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M
Weirdy_Monster
关注数: 6
粉丝数: 4
发帖数: 36,536
关注贴吧数: 10
七月二十一日:
老子都逃到兰州了, 怎么雨还下个没完?
老子都逃到兰州了, 怎么雨还下个没完?
我说三件事: 1. 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都要过去了西站竟然还在手检; 2. 连贵肥这种地方的老站都能翻修, 三十年里西站人**流不知翻了十几倍, 竟然还没开始局部扩建; 3. 今天是个把吵闹儿童的父母剥皮贴上车厢的好日子.
Holy shit Jimmy Page by JP IS definitely a book of curses & black magicOn today's episode of "What da hap iz fu'ckin' on your WM", she just dropped it accidentally on her foot Dark Lord Jimmeh:
这是前天提到的岳父滚轮胎惹 (by Jim Marshall) 岳父比佩姬更上相, 不是指他的照片比真人好看(毕竟我没见过他), 而是说他是个好演员, 从Baby Bobby时期就在镜头下收放自如 (扭头一看25岁的小杨僵成一块木板, 27岁的小兔子当众咬手指, 30岁的黑多依旧狠狠盯镜头 *捂脸*
No they don't understand, I've been obsessed with brunettes who got hazel eyes since I was a kid.
黑(摄)魔(影)宝(教)典(材)实拍+吐槽 昨晚翻了翻有点失望, 虽说开本大印刷好, 但选图是最大的问题. 我最喜欢一个蝴蝶页镇楼.
一进家发现黑魔法速成教材到了!
从硬盘深处挖出一张EC在鸭脖时期的 unreleased tracks collection, 细细一听果然了得
刚在汤上发现的不知出处的黑化仗助, 没头没尾, 意味不明, 但一看台词就知道绝对是老师自己画的. (底部还特别注明这不是四部仗, 而且此人的出现仅此一次)
一想起印刷品扫描件的品质远逊于底片/照片扫图 我就气得想唱威廉退尔序曲第三四乐章
Bob Dylan in Kettle Of Fish Bar, Greenwich Village, 1964 (by Douglas Gilbert who's just reached the age of 21) Formal Portrait (标准照, 被摄对象们通常正襟危坐, 面无表情)不适用于Bob Dylan, 他需要的是Session (我没有找到对应它的汉语词汇).
爸爸正一边酗酒一边搂着摄影集欣赏岳父的美貌, 手机一响一滩破事拔地而起
我预言这张糊猫会和Blonde on Blonde跑焦的封面 一样伟大
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这首歌 会不会inspired by Henry Fonda 68年的那部同名片? 虽然小兔子没有提过, 但他有可能喜欢西部片: 他在84年还写过A Fistful of Ice Cream (Comfort & Joy的配乐), 明显是A Fistful of Dollar的捏他
我不同意, 那句"受过虐待的人不是选择犯罪 就是抓捕罪犯是所谓主观能动性"并不对, 在哪一边都不是自己选的, 那是旁观者视角
拍人时把焦点放在手上我第一次见. 可既没查到摄影师, 也没搜出大图, 只知道这是65年新港民谣节上的一瞬间.
古希腊(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人不说假话, 大家都很真诚, 哪怕是普遍意义上的坏人也显得可爱; 结果到了法国大革命时期人完了, 个个生性狡猾, 尔虞我诈, 一肚子花花肠子
Yes! Douglas Gilbert's Bizzare Adventure!! 是那个年仅21岁的小摄影师!!!
今日KY发言: 小杨是玳瑁色长毛猫, 瘦骨嶙峋, 脾气还特别坏(因为他唱歌真的好像猫叫
《希腊的遗产》第六章 书摘: [以下未经加粗的部分引自原文, 粗体部分是我的解析] 1. (疑似)四部的故事构架: 《犀牛》(Rhinocero)和《酒神的女祭司》(Bacchae): 有两个同样而并置的世界, 一个是政治的, 一个是动物的 (东方仗助和吉良吉影); 有两个同样不安分的老人, 他们被耗尽的生命力使他们没法卷入冲突 (年近耄耋的老乔瑟夫); 当野兽逼近眼前, 一边穿戴整齐, 寻求拯救, 并考虑起可资利用的人来; 一边固守着文明世界的美妙之处, 那一切已在他们眼前呈现出坍缩的状态 (依旧是东方仗助和吉良吉影).
