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Intel用的
1h1o4m5o14
关注数: 19
粉丝数: 193
发帖数: 8,286
关注贴吧数: 22
JD魔霸7p集体下架 rt,无论超不超能都消失了,目前好像只剩下魔霸新锐“小枪神”还没下架
HU修正24H2测试数据 Hardware Unboxed指出之前拿来对比的23H2数据严重偏低,以至于他们怀疑23H2没被正常安装。 重新安装23H2/23H2带补丁/24H2,加入Win10 22H2做比较 图一是23H2补丁前后对比 图二是24H2对比23H2无补丁 图三图四的图标标注都挺清晰的了 HU仍然提到9700x在重装系统后相比7700x仍无显著性能提升
HU修正24H2测试数据 Hardware Unboxed指出之前拿来对比的23H2数据严重偏低,以至于他们怀疑23H2没被正常安装。 重新安装23H2/23H2带补丁/24H2,加入Win10 22H2做比较 图一是23H2补丁前后对比 图二是24H2对比23H2无补丁 图三图四的图标标注都挺清晰的了 HU仍然提到9700x在重装系统后相比7700x仍无显著性能提升
极客湾对Intel缩缸的分析 推荐安全电压1.3V,使用Windows平衡电源管理,多核跑分只到了略高于Intel默认设置的跑分但电压、功耗和温度都合理很多了 不过这里我插句个人建议,要是真缩缸了记得找售后,缩缸是不可逆的损伤
08-29[求助咨询]挑个128GB卡,闪迪还是金士顿?(相机用) rt,刚看了下闪迪游戏卡,和金卡参数基本一样(读190写90),暂且当做一个套娃卡。 但是看评测,512GB的金士顿蓝条顺序写入100GB能稳150MB/s,好像比闪迪黑卡还猛,不清楚会不会和SLC缓存有关。 我这情况该选闪迪金卡还是金士顿蓝条? 相机录制规格最高200Mbps,但考虑到raw连拍还是尽量上一些高速卡
期待7700x 24H2 vs 14900k 一个更新给7700x带来了10%的游戏性能。 根据13900k首发测试(图二),13900k游戏性能比7700x高4.2%(数据久远仅供参考) 14900k比13900k高不了太多,有点期待RPL vs Zen4的二周目 7800x3d要是也能有类似提升那14900ks超冒烟也赶不上了 另外hw unboxed测了14600k,新windows版本基本没有游戏性能提升 24H2下9700x相比7700x高了2%,差别仍然小的可怜
08-25[求助咨询]给相机挑内存卡 相机是松下s5 目前看了一圈考虑这三卡,三星好像顺序写入75MB/s左右,小蓝卡可以跑140MB/s且稳定,但我不太确定小蓝卡加转接套会不会过热,有没有必要买金士顿的全尺寸sd卡
【08-24 | 日常交流】建议各吧处置脚本发贴用户 rt,某用户因为概念上的纠纷给我老贴都顶起来了,复读机般的发布大量与主贴无关言论,疑似脚本行为。个人推荐对脚本用户实施一定的防范措施,因为本人批量删帖不太现实
这年头竟然还有人对降压超频毫无概念 浅浅挂个挂人的人的贴子,ta貌似认为降压超频不能做到更强的性能&更低的功耗和温度,删了楼就挂人,故发此贴 其实我本不打算来a吧发个帖,但我属实没想到这人删了我的楼还有脸挂我
这年头竟然还有人对降压超频毫无概念 浅浅挂个挂人的人的贴子,ta貌似认为降压超频不能做到更强的性能&更低的功耗和温度,删了楼就挂人,故发此贴
去鲁迅故里拍了点照 有没有大佬点评一下
rt,视频抽的几帧,不知道拍的咋样
s5对焦真的很差吗 rt,刚6999抢到了s5机身的货,但还看到了s9,且它各项参数和s5ii较为接近,只是看起来握持不太舒服 本人用途是拍raw照片/log视频,s5拍视频的对焦会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以至于我不如加1400升级s9?
松下s5什么水平 rt,今天趁有货抢到了一台,不知道要不要换其他相机。这个价位有什么其他的好选择?
