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崛起♬ 13478330213zmx
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关注数: 582 粉丝数: 535 发帖数: 11,507 关注贴吧数: 61
前7个月鞍山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4%18日,记者从市 前7个月鞍山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4% 18日,记者从市统计局获悉,今年1—7月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4%,高于全省6.0个百分点,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22.4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稳中加固,持续向好,重点行业的支撑作用不容小觑。1-7月,34个大类行业中有25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增长面达73.5%,其中20个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增长较快的行业有: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74.6%、化学纤维制造业增长62.8%、家具制造业增长58.4%、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增长57.0%、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54.0%、非金属矿采选业增长52.3%。全市监测的140个工业产品中,产量增长的有93个品种,增长面达66.4%。 民营企业回升速度加快,是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1-7月,全市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6%,较去年同期提高21.1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8%,较去年同期提高24.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88.7%,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分别增长2.1倍、1.5倍;金属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和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保持40%以上增长速度。 装备和高技术制造业引领作用凸显。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1-7月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8.7%、40.0%,分别高于全市规上工业2.3个和23.6个百分点。 钢铁及深加工产业、菱镁产业是拉动全市工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分别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提升9.3和3.3个百分点。1-7月,钢铁及深加工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2%,高于去年同期25.6个百分点,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市规上工业5.8个百分点;菱镁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7%,较去年同期提升44.2个百分点。
辽宁省高新技术企业“出苗快”“长势旺”上半年,新增高新技术企 辽宁省高新技术企业“出苗快”“长势旺” 上半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600家,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1.4% 本报讯记者孔爱群报道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我省高新技术企业“出苗快”“长势旺”。省科技厅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省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600家,总量已达7002家;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突破4000亿元,达4164.5亿元,同比增长21.4%。 从地区发展看,沈阳、大连两市高新技术企业增长平稳,营口、鞍山、抚顺三市动力十足。上半年,沈阳、大连两市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总额占全省的56.3%,增速分别为19%、18.2%,特别是沈阳市高新技术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速比一季度提高9.6个百分点,是推动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稳步提升的主要力量。营口、鞍山、抚顺三市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增速均超30%,利润增速超过90%。 从技术领域看,高新技术企业中,新材料、高技术服务领域增速较快,生物与新医药、先进制造与自动化领域增长略有放缓。上半年,新材料领域和高技术服务领域高新技术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超过全省的一半,增速高达24.7%和20.2%,营业利润增速为63.3%和110.5%,成为支撑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技术领域。生物与新医药、先进制造与自动化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占全省比重为35%,增速分别为14.1%和13%。 从企业类别看,内资高新技术企业是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上半年,内资(国有、集体、私营、股份、其他)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3737亿元,同比增长20.7%。港澳台商投资及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574.7亿元,同比增长9.07%。 近几年,全省扎实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发展,先后出台《辽宁省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计划”实施方案》《辽宁省民营科技企业梯度培育工程实施方案》《科技助力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等新政策,已初步形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独角兽企业梯度培育发展路径。有关专家表示,随着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将进一步提升我省创新能力活力,带动区域经济增长。
