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鳞灬风 火鳞灬风
关注数: 149 粉丝数: 165 发帖数: 6,063 关注贴吧数: 19
珍奇异宝篇 【青龙剑】 开元年间,河西骑兵将领有个叫宋青春的人。 骁勇果敢但是却暴戾,被众人(自己兵士们和敌人)所忌。 遇到了西戎侵犯(唐朝)边界,宋青春每次到了阵前,常常挥臂高喊着冲锋(鼓舞士气),割下敌人的左耳凯旋而归,从未被敌人的刀箭伤到。 西戒将士都很害怕他,所以唐军(士兵)都很信赖(或者是愿意为他卖命的意思)他。 后来吐蕃军队被打得大败,被抓获的俘虏有几千人,唐军主帅命令翻译的人问吐蕃俘虏中穿老虎皮衣服的人:“你为什么不伤害宋青春?” 吐蕃将领回答说:“我经看见条青色的龙冲破阵地,奔涌而来,我们的兵刃打在那龙的身上,就像敲到铜铁上一样,我们以为有神佑护那将军呢!” 宋青春这才知到他用钩(兵器,有点像骑兵刀)有灵异(有剑魂?)。 宋青春死后,钩被瓜州刺史李广琛得到了,偶尔在风雨之后,剑身迸射的光芒都能照到室外,就像在一丈(三米三)见方地的周围摆满蜡烛。(肯定是宝贝!) 哥舒翰做为镇守西域将军的时候知道了这件事,就求他用别的宝物来交换,李广琛没有同意,还赠诗给哥舒翰,云云:“到舟寻化去,弹铗未酬恩” (铗jia,剑柄,) 【原文】开元中,河西骑将宋青春,骁果暴戾,为众所忌。 及西戎岁犯边,青春每阵常运臂大呼,执馘(guó,古代战争中割取敌人的左耳以计数献功)而旋,未尝中锋镝。西戎惮之,一军始赖焉。后吐蕃大地获生口数千,军帅令译问衣大虫皮者:“尔何不能害青春?”答曰:“尝见青龙突阵而来,兵刃所及,若叩铜铁,我为神助将军也。”青春乃知钩之有灵。青春死后,钩为瓜州刺史李广琛所得,或风雨后,迸光出室,环烛方丈。哥舒镇西知之,求易以它宝,广琛不与,因赠诗:“刻舟寻化去,弹铗未酬恩。” 《酉阳杂俎》段成式
志怪奇异篇 【天赐金】 豫章地区的米粮不值钱。 丁亥年大饥荒,米又贵到七钱(一斤?还是多少)。 戊子年春天,新建县一乡民已经困难到不行了,家里只剩了一个木桶,就出来卖了换了银子三分,想想也没有什么可当做生计的(活不下去了),就用两分银子买了米,一分银子买了(毒药),打算跟妻子一同饱餐一顿死了算了。 做饭就快熟的时候,正好里长(相当于现在的村支书、村主任)就来串门收丁银子(也指清朝及以前所谓的人头税),没有钱给他。 里长走了很长的路有点饿了,就想吃顿饭离开,但是乡民还是说没有。(真是穷的只剩没有了!) 里长就到厨房去,看到了那一锅饭,责骂乡民欺骗他。 乡民就摆手说:“这不是您能吃的!” 里长愈发奇怪,乡民才流着眼泪跟他说了实情。 里长很是惊讶,立刻就是来把那一锅饭埋了,“你怎么能傻到这种地步呢?我家里还有五斗谷子,你跟我回去背回来,舂chong(碾碎)了吃,可以撑几天,或许会有别的谋生法子,怎么能傻到自杀呢?” 乡民就很感激里长的好意跟他回去,果然背了稻谷回来,拿出来看的时候(稻谷)里面竟然有五十两金子(可比银子值钱多了)。 乡民很惊讶(长这么大都没见过这么多钱):“这肯定是里长积攒准备上交给官员的,错放在了稻谷里面,这样做(给我稻谷)是能让我不被恶死,我又怎么忍心害了他呢?(不能吞没这金子)” 就赶紧拿着这些钱到了里长家里还给他。 里长说:“我也是穷人啊!又从哪里来的这银子?这肯定是上天赐给你的!” 