这又是啥玩意 第一次见,手机杀后台没了
降压定频Zen5能效表现尚可 tony老师的Zen5降压降频测试 参考对象:Zen4 7945HX,平均6.5W/核 平均5.05GHz,≤0.98V,R23 37642同功耗,性能+5%(图1) 同性能,功耗-15%(图2)之前没测出这个结果估计和Zen5这高得离谱的uncore有关,即便如此Zen5的跨CCD延迟也拉了坨大的(图3左9950x右7950x) 为了桌面端移动端公平比较,用的都是单核功耗,不考虑uncore
降压定频Zen5能效表现尚可(9950x) tony老师的Zen5降压降频测试 参考对象:Zen4 7945HX,平均6.5W/核 平均5.05GHz,R23 37642 同功耗,性能+5%(图1) 同性能,功耗-15%(图2) 之前没测出这个结果估计和Zen5这高得离谱的uncore有关,即便如此Zen5的跨CCD延迟也拉了坨大的(图3左9950x右7950x)
9700x对比7700(HardwareUnboxed) 相比同TDP产品仍然很小的游戏性能提升幅度 相比65W TDP Zen4游戏时拉胯的能效比提升(≈0%) 开了PBO后的微幅性能提升对应了难堪的功耗上涨 65W对65W,Zen5首发价格涨了9%(喜欢对比首发价的人看好了) 甚至内存兼容也没比Zen4好(AMD首发测试手册推荐6000MHz内存 + 3000MHz UCLK + 2000MHz FCLK)
禁言的这几天在a吧成ipro了 之前顾着喷牙膏厂缩肛,给我i吧号喷封了 这几天看不惯Zen5提升拉胯价格离谱,说几句就被当ipro处理
9700x PBO测试(JayzTwoCents) 华擎主板bios的-40mV 85°C PBO不稳(其实-40指的是-40档,这bios没标对),Ryzen Master给的-33也不稳,Jay就默认开个PBO 90°C上限去跑测试了 测试用的6000MHz条子在9700x上得降频到5600才稳定(Jay专门指出他自用7950x3d没有兼容性问题,说实话这情况我也觉得有点匪夷所思) 频率从全核4.65GHz涨到全核5.27GHz,功耗从88W涨到160W这能效可太高了,+85%功耗换+15%性能,但也能理解 电压他没给数值,看图目测从1.03V涨到1.27V 个人觉得Jay没测主板默认的-30“mV” 85°C档位有点可惜,按照这个数值应该是他手上9700x的极限,刚好能看看降压能效数据长啥样
RDNA3的昨天,Zen5的今天 同样的大幅增加计算规模 同样的同频性能提升有限 同样的为高频高功耗优化性能 同样的甜点频率下能效开倒车 唯一的差别是RDNA3有英伟达40系的竞争,而ARL迟迟不来,等ARL给Zen5价格打下来了Zen6也不远了。 搞不懂那些现在吹Zen5非x3d的人都是些什么心态,明明就是个欠打磨的服务器架构
9700x首发评测 9700x更像是7700不带x的迭代款,收紧的功耗导致了全核负载下显著下降的频率,需要启动PBO才能获得满血的性能释放。 Zen5和我之前预测的类似,是一个在高功耗下才能有合理的提升幅度的架构。极客湾的9700x PBO vs 7700 PBO数据在这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看功耗的话不难发现9700x PBO相比7700 PBO高不少,能效比很难说是有明显进步。 如果不考虑TDP,直接按名字里的x拿9700x比7700x,那9700x的表现就比较惨淡了(7700x频率会比7700 PBO略高一些,9700x和7700x的差距比极客湾测试的9700x和7700 PBO小一点) GN还测试了9700x和7700x同功耗下的温度差异,实际温差在10°C左右 另外一点极客湾没提到的内容:Zen5的温度传感器相比Zen4有一定的区别,探测的位置不再是之前的高温区域(官方的说法是为了让频率更稳),所以读取到的更低温度未必是因为积热有大幅改善,可能只是因为传感器读取到的温度不再是最热区域的温度(此段信息和图6来自GN的视频)
来点难崩的i⑧内容 i吧被封了,但洗氧化的贴没被删,我只是回不了下面的评论
