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零壹零零贰 玖零壹零零贰
关注数: 38 粉丝数: 304 发帖数: 68,212 关注贴吧数: 62
农历正确传承和使用,复原传统辛丑年历日预售 《辛丑年华夏具注历》正在制作筹备中了 我们传承了华夏历法数千年的源头,它起源于轩辕黄帝,为大挠所创。颛顼、帝喾、尧舜发展沿袭,《尚书•尧典》记载以朔月定四时成岁,阴阳合历传承千载。华夏历法指导农耕,根据星宿在天空的位置和月亮的圆缺变化辨别季节和时间,密合天行。这便是中华文明中华夏历法的源头。历代修订历法版本,只是增强精确程度,但华夏历法本身规则不变。 仰望天空,观象授时,璀璨星空是中华文化和先人智慧诞生的灵感源头。如果说用心传承华夏传统文化是什么,那便是这本小小的华夏具注历,这本凝聚了历史并在现代还活着的真实的华夏传统文化,当看到秦、汉、唐、宋、元、明、清历书上的内容,如今在华夏具注历上完整的保留,这就是时空的力量,传承的力量之所在。文化道统不绝,虽然传承困难,但这些困难和付出都是值得努力克服的。在如今市场琳琅满目和与华夏传统历法无关或传播错误华夏历法内容的众多日历里面,我们孤独的像一颗流星,独自穿梭在中国久远的过去和如今我们所生活的时间中,华夏未断,何以言古。我们正在努力为大家寻找中国时间的起源!华夏历法,密合天行! 说明:关于华夏具注历使用的黄帝纪年法,是依据和继承辛亥首义时先贤们为了代替皇帝年号所推定的纪年法,这与道历天运纪年法不同,且是继承官方改用公历之前最后使用的华夏历法正朔纪年。 请关注: 9.0💲Vc37cqstpOL₵噠閞℡👉🍑/宝👈或點缶链节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tb.dwz.cn%2FW0MwO4rS&urlrefer=7c8d189a181051ab317a000894018880 至浏览er【辛丑年华夏具注历 | 依据传统版式复原|日历夏历农历通胜【胶本】】
真毅學社課程《中國曆法文化》 [cp]#真毅学社# 真毅学社课程预告 名称:《中国历法文化》 讲师:宇谦 时间:黄帝纪元四七一五年岁次丁酉七月十二日壬辰戌正二刻(西历2017年9月2号周六20:30) 地点:真毅学社YY语音频道(频道号61110753)语音直播,欢迎想要了解传统文化的朋友们到时关注收听。 课程大致安排如下: 计划分上下两堂课,每堂课课时半时辰(1小时)总共合计一个时辰(2小时) 上半堂课主要内容是华夏传统历法(农历、夏历、汉历,民国之后坊间误称为“阴历”)的基础知识,正确使用常识的一般介绍,主要是世界上的历法性质(阴历、阳历、阴阳合历)的介绍,夏历的节气,朔望,干支基础常识的介绍等常识内容的简单性介绍。还有如今坊间粗制滥造的电子日历和历书比较多,所以很多传统文化爱好者在使用夏历时会出现一些使用上的误区,爱好传统文化的朋友们宣传华夏传统文化本身是好事,但是因为电子日历或历书内容上的错误在使用夏历时会出现无心的讹误,无形中传播了谬误,伤害了华夏传统文明,因此会在此有一些疏正和介绍的内容,只为厘清谬误,正确传承华夏优秀传统文明。关于为何公益开课,可能会有朋友觉得免费的课程,是否可信之类的猜测。所以这里需要明确的说明一下,之所以公益开课是为了响应国家正式颁布的华夏传统历法标准文件《农历的编算和颁行》GBT33661—2017正式生效施行。所以为了传播正确的华夏传统历法使用常识,帮助爱好传统文化的朋友们特别是汉服同袍,华夏同道们能够正确的认识理解和使用华夏传统历法,弘扬华夏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所以本次借用真毅学社公益平台,免除束脩。另外真毅学社的格言:求真弘毅,言必有据,亦是鄙人的坚守。 下半堂是华夏传统节日的一些介绍,我们华夏文明,美好的传统节日真的只有吃吃喝喝吗?我们的岁时节日如何正确看待,还有过节建议等内容。 课后会有提问回答环节,可以回答一些大家关注的问题。
