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羊芮 君羊芮
关注数: 5 粉丝数: 9 发帖数: 376 关注贴吧数: 3
从袁朗到张译------君子如水 从袁朗到张译------君子如水看《士兵突击》电视剧的时候,并不是很喜欢班长史今,觉得他在一大堆的血性男儿映衬下,不够阳刚,也不潇洒。虽然他很善良,很纯很真,但这些并不足以吸引我对他刮目相看。在剧中,我喜欢帅气的高诚,那个喜欢大声嚷嚷,总是结结巴巴骂骂咧咧的家伙;我也喜欢傲气的袁朗,那个趾高气昂、目中无人的家伙;甚至执拗的伍六一,我也觉得还不错;当然,许三多是我讨厌的角色之一----我历来憎恨拖累别人的家伙,比如在84版的上海滩中,我一直十分非常极其讨厌丁力。史今么,刚出场时被老乡弄得不知所措,之后因为同情许三多,或者移情许三多,借酒壮胆改变主意,决定“要了许三多这个兵”,那个时候的他是可爱的,但也仅此而已。及至后来,袁朗出现,对许三多的激将中让我记忆犹新的台词是:“22?我看你像72!22是什么年龄?十二点吃饭,十二点半就饿!论追求,就俩字儿:新鲜!你新鲜吗?许三多,你的生活肯定不新鲜!”然而,袁朗真正让我动心却是,在训练场上对老A最后训话的那段。当他鬼模鬼样在地上匍匐爬行时,当他和许三多让人哭笑不得地辩论打牌有没有意义时,当他最后深情说出“常相守,是个考验。随时,随地,一生”的时候,我彻底被他征服了。受此影响,我把剧中凡是有袁朗的部分一而再再而三,反反复复的看。利落的他,狡狤的他,强装一本正经的他,铁骨柔肠的他,每一个他,都那么让我着迷。甚至,让我暗下心愿,将来找老公,一定要找当兵的!当兵的不一定会像袁朗,可是至少离他更进一步。正是因为对袁朗的痴迷,我开始找寻有关他的扮演者段奕宏的相关资料,可是,无论是图片还是视频,都完全让我找不到丝毫袁朗的感觉,除非是他在士兵突击中的剧照。不知道该感慨他的演艺太棒,还是失望于袁朗存活的局限性。在寻找段奕宏视频的过程中,看到一段对史今扮演者张译的采访,却让“君子如水”这四字突然进入我的脑海。温润如玉,柔情似水,说的不正是他吗?短短的访谈中,他的平和;他语言中对搭档们自然流露出的关心,亲密;他所表露出的沉实,素养,让我再一次怦然心动。当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则是“如果我是个女孩子,没有男朋友的话,我想也会选择嫁给史今的”。在这个信念缺失的年代,在第三者可以做得理直气壮的年代,张译也许是不经意中对于“没有男朋友”的强调,不能不说让我看到这个世界还是有它干净清澈的一面的。在段奕宏身上寻找袁朗的失落,在张译身上得到了补偿----君子如水!
梁凤仪:“封”笔同时“封”老公(转载) 梁凤仪既感性又理性  香港著名财经小说女作家梁凤仪前不久在北京宣布“封笔十年,专心经商”。消息一传开,梁凤仪的手机便响个不停,梁凤仪于是手一挥:“我决定在北京与广州分别开发布会,跟大家说个清楚。”面对坐了整整两大桌的记者,一身水绿色套装、别着玫瑰胸针的梁凤仪显得优雅从容,想必这就是她能把“家庭主妇、作家、商人”三重身份轻松集于一身的原因。  写作只是业余爱好  梁凤仪,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曾在银行和公关机构中屡任高级职务。1992年开始,她首创“财经小说”先河,先后出版了超过100部作品,全球销量逾1000万册。梁凤仪无疑是一个有着多重身份的人,她在当天接受记者提问前,开场白就态度鲜明地表示,她将把重心放在刚于6月上市的公司上:“我不肯定说封笔10年整,但至少七八年内不会再出书!”  记者(简称记):正值您的小说在内地首次大规模出版之际,决定封笔会不会有遗憾?  梁凤仪(简称梁):不遗憾。人生有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的重点都不同。上世纪90年代我在专心写作,现在我的公司在香港上市,公司的事不再是自己的事情,同时还是股东们的事情,我必须对他们负责。在这种情况下,我很难兼顾写作和家庭,必须有所舍弃。所以我不仅要封笔,可以说也同样“封”了家庭、“封”了老公。记:您认为自己是个好作家吗?