Ring Bus:缩肛的罪魁祸首 ~ Intel内部最广为流传的推测:由于P核E核和Ring共用了一个输入电压,且Raptor Lake需要极高的电压才能冲到一个能与Zen4竞争的频率,过高的电压给Ring冲垮了(和Buildzoid的推测一致)。Bartlett Lake(12P核的新处理器)如果也被暴露在危险的电压下也很可能会有同样的遭遇(指缩肛) ~ Intel的另外一个内部信息,Alder Lake(12代酷睿)的架构师们曾非常担心Alder Lake因过高的电压而导致Ring缩肛,且Raptor Lake是一个被赶工的Alder Lake魔改款,所以同样的问题仍可能在Raptor Lake上出现 ~ Intel亚利桑那芯片厂员工:Raptor Lake曾以极快的速度在我们厂试产过。芯片氧化问题发生在2023年3月到2023年6月之间,由我们工厂的空调故障导致。Keyvan Esfarjani(最近辞职了的高管)曾亲自坐飞机来我们厂处理这些受影响的晶圆,因为这些晶圆每片价值约等于一辆特斯拉Model X。我不确定这些晶圆最后的决定是什么,但我敢肯定芯片氧化这件事曾经发生过,且该问题也波及到了Sapphire Rapids(至强平台)。 以上信息来自Moore's Law Is Dead的视频 (来通吧备份一下这篇翻译)
Ring bus:缩肛的罪魁祸首 ~ Intel内部最广为流传的推测:由于P核E核和Ring共用了一个输入电压,且Raptor Lake需要极高的电压才能冲到一个能与Zen4竞争的频率,过高的电压给Ring冲垮了(和Buildzoid的推测一致)。Bartlett Lake(12P核的新处理器)如果也被暴露在危险的电压下也很可能会有同样的遭遇(指缩肛) ~ Intel的另外一个内部信息,Alder Lake(12代酷睿)的架构师们曾非常担心Alder Lake因过高的电压而导致Ring缩肛,且Raptor Lake是一个被赶工的Alder Lake魔改款,所以同样的问题仍可能在Raptor Lake上出现 ~ Intel亚利桑那芯片厂员工:Raptor Lake曾以极快的速度在我们厂试产过。芯片氧化问题发生在2023年3月到2023年6月之间,由我们工厂的空调故障导致。Keyvan Esfarjani(最近辞职了的高管)曾亲自坐飞机来我们厂处理这些受影响的晶圆,因为这些晶圆每片价值约等于一辆特斯拉Model X。我不确定这些晶圆最后的决定是什么,但我敢肯定芯片氧化这件事曾经发生过,且该问题也波及到了Sapphire Rapids(至强平台)。 以上信息来自Moore's Law Is Dead的视频
个人对极客湾spec能效曲线的一些看法与猜测 rt,今天看完Zen5评测有感,因为前段时间拿9950x ES的数据算过R23能效Zen5在每核≤6W的区间应该不如Zen4,而R23是浮点运算,反倒是极客湾的新视频里Zen5表现出了极其优异的低频FP能效。 我刚刚想出了个解释,不知道对不对。我还是从Ultra7 165U和Ultra9 185H的结果推测,这两个同架构的Soc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两条能效比曲线。 我猜测原因是因为这个曲线是用封装功耗,而不是单核负载-空载,导致低频能效段的数据被Soc本身的uncore影响。也就是说对比的不只是CPU核心架构的能效比,而是这个Soc整体的单核能效比。 Strix Point的uncore控制是极其优异的,它的静态功耗相比Hawk Point低了整整1W,44%。这使得它在单核能效测试中获得相对优势 同理,Ultra7 165U凭借着2P 8E 2LPE的小规模在空载功耗上取得了相对于Ultra9 185H的明显优势,使得低频区间Ultra7 165U远超同架构同工艺的Ultra9 185H
Strix Point首发评测 前台应用占用4*Zen5,后台应用用Zen5c,搞不好就是i3-14100的前台应用体验 R23标准4*Zen5+8*Zen5c水平,峰值性能低于7845hx,高于8845hs,低频延续APU低uncore的优势。但由于前台应用只用zen5,所以这个低频多线程优势能发挥得咋样暂时不得而知。 16CU RDNA3.5明显撞内存带宽瓶颈了 游戏性能疑似打平Ultra9,但考虑到4*Zen5也不咋耗电,所以天选air的测试结果估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之前不知道哪听说8845HS游戏性能比Ultra9还强 空载功耗控制得很好,续航有点东西