【課程預告】《中國曆法文化》 #真毅学社# 真毅学社课程预告 名称:《中国历法文化》 讲师:宇谦 时间:黄帝纪元四七一五年岁次丁酉七月十二日壬辰戌正二刻(西历2017年9月2号周六20:30) 地点:真毅学社YY语音频道(频道号61110753)语音直播,欢迎想要了解传统文化的朋友们到时关注收听。 课程大致安排如下: 计划分上下两堂课,每堂课课时半时辰(1小时)总共合计一个时辰(2小时) 上半堂课主要内容是华夏传统历法(农历、夏历、汉历,民国之后坊间误称为“阴历”)的基础知识,正确使用常识的一般介绍,主要是世界上的历法性质(阴历、阳历、阴阳合历)的介绍,夏历的节气,朔望,干支基础常识的介绍等常识内容的简单性介绍。还有如今坊间粗制滥造的电子日历和历书比较多,所以很多传统文化爱好者在使用夏历时会出现一些使用上的误区,爱好传统文化的朋友们宣传华夏传统文化本身是好事,但是因为电子日历或历书内容上的错误在使用夏历时会出现无心的讹误,无形中传播了谬误,伤害了华夏传统文明,因此会在此有一些疏正和介绍的内容,只为厘清谬误,正确传承华夏优秀传统文明。关于为何公益开课,可能会有朋友觉得免费的课程,是否可信之类的猜测。所以这里需要明确的说明一下,之所以公益开课是为了响应国家正式颁布的华夏传统历法标准文件《农历的编算和颁行》GBT33661—2017正式生效施行。所以为了传播正确的华夏传统历法使用常识,帮助爱好传统文化的朋友们特别是汉服同袍,华夏同道们能够正确的认识理解和使用华夏传统历法,弘扬华夏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所以本次借用真毅学社公益平台,免除束脩。另外真毅学社的格言:求真弘毅,言必有据,亦是鄙人的坚守。 下半堂是华夏传统节日的一些介绍,我们华夏文明,美好的传统节日真的只有吃吃喝喝吗?我们的岁时节日如何正确看待,还有过节建议等内容。 课后会有提问回答环节,可以回答一些大家关注的问题。 后学历算生宇谦 黄帝纪元四七一五年丁酉闰六月廿九日己卯 宣 另:还有请过去在真毅学社群里听过我讲课普及传统文化的朋友,帮助证明下口碑,言必有据,传承正确的华夏文明是我的坚持和信仰。还有关于易学,如果有人问问题,能答的我会回答。不过主要是普及,所以说的一般就是常识问题。不会说太深,不会深入说历法计算问题(如有涉及可简单通俗普及一些常识)基本如此。
【課程預告】《中國曆法文化》 #真毅学社# 真毅学社课程预告 名称:《中国历法文化》 讲师:宇谦 时间:黄帝纪元四七一五年岁次丁酉七月十二日壬辰戌正二刻(西历2017年9月2号周六20:30) 地点:真毅学社YY语音频道(频道号61110753)语音直播,欢迎想要了解传统文化的朋友们到时关注收听。 课程大致安排如下: 计划分上下两堂课,每堂课课时半时辰(1小时)总共合计一个时辰(2小时) 上半堂课主要内容是华夏传统历法(农历、夏历、汉历,民国之后坊间误称为“阴历”)的基础知识,正确使用常识的一般介绍,主要是世界上的历法性质(阴历、阳历、阴阳合历)的介绍,夏历的节气,朔望,干支基础常识的介绍等常识内容的简单性介绍。还有如今坊间粗制滥造的电子日历和历书比较多,所以很多传统文化爱好者在使用夏历时会出现一些使用上的误区,爱好传统文化的朋友们宣传华夏传统文化本身是好事,但是因为电子日历或历书内容上的错误在使用夏历时会出现无心的讹误,无形中传播了谬误,伤害了华夏传统文明,因此会在此有一些疏正和介绍的内容,只为厘清谬误,正确传承华夏优秀传统文明。关于为何公益开课,可能会有朋友觉得免费的课程,是否可信之类的猜测。所以这里需要明确的说明一下,之所以公益开课是为了响应国家正式颁布的华夏传统历法标准文件《农历的编算和颁行》GBT33661—2017正式生效施行。