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和山的彼端😇 sbdgdgs
吾性自足,吾心光明。
关注数: 182 粉丝数: 2,625 发帖数: 16,483 关注贴吧数: 119
疫情中的茶市(一)昨夜落地花都一直到家的一路上,可以亲身感受 疫情中的茶市(一) 昨夜落地花都一直到家的一路上,可以亲身感受到广州的疫情管控还是很严格的,尤其是我大越秀更是出门进门都得扫码、测温,心中不免唏嘘感慨啊。 今日午饭后赶往芳村,本预想的市场萧条景象并未出现,反而明显感觉温度高于年前时段,看来历经十多年的修行,芳村自我修复能力已经相当强大。首先拜访了一家比较熟悉的茶叶外包装经销商,从他口中侧面可以反映出市场的活跃度已经渐渐恢复,因为他的纸箱、纸罐最近卖的不错。 村里商行已经全部开市,但没时间一家家去走,下午行程太赶,以至于本来早订下的一件熟茶都只能周末再来提。 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先去陈升号提茶。受这次疫情影响,陈升洞企石店的小伙们全部转移到线上,交谈得知他们的影响不是很大,主要是因为陈升号的客户群体相对比较固定,另外这个牌子在芳村的认知度确实挺高,直白点就是挺硬,抗风压强度比较高。坐了两个多小时,喝了一款陈升12精品和一款冰中岛的古树白茶(前几泡花香迷人,绵柔清甜,可惜后面渐渐起了乌龙味),改日再来。 随后去帮老家的朋友去看了下某品牌红茶,简短的谈话得知品牌红茶今年出口受影响,厂家转移销售路线,国内市场的发展对他们很重要,不知道红茶市场会不会有价格战呢。 留了点时间去了老街周老板这里坐了坐,一是试了试他库存的黎明七星孔雀茶王(勐宋茶,应该是定制款),二是在他这里可以更多的了解到消耗茶市场的现况。交谈后看他的消耗茶生意还不错,其实我自己也更看好消耗茶市场,毕竟这才是正确的销售模式,像大益的割韭菜(现在是连根拔)模式并不是茶市的根本所在。 周末再来。
危险,2020。最近喝茶的味不对,香气不正,越来越有2014 危险,2020。 最近喝茶的味不对,香气不正,越来越有2014年7月的味道。这些年普洱市场发展畸形,在防控疫情后经济进一步放缓和消费市场日渐萎靡之下,又当头被3.15节目打罚了重重一棒(揭露普洱原材料产地种植的低劣行为和过度包装宣传的造假行为),很难有理由让人相信普洱茶在2020年会有上升趋势的可能。 无论是最近的新闻导读还是询问茶农实际的销售情况,再联合芳村茶商现在的惨淡处境,所有的风向几乎都导向了普洱从业者最不想看到、听到的方向-削顶、闭仓! 是否危言耸听,是否虚张声势?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普洱市场曾经最难的两个时间、地点节点: 2007年6月,普洱生产地,昆明。 2014年7月,普洱销售地,广州。 从生产地转嫁到销售地,从二线城市到一线城市,从崩盘到低靡,是肉眼看见的前两次普洱市场危机的变化。而今年的情况呢?大环境下的市场萎靡无论生产地还是销售地都躲不开,其中对芳村销售市场的冲击肯定是最大!而偏偏这时3.15节目又把普洱生产基地的问题撕开让所有消费者看的清清楚楚!生产地和销售地同时重重危机,谁又能破了这个几乎必死之局! 所以,即去年年初我写帖子呼吁茶友们少碰当年新茶之后,今年我更是奉劝大家尽量!不要!!碰新茶!!!避免小马、丹青的悲剧再次重演!!!! 如一定要抄底,请把目光对准2018之前的产品,而且一定要过硬的产品,切记切记。
