璐村惂鐢ㄦ埛_0059J4S馃惥 -
关注数: 0 粉丝数: 13 发帖数: 2,994 关注贴吧数: 16
【感凯万千】【名人叁温暖】凯哥访问 「名人叁温暖」刘德凯访问1999.05 卫视中文台 汤志伟:其实他是我小时候的偶像,心目中最帅的帅哥。有些人是一辈子的演员,那麽他应该是一辈子的帅哥。私底下都很帅,帅极了!他有很多种的帅,不管他留落腮胡,还是留些什麽,他还是很帅,有颓废的帅,有英挺的帅,时装的帅,古装的帅。平常跟他一起出去的时候,如果是我一个人出去的话,大概还有人会注意到我是汤志伟,如果跟他一起出去,就从来没有人会注意到我是汤志伟,都是啊!刘德凯!刘德凯!帮我签个名,然後我就好像是他的跟班一样,刘哥就把他身上的大衣除下来,说:「你帮我拿一下。」我就:「好!好!帮他们拉门什麽的。」邓安宁:有些人就是适合做Superstar,有些人就是不适合。刘德凯就是很适合做Superstar。他有一种那个扮相,有点像史恩康纳莱,我的意思就是说随着年岁的增长,他听了一定气死,现在他的魅力还在,一种成熟的男性魅力。年过不惑的刘德凯,萤幕前的魅力不减,跟他合作过的女星,都被他挥洒自如的男性魅力所深深吸引,而他亦是众多女性观众心目中最佳情人的典范,有这样的成就,刘德凯不因此而自满,转战幕後的表现,深切受到观众媒体的肯定。扮相宜古宜今的刘德凯,感情世界一直是大家关心的话题,不过,帅哥对於感情自有一套独特的见解,究竟怎麽样的女子才能抓住他的心?今天的「名人叁温暖」请到才气纵横的刘德凯来跟我们分享他当帅哥的心情,和工作与及感情路上的心情记事。于美人:好,我们欢迎刘德凯,从山上来的孩子。刘德凯:说我从山上来的。赵树海:这个介绍词好吗?刘德凯:这个介绍词很好,从来没有人这样介绍我,我从小时候就喜欢自然,赤着脚在山里跑.赵树海:喜欢自然,脚踏实地。为什麽这样开始呢?原本介绍完毕,音乐就开始,来不及rehearsal。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一线演员,是一个永远的,他们说什麽?于美人:帅哥。赵树海:永远的帅哥,可是很少人知道他是歌手,出过唱片。刘德凯:这不敢当,不敢当。赵树海:今天趁着这个机会秀一下吧!歌曲是我挑的,「牵挂」。德凯吉他伴奏刘德凯:赵树海合唱:「数着片片的白云,我离开了你,却把串串的相思,我留给了你,牵挂的是红着眼的你,放心不下也是爱哭的你。数着片片的枫叶,我离开了你,却把寸寸的芳心,我留给了你,牵挂的是远离的你,放心不下也是孤独的你,牵挂的是远离的你,放心不下也是孤独的你。」刘德凯:手痛死了!很久没弹。于美人:你以前组过「浪花合唱团」吗?刘德凯:不是,是「火花」啦!那个时候组「浪花合唱团」,会被人家笑的啦!很土!火花,更土一点!赵树海:那个时候有「灰狼」,我的一个朋友的叫「闪电」。刘德凯:小孩子在眷村里面,组些什麽帮派,有「十二野马」、「七匹狼」,现在想起来,真的有够土啦!于美人:是念高中的时候吗?刘德凯:不是,是小时候,是眷村里面,不是什麽帮派,是大家玩在一起。我们是十二野马,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很好笑!于美人:没有,我是说火花啦!刘德凯:「火花」是念世新的时候。于美人:那时是为了好玩,还是要凑人数?刘德凯:迎新会,又或是有些什麽活动,一有机会,我们就上台表演,是为了好玩。赵树海:自己人赚自己人的钱?刘德凯:不赚钱的,是义演,在学校的时候,就是爱秀嘛!赵树海:你们哥儿有多少人?刘德凯:四个,那时候,我是弹贝斯的。赵树海:那个时候弹贝斯很时髦呀!对吧?!那个时候没有人会弹贝斯。刘德凯:还好啦!赵树海:弹贝斯要音乐感很强。刘德凯:因为弹结都是很出风头,通常都是主唱。赵树海:那个时候还有人超过你吗?姿色上超过你,又或是风头。刘德凯:他重量比我重,我们的主唱弹吉他的有110公斤。