所以为了传播正确的华夏传统历法使用常识,帮助爱好传统文化的朋友们特别是汉服同袍,华夏同道们能够正确的认识理解和使用华夏传统历法,弘扬华夏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所以本次借用真毅学社公益平台,免除束脩。另外真毅学社的格言:求真弘毅,言必有据,亦是鄙人的坚守。 下半堂是华夏传统节日的一些介绍,我们华夏文明,美好的传统节日真的只有吃吃喝喝吗?我们的岁时节日如何正确看待,还有过节建议等内容。 课后会有提问回答环节,可以回答一些大家关注的问题。 后学历算生宇谦 黄帝纪元四七一五年丁酉闰六月廿九日己卯 宣 另:还有请过去在真毅学社群里听过我讲课普及传统文化的朋友,帮助证明下口碑,言必有据,传承正确的华夏文明是我的坚持和信仰。还有关于易学,如果有人问问题,能答的我会回答。不过主要是普及,所以说的一般就是常识问题。不会说太深,不会深入说历法计算问题(如有涉及可简单通俗普及一些常识)基本如此。
【文化·历史】《中國曆法文化》(預告) #真毅学社# 真毅学社课程预告 名称:《中国历法文化》 讲师:宇谦 时间:黄帝纪元四七一五年岁次丁酉七月十二日壬辰戌正二刻(西历2017年9月2号周六20:30) 地点:真毅学社YY语音频道(频道号61110753)语音直播,欢迎想要了解传统文化的朋友们到时关注收听。 课程大致安排如下: 计划分上下两堂课,每堂课课时半时辰(1小时)总共合计一个时辰(2小时) 上半堂课主要内容是华夏传统历法(农历、夏历、汉历,民国之后坊间误称为“阴历”)的基础知识,正确使用常识的一般介绍,主要是世界上的历法性质(阴历、阳历、阴阳合历)的介绍,夏历的节气,朔望,干支基础常识的介绍等常识内容的简单性介绍。还有如今坊间粗制滥造的电子日历和历书比较多,所以很多传统文化爱好者在使用夏历时会出现一些使用上的误区,爱好传统文化的朋友们宣传华夏传统文化本身是好事,但是因为电子日历或历书内容上的错误在使用夏历时会出现无心的讹误,无形中传播了谬误,伤害了华夏传统文明,因此会在此有一些疏正和介绍的内容,只为厘清谬误,正确传承华夏优秀传统文明。关于为何公益开课,可能会有朋友觉得免费的课程,是否可信之类的猜测。所以这里需要明确的说明一下,之所以公益开课是为了响应国家正式颁布的华夏传统历法标准文件《农历的编算和颁行》GBT33661—2017正式生效施行。所以为了传播正确的华夏传统历法使用常识,帮助爱好传统文化的朋友们特别是汉服同袍,华夏同道们能够正确的认识理解和使用华夏传统历法,弘扬华夏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所以本次借用真毅学社公益平台,免除束脩。另外真毅学社的格言:求真弘毅,言必有据,亦是鄙人的坚守。 下半堂是华夏传统节日的一些介绍,我们华夏文明,美好的传统节日真的只有吃吃喝喝吗?我们的岁时节日如何正确看待,还有过节建议等内容。 课后会有提问回答环节,可以回答一些大家关注的问题。 后学历算生宇谦 黄帝纪元四七一五年丁酉闰六月廿九日己卯 宣 另:还有请过去在真毅学社群里听过我讲课普及传统文化的朋友,帮助证明下口碑,言必有据,传承正确的华夏文明是我的坚持和信仰。还有关于易学,如果有人问问题,能答的我会回答。不过主要是普及,所以说的一般就是常识问题。不会说太深,不会深入说历法计算问题(如有涉及可简单通俗普及一些常识)基本如此。
【文化·历史】《中國曆法文化》(預告) #真毅学社# 真毅学社课程预告 名称:《中国历法文化》 讲师:宇谦 时间:黄帝纪元四七一五年岁次丁酉七月十二日壬辰戌正二刻(西历2017年9月2号周六20:30) 地点:真毅学社YY语音频道(频道号61110753)语音直播,欢迎想要了解传统文化的朋友们到时关注收听。 课程大致安排如下: 计划分上下两堂课,每堂课课时半时辰(1小时)总共合计一个时辰(2小时) 上半堂课主要内容是华夏传统历法(农历、夏历、汉历,民国之后坊间误称为“阴历”)的基础知识,正确使用常识的一般介绍,主要是世界上的历法性质(阴历、阳历、阴阳合历)的介绍,夏历的节气,朔望,干支基础常识的介绍等常识内容的简单性介绍。