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Intel用的 1h1o4m5o14
关注数: 19 粉丝数: 193 发帖数: 8,286 关注贴吧数: 22
回顾RPL缩缸事件 实际上是个U都能在特定的情况下加速老化 牙膏厂弄出小核后AMD倍感压力,Zen4时直接95°C目标温度拉性能。AMD上5nm牙膏厂也怕,搞了个TVB“bug”,高温照样睿频,这种有利于跑分的bug不修也罢 游戏玩家一口一个小核无用,然而小核跑后台+大核跑游戏照样能有游戏性能收益,小核在ring节点数有限时能大幅拉高多核吞吐量,弥补P核PPA不足的问题。有些游戏(例如2077)甚至能用上小核 AMD也不是不可能缩缸,电压电流到位了也会缩,但就那积热问题完全拉不动牙膏厂打磨了那么多年U技术也炉火纯青了,1.45V+上水冷也能勉强压压,为了打AMD的5nm这就成了i9的默认电压。 极高的默认电压就注定会加速老化。 另外还有一些i5都缩的,这些有一部分是用户想花小钱办大事,一颗i5嗯超频,只为游戏性能赶超i9(很符合我对永劫玩家的刻板印象),高电压导致缩缸 现在13/14代酷睿放心买,只要不指望能大核全核5.7/6GHz日用。i7-14700k或者i9需要到手降压/限频(限制个5.5GHz,再高就是等着高电压烧U),其余u默认使用除了功耗高以外没啥弊端,游戏性能不错,也比6核Zen5适合多任务。这年头没个8大核都没那多核性能站未来。 遥想当时,我每在外网看到一个所谓缩缸的说法,就简单翻译一下发个帖,全都是互动100+,水麻了事实是高电压给ring和ring上的所有东西淦了一圈,体现出来就是坏的有点随机
怎么那么多人对pcie带宽有种误解? 这几天全都是为了个pcie通道数/版本吵的,我就好奇了,你们都买笔记本了还这么在意这个干嘛 5.0 x16给台式5090都过剩,4.0 x16/5.0 x8都够了,正常用笔记本显卡追求啥5.0 x16? Intel这方面有优势,CPU直连的通道比AMD HX多,还多了芯片组拆PCIe通道出来,但有的人又开始嫌芯片组发热高温了(当然这是Intel设计的问题,芯片组就不应该这么热) 主板走高频5.0线路是需要额外成本的,x16相对于x8也是需要占用额外通道的,等显卡占的多了,那些追求外围接口/m.2口的又得叫了 恕我直言,你要是不玩超频,用的又是5070ti或以下的,4.0 x8都够你用,5.0 x8都提不了多少。魔霸7p超能x3d 4.0 x8连4090m又碍它打网游了? 除非你目的很明确,买5080m 5090m,且要冲timespy steelnomad speedway世界纪录,这种情况你去追求5.0 x16我是理解的,4.0 x8会降分,参考附图魔霸x3d超频跑分 你不跑分,只是打游戏,4.0 x8和5.0 x16你用不出多少区别。即便有差距,这点区别甚至没你超个频提升的零头大,与其计较带宽不如去学个超频。 那些想靠着pcie带宽来抗高画质爆显存的,这么整一点用都没有,爆显存帧率都会暴跌,有需求就加钱上5080m 5090m 有的人又要说我替厂商洗地了,我只能顺从,有些人的知识结构/🧠算力理解不了太高深的东西
移动端N卡降压教程 目标:同性能大幅降低功耗发热,或者小幅降低功耗的同时小幅增加性能。额外的散热余量可以用于降低噪音,与此同时能延长本就很长的芯片寿命。 以下案例是降压到0.7V的操作,如此低的电压和频率搞起来会相对麻烦,更高电压的可以省略几步,步骤上会标明: 1.安装MSI Afterburner,并打开Curve Editor(图1) 2.确保后台此时没有占用显卡的软件,给核心频率向左拉到底,点应用(图2) 2.1(40系极低电压专用)键盘Shift,鼠标按下左键,划过VF Curve Editor上的所有点。选中其中一个点,继续拉低,但确保最低电压的点仍在窗口内(图3),然后按应用 2.2(40系极低电压专用)先对着Curve Editor界面空白区域单击左键,取消全选。选中你目标电压对应的频率点,向上拉到略低于你目标频率的位置(图4),点应用 3.选中目标电压对应的频率点,向上拉到目标频率±5MHz(图5),点应用。确保此刻右侧没有点比你目标电压下的频率高。右于目标电压的点应该呈现为一条直线,如果不是这个情况则按照(极低电压)重新调整 4.压力测试(Time Spy/Steel Nomad,或者自己的游戏都行),如果稳定可以回到第三步对该点的频率继续增加15MHz直至不稳定,然后应用比确定稳定设置低15MHz的频率(也就是比不稳定的频率低30MHz)。如果压力测试没问题,但游戏内遇到了不稳定,可以出来多降15~30MHz 拉完后根据设定电压不同曲线会有所不同,但大致形状可以参考图6图7 推荐目标电压和频率:(根据机器体质不同,后续根据自己机子体质逐步增加该电压下的频率) 4060m:0.925~0.95V,推荐初始目标频率2580MHz。显存推荐超频一点,但+500以上不一定换得来显著的性能提升 4070m:0.875~0.9V,推荐初始目标频率2400MHz。由于4070m的显存带宽很吃紧,推荐超频+500以上,性能增幅最大的肯定+1000以上了,但能不能到+1500看体质。先确保核心稳定再来拉显存 4080m:0.85V,推荐初始目标频率2280MHz。显存推荐超频+500左右,玩4k可以考虑压榨一下显存的超频潜力,但+1000就接近极限了 4090m:0.75V,推荐初始频率1980MHz。显存可以不超频,如果常玩4k可以+250左右,+500和以上不一定能换来额外的性能 推荐电压都是一些平衡功耗和性能的档位。调教结束后,4070m通常会比默认性能强5%,4060m/4080m/4090m大概率会与默认性能大差不差,与此同时功耗大幅降低。 后续有条件继续更新20/30系的推荐电压/频率,这两代目前已知0.7V的极限基本在1600MHz附近,推荐初始电压1500MHz逐步增加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