【美丽】紫藤花开 紫藤花突然地就缀满了小小的院落。 阳光很淡,空气里隐隐有淡淡的芬芳缭绕。原来竟是“姹紫嫣红开遍”! 细细碎碎的花瓣以垂坠的姿势簇拥,渐深渐浅地绽放,一夕风露满庭芳。 这紫藤已很有些年头了,曲虬盘旋着爬上了门洞,藤蔓直伸至墙隅,枝叶扶疏的尽头是一竿竿凤尾竹婆娑摇曳 紫藤花密密匝匝地盛开,蓊蓊郁郁的。一场花事春如线,不知不觉地在被忽略的日子里突然繁华,让你忍不住地喟叹与沉醉。还有蜂蝶,误入深处,恋花心,搀春意,翩翩粉翅穿帘戏。是不知归路?一晌贪欢嫩蕊,与英台梦里为期? 紫藤花开,总觉得是一种若隐若现的妖。这深深浅浅的紫色魅惑,收敛了所有的视线,在绿意葱茏下面,熙熙攘攘地盏盏地悬挂,开得地老天荒似的。一架的紫藤齐齐地争艳,却又是浅浅淡淡地缱绻,错落参差有序,于默默中诉尽了繁华 抬眼看到,只觉得这遮天蔽日的花向人迫来,心,被柔软地触动。一种颓糜轻易地侵入,感伤的潮水掺和着春色如许 花事兜转如世事纷扰,稀薄的,不相干的悲哀却漫漫地沁了过来。 我在紫藤花架下穿行,架上枝且繁茂,架下却已是一地落红纷呈。花开奢侈,而花期却尽,良辰美景奈何天,似水流年韶光贱! 非雾非烟,梦逝无痕。没有一种凋谢可以这样的惊心动魄,当繁华还挂在枝头,坠落就已经开始。紫藤花败是一种自残的过程,是宁为玉碎的冷落与诀然,如雪缤纷,线线蜿蜒,一朝一夕便芳华褪尽,寥寥而逝。再回首,藤上已是枝繁叶茂,曾经的赏心乐事都付于断井颓垣,连带着零落的痕迹都没有。看着心酸酸暖暖,这一霎的滂沱且与何人说 看花开花落,春生春来,何处也繁华 所谓的流年似水,所谓的沧海桑田,都在一夕的繁华与寥落间圈了注脚。
【外国文学】杰克·伦敦 作者:胡春兰  他们就在一个沉闷的下午到了道森。这里有许许多多的人和数不清的狗。巴克有时也碰到几条南方狗,可大多数还是野狼似的赫斯基狗。每天夜里,在九点、十二点和三点钟的时候,他们都定时唱起一首夜曲,一种神秘、怪异的吟唱,巴克愉快地加入了这种合唱……当北极光在冷冷的夜空里闪烁,群星在寒冷中跳跃,白雪皑皑的大地冻麻了神经,这首赫斯基之歌可以算作生命的抗争,只不过它压低了调子,加上了如泣如诉的拖腔,因此更像是生命的诉状,是生存痛苦的表白。这种痛苦把巴克搅得心神不定……  这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小说《荒野的呼唤》中的一段。文中提到的道森,是加拿大育空地区的一座小城。一百年前,道森是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西北一带重要的驿站。淘金潮裹挟着各色各样的人流过道森,他们来了,又去了。道森收留过他们,又遗忘了他们——只有一个人例外。1897年的秋天,一位21岁的美国青年也曾在道森街头徘徊。他的黄金梦最终破灭了,可是,道森在众多的得意者和失意者之中,独独记住了他。  1997年9月中旬,就在读者看到这本小说时,道森小城热闹非凡,国际杰克·伦敦节正在这里举行。作家和游客从北美和世界各地赶来,凭吊杰克·伦敦,重温他那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作品。  杰克·伦敦(1876—1916)是一位有世界影响的著名作家,在美国作家里,要论作品在国外被翻译的数量和读者的广泛,几乎无人可以和他相比。如今,杰克·伦敦作品的版本不计其数,有些作品被翻译成七十多种语言。杰克·伦敦一生多姿多彩,而且不甘平淡,常有惊世骇俗之举,因耍降资侨艘晕拿故俏囊匀嗣惺辈灰卓吹们宄缓饬拷芸恕ぢ锥氐哪歉忌彼墒苯簦蛘叽怂杀私簦簿筒蛔阄媪恕?BR>  杰克·伦敦幼时贫困,历尽下层生活的艰辛。他执着社会主义理想,写过大量观点鲜明的政论文章,他还顶住编辑的压力,经常在他的小说中插入社会批评的内容,有人称之为“美国无产阶级文学之父”。在麦卡锡时代冷战思维盛行的背景下,对杰克·伦敦作品的评价一度成为文学批评界区分左派和右派的标准之一。直至今日,美国主流文学批评界对杰克·伦敦的评价仍显得偏低。例如,《哥伦比亚百科全书》中杰克·伦敦条目下只有这寥寥数行:  杰克·伦敦,美国作家,生于旧金山。曾为水手、克朗代克的淘金者,战地记者。作品兼有浪漫和现实特色,常有残忍场面。最流行的作品有《荒野的呼唤》等。伦敦是一个社会主义者,在许多小册子和一些小说(例如《铁蹄》)中表达了他的观点。晚年受酗酒和财务问题困扰,40岁自杀。  这样的描述同我们心目中的杰克·伦敦自然相去甚远。