还有如今坊间粗制滥造的电子日历和历书比较多,所以很多传统文化爱好者在使用夏历时会出现一些使用上的误区,爱好传统文化的朋友们宣传华夏传统文化本身是好事,但是因为电子日历或历书内容上的错误在使用夏历时会出现无心的讹误,无形中传播了谬误,伤害了华夏传统文明,因此会在此有一些疏正和介绍的内容,只为厘清谬误,正确传承华夏优秀传统文明。关于为何公益开课,可能会有朋友觉得免费的课程,是否可信之类的猜测。所以这里需要明确的说明一下,之所以公益开课是为了响应国家正式颁布的华夏传统历法标准文件《农历的编算和颁行》GBT33661—2017正式生效施行。所以为了传播正确的华夏传统历法使用常识,帮助爱好传统文化的朋友们特别是汉服同袍,华夏同道们能够正确的认识理解和使用华夏传统历法,弘扬华夏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所以本次借用真毅学社公益平台,免除束脩。另外真毅学社的格言:求真弘毅,言必有据,亦是鄙人的坚守。 下半堂是华夏传统节日的一些介绍,我们华夏文明,美好的传统节日真的只有吃吃喝喝吗?我们的岁时节日如何正确看待,还有过节建议等内容。 课后会有提问回答环节,可以回答一些大家关注的问题。 后学历算生宇谦 黄帝纪元四七一五年丁酉闰六月廿九日己卯 宣 另:还有请过去在真毅学社群里听过我讲课普及传统文化的朋友,帮助证明下口碑,言必有据,传承正确的华夏文明是我的坚持和信仰。还有关于易学,如果有人问问题,能答的我会回答。不过主要是普及,所以说的一般就是常识问题。不会说太深,不会深入说历法计算问题(如有涉及可简单通俗普及一些常识)基本如此。
《农历的编算和颁行》国家标准解读 《农历的编算和颁行》国家标准解读 农历是中国几千年传统历法的结晶,具有深厚的华夏文化渊源,目前不仅仍是我国正式行使的历法之一,也为海外华人普遍使用,在传承华夏文明、传播中华民族的文化习俗、维系华人世界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而且,农历作为特殊的阴阳历,能够反映季节、农时、潮汐规律,这使得它在日常生活、农业生产、渔业生产、防汛抗洪等方面也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 然而,长期以来,公开发行的农历日历产品之间存在日期编排不一致、节气时间不一致、甚至重要传统节日不一致等问题,这已经引起了公众的困惑和使用上的混乱,大量的咨询电话和人民来信就形形色色的农历日历的差异提出了质疑,例如,2013年的端午和冬至都分别有不同的日期版本,对此公众反应强烈。 造成上述农历发布发行混乱问题的根源在于农历的编算和颁行工作没有必要的法律法规约束。农历编算的依据是太阳和月球的预报位置以及一定的日期编排规则,因此日月位置预报精度的差异和日期编排规则的不同都会直接影响农历日期的编排结果。农历颁行标准的缺失,又导致了不规范的农历日历公开发行。任何有印刷资质的单位或个人都可以公开发行自行编制或辗转复制的农历日历。 因此,为了遏制农历日历发布发行混乱问题的进一步蔓延,保证农历编算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有效维护农历作为国家历法的统一性和严肃性,有必要规范农历的编算和颁行工作,制定国家标准。 在国家标准委和中国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农历的编算和颁行纳入了2014年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由中国科学院归口管理,并由国内唯一的历书编算机构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承担起草工作。 