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崛起♬ 13478330213zmx
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关注数: 582 粉丝数: 536 发帖数: 11,505 关注贴吧数: 61
鞍钢集团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近四成 实现“开门红 鞍钢集团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近四成 实现“开门红 一季度,鞍钢集团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国务院国资委的领导下,狠抓经济工作、疫情防控、安全生产三件大事,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彰显央企担当,实现了“开门红”。一季度,鞍钢集团利润总额、净利润、铁精矿产量均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实现营业收入895.76亿元,同比增长39.43%;利润总额83.05亿元,同比增长13.2%;净利润68.39亿元,同比增长13.29%;铁精矿产量1298.13万吨,同比增长3%。主要指标在中央企业和钢铁行业排名前列。 1-2月,鞍钢集团利润总额在全国钢铁行业排名第2位,销售利润率达到行业平均水平的2.43倍。上缴税金和投资明显增长。一季度,鞍钢集团累计上缴税金45.52亿元,同比增长9.02%。完成投资35.1亿元,同比增长88.8%。发挥了中央企业“稳定器”“压舱石”作用,对地方经济的贡献度进一步增强。 进入3月份以来,区域疫情给鞍钢集团生产经营造成一定影响,鞍钢集团所属“1+4”防控区域中(驻京单位+鞍山区域、攀钢区域、本钢区域、广州联众区域),辽宁地区5家单元企业封闭生产;原料采购、成品外发受阻,鞍山钢铁提前安排鞍山本部2座高炉检修。 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鞍钢集团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五有”要求,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营发展。各子企业制定完善应对突发疫情应急预案,紧盯重点岗位环节,实施全链条、点对点管控;通过调班、调岗解决缺员问题,加强食品和防疫物资储备。广大职工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主动住厂保产达到7411人。截至目前,鞍钢集团实现在岗职工零感染,疫情防控工作稳定受控。 在安全生产方面,鞍钢集团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提升年”行动,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统筹鞍钢集团年度安全生产重点工作。首次组建鞍钢集团内部安全管理专家团队,建立超前服务、精准指导的隐患排查新机制。全面升级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云安智联”智慧化线上安全管控平台,发挥线上动态安全管理检查预警功能。实现了春节、冬奥会、冬残奥会和全国两会等重要关键时段安全生产
一季度本溪 本溪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 1.全市收入基本情况。1-3月份,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1.1亿元,增长10.9%,完成预算的26.6%。其中:税收收入18亿元,增长17.2%;非税收入3.1亿元,下降15.4%。 2.市本级收入完成情况。1-3月份,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9亿元,增长12.6%。其中:税收收入8.4亿元,增长16.4%,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84.7%。非税收入1.5亿元,下降4.5%,占比为15.3%。 3.主要税种完成情况。增值税6.8亿元,增长1.4%;企业所得税3亿元,增长111%;个人所得税0.5亿元,下降17.5%;房产税1.1亿元,增长41.3%。其他税收合计6.6亿元,增长12.8%。其中,资源税2.5亿元,增长82.9%;契税0.2亿元,下降39.5%。 4.非税收入主要科目情况。专项收入0.7亿元,增长6.2%;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0.5亿元,下降4.9%;罚没收入0.7亿元,下降36.6%;国有资产收益0.9亿元,下降34.9%。 二、分部门、分地区收入情况 1.分部门征收情况。1-3月份,在全市财政收入中,税务部门征收18.4亿元,增长16.8%;非税征收2.7亿元,下降17.8%。 在市本级财政收入中,税务部门征收8.6亿元,增长15.5%;非税征收1.3亿元,下降2.7%。 2.各县区收入完成情况。1-3月份,县区收入合计完成11.2亿元,占全市收入的53%,增长9.4%。增速由高到低依次为:明山区2亿元,增长50.4%;溪湖区2亿元,增长40.4%;桓仁县1.7亿元,增长2.6%;高新区1.3亿元,增长1.2%;南芬区0.7亿元,增长0.6%;本溪县2.4亿元,下降8.3%;平山区1亿元,下降11.2%。
沈阳 大连 鞍山 锦州前四? 3月18日,记者从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获悉,今年前两个月,全省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运行,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7%,扭转了去年四季度以来下降趋势。 从规模看,全省主要地区、重点行业基本保持稳定。从地域看,沈阳、大连、鞍山、丹东、锦州、阜新、铁岭7个市实现正增长。其中,沈阳、大连、鞍山、锦州四市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从产业看,40个大类行业中,有21个行业保持增长,增长面为52.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高于全省5.1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城市轨道车辆、智能手机等新产品产量保持增长。 重点企业生产平稳,支撑作用显著。重点监测的521户企业累计产值占全省规上工业总产值75%左右,实现产值同比增长11.4%,增长面为62.4%,生产形势好于全省平均水平。华晨宝马整体生产稳定,用电量增长17.39%。恒力集团生产平稳,恒力炼化、恒力石化、恒力化工3户企业1月至2月产值分别同比增长49.3%、27%和23.6%。鞍钢股份产值同比增长9.4%;鞍钢集团本钢集团产值同比增长7.8%。 目前,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生产预期总体向好。预计3月份产值同比增长的企业占比达到37.5%,持平的企业占比达到36.1%,高于前两个月的数据。但成本不断上涨影响、利润空间受限等挑战依旧存在,企业压力依旧不小。
