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boon棉花糖
baboon棉花糖
我是个介于牛A和牛C之间的人
关注数: 9
粉丝数: 110
发帖数: 1,421
关注贴吧数: 18
最近又买了一堆书。 感觉还不错。
今晚穿阿切尔比球衣观赛。 大驴值得。
印了大驴,决赛穿这件看球。 从来没想到自己会印阿切尔比。
最近又买了一堆书。回顾一下! 比较多,一本本发。
近来买了一堆书,晒一下。 比较多,慢慢更新。
现在还入手LCD的合适吗,预算不多。 想问问各位大佬,直接买LCD的还行吗,还有就是一定要拓展内存吗,512的够用吗
其实也完成赛季制定的目标了。 赛季初制定目标就是联赛冠军。 欧冠之前一直没有敢全力,小组第二出线,首回合也没敢全力出击。 上场对博洛尼亚伤了重要替补,全队消耗也很大。 事实证明,国际也就单线作战比较稳。欧冠本来偶然性就大,大家还是宽容点吧。 塔罗1000万我看是别想了,看点球直接给我看笑了。 克拉森是真菜。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开个楼,写写最近买的书。
当我们谈论村上春树时我们在谈些什么——评《村上T》 这世界上恐怕只有村上春树,才能用收藏的T恤出一本书。 尽管已经年过七旬,这位高产的作家仍然不断地给热爱他的读者们奉献出新的作品。而这次,《村上T》这本书用直观而生动的方式告诉了热爱他的读者们,村上春树这个名字,已经从一位小说家变成了一个世界性的文化符号。 当我们谈论村上春树时我们会谈论些什么?是那些或意味深长、或文字隽永、或幽默风趣的小说?还是那些让无数文青们追捧的小资情调?起码在《村上T》这本书中,我们看到的村上是他作为流行符号的一面。 总体而言,村上春树作为日本战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成长轨迹和日本经济的复兴基本重合,可以说是在黄金时代成长起来的。他笔下的世界,无论是小说还是随笔,往往都是一个developed的世界。村上春树世界里的物质是丰富的,人人皆可随意取用。哪怕是有些作品中稍显落魄的主人公,也没有穷到为了温饱之类的发过愁。而在随笔之中,这点就更为凸显。用当下流行的话说,我们像是跟着已经财务自由的作者一起旅行、一起阅读、一起享受音乐、一起享用美食,最后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一种微小而确定的幸福。收集T恤的爱好,某种角度来说也是如此。 收集T恤有意义吗?村上春树在本书的序言中直言这一切并没有什么意义,只是他的下意识而为之。他还说只是希望后人在这本书中感受到一位小说家几十年轻松愉快的生活。这其实就为本书奠定了轻松愉快的基调,仿佛一位老朋友在耳边介绍他多年的收藏。 日本文学有一类小说被定义为私小说,大意是说在小说中作者脱离时代背景和社会生活而孤立地描写个人身边琐事和心理活动。在这我大胆给村上的随笔下个定义,他的随笔或者可以称之为私随笔。他从来不在随笔中企图教化任何人,也不强求读者对他观点的认同,只是把他想要说的话说出来,然后等待“於我心有戚戚焉”的读者来发现它。 于是,就有了这本《村上T》。单纯从文本意义上来解读这本书,可以说的其实不多。但是作为村上春树的读者,这本书似乎又不得不读。因为我们所热爱的村上春树,除了那个沉默的在小说背后的村上,还有这个不断通过随笔展示自己构建自己的村上。 当前,AI技术的发展随着算力算法的改进,较之过去有了大的提升。机器学习后,AI孙燕姿已经开始量产歌曲,甚至让孙燕姿本人都写文回应。这不禁让我想到,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数字生命是永恒的。或许在未来,我们还会看到AI村上春树。一旦输入大量村上春树的随笔、访谈,机器就会生成一个有着村上春树口吻和思维的AI,一代代读者将会永远可以就一本书、一首歌来征求他的意见。而这本《村上T》,无疑就是这个AI数据库中应该也必须添加的一本资料。 作家常说,一旦作品写了出来,这个作品就不再只属于作家自己,而属于所有他的读者。而当我们谈到村上春树,作家本人甚至也不再属于作家自己,每个读者都在通过他阅读到的文字来重新定义村上。而每一次阅读《村上T》这样的随笔,我们在心中构筑的村上就会越发鲜明起来。 写到最后,我突然想到村上春树前年和优衣库联名推出的T恤,当时作为死忠读者的自己也买了几件。现在想来,这何尝不是用这些“村上T”重新定义了自己?这就是村上春树的魔力,我们试图定义他、解构他、追随他,最终又被村上春树的符号们所定义。 或许作为读者唯一能做的,就是本书封底的那句话,心平气和读村上吧。
当我们谈论村上春树时我们在谈些什么 关于村上春树《村上T》的书评送给大家。
劳塔罗今天那球让我想到2000欧洲杯决赛 皮耶罗在皮耶罗区域屡屡失手……
大家都买新赛季球衣了吗? 我有一件18-19的正版球衣,今年手头紧,先买了一件泰版。 也可能是我眼力不行,我怎么感觉材质上,正版也没好多少呢?价格错了好几倍,无非就是线头少点,稍微精致一点…… 到底正版材质碾压泰版了吗?