目的意义 历法颁行是国家重要政务之一,国家正式行使的历法必须有统一的标准来规范日期的编排和表述,以确保信息交流中对日期标识的一致性和国民生产生活的有序性。公历作为我国的主要行政历法,已有国际标准和相应的国家标准。本标准的制定首次将农历的编算和颁行纳入了国家标准化管理体系,填补了农历历法规范的空白,维护了国家历法应有的严肃性和统一性,体现了依法治国的时代发展精神。 本标准的制定将为相关的法律法规提供规范支撑。例如,一九九九年,《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将春节、清明、端午和中秋确定为我国的法定假日。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规定日照标准日分别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和冬至日。 本标准首次明确了农历计算的模型、精度以及编排规则和表述方法,为农历日历编算提供了科学的规范依据。本标准规定了农历计算模型应符合天体位置计算的相关国际科学规范,并在计算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农历的计算精度要求,另外,农历的编排规则和表述方法符合中国主流传统历法体系的历史传承,两者结合充分体现了现代农历编算的科学性、先进性、规范性,对确保农历日历编算结果的准确性有重要意义。 本标准首次规定了对农历发布发行的要求,要求公开发行的农历日历产品应遵循编算规范并标注日历资料来源,从而有效遏制内容错误的农历日历产品随意发行的无序状态,对确保公开发行的农历日历的准确性和统一性有重要意义,有效维护国家历法的严肃性。 农历标准的发布实施,可以让公众充分了解中国传统历法的历史传承和科学性、先进性,因此具有重要的科普意义。中国传统历法密合天行,以实际推算的日月位置来编排日期,它与中国古代天文学相生相伴,有着辉煌灿烂的发展历史,独有的二十四节气和置闰规则在世界古代天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农历不仅具有文化传承意义,农历编算更是天文专业工作,它的计算模型和精度代表了基本天文学的发展水平和成就。 主要内容 本标准主要技术内容包括两部分,编算部分规定了农历的编排规则、计算模型和精度以及农历的表示方法。颁行部分则规定了农历的颁行要求。 农历的编排规则明确了农历的年、月、日的确定方法以及排序方法。中国传统历法主流一直是阴阳历,即以朔望月定历月,以回归年定年长,通过设置闰月解决朔望月和回归年之间的不通约问题。随着社会发展和天文定位水平的提高,传统历法编排规则经历了数次重大改革。本标准沿用规则如下: (1)以北京时间为标准时间; (2)朔日为农历月的第一个农历日; (3)包含节气冬至在内的农历月为农历十一月; (4)若从某个农历十一月开始到下一个农历十一月(不含)之间有13个农历月,则需要置闰。置闰规则为:取其中最先出现的一个不包含中气的农历月为农历闰月。 (5)农历十一月之后第2个(不计闰月)农历月为农历年的起始月。 农历日期编排所依据的朔和节气时刻的计算依赖于太阳和月亮位置,按国际基本天文学规范地球自转和参考系服务规范所规定的模型计算。为了保证农历日期编排结果的唯一性,朔和节气时间的计算必须精确到在0时附近也能准确判断它们所在的农历日,根据1900年至2100年期间朔和节气时刻的计算结果,在用于日期判定时对它们的计算精度要求应达到1秒。另外,北京时间属于协调世界时,协调世界时以原子时为基准,但通过闰秒的方式与世界时时刻的偏差不超过0.9秒,闰秒由国际地球自转和参考系服务机构根据对世界时的监测来确定发布,可能在年底或年中或季末,考虑到农历需要提前一年编算发布,因此,计算精度不计及编算时尚未正式发布的闰秒。 