第七款佰年尚普开版,集齐龙珠愿天下太平邓国的佰年系列,这两个 第七款佰年尚普开版,集齐龙珠愿天下太平 邓国的佰年系列,这两个多月我已经开了7片,尽管仍然没怎么喝懂,但还是能感受到他仍抱着制茶的老传统。这个牌子的茶一定会有明明白白的苦与涩,不屈于平淡,伴随浓郁的烟香,让你要么爱,要么弃。 对他的了解暂时就止于此吧,还是回归本爱。 今天吧里有个帖子问“0085中的5代表的是什么,和勐海、下关、昆明、普洱厂的1.2.3.4代号是否相同”,看到吧里茶友只调侃不作答,我也不好意思回复,以免显得我不解风情,在自己的帖子里简单的给新茶友说一下吧,百度搜不到哦。 首先说明,有的茶友认为只有云南省公司1.2.3.4代号的老厂,其实曾经也有5这个代号的厂,那就是福海,他把自己定义为了5,具体的我不多介绍了,这里要说的是澜沧。澜沧古茶厂的00是指2000年发布上市的产品(99年研发),他当年是有001(仍在生产)002、003、005(仍在生产)006(改名为古树秋香)007(仍在生产)以及008(高端熟茶)。而008高端熟茶系列自己又以不同的产区原料诞生了0081、0082-0088等不同分代号的拼配茶(08年李美英走后又变了,最大的不同是81.82.83不用大树料拼配了),这就是澜沧产品代号的划分历史。 班门弄斧了,喝茶喝茶🍵。
金鼠年第一帖,顺道回复下几位茶友的私信。有两三个月没怎么来吧 金鼠年第一帖,顺道回复下几位茶友的私信。 有两三个月没怎么来吧里玩了,主要还是疫情影响,我怕病毒顺着信号攻占贴吧。 闭关了两三个月,茶反而喝的越来越多,春节前我一口气入了佰年尚普七款茶(很小众的品牌),恶补一下这个知识盲区,时至今日仅剩一片“藏喜”,结果还是没大喝明白。 今天这片06土林的无量小饼,吧里老茶友应该都不陌生,去年我写的土林小记里也专门提过它,现在喝来还行,能喝。 在闭关期间收到的茶友私信,我一如既往的大多数没回复,不过我决定以后每个月单独开个贴回复一下这些问题。前提依然是我水平有限,回复纯属相互探讨,如果你在我的回复里收获了什么,纯靠您的天赋异禀,和我没半毛钱关系。先回复下这个月里几位茶友的问题: 1、雪薛9茶友的问题:评点下戎氏14圣韵 我喝过14的圣韵,和08的已经完全不一样,他把戎氏茶那种既高扬,留存度又高的香气特点发挥到了极致,汤水细腻柔软舒适。戎加升老先生这个月去世了,愿他来生继续茶人之路吧。 2、龙地茶友的问题:评点下下关新产品 单独说一个品牌很笼统,我建议你去某宝买他家的茶样多试试,花上五六百块钱就能有个基本了解了。 3、秋日茶友的问题:怎么样拼配生茶更好喝。 茶叶拼配的问题很高深,我回答这问题很吃力。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并非任何产区都可以互相搭配,比如布朗和南糯的搭配是公认的正正得负。茶叶的外四内四共八种因子都是配比过程的重要因素,所以才会有“精制厂”这个概念,什么茶适合做菜,什么茶适合做味精,都是业界师傅们研究圈定好的了。 4、全是瞎搞茶友的问题 有机会大家一起研究,你有什么推荐也可以告诉我,也欢迎你有空来广东坐坐,感谢你的邀请。 5、谷峰茶友的问题:饼面好看的一定好喝吗。 我专门去看了你说的那个帖子,确实有的生茶饼面很霸气,“毫”气外漏,条索肥壮,夸张有力。只不过这种饼面的茶大多是“泡条茶”,就是晒青过程中轻捻揉,保持条索表面的完整性,优点是饼面漂亮,视觉冲击力强,缺点是出汤慢、味淡,转化能力弱、容易“死”(就是时间长了味道越来越寡淡,我个人称之为“死”),以前的戎氏就喜欢出泡条茶。与其相对应的是“紧条茶”,代表是大益。中间还有“中泡条”,意思是取两者之间的标准,现在大多数厂都选择的这个标准。所以不能看到条索夸张的饼面就认为一定是“大树或者古树茶”。 不要对号入座,我说的这些不针对任何人的帖子。 另外多说一句,首先不能用“条索肥壮夸张”的饼面作为判断大树、小树的依据,其次我知道有的茶友用瓦灰色作为判断依据,可瓦灰色并不是某些茶友认为的灰色条索带白色,而是灰色中带黑色!但是雨水茶也容易发黑,所以还是要多看多对比。 打卡贴完成,NND,今年古纯春茶好贵,我还没下手呢。
