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rions dorions
关注数: 175 粉丝数: 1,295 发帖数: 47,737 关注贴吧数: 201
这样的“出道”字幕组 比如原文是这样的: コツコツとアスファルトに刻む 足音を踏みしめるたびに 每次我咯噔咯噔的用力踩着柏油马路 俺は俺で在り続けたい そう願った 我的愿望只是想靠我自己继续存在 裏腹な心たちが見えて やりきれない夜を数え 看着那些口是心非 还有数不清的黑夜 のがれられない闇の中で 今日も眠ったふりをする 在无法逃避的黑暗里 我今天也假装睡去 死にたいくらいに憧れた 花の都 大東京 我对花之都 大东京 无比憧憬 薄っぺらのボストンバッグ 北へ北へ向かった 我拎着单薄的波士顿包 一直向北向北 ざらついたにがい砂を噛むと 咀嚼着粗糙苦涩的沙尘 ねじふせられた正直さが 我的正直心被现实按倒在地 今ごろになってやけに骨身にしみる 现如今浸透骨髓 ======== 出道字幕组翻译成这样 飞呀飞呀 看那红色蜻蜓飞在蓝色天空 游戏在风中不断追逐他的梦 天空是永恒的家大地就是他的王国 飞翔是生活 我们的童年也像追逐成长吹来的风 轻轻地吹着梦想慢慢地升空 红色的蜻蜓是我小时候的小小英雄 多希望有一天能和他一起飞 当烦恼越来越多玻璃弹珠越来越少 我知道我已慢慢地长大了 红色的蜻蜓曾几何时 也在我岁月慢慢不见了 我们都已经长大好多梦正在飞 就像童年看到地红色的蜻蜓 我们都已经长大好多梦还要飞 就像现在心目中红色的蜻蜓 ======= 人家评论说,你们翻译的不好;他说我这是再创作。而且免费的你还想咋样,你去听原唱啊——你不说我还不知道原唱,谢谢了。 啥?你说他们是歌手不是字幕组?你确定你听过原唱再对比对比
追加一人,并做补充。 在岡本姫奈、中西アルノ之外再追加一人川崎桜。 岡本姫奈有一些问题或者说缺陷,但也有优点。这个问题是她过去的艺术活动对身体的伤害,这一点已经超出一般的“锻炼”的程度。人体的形态的“阈值”被打破了,这一点与那些练杂技的表演者类似,这会让她的肢体控制变得困难——因为失去了天然的形态阈值。但是另一方面对肢体的控制力与动作的完成度她可以超出一般人。 川崎桜与岡本姫奈正好是个对照。川崎也许是受过于艺术活动的影响,对体态的造型控制非常好,即便在现在的乃木坂全团来说也是非常好的。但是舞蹈动态与冰上的舞蹈并不完全相同,这也是有着不好的影响和好的影响。 -- 大盘都触底反弹了,现在是时候好好分析一下5期生了。 - 关于29单的表题曲,这首歌首次披露是在46小时TV上,观感上引起饭的强烈不满,其舞台表现上看也与乃木坂的一贯风格也存在巨大的违和感。但是这是有原因的,并不在center身上,也不在乎舞蹈编排上,而是在于舞台本身限制了它的表现力——或者说因为舞台的不恰当使得它表现出了另外一种含义(虽然这个含义也是其中的一种,但是这首歌并非是为了46tv做的)。 简单的说,这首歌需要一个巨大的舞台来表演,大到什么程度呢?大到人之于舞台变得微不足道的程度——也就是10周年日产体育场的这个舞台。然后在这样的舞台上,你就会看到所有人表现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像46tv那时候那样强烈的割裂感——割裂感并不是消失了,而是它在什么样的舞台上表现出来,其结果是不同的。是啊,如果连这样一点点的表现力都没有,那不成了坐在广场上喂蚊子了吗。 因为有着如此巨大的舞台、中西アルノ的歌声成了及时的救星,乃木坂合理的利用了这一点。这并不说明什么,如果还是过去那种合唱形式,而不是这首歌里的独唱形式,也许中西アルノ就不必非要做center了,也就不会引起如此大的波澜——就像你见过的过去的乃木坂很多重要的歌曲那样,它真正的“救星”并不是站在center位置。