来了!
TOL is still one of those fantasies created by MK that I wanna inject into mah vein.
我的理解是这时的人类仍处在幼年阶段, 没有完整的哲学体系, 除了君权神授, 更多的是"人权神授": 智者披着袍子自神庙而出, 自称能与神对话
害怕, 脑子还没反应过来手就拿着鼠标买了一本 Ted Russell的Baby Bobby摄影集 Me @me:
你们知不知道当我发现有人费好大力气培育眼下挂着水泡 的金鱼居然不是用来捏爆的时候有多失望?
加菲猫! 就是脸扁得像一头撞上平底锅、 宽眼距粗尾巴的那种**猫猫!! 睁大眼睛什么都想吃的小**, 在送往医院的路上眼神逐渐失去光彩!!!
岳父眉毛一挑我就知道他要骂人厚
实不相瞒, 每天都有那么几个瞬间我忍不住笑出声 比如看到陌生人试图服药自杀 (因为他们没有对痛苦做出足够有说服力的反应, 痛苦显得不真实――以上述行为为例, 他们内心悲伤, 难过得寻死觅活; 但他们非但没有以头抢地, 反而排出一桌花花绿绿的药片――这个悲伤似乎就不那么悲伤了, 反而特别好笑[至少我这么认为
摩洛哥热风(北非东风)香如其名, 涂到手背上就有一股热浪扑面而来, 过了半个小时一层一层混着蜜的香料味还在翻涌不息, 闻起来就像……Trampled Under Foot
我ying点原木色瑜伽垫是坠吼的家用无缝纸 (以前常用的海滩配色床单、沙发盖布和我爸的斜纹旧风衣都该退休厚
"Mirror, Mirror" by Daniel Kramer (1965) 这一张我译成"镜子戏法".
不信神佛容易口无遮拦, 有事没事拿人家打岔. 比如我读滇南潮闷, 白蚁肆虐, 造像多用檀木、樟木; 我: *频频点头* 有理, 不然信男善女进了山门抬头一看, 妈呀! 小坑菩萨大麻佛! (WM! 我看你是不怕死后下拔舌地狱)
又到了几本新书: 1. "十二怒汉号"南极科考船要启航了 2. 《德意志文化》和《欧洲的文化价值》属于同一系列, 买! 3. 社科文献出版社太不像话, 甲骨文系列选材好、翻译准, 书封又好看, 看过《米开朗基罗与教皇的天花板》, 该看美第奇家族厚; 4. 两本新译的旧书(还差埃及和印度)和扩展阅读; 5. 我生平最恨酗酒正酣有人打电话, 不过送卢浮宫扩建史画册的除外
DIO在意大利语中是"神", 还被称为恶人的救世主; 而面对一群走投无路的亡命之徒, 神子你Aruno倾听他们的告解, 解答他们的困惑, 抚平他们的恐惧, 带给他们勇气和希望, 是名副其实的弥赛亚——这也是为什么老板只是老板, 而你Aruno是当之无愧的教父.
日俄战争结束没多久, 明知道物资装备的重要性 还能出这种昏招, 到底是什么毛病?
正看《通往世界尽头, 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故事》, 想起以前翻NARS官网, 发现有支口红和铁路同名, 叫Trans Siberian; 双色眼影里还有一盘米黄配深橄榄绿, 叫Taiga, 亚寒带针叶林, 简直绝了
大量古生物化石显示 所有生物种群都不同源, 都不互为祖裔关系, 那么所有地质时期的动物化石就不能用时代来串联. 人类和所有生物在比分子更微观的层面上一致, 但绝大多数生物在历史上莫名出现, 忽然消失, 并且无影无踪. 这被称作间断平衡论, 在人类学界也越来越被认同. (图文无关, 但我还是要骂一句: 这些该死的棘皮动物!
背景是基友回去交钥匙时发现前室友把两人合买的 小家电偷偷卖了:
演奏技巧无懈可击意味着每一场live 都是他们的最高水平, 所以我从不费心找Genesis和ELP的靴腿(和人家的键盘手弹主音也有关系, 键盘比琴稳定得多), 反倒是见了以小兔子为代表的bluesman的靴腿马上作杀皇拍手状
太过了.