2019年个人回顾—我眼中的2019年度品牌茶市场 今年和去年不同,尽量的少点评产品,另外不再推荐5大性价比生茶。 大益:已亥年的大益,完全可以用跌宕起伏来形容。就算是临近收官迎接金鼠之际,一波关于“生肖鼠”的多空之战仍斗的鸡飞狗跳,甚至有点惨不忍睹。 2019春节后大益给大家(或者说给芳村)带来的第一份礼物便是新茶全线产品放血瘦身。自狗年冬开始暴跌的“大师时代”跌到猪年春都刹不住车,从7.5万/件一路滚到2.2万,我曾亲眼见识村里一位老板腰板一挺、意气风发的指着手机上的期货指数豪言(那时大师时代还没配货):“15天期肯定破9万”!结果最后是破头烂腚收场。 但大益始终是大益,无论经济下行还是市场萎靡,吴远之的神话仍在继续。随着10月份吴远之再临芳村,再次重申“没有芳村便没有大益的今天”的论调,大益展开了近五年来最强一轮的报复性反弹,轩辕号、千羽孔雀、沧海三兄弟手牵手的翻着跟头上涨,导致仅仅是一个沧海的空包装盒就能卖到5000块!这不,新一轮的生肖鼠之战已经刺刀见红。 下关:下关茶香,良心茶厂。这句曾经发自茶友内心的口碑用语已经被下关厂写进了自己的企业宣传文案里,可能大家并不是太了解,下关厂的销售战略部署是交给蒋同团队在做,普洱茶企业里他同时做的另一家大企业是勐库戎氏。他先是请张达利老师设计了新logo(白绿色的G标换成了红黑的书法,旁文也从“百年经典,下关沱茶变成了大气明理,知己好茶”)然后自2018年开始下关厂提出了“复兴老字号”的口号,其实这也和蒋同在行业里提出的“复兴中国茶业”的提案有关,随之下关厂出了“复兴沱”这款产品拉开了怀旧与情怀序幕,所以一直到今年,下关出的很多产品都有“说法”,“盛世铁饼”是用的“老山革命精神”、“金标销法沱”是“中法建交55周年”,“复春和号”是“原来下关厂的合作伙伴复春和商行”(估计以后永昌祥、协厚昌、德裕昌、成昌、元春茂等都会出来),“1902沱”用的是“下关沱茶厂建厂纪念”,甚至最近的“记忆沱茶”是把早已退休的下关老厂长冯老在洱海畔的大理学院别墅中请出来做宣传打造的,以此来看,下关厂的中高端产品未来仍会坚持“情怀牌”。 八角亭:今年的老天王依然自娱自乐玩的潇洒,反正高端茶我几乎不碰,金融茶又不会带我玩,只依托农垦集团的强大生产资料的资源,老天王就足够赚的盆满钵满。按理来说,老天王有着四十多年做茶文化和二十年普洱经验,要把自己打造成一块“金字招牌”也非难事,可他就是避开中高端市场的厮杀,死死的坚守住低端的快销市场,偶尔出一两款高端的产品玩玩票、搅搅局。不过曾经的7540、7590、0432、早春银毫、越陈越香、宫廷普洱王这些当年口碑很好老牌常规产品,现在的知名度和口碑却远远不如7542、8653等老同年,甚是尤为可惜。 老同志:今年老同志很稳当并未推出新的重磅产品。年初我在和新塘老同志旗舰店老板阿星喝茶时曾揶揄道今年经济下行,老同志20周年产品提价幅度那么大,能好卖吗?其结果证明我就是个喝茶的,对市场的了解仅限于眼底范围。老同志今年产品北上销售情况是很不错的,邹老国颁大师的金字招牌确实太光芒万丈(梅兰芳那么高的京剧造诣,官方文件上才是著名表演艺术家),加上他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很强,占据北方中端市场的份额很大。