爱而不得和被偷走的名字----读村上春树《品川猴的告白》 时隔15年,村上春树出乎意料地给了品川猴的故事一个续集。这次直接让猴子对他自白,倒是很符合他一贯的赋予动物人格的写作理念。品川猴这次在旅馆工作,还替“我”擦背,与“我”共饮,一时间让人恍惚这还是猴吗。品川猴在《品川猴》文中有些来历不明,这次借着猴子自己之口对他的故事进行了讲述,对比阅读起来真有些村上宇宙不断被补全的感觉。但总体来看,这次村上明显是想要借品川猴之口,讲讲爱而不得和对名字的迷恋。 东亚人对名字往往极为看重,不会简单地用某某二世或者小某某这样的名字。甚至某种意义上来说,名字在东亚人这里带有了某种迷信。《西游记》里面紫金葫芦的咒语要念出对方的名字,宫廷剧中对人的诅咒是用针去扎贴着对方名字的玩偶,乾隆年间震动天下的“叫魂”事件也是需要对方的名字和八字,可以说名字在东方人的潜意识和传统里面,重要性十分惊人。村上虽然热衷西方文化,但归根到底还是一个东亚人,对名字意义的理解早已进入思维深处。我个人猜想,这篇小说创作的缘起恐怕和东亚人对名字的迷信大有关系。 同样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品川猴对爱而不得之苦的描述,品川猴对人类女性的迷恋,只能通过偷走名字来实现,这既是极致的爱恋,更是极致的孤独。许多人青春时期,都会经历一场无疾而终的恋爱。有的人更是只能远远看着,变成了单纯的苦恋。爱而不得,学生时代有时就是借着写毕业同学录,在几十张纸中留下最渴望那个人的字迹,亦或是精心保留的班级合影,只注视着那个渴望的人;成年以后,爱而不得有时是受困于家庭条件,亦或者受限于自己的现在和想要给那个人的未来的差距,日日夜夜只能盯着手机里面那个人的名字发呆。这样的痛苦,往往多年难以排解,哪怕是青春时期过去了,还是会变成一生的遗憾。 然而,村上这次借着品川猴之口,给了所有爱而不得的心一些慰藉。这也是全篇的核心观点:活在这世上,爱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燃料。爱也许终有尽头,也许结不出美好的果实,但就算爱会消逝,就算爱不能如愿,我们仍然可以怀揣着爱过某个人的记忆。这对我们自己来说,也是宝贵的热量之源。 是啊,还有什么比爱更美好?在这样被疫情深深改变的时代,一切都变了。唯有爱,永远能给我们慰藉。我们或许不用像品川猴一样偷去心爱女子的名字,但是我们不能怀疑爱的力量,不能怀疑自己付出过的真心,在无数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爱都给我们温暖,哪怕爱而不得,那些爱也在长夜里温暖了我们。 我们所能够做的,只有相信爱、勇敢爱,不是吗?