农历的表示方法规定了农历的年、月、日的命名方法以及日期的组合标识方法。本标准规定的农历表示方法遵循中国传统历法的表示方法:农历年按照干支纪年和生肖纪年法命名,农历月按照数序纪法命名,农历日按照数序纪法和干支纪法命名。农历日期的标识则按照“农历”以及农历年、农历月、农历日名称顺序组合而成。具体示例如下: (1)六十干支从甲子年、乙丑年……到癸亥年,六十年一个循环,周而复始。干支纪年的循环参考时间:对应于北京时间公历1984年2月2日0时起到1985年2月19日24时截止的农历年为甲子年。该年也为生肖纪年的鼠年。 (2)数序纪月规则为,除闰月外,农历月按照其在农历年中的先后顺序分别用汉字命名如下:正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闰月采用在其前一个农历月的名称前加“闰”字的方法命名。 (3)数序纪日按照在其所属农历月中的顺序表示,第1日到第10日依次用汉字纪为初一、初二……初十,第11日到第20日依次纪为十一、十二……二十,第21日到第29日依次纪为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九,或者简纪为廿一、廿二……廿九,第30日纪为三十。干支纪日则按顺序用六十干支命名,从甲子日、乙丑日……到癸亥日,六十日一个循环,周而复始。干支纪日的循环参考时间:对应于北京时间公历1949年10月1日的农历日为甲子日。 (4)日期标识方法以“农历”、农历年名称、农历月名称、农历日名称组合表示。为了明确农历日期所在的农历年的干支周,可在农历日期前标注该农历年年首所在的公历年份。 对农历颁行要求的内容如下: 公开发行的农历日历应注明资料来源;公开发行的农历日历应包含农历和公历的日期对照以及二十四节气;公开发行的农历日历应符合本标准规定的编排规则、计算模型和精度以及表示方法。
农历四七一五年岁次丁酉相关介绍 黄帝纪元四千七百十五年岁次丁酉(西元2017年)农历介绍: 正月、三月、五月、六月、七月、九月小,凡二十九日; 二月、四月、闰六月、八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大,凡三十日; 全年凡三百八十四日,属于一个农历闰年。 起丁酉年正月初一日乙卯元日(西历2017年1月28号); 终丁酉年十二月三十日戊寅除夕(西历2018年2月15号)【含】; 上问:农历闰年是如何确定的?闰月的位置又怎样安排?闰月的产生是因为误差吗? 农历属于阴阳合历的一种,设置闰月是为了协调回归年和朔望月之间的关系,并非是因为误差。拥有农历闰月的农历年为农历闰年,农历采用定冬至无中气置闰之法,从上年冬至月(建子)到本年冬至月(建子)【不含】其中如果有十二个月则不置闰,哪怕出现无中气之月,如果有十三个月则设置闰月,使用上年冬至月(建子)之后的第一个无中气月为闰月,使用上月月建,称作闰某月,但是请注意闰月和上月是两个不同的历月,这一点不应该混淆,所以一年之内没有两个相同的月份。 举例来说丙申年十一月到丁酉年十一月之间存在十三个农历历月,所以需要设置闰月,丁酉年六月之后的一个月中没有七月中气处暑,所以使用六月月建未,成为闰六月。 注意农历月建和农历历月是不同的概念。还有现今农历早已不是“十九年七闰”的固定闰周,而是定冬至无中气置闰法,当闰则闰,可以说大致上农历每隔十九年会有七个闰年,但这只是通俗的说法。 中问:丁酉年之内有两个立春节令是怎么回事? 立春正月节,节令有入前月法。 丁酉年正月初七日辛酉(西历2017.2.3)的立春正月节是丁酉年正月节; 丁酉年十二月十九日丁卯(西历2018.2.4)的立春正月节是戊戌年立春正月节入了前月,到了丁酉年十二月之中,但是丁酉年十二月依旧是完整的。 立春是农历正月节令,农历十二节令和十二中气都是农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体可以参照《立春小识》和《立春知识十问十答》等相关介绍。 下问: 农历丁酉年闰六月,农历生日六月的人可以过两次生日吗?真的一年老了两岁吗? 农历六月出生的人,遇到闰六月的年份,只能过一次生日,闰六月和六月是两个不同的农历月,所以不应该重复过生日,自然不会一年老两岁。农历闰六月出生的人,没有闰六月的年份就在农历六月过生日,拥有闰六月的年份只在闰六月过生日,所以依旧是一年过一次生日。