邹炳良这三个字,未来一段时间都好使。 福今系:把福今、今大福、番顺、广隆、广雅、文源打包成一个系列排到第五位来说,我想很少有茶友会反驳。今年的福今系各厂发力都很猛,一方面以两福为代表的掀开怀旧复刻风。各种大白菜、土鸡沱的招呼,甚至把隔壁润元昌都感染的蹭了一票热度,最后直接把藏剑山庄庄主都惊动的下了法碟才算告一段落。福今今年的再度分家迫使何广森重新从幕后走到前台,随是一波接一波的更新高端产品,年底回过头来看,虽未止住本体动荡造成的市场信心下跌,但终归是给旗下经销商一些来年再战的信心。今大福今年很忙,何宝强其实很累。全国的茶博差不多都能见到他本人的身影,这和老广的行事风格其实格格不入,否则为啥森哥、发哥、潮哥不跑外省,这足可见宝强背后的合作伙伴的要求和野心是多么的巨大。但付出就有回报,今大福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提高的相当迅猛。番顺和广隆今年倒是稳当,广积粮,缓称王,经销商的数量慢慢增加,产品也是稳扎稳打的保持较高的水准,未来可期。广雅相对于以上四家的福今血脉浓度有点稀薄,尽管他在芳村和厚街也有三四家店,可终归不是本乡本土。广雅有着他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并一直在努力前行,未来他也将会开创属于自己的流派,彻底和“福今系”脱离瓜葛。
金鼠开元,五凤朝天—横比2019年度五大“土鸡沱”复刻版已亥 金鼠开元,五凤朝天—横比2019年度五大“土鸡沱”复刻版 已亥已近尾声,很多朋友都言今年过的贼快,我亦是每天普吧水水贴打发业余时间。今年的茶市受经济环境下行的影响并不是太热闹,各大茶企在逆势中求发展,纷纷打出了重量级的“怀旧牌”。其中2004年福今茶行定制的“班章生态乔木沱”(开始的时候都叫他竹篮沱,也不知怎地后来就变成了土鸡沱这个称谓)的复刻潮流风一度引领下半年的普洱茶市,我个人对福今、今大福、广隆、润元昌这几个品牌的复刻沱也集邮了些,加上本月头入手的宝记李文华老师的孔雀标“班章蘑菇沱”的50克茶样,同时综合这几个月对上述茶品的品鉴过程大胆的做一个横比点评。 本文不做即时对冲,其原因有以下三点:一、个人知识能力有限,不能在推杯换盏之际就对茶品进行全面及详实的点评,说简单点就是我没资格确定排名。二、对冲的标准不一,受各种先入为主的知识和口感标准左右,无法真正做到公平、公正。随便举个例子,A标准是先饮一种茶3-4道水,然后用另外一种茶品进行对冲,如果两种茶都有一定的良性口感表现,则看后饮的这种茶的滋味是否可以立刻刷新前一泡茶留在口腔的滋味,如果可以则后者胜出,如果口腔存留的仍是前一种茶的滋味,则前者胜。我在多个小型茶会上都看到使用这种方法,而且我发现使用这种方法测试,品牌茶中3000元以内的新茶,几乎没有茶赢的过番顺的2018迎五福的。可是这种方法我个人认为倾向性太强,不但对易武料拼配的茶不公平,而且对生津型的茶品也有限制,所以我个人并不能完全接受。三、不想引起争执和口角,快大过年的,我费劲写了一通稿子最后因个人喜好问题再升级为争论贴,不符合我个人行事作风。 好啦,废话已经说完,一楼开始正文。
