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和山的彼端😇 sbdgdgs
吾性自足,吾心光明。
关注数: 182 粉丝数: 2,625 发帖数: 16,483 关注贴吧数: 119
多图杀狗,2019广州春季茶博会游记 今天是茶会的第三天,也是茶会后的第一个休息日,和秋季茶会相比,今天的人并不多,虽然该来的品牌都来了,但是规模是比不了秋季茶会,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春季各大茶厂一般不发售重磅产品,参展的产品多是老茶,或者是2018年的产品,所以吸引力不够强吧。我此次来的目的非常的明确:品饮福今刚上市的金猪青饼并咨询两个问题、考察番家一款刚上市连名字都来不得起的百龄系列熟茶、蹭一下大姨妈家的老凤柱。 无论春季还是秋季,有那么几家参加广州茶会的品牌厂家,展厅位置是雷打不动的,甚至连门面都懒得更换,福今和番顺就是其中之一。福今今年上市的400克金猪算是春季的重磅产品,由于我胃病犯了三个月一直不敢喝生茶,所以这一次只喝了7泡就停了水。这款茶和去年的六星无论是在口感还是用料上都极为相似,甚至在五六泡水时反涩以及苦大的特点是都一脉相承。这次和福今专门负责拼配的云南厂技术员交流了两个问题,很好的解决了我疑惑的问题,而且也是我第一次通过技术员的视野去看待问题,受益良多。 下一站番顺。每次去番顺,就那么三四张茶台,里面坐的九成都是老广,随便问一句:百龄系列的熟茶哪张台开了?最里面的大佬招呼坐下,围坐的五六个茶客年级都大过我,几句寒暄后得知都是番家经销商。品茶经过和口感描述省略,我觉得好的茶,吧友并不一定会喜欢,所以不做任何品评。 起身去大益馆路过澜沧,喝了两杯16年的0085,真心话,有对比才有伤害。
天雷勾地火,同室也操戈-今大福18班章青沱对冲陈升号18源班章 出场选手简介: 1、陈升号18源班章:陈升自己的文案里是这样描述的这款茶“选自陈升老班章基地300年大树纯料”、“为了更多人喝的起又携带方便”,所以应运而生了这款定位高于金班低于三章的60克小饼茶。 价格:预售价高于实际入手价一倍,具体请自行百度。 2、今大福18班章大白菜珍藏青沱:(拍摄时已经避让厂名和标志,大白菜非今大福注册商标,陈升和大益也在用,就不遮挡了)今大福自己的文案里这样描述这款茶:“超越04大白菜工艺和原料,一脉相承,成就奇迹”,所以在历时14年后,250克大白菜沱又回来了,选料今大福自己的班章种植基地。 价格:预售价和入手价基本一致,差一盒烟钱。 从双方的文案里可以看出,这两款茶都是有“目的性”的出品,一个为了争夺大众市场,一个为了再创辉煌战绩,加上陈升河和何宝强作为曾经一个战壕的战友,一个缔造了老班章威名,一个发扬光大了老班章,拿他们同时期的两款作品对冲,我觉得很有意思。 选手亮相环节: 1、陈升18源班章。 小薄饼,用手掰都没得问题,但我仍然可以把它分层撬开。干茶可以看出银毫较多,有老料拼配,大约占10%,闻干茶有沉闷的清香并夹杂淡淡的青味,选茶8克,190ml盖碗。 2、今大福18班章青沱。 大沱沱,全是芽,一口牙料,其中有30%老料拼配,同样是芽,新芽可以看出基本都是银毫,闻干茶有高扬的奶油香,选料9克(我怕新茶都是芽而汤弱),190ml盖碗。
传承经典,两代景迈茶人的古树作品对冲。 对冲作品简介: 1.景迈古树春(17年),元旦活动安胆美女家奖品。 2.景迈千年古树春(12年),云南茶叶公司退休高工苏芳华和思茅制茶大师何仕华联合出品。 两款茶相差些时间,但同宗同源,还是有对冲的理由。从干茶饼面来看,何仕华款更豪放,安胆家更内敛,闻香都有着不错的花香,同撬7.5克干茶,何仕华款饼面压的要更紧。 90度水,180ml盖碗,洗茶后的第二道汤,香气就有所不同,由于历经了六年的转化,何仕华款的香气有些冷凝香的气息,犹如秋雨后室外闻梅;安胆款高扬而霸道,提鼻一吸那股子香味浓郁冲脑门,很难说两者孰高孰低,看个人喜好。何仕华款汤水入口厚度适中,扩散性不错,苦度低,涩度适中,回甘偏弱生津较强,喉韵绵长、舒适;安胆款由于年轻,入口相对霸道,苦较轻而涩重,水路较细腻但扩散性偏弱,同样回甘弱生津较强,最大遗憾是喉韵弱而且不经意间有点青味。 三道汤、四道汤,除了茶的酽味更足之外并无太大变化,直到第五道汤开始两款茶的回甘都开始显现,何仕华款的香气一直保持冷凝花香味,越闻越沁心;安胆款随着冲泡次数增加,霸道的高香渐渐平和,但依然持久。 两款茶都相当持久,干到第八泡依然有力,到这时何仕华款景迈显示的强大喉韵绵长让人彻底折服,喉头的甜、凉让人觉得太舒服,所以我单独品饮它到12道水。 总结:两款古树茶都是正宗的景迈传承之作,典型特点是茶汤花香四溢、持久有力,何仕华款景迈古树喉韵优点格外突出,更让人留恋贪杯。 最后再次感谢安胆美女的元旦礼品,再次感谢普吧吧务的辛苦付出。