关于“大年三十”的问题解答 坊间偶有疑问说这年没有“大年三十”,那年又有“大年三十”,这是为何?另有人言其“大尽”与“小尽”之不同所致。其实农历每年的大小月都是不同的,农历规定每月初一日必定是天文学上准确的日月合朔之日。所以计算农历的大小月又称作定朔。农历的每月初一日称作朔日,每月的最后一天则称作晦日(这里的晦指无月而晦暗无光之意,无关吉凶)所以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称作大晦日、年除日(除日晚上就称作除夕)准确来说除夕是农历每年十二月晦日,日期每年都是固定一致的。这样说来,有人或许会问了,除夕有时是农历十二月廿九日有时是十二月三十日,怎么能说是固定的?明明不固定的!其实道理是这样的,不管除夕是在农历十二月廿九日还是三十日,那天都是农历十二月晦日,所以真的是固定的。因为大家可以看一看凡是在农历十二月廿九日过除夕的时候,那年农历十二月必定是小月,凡是在农历十二月三十日过除夕的时候,那年农历十二月必定是大月。至于说“大年三十”只是民间的一种俗称,而不是正式的称呼。因为农历大月是三十天,所以用那个俗称可以毫无歧义的表明是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因为如果当年农历十二月是大月,则除夕正是十二月三十日。但是当农历某年十二月正好是小月时,则十二月廿九日就是除夕日。俗称中依旧可作“大年三十”这都是没有什么大碍的。但是呼吁使用除夕、除日、岁除这类称呼,因为可以有效的避免一些误区。至于如果说某年农历十二月恰为小月,而将十二月廿九日称作“大年三十”反推将农历十二月廿八日称作“大年二十九”这种做法和称呼严格来说是并不恰当甚至是十分错误的,应该予以纠正和避免。因为农历是一种很完善实用的历法,使用农历时就是使用农历的日期为准的。所以如果某年农历十二月恰逢小月,十二月廿八日可以称作“腊月廿八”下一天仍旧是“腊月廿九”并且是除夕之日。这样的用法才是正确使用农历的方法。如果可以注意一下这些微小的细节也会比较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按“春”算的故事 壬辰元旦(夏历正月初一日)吾于外婆家团聚,尚未开饭,无事闲谈,外婆不知我研习历法,我好奇网络谬论是否民间之讹,问之曰:姥姥,您说这个属什么是按打春算还是(正月初一日)新年算?外婆言:按“春”算,片刻又接着补充道:就是今儿,昨儿晚上十一点出生,零点敲钟就两岁了,按“春节”,我回:知道了。后来我才知道外婆把我嘴里的新年当洋历年(1月1号)了,因为更小的时候十岁,硬说正月初一日不是新年,是“春节”说我们老师就那么教的,另外那时特别反对老人说过年长一岁,甚至气呼呼的往房子一走门一摔,当时就觉得学笑老师才对,自家长辈“土气”当时没太往心里去,没想到外婆一直记得。然后外婆又言:合婚按打春,但不说属相,属相是算岁数的,你怎么知道这个?我避重就轻的说(我总不能说我在明知故问考外婆吧):网上有人说按打春呢,我那室友就是过了立春但没过大年初一,他想知道倒底咋回事,我外婆言:网上谁说的,瞎胡闹,那再说属啥还咋算岁数啦?!给合婚混了,应该是前不就马路牙子上给人算命那种人,骗钱的。你同学回家问问他老人就知,谁还能不知道自家孩子属什么了?!我说:嗯。开学问问他,他要还不知道,周末带他来找您玩儿,您给说说吧。外婆言:行啊。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