The Verge采访Intel 大概总结一下: ~正在分析移动端(应该包括h45和hx55)是否受“缩肛”影响,无肯定的答案 ~桌面端非k型号也被该问题影响 ~氧化问题无准确日期,但有一部分缩肛的产品应该和氧化问题有关 ~出事多找牙膏厂售后 ~毫无召回计划 ~延保无可奉告 ~微码更新8月会有,记得及时更新 下面楼放咕噜咕噜翻译 原文链接: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theverge.com%2F2024%2F7%2F26%2F24206529%2Fintel-13th-14th-gen-crashing-instability-cpu-voltage-q-a&urlrefer=71555a7323a66a84dd6dd299523de725
原来这也轮到我了 破900赞的翻译贴终于被删了,吃相过于难看
GN新视频里的内容(很短) 概要: ~牙膏厂说只有桌面端受影响,即便AlderonGames提到了移动端崩溃数据量大 ~牙膏厂在Reddit的小贴底下回复说氧化问题在2023年(未知时间段)出现过,后续13代已经解决问题。不过问题又来了,为啥牙膏厂去年压根没提到氧化问题,甚至对缩缸的处理器拒保 牙膏厂目前说了个寂寞,澄清没澄清明白还惹毛了一批被拒保过的用户 缩缸原因也没确凿的证据指向某个特定的设计,只能进行猜测 如果是早期工艺问题,那早期H45也有不低的概率被牵连 如果是架构问题,那共享绝RPL大部分架构特征的MTL (Ultra 100) 可能有同样的缺陷 这可能会成为牙膏厂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召回事件,但凡处理不当也可能会成为牙膏厂的最后一场召回事件💀
对Zen5产品定位的一些个人看法 首先,Strix Point个人不是很看好,相比Hawk Point成本加了那么多(面积上涨+新架构),单个CCX的缓存没涨,主CCX还从8Zen4缩成4Zen5。除了一些吃4线程以下的游戏,CPU游戏性能反向升级。牙膏厂的异构大小核算是调度得挺明白了,Strix Point希望也能整明白
笔吧有缩缸的Intel HX55吗 如题,现在桌面端闹得沸沸扬扬的,不知道本子们过得咋样,听说已经有HX55案例了
搞不懂为啥这么多人要转载我的贴 rt,感觉逛来逛去都逃不过我发的内容,没点新鲜的东西看
总结一下各大up对13/14代缩缸原因的推测 MLID:某OEM说可能是CPU核心和缓存之间的通讯受阻 TechYesCity:IO Hub/内存控制器设计问题 Buildzoid:P核单核boost高频时高Vcore冲坏Ring总线(个人觉得这个说法最可信)
890m官方ppt 说是15W ts提升32%,但hawk point的数据也有15W 2618分,我记得hawk point能效没这么好吧?会不会是纯GPU功耗而不是封装 手上没lpddr5配hawk point的机,不知道8u能不能提供点测试数据
Zen5 5.85GHz ≈ Zen4 6.7GHz RT,GN液氮超频 1.4V能跑到5.9GHz,5.1w R23 极限高频IPC提升14%左右(极高频IPC通常有小幅下滑) GN说每低10°C频率通常能高100MHz 我就说为啥我7945之前降压能这么猛,体质和温度两个因素叠加
RPL不稳定的另一原因:IO hub Gamers Nexus + Level1Tech的新合作视频提供了游戏服务器的信息: 50%的RPL服务器平台在一个星期的服役中出现过报错(Linux,非Windows) 有些报错的RPL平台通过限制频率到5.3GHz,配合DDR5降频至4200MHz(高延迟版DDR4是吧)可以暂时解决问题 很多平台刚组装好时能跑过的测试过6个月就跑不了了。而且由于平台用了W680芯片组,CPU功耗墙被定在了125W,正常运行温度只有55~65°C,Wendell(Level1Tech)在分析数据时只见到了一个核心83°C(一个大服务器集群里只有一个核心),无论是高温还是高功耗造成CPU缩肛在这里都说不通 Wendell的数据中最常见的报错是IO报错 采集样本是200多台服务器
