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崛起♬ 13478330213zmx
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关注数: 582 粉丝数: 536 发帖数: 11,505 关注贴吧数: 61
奔跑者!! 又是一年辞旧迎新。 去年的这时候,市领导去拜访一位老专家,临走时这位老专家语重心长地说:“沈阳要跑起来呀!奔跑,才能领悟生命的鲜活;奔跑,才能感受使命的壮美!” 奔跑者! 这一年,中国共产党从百年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奔跑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马不停蹄踏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赶考之路上,用铿锵的脚步、瞩目的成就告诉世界:我们为什么能!为什么行!为什么好! 这一年,沈阳这座被誉为“共和国长子”的城市,以重塑辉煌、重振雄风的志气、骨气、底气,点燃永不熄灭的创业之光,踏上披荆斩棘的创业之路,重现灯火辉煌的创业场景,奔跑在履行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政治使命、努力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拼搏之路上,用执着的奋斗、崭新的业绩告诉世人:我们一定能!一定行!一定好! 这一年,无数平凡的干部群众,秉承主人翁秉性、勇立潮头天性、精工细作品性,奔跑在城市街道、田间地头、厂矿企业、项目现场、科研院所、老旧小区、边远乡村……战疫情、除冰雪,保平安、护民生,抓发展、促振兴,他们是白衣天使、环卫工人、公安干警,是科技精英、创业模范,是社区干部、快递小哥……一个个陌生的、亲切的、动人的奔跑的身影,汇聚成沈阳向阳而生、向上而行的强大力量,用争先的意志、忘我的付出告诉未来:这座英雄的城市和这里英雄的人民必然能!必然行!必然好! 奔跑者! 是老专家的叮咛!是无数先辈对我们的嘱托!是你、是我、是他,是这座城市的每一个人! 奔跑的人,都是自带铠甲,都是平凡英雄! 通往春天的道路依然充满泥泞!但春天不会迟到!奔跑者的坚毅脚步正踏过严寒隆冬! 我们相约,虎虎生风、昼夜兼程,只为奔赴那生机盎然的更美的春天!我们笃信,只有奔跑起来,我们才会实现振兴新突破!只要奔跑起来,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振兴新突破!
数据发布 丹东 丹东市2021年1-12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发布 地区生产总值85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3%,居全省第4位。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6%,居全省第5位。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1.8亿元,比上年增长5.4%,居全省第5位;其中税收收入52.7亿元,比上年增长9.9%,居全省第4位。 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6.8%,居全省第1位。其中建设项目投资比上年增长31.4%,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0.3%。建设项目650个,比上年增长20.4%,居全省第5位,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16个,比上年增长14.9%,居全省第7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7.2亿元,比上年增长10%,居全省第8位。 进出口总额126亿元,比上年增长7%,居全省11位。其中,出口总额104.9亿元,比上年增长5.5%,居全省12位。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804元,比上年增长7.6%,居全省第5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18元,比上年增长9.6%,居全省第13位。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以上年同期价格为100,1-12月份为100.7,涨幅从小到大排列居全省第4位。 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816.9亿元,比上年增长7.4%,居全省第4位。其中,住户存款2450.9亿元,比上年增长10.2%。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345.6亿元,比上年增长0.8%,居全省第6位。 全社会用电量111.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1.1%,居全省第2位。其中工业用电量75.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2.2%,居全省第2位。 商品房销售面积166.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9.9%,居全省第10位。 城镇新增就业17784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18.6%。 城镇登记失业率3.85%,低于全省目标1.45个百分点。
长兴岛公布2021年经济运行情况 1月13日,长兴岛经济技术 长兴岛公布2021年经济运行情况 1月13日,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两委”全体(扩大)会议公布了2021年度经济运行情况,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300亿元,增长12%左右,预计增速连续第四年在全市领跑,经济总量持续攀升。 2021年,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全口径税收79.55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恒力纳税67.47亿元,同比增长68.3%。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17亿元,同比增长18.6%。 据介绍,2021年度,长兴岛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977.9亿元,同比增长30.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预计20%左右。全年新增注册企业764户,新增产值亿元以上工业企业1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9家。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预计高于大连市增速。进出口总额预计完成883.4亿元,同比增长53.8%。全年港口吞吐量完成8042万吨,同比增长3%。实际使用内资230亿元,同比增长11.4%;实际使用外资5027万美元,同比增长417%。 2021年度,全区新签约引资项目27个,总投资约575亿元。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加大,全区企业研发投入预计为9亿元,完成技术交易合同额10.2亿元。全年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重点项目68个,总投资约209亿元。长兴岛精细化工创新园一期已满负荷布局,引进项目36个,投资99.5亿元,已投产项目13个,在建项目20