浅饮宝记班章蘑菇沱有感 今天看丁丁兄饮宝记新作“班章蘑菇沱”,遂想起来我也有50克此茶茶样,豁出去不过年了,咱也喝点奢侈的 8.6克干茶,注水200cc,倒去洗茶的一道水观茶底略碎,深吸闻香,在烟蜜中夹杂一丝酸气,应该是配了8-10年的料,但是没办法翻茶底,留到后面再看这个问题吧。 第二道汤正常10S出汤,烟香浓郁却不腻,入口没有“记忆犹新”的大苦大涩,同样也没有“气势磅礴”的回甘生津,始终是烟蜜伴随着回甜,节奏衔接的很好,自然流畅。 第三、四道汤大差不差的滋味。 玩一玩,第五道汤我决定闷它一下,40S出汤,滋味一下就上来了,直接感受是“苦”,他这个苦并非是一团浓重的苦从舌尖滚向舌根,也非那种炸裂四散布满整个口腔的上颚、两颊那种,而是类似吃了一嘴白面或者土灰那种贴在舌面不散的感觉,你也可以理解为水路很粗当然整体来说化的还是快的,但是,应该有的苦回甘并未提升几分,这点我给减分。 故意冷一杯茶汤,十分钟后再饮仍然比较有力,滋味风格可以保持不变,茶汤的力度不错。 个人综评这款茶,流畅自然但没有巅峰,也没有特别有辨析度的口感特征,和他最相近特点的是大益1301早春,不同的是早春更炸嘴而这款进行了拼配之后柔顺了许多(不闷压状态)。 我前两天开汤的文源号乾元,稳稳丫这个茶一筹。
不品苦中苦,怎得甜上甜—下关橡筋大白菜浅饮用罢晚饭得来一壶热 不品苦中苦,怎得甜上甜—下关橡筋大白菜浅饮 用罢晚饭得来一壶热茶消化消化,想起前些日茶友丁丁兄开了下关的橡筋2,那茶忒壕,退求其次咱来泡橡筋大白菜I吧 这茶在吧里其实不算生面孔,众口一词的说法是“苦”,陈放三年再饮,苦弱了一分,我喝着正好!(我喝不来老曼峨) 干茶条索粗壮,看着就有力。注水闻花香,布朗的香气低沉有力,茶汤厚度不错,粘稠,入口那首先肯定是苦啦,但可以感受得到这苦下面还压着两分涩,这个苦属于扩散性,足以撑起整个口腔四壁的苦。也许是苦确实大了点,对比下返回来的甘就显得弱了许多。舌面的苦总体化的也算是快,尽管它存留的那丝苦韵仍覆盖了整个口腔。 我还是决定闷它一水,最鼎盛的四道汤40秒出水,HOHO,苦瓜水不过还是在我可以承受的范围,可惜的是回甘却没跟着苦的增幅而提高,这茶的水准就在这个点了,未来的转化也不会太理想,因为他不够协调,导致层次上有断层。 同样第四道汤,茶水温度降到40度再饮,涩翻身死死的压住了苦,这么大的苦能被涩转身就干倒,这茶我若说多好多好,自己良心都过不去。 综评这款茶确实可以细品,一是价格不算便宜,二是基本口感也进了这道门槛,下关班章系列中相比,我喜欢大成超过这款茶,尽管大成的味道距离班章五寨稍远了一点,可它协调。
浅述土林茶的编号小知识 有两位茶友发私信涉及到这个问题,我们简单的说一说这个小知识点,我本人也不是土林铁粉,知道多少说多少,说的不对的地方,贴吧有很多老师可以指正,特别是胡老板能看到的话应该出来多讲讲。 以下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特此说明。 土林,我们当初最早接触的大多数是“土林香饼”,绿凤凰的2004年销台饼,只有一批,所以现存量很少,当初的口碑很好,被誉为“性价比之王”,当然现在价格贵了就不提了。04年的香饼打下口碑基础后,06-07土林彻底把这款茶作为常规茶进行生产,只不过它的名字变了下,叫做:752752的名字只沿用了一年,08年改为704并沿用至今。同时,在06-09年期间,土林厂给自己的产品设立了详细的编号一直沿用至今,比如它的砖茶设立了6字开头(意思是在06年开始编立);饼茶以7字开头,(无论是砖、饼、沱,它的三位编号数的末尾数单号为熟茶,双号为生茶,比如701、703是熟茶,702和704是生茶);沱茶以8字开头,其中特制沱茶以9字开头,比如905、966等;除编号茶外它还有“特制”、“养生”、“野生”、“银毫”和“乔木”系列,但这都是看心情才出产的产品,不是年年都有,部分亦是定制茶。土林还有个商标产品,叫无量山,并且是常规系列产品,代表作品为:无量山小饼等。