我们不必因此而低估杰克·伦敦的成就,也无须把杰克·伦敦及其作品过于意识形态化。杰克·伦敦并非清教徒式的革命家。就个人生活而言,杰克·伦敦可以和马克·吐温相提并论,在美国作家中最具浪漫色彩。杰克·伦敦豪放不羁的生活是当时媒体的热门题材,也引起过不少人的非议。他用27个月的时间自驾帆船游历南太平洋,两次出任战地记者。1913年,他花费八万美元建造的“千年豪宅”——“狼舍”在落成前夜付之一炬。直到今日,“狼舍”的断壁残垣依旧耸立在原野上,成为杰克·伦敦多彩人生的注脚。杰克·伦敦非常懂得利用媒介推销他自塑的“穷小子发达”的形象,在那个时代,这种形象的商业价值不言而喻。  世纪之交发表在波士顿《大西洋月刊》的小说《北方的奥德赛》是杰克·伦敦的成名作,从此他摆脱了作为个人奋斗原动力的贫困。本世纪初的十几年里,杰克·伦敦在尽情享受生活的同时,居然还能文思泉涌,写出一部又一部出色的或者不那么出色的作品来。在1900年到1916年间,杰克·伦敦出版了五十多本文学和非文学类的著作。杰克·伦敦的小说多以三个地方的地理和文化环境为背景,这就是加拿大的育空,美国加州和南太平洋地区;其中流传最广的是以上个世纪末北美淘金潮为背景的小说,如《荒野的呼唤》,短篇小说《热爱生命》等。这些作品以饱含激情的笔触涉及了生与死的根本问题,描写人们为维护尊严和荣誉的生存之争。包容这些理念的故事引人入胜,处处流露出杰克·伦敦自己第一手的生活体验,很容易引起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背景读者的共鸣。  百年一瞬。如今,加拿大小城道森的居民已经摆脱了当年淘金潮的喧嚣,心境坦然地迎接凭吊杰克·伦敦的文人墨客。百年的风风雨雨,荡涤了多少有价的金尘,却留下了无价的文学瑰宝,这足以告慰杰克·伦敦的在天之灵了。百年的风风雨雨,也一点点洗掉了因时因地强加给他的油彩,留下一个更真实的杰克·伦敦,任凭我们自己去解读。
【风骚】纳兰词录 梦江南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菩萨蛮 萧萧几叶风兼雨,离人偏识长更苦。欹枕数秋天,蟾蜍下早弦。 夜寒惊被薄,泪与灯花落。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 又 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已见残红舞。不忍覆余觞,临风泪数行。 粉香看又别,空剩当时月。月也异当时,凄清照鬓丝。 又 春云吹散湘帘雨,絮黏蝴蝶飞还住。人在玉楼中,楼高四面风。 柳烟丝一把,暝色笼鸳瓦。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 菩萨蛮 隔花才歇帘纤雨,一声弹指浑无语。梁燕自双归,长条脉脉垂。 小屏山色远,妆薄铅华浅。独自立瑶阶,透寒金缕鞋。 又 晶帘一片伤心白,云鬟香雾成遥隔。无语问添衣,桐阴月已西。 西风鸣络纬,不许愁人睡。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 临江仙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又 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一钩新月几疏星。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 原是瞿唐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小阑干外寂无声。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 虞美人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 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为伊判作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 又 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技花样画罗裙。 