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帖吧系叫兽 北大帖吧系叫兽
关注数: 13 粉丝数: 154 发帖数: 20,379 关注贴吧数: 7
讲道理,”治戎为长,奇谋为短“这句话挺扯蛋的 前几天演义吧发了个,🐷位觉得有道理不 时不时的有人丢出这句话。 文盲会说:诸葛亮擅长治理少数名族,不擅长奇谋,再通过后半句”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得出诸葛亮军事不行; 半文盲会说:诸葛亮擅长治军,不擅长奇谋,也通过后半句””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得出诸葛亮训练军队在行,领军作战不行。 文化人会说:诸葛亮治军,作战都擅长,不擅长出奇。 但是!!!以上说法其实统统不对! 文盲和半文盲去掉,看文化人的看法: 治戎——指治军,作战。书里多次出现过”治戎“这个字眼,其实已经包含了军事的所有方面,当然也就包含了军事领域内的所谓奇谋。陈寿说他是都擅长的! ”奇谋为短“显然是指军事以外的其他方面,外交上啊,政治上啊,所有方面都是可以有”奇谋“的。 但是!!!这里又问题了,陈寿又说了”理民之干,优于将略“,那就是他政治能力比军事更加突出。前面已经说了,军事上的奇谋也包含在了他擅长的领域之内,那么更优秀的政治能力上,显然更具备”奇“。 那么”奇谋为短”又排除了政治方面的,只能再从其他方面找了。我觉得外交上是个突破口,毕竟从历史发展看,外交确实有弊病,被东吴搞了两次偷袭。 但这有着很重要的客观原因。1.曹刘矛盾难以调停,或者说调停的条件极度苛刻,而东吴这种顾虑较少。2.刘备当时两路大胜,让双方都感到了压力。 如果东吴也能让曹刘两方都有压力,哪怕调停矛盾也要搅合在一起,那么刘方在外交上也不会介意“奇”一把。然而东吴有让两家哪怕不顾一切的调停矛盾也要合伙吗?那是不存在滴。 蜀汉发家转折最晚,又经历偷袭,家底子薄。诸葛亮只是用所谓”奇谋"的条件更苛刻,难度更大而已。非不会用。 说到这里,“奇谋”也不是那么好玩的东西,通常(也不排除哪个超级鬼才想出啥奇谋统统都是没风险的)越"奇",需要的条件越苛刻,越危险,如果成功,收益也就越大。这些条件跟风险不是任何人都玩得上的。曹操官渡有许攸,孙刘赤壁有东风(瘟疫,曹操没打过水仗,条件挺多),关羽襄樊有大水,刘备汉中有鹿角,陆逊夷陵地形优。 有一句名言“想法是最不值钱的”,干企划方面工作的估计都会被前辈这么教育过。就是说想法没什么稀奇的,人人都有,而且聪明的人跟笨的人,笨人的想法也可能比聪明的更好;同时,出过100个馊主意的人,也可能突然来个惊艳的好主意。 所以,也有说这东西是个玄学,飘忽不定。 再者,诸葛亮是什么身份?丞相,军政一把抓,手下参谋助手不少,需要把所谓“奇谋"的职责也都统统搁他身上?曹丞相有着最大智囊团,周神将高光点有黄盖,吕都督偷袭有陆逊孙十万虞翻等一伙儿人群策群力……咋不说他们统统“奇谋为短”? 除了光杆司令,统统”奇谋为短“岂不快哉。所以,陈寿又骗人了