大意了, 本科期间所有业余时间我都拿来 画画拍片以及在社交媒体上展示自己(aka讲废话), 完全忘了该学欧洲史, 以致现在一看书就要先查一圈相关事件
Jeff's Boogie "姐夫不羁" 是我见过的最妙的译名之一(排第二的是The Best of Yardbirds译成"绝味鸭脖"
1917年怎么乱成这样, 我还没把全部关键节点写进去厚, 只是可能涉及到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事件
想看西伯利亚铁路的故事先得复习历史
贵中百杀鸡用铡刀, 我妈堂堂一个正编审, 被反聘回去后不去做组织框架策划, 天天跟这看狗屁不通的辣鸡地方百科(没有看不起地方的意思, "辣鸡"修饰百科), 看一眼能把人气得七窍生烟
怀疑云百词条的作者至多初中毕业, 照抄你度百科还改得七零八落; 而且行文逻辑混乱、用语前后不一致, 遣词造句的功底还没我高中那会好另外稿子里(我妈认为)存疑的词条往往来源本身不可考, 维基、你度和互百有三种完全不同的说法, 感觉一审除了改了几个标点和用抓过零食的油手草草翻过一遍后屁都没干
当初是谁诳我粉饼就是压实的散粉来着? 刚才爸爸翻过盒子看见compact foundation才发觉这玩意好像是固态粉底, 根本不是什么定妆用的散粉
1999年的夏天仅此一次, 结束了就不再来了. 老师说决战后杜王町的时间悄然静止, 我相信NHB也是这样. you gotta know that these old fellas're mah favourite faded fantasy.
63年那会金斯堡和baby Bobby已经相当熟稔了, 两人的友谊一直维持到金斯堡去世. 客观地讲, 这俩同Atkins老爷子和小兔子差不多, 都能划入忘年交, 唯一的区别是前者吟诗作对, 后者琴瑟相谐(只取字面意思). 下面三张图依次是64年岳父请金斯堡到家中做客、65年两人在三藩市(没有更具体的信息), 以及75年Rolling Thunder Revue巡演期间岳父在码头狂奔, 金斯堡恰好入镜
无论发什么帖子都秒删, 哪来这么多敏感词? 别跟我说是吧主删贴, 我就是吧主
"Of course Ginsberg was sexually attracted to Dylan, and made no secret of the fact; equally clearly, the attraction was never reciprocated." 其实我读到Wichita Vortex Sutra里那一句时已经猜到了, those who have met baby Bobby will never get over those blue eyes. (插句题外话, 同样是被对方吸引, 金斯堡是个明德守礼的君子, "Dylan could live with Ginsberg's attraction without feeling threatened or defensive", 吉蓝怎么逮着机会就对黑多伸出咸猪手
Bob Dylan Hand to Face, by Daniel Kramer (1965) 瞧瞧这个一头卷毛的漂亮诗人, 笑起来又狡黠又得意, DK抓到的这一瞬间太神了.
每次被蚊子围着脑袋飞的时候都想杖责群臣
(转了一圈找不到出气筒只好开始辱骂海星 试问谁看过海星走路的视频不想放火烧滩
戊戌年季夏答友人问书:
今日考据(其实是无授权翻译): 1. What Is It的倒数第二段有两种解释: On Charlotte Street I take A walking stick from my hotel The ghost of Dirty Dick Is still in search of Little Nell 一种是说这里提到的两个人名出自狄更斯的小说The Old Curiosity Shop, Dirty Dick是个铁器商, 因为未婚妻Nell死在婚礼前夜而失了心智; 第二种是根据全文的意象判断歌词在讲爱丁堡的街头巷陌, Charlotte Street位于爱丁堡新区, Dirty Dick是那附近的小酒吧. 小兔子是苏格兰人氏, 本科又读文学, 两种解释的可信度都很高, 极有可能是二者兼而有之.
十年前那批译者是怎么回事, 学术书籍译得云山雾罩, 七拐八绕, 我一个外行觉得原文比译文讲得清楚
*忽然笑Pee*
首页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