爱而不得和被偷走的名字----读村上春树《品川猴的告白》 时隔15年,村上春树出乎意料地给了品川猴的故事一个续集。这次直接让猴子对他自白,倒是很符合他一贯的赋予动物人格的写作理念。品川猴这次在旅馆工作,还替“我”擦背,与“我”共饮,一时间让人恍惚这还是猴吗。品川猴在《品川猴》文中有些来历不明,这次借着猴子自己之口对他的故事进行了讲述,对比阅读起来真有些村上宇宙不断被补全的感觉。但总体来看,这次村上明显是想要借品川猴之口,讲讲爱而不得和对名字的迷恋。 东亚人对名字往往极为看重,不会简单地用某某二世或者小某某这样的名字。甚至某种意义上来说,名字在东亚人这里带有了某种迷信。《西游记》里面紫金葫芦的咒语要念出对方的名字,宫廷剧中对人的诅咒是用针去扎贴着对方名字的玩偶,乾隆年间震动天下的“叫魂”事件也是需要对方的名字和八字,可以说名字在东方人的潜意识和传统里面,重要性十分惊人。村上虽然热衷西方文化,但归根到底还是一个东亚人,对名字意义的理解早已进入思维深处。我个人猜想,这篇小说创作的缘起恐怕和东亚人对名字的迷信大有关系。 同样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品川猴对爱而不得之苦的描述,品川猴对人类女性的迷恋,只能通过偷走名字来实现,这既是极致的爱恋,更是极致的孤独。许多人青春时期,都会经历一场无疾而终的恋爱。有的人更是只能远远看着,变成了单纯的苦恋。爱而不得,学生时代有时就是借着写毕业同学录,在几十张纸中留下最渴望那个人的字迹,亦或是精心保留的班级合影,只注视着那个渴望的人;成年以后,爱而不得有时是受困于家庭条件,亦或者受限于自己的现在和想要给那个人的未来的差距,日日夜夜只能盯着手机里面那个人的名字发呆。这样的痛苦,往往多年难以排解,哪怕是青春时期过去了,还是会变成一生的遗憾。 然而,村上这次借着品川猴之口,给了所有爱而不得的心一些慰藉。这也是全篇的核心观点:活在这世上,爱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燃料。爱也许终有尽头,也许结不出美好的果实,但就算爱会消逝,就算爱不能如愿,我们仍然可以怀揣着爱过某个人的记忆。这对我们自己来说,也是宝贵的热量之源。 是啊,还有什么比爱更美好?在这样被疫情深深改变的时代,一切都变了。唯有爱,永远能给我们慰藉。我们或许不用像品川猴一样偷去心爱女子的名字,但是我们不能怀疑爱的力量,不能怀疑自己付出过的真心,在无数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爱都给我们温暖,哪怕爱而不得,那些爱也在长夜里温暖了我们。 我们所能够做的,只有相信爱、勇敢爱,不是吗?
读《遇到百分之百的女孩》有感 寻找属于自己的百分百女孩 《遇到百分之百的女孩》这篇在村上的短篇小说中,恐怕知名度可以排到前三甚至第一。 学生时代就在好几本杂志上看到过这篇,当时就看得心驰神往。十几岁的少年,渴望自己的百分百女孩,看着班里扎马尾好看的女生暗生情愫。还曾把有这篇小说的杂志借给那个女生看,可惜对方似乎未能会意。 如今,自己也到了小说里的我的年纪,再看这篇感想大不相同。我甚至觉得百分之百的女孩是不存在的,因为现实中,绝大多数人都是在不断地妥协中找到了最后的伴侣。 但我依然会觉得这篇很美,因为这篇始终想要告诉我们命运的另一种可能性,就像《你的名字》电影最后男孩和女孩终于还是认出了对方一样。
读《袋鼠佳日》有感 从袋鼠佳日谈谈村上对动物的热爱 从故事情节来说,这篇可谓平平无奇。 但是从村上小说世界来说,似乎又有一些值得写的地方。 一个是村上又一次写到了动物和动物园,我一直觉得村上笔下的动物有着某种人性,这次他又赋予袋鼠爸爸“才华枯竭的作曲家”的属性,多么巧妙的比喻,让那只有些焦虑的袋鼠的形象不知怎么就出现在面前了。 村上作品中的动物意向实在不少,从他的处女作且听风吟开始,鼠、羊、猫、鸟这些意象就反复出现在他的长篇小说里,大象、猴子、青蛙等也出现在他的短篇小说中。在这些动物中,我个人感觉村上对鼠有所偏爱,因为鼠在某种角度上也算得上他自己的投影;而羊男在《寻羊冒险记》和《舞舞舞》《羊男的圣诞节》中的反复出现,已经让它成为村上宇宙的重要符号;《象的失踪》里面的象的象征意味非常浓厚;《品川猴》和《品川猴的告白》中的猴子已经被赋予了人性;《青蛙君救东京》中的青蛙则是异乎寻常帅气的角色。 总之,这些动物形象的出现,往往都伴随着村上赋予它们的人格化,或是描述它们的举止,或是由它们亲口说出,一定会有奇妙的比喻或是引人深思的金句,这应该是属于村上本人的文本特色了。 我想,村上本人一定是极度热爱动物的,因为他唯一一次来中国,就去大连看了动物园……