5期生现在的观感 冈本姬奈第一,中西アルノ第二,最差的是井上和。 冈本被炎上的原因主要是对乃木坂的评价以及男朋友问题。这两个问题,第一个不是问题,因为她评价的一点都没有错,如果以一个从事多年艺术活动,但不了解真正的乃木坂,只是看到最表面的那些人的视角来看的话,她的评价相当中肯。男朋友并不是大问题,以后还要不要男朋友是她自己的选择问题,接下来就看她自己的志向了。她是刚刚加入乃木坂的,加入乃木坂之前有男朋友并不奇怪,刚刚加入乃木坂还没有舍弃过去的那个自己也可以理解,而且以她对乃木坂的印象和认知来看,即便她认为一边交往一边从事乃木坂的活动都是情理之中的,毕竟乃木坂在她看来就是那么的肤浅——这并不是她的错。 中西アルノ 在保持自我这一点上绝对是5期生里第一的,甚至在当下的乃木坂的所有成员当中也是瞩目的。至于她的世界观里都有什么,她为什么来乃木坂,想要在这里修正什么,这才是最重要的,决定她的未来。目前还看不到具体的东西,我只能看到她有一颗坚强的心。 -我很期待她们两个人的变化与成长,这是也许就是乃木坂未来最有意思的地方。 为什么说井上和是最差的。5期生见面会表演时,表现出了自信的笑容。就算抛开集体感不谈,就是论人与人的关系。【对于其他成员的过失,抱持平常心是最好的,悲悯是友善的,生气是正常的,同情是错误的,笑是龌龊的】。这个笑的最大问题就是它所展现出来的自信感,这是一个困难的时刻,无论对于5期生还是对于乃木坂来说都是如此。而她的这种自信的流露反映出这个人内心的真实想法就是个人高于团队。如果这个成立,倒推她的入团动机就一下子出来了。
隐藏在上总广常被杀背后的剧情 高明的剧作家会在表面剧情的背后铺设另一层甚至多层剧情,而这背后的剧情并不直接在舞台上表演出来。虽然没有表演出来,但是按照表演出的剧情却能推断出来,这并非是表演出来的剧情出现了矛盾。 剧情里,广常被杀看起来像是大江广元和源赖朝谋划的一个毒计,并且还让北条义时陷于不义的境地。其实从第一集开始就把北条义时塑造成一个不喜争斗的“农民”形象(比起武士更像是个憨厚的农民)。于是他也就很理所当然的成了源赖朝的工具人。然而,剧情没有演出来的剧情则是这样的: 东国武士团和源赖朝之间的分歧矛盾早在讨伐平氏时就暴露出来过,这次源氏内战只不过是再次暴露出来而已。在这个背景下,在东国武士团中有着绝对实力的上总广常自然会成为源赖朝猜疑防范的对象。即便没有这次源氏内战,这种猜疑和防范也是在暗中的。前面剧情里北条时政离开镰仓时就有一个暗示,大江广元为源赖朝评估每一个御家人的忠诚程度,连北条家都不放过,那么对实力强大的上总广常就更不可能不做仔细的评估。 在这次因源氏内斗而导致的叛乱过程中,上总广常一开始是想保持“中立”立场,而作为御家人就算不参与叛乱,也不可能存在中立立场的,他的这种态度实际上和反叛相去不远,甚至还带着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这种潜在可能性。所以上总广常在这个时候不站队在源赖朝眼里其实等同于叛乱。 从前面的人物塑造上看,上总广常对东国武士团与源赖朝之间的分歧确实就是中立立场,如果源赖朝能表现出领袖气场弹压叛乱,那么他肯定还是会支持源赖朝的,甚至可以是关键时刻出手,以凸显自己的功劳。 然而,这只是他自己的一厢情愿,在源赖朝看来上总广常怎么想并不重要,关键是他如何行动,也就是他站哪一边。遗憾的是他选择了哪边都不站。源赖朝大概也能猜出上总广常的心态,他多次派北条义时去“说服”上总广常其实目的更主要的是试探上总广常的真实想法。从最终大江广元和源赖朝制定的计谋来看,他们是掌握到了上总广常不会主动叛乱这一点,然后利用北条义时的信誉作为“抵押凭证”让上总广常参与卧底到叛乱的御家人当中。 这是剧情背后隐藏剧情。 那么为什么会隐藏起来呢?具体来说,隐藏的又是什么呢? 隐藏了两点。 第一,通过北条义时,派上总广常去卧底这件事儿。