华晨宝马第十万台动力电池于沈阳下线!华晨宝马动力总成工厂日前 华晨宝马第十万台动力电池于沈阳下线! 华晨宝马动力总成工厂日前迎来第十万台动力电池下线。该款电池将配备于创新纯电动BMWiX3,助力实现高能效长续航的车辆性能。 记者从公司了解到,得益于第五代BMWeDrive电力驱动技术,华晨宝马动力总成工厂生产的SE16型动力电池最大输出功率达210千瓦,通过直流快充可在45分钟将电量从0充至80%,在创新纯电动BMWiX3上实现了500公里的纯电续航里程。 从建成初期的年产能几千台,至2021年的年产能数万台,华晨宝马动力总成工厂生产能力快速攀升。目前,华晨宝马动力总成工厂拥有三条电芯喷涂线、两条模组线与两条装配线,可以满足整车工厂所有新能源车的动力电池供应。截至目前,已有超11万台宝马新能源车行驶在中国的道路上。 在推进电动化的进程中,华晨宝马的步伐稳健且毫不迟疑,尤其在新能源汽车最关键的动力电池研发和生产环节,一直秉持前瞻性布局并持续加大投入。 2017年1月,华晨宝马动力电池中心开业,华晨宝马成为中国首家建立动力电池中心的豪华汽车制造商,开启了本土化的新阶段。2020年9月,华晨宝马动力电池中心二期开业,成为宝马集团全球首个生产第五代动力电池的生产基地。而位于沈阳的华晨宝马研发中心,作为宝马在德国之外最大研发网络的重要组成,持续聚焦新能源领域,为新能源车型的进一步本土化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此次第十万台动力电池下线的全新里程碑,也充分展示出华晨宝马持续升级的动力电池生产能力、持续引领电动出行的坚定决心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坚定践行。
沈阳上半年工业增速居副省级城市第四日前,在位于沈阳经济技术开 沈阳上半年工业增速居副省级城市第四 日前,在位于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中车齐车集团沈阳公司的装配车间,随着最后一辆检修货车的交付检验,中车齐车集团沈阳公司提前18天圆满完成了国铁检修货车订单。 上半年,公司积极适应铁路货车修程修制改革带来的严峻复杂的生产经营形势,坚持“稳中求进”,检修货车销售同比增加1361辆,增幅41.72%,检修货车毛利率同比提高8.8个百分点,全面打赢了公司上半年检修货车生产销售任务攻坚战。 同样产生增量的还有不少企业,上半年,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产值同比增长19.6%,沈阳远大压缩机有限公司产值同比增长106.9%。 据沈阳市工信局最新公布的工业运行数据,今年上半年,沈阳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较2019年同期增长11.1%,增速排名全省首位。横向对比,沈阳工业增速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四。 工业增长动力强劲,全力以赴稳定工业经济。今年以来,沈阳不仅出台措施助力企业减成本、扩投资,帮助企业渡难关,更创新复工复产方式,为企业发展赢得了宝贵的发展窗口。1-7月,全市九成以上行业生产保持增长。其中,汽车、机械装备、农副产品加工等三大支柱行业占全市比重为79%,增幅均在10%以上。尤其是汽车行业预计增长27.5%,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3个百分点。 重点企业支撑拉动作用明显。上半年,全市140户重点企业产值同比增长27.7%,占全市工业75.7%,拉动全市工业增长20.8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77.9%。 围绕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沈阳市着力提升相关15条产业链建设水平。今年上半年,“老原新”15条产业链增加值同比增长20.9%,较2019年增长14.7%。华晨宝马纯电动iX3投产,3系、5系、X3等车型保持较好销量;沈化股份始终满负荷生产,米其林轮胎、赛轮轮胎等企业订单增多,产值大幅增长;“新字号”产业中,集成电路、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表现亮眼。 下一步,沈阳市工信局将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帮助小微企业深度参与本地龙头企业的产业链建设,引导小微企业快速发展;组织企业管家,积极协调解决企业成本增加、用工难等问题,持续为企业排忧解难;强化投资挖潜与项目谋划,重点围绕数字化转型、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智能制造等方向,进行技术改造项目谋划,形成工业固投工作量;实施挂图作战,对各地区及重点企业绘制下半年运行趋势图,定期监测生产完成情况,全力以赴争取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沈抚示范区晒期中"成绩单" 数字经济占GDP54%固定资产投 沈抚示范区晒期中"成绩单" 数字经济占GDP54%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48.3%,税收收入同比增长41.5%,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一网通办”实际网办率达76.42%,位居全省首位;数字经济GDP占比达到54%,位居全省前列……今年上半年,按照辽宁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锚定“三区一引擎”定位,在建设辽宁改革创新“试验田”和生态环境保护“样板间”的道路上持续发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经济社会运行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近年来,沈抚示范区积极抢抓机遇,围绕数字辽宁、智造强省战略,明确重点发展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的主导产业,聚焦打造数字经济、信息技术应用及装备、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和氢能、现代服务业六大产业集群,制定了《数字沈抚建设规划(2020—2025年)》,全面启动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随着六大园区的建设及投入使用,已引进数字辽宁-西门子赋能中心、华为(辽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57个“新字号”数字经济项目,数字经济的集聚和规模效应已经初显。 值得一提的是,在沈抚示范区的“期中”成绩单上,数字经济迅猛发展成为“加分项”。数字经济企业的快速集聚让示范区域内一批传统制造企业看到了借“数字”之力实现转型升级的曙光。