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俊bj
阿俊bj
关注数: 60
粉丝数: 810
发帖数: 94,272
关注贴吧数: 11
【原创亲拍】九眼楼残长城 在北京市北部,怀柔区城关镇西北21公里,黑坨山南麓。处怀柔县与延庆县交界火焰山顶部。因敌楼每面有9个箭窗,故名。又因山势高峻,晴天可望到北京城,故也称望京楼。为长城重要关口之一。海拔1141米。
【原创亲拍】王平——花沟——圈门
三八线发车啦~~ 老3路地安门总站的站房和换月票的屋子的原貌还印刻在脑海里……@用户注册功成 中间这位面熟,不知道是不是住什刹海附近?“三八线”是3路和8路,咱还爬过“三八拉”呢!
【老片】 大山在地坛冬季书市 十年前了,只是不能浪费每天的发帖额的。 @老老片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MTI5NTI0NDE2OA%3D%3D.html&urlrefer=451a07f781a3927cdbfc4b6079e5a928 .
网摘:一组北京生活场景 不知道以前吧里发过没有,主要是发完能给手机腾腾地儿~~
【原创亲拍】前门开街那天的街景、媒体和意外的事儿
【翻拍画册】《北京胡同写真》——胡同变迁 又一片胡同被夷为平地正在拆除的四合院群一座即将消失的四合院残壁上留有家的温馨故宅难舍菊儿胡同内新建的住宅楼采用了四合院的建筑格局沈延太,男,1939年生于上海,1964年毕业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曾任某杂志社的美术编辑、摄影记者、编审、副总编、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和副主席。 . 王长青,女,1945年生于山西省太原市,毕业于山西大学,曾任曾任某杂志社的编辑、记者、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善于拍摄妇女儿童生活题材,常以图文并茂形式进行专题报道,作品多次获得大奖。
【翻拍画册】《北京胡同写真》——胡同里的四合院 广亮式宅门。四合院的大门依其建筑形式分为星宇式和墙垣式两类。前一类由一间或若干间房屋构成,后一类直接在院墙接合处设门。广亮式门属前一类,门设于屋的中柱位置,门内外皆有较宽敞的空间,用于较讲究的四合院,门前大多设有上马石。牛街某宅大门。是另一种屋宇式的门,门设在外檐柱间,因为门楣与墙的交角处,常砌有如意形的装饰,所以称为如意门。鹰不落式院门。属墙垣式门,无多余的饰件,是较简易的宅门。蛮子门是屋宇式门的又一形式,门扉位于外檐两柱之间,门框的四角为直角。墙垣式门之一。门两侧与院墙相接,门上建有门罩。较小型的四合院多采用这类形式的门。低矮的墙垣之间嵌入一座鹰不落式的院门,使这座宅院酷似乡野的农舍。四合院的门前或是花木扶疏,或鸟声啁啾,绿叶拂墙,屋主的情趣丛中可见。讲究的四合院门扉上有门簪、门钹和包叶,门前有上马石、拴马桩和抱鼓石。纹饰各异的抱鼓石。抱鼓石由位于门内的枕石和门外的抱鼓组成。枕石为方形,上有槽孔,门轴插入孔内,门扇就可以转动开关;抱鼓是门前的饰件,或圆或方,上面雕刻兽形或花卉图案,以驱邪纳吉。
【翻拍画册】《北京胡同写真》——紫禁城下的胡同 本想扫描来着,可是图多扫描速度很慢,就用卡片机翻拍了下,质量有所下降,图太多免得看烦了分几篇发吧! 第一张,故宫全图略。直趋紫禁城的道路临护城河(紫禁城、筒子河)而设的早市,每天拂晓开市,近午即散。早市上的古董摊常有行家光顾。傍城而居的人家北池子一居民家窗外的景色。紫禁城东西两侧护城河的对岸,分别是南、北池子和南、北长街,住在这里的居民足不出户就能观赏到宫城里的景物。皇家景物借入民家
【原创亲拍】消失了的隆福寺小吃店 冬天卡片机拍的
【翻拍】一百年前照片上的北京 首图办的展览
【原创亲拍】问寻“源升号” 别的贴吧有个帖子在探寻老北京城二锅头酒的消费群体是哪些,是巨商富甲?还是平民阶层?或是苦力?众说纷纭,今天就冒着酷暑去前门粮食店街的二锅头酒厂的前身“源升号”探个究竟,但失望而归,博物馆里没写,同“老掌柜”一起站柜台的四旬中年男子也不知道......