这个命令是源赖朝亲自下达的吗?也就是源赖朝亲自对北条义时发出了这样的命令吗?这是非常重大的事件,不可能由北条义时个人做主再事后向源赖朝呈报。剧情里明面上是大江广元为北条义时谋划了这个计策,并未上报源赖朝。然而,这是不可能的,除非北条义时是个大傻瓜,越过主上自己做主,如果是那样他的这种行为其实和反叛也是同样性质的。 第二,上总广常在接到北条义时传递给他而计谋(指令)后,有没有确认这个谋划是得到源赖朝同意的。如果有,是当面和源赖朝确认的还是间接确认的。从剧情上来看,是没有直接确认,即便确认也只是和北条义时确认,这也就是前面说的以北条义时的信誉作为抵押凭证去做卧底。上总广常应该不至于这么糊涂,即便北条家深得源赖朝信任,但是去反叛集团做卧底这种事情不和主君确认就轻信不像是上总广常老练的风格。而且剧情上,北条义时也确实没有得到源赖朝的授权做这件事儿,这事儿是大江广元谋划的。就算上总广常会一定程度上信任北条义时,不代表他也会信任大江广元。 关于上述两点,我即便说出来恐怕也有人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关键点在哪里。不妨换个角度看这个过程:如果北条义时、大江广元、上总广常三个人谋反?他们人没有经过主君就谋划了平叛而且还成功了,反过来他们不经过主君也可以谋划谋反想必更容易成功。这里面的三个人每个人都不是傻子,不可能不明白这里面的问题的严重性。 所以上述的矛盾性只能归结为表面上的剧情并非完整的,一定有什么关键的部分被省略了。虽然省略了,但是剧情留下了线索——那就是剧情的矛盾点,就是上面这些。 要想用得动上总广常去做卧底,必须有源赖朝的首肯,那么源赖朝是否和上总广常见过面,然后再派北条义时把详细的计划传达给上总广常?如果是这样为什么源赖朝对北条义时装作不知情?因为这一开始就是源赖朝对上总广常设的圈套,如果事先北条义时就知道了,势必会令北条义时失去忠诚心,这等于是源赖朝无凭无据的故意陷害上总广常谋反——诶?剧情里不就是这样演的吗?剧情里演的是出于义理必须杀上总广常:虽然是卧底,但是未经主上同意,其实和谋反没有什么差别。 -
从桥本到中西(外国人名字打错了是人之常情况) 如果论起丑闻,桥本奈奈未与乃木坂运营高级官员之间的“东京父女情”可谓是乃木坂丑闻之最。 之所以这是丑闻之最,饭们嘴硬也好,脑筋不好使也好,道理其实不用多说,拿新center中西アルノ做类比最合适。桥本和云上人爸爸约会(指去二人高级餐厅、观看演唱会等行为)时是否也和中西アルノ一样的发挥了自己的“可爱之处”呢?尤其是当下,并未有确凿的证据表明中西アルノ有过“实锤”。同样没有实锤,为何饭如此反感?其实有没有“实锤”并不是关键的地方,原因很直观却不容易说清楚,因为文字障。 人之常情,经常被用来为一些事情开脱,或者自己为自己开脱。但是细细品味,人之常情的情这个字是指什么呢? 如果是人所共有的情感,这个人之常情就是真的人之常情;如果这个情字是“情况”的情,那它就不是真正的人之常情,而只是纯粹的开脱借口。 - 偶像这个职业,毕竟都是一些刚刚成熟或者尚未成熟的年轻男女,所以有些时候情感不受理性约束也是不可避免的,这本身是一种“情况”,但它的内里是情感。所以,偶尔有极个别的成员谈个恋爱什么的,并不是大错误,甚至从人的情感角度讲,都不是错误,而是天然的。这和恋爱的对象是什么身份背景无关,只要是纯粹的恋爱就是情感。 但如果只是“情况、情势”(比较极端的例子就是所谓的潜规则)下而产生的不管是有情感还是没情感的“类似恋爱”的情况,那么都不是人之常情,而是狡猾——为自己谋求某种好处。这对于世俗人而言很常见,也是“人之常情”的“情况”版本的由来,但是对于偶像而言则是最恶。 所以如果是“人之常情况”,偶像应该极力避免。偶像也是职业,上司投来好意怎么应对?