乡民就坚持不肯拿银子离开,推辞久了,两人就各自分了二十五两,于是两家都稍微富足了一点。 (中间省略了一点翻译,作者的评论。) 这是两人一个善良的念头感动了上天才赐给他们的金子,看到的人都应该以此为榜样,好好做人! 【原文】豫章米贱。丁亥大侵,米贵至七钱。戊子春,新建县一民乡居窘甚,家止存一木桶,出货之得银三分,计无所复之,乃以二分银买米,壹分银买信,将与妻孥共一饱食而死。炊方熟,会里长至门索丁银,无以应之。里长者远来而饥,欲一饭而去,又辞以无。入厨见饭,责其欺人,人摇手曰:“此非君所食。”愈益怪之,始流涕而告以实。里长大骇,亟起倾其饭而埋之曰:“若无遽至此。吾家尚有五斗谷,若随我去负归,春食可延数日,或有别生理,奈何遽自殒?”为其人感其意而随之,果得谷以归,出之则有五十金在焉。其人骇曰:“此必里长所积偿官者,误置其中,渠救我死,我安忍杀之?”遽持银至里长所还之。里长曰:“吾贫人,安得此银?此殆天以赐若者。” 其人固不肯持之去,久之乃各分二十五金,两家俱稍饶裕矣。此得之喻邦相家书,不虚也。呜呼!频年饥馑,普天同困,似天意不欲多生人也。河南北人相食而卒,未闻上苍有来牟之惠,乃忽于豫章两姓示异如此,何耶?然彼二人一善念而感天赐金,闻者亦足以劝矣。 《二酉委谭摘录》
青史子   古者胎教之道:二字依新书引补王后腹之七月而就宴室,新书引作王后有身之七月而就蒌室太史持铜而御户左,太宰持斗而御户右,太卜持蓍龟而御堂下,诸官皆以其职御於门内。太卜已下依新书引补比及三月者,比及二字新书引作此王后所求声音非礼乐,则太史縕瑟新书引作抚乐而称不习;所求滋味者新书引无者字非正味,则太宰倚斗而不敢煎调,新书引有已上五字又倚作荷而言曰新书引无言字不敢;以待新书引作侍王太子。太子生而泣,太史吹铜曰声中某律;太宰曰滋味上某;太卜曰命云某。然后为王太子悬弧之礼义:东方之弧以梧,梧者,东方之草,春木也,其牲以鸡,鸡者,东方之牲也;南方之弧以柳,柳者,南方之草,夏木也,其牲以狗,狗者,南方之牲也;中央之弧以桑,桑者,中央之木也,其牲以牛,牛者,中央之牲也;西方之弧以棘,棘者,西方之草也,秋木也,其牲以羊,羊者,西方之牲也;北方之弧以枣,枣者,北方之草,冬木也,其牲以彘,彘者北方之牲也。五弧五分矢,东方射东方,南方射南方,中央射中央,西方射西方,北方射北方,皆三射;其四弧具,其余各二分矢,悬诸国四通门之左,中央之弧亦具,余二分矢悬诸社稷门之左。太卜曰至此已上依新书引补然后卜王太子名:大戴礼记引作然后卜名上无新书引作毋下放此取於天,下无取於坠,新书引作地中无取於名山通谷,无拂新书引作悖於乡俗。是故君子名难知而易讳也;此所以养恩新书引作息之道也。新书引有也字大戴礼记三系傅篇贾谊新书十胎教杂事  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居则习礼文,行则鸣佩玉,升车则闻和鸾之声,是以非僻之心无自入也。在衡为鸾,在轼为和;马动而鸾鸣,鸾鸣而和应;声曰和,和则敬,此御之节也。上车以和鸾为节,下车以佩玉为度,上有双衡,下有双璜,冲牙玭珠以纳其闲,琚瑀以杂之,行以采茨,趋以肆夏,步环中规,折还中矩,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也。古之为路车也:盖圆以象天,二十八橑以象列星,轸方以象地,三十辐以象月。故仰则观天文,俯则察地理,前视则睹鸾和之声,侧听则观四时之运,此巾车教之道也。大戴礼记三系傅编  鸡者,东方之牲也,岁终更始,辨秩东作,万物触户而出,故以鸡祀祭也。风俗通义八