庆贺普吧祥和七日开汤之五网红战斗机老玻璃章三篇 老玻璃章家三队,网红茶,红的不要不要的,开汤很有压力啊。 既然开汤网红茶,自然不能受以前开汤贴的人云亦云的优点、特点影响,否则便是茶品人,不是人品茶了。 180ML盖碗,取干茶7克,洗茶第一道,明亮清澈,闻香识茶,这茶和陈升银班章、中茶15大红印的香型一致,强于银班章弱于大红印,其实口感也有相似之处,不妨我就简单做个类比吧。 洗茶后第一道汤,6秒出,汤色近金黄,粘稠度中等,弱于大红印,强于银班章。香溶于水,厚度中等,微微青味不易察觉,入口苦涩较分明,微带蜜甜型回甘。 第二道汤,依然6秒出汤,水温较前有所下降,除汤色颜色继续加强外,涩度也开始加强,微微青味依然可以感受的到。 第三道汤,这茶开始发生了变化,不过是往我给其减分的方向变化。这道汤的味道开始混杂,简单讲就是苦涩青味不分明又挤在一起爆发,立马给人不好的体感,我本以为苦最终能胜出一头,结果最后尾水带上来的胜利者确实涩,尽管这道汤的口腔度留存度比较高,但是却依然令人不愉悦,这点,和口味相近的银班章、大红印相比无疑就弱了一线。 第四道汤是这款茶蜕变的时刻,因为后半段的回甘终于挺胸昂头,登堂入室,混杂的口感也变得较为清晰,汤水厚度依然中等程度。 五、六道汤延续上述口感,七道汤开始走下坡路,耐泡程度上老玻璃章三和大红印差不多,但都低于银班章,不如银班章有后劲。
庆贺普吧祥和七日开汤之二陈升16那卡 陈升河的2016那卡,早已经确定开汤喝它,昨晚上便开始醒茶。 依旧是180ml碗填6.9克茶。洗茶闻香,于昨日开汤的八角亭有机班的高扬浓郁香气不同,这款茶的香需要你俯身亲探,那股清新优雅的花蜜香会趁你锁眉俯身之际忽然钻进你鼻腔,瞬间传遍整个中枢神经,也许这就是所说的沁入心脾吧。 洗茶后的第一道汤,色橙黄明亮,本以为会有点重口,谁知汤水入口却如燕子抄水,安静如斯却依旧荡起层层涟漪,先苦后涩,一点点回甘一点点生津混杂在一起需要你仔细分辨,但当你差点能理清是甘还是津之际,一股反涩瞬间麻木了舌尖…… 二道汤以涩为主,苦基本只能躲在幕后偶尔露个鬼脸,涩来的猛退的也快,生津功能全开,尤其伴随那股子不再遮遮掩掩的花蜜香,很是有模有样。 第三道汤拉开这茶的魅力篇章,苦、涩、回甘、生津全部拧在一起在口腔里发酵,最后被回甘占据上风,所以从喉到舌面再到舌尖全是甘甜。 第四道汤不知道是不是我入水速度故意放慢的原因,涩反而骤然加重,如果不是回甘依旧生猛,那就可能不算舒适口感了。 五道汤证明了我的猜测,快入水后那股子涩味又消失了(我没有压汤的习惯,8秒出汤是我的极限时间,不管第几道汤。但是偶尔我会压低入水的时间和手势,主要是为了让汤水更靓),剩下的就是花蜜香➕甘甜。 六道汤开始走下坡路,但还可以接受,就不继续试下去了,估计它撑不住多久了。
选择三后腰,切断中路穿插路线 看完连续两场国安的比赛,必须要说国安的进攻属性很强,前场球员已经很好的理解透和贯彻好主教练施密特的战术要求,他们利用主场优势,往往开场时士气旺盛高位逼抢,造成进攻时区域内人数优势围抢的局面,得球后经过简单传控,迅速渗透到禁区,无论是巴坎布、比埃拉还是奥古斯托甚至于大宝、张稀哲,他们交叉换位、深度前插以及梯队层次进攻的决心和力度是非常强的,所以往往在禁区左右的里的人数并不少于防守球员。 今年我们的中路防守很硬,但并没有真正面对过这个牌面和战术的国安,单单凭借待机组合防守估计下半场就能把小戴罚下去,所以需要后腰位置上的人数优势和硬度在中路层层切断、绞杀他们的传球路线,总之要么让你传不出球,要么让你传出的球精度下降。 进攻上,三后腰战术,基本不需要中场盘带推进,要的是精准的出球。中场偶尔倒最多2脚是为了调整视野和出球空间,利用左右两个后腰和边后卫以及中锋佩莱的支点的配合,精确的把球传到塔尔德利和金敬道脚底下,而在左路进攻时,右路后腰蒿俊闵要压上做进攻保护,最大限度确保皮球能打进禁区。 三后腰的阵型,边后卫不需要太多的前插,主要就是要起到粘人的作用,谁插上我粘谁,我就是不让你舒服拿球。 国安的进攻如三把利剑层层深入,但他们的后防也如同狗屎一般粘软,尤其姜涛下场停赛,防线更是摇摇欲坠,加上他们体能储备我看也是个大问题,三天之后的鲁京大战,鹿死谁手还尚未可知呢!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