在示范区出台的“人工智能赋能服务支持政策”的助推下,华为(辽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已累计向中煤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荣科智维云科技等15家域内企业提供了价值2000余万元的人工智能赋能和应用技术开发服务,推动企业平均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目前,多家数字企业已经开始走出示范区,开启了在全省各地分享经验开展赋能的步伐。 据统计,截至7月底,示范区域内塔吊数量已经超过300台,这从侧面也反映出了示范区的建设速度、项目密度和开发强度。“以2021年6月底入库项目塔吊的数量和完成投资测算,每台塔吊带动入库投资837.7万元,带动GDP108.9万元。”沈抚示范区规划建设局工作人员介绍说。 此外,今年上半年,沈抚示范区围绕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全部实施项目化管理、专班制推进、清单式落实,在23个落地服务专班高效协作和有力推动下,沈抚方大综合医院、联东U谷·沈抚北方智谷、渝商总部大厦、诚高科技沈抚IDC数字产业基地(云计算中心)等一批招商引资项目实现了加速落地,项目建设持续升温。据统计,上半年,沈抚示范区开复工项目54个,投资额601.8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更是居全省首位;主导产业投资增速进一步加快,项目储备进一步增强,上半年招商储备在谈洽谈储备项目210个,投资额866.45亿元;签约项目57个,协议投资538.7亿元,为连续三年实现项目工作“三个一千亿”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沈北新区第四次党代会今日起召开,过去五年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 沈北新区第四次党代会今日起召开,过去五年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彰显了沈北新区坚韧的发展底色。 过去五年,是沈北新区凝心聚力谋发展,干劲十足的五年;是调结构育动能,实力快速增强的五年;是深彻变革,敢为人先的五年;是生态保护力度加大、城乡环境向优的五年;是文明之花更加绚丽,民生福祉不断提升的五年。物质文明建设,速度与力度并驾齐驱;精神文明建设,高度与温度相映成辉。 数说沈北 亿元以上项目引进450个、年均开复工162个,双汇食品、福鞍中俄燃机产业园、伊利酸奶东北基地、沈北万达广场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沈北,项目工作连续五年位居全市前三名。规上工业总量达到503亿元,位居全市第三。服务业增加值达171.5亿元,排名由全市第11位跃升至第8位。 高新技术企业由原来的52家增长到234家,增长3.5倍,壮龙无人机、德恒机械、斯林达安科等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壮大。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示范片区纳入沈阳市“十四五”科技创新重点规划体系。 坚持“新官理旧账”,用存量引增量,处置“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46宗、7386亩。累计落实减税降费23亿元,兑现政策资金16.6亿元,清偿拖欠民营企业账款10.8亿元。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1.8%! 全区市场主体达到5.5万户,其中企业1.7万家,年均增长20%以上,地区发展活力充分彰显。
数据证明,沈阳1-5月仓储会员店零售额增长达到813.1%。 数据证明,沈阳1-5月仓储会员店零售额增长达到813.1%。 如果你经常刷短视频APP,肯定看到过“火爆会员店”的视频。会员店真的这么火吗?数据证明,沈阳1-5月仓储会员店零售额增长达到813.1%。 日前,沈阳市统计局发布了《1-5月份全市经济运行情况简析》。数据显示,1-5月份,全市经济延续稳定向好、稳步回升、稳中加固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保持恢复性较快增长,指标增速有所放缓,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发展韧性持续显现。特别是消费品市场持续恢复,改善类消费增速较快。 仓储会员店零售额 增长达到813.1% 1-5月份,沈阳限额以上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63.2亿元,同比增长16.8%,比2019年同期下降3.3%。线下消费逐步复苏,全市限额以上便利店、大型超市、仓储会员店、专业店、购物中心等实体店零售额分别增长60.7%、-0.3%、813.1%、20.5%和49.6%。 改善类消费增速较快。饮料类、烟酒类、体育娱乐用品类、书报杂志类、汽车类零售额分别增长27.8%、42.1%、208.0%、180.5%和33.8%,分别比2019年同期增长17.4%、36.0%、300.8%、42.8%和20.5%。 随着线下消费逐渐复苏,网上零售增速有所放缓。5月,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实现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65.0亿元,增长8.8%,比1-4月回落2.8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增长9.2%。 汽车制造业利润总额 同比增长195.7% 1-5月份,沈阳工业保持较快增速,产销效益明显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7%,两年平均增长5.4%。其中,装备制造业拉动全市增长。全市37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2个行业同比增长,增长面为86.5%。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64.3%,增长32.5%,上拉全市增速19.2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分别上拉全市增速16.1、0.7、0.8、1.2个百分点。 近六成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全市51种主要工业产品中30种产品产量为正增长,增长面为58.8%。其中,新能源汽车、气体压缩机、汽车整车、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1.2倍、48.0%、41.6%和32.5%。 重点行业产销效益明显提升。全市37个大类行业中21个行业产销率同比提高,其中汽车制造业、食品制造业产销率分别提高2.7、4.8个百分点;1-4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39.5%,其中汽车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分别增长195.7%、41.5%和25.8%。
首页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