曹公的赤壁——汉中——襄樊大战略 在三国第一军事家曹公的军事生涯中,虽然翻过不少车,但每次对上刘备那都是碾压局。有人说那是刘备前期没基本,刘备自己也说是没基本,后来有了不是就在赤壁,汉中和襄阳打的曹军哭爹喊娘么? 事情的真相当然不是这样的,这种无脑的洗地毫无根据,刘备有了基本,跟曹公的基本一比小儿科啊,那都不算个事儿!其实这都是曹公自己布下的局! 曹公深爱关羽,在关羽从许昌跑了之后,曹公痛心疾首,由爱生恨:得不到的,当然要毁掉。这很曹公。 但是关羽跟着刘备辗转到了荆州,特别是跟东吴汇合之后,感觉有生之年难以如愿。从这时候开始,曹公就开始布局了。 要想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曹公就是要让关羽疯狂。 曹公先故意输掉赤壁之战,引军北返,并且在周瑜引军攻打南郡的时候看到关羽也在,就派出增援还让他们跟关羽稍微接触下就撤退。否则曹军虽然在赤壁战败了,损失也并不大,以强大军力还支援不了南郡吗?这一战让关羽在南方暂露头角。 同时刘备也按照预期的拿刘琦当旗帜攻下4郡。刘备势力开始站稳脚跟并且崛起。后来刘备留关羽在荆州,自己攻下了益州,让东吴嫉妒发狂,先是偷袭了关羽的3郡。计划已经成功了一半。 既然刘备已经攻到了益州,那么为了再输给刘备一场,曹公先一步攻下汉中,并派张郃骚扰边境勾引刘备来攻。再让夏侯渊故意战败,自己也引军战败,造成刘备军强盛的假象。 关羽本人在荆州也仅用两个半郡和三万军队就大获全胜,如日中天,整个刘备集团都膨胀了,关羽本人的傲气更是到了前无古人的地步,自诩为天下无敌。 这时候的东吴朝野人人自危,闻关羽色变害怕以关羽之强哪天就顺流东下来攻打东吴,那就是摧枯拉朽无人可当了。于是孙权百般计较之下,向曹操偷袭。并表示要跟紧魏王脚步,灭掉关羽。 计划已经完全成功,十年艰辛终有成。曹公当即守网,一面开始反击,一面使孙权偷袭南郡断关羽根基。关羽走投无路,终于被擒。 孙权知道曹公自己是不忍心杀害关羽的,所以主动自己背锅,也是衷心可嘉啊! 在整个毁灭关羽的计划之中,曹公步步机先,料敌如神,宛如教科书的韬略令人神往。 但今人观之,其实曹公也是有失误的,曹公为了毁灭关羽,代价太大了。可能是错误估计了孙权的危机意识致使越玩儿越大弃之可惜吧?
讲道理,”治戎为长,奇谋为短“这句话挺扯蛋的 时不时的有人丢出这句话。 文盲会说:诸葛亮擅长治理少数名族,不擅长奇谋,再通过后半句”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得出诸葛亮军事不行; 半文盲会说:诸葛亮擅长治军,不擅长奇谋,也通过后半句””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得出诸葛亮训练军队在行,领军作战不行。 文化人会说:诸葛亮治军,作战都擅长,不擅长出奇。 但是!!!以上说法其实统统不对! 文盲和半文盲去掉,看文化人的看法: 治戎——指治军,作战。书里多次出现过”治戎“这个字眼,其实已经包含了军事的所有方面,当然也就包含了军事领域内的所谓奇谋。陈寿说他是都擅长的! ”奇谋为短“显然是指军事以外的其他方面,外交上啊,政治上啊,所有方面都是可以有”奇谋“的。 但是!!!这里又问题了,陈寿又说了”理民之干,优于将略“,那就是他政治能力比军事更加突出。前面已经说了,军事上的奇谋也包含在了他擅长的领域之内,那么更优秀的政治能力上,显然更具备”奇“。 