又 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又(秋夕信步) 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闲阶小立倍荒凉。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鬓云松令 枕函香,花径漏。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时节薄寒人病酒,铲地梨花,彻夜东风瘦。 掩银屏,垂翠袖。何处吹箫,脉脉情微逗。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青衫湿 悼亡 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 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忽疑君到,漆灯风飐,痴数春星。 沁园春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装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戏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于中好 七月初四夜风雨,其明日是亡妇生辰 尘满疏帘素带飘,真成暗度可怜宵。几回偷拭青衫泪,忽傍犀奁见翠翘。 惟有恨,转无聊。五更依旧落花朝。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凄风打画桥。 南乡子 为亡妇题照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金缕曲 亡妇忌日有感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已。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原文】幽梦影 (卷下) ●幽梦影卷下  风流自赏,只容花鸟趋陪;真率谁知,合受烟霞供养。  万事可忘,难忘者名心一段;千般易淡,未淡者美酒三杯。  芰荷可食而亦可衣,金石可器而亦可服。  宜于耳复宜于目者,弹琴也,吹箫也。宜于耳不宜于目者,吹笙也,汜管也。  看晓妆宜于傅粉之后。  我不知我之前生当春秋之季,曾一识西施否;当典午之时,曾一看卫否;当义熙之世,曾一醉渊明否;当天宝之代,曾一睹太真否;当元丰之朝,曾一晤东坡否。千古之上相思者,不止此数人,而此数人则其尤甚者,故姑举之以概其余也。  花不可见其落,月不可见其沉,美人不可见其夭。  种花须见其开,待月须见其满,著书须见其成,美人须见其畅适,方有实际。否则皆为虚设。  以松花为粮,以松实为香,以松枝为麈尾,以松阴为步障,以松涛为鼓吹。山居得乔松百余章,真乃受用不尽。  玩月之法:皎洁则宜仰观,朦胧则宜俯视。  凡事不宜刻,若读书则不可不刻;凡事不宜贪,若买书则不可不贪;凡事不宜痴,若行善则不可不痴。  酒可好不可骂座,色可好不可伤生,财可好不可昧心,气可好不可越理。  文名可以当科第,俭德可以当货财,清闲可以当寿考。  不独诵其诗,读其书,是尚友古人,即观其字画,亦是尚友古人处。  无益之施舍,莫过于斋僧;无益之诗文,莫过于祝寿。  妾美不如妻贤,钱多不如境顺。  创新庵不若修古庙,读生书不若温旧业。  字与画同出一原。观六书始于象形,则可知已。  忙人园亭,宜与住宅相连;闲人园亭,不妨与住宅相远。  酒可以当茶,茶不可以当酒;诗可以当文,文不可以当诗;曲可以当词,词不可以当曲;月可以当灯,灯不可以当月;笔可以当口,口不可以当笔;婢可以当奴,奴不可以当婢。  