读《旋转木马鏖战》有感 时隔多年,再一次捧起这本村上春树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居然有些感慨万千。 第一次读依然是在大学时代,这次新版出来,重读一番,理所应当的品出了些新味道。 对村上本人来说,这是一部完全现实主义的短篇集,也是他对这种题材的练手之作。在这次热身过后,再不多久,他就要写那部脍炙人口的《挪威的森林》了。 村上说这本书是他思维里面的沉渣,推动着它完成的。他一再强调,人是禁不住才要写的。某种角度来说,自己在写东西时候也偶尔有这种感觉,总有些话是不得不说的,像被什么暗中推动一样。值得一提的是,村上在序言中提到了他作为小说家,写作的妙趣往往是通过毅力才能体现,让人对他数日年如一日的笔耕不辍充满了敬意。(多年后的《我的职业是小说家》做了更为详细的解说) 关于这本短篇集的主题,他本人简单做了概述。大体上就是一种哪里也到达不了的无奈感,每个人都如同生活在旋转木马上,同假设的对手进行着你死我活的鏖战。 这次,想具体地谈一谈每一篇。 《背带短裤》,这篇大学时候看,只是有些感慨。婚后再看,竟然颇为唏嘘。以前我在读这篇时候,也仅仅觉得是在讲一个女性的觉醒。待到自身阅历丰富起来,才体味到这种“购买背带短裤”的时刻,实在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就像那次自己身体不适住院,给领导打电话请假,他问我的第一句话竟然是你手头的稿子怎么办?让我瞬间对这份工作变得心灰意懒起来。此外就是自己婚后的某些瞬间,总会在一些争吵和不和的时候,有过想要结束一切的冲动感。在那些瞬间里,自己像是和一个不存在的敌人在作战,挥出去的拳打在空气中让自己垂头丧气。 《出租车上的男人》,不知道为何,看了这篇就特别想说说自己曾经的某个执念。我自己对游戏机这种东西,曾经也有过执念。因为学生时代求而不得,导致自己常年惦记,一直给自己说等工作了,结了婚就在家里装个大电视,买个游戏主机玩。我感觉自己起码给10个以上的人说过想要这么做。等到临近而立之年,终于结婚了,求着妻子帮自己实现了这个愿望,配了各种各样的游戏主机和掌机,痛痛快快的玩了一年。然而随着女儿的出生,时间变得越发奢侈起来,终于自己把几个掌机出了二手。亲手把曾经执念多年的游戏机寄走的瞬间,恐怕和小说中的女士的心情是一样的。人不能消除什么,只能等待其自行消失。 《游泳池畔》,30多岁读来心头猛地一惊,原来自己距离turning point也这么近了。洗了澡发现自己的身体线条也不再和学生时代相同,不同的是作品里的男士是喝酒、美食、都市生活、跑车,我是久坐加上缺少运动,外加摄入糖分和碳水化合物过多。肥肉这一丑恶的赘物早已悄悄爬上了我的身体,逐步沦为“丑陋的中年男人”。这实在令我也感到悲哀,如果按照国人平均寿命而言,自己的前半生还没到头,居然就已经处于这种状态,实在是不太妙,还是得抓紧减肥才是。 《献给已故的公主》,人其实比我们想象中还要脆弱,哪怕拥有所谓的“一帆风顺”,人生的某些挫折还是能一下子把你击垮掉。人生这东西本质上是平凡的,工作也罢婚姻也罢生活也罢家庭也罢,如果说里面有什么乐趣,那也是唯其平凡才有的乐趣。如果不愿意承认这种平凡,往往所做的都会是徒劳吧。工作快10年了,看着身边的老同志和年轻同事,深深感觉到很多事情过度的争取也是徒劳,成为所谓的领导也未必会让人真的快乐。 《呕吐一九七九》,大学时代读时就颇为中意这篇,长时间的呕吐也无法改变男子本身的习惯,人一旦进入某种惯性,想要改变是何其之难!回头想毕业以来,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中走过的路,许多事情明明自己也曾被“呕吐”这样的意向警告,却还是一直延续着惯性的做法,不得不说这真是一种深深的无奈。 《避雨》,村上笔下的性,往往更多地是一种心理问题,变成了人的意识在肉体行为上的折射。文中的女子实际上是心理上无法纾解了,才出价同男人睡觉,好在最后她还是从那旋转木马上下来了。正如同林少华老师在序言中提到的,文中的我和女子相见的桥段,后来被复刻到了渡边和绿子的初见中,那也是我一直很喜欢的段落。 《棒球场》,无论是男子那平庸的小说,还是用望远镜的偷窥,终究都被他自己卸下了包袱,这已经是再好不过的结果了。这篇印象较深的还是对男子再次重逢偷窥的女子的瞬间的描写,把那种人精神高度紧张压力过大的感觉描述的淋漓尽致。 《猎刀》,残疾男子一直渴望的猎刀,也无法斩断他现有生活的枷锁。每一个人心中何尝不都在渴望一把猎刀? PS:2012年欧洲杯,小组赛第三轮。俄罗斯队队长阿尔沙文,在替补席上就在读本书的俄文版本,让身为村上迷和球迷双重身份的我惊喜万分。