那么”奇谋为短”又排除了政治方面的,只能再从其他方面找了。我觉得外交上是个突破口,毕竟从历史发展看,外交确实有弊病,被东吴搞了两次偷袭。 但这有着很重要的客观原因。1.曹刘矛盾难以调停,或者说调停的条件极度苛刻,而东吴这种顾虑较少。2.刘备当时两路大胜,让双方都感到了压力。 如果东吴也能让曹刘两方都有压力,哪怕调停矛盾也要搅合在一起,那么刘方在外交上也不会介意“奇”一把。然而东吴有让两家哪怕不顾一切的调停矛盾也要合伙吗?那是不存在滴。 蜀汉发家转折最晚,又经历偷袭,家底子薄。诸葛亮只是用所谓”奇谋"的条件更苛刻,难度更大而已。非不会用。 说到这里,“奇谋”也不是那么好玩的东西,通常(也不排除哪个超级鬼才想出啥奇谋统统都是没风险的)越"奇",需要的条件越苛刻,越危险,如果成功,收益也就越大。这些条件跟风险不是任何人都玩得上的。曹操官渡有许攸,孙刘赤壁有东风(瘟疫,曹操没打过水仗,条件挺多),关羽襄樊有大水,刘备汉中有鹿角,陆逊夷陵地形优。 有一句名言“想法是最不值钱的”,干企划方面工作的估计都会被前辈这么教育过。就是说想法没什么稀奇的,人人都有,而且聪明的人跟笨的人,笨人的想法也可能比聪明的更好;同时,出过100个馊主意的人,也可能突然来个惊艳的好主意。 所以,也有说这东西是个玄学,飘忽不定。 再者,诸葛亮是什么身份?丞相,军政一把抓,手下参谋助手不少,需要把所谓“奇谋"的职责也都统统搁他身上?曹丞相有着最大智囊团,周神将高光点有黄盖,吕都督偷袭有陆逊孙十万虞翻等一伙儿人群策群力……咋不说他们统统“奇谋为短”? 除了光杆司令,统统”奇谋为短“岂不快哉。所以,陈寿又骗人了
今天来讲讲从不吹亏玄德公的故事 突然明白了当年在徐州玄德公,刚接受徐州呢,吕布这家伙就背刺拿走了。但我英明神武玄德公早把主力部队给拉出来了,吕布白白损失了万把精兵而让玄德公血赚一把。——刚(至少3年之内)得到的东西嘛,还是白得的,丢了也没关系,少丢点都是占便宜小坑敌人一把。 再来就是第二次,又是没多久呢,曹公就来了。这一波曹公也被玄德公坑到了。玄德公“刚得到”的兵跟曹公打了一架,完事儿就跑了,英明神武的玄德公还带走了富甲天下的糜竺大爷!你们说曹公这操作得有多傻,玄德公多聪明呢,这智商的差距一目了然。 ——————————————————————————————————————————————————又悟了一件事儿——曹操三分天下占其二,消化区区汉中一郡竟然一年都不够?没消化还不能算自己的啊。那当年玄德公到了荆州的时候,本来没啥地盘的要消化5个郡,岂不是得几十年打底? 怪不得吴迷有借口说南荆州不是玄德公的,原来是消化的问题。 但这么一来,东吴偷袭走荆州的,即使后来陆逊又胜了一场,玄德公仍然是获利者啊。 一者:玄德公已经已经从荆州带走了几万士兵,夷陵也只不过把这些没消化的士兵吐出来而已,其实根本没啥损失。 二者:玄德公已经从荆州带走了诸葛亮,费祎,蒋琬,黄忠,魏延等诸多顶级人才,这些人有多厉害多有价值不需我多说,跟夷陵损失的张南,冯习等比显然更有价值。人才方面血赚一笔。 三者:玄德公已经用了荆州的钱粮赋税那么多年,也是一笔进账呢。 孙十万也继曹公之后被狠狠坑了一把。 所以,玄德公从来都不是个吃亏的主,哪怕打了败仗,咱也都是有计划的,早就料到敌人势大打不过把能装口袋里的都装走了