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世间大不平,非剑不能消也。  不得已而谀之者,宁以口,毋以笔;不可耐而骂之者,亦宁以口,毋以笔。  多情者必好色,而好色者未必尽属多情;红颜者必薄命,而薄命者未必尽属红颜;能诗者必好酒,而好酒者未必尽属能诗。  梅令人高,兰令人幽,菊令人野,莲令人淡,春海棠令人艳,牡丹令人豪,蕉与竹令人韵,秋海棠令人媚,松令人逸,桐令人清,柳令人感。  物之能感人者,在天莫如月,在乐莫如琴,在动物莫如鸟,在植物莫如柳。  涉猎虽曰无用,犹胜于不通古今;清高固然可嘉,莫流于不识时务。  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吾无间然矣。  蝇集人面,蚊嘬人肤,不知以人为何物。  有山林隐逸之乐而不知享者,渔樵也,农圃也,缁黄也;有园亭姬妾之乐,而不能享、不善享者,富商也、大僚也。  黎举云:"欲令梅聘海棠,橙枨臣樱桃,以芥嫁笋,但时不同耳。"予谓物各有偶,拟必于伦。今之嫁娶,殊觉未当。如梅之为物,品最清高;棠之为物,姿极妖艳。即使同时,亦不可为夫妇。不若梅聘梨花,海棠嫁杏,橼臣佛手,荔枝臣樱桃,秋海棠嫁雁来红,庶几相称耳。至若以芥嫁笋,笋如有知,必受河东狮子之累矣。  五色有太过有不及,惟黑与白无太过。  阅《水浒传》,至鲁达打镇关西,武松打虎,因思人生必有一桩快意事,方不枉生一场。即不能有其事,亦须著得一种得意之书,庶几无憾耳。  春风如酒,夏风如茗,秋风如烟,如姜芥。  鸟声之最佳者,画眉第一,黄鹂、百舌次之。然黄鹂、百舌,世未有笼而畜之者,其殆高士之俦,可闻而不可屈者耶。  不治生产,其后必致累人;专务交游,其后必致累己。  昔人云:妇人识字,多致诲淫。予谓此非识字之过也。盖识字则非无闻之人,其淫也,人易得而知耳。  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善游山水者,无之而非山水,书史亦山水也,诗酒亦山水也, 花月亦山水也。  园亭之妙,在邱壑布置,不在雕绘琐屑。往往见人家园子屋脊墙头,雕砖镂瓦,非不穷极工巧,然未久即坏,坏后极难修葺,是何如朴素之为佳乎。
【恐怖】家有蜈蚣(原创) 我的老房子就出现过蜈蚣,幸好现在搬家了,可以有勇气回忆一下当时的恐怖了:   那个老房子虽然是住宅楼但也住有十余年了,所有的门都是木质的,特别是浴室的门和框更是易被水腐蚀,加上年久角落的木质也就腐坏了。 有两次在客厅熬夜看电视时,会突然有细细的三厘米长的蜈蚣窜出,一次打死了,另一次被它跑掉了。两月后的一天在浴室门口看到了一只死掉的壁虎,它的身子几乎被从腹部截为两段,我们都挺奇怪,因为家里人是从来不打壁虎的,更不可能踩它,这个惨状分明就是被什么东西截断的。虽然十分奇怪,但是家里还是没有把此事与蜈蚣联系起来,毕竟那两次所见的蜈蚣那么细小,比这只壁虎小多了,还不足以成为这只壁虎的对手。   又过了两个月,可怕的事发生了,也是万幸,我已经洗完澡出来,在浴室外的境子前照了一下,竟见与自己相隔不到才一尺的浴室门框上,爬着一只一尺长,通体黑红,身子有两厘米粗(不算脚)的大蜈蚣!天呀,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怪物!吓得我都不敢叫,生怕惊动了它,三步并两步的跑到爸爸这,紧张得结结巴巴:“蜈蚣……好大……”爸爸赶快跑去看,把与大厅相通的门关上,我和妈妈是惊魂不定,只听着里面是乒乒乓乓的一阵响……过了十分钟,爸爸开了门,说:“好家伙,真是个大蜈蚣,可惜让它跑了,我打伤了它的尾巴,它从厨房的窗口逃了。”我们吓死了,不知它还会不会回来。这以后我们进浴室都要事先仔细看过了。 平静了两个星期,一天我进浴室准备洗澡时,往门角一看,一只蜈蚣!它的头探出来了,一动不动的,颜色与脱漆门框相近,不仔细看不出的,我赶紧又跑出来叫爸爸,这一次,捉住了,不过它不是逃走的那只,但是也有那只一半粗大了,它被装进玻璃缸里,还是气势汹汹,在缸里狂窜,透过玻璃看它,真是吓人,红得发黑、一节又一节、大毒夹红光锃亮,头部的两根红须不算长但是很硬的样子飞往后,就像图画上的龙的两根长须一样,凶猛之极。真是个恶梦中的魔王呀……  现在一切真相大白了,那只可怜的壁虎就是被它们杀的,木头朽坏了,成了它们的安乐窝,蜈蚣就是喜欢阴湿的朽木为家,浴室的门框正好符合条件!  两次都是我遇到的,菩萨保佑没被它伤着,这是幸还是不幸呀。   还好现在搬家了,新家的门全是用塑钢的,不用木头了,总算离开那个恶梦了。