长兴岛公布2021年经济运行情况 1月13日,长兴岛经 长兴岛公布2021年经济运行情况 1月13日,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两委”全体(扩大)会议公布了2021年度经济运行情况,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300亿元,增长12%左右,预计增速连续第四年在全市领跑,经济总量持续攀升。 2021年,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全口径税收79.55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恒力纳税67.47亿元,同比增长68.3%。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17亿元,同比增长18.6%。 据介绍,2021年度,长兴岛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977.9亿元,同比增长30.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预计20%左右。全年新增注册企业764户,新增产值亿元以上工业企业1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9家。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预计高于大连市增速。进出口总额预计完成883.4亿元,同比增长53.8%。全年港口吞吐量完成8042万吨,同比增长3%。实际使用内资230亿元,同比增长11.4%;实际使用外资5027万美元,同比增长417%。 2021年度,全区新签约引资项目27个,总投资约575亿元。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加大,全区企业研发投入预计为9亿元,完成技术交易合同额10.2亿元。全年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重点项目68个,总投资约209亿元。长兴岛精细化工创新园一期已满负荷布局,引进项目36个,投资99.5亿元,已投产项目13个,在建项目20
辽宁:2021年预计货物进出口突破7500亿元辽宁省商务厅党 辽宁:2021年预计货物进出口突破7500亿元 辽宁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宋彦麟13日在辽宁省商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2021年,辽宁对外贸易实现全国份额不减,预计货物进出口突破75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5%,规模占全国份额超过2%。其中出口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进口规模创该省进口历史最好水平。 据介绍,辽宁全面落实稳外贸促增长计划,推动外贸发展动能全面提升,其中,加快推进外贸创新发展,线上线下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深化助企服务,大力发展服务贸易。预计该省服务出口增长15%,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额占比达44.8%,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五大传统市场进出口全面恢复增长,市场采购贸易、二手车出口等新业态新模式实现突破,机电产品进出口较快增长,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宋彦麟表示,2022年,辽宁将深入实施“外贸双量增长”计划,锚定全年进出口增长6%的目标不放松,抓住重点产品、重点地区和重点企业,确保外贸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 在外贸发展平台方面,辽宁将支持丹东国门湾和大东沟等边民互市贸易区建设,力争全年互市贸易进口完成10亿元、落地加工完成5亿元。加强综合保税区建设,推动大连保税区整合优化为综保区,尽早完成沈阳综保区规划调整,支持丹东、葫芦岛等市建设保税物流中心。抓好沈阳装备制造等产业贸易投资提质增效示范区建设。持续推动5个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支持丹东、葫芦岛、鞍山、锦州争创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 在外贸新业态方面,辽宁将加快鞍山西柳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建设,支持辽宁优质出口商品展示中心建设,全年市场采购贸易出口力争突破20亿元;将培育壮大国际营销网络,出台全省加快海外仓发展实施意见,全年海外仓出口力争突破20亿元;将鼓励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扩展服务功能,加强与外贸新业态融合发展,全年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进出口力争突破50亿元。 在开展RCEP贸易合作方面,面向辽宁省商务系统和外贸企业将持续开展RCEP政策培训,支持依托丹东边民互市贸易方式、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综合保税区转口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扩大与RCEP重点国家的贸易规模。全年辽宁省与RCEP国家进出口增速争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占全省进出口比重进一步提升。 此外,辽宁将深挖重点企业进口潜力,紧盯恒力石化、华晨宝马、鞍本钢、嘉里粮油等重点企业自营进口,扩大原油、铁矿石、煤炭等资源性商品进口,支持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等进口,推动平行车进口,探索开展炼化企业原油保税进口和加工贸易进口。