神鹰制鹏 楚文王喜欢田猎,普天之下跑的快得猎犬和出名的猎鹰几乎都被他收集齐了。 一天有一个人进献了一头猎鹰,还大夸其口,道:“大王,你所有的鹰也无法和它相比,(天下无双)” 不久就看到云际间有一巨大的影子在缓缓飞翔(飞得很高很高,而且身形巨大),快速移动白乎乎的只能看到模糊的一片,实在分辨不出来是什么动物。 就见那头鹰一抖翅膀就飞升起来,真是快若闪电。 众人仰望天际,没多久,就看见天空中的羽毛就像雪花一样飘落下来,血也如同雨一样洒落。 又过了一会儿,就看见一只巨大的鸟类从空中直冲到地上摔死了。 只看它的翅膀,就有数十里之宽,喙的边缘还有黄色的纹理,众人都不知道巨鸟叫什么。 最后有个很博学识物的人说道:“这是大鹏的雏鸟,刚刚学会飞,这才被这头鹰给制服了!”于是楚文王就厚赏了这个献鹰的人。 楚文王好田,天下快狗名鹰毕聚焉。有人献一鹰,曰:“非王鹰之俦(chou,同伴,伴侣)。”俄而云际有一物凝翔,飘飖鲜白,而不辨其形。鹰于是竦翮而升,矗若飞电。须臾,羽堕如雪,血洒如雨;良久,有一大鸟堕地而死。度其两翅,广数十里,喙边有黄,众莫能知。有博物君子曰:“此大鹏雏也,始飞焉,故为鹰所制。”乃厚赏献者。孔约《孔氏志怪》
【原创】短篇小说原创加翻译改写 胡道寻驴 在石虎邺中这个地方曾经有一个胡【胡人是对外国人的称呼】道人。 他用驴拉着货物去外地贩卖,这天在深山中行走,经过一个绝壁深涧。两边都是悬崖,向下看去,茫茫然望不见底。 路过的行人想要过去就必须贴着悬崖边上的山石而行,只能容一个通过。 忽然,不知道从哪里来了一个恶鬼,【也没外貌描写】就牵着胡人【这应该是其他的胡人商人】的驴隐入了深涧。胡人商贾立刻就急躁了起来,就大声的斥责谩骂。胡道人这是就开始寻找跳入深涧恶鬼的踪迹,并且嘴里念叨咒语召神唤鬼下深涧去抓恶鬼。不久,悬崖深涧之上凭空就出现了一片平地,平地之上还有一座巨大的城门!城门下方就跪在那只恶鬼,只见他脖子上锁着粗铁链,脚上挂着木枷锁,看见道人,就开始向他乞讨食物,:“你给我些吃的吧,我就把驴还给你!”再次询问,原来恶鬼是被鬼王制服的,于是进城见了鬼王【能召唤鬼王,这道术不简单!就是没描写!】,自己陈述道:“我们驱赶驴子载货经过,没想到被恶鬼偷走,我们循着痕迹找到了这里。”没多久驴就被找了回来,他们又继续上路。 石 虎 时 , 有 胡 道 人 驱 驴 作 估 于 外 国 。 深 山 中 行 ,有 一 绝 涧 , 窈 然 无 底 ; 行 者 恃 山 为 道 , 鱼 贯 相 连 。 忽 有恶 鬼 牵 驴 入 涧 中 , 胡 人 性 急 , 便 大 嗔 恶 ; 寻 迹 涧 中 恶 鬼, 祝 誓 呼 诸 鬼 神 下 逮 。 忽 然 出 一 平 地 城 门 , 外 有 一 鬼 ,大 锁 项 , 脚 着 木 桎 梏 , 见 道 人 , 便 乞 食 , 曰 : “ 得 食 ,当 与 汝 。 ” 既 问 , 乃 是 鬼 王 所 治 。 前 见 王 , 道 人 便 自 说: 驱 驴 载 物 , 为 鬼 所 夺 , 寻 迹 至 此 。 须 臾 即 得 其 驴 , 载物 如 故 。 《灵鬼志》[东晋]荀氏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