【名士风流】平生只落双行泪,半为苍生半美人 文怀沙:可爱的“老小伙儿” www.dahew.com   2005-08-08 09:18   怀满腹才学 论中外古今,国学大师、《楚辞》泰斗文怀沙先生虽96岁高龄仍鹤发童颜,嬉笑怒骂,信口文章,且能独来独往,游走于不同国度、不同城市之间,解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妙,扬东方龙的精神,堪称当世”一绝”。几天前,先生因私人会晤从大连飞至郑州,8月6日下午,在文老下榻的一家宾馆里,本报记者对文老作了独家专访。及至亲眼所见,听先生说学问,谈爱情,谦逊之中略带狂放不羁,讲经释情而又滔滔不绝,时而舒缓吟唱,时而高亢有力,幽默言语中足见铮铮风骨魅力人格,让我等年轻后辈饱听大道之音后不断开怀大笑。采访结束后,文老双目炯炯,略一沉吟,挥笔写下”杜思韩情妙寡俦,风流文采属中州”(图左),以贺本报创刊十周年,文老虽以硬笔而书,仍能见古拙苍劲之风,且方正端直,质朴中又蕴隽秀之气。   随意挥洒皆学问   受命采访文怀沙先生之初,记者因仰视而心中忐忑,没想到见面之后先生洞察秋毫,率先帮我们打开了话匣子,话题先从前些天在大连喜遇60多年未见的表妹轻松开始,之后便随意讲来,竟也章节有度,随意挥洒,一发至70分钟方止,竟将话题终结在他尚未谈到的美人文化上。我等听得意犹未尽,续上这一话题,先生又拿出他已写好的文章吟唱后,谈话方了。   文怀沙号燕叟,1910年1月生于北京,祖籍湖南。先生青年时代受业章太炎,是举世皆知、硕果仅存的古典文学大家。文老治学以《楚辞》为专长,对于经史百家、汉魏六朝文学、历代诗词歌赋,甚至佛学、音乐、戏剧、金石书画无所不窥。文老不仅学识渊博,长相高古,他的为人更是秉性正直,纯真质朴。郭沫若以“荷蕖发幽香”的诗句赠他,周谷城曾题赠曰:“相与无町畦,相与为婴儿。”沈尹默赞他“争比灵均,文采昭然历劫新”,把他比作屈原。戎马诗人张爱萍将军也有诗赞他:“一曲吟催千古泪,文怀八斗叹骚才。韵高自有真情在,恍若云中屈子来。”   在采访中,文老洋洋洒洒,侃侃而谈,从文学谈到人生,谈到社会,谈到美好,谈到丑恶。他一会儿声色并貌吟咏诗词歌赋,一会儿口吐野言俚语,真乃大俗大雅之人!   “千万不要得罪中国人”   文老在国内外演讲都讲中国的“风骚”。他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以“风”、“骚”为代表。“风”是人的最根本的精神,人要有气节、风度;“骚”是指把生存的理由看得很重要。风的代表人物是孔子,是中华民族的共性;“骚”以屈原和《离骚》为代表,是中华民族的个性。   “风”的学习方法强调向群众学习。用孔子的话说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人就问,三人中一个是强奸犯,一个是贪污犯,一个是抢劫犯,谁是我师,孔子很聪明,提防要问这个问题,其下文就说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说“骚”不能不提到屈原。《离骚》的精神是对生命的讴歌。孔子讲正气,老子讲清气,释迦讲和气。屈原是把生存的理由看得比生命重要,舍生取义。   文老曾到不少国家去讲说他的东方大道,他对东方人的智慧和力量的看重蕴含在他的谈话中,他还向我们讲起他在美国讲学时的一段话:“龙能屈能伸,蕴含了很多力量,中国人是属龙的,龙是记仇的,你们对我这么好,我就对你们透露一个‘国家机密’。”说到此,他的声音忽然间高亢起来,“你们千万不要得罪中国人”。   他还铿锵有力地模仿陈毅的腔调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定要报。”并说,这是他十分喜欢的一句话。   他特别强调,在商品社会,爱财无罪。商品社会要钱,传统文化要脸,但永不能为了利益而放弃尊严。“我做事,是有报酬的,而且很高,但必须是税后报酬。报酬多了,没有什么不好,我还可以用它来帮助需要我帮助的老朋友。”   最短的书和最长的书