汉中大战到底是谁占到了便宜 根本不需要算什么兵力人口,汉中之战的得失原理不是很简单么,为啥某迷看不懂 非要算的话: 地盘得失—— A,曹操失去汉中 B,刘备得到汉中 兵力得失—— 未知。 然而刚开战张郃就全军覆没,之后夏侯渊自个都挂了,汉中驻军5万(那个谁说的忘了,不过几万肯定有),挺不住战线可见损失是很大的。再加上曹操亲征,又来个亡者日多。 而刘备刚得益州,全势力兵力都不很多,能补给得也就益州北部几个郡,投入兵力最多估计也就跟夏侯渊先期得差不多,再多不说有没有那么多兵力,养都养不起。说刘备损失兵力比曹操多反正我不信。 就算两方损失兵力差不多好了。 将领得失—— A,曹操失去夏侯渊(总司令),赵颙(益州刺史) B,刘备失去吴兰,雷同,普通将领;得到王平,有潜力的栋梁之才 人口得失—— A,曹操丢失数万人口。首先要确定汉中本来就已经是曹操的了,曹操迁民记载8W,只能是一部分,因为本来就不是所有人都会跟着走,再加上曹操名声在外,参考淮南迁民大伙都往东吴跑。迁走的8万,没走的少说应该也有两三万,往多说更可能达到10余万。 所以汉中之战曹操是失去人口的,而不是某迷说的得到人口。 B,刘备得到2——10余万人口。 那么请问汉中之战谁占便宜了
久有凌云志,孙刘都是活雷锋 隔壁吧某迷终于把神论搬过来了: 1.因为只有刘备去攻打荆州南部的记载。 2.孙刘双方都有控制荆州南部的记载。 所以可以这样的脑补,刘备帮孙权拿下荆南,后由孙权接管,最后又借回给刘备。 又因为去讲道理被删,只好另开贴,总不能让懵懂小盆友被误导嘛。 先来看刘备有没有那么大方,自己本来地盘就没有,打下那么大一片。孙权的兵力也并不多,还要打南郡,损失也很大,在当时来说对刘备还是有优势但并不明显。竟然就乖乖的把那么大地方交给孙权去接管? 活雷锋,跑不了了。 再来看孙权,得到荆州南部后,好大一片啊!本来自个地盘也就只有不完整的扬州,最精华部分还在曹操手里。荆州南部地方大也人口很多,根据资料估计,荆州南部4郡占孙权全部没有一半也有三分一。你竟然全部借给啥都没有的刘备!!! 这里也有不少讲究: 1.如果刘备本来就很强大,为了双方大业,借出那么大部分也有可能。 2.刘备打下荆南交给孙权接管后,又回到解放前。按照周瑜神算盘,很好控制嘛。孙权还舍得把自己的小一半地盘,去借给人家?握草也是活雷锋啊! 这个脑补太强不服不行,看来吴迷全是拥有纯洁美好心灵的楷模。 而我等邪恶人士只能脑补成这样:刘备拿下荆州,孙权当然羡慕嫉妒恨啊,也想要啊。自然也会去宣誓自己主权,什么任命太守啊,派出部队啊,外加外交手段啊。最后的结果就是,由于刘备在荆州人缘比较好,也是先行进驻,控制更有力,孙权只好退出大部,双方划界来分,孙权得到了江夏跟长沙的一部分。 众卿以为孙刘都是活雷锋吗
什么是真小人,这就是了 发帖时间2月2日,一副很有学问的样子—————————————————————————————————————————————————— 3月14日咋突然小白了?你不是三国志都看的很6给人科普的么?三国演义是三国演义,历史是历史,知道三国志的人能问出这种问题。问个锤子哦?好像你来问,别人就会告诉你三国志弄错了一样—————————————————————————————————————————————————— 本来懒得再发帖扒了,毕竟也要费大把时间,一发某个小人各种撒泼手段还给你没完没了。