【原创亲拍】 第九届北京文博会上泥塑《微缩北京》之买卖店铺篇
【手机随拍】北新桥二条买豆汁 顺便买了一斤麻豆腐和一小袋青豆,家里还有点儿羊油可以炒个麻豆腐。在北新桥“吴裕泰”总店买了一斤高末,回来顺道儿又在磁器口“锦芳‘’买了10个焦圈一碗面茶一份奶油炸糕,焦圈和奶油炸糕给差评。
【原创亲拍】烂漫胡同和它东边已经从北京地图上消失了的胡同 烂漫胡同,八十年代地百一位郭姓大姐结婚时借住在126号院南屋西边那小间,那会儿从鼓楼住家没少骑车到这里来串门,跟院儿里的邻居们也都熟悉了;时隔几十年,估计老邻居即使住在这里可能也不认识了,所以没敢贸然进院儿,只在门口看了看。
《见证抗战——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京津冀档案文献展》北京档案馆 上午进去看了一趟,一楼看完,二楼还有两个主题,由于有一个领导团参观场地有很狭小就没进去,这个展览与抗战纪念馆实物展不同,主要还是档案性质的。
【手机随拍】一路向西不是去拍艳片 是去买肘子吃,话说上周去西翠路买“老头儿肘子”没买到,只好买了山寨版的,回来经过吧友指点得知已经搬到三号院西边开店了,今天又去一趟经过询问旁边做缝纫活的才在西四环沙窝桥西北角找到,店名叫“猪蹄帮”,可以通过大众点评提前一天网购,次日取货时就不用排队。
【原创亲拍】告别石景山游乐园摩天轮 好像从今年“五一”就开始停止运营了,八八年带小外甥女去玩过,那会儿还没照相机,在水池前的照相服务部拍了一张,一周后把135底片和照片寄到家。
【原创亲拍】逝去的国营老面馆 坐落在前门粮食店街南段的“新成削面馆”年初已被炒的沸沸扬扬,这里就不过多的絮赘了,只用照片寄存一下吧!
【扫描画册】 徐勇——《胡同集》 徐勇,曾任北京轴承工业公司工程师、北京广告公司摄影师。1990年出版《胡同101像》摄影集。1992年出版“乡土中国”系列《弄堂集》、《水乡集》、《胡同集》、《窑洞集》等摄影集。1996年与中国当代九十九位著名作家合作出版《胡同九十九》摄影散文集。2001年出版《开放北京》摄影集。曾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作品展览,很多作品被国内外机构与个人收藏。1990年出版的《胡同101像》是中国现代摄影的名作,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
【转发旧照】1981的北京的故事 照片来自@神外千千的微博,照片都是他做新闻摄影记者姥爷拍摄去。
【旧照片】前海东沿居民楼 坐落在前海东沿儿上的这座居民楼现已拆除,改成湖边花园儿,号称什么大运河的标志地,这种建于文革时期的楼房模式上下水都成问题,上水由于是三层楼高还不成问题,主要是下水,经常堵特别是厕所很小由于经常堵基本用不了,说来也巧在它的楼外就是一个公厕,那时周边行人少基本上是供附近居民使用。
【原创亲拍】 已经消失了的北大吉一片 拍于2007年1月初 位于宣武区北部,东口儿在果子巷内路西,西口在米市胡同东侧,是一条东西向胡同。这条胡同由来已久,建于明代,属宣南坊,崇祯时称“打劫巷”,乾隆时曾更名“大街巷”。清末改称为“大吉巷”。上世纪60年代北京整顿街巷名称时,将在其南边的羊肉胡同改称“南大吉巷”,此巷在北所以就称之为“北大吉巷”了。
【原创亲拍】 景山西街旧貌 拍照时间是2006年5月17日 下午2点18分左右,现在那条街的东侧北部已经拆成停车场了,常年堵车,已经没有照片中这种宁静了。