读《终究悲哀的外国语》有感 总体上感觉,这本随笔和其他的随笔风格不是很一样。村上相对忠实的记录了自己在美国的一段时光。而且直面了文化差异,不时还作出自己的点评。如果对村上的私人生活感兴趣,这本书提供的细节应该是比较丰富的。考虑到本书写作的时间段(1994),我个人感觉这是“世界人”村上向“关心世界的日本人”村上转变过渡的一本书。作者对种族、历史、宗教等内容明显更加关心了,随后他就要出版《奇鸟行状录》1994,然后更深地融入到日本社会,开始更多带有一定批判性的写作。 我觉得比较有趣的几个地方1、村上不喜欢谈钱,或者说不喜欢别人说他有钱。在美国他会觉得很自在,在日本大家都会说他很有钱。我不禁想,如果村上是一位中国作家,恐怕也要被人说赚了太多钱哈哈。2、村上在美国买唱片买爽了。美国是唱片行业最大的市场,无论是胶片还是CD时代。朋友去美国时候也说在美国的唱片行里淘唱片是很享受的,夸张的说有的大唱片行的存货可以说“浩如烟海”。3、村上在美国跑步跑爽了,这本书里有提及,后来的谈跑步的书也有说。美国跑步的氛围环境确实很好。
《心中的面包店》----读新版《再袭面包店》有感 《再袭面包店》新版读罢,感触颇多。 村上春树在短篇小说上的成就,未来在文学史上恐怕要高于长篇。 半夜想要袭击面包店,最后打劫了麦当劳,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符号全都出来露了个脸。 “我”是如此的渴望打破这种秩序和规则,从而找到真正的自我。喜欢看村上描写的饥饿感,看的我都饿了…… 可是打劫完麦当劳又能怎样?“我”还是无法影响到这社会的运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反抗终将是徒劳。 “我横躺在船底,闭上了眼睛,等待涨潮将我运到最合适的地方。”本篇结尾写的极美,应该是有借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那段“So we beat on, 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 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 这本里面很惊艳的还有《象的失踪》,动物一直是村上的好朋友,也是他想象力的来源。 象的存在、失踪,还有“我”看到象的缩小,私以为都是代表着村上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老年的象和高龄的饲养员,无疑都是不被人们所需要的。代表着旧日时光,代表着无法被重现的过往。“我”无疑是有些沉溺与这些旧日过往的,看到象和饲养员的消失,行文之中总让人有一种深深地无力感和惆怅感。 《家庭事件》这篇读来颇有趣味,一向不喜欢写家庭的村上,居然写了一篇兄妹之间的小说。妹妹找了男友,这件事情给“我”带来的刺激,真是让人读来哈哈大笑。通过对吃着别扭的意面的描写,把“我”复杂的心情给体现了出来。那盘意面就像生活一样,一旦有了新变化,很多事情就不可能再回到过去。终究我们还是要接受新变化,就像我想到自己有了孩子以后,生活也彻底变了,而且是不得不接受的那种改变。 剩下的三篇,就是一如既往的村上短篇风格,这里不太想多写了。 这本读完,其实感触最深的是村上小说中关于“自我”的魅力。起码之于我而言,每天面对着宏大叙事,精神过于紧绷。读完小说以后,总觉得自己好像重新从一个群体性的生活中找回了“自我”。从一个宏大的、秩序性的社会中,重新找到自己,重新思考个体的价值和意义,找到自己心中的面包店,恐怕这就是村上小说之所以迷人的原因。
谈谈村上春树的《遇到百分之百的女孩》 早期的小说集,篇目颇多,持续更新感想。