北方重工2021年实现营收65亿元营业收入65亿元,同比增长 北方重工2021年实现营收65亿元营业收入65亿元,同比增长442.8%,新增订货74.8亿元,同比增长427.1%。这是北方重工在2021年底交出的一份成绩单。 收入的增长得益于拓展新领域和成本控制。汽车转向部件、石油压裂服务、造纸行业设备、煤矿巷道施工,北方重工通过在新领域布局,实现了增长新模式。 目前,国内已装备最大螺旋立式磨机、无人值守堆取料智能平台、国内最长的高温熟料水泥运输线等一批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2021年,北方重工完成新产品立项11项、产品升级/改造项目13项,这背后不仅是雄厚的资金支撑,更是灵活的用人机制和“干到给到”的薪酬分配制度发挥着作用。 在开发新技术的同时,北方重工优化工装和装配工艺,使各个工序有效衔接,同时采取价值工程分析的办法,与供应商共同研究产品质量提升方案,使产品竞争力一步步提升。 降成本,向管理要效益。从最基础的刀具、工装、辅料和库房管理等基础工作入手,在点点滴滴当中寻找降本点。 为节能减排,北方重工提前布局,通过不懈努力自行研发了全新一代永磁直驱球磨机。永磁直驱球磨机的效率和功率因数比同规格的球磨机要高很多,同时可以实现低速大转矩直驱运行,能够极大的降低下游原材料生产成本。 11月18日,用于沈阳地铁一号线东延线项目施工的首台盾构机,在北方重工通过了验收顺利下线。这台盾构机配备6台主电机,单机功率210千瓦,总驱动功率高达1260千瓦。这台盾构机的最大亮点是国产化率达到了100%,实现了中国在高端装备制造的一个新跨越。 未来,北方重工将继续坚持“吃技术饭、走创新路”努力成为国家重型装备制造领域的“排头兵”。
地铁二号线南延线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发布时间:2021-12- 地铁二号线南延线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发布时间:2021-12-31 本报讯(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张晓宁、刘国栋)12月14日,沈阳地铁二号线南延线一标全沈区间双线贯通。全长3.366公里的二号线南延线单标段最长盾构区间的顺利完工,标志着地铁二号线南延线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沈阳地铁二号线南延线一标盾构施工任务为“两区间”,即全沈区间和沈沈区间,共有三个特点:总里程最长——盾构区间全长3.366公里,单标段盾构作业总里程既是二号线南延线最长的,也是沈阳地铁开工建设以来最长的。盾构机台数最多——按照工程规划,项目所属两区间共需四台盾构机同步推进,在人员物资调配、安全质量控制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项目所用盾构机全部来自北方重工。地质最复杂——区间下穿连接沈中大街、国际软件园的沈本大街及其密集楼群、沈阳至丹东的沈丹高速。 截至目前,南延线一标项目“一站”沈本大街站主体结构、“两区间”盾构作业已完工,车站附属结构及联络通道施工正陆续展开。 据了解,沈阳地铁二号线南延线是沈阳市第三轮规划建设的重点线路,北起二号线一期工程终点全运路站南端,南至桃仙机场T3航站楼东侧的桃仙机场站,全长13.7公里,线路建成后,将沈阳北站和桃仙国际机场两个一级交通枢纽紧密衔接,进一步发挥“空铁联运”作用。
1-11月份沈阳全市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1-11月份,全市统筹 1-11月份沈阳全市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1-11月份,全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持续巩固,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市场等重点领域保持稳定增长,经济稳定恢复态势进一步加固。 一、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装备制造业支撑作用明显 1-11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增幅比1-10月回落1.7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省4.6个百分点,与全国持平。从产业结构看,重工业增速高于轻工业。重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的80.0%,增长11.4%,轻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20.0%,增长5.4%,重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轻工业6.0个百分点。从重点行业看,装备制造业支撑作用明显。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的64.4%,增长13.1%,高于全市3.0个百分点,上拉全市增速8.4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13.3%、18.3%和15.5%。从重点企业看,大中型企业引领全市增长。大中型企业增加值占全市的77.8%,增长11.4%,高于全市1.3个百分点;小微型企业增加值占全市的22.2%,增长6.0%。从产品产量看,新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全市重点关注的51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28种产品产量为正增长,增长面54.9%。其中,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数控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分别增长131.8%、10.1%和15.6%。 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服务业产业投资增长步伐加快 1-11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可比口径增长2.7%,增幅比1-10月回落0.7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省0.8个百分点,低于全国2.5个百分点。一是工业投资拉动作用明显。工业投资增长26.9%,上拉全市投资增速4.9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7.7%,汽车制造业投资增长2.0%。二是服务业产业投资增长步伐加快。服务业产业投资增长6.0%,比1-10月提高2.9个百分点。三是基础设施投资稳中回落。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7.6%,比1-10月回落2.2个百分点。四是房地产开发投资降幅扩大。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3.3%,降幅比1-10月扩大1.3个百分点。 三、消费品市场持续稳步恢复,升级类商品保持较快增长 1-11月份,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550.3亿元,同比增长8.6%,增幅比1-10月回落1.7个百分点;增速低于全省0.4个百分点,低于全国6.3个百分点。一是网上零售平稳增长。