梁:不,我从来不是作家!我写小说从来没有历史使命感。我是商人,我的书就是卖给大众看的,就是拿来赚钱的。对我来说,能取得经济利益就好,书好不好由读者来决定。小时候我喜欢唱歌,可是总被老师笑话五音不全,我顺其自然地拿起了笔,记下我看到的东西,于是写作就成了我的业余爱好。  记:写出那么多作品有什么成功经验吗?  梁:就是“勤+缘”。我的机缘就是国家开放了,需要通过不同形式了解香港,而我的小说正合适。如果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或许我的书就没人看了(笑)。  请郭凯敏演古装剧  有人怀疑梁凤仪封笔是因为创作上无法突破,梁凤仪断然否认了。她一再强调,作为一个作家必须有自己的风格,像金庸、琼瑶、二月河,都有自己的固定框架,只是内容不同。她觉得自己早已有了风格框架,封笔只是兴趣转移。  记:不写小说会不会影响公司利益?  梁:我的作品很多都是在内地拍摄成电影或电视剧的。1998年开始,我就与福建某公司建立固定合作关系,以一年一部的速度出品电视剧。一本小说的容量远远比一部电视剧要小,但一本小说可以改编很多次、很多种形式,就算我不再写小说,现有的作品还有好多工作等我去做。之前拍了太多时装戏,最近我还在尝试拍古装戏———表现晚清时期四川盐商斗争的《自留井》,请了著名演员郭凯敏主演。这也是郭凯敏放弃商界复出后的首部作品,估计明年就能与观众见面。  记:你觉得自己作品改编的电视剧中哪部最好看?  梁:我从来就没有完整看完一部自己的电视剧,用30个钟头看一个剧集对我件奢侈的事。我唯一从头到尾看完的一部电视剧只有《大宅门》,非常好看。  记:斯琴高娃也常常是你剧中的主角,喜欢她的表演吗?  梁:她非常认真,遇到合适的角色也格外有发挥。  家里还是我说了算  梁凤仪能看完《大宅门》是因为有一次原本要跟爱运动的丈夫及儿子去度假,结果却因签证过期上不了飞机,这才有了空闲的时间。她说自己已渐渐学会放松心情,不愿意在假期也工作,而看碟也是一种放松,她尽量安排自己一星期放松一次。  记:工作闲暇时你会做什么?梁:陪陪老公,和朋友在一起聊聊天,在家的时候很喜欢洗碗,看到很脏的东西变成很光亮的、整洁的,是件很开心的事情。我还喜欢买房子装修,我在北京、上海、广州、东莞都买了房子,都是我自己设计装修的。当然,购物也是少不了的。  记:在家你和老公谁听谁的多一点?  梁:(想了很久)之所以想那么久,是因为觉得实际上是老公听我的多,但我有时还是会让老公觉得我听他的,这样他才有面子。  记:孩子呢?你管还是老公管?梁:我们都不爱管孩子(笑),也从不用去担心他。他在美国长大,挺有自己的想法,我任其自然发展。我也不会让他继承我们的事业,我所有亲戚中没一个能继承我的事业。 记:作为一个女强人,会不会也有抉择错误的时候?  梁:不犯错是不可能的,但犯错后,我通常都会在最快的时间里改正过来,包括我第一次婚姻破裂。现在我仍与前夫保持良好关系,这也算是一种补救吧。第一次分手是因为我不明白自己需要什么,当时我没有尝试过失去家庭的滋味,以为自己是个以事业为重的女人,但后来证明我不是这种人。  记:其实你也相当感性。  梁:不理性不可以做商人,不感性不可以做作家,只是又理性又感性的人不多。以前有人问我:作为文人作家,应该很有情趣,一定会有些特别收藏和喜好?我说,我当然是个有情趣的人,但我平生只有两件收藏:金钱和人生的美好回忆。
《信是有缘》 第一章自序????我是极端相信缘份的人。????从来都不敢认为自己写的文章与故事有什么过人之处,只不过是跟读者投缘罢了。????缘份往往能使人超越常理常规而聚合在一起。当人与人之间的缘份无由而来时,是值得我们珍惜爱重的。????不论缘份使人与人之间配搭而成父子、夫妇、兄弟、同事、朋友,甚而是并不能常见的写作人与读者,都是值得喜悦的。在这重缘份上,我永远愿意努力,欣赏对方的种种好处,原谅对方的种种不是,享受彼此关系的甜蜜畅快,遗忘大家无可避免的生活争执磨擦。????既是有缘相聚相依,怎生胡乱坏掉关系?????这儿的一个故事《信是有缘》,挚诚地送给与我有缘的读者。????小说内,我有这么的一句说:“我们已走进鸡肋的世纪内!”。????事实的确如此,大多数营营役役于社会上头的人,照顾家庭是疲累,没有家庭是孤单。人生有伴是负担,没伴呢,又成寂寞难耐。辛苦积累学识经验文凭,抬头一看,人人如是,自己并无突出,若然因此而自暴自弃,却又远远落于人后。手上的职业,同行一大堆,自己的地位无疑是在水中央,载浮载沉,如一旦少了努力,又立即直往下沉,不能翻身。连在午膳时间,觅一个饭盒放在写字台上,也可以感触顿生,完完全全是食而无味,弃之可惜的天下。更遑论一个严重的去留问题缠绕心上,本城是长安不易居,然,不居又能他往?就是去得成了,能肯定在彼邦必有欢乐吗?????故事主人翁所面对的种种现代都市人的鸡肋生活,希望能引起读者们的共鸣!