由村上春树《养乐多燕子队诗集》想到的 如果村上春树没有在明治神宫球场看到划过天际的棒球,恐怕他也不会下定写小说的决心。 虽然这个假设逻辑似乎有点问题,但是村上本人多次提到自己写作的缘起,也让明治神宫球场成了村上春树巡礼的必到之地。毕竟,在作家本人的描述中,那里可是一切一切的开始。 作为起源于美国的运动,随着美国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明治维新期间棒球就传入了日本并迅速流行起来,至今还是日本的国球,对孩子拥有无穷的吸引力。然而棒球在中国并不流行,起码在今天还是这样的,虽然MLB的棒球服饰在商场挺火的,但是在我所处的三线城市,还真没听说过谁去打棒球的。我对日职棒的了解几乎全部来自村上,爱屋及乌的也成了养乐多燕子队的支持者。也许是一种巧合,简体中文版出版的今年,养乐多燕子队居然勇夺全日本冠军,为这篇小说又多了几分传奇色彩。 村上在里面描摹的自己观看棒球比赛的段落,倒是可以让不太懂这项运动的读者有所感受。基本上,棒球是一项很慢的运动,也是一项至今还可以通过听广播来感受的比赛。但是村上显然更喜欢在球场观看比赛,毕竟球场的气氛应该是好得多。朋友在北美常看MLB比赛,他告诉我棒球比赛非常适合谈生意和合家欢,大家其乐融融在看台上,想看了就看几眼,不想看了就借着球赛的背景聊天,十分惬意。尤其是配上北美特有的大桶炸鸡薯条以及碳酸饮料,虽然对健康无益但实在是惬意的很。 村上躺在球场的草坪上,陪伴着养乐多燕子队这支“弱旅”,又一次在小说里贡献了金句。和获胜相比,人生中失败的次数往往更多。而真正的人生智慧,不是掌握“如何胜过对方”,而是学会“如何输得漂亮”。我常常觉得自己之所以对村上着迷就是着迷他对人生的态度,他似乎从来不会钻牛角尖,也不会把自己困于某种情绪。有时候我甚至觉得他有几分陶渊明所写的“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感觉。与时间和解,与自己和解,享受那一种无聊,给无聊赋予意义,就像守护我意识的网,一次次把我从青春的迷茫中拽了回来。 最后,我真的好喜欢那个卖黑啤酒的小男孩的段落。村上的作品某种角度来说,不恰恰就是一杯棒球场里面的黑啤酒吗?他只是为了自己的作品而写,为了我们这些喜欢他的读者而写,联想到这么多年诺奖的调侃,这恐怕也是“70后”村上的一种回应吧。
村上春树73岁生日快乐,昨天忘发了……
心中的面包店--读村上春树《再袭面包店》有感 《再袭面包店》新版读罢,感触颇多。 村上春树在短篇小说上的成就,未来在文学史上恐怕要高于长篇。 半夜想要袭击面包店,最后打劫了麦当劳,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符号全都出来露了个脸。 “我”是如此的渴望打破这种秩序和规则,从而找到真正的自我。喜欢看村上描写的饥饿感,看的我都饿了…… 可是打劫完麦当劳又能怎样?“我”还是无法影响到这社会的运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反抗终将是徒劳。 “我横躺在船底,闭上了眼睛,等待涨潮将我运到最合适的地方。”本篇结尾写的极美,应该是有借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那段“So we beat on, 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 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 这本里面很惊艳的还有《象的失踪》,动物一直是村上的好朋友,也是他想象力的来源。 象的存在、失踪,还有“我”看到象的缩小,私以为都是代表着村上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老年的象和高龄的饲养员,无疑都是不被人们所需要的。代表着旧日时光,代表着无法被重现的过往。“我”无疑是有些沉溺与这些旧日过往的,看到象和饲养员的消失,行文之中总让人有一种深深地无力感和惆怅感。 《家庭事件》这篇读来颇有趣味,一向不喜欢写家庭的村上,居然写了一篇兄妹之间的小说。妹妹找了男友,这件事情给“我”带来的刺激,真是让人读来哈哈大笑。通过对吃着别扭的意面的描写,把“我”复杂的心情给体现了出来。那盘意面就像生活一样,一旦有了新变化,很多事情就不可能再回到过去。终究我们还是要接受新变化,就像我想到自己有了孩子以后,生活也彻底变了,而且是不得不接受的那种改变。 剩下的三篇,就是一如既往的村上短篇风格,这里不太想多写了。 这本读完,其实感触最深的是村上小说中关于“自我”的魅力。起码之于我而言,每天面对着宏大叙事,精神过于紧绷。读完小说以后,总觉得自己好像重新从一个群体性的生活中找回了“自我”。从一个宏大的、秩序性的社会中,重新找到自己,重新思考个体的价值和意义,找到自己心中的面包店,恐怕这就是村上小说之所以迷人的原因。
