比赛,就可以决出一个相对稳定的前八名,比小组赛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双败小组赛,也要打5局,而出现的冤假错案比瑞士赛制多多了。 像今年这届,新的传奇组8个队伍,5个是挑战者组升上来的。放在小组赛里,就很可能会出现各种死亡之组和躺赢组。 吧友们喷来喷去也就BIG,QBFIRE,寥寥几个队,平均每届1队左右,原因就是因为现在意外因素少了很多,导致一出现看上去不对的,就被吧友大量集火,这是所谓的幸存者偏差。 当然瑞士赛制也有盲点,比如像faze这样中途换指挥的,有点像derank之后再打上去,确实会影响赛池。其他情况都是优于小组赛。
【吐槽】这些解说念个名字都念不对 yay的名字这么好听,结果念得乱七八糟,换了三四个直播间,有叫yayi的,有叫yaya的,讲道理作为解说起码基本的选手的名字要会念吧?
【萌新】第一季看完了,关于人物 久仰大名,刚看完第一季,确实是好剧。不过看了一些网上的评论,似乎和许多观众的点不大一致啊。 设定上的优异之处,这个是最对我胃口的,也是公认好评的点吧,这个不多扯了。 就是人物上,看上去许多评论对男主和男反派的东西分析得很多,但是我觉得这两个人物塑造得实在是,额,挺一般的...男主的形象稍微有些太过单一了,没什么变化,不过也还好。男反派的槽点就真的很大了。到最后也没说清楚(可能是我没看清楚)这货究竟为什么可以躲避系统的判定,这是小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他一出现就拖剧情的时间,一大堆嘴炮和掉书袋,说了半天,可能想要塑造成**很高的样子。但是**高不是靠嘴炮打出来的,而是要剧情表现,所以适得其反。不得不说老虚在这点上确实有不足之处,FZ也是,中间有集三王会谈看得人要睡着了,严重拖慢剧情节奏,减分项。 这番实际的主角我认为是女主吧。不管是从角色成长上、还是从串联各个剧情上、都是以女主为视角展开的。但是我印象最深的除了最后成长为坚定的改良派之外,还有第一集。第一集女主表现出来的能力,我觉得可以用恐怖来形容。作为一个完全的新手,一方面完美地压低放低自己的姿态融入团队,不断问问题最快地收集信息学习工作。另一方面却真正有天赋有想法,并且在刻画出来的强烈的剧情冲突下,坚守自我并最后坚定地做出了很有见地的选择,人格魅力实在很强。包括后面姬友死了之后秒回HP,实在有些开挂式了。不过网上对第一集居然是喷女主的居多,实在有些搞不懂。
【少女歌剧】第九集熟肉感想 一楼防剧透
【水】如何避免“好番”对现实生活弊大于利? 一个比较现实的类比是:有些女生被声讨为韩剧式的“恋爱脑”,即看了太多韩剧里的欧巴,而不能好好地谈恋爱。相比的就有一些沉迷于二次元老婆的各种属性而逃避现实的死宅(此处为狭义)。也许可以把这些归结于这些作品并不是“真正的好作品”,只是迎合某些观众低级痛点的娱乐制作而已——之前LZ一直这么想。但最近补了两部“好番”之后想法却有少许动摇。 这两部“好番”的特点是:(1)文艺类作品(2)情感细腻,氛围优美,感染力强,笔触锋利,心理描写真实(3)LZ主观上也认为确实是好番并且喜欢这些作品(4)其中一部BGM评分达到8分以上,另一部甚至不低于8.5分。 但是看完这两部“好番”的同时LZ却感到有些失落,发现了这一点的LZ稍微思考了一会,发现是在不经意间对比了现实生活中的境遇和剧作里的情节,有“本来认为十分美好的事显得不值得一提了”的感觉。 实际上:俗话说“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假如一个人看了许多好的故事,而相比之下,真实生活却不可能如小说电影一般荡气回肠或是缠绵悱恻;因此产生如同LZ这样的情绪会是非常自然的。但实际上只有真实生活才是属于自己的,这样一来也许即使是所谓的好作品,对现实生活起到了负作用,也是少看为妙吧。不知吧友有何指教。
【水】无人能预测的命运之舞台? 突然想起看过的一个悖论 长颈鹿镇楼。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