【原创亲拍】10年前 什刹海的前海南岸上踢毽子老人 2005年8月11日 傍晚5点多,那天是个桑拿天。 注意下周围坐着乘凉的人们,现在那地界儿再也没有他们休闲的地方……
【原创亲拍】 望春亭上望彩云 今天起床后发现天空中的朵朵白云如昨日一般,就赶紧忙完家务事后十一点多才从三环边儿上往景山赶……
【原创亲拍】 追云 昨夜一场雷雨后,今天微风阵阵,天气凉爽,蓝蓝的天空上朵朵白云映衬着,美景啊!就趁着外出买东西拍了几张,测光点不对,有些暗且像素粗糙,也没调ISO啊,美景就这样让我给破坏了~~
【原创亲拍】 后门桥镇水兽 鼓楼大街后门桥(也叫万宁桥)的东边河道左右两只年代久远的石雕镇水神兽,据说动了它们北京就会被水淹七军。后门桥的镇水兽共四只,其中桥西侧的两只和桥东侧南泊的一只形象生动,而东泊北侧那只镇水兽感觉年代更为久远,今已完全被风蚀得只有留有外形,而全无模样。为何四只神兽的出现年代还有先有后?这实在令人费解。更奇的是,后门桥北更建有火德真君庙一座。人所共知,火水难容,而镇水兽和火德真君庙共处一隅,是巧合还是别有原因? 有关报道还说,万宁桥下有一根石柱,上面刻有“北京”二字或“北京城”三字,作为水位的标志。说平时河水只淹没“城”字,若是连上面的“北京”二字也淹没,北京就要发大水了。联系到京西潭柘寺大锅底部所铸的“潭柘寺”三字,北京民间俗有“水淹北京城,火烧潭柘寺”的谚语。 ——以上文字来自百度 以前还没用铁栏杆圈上,后来游人多了就圈上了。再早,后门桥到金锭桥之间这段水面是封闭的,上面是厂桥房管局地安门房管所的堆料场。正面这位是地百商场的一位大姐,人不错脾气好,就是忘了姓什么了,拍的时候她没认出我来。
【原创亲拍】东煤厂胡同的东西方向段 东煤厂胡同的主体是南北方向的小巷,有一个东口与前井胡同相通,两个西口均位于毡子胡同,毡子胡同西侧是罗王府与恭王府。 这是十年前拍的,现在可没这么清净了,胡同里不停的施工,也停满了汽车,真如一位吧友所说“现在的胡同不能拍了,只能画了”。 第一张,由西向东看。第二张,由东向西看。
【原创亲拍】 燕墩 燕墩又称“烟墩”,是一座上窄下宽、平面呈正方形的墩台,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永定门外铁路桥南侧。始建于元代,据文献记载,元、明两代北京有五镇之说,南方之镇即为燕墩。因南方在“五行”中属火,故堆烽火台以应之。燕墩在元代始建时,只是一座土台,至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北京修筑外城时,才包砌以砖。燕墩上竖有清乾隆皇帝御制碑一座,是北京著名碑刻之一,1984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以上文字来自百度百科) 从一九八八年年初就在永定门附近工作,活动范围西至陶然亭桥南的铁路桥东至沙子口,北至天桥,一直不知道燕墩的存在,而它所在位置的永定门外铁路桥南西边的水暖五金器材批发部倒是常去,路西高台阶商店里开票到后院仓库提货,仓库院内不小,燕墩就“藏在”仓库的院里,知道那片儿拆改燕墩才重现了出来。
尹钰 主播2015年6月4日安徽卫视《超级新闻场》