有没有以偶像的自觉和觉悟要求自己,还是用人之常情况来给自己找开脱,享受这种情况带来的好处? - 饭群对中西アルノ的小视频的过激反应并非是“鲁莽”的,而是唤醒了对秋元康式的偶像团的偶像定义的直觉。过去10年间的乃木坂的脊梁被遗忘,人们只看到了站在舞台前排中央的光鲜靓丽,误以为那就是真正的乃木坂;然而,乃木坂给他们带来的那种不一样的情感冲动并非源自光鲜之处,而是它剧情中的正的力量,并且由这种力量在舞台上的诠释歌曲世界观时的仪式感。人们把这种正的力量误以为来自那光鲜之处,是那个光鲜的事物所拥有的。 是啊,如果不是误以为,他们缘何对同样情况的桥本念念不忘还在乃木坂的live打绿灯应援来羞辱贬低乃木坂精神,却对同样的情况的中西アルノ嗤之以鼻恶言相向呢? 如果发挥想象力,我甚至怀疑中西アルノ的底运营很清楚,是被运营故意选出来讽刺饭群的。
2.09“股灾”始末 我就发在这里,你们看过自己知道就行了,不要外传。 直到刚刚,很多人还在讲什么风格转换之类的傻话,但是你知道风格背后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吗? 为什么我说2021.2.09这一天是股灾?因为这一天极其异常向上上升走势,完全没有理由,就像一个喝醉酒的人在胡乱闯荡一样——这正是祸乱的开始。前期的走势不允许在这一天出现如此确定的突破,如此大的涨幅;而后继的2.10更是加强了这种上涨趋势——如果说2.09还只是醉汉,那么2.10就是酒驾+超速了。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说2.09是【灾难的源头】? 水满则溢,这个道理很简单吧。正是最后那点活水,让大坝毁于一旦。这个比喻是这样的:股市里最后多出来的“闲钱”无处可去,只能“不合道理”的向上攻去,结果是水满则溢,最后崩盘。 这个最后的闲钱其实“原本”可以投向“中小盘股”,但是资本是逐利的,它不会自动的投向不能盈利的地方。所以看到的结果就是,这一天依然是“报团白马们”的天下,但这已经是混乱的边缘了,因为这是最后的“闲钱”,没有更多的钱继续推高已经严重处于高位的白马们了——它们太高了,即便维持住也需要额外的增量资金入场。 那么之后的几天为什么“中小盘股”涨了呢? 你要注意一点:不是中小盘股涨了,是除了白马们跌了,其他所有都在涨。——这是从大坝里溃流出的洪水在毫无目的的乱窜。先从白马们里出来的资金不知道应该投向何处,而在随机乱投:在它们看来,前期的投资逻辑被否定(即,白马们太高了),那么只能投向另一条逻辑链条上,即,找低价的标的。所以看到的就是,除了高价白马股,其他全在涨,它们全都在低位。 中间插播的“意外”行情,比如资源类板块,那只是普通的事件,即便不是资源,也可能是别的,因为市场每时每刻整体上讲总有个别行业是“看涨的、稀缺的”。那只是普通的随市而涨,和股市的整体转变没有关系。 所谓“风格转变”,说是指数跌但个股(普)涨。然而投资者并未“赚钱”,低位个股的普涨,并未让这些个股的前期投资人“盈利”,甚至离解套还很远。指数跌的真实含义是:市场上的钱少了——因为维持较低指数需要较少的钱。如果指数持续下跌,那么就是说市场上的钱越来越少。其结果就是,终于:指数下跌、所有股票包括大、中、小盘普跌。 抱团的真实含义是:任何市场、股票、价格上涨,都需要投资人抱团。有人看涨有人看跌的市场是不会一上涨的,顶多是横盘波动。所以抱团瓦解的真实含义也就很简单了。 更早的信号来自2021.1.21的反常上攻,那也是2.09同样的情形,最后的闲钱。在随后的下跌之后,市场过分的预期(年末、某会议),使得它没有从1.21中吸取教训,重蹈覆辙。 1.21之后下跌的横盘,来让大坝里多余的水流走;但是过分预期,不单把这些水又倒回去,还增加了最后的一滴——2.09之后溢出来的水没有引导或者收集,而是随意的投向中小盘低价股,也让市场失去了最后回转的余地。之后引起的连锁负反馈,已经不能自救了。 今天,大佬们已经把大把大把的“流出来的闲钱”投向了股市的对手“地产”,买入地产股来对冲市场转熊的风险。(地产股价值预期的兑现需要地产的营业增长,这意味着钱会更多的流向房市而不是股市,所以地产股大涨是牛市末尾的标志) 我已经想不到它还能怎样才能变得更好了。