浅谈几大产区原料熟茶的转化—我的熟茶朝圣之路(二) 今天和大家讨论的内容一不是熟茶好坏的标准,二不是简单的开汤描述某个厂的产品口感,而是以熟茶原料来源的产区为单位,用这些产区原料的中老期熟茶(10-15年左右)的品饮表现来反映该产区原料储存转化的价值,本文仅作为茶友推杯换盏之间闲聊的内容,一家之言,仅作参考;首发百度贴吧普洱茶吧,转载内容请注明出处。 本文主要描述的3个问题: 1、 越陈越香是否适用于熟茶; 2、 不同产区原料的熟茶转化的大概方向是否相同; 3、 不同气候环境的仓储对熟茶转化的口感是否有大的差别。 福今2005年建厂出品的第一款熟茶:“布朗珍藏普饼”,这款茶是相对最符合我个人口感标准的熟茶,尽管使用的是台地料(大益布朗山高山有机园的原料)。此文我采用的模特茶样如下: 1、勐库双江普砖(2006)2、勐库双江特级熟沱(2006)3、戎氏永德忙肺大叶种熟茶(2007) 4、澜沧古茶0081(2006)5、澜沧古茶0085(2008)6、土林特制701(2010)7、土林特制703(2008) 8、土林特制885(2007)9、土林特制905(2008)10、 六大茶山63763(2009)11、福海早春乔木(2008) 12、 福海7576(2006)13、 兴海印级特制熟饼(2006)14、大益7572(2009)15、大益宫廷(2007) 16、博友2016春节特制(2005)17、博友2017春节特制(2006)18、 邹记7663(2006) 19、普秀中秋特制沱(2005)20、澳门华联定制昆明厂7571(2005) 出场茶模全部为完整版,排除茶样引发的特殊性。老茶友从以上模特茶样可以看出端倪,我要涉及的产区基本为:勐库、无量山、景迈山、布朗山,再上升为勐海和临沧大产区,本楼正文所有简述开汤都省略了大部分过程,毕竟我们要的是结论,不是为了开汤。
众鸡傍地走,安能辨雌雄?无聊闲扯几句。 1、重磅产品开始陆续入市,无论是岩韵还是土鸡,其实都只是开始,更重磅的产品在国庆假期一直到广州、深圳茶博召开会接踵而来,我还是句老话:持币待观,少碰今年新茶,犹其是“故事茶”。当然你买了就买了,也不用太在意,茶友L发信息给我:我买了今年新茶了,怎么办啊?大佬,买了就买了呗,我又不给报销的 2、老茶风开始形成气候。我身边的圈子一夜之间像得了感冒,到处在寻觅各种老茶,从百八十到两三万的某些有代表性的老茶都倍加受宠,大家其实也可以多关注一下03-06年期间便宜点的中期茶,未来“空间”很大哦。 3、俺的《熟茶朝圣之路二,论不同产区原料熟茶的转化》其实已经写完了,之所以不发出来是因为篇幅有点长,最近度娘太疯,我怕抽楼影响文章结构,所以想再等两天发吧。 4、随意聊两句大益“岩韵”和众土鸡沱(以后我不想为一款茶刻意写开详细的开汤文了)201批次的岩韵我喝了,整体恒偏临沧风格,现在的价格(20.4万/件/42片)和大益自己的101金大益价格区间有重叠,但是我个人口感这款茶弱于101金大益,它的短线趋势我并不看好;一众土鸡沱很热闹,福今系除了番家和广雅之外几乎都参与进来,连没有血亲的润家都要蹭个热度,而福今的沱估计要到11月21日广州茶博前后才会掀开面纱。我自己这次先站队广隆了,尽管这个厂的名气小到咱们贴吧95%的茶友都没喝过它的产品,可他今年这款沱属于金系列的常规产品,不是跟风炒作来的东西,而且无论是选料还是实力口感,都是我比较喜欢的类型。 5、今年山头谷花茶我已经喝了好几款,个人口感还不错呢,最最主要是价格低,土豪们不喜欢的洼地,各位茶友们可以试试。 希望度娘留情不要删帖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