梁凤仪:没有女人的困惑(转贴自人民网) 早知道梁凤仪既是香港商界的女强人,又是著名的财经小说家,没想到长相敦厚的她竟然是这样伶牙俐齿的一个人.她操着一口粤腔很浓的普通话,又急又快. 梁的小说中充满了职业女性面临家庭和事业难以两全的困惑和迷茫,对这个问题,她是否心有戚戚焉?梁用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决口吻回答道:"我没有这方面的困惑."梁称她的老公很支持她的工作,虽然经常因为忙于生意要在香港和内地之间来回穿梭,但他们都很享受家庭生活."如果处理完当天工作,我宁可当晚就飞回香港;如果实在太忙回不去,我先生每天至少会打来两次电话.小别胜新婚,对我们来说就是这样."梁凤仪在说这样的话时并没有作喜形于色的幸福女人状,似乎对她来说,鱼与熊掌得兼是顺理成章的. 梁凤仪已经有多部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是否梁也像其他作家一样不喜欢自己将小说改编成电视剧呢?她的回答是肯定的."我比较喜欢原创的东西,其实在读大学时为了捞外快就编过一个很长的电视剧,但都是自己一手搞掂,这样比较有成就感."那她是否有时也会对改编自她的小说的电视剧不满意呢?"不,没有.我觉得电视剧拍得好不好跟我的小说没有一点关系,它们是完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梁的回答十分理性,同时带着一种商人的狡黠,"而且我觉得投拍方看中你的小说,不惜投入大量资金,还将你请到宣传现场,那么多镁光灯和鲜花,这不是很好吗?真是高兴还来不及."
梁凤仪:成功人生"勤+缘"(转贴自人民网) 张别离 对于普通的中国读者而言,梁凤仪只是香港一个著名的财经小说作者而已.我们所不知道而且很想知道的是——梁凤仪的爱情,事业和她理想中的人生. 白描篇:近况 和许多专业作家不同的是,对于作品超过百部的梁凤仪来说,写作始终是她的业余爱好.这从她递给笔者的名片中可见一斑:"作家"只是其中的一个"头衔".一个年过半百的中年妇女居然身兼不下二十个社会职务,其工作之忙碌,精力之旺盛,真是令人难以想象. 梁凤仪告诉笔者,在生活中她实际上是扮演着作家,商人,太太三种不同的"角色",写作只占去她每天时间的很少部分,大部分精力还要协助丈夫管理广告,证券,房地产生意.同时,她还得承担起家庭主妇的职责.很难想象那一年出两三部长篇小说的计划是如何"忙里偷闲"完成的.梁凤仪透露的"秘诀"可以说是平常得没法再平常了:"上天是很公平的,每天给你24小时,给我也24小时,那么我少玩两个小时,少睡两个钟头,写作的时间不就有啦." 在与梁凤仪的交谈中,只要笔者一发问,她就会滔滔不绝地讲个没完,任何话题,任何隐私都不避讳.梁凤仪充满自信地说:"毕竟,写作不是我的最高追求.只要有创作的冲动,只要能跟读者沟通,我就写下去,其它我都不在乎." 梁凤仪对于自己人生的某些遗憾和失败也直言不讳.这么多年,无论是写作还是经商,梁凤仪都称得上是"功德圆满",家庭生活也很和睦,夫妻恩爱,儿子孝顺,快乐似乎总是围绕在她的身边."可是我也有失落的时候,我总觉得自己的人生有三大遗憾:一是父母早逝;我事业辉煌之时,他们却早已离我而去,未能亲眼看到我的成功,这是最大的遗憾;二是我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三是我结婚以后一直无法生育.作为一个女人,不能真正体味到做母亲的滋味,这也曾经很叫我难过.庆幸的是,我现在丈夫的三个儿子对我都很孝顺,我已经很满足."