【国画】古画与宇宙(转贴) 漱句”中的比喻 澄月 <<隐居十六观之七·漱句>>(陈洪绶,1651年,纸本,浅设色,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是一幅人物背影画,象征普遍意义的人性。画中人物盘腿而坐,看不见的眼睛平视空无一物的前方,似在寻找生命的道路。他的衣袖宽松,极尽夸张,如行云流水,铺向两边。这种传统衣袖,既是对人手具有无穷意味的表露,也是对人手的作为的约束。 两只衣袖大体相似,但又略有不同。右手衣袖圆鼓,下摆在下落中向右极力张开、勾连,如有风火。左手衣袖落于地上,平摊如荡着波纹的水面。 这已表露出左右两边本质的不同。右肩部在“空气”中耸立、隆起,象征“人为”的一边。右袖如“风起云拥”,象征人的创造。 左臂如流水般倾泻而下,斜支起一只高过人的头顶的琵琶(象征高于人却又用于人的音乐),与右肩形成对比,象征“去人为”的一边。落下的左袖形成“波”,象征区分、集结与散开。 抬起的右手执一酒杯,杯口向后倾斜,似乎喝酒的、“醉”的是看画的观者,象征人在认识上的迷惘,与危坐、禅思的人物形成对比。 盛酒的坛子不在人物的右边而在其左边,酒勺的手柄也朝向左边,这就使画中人物隐藏着一个从左边到右边、从“去人为”的一边到“人为”的一边的盛酒的动作,这是一个颠倒因果的动作,因为先有“人为”(因),才会有“去人为”(果)。 黑色的束腰表示“以神的能力束腰”,其上如船,其下如雨。雨倾泻在向两边分开的波浪上(束腰下的裙边),此波浪中间分开波浪之处并没有下落的可见物(或下落的就是人物自身),它象征话语所激起的波,是“话语的波”(并非是气息的话语,也并非声波)。 “分开的波”波向两边而仍旧是一个整体,象征神约的、话语的生命区分。 但人将话语变为束腰、袖边及衣领的“黑带”,僭取、分割神的能力,将神约的区分变为人为的分割,使“话语的波”变为人物的坐下“风波”(坐下卷起的衣边)。 “风波”如风推浪涌,从左边波向右边,从去人为的一边波向人为的一边,颠倒生命。它就是人物隐藏着的盛酒的举动。“风波”的波口向下,就象饮酒时倾倒酒杯。“风波”颠倒前后因果,使生命迷失了开始与结束,落入无始无终的世界,这就是“瓷杯”杯口的“指环形”所象征的。 “杯口”分不出哪里是开始,哪里是结束。但如“透视光柱”般的瓷杯的外轮廓聚焦于不可见的之处,似在指示世界的开始与结束之处。 右手似乎从“瓷杯透视”中找到了生命的起源,它具有鸽子的形象,大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状如鸟头与鸟翅,但它却由于身负“瓷杯”及翻卷的云水(云水象征迷失上下、天地)而在飞翔中坠落。 人(或手)人为地自救,割断右手与人物的连接(手腕处的线条)。但这种人为地割断左右却是断不了的,人手是无法分割左右的。画中的右手的拇指实际上也是左手的拇指,既是“去人为”,又是“人为”,或说“天意的工具”。 但人为将左右天意的一体变为左右的人为结合,使右手“吃”了左手拇指(右手拇指与食指间“肚腹隆起”)。这是“饮酒”所致,画中的酒勺(如果蒂)、酒坛(如果皮)、落下的左袖(如果肉)组成一个“智慧果”的形象。 右袖上有一些与勾形相似却没有黑带的衣皱,它们既象是向下散开,在火苗(右袖下线)处消失,又象是从火苗中升腾,向上聚集。就在它们的聚集之处,在人物的右手臂处的“马槽形”、“V形”中间,衣袖突然隆起,“浑身裹着襁褓”,是灵对人的生命及作为的更新之处。 从以上概要中可以看出,此图实际上表现出了中国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佛教禅学和圣经创世论,对古代文化及现代科学的研究(对称及宇宙起源)都有重要意义。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