关于村上春树《且听风吟》的书评一篇。 夏天的风 再次阅读这本村上春树的处女作,我的年龄已经变成了3字头。 一般来说,一位作家的处女作,往往能体现他最真实的一面。大学时代读这本书,第一感觉是和《挪威的森林》有所关联又大有不同。《且听风吟》的故事,显得如此的简单,村上先生并不想让大家在他的第一本书里感受什么复杂的故事。他只是试图描述一种氛围,起码我是这么觉得。 开篇第一句话就击中了我,也成为了我大学时代的QQ签名。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村上每本书还都是会为读者贡献几个金句。 下来的故事,读起来总觉得带着海风的咸味儿,燥热的气息从字里行间涌了出来。由于写这本书时候村上还在开酒吧,他也选择让故事开始在酒吧,想必应该得心应手。整个故事都是29岁的“我”对于21岁时的回忆。村上写的青春故事,虽然只是来自他个人的经验,却总让人有所共鸣。大学时候的暑假,想来也有很多时候是和小说中描写的同样感觉。自此,回忆青春也成了村上文学的永恒主题。无论是随后的青春三部曲中的另两部,还是令他彻底爆红的《挪威的森林》,甚至到了他60+的年龄还能写出多崎作这样具有浓厚青春气息的文字。 作为处女作,《且听风吟》这本书篇幅甚短。认真读起来,一个下午就能好好读上一遍。但是他给人带来的青春的疏离感、孤独感还有村上无处不在的幽默感,不仅奠定了村上式文学的基础,也让我彻底成了他的忠实读者。 大体上,村上在这本书里,把他一生想要写的东西都抛了出来或者有了雏形。 首先是奇特的比喻,村上的比喻一直是他写作的亮点,在这本初试啼声的作品里面已经能窥见一二。这种奇妙的想象力,在后来也成为了他的金字招牌。 其次是关于写作的距离感,村上假借虚构的作家哈特菲尔德之口,说出了自己的写作原则,就是“尺度”。这个原则也指导了他后来的所有作品,无论翻译成何种语言,更换成各种译者,村上作品的味道始终不变,恐怕就是这个“尺度”。 再次就是关于生死的态度,村上从不讳言生死,在这本青春回忆录式的作品中,也写到了一些年轻即逝去的生命,隐约表达了自己关于生死的态度。但是我最喜欢他关于生死的话,还是那句死亡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生的一部分。 当然,贯穿整篇小说的幽默感,读起来甚至有些美国现代小说的味道了。初次读本书时,我正好热衷于读《麦田里的守望者》和《长眠不醒》等书,在村上的小说里面找到了浓浓的美国味儿。后来了解到他在大学看了大量美国电影,读了大量欧美小说,想来这些才是他写作的源泉。 此次重读,又一次在村上的文字中回到了自己20岁出头的岁月,同时这也是一次寻找阅读村上的初心之旅。感谢林少华老师给这本书的美妙译名,让人看见书名就能想到那夏天的风,听见那风中的歌。
关于村上春树的《终究悲哀的外国语》 关于《终究悲哀的外国语》 总体上感觉,这本随笔和其他的随笔风格不是很一样。村上相对忠实的记录了自己在美国的一段时光。而且直面了文化差异,不时还作出自己的点评。如果对村上的私人生活感兴趣,这本书提供的细节应该是比较丰富的。考虑到本书写作的时间段(1994),我个人感觉这是“世界人”村上向“关心世界的日本人”村上转变过渡的一本书。作者对种族、历史、宗教等内容明显更加关心了,随后他就要出版《奇鸟行状录》1994,然后更深地融入到日本社会,开始更多带有一定批判性的写作。 我觉得比较有趣的几个地方 1、村上不喜欢谈钱,或者说不喜欢别人说他有钱。在美国他会觉得很自在,在日本大家都会说他很有钱。我不禁想,如果村上是一位中国作家,恐怕也要被人说赚了太多钱哈哈。 2、村上在美国买唱片买爽了。美国是唱片行业最大的市场,无论是胶片还是CD时代。朋友去美国时候也说在美国的唱片行里淘唱片是很享受的,夸张的说有的大唱片行的存货可以说“浩如烟海”。 3、村上在美国跑步跑爽了,这本书里有提及,后来的谈跑步的书也有说。美国跑步的氛围环境确实很好。
关于第10话的一点小联想。
穿衣看球啦! 继续支持心爱的食客
整理了一下书架,发现闲书堆满了
水车馆事件读后感 加班无聊把水车馆看完了,总体上感觉绫辻行人推理一般,但是挺会讲故事的。由于是推理小说,不便剧透。我给这本书75分吧。
30多了,买了第一件正版球衣。 虽然是1819赛季的,还是很开心。
看了一下青文出版社的计划 第10卷和公式书,应该4月份没戏吧。按照往常出版的惯例
请问台版和简体版的翻译是一致的吗? 简体版买了1-8,看到台版有9
刘诗雯的比赛看不到,奖品先到了。 中了两盒纪念乒乓球。双鱼也是从小到大的情怀啊!