《麒麟来了》——骑馿找驴的明智光秀。 随着《麒麟来了》接近尾声,前文的预判也得到了印证。 前文可参考这里:https://tieba.baidu.com/p/6667811753 前文指出,麒麟暗指成王的道路,这里说的“王”并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那样,不是“成王败寇”这个词语里王的意思,自然也不是指更现代一点的,比如“墙杆子了出证券”的“证券”的意思。不详细展开,懂的自然懂,不懂的说了您也不懂。 麒麟也好,“王”也好,其实和天下布武的“武”都是一个意思。如果你说我这是牵强附会或者鬼扯,那么我说点更加鬼扯的,天下布武(信长来说的话)、天下布利(让道三来说的话)、天下布茶碗(让千利休来说的话),都是一个意思,只不过是同一件事儿的不同层面的描述。信长为什么要提出天下布武呢?那是因为天下的道已经没落了,需要树立新的道,新的王。 前文提到,让世人堕落的原因,矫性。并且指出了光秀身上带有的矫性,以及他对“武”的错误认知。 还记得前文提到的“高头大马”吗? 那么光秀的高头大马是谁?将军、信长、天皇?光秀在这以及其他的大名、武将之间构建其了一张庞大的人际关系网。他处事的做法,让他在这些人当中得到“好评”甚至是“信任”——但是真的是“信任”吗?其实从头到尾,真正信任光秀的只有信长一个人而已,其他人嘛,只是一种“矫性相吸”,最早出场的义龙正是这种代表人物。这些人透过光秀可以和强者搭上关系,光秀巧妙的利用了这一点,这是他事业成功的原因——但终究这种建立在矫性基础上的“大好人”形象不能作为“信”的基础,所以在本能寺之变之后没有多少人追随他。别人只是利用他而已。 三渊、天皇都对光秀说过含义相同的话,只不过他理解错了而已。拉着重负前行的是马,而不是御马人——后者是辅助前者的,而不是倒过来前者成为后者荣耀的垫脚石。御马人把马杀了还能拉得动重负吗?只可惜,直到马死在眼前的时候,御马人才会明白这个道理吧。 op的最后有一个画面:不再是骑着高头大马,而是站在地上光秀在琵琶湖边孤独的行走着,夕阳西下。 说个细节情节来看看。 平蜘蛛这个铁釜。信长是如何看待它的。信长先有收集茶器名物的“喜好”,甚至可以用这件“器物”交换一个背叛他的武将的性命——看看他是如何对待其他背叛者的就知道了。这就是他对“平蜘蛛”的价值的判定,没错,与器物对等的是价值,它不是抽象的,而是实实在在的,这就是信长看待事物的一个基本观点。 反观松永久秀和明智光秀如何看待“平蜘蛛”的。前者把它看得比性命、忠义还有更高的价值,是掉入了对物崇拜的迷障了;而后者原本并不懂茶器,却因为“名气”而把它看得比忠、信更重要了,实际上光秀是把“义气”看得比忠、信更重要了——这就是他心中的矫性。松永久秀应该是看到了光秀身上的这个矫性,把“平蜘蛛”交给他是给他一个去掉这个矫性的机会,可惜的是,光秀没能明白,也错失了这样的机会。在之后光秀把献给信长时,信长表现出的“器物的价值就应该用金币来称量”实际上是再一次点醒光秀的机会,可惜他依然是理解不了。 中国人是很讲究义气的,这是中国人的矫性。所以不要试图用“义气为先来反驳我”。 影片的后期似乎表现出信长处处都很“暴戾、乖张、不得人心”,实际上是这样吗?回忆回忆影片中信长是怎么出场的吧。信长身上没有矫性、道三身上也没有——他们的身体都是可以成为拉着日本这个重负的大马麒麟。历史是怎样并不清楚,影片表现出来的样子就是这样的。所以,它有很强的讽喻性。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