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实现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12.0亿元,同比增长6.6%,比2019年同期增长19.7%。二是大类商品消费支撑作用明显。汽车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石油及制品类以及粮油食品类分别增长7.9%、8.4%、25.3%和15.0%,分别上拉全市限上零售额增速2.2、0.8、2.1和1.3个百分点。三是升级类商品保持较快增长。饮料类、烟酒类、体育娱乐用品类、书报杂志类分别增长10.0%、18.5%、83.8%和57.7%,比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63.1%、21.2%、256.7%和50.6%。 四、进出口持续高速增长,实际利用外资保持较快增长 1-11月份,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302.5亿元,同比增长41.2%,比1-10月提高4.0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434.9亿元,增长74.3%;进口总额867.6亿元,增长28.9%。 1-11月份,全市实际利用外资75182万美元,同比增长19.8%,比1-10月份回落1.6个百分点。 五、财政收支稳定增长,金融信贷运行平稳 1-11月份,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8.0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税收收入563.9亿元,增长1.6%。主体税种收入稳定增长,国内增值税196.7亿元,增长0.8%;企业所得税123.7亿元,增长8.7%;个人所得税21.2亿元,增长11.3%。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09.9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教育支出100.1亿元,增长0.2%;医疗卫生支出71.6亿元,增长5.0%;农林水事务支出48.8亿元,增长16.7%;住房保障支出32.9亿元,增长44.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64.0亿元,下降30.3%。 11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9425.5亿元,同比增长2.8%;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9251.6亿元,增长2.8%。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9095.8亿元,增长4.4%;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8908.7亿元,增长4.6%。 六、用电量增幅平稳,货运量持续增长 1-11月份,全市全社会用电量358.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6%。工业用电量156.1亿千瓦时,增长3.9%,其中制造业用电量105.0亿千瓦时,增长8.9%。 1-11月份,全市货运总量17916.6万吨,同比增长2.9%。其中,公路运输货运量17557.0万吨,增长3.5%;铁路运输货运量355.3万吨,下降19.5%;民航运输货运量4.3万吨,下降3.1%。 七、物价水平总体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 1-11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3%,比上年同期收窄1.1个百分点。其中,交通通信类、教育文化娱乐类、食品烟酒类、衣着类、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分别上涨5.5%、3.6%、0.8%、0.8%和0.3%;居住类、医疗保健类、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分别下降0.3%、0.4%和0.4%。
前11月辽宁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突破7000亿 同比增长18.6 前11月辽宁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突破7000亿 同比增长18.6%,超去年全年水平 原标题:前11月辽宁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突破7000亿 同比增长18.6%,超去年全年水平 来源:东北新闻网 记者刘大毅报道 12月29日,沈阳海关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今年前11个月全省外贸进出口情况。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辽宁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7089.9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8.6%。其中,出口总值2999.2亿元,增长27.4%,进口总值4090.7亿元,增长12.8%。 前11个月,全省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4728.2亿元,增长22.9%,占同期全省进出口总值的66.7%,表明全省外贸结构持续优化。受益于6月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在辽启动,前11个月我省以市场采购方式出口值达13.1亿元,成绩亮眼。 从外贸企业类型看,前11个月,我省民营企业表现最为抢眼,进出口值达2881.4亿元,增长22.6%,占比40.6%。从贸易伙伴看,我省对主要贸易伙伴均保持良好增长。其中,对欧盟、日本、美国、东盟、韩国进出口分别增长23.8%、8.5%、28.8%、47.6%、41.3%。同期,全省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伙伴进出口2333.9亿元,增长19.7%;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2241.8亿元,增长20.3%。从出口产品看,我省机电产品出口1514.6亿元,增长31.3%,占同期全省出口总值的50.5%。集成电路、船舶、汽车零配件、电工器材、电动汽车、高新技术产品、钢材分别增长23%、22.4%、17.6%、20.8%、33.1倍、12.5%和55.6%。 沈阳海关分析认为,前11个月,我省外贸总值超去年全年6569.2亿元水平,并连续10个月保持正增长。11月进出口691.2亿元,同比增长27.4%,较同期全国增速高6.9个百分点,我省外贸量稳质升的基础进一步巩固。下一步,沈阳海关将强化监管优化服务,巩固拓展口岸疫情防控和促进外贸稳增长成效。