但某小人最近又活跃了正义的我又看不下去了 小人:momo1132,宋朝禁军老大,怂吹不能黑。另还有小号香港小白在,曹老板好帅,澡家的贝,岳飞英雄无敌。 常混帖吧的人大概也会发现,此7人经常以网文小编那种客观中立的写法发帖,最爱扯荆州问题,鼓吹东吴(可能就是哪个无量小编)。他发的贴都会自己帮自己水,每个楼层基本都会回复,哪怕几个简单的“同意”“谢谢”等,嗯,很有礼貌的样纸,好孩子。 拥有大把时间泡帖吧,不止演义把,还在三国吧,历史吧,三国志吧等地方发帖,如果回复对他不利,他都能在几分钟内给你删了。 自从以前被我扒说他是吴吹后,现在偶然发帖也吹吹其他势力的,但下面楼层里回复吧友时候还是会暴露本质:比如吹起东吴将领,那就是东吴人厉害,不提其他。而吹其他势力时候:比如前些天王平守汉中,不停的提到汉中地形,不好打啊。你咋在吹陆逊夷陵之类的时候,不提地形啊。 最恶心的人莫过如此了,想黑谁吹谁都不敢堂堂正正来,都得躲躲藏藏
不懂就问?策迷看书怎么看出孙策军事奇才的? 孙破虏讨逆传: 术自用故吏琅邪惠衢为扬州刺史,更以景为督军中郎将,与贲共将兵击英等,连年不克。 策乃说术,乞助景等平定江东。术表策为折冲校尉,行殄寇将军,兵财千余,骑数十匹,宾客愿从者数百人。比至历阳,众五六千。策母先自曲阿徙于历阳,策又徙母阜陵,渡江转斗,所向皆破。 袁术派吴景孙贲攻张英等。 张英——刘鹞部将,就是袁术在攻打刘鹞。 刘鹞——扬州大佬,史载有兵数万:汉命加繇为牧,振武将军,众数万人。刘鹞用来跟吴景孙贲作战的部队多少未知,可能多也可能少,但袁术进攻刘鹞当然是想要扬州地盘,还打了几年,总不会派个几千过去拉练的。 可见刘鹞不太弱,吴景,孙贲也不太强,比菜鸡稍厉害点的肉鸡互啄。(刘鹞及部队偏居江东,没中原经河北历战事那么频繁,将领和士卒比较弱那是肯定的,但毕竟官兵,不能视为战五渣。) 然后孙策请求去帮忙了,一是孙策老家是钱塘,八成就是早就想抛弃术巴巴回老家创业了;二是吴景孙贲是近亲,打了几年实在看不下去了。 袁术给了千余兵,门客数百还有程普黄盖这些老家都跟走了。袁术给了钱粮支持,和扩兵的权利,所以到了历阳就有五六千了。没袁术允许私自征兵是想干啥?没钱粮支持也养不起兵。 接着这五六千+孙贲吴景那一批,继续攻打刘鹞。孙策本就是向袁术申请去帮忙的,孙贲吴景也仍旧活跃于江东战场。整体实力已经比刘鹞强了,士卒战力差别不大,难得的是加入了程普黄盖这种刷黄巾刷下来的老将。 然后就是转战江东,江东实力最强的自然就是刘鹞,干掉刘鹞后,本来就不比刘鹞强的整体实力就更强,碾压剩下的许贡,严白虎,王朗啥的顶多一郡太守的还不手到擒来? 但这种实力碾压的仗,我们的小霸王打了三年,所经之地也不过三四郡。 强否?不强也。曹老板吞河北,刘老板吞益州才是少胜多好不好。吞的地盘比小霸王大多了,时间也用的比你少。 当然迷弟看书能看出个一千兵马以少胜多快速横扫江东,那确实🐂🍺。 三国演义: 帮小霸王吹了一把:眼光独到,玉玺换兵马。吴景孙贲部队人影也没了。但演义吹了孙策武艺呢,哪里吹过i啥军事才能了? 其实我给你们讲啊:打江东哪来的啥战略眼光。江东这块肥肉当别人不知道啊~袁术就知道,早派人打了,其他诸侯也知道,但TMD的,只有袁术在最近,有条件打啊!