【原创亲拍】李广桥 现在这个地名已经消失了,被柳荫街、恭王府等所取代,而龙头井、三座桥也渐渐被人们忘记,因为那里的原住民越来越少,而外来经商的和游人越来越多…… (以下文字摘自新浪网) 明代太监李广的宅邸。而这个交接处的南面是一条南北向的街道,就是柳荫街,也就是月牙儿河的河道。它原本是北海后门众多的河流枝杈之一,夹在恭王府、涛贝勒府的中央。 一、 这条小河的源头来自北护城河,流经西海过德胜桥,流到后海。然后,一支由后海经过银淀桥流入前海,而另一支则从后海流经李广桥,恭王府门前,龙头井,再经过三座桥,流到什刹海汇合进入北海,而后进入中南海。所以恭王府门前,也就是李广宅门前曾有一条小河的,而当时什刹海的水通过后门桥与大运河相连。在清朝大学士和砷住进李广的府邸后,又大兴土木修建,形成了现在恭王府的规模。这一代形成了北京老百姓时常光顾的休闲娱乐购物场所。 月牙儿河的两岸各有一条街道,分别是李广桥东街和李广桥西街。那时这里并没有成行的柳树,而多的是高大的槐树。由此说来,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李广桥东西二街中间的河道填平以后,就并在一起成为了后来的李广桥斜街,这里才开始广泛的种植柳树。
蓝天白云什刹海 那时的什刹海很宁静,那时的河栏杆没有现在的汉白玉栏杆高档,但我还是喜欢那时的什刹海,因为她是儿时记忆中的样子…… 拍摄地点:什刹海的前海南沿的东南角,马良大院北门外
北城采购一条龙 天儿不错也挺凉爽,趁着家里有人替班儿就出门一直向北…… 先到北新桥吴裕泰买了一斤高碎,然后进细管胡同——东旺胡同,过马路进秦老胡同——沙井胡同——方砖厂胡同,在过马路走万年胡同——烤肉季——烟袋斜街进鸦儿胡同买了芝麻烧饼、糖耳朵、炸糕、糖火烧。然后顺着胡同往西奔德胜桥往南走德内大街右拐再进蒋养房,再左拐进棉花胡同到护国寺街的合义斋给老母亲买了块酱肉。(该换行了) 从合义斋出护仓胡同往南走西黄城根到南口的某友麻辣烫店打包两盒麻辣烫,再往东右拐走府右街奔长安街返回。
尹钰 主播2015年5月16日安徽卫视《超级新闻场》
尹钰 主播2015年5月9日安徽卫视《新安夜空》和《超级新闻场》
尹钰 主播2015年3月31日安徽卫视《超级新闻场》
尹钰 主播2015年3月7日安徽卫视《新安夜空》
尹钰 主播2015年3月7日安徽卫视《超级新闻场》
尹钰 主播2012年3月2日安徽卫视《新安夜空》
尹钰 主播2015年3月2日安徽卫视《超级新闻场》
尹钰 主播2015年2月20日安徽卫视《天天故事会》春节特别节目
尹钰 主播2015年2月19日安徽卫视《天天故事会》春节特别节目
尹钰 主播2012年2月19日安徽卫视《新安夜空》
尹钰 主播2015年2月18日安徽卫视《超级新闻场》
尹钰 主播2012年2月18日安徽卫视《新安夜空》
尹钰 主播2012年2月17日安徽卫视《新安夜空》
尹钰 主播2012年2月13日安徽卫视《新安夜空》
尹钰 主播2015年2月12日安徽卫视《超级新闻场》
尹钰 主播2015年2月10日安徽卫视《超级新闻场》
尹钰 主播2012年2月1日安徽卫视《新安夜空》
纪录片《长安街》截图 其中有很有特色的公交车,有北京市民很熟悉的一个人……
尹钰 主播2015年2月1日安徽卫视《超级新闻场》
尹钰 主播2015年1月26日安徽卫视《超级新闻场》
尹钰 主播2015年1月22日安徽卫视《超级新闻场》
尹钰 主播2015年1月19日安徽卫视《超级新闻场》
尹钰 主播2015年1月18日安徽卫视《超级新闻场》
尹钰 主播2015年1月12日安徽卫视《超级新闻场》
尹钰 主播2015年1月10日安徽卫视《超级新闻场》
尹钰 主播2014年12月12日安徽卫视《超级新闻场》
首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