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0
腊日知识十问十答
甲、腊日最初的含义是什么?什么是腊祭?
回答:腊者,猎也。季冬月,农事已毕,谷物收藏。行猎,飨农。是故敬天法祖,行大腊。《礼记·郊特牲》曰:“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蜡之祭也,主先啬而祭司啬,祭百神以报啬也。飨农,以及邮表辍、禽兽等,仁之至,义之尽也。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虎,为其食田豕也。故迎而祭之。祭坊与水庸,事也。故祝曰: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皮弁素服而祭之。”岁终,怀敬畏感恩之心,诚敬神农后稷,缅怀先贤;礼敬禽兽,感悟自然;尊重农具实乃珍惜劳动之成果也。故行祭仪,谓之腊祭也。
乙、腊祭最初的日期是什么?后来为何固定在腊月八日?
回答:腊日者,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最初的腊日定在冬至之后第三个戌日,后世因十二月八日正值上弦月相,恰似一张弓满弦的样子,所以固定在十二月八日。此举为了与腊者,猎也相合也。同时也为了更好的安排节日活动,理顺腊祭与迎接新年之间的关系。是故历代沿袭之。
丙、举行驱傩日的意味是什么?
回答:趋吉避凶,盼望消除瘟疫,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后汉书·礼仪志》载:“季冬之月,星回岁终,阴阳以交,劳农大享腊。先腊一日,大傩,谓之逐疫。其仪:选中黄门子弟年十岁以上,十二以下,百二十人为侲子。皆赤帻皁制,执大鼗。方相氏黄金四目,蒙熊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十二兽有衣毛角。中黄门行之,冗从仆射将之,以逐恶鬼于禁中。于是中黄门倡,侲子和,曰:「甲作食凶,胇胃食虎,雄伯食魅,腾简食不祥,揽诸食咎,伯奇食梦,强梁、祖明共食磔死寄生,委随食观,错断食巨、穷奇、腾根共食蛊。凡使十二神追恶凶,赫女躯,拉女幹,节解女肉,抽女肺肠。女不急去,后者为粮!」因作方相与十二兽儛。欢呼,周遍前后省三过,持炬火,送疫出端门;”这是一种用仪式来表达内心良好期盼的方式。
丁、为什么说华夏历法和节庆日都是密合天行的?
回答:因为华夏历法是阴阳合历,就用腊日来说,一定会是季冬月天寒地冻,另外一定会是上弦月高挂天空,暗含腊者,猎也。华夏其他的传统节日亦如是。这些是不区分计算方式的,只要是华夏的节日就是使用华夏历法的,不论是用日期、节气日还是节气日加干支日计算。华夏历法是完整的,不容分割的。比如说清明节,冬至节,夏至节则是使用夏历清明日、冬至日、夏至日来计算的,他们分别是清明三月节、冬至十一月中、夏至五月中。春秋两社日,使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计算,因为社日是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戊属土,所以这是有文化内涵在其中的。另外社日也会在春分和秋分前后,所以也会吻合四时。上元、中元、下元都是孟春、孟秋、孟冬的月圆之日。仲夏端午则是五月五日,五月建午,驱五毒。七夕则亦是上弦之月,以配鹊桥。季秋重阳,重九之日,是夜月相亦为上弦之相。除夕日和正月朔日,则是无月之日,所谓大晦除夕,越黑越吉祥。正月之朔,一元复始也。
戊:腊八节的吃粥的习俗有什么来源?
回答:民间有传说,某年间有富商不惜粮食,杂粮随便丢弃而邻人收集之。来岁冬遭遇饥荒,富商眼看将饿毙,邻人突来送上杂粮若干,富商与邻人煮粥分享之。富商得救,邻人曰:杂粮乃旧年富商所弃,其不忍暴殄天物而收集之。本属富商,理当分享之。富商闻此,甚羞愧。后富商每年冬必熬制杂粮粥,教育后人珍惜粮食,珍惜劳动之果实也。此为故事。佛寺施粥,则为供佛也。
2016年12月30日 12点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