简单算了下Zen5爆料的能效比 由于不知道ES的测试条件和电压,能控制的变量比较有限。 按照7950x PBO R23 38638分等比例推算手上7945hx的降压Blender跑分(其实就是懒得跑) 120W,7945hx(推测)是同功耗9950x的: Monster: 106.84% Junkshop: 97.42% Classroom: 106.42% 平均7945hx领先3.56% (不过本人的7945hx是大雕,7945hx又比7950x雕,测试结果按打平来算) 65W的7945hx推测跑分: Monster: 233 Junkshop: 140 Classroom: 112 疑似和9950x 90W打的不相上下 不知道会不会和2*4wide decode的设计有关系,梦回RDNA3 dual-issue FP32不能充分发挥 如果RDNA3.5/4能修好3的问题,那Zen6应该也能解决5的痛点吧等等党の大胜利 就目前能看到的测试结果,16 Zen5在120W+的功耗区间发挥比同规模Zen4好不少,低于120W Zen4占能效优势
我应该不是唯一一个被算法自动删帖的吧
刚看了眼ts超频榜上的780m 3325MHz的核心频率配上9600MHz的DDR5,这内存控制器未免有点太夸张了,图形分4941更是离谱。 看来Strix Point又会是一代被内存带宽限制的笔记本平台
并行LCD还是串口LCD 如题,目前画的电路图是牺牲了RGB666兼容换多一个TF卡卡槽,也有不少串口线拉出来了,但串口屏和并行屏哪个性价比更高更推荐?目标分辨率720p左右
新手开发RV1106单片机求助 刚入坑嘉立创两天,不知道mipi csi这么接有没有问题 还有就是这种多功能接口咋选择哪个特定的运行模式啊,还是说是自适应的,我datasheet上都没查到啥相关信息 对了,大佬们对mipi csi的接口有没有什么推荐的,我目前用的是树莓派的15pin,不知道有没有适用性更好的接口
X elite 4.2GHz测试(Alex Ziskind) 启动该模式需要特殊手段(指命令行) 图一是插电跑分,图六是平衡档电源管理(长续航) Speedometer小胜M3 三星的是4.2GHz,图二右侧surface是4.0GHz版本
Xelite评测(Dave2D) CPU实测多核性能小幅领先8945HS 原生ARM应用内可以和已有的x86性能大概打个平手 模拟x86损失大概10%左右的性能,个人觉得还可以了 GPU因为只给了WLE没跑SNL不好评价,但游戏性能好像不是很妙 PS表现还是和现有x86不分上下(甚至不如hawk point),PR是模拟x86,Up拿出来主要是对比上代的表现,X elite可用多了 功耗不知道咋测的,我猜是测整机功耗,要不然这数值多少有点高了 同电池容量下X elite相比x86展现出了不小的续航优势
Strix Point发布 大小核不共享L3缓存,估计得走片上if总线 不过这小核。。。面积好像也不小嘛,确定这玩意叫Zen5c? 比M3高70%的CB2024,根据网上数据M3 CB2024 659分,那Strix Point CB2024 1120分,不算强但相比上代Point也是大提升了
幽默IPC 不过IPC提升有点不及预期
4080m降压SNL 核心1320MHz 0.62V 显存7000MHz 整卡平均功耗56.3~57.5W 核心功耗32.5~34W (基本上都是峰值-2W) 性能是我8gen2的10倍往上 对不住了高通
极客湾M4评测 总结: 解码加宽,IPC提升不小(虽然个位数%) 同频能效进步相当有限。4.5GHz带来了极高的单核峰值功耗,至少相比M3是大提升 三缸M4 GB5多核能效略逊于M3 ,4缸版的多核能效靠小核拉 调频有x86 boost那味了,甚至有点像Intel Blackops GPU拟合曲线的高频能效和M3能效差不多,低频略强但只强一点 N3E目前来看相比N3B提升有限,飘哥建议多期待年底手机Soc的架构提升而不是工艺提升
Steel Nomad Light,启动!