2021年1-11月份葫芦岛市财政收支情况 一、全市一般公共 2021年1-11月份 葫芦岛市财政收支情况 一、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 11月份当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亿元,同比下降10.6%。其中:税收收入3亿元,同比下降0.2%;非税收入0.9亿元,同比下降34.7%。 1-11月份累计,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7亿元,同比下降0.2%。其中:税收收入40.3亿元,同比增长1%;非税收入15.4亿元,同比下降3.1%。 主要收入项目情况如下: 1.国内增值税17.4亿元,同比增长24.6%。 2.企业所得税3.7亿元,同比下降5.5%。 3.个人所得税1.1亿元,同比增加1.9%。 4.资源税0.7亿元,同比增长29.9%。 5.城市建设维护税3.1亿元,同比增长27.8%。 6.印花税0.8亿元,同比增长45.2%。 7.车船税0.9亿元,同比下降16.7%。 8.环境保护税0.2亿元,同比增长10.9%。 9.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中,城镇土地使用税4.2亿元,同比下降8.4%;契税3.4亿元,同比下降48.1%;土地增值税2.1亿元,同比增长5.8%;房产税2.1亿元,同比增长0.5%;耕地占用税0.6亿元,同比下降39.4%。 (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 11月份当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3亿元,同比下降9.1%。其中: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8亿元,同比下降39.4%;县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5亿元,同比增加7.4%。 1-11月份累计,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4.5亿元,同比下降9.3%。其中: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1.5亿元,同比下降21.3%;县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3亿元,同比下降3.9%。 主要支出科目情况如下: 1.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6亿元,同比下降5.5%。 2. 公共安全支出7.6亿元,同比增长4.6%。 3. 教育支出26.6亿元,与同期持平。 4. 科学技术支出0.2亿元,同比增长231.3%。 5. 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3亿元,同比增长3%。 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8.5亿元,同比下降21%。 7.卫生健康支出15.5亿元,同比下降3.9%。 8.节能环保支出1.1亿元,同比下降47%。 9.城乡社区支出9亿元,同比下降9%。 10.农林水支出10.8亿元,同比下降21.5%。 11.交通运输支出2.2亿元,同比下降37.1%。 12.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2.2亿元,同比增长23%。 13.商业服务业等支出0.2亿元,同比下降18.8%。 14.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2.2亿元,同比增长11.2%。 15.住房保障支出5.8亿元,同比下降6.2%。 16.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1.2亿元,同比增长113.6%。 17.其他支出2.9亿元,同比增长54.4%。 18.债务付息支出10.8亿元,同比下降4.2%。 19.债务发行费用支出445万元,同比增长15%。
2021年1-11月,鞍山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61亿 2021年1-11月,鞍山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61亿元,同比增加17.17亿元,增长11.9%。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25.88亿元,同比增加19.11亿元,增长17.9%;非税收入完成35.12亿元,同比减少1.94亿元,下降5.2%。2021年1-11月,鞍山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年初预算的98.4%,超序时进度6.7%;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例为78.2%,非税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例为21.8%。 分预算级次看,市纯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5.50亿元,同比增加6.27亿元,增长12.7%;县(市)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5.50亿元,同比增加10.90亿元,增长11.5%。其中8个县(市)区增长,2个县(市)区下降。全市主要税收收入项目完成情况如下: 1.增值税52.48亿元,同比增长13.7%; 2.企业所得税18.29亿元,同比增长43.9%; 3.个人所得税3.03亿元,同比增长8.0%; 4.房产税6.10亿元,同比增长7.0%; 5.城镇土地使用税12.70亿元,同比增长2.0%; 6.资源税11.45亿元,同比增长36.4%; 7.城市维护建设税7.20亿元,同比增长22.0%; 8.契税6.02亿元,同比增长62.6%; (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 2021年11月份全市累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240.59亿元,同比减少21.65亿元,下降8.3%,完成年初预算的73.6%。其中:市本级完成77.36亿元,同比减少35.26亿元,下降31.3%,县(市)区完成 163.23亿元,同比增加13.60亿元,同比增长9.1%: 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4.98亿元,同比下降33.3%; 2.卫生健康支出21.43亿元,同比下降0.5%; 3.城乡社区支出20.10亿元,同比下降10.2%; 4.教育支出34.42亿元,同比下降0.1%; 5.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6.28亿元,同比增长7.1%; 6.公共安全支出12.77亿元, 同比下降5.2%; 7.科学技术支出0.54亿元,同比下降43.5%; 8.节能环保支出5.53亿元,同比下降5.7%。
首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