梁凤仪:一杯水也成功(转贴自人民网) 潘圆 与她的书相比,梁凤仪的人更精彩.12月6日晚她在北京师范大学科文厅一露面就是一个满堂彩.外罩亮灰色风衣,内穿黑色职业套裙,颈系明黄色围巾的梁凤仪往台上一站,台下就有男孩子惊呼:好酷啊! 香港著名财经小说家梁凤仪此次是应邀来作演讲的.51岁的梁凤仪在生活中游刃有余地扮演着作家,商人,太太三重角色,是当然的成功人士.此次梁凤仪向北师大学生签名赠送的书是《金融大风暴》.这部她1998年创作的作品,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为背景.同其以往的财经小说一样,这本快餐式的读物,能让人在几个钟头内一气读完,但让人回味的东西却不多,不管是人物性格的设计还是故事情节的构思都稍显粗糙.但一直在商海中打磨的梁凤仪最大的长处在于能将财经知识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让你觉得这么深奥枯燥的财经知识原来可以说得这么轻松,这么明白.为此有人将梁凤仪称为"科普作家",认为其作品最大的价值是普及了社会科学的知识. 梁凤仪对其作品的文学价值并不太在意,她的文学视角更多地是从市场从读者出发.她在回答北师大学生提问时说:"文学跟影视作品一样都是产品,任何一种产品都不能离开市场.文学作品的市场定位不应是图书馆,而应是读者.我的作品不是纯文学,而是大众文学的一种,是写给13亿人看的." 半路出家写作的她,十余年间出版了十几部小说,其中多部畅销.这不仅奠定了其在通俗文学中的地位,而且给其带来了滚滚财源.梁凤仪将自己的成功归结于"找准自身的位置,从不刻意强求".她说:"艺术创作是学不会的,没有天分显然不行.但光有天分也不够.勤+缘才能最终成功."其中哲理颇类似古人赛马:用最好的马同别人中等的马比,再用中等的马同别人最差的马比,以此来增加取胜的机会. 梁凤仪说,"我小时候学弹琴,学了8年连一个音都听不准.老师见我实在不可救药,就说:你回去吧.我当时太开心了.因为我实在不喜欢音乐.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就放弃了,因为再在上面下功夫显然白浪费时间.所以我说发展自己一定要对准自己的天分.我从不奢望自己在纯文学占一席之地.如果说巴金,二月河的天分是一缸水的话,我的天分就是一杯水,但我不自卑,因为我已尽了自己的努力." 梁凤仪的另一个成功秘诀是"感情输送".她有过一天写作3.5万字的纪录,但她戏言自己写得最快的时候是麻友来找她搓麻的时候.梁凤仪爱打麻将,她常忍不住边写边提醒老公,哪张牌出错了.为了赶快能出去玩,从而写得飞快.她说:"爱一个人,爱一样东西,就要为他做得更好,而不是把爱变成负担,什么都不做了.爱应该是成功的动力." 梁凤仪的小说大都以悲剧开场,喜剧收场,最终的结果大都是女人觉醒,找到真爱.就此有同学问她如何看待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梁凤仪说:失败者一半由天,一半在人,失败往往有自身的原因."只要努力奋斗就一定会成功,一定会有第二个春天."生活中的梁凤仪也的确如此,在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后,梁凤仪重新站立起来,并迎来了"第二春".理想化的故事结局反映了梁凤仪对理想人生状态的追求,写书,写别人其实也是在写自己.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