骁龙X elite价格对标M3 Pro 当初我就猜12大核成本低不下来,某13还不信 这下端上来了,果式价格 原生状态性能打Hawk Point没问题,打Strix Point都够呛,但Windows有几个原生ARM软件你真当微软有苹果那号召力,一换ARM全开发者都适配 转译不用说了,不如Hawk Point的东西 GPU也就理论性能欺负欺负单通道4800内存的780m,软件适配依托给780m上lpddr都默秒之,这年头还有Soc核显跑不动control 给我整乐了
打印出来了一个弯的东西 贴热床的那面弯了不知道为啥 用的R3D家的PETG,首层250°C,后面242°C 热床初始80°C,打完前30层左右就关了,现在主要怀疑热床
这刀法没谁了 老黄刀卡好歹也会改名,这下买M4不看详情都不知道低配砍了大核 Only Apple Can Do!
5090m 5080m早期爆料 爆料中90m 80m的GB203,满血状态256bit GDDR7,单颗显存最高3GB,不知道老黄能咋切 ---分割线,下面都是本人猜测 5090m满血256bit 24GB显存,光栅介于4090d和4080super之间 5080m砍成4080/4090m的规模,显存可能6*3GB/8*2GB,如果7*3GB未免有点太良心了,性能估计和4080差不多 5070m肯定就GB205了,满血192bit,按老黄的惰性不排除砍个6*3GB的5070ti m配7424cuda。5070m标准版6912cuda左右(?)显存可能为5*3GB,但如果3GB显存成本过高还是可能降级为6*2GB 再往下的5060m基本上是GB206,肯定128bit显存,用的是12GB还是8GB还得看单颗显存成本 按照配置来看,5070m(或者猜测中的5070ti m)可能会成为下一代的爆款,光栅性能应该可以夹击4080m
笔吧误导贴咋这么多 回复是不用发的,楼层是必须删的 省流助手:这位lz没给原贴同步到主页 传送门先不放了,避免引战
8845HS能效测试 全默认,65W跑ts2852图形分 CPU限制3.8GHz,GPU2000MHz,2685图形分,功耗仅有不到30W X elite的GPU遇劲敌 内存为酷兽5600 24GB*2 机子是无界14X
无界14X 性能-6% 功耗砍半 默认65W CPU 3.8GHz,核显2000MHz,功耗直降至29W 调完真的想问候AMD工程师家人了,什么√⑩调度 7945hx也是调的一坨⑩,默认空载5.45GHz,就没让孩子歇过 条子是酷兽的5600MHz 24GB*2 机器是无界14X
K30Pro外接镜头+主动散热 没改完,但确实是极客湾看多导致的电池被小刀剌了个口,用不得 新电芯还没到,也是126280 13400mAh,晚点继续 感谢灵感@极客湾的号
学校不知道咋选 目前手上有的几个offer: 滑铁卢EE 东北NU in ECE 罗格斯New Brunswick ECE 圣塔克拉拉大学EE 不知道8u们推荐去哪好纠结 主要是滑铁卢要5年本科,圣塔克拉拉AP换分3年就行了
通吧来点通865的测试 前⑧图两个为一组,分别是: SVS_L1 635MHz SVS_L2 680MHz NOM 780MHz NOM_L1 890MHz DRAM/BUS设置均同默认最高档 个人推荐680MHz为一个不是很吃满内存带宽的档位 但无论是WLE还是WL的测试压力都太脱离实际了,正常用哪会手机app处处4k 2k渲染分辨率的 各位有没有推荐的高图形负载1080p测试 顺便发个主力机的跑分,同频性能相比865高了213.6%,700系架构就是不一样可惜没得root降压
怎么会有人发帖问还不给人评论 自己还把Drive Orin当做4090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