水一个吧,虽然你们不知道我是谁 恩,这样也挺好。
发个重量图。
炖鸡+两面卡博尔,银河N11+两面草鸡,石川纯木,张本alc+白金V+rozena,银河982+木星2。供参考重量
烧了一把皮切福德。总算有了victas的球拍!
昨天终于打了年前买的张本智和ALC。 之前自己打的是科贝尔,正手省狂反手红V。 这次换了张本,正手用了唯佳中国,反手上了ROZENA。 总体感觉,张本智和的手感还是非常柔和的,从科贝尔过渡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 在小力量的情况下,感觉自己控球很稳。大力量下更省力了。 不知道是底板还是胶皮的原因,球友反映自己发的球旋转更强了。 尝试用ROZENA打正手,感觉也不错。回头可以尝试两面ROZENA了。 张本虽然比较重,但是重心分布还是比较友好,打起来比较自如。 张本ALC目前也是自己买过的最贵的球拍,感觉对得起价格。 一点小体会,和球友分享。
去年烧了仨拍子。。。这吧有毒啊,天天看了就想买。。。
哈利摩托到手,感觉香炸了。
同样的结构,手感却不一样。
不懂就问,张本智和ALC大家都用的什么套胶啊?以前自己正手习 不懂就问,张本智和ALC大家都用的什么套胶啊?以前自己正手习惯狂飙了,这次想试试别的,200以下的,大家推荐什么?
不懂就问,银河的几十块钱的套胶和骄猛的一百多的差别很大吗? 不懂就问,银河的几十块钱的套胶和骄猛的一百多的差别很大吗?
打过博芳碳X的球友进来说两句呗。 最近好几个人给我推荐这个,说业余也很容易上手的。求指教。
还是买了尼塔库出的佳纯纯木底板。 虽然打起来感觉有点肉,还是可以在练球时候玩一玩。
庆祝石川佳纯战胜平野!晒一下她代言的球拍好了。 尼塔库的做工真是没啥说的呀。
吉田海伟最新版,哈哈哈
什么?这游戏居然有伊藤美诚?! 本来不想玩的,看到更新能挑战伊藤美诚了,想试试看了。
练过六年的小朋友就能虐死我了。。。
每天存3块钱,明年这时候就能买张本智和ALC。
张本智和和林高远的球拍之战。 今晚是张本智和alc对决林高远alc啊,1380要证明自己比1280强才行!
基本功还得科贝尔,水平低打不了VIS 今天打了一下午科贝尔,感觉爽歪歪。私以为球拍只有适不适合自己,后来用了大叔的VIS,感觉球速快一些,但是由于自己水平是入门级,感觉不出来它的好。现在烧拍的念头没有了,安心用科贝尔磨炼基本功。
超喜欢蝴蝶科贝尔! 自己的第一把蝴蝶球拍,感谢龙大,贴的非常好。
新手横板,这个配置如何? 喜欢拉弧圈。
小透明的银河982。 穷鬼买了个二等品,不过还是很喜欢呀。
实测拍里奥8603,非常硬,已经打算送给家里老人玩了,老人爱推挡。
新人求问,大佬们用NS玩FIFA和2K的效果怎么样? 比较喜欢这两个,想随时都能拿着玩。值得为了这个入手NS吗,当然红绿帽子也会买的。
已经做过变革固化的PSV1000,卡套也做好了,请问更换大容量TF卡 是不是直接把8G的TF卡里面内容复制到新卡就行了???还需要什么特别操作吗?
希望大神们推荐一个配置 五千元的预算,主机加上显示器。想流畅运行2K17,GTA5,巫师3,要求稳定性好点。
洛宁哪家胡辣汤好喝 县城中心附近有吗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