东吴的神将制造实录 按照时间轴,从早的开始 1.江东小霸王 A历史视角: 袁术先派了吴景,孙贲攻打刘鹞,但连续几年没打下。可见刘鹞也不弱,毕竟名义上扬州大佬,控制不了整个扬州实力也不弱,可能有数万兵马。而吴景孙贲去进攻,兵力本也不弱,只是吴景孙贲能力有限,跟刘鹞及部下是半斤八两。 孙策请求去帮忙,带了孙坚老部下及千余兵马,数百门客,一路招兵买马,到了历阳已有五六千。于是转战各地打败刘鹞。 可见,孙策参战兵力五六千,并且袁术给予了招兵的权利和钱粮支持,否则如何养兵。+孙贲吴景原有兵力。保守估计已有小几万,又有程普黄盖等黄巾开始一路耍经验的老将,不碾压刘鹞简直没天理。 刘鹞败,剩下小鱼小虾就更容易了,东吴德王也就万余人。 B演义视角: 对孙策征江东过程也就一笔带过,主要表现的是武勇,也没说怎么会打仗。但有个用玉玺求得兵马打下基业大吹了一把战略眼光。 C迷弟视角: 战略眼光,不争中原,得江东 千余兵马少胜多,快速横扫江东 曹操曰:猘儿,谓难与争锋 孙策不死能打到许昌,反正年轻,挂得早,就有无限可能…… 三国前几的名将闪亮出炉,暗耻给了90+甚至95+统,70+的智政,其他游戏厂商有样学样,大伙看着看着也都习惯了,反正就看到认同的人不要太多。
从军事原则重新看待三国三大战役 孙子: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然后到了后来,总结出来就是:兵力是对手的五倍才能进攻。再到了后来,科技树攀上去了,装备好了,也要三倍兵力才行。其实别忘了敌人也有装备。 三国时候,装备还不好,应该还是五倍才能公平对等。 首先看官渡之战: 按照史实,袁绍十万,曹操一两万*5=五~十万,总的来说曹操处于小劣势,还是靠谱。 演义里边双方袁绍七十万,曹操十余万,按照比例跟史实没差别。罗大爷把双方都夸大了,非常公正。 赤壁之战: 按照史实,曹操二十三四万,孙刘联军五万*5=二十五万,按照公平数量级,曹操还少了一两万,但对比总数,关系不大,所以双方整体实力持平。诶~等等,有人会发现赤壁是水战,没有啥城市好进攻防守啊,不用5倍那么夸张。但总的来说,曹操还是进攻啊,水战之后还是要攻城拔地,而且他也没打过水战,是新手,稍微照顾一下也没什么问题。 再看演义,曹操八十万万,周瑜三万*5=十五万。1.直接把刘备二万给剔除了,减少了南军兵力,北军兵力又*了个3。为了突出这个以少胜多,这也太过分了。这一把吹就已经比什么关张赵凑一起都吹多了。 夷陵之战。按照史实,刘备四~八万,陆逊五万左右*5=二十五万。一下子就看出来了,进攻的跟防守的相差更大了。 演义,刘备七十万,陆逊五万*5=二十五万。跟赤壁一样,为了突出这个以少胜多,这拉的比赤壁更过分。又一把好吹。
这两天说刘备忽悠孙权不让他打益州的帖子好几个 这两天看到说刘备忽悠孙权不让他打益州的帖子好几个,看某些内容——不管是不是吴粉,在这问题上一帮吴说起话来,三观就丢了,这观点看来没错 我也来说说: 一、赤壁之后,孙攻南郡,刘收荆南,都是形势所迫,非这么干不可。不存在谁亏欠谁占便宜的问题。因为刘备收荆南又政治优势,高效。不让刘去,孙慢慢打,扩张缓慢,等北方缓过气来还是玩完。 二、借南郡也是形势所迫,孙扛不住两线,让出来,也并不是好心。而且都有长沙、江夏和不支援交州换南郡说法了。 三、刘不让孙打益州,自己却去打。耍了孙,所以孙偷袭荆州也是应该的。扯淡——不说北强南弱需要联合,光从道理上讲。荆州在扬州跟益州的中间,用膝盖想——刘可能让孙去拿了益州?傻了么,到时候夹在益州、扬州中间,北面还有曹操,玩个球。 他们都不是笨蛋,这点应该知道,所以孙权要去打益州本就应该是个试探,或者说也是借机逼迫谈判,讲条件。具体怎样不得而知,但后面有共同进军记录看,可能结果就是这个。 然后,刘不让孙打益州,都是明面上的事儿,没有暗地里耍你玩,跟孙偷袭荆州这能比?孙可不止偷袭荆州,从截江夺斗那会儿就明目张胆阴人了。不值得洗。特别说关羽破坏同盟的,就不看看所谓骂吴使、夺粮前面的截江救斗、偷袭长沙、桂阳 四、吴粉没有正当理由就拿刘备干刘璋、同宗说事。哎哟~他打了刘璋跟孙大帝有啥 关系,又没打你孙大帝。就像你去偷了钱,所以我偷你也是你活该倒霉么。按照这个逻辑继续,刘备也有话说:刘璋从汉献帝手上抢的,我打他也是理直气壮。 五、打刘璋确实不道义了些,但跟你东吴没啥关系,对不起刘璋又不是对不起孙权。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