前两月辽宁省外贸出口增长17.8% 一般贸易、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分别提升5.3和3.7个百分点 前两月辽宁省外贸出口增长17.8% 一般贸易、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分别提升5.3和3.7个百分点 记者刘大毅报道 据沈阳海关统计,今年前两个月,我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1213.9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相比(下同)增长8.4%。其中,出口526.1亿元,增长17.8%;进口687.8亿元,增长2.1%。 从结构上看,今年前两个月,我省外贸结构持续优化,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877亿元,增长17%,占同期全省进出口总值(下同)的72.2%,占比较去年同期提升5.3个百分点。 从企业类型看,我省民营企业进出口快速增长,比重明显提升。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全省民营企业进出口530.8亿元,增长18.5%,占43.7%,占比较去年同期提升3.7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454.7亿元,增长0.5%,占37.5%;国有企业进出口226.1亿元,增长3.4%,占18.6%。 从贸易伙伴看,我省对欧盟、日本、美国、韩国和东盟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外贸保持良好增速,进出口额分别增长17%、9.7%、23.4%、32.8%和14.5%。同期,我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RCEP贸易伙伴的外贸也保持了良好增速,同比分别增长19.4%和15.6%。 从出口产品看,我省的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保持增长。其中,机电产品出口达260.2亿元,增长8.5%,占同期全省出口总值的49.4%;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57.6亿元,增长31.3%。 从进口看,机电产品和原油为我省主要进口商品,合计占同期全省进口总值的54.6%。同期,农产品进口62.1亿元,增长42.6%。
三年后沈阳、大连生产总值将达万亿 打造东北振兴重要增长级! 三年后沈阳、大连生产总值将达万亿 打造东北振兴重要增长级! 央广网沈阳2月17日消息(记者 马瑛 实习记者 孟宪宁)辽宁省要加快构建以沈阳、大连“双核”为牵引的“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推动辽宁省区域发展取得新突破。这是记者在辽宁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了解到的。 不久前,辽宁省政府印发《辽宁省推进“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协调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提出要加快构建以沈阳、大连“双核”为牵引的“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一圈”即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包括沈阳、鞍山、抚顺、本溪、阜新、辽阳、铁岭7市以及沈抚示范区;“一带”即辽宁沿海经济带,包括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6市;“两区”即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和辽东绿色经济区。《方案》提出“四特点”、“八部分”。 据介绍,“四特点”包括,一是坚持把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贯穿各区域发展全过程。二是坚持以构建“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为战略布局。三是突出沈阳和大连“双核”牵动辐射作用,统筹考虑各区域资源禀赋和发展特色。四是坚持总体设计与具体落实相结合。 沈阳市政府副秘书长赵胜龄表示,沈阳要锚定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总目标,紧紧围绕“经济总量突破一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一千亿元、人口规模突破一千万人”的奋斗目标,深入开展“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为全省作出“四个示范”。 方案提出的“八部分”主要包括: 一是沈阳现代化都市圈1小时交通圈基本建成,形成一批超千亿、具有引领性的特色产业集群,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30%,沈阳市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万亿元;辽宁沿海经济带成为引领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主引擎,实际利用外资和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大连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初步形成与京津冀地区梯级联动、协调互补、互利共赢的格局,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15%;辽东绿色经济区“辽宁绿肺”作用日益显现,森林蓄积量增长7.7%,生态安全屏障重要地位更加巩固。 二是提升沈大“双核”示范引领作用。 三是更好发挥城市组团集聚辐射、产业协同和同城化效应,着力培育连接、聚合、扩散能力,打造新型工业化示范区、东北振兴发展重要增长极。 四是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 五是建设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 六是加快建设辽东绿色经济区。 七是推进法治环境信用环境建设、推进科技制度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八是成立省级领导小组